王丫头心中果然已经有了主意:“娘子,我看那家合租的挺好的,两间厢房,尽够了。”
宁氏换了只手抱五姑娘:“不要存心图省钱,住得好些也要紧。”
她瞧着第一家就不错,旁边又是巡防队,谅也没甚么人敢到这些地方随意撒野,住的到底安全些。
王丫头却摇头说:“知道娘子一片好心,但我自然不是为这个。娘子您瞧,方才我们过来,那家院子边上像是一排学堂,另一边再走些距离,又是菜市,早晨这个路口必定人多,卖早食定是极好的位置。”
胖胖的顺子娘闻言就笑开了:“这丫头眼力真行,你还别说,这真有几家卖早食的小摊子,只是白日里不做生意看不着罢了。”
有了顺子娘帮忙说话,宁氏便也依了王丫头。
当下找房主签了契书,交了银子,又由房主领着到街口,在一个人家那交了摊位租子。
其实王丫头她们只是在街口摆摆小摊,也占不着别人家地方,但这钱却是不能不交。
就见那收了摊位租子的人一脸爽快地打了包票:“得咧,今后要是有人无故闹事,只管上这找我。”
那房主包租婆一家原来是菜市里卖猪肉的屠户,也十分仗义,给他们指了摊子的位置:“要是有人找麻烦,也可以到菜市里找我,谁瞎了眼敢欺负我家的租客?”
宁氏见五姑娘被这人的粗声粗气唬得瞪圆了眼睛,一眨不眨地打量她。
要放在平日宁氏对这屠户包租婆的粗鲁定是不喜,但此时却有一种莫名的放心,王丫头住在这里,想来没甚大差错。
**
办妥了这几件事,隔日王丫头就到院子里收拾起两间厢房。
里头堆了一些杂物,又有很多灰尘,她收拾了一天,总算将两个厢房都打理出来,趁着天色赶回了自己家。
等了两三日,萧淮奕的新房子上梁,庄子里点了一大封鞭炮,噼里啪啦的在旷野上都响起了重音。
苦头庄改名为甜水庄了。
因为从外头请了帮工,加上庄子里的人,也开了个不小的席面。
因着这个席面,王丫头卖了好几只鸡鸭,把其余几家人又给酸到了。
王丫头不怎么理会,几个鸡鸭能挣多少钱?她倒是想养牛羊呢,实在是家里没条件。
这些个眼酸的人,等她们自己家的猪羊卖了钱,自然就知道养什么才是挣钱的。
王木匠那边将小摊车打好后,定子帮着找了一辆老牛车,连人带物什都给送到了新租的院子里。
王丫头把半篓子新鲜的紫花草嫩芽给兰兰背了,小柱则是一大背柴炭,自己负责几十个易碎的鸡蛋。
其余面粉和黄豆,还有磨盘,锅碗瓢盆和炉子,甚至三人的行李,能从家里拿的绝不到集市上再买,全都放上了老牛车。
隔了一日,众人就看见一辆成新又奇特的小摊车出现在了街口,一家三兄弟姐妹卖起了早食。
五姑娘依旧早起,跟着王妈妈送萧子辰到书院门口。
这一片有好几个学堂,都在一个巷子里。
从外到里依次是刚开蒙的蒙童书院,书龄三到五年的称为幼生院,书龄六七年的称为初生院,最里头的是来年便要参加县试的,称为待生院。
萧家的子墨虽然也算待生,但他是不来这里上学的。
萧淮瑾早已经拜访了自己原先的老师,提前为萧子墨押了一些考题,如今他只要专心在家训练文章,再定期呈给重霖书院的老师批阅点评,他自己再总结精进。
寻常学子还在为进重霖书院努力奋斗,他早就有了书院学究的精心指点。
总之,如今还在幼生院里挣扎的萧子辰只能独自来这边的书院上学。
到了巷子口,便只有学生能进了,萧子辰蹲下身亲了一口五姑娘的小脸颊,嘱咐王妈妈:“我到了,您老放心带她回去吧。”
王妈妈见萧子辰愈发成熟稳重就越是心疼,如今谁家的孩子不是在父母身边长大?只有这辰哥一个人,虽有祖母和叔伯在身边,瞧他到底没有先前那般开朗了。
“哎,哥儿在学堂好生读书,别和人打架,要是有人欺负你,只管找先生,回家了告诉你三叔,别自己憋着。”王妈妈像是嘱咐自家孙子那般唠叨着。
五姑娘在这时候向来是乖的,偶尔会闹闹小脾气不让哥哥走,王妈妈只好抱着她到附近转转,转移下她的注意力。
今早不用五姑娘闹,她便自己注意到了对面街口多出来的一个小摊子。
那小摊子生意清冷,巴巴地摆了两个桌子和几条凳子,只有一个胖妇人带着孩子坐那。
小孩许是因为要早起上学,一直哭哭唧唧的,胖妇人手上拎了用油纸包的小包子,他也闹脾气不吃。
王丫头将刚出锅的紫花鸡蛋饼用小碟子盛了放到桌上,又麻溜地盛了两碗黄豆汁。
那小孩眼泪还挂在脸上,伸手就要去抓鸡蛋饼。
胖妇人赶忙拦住:“乖乖,烫着呢,娘先给你吹吹。”
小孩又要喝那白浓浓的汤,妇人也不让,又开始哭唧唧起来了。
娘儿两个闹了半晌,那小孩总算吃完了,眼瞅着上课的时辰快到了,胖妇人的东西还一口没吃。
她有些不情愿地付了钱,埋怨道:“你这东西那么烫,叫人怎么吃啊?”
王丫头收了铜板,陪着笑脸:“我给您留着,您送完孩子回来吃正好。”
王妈妈带着五姑娘慢悠悠地过去,在另一个桌上坐了。
王丫头主动迎过来:“您老尝尝我们的饼子,好吃着呢。”
王妈妈点头,见整个摊子上忙活的只有这姑娘,另外两个小的就在一旁瞧着。
不一会儿,新烙的饼子和两大碗黄豆汁就端上来了,在这冬日里热气腾腾的,瞧着很有食欲。
王妈妈吹了一口黄豆汁喂给五姑娘,她只尝了一口便不要了。
她早上已经满满地喝了一碗加了饴糖的米糊,又被萧三娘哄着吃了半个煎蛋。
如今这个没有味道的豆汁子才不喜欢喝呢。
王妈妈只好自己慢慢吃着。
五姑娘乖乖地坐在长凳上,跟三个小摊主隔空对笑。
这时,那个送孩子的胖妇人又折回来了,见她的蛋饼和黄豆汁还在,便继续过来吃早饭。
有了人气儿,摊子上的人慢慢多起来,吃到饼子的都问这是什么馅儿搀到鸡蛋里了,味道很是不错。
王丫头也不隐瞒,大大方方地介绍了紫花草,别人听去一头雾水。
王妈妈待了好一会儿,直到人少了,王丫头有些空闲了,这才去付钱。
不想这王丫头竟是不肯收她的钱。
“您一来我们就知道了,您必定是我们东家家里人,怎么能收您的钱。”王丫头去过萧府住过一晚上,虽没见过几个人,但也知道萧府的气派,而且瞧她带着五姑娘,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王妈妈反应过来,这丫头眼睛倒是尖。
**
回到府上,她便向萧三娘说起了这事。
“三奶奶办的这小摊子,选的位置也好,吃食儿虽然只有两样,但胜在新鲜,我就坐了那么一会,就卖出去十几份,生意还算不错了。”
萧三娘尝了王妈妈带回来的饼子,也微微一笑:“这夫妻两个如今倒是爱折腾,罢了,且放手叫他们自己闯闯,也知道知道这生意艰难。”
才会想着给五姐儿多攒些家底。
说起这个,萧三娘又犯愁了。
她愁的是自己的大孙女:“怀瑾这一房做了多年官,却是没攒下多少家底,将来大姑娘出阁,我免不了要多出陪嫁才是。”
可悲的是如今连出这份陪嫁的机会也不知还有没有。
“这两日若是没什么事情,我得爬一趟金钟观,去问问大姑娘的姻缘。”
王妈妈不知道内情,只以为是祖母对孙女的寻常担忧,便建议道:“爬金钟顶您那腿哪里受得了啊,去西来寺问问也是一样的。”
求姻缘问道士固然好,但西来寺素来香火旺盛,禅师们瞧姻缘也是极准的。
萧三娘这次却是非常坚持:“就去道观吧,大姐儿小时候我便带她去过几遭,如今再去瞧瞧自然也是好的。”
隔天,萧三娘便只带了三四个年轻丫环,并两个小厮,连孙女也没有带,低调地独自去爬那金钟山了。
好容易上了山顶,那盘旋的石阶直爬的她双股战战。
像她这般年纪的也不是没有登顶的,只是那些人闲着没事时常练腿,不像她忙得没空闲,自然不会时常来这。
道观顶上青松飒飒,寒风吹得人直噎气。
来往的香客都裹紧了厚厚的袄子,只有道士们依旧是那单薄的一身,春秋冬夏不曾添减。
平日里萧三娘不会关注这些,如今她却不自觉地将孙女带入这样的生活条件,越看越觉得心酸。
她屏退了家人,到神像前跪拜祈愿完了,摇着经筒,直到里头掉出一根签子。
竟是第十签,大吉。
萧三娘心中长舒口气,赶忙将签子给了大师解签。
那大师瞧了半晌,又掐指算了一回,仍旧沉默。
萧三娘心又提了一下,双手合十问道:“大师,这签文是何解?”
那花白长须的道长长叹口气:“这位缘主,您心中所想之事恐怕不能如愿了。”
宁氏换了只手抱五姑娘:“不要存心图省钱,住得好些也要紧。”
她瞧着第一家就不错,旁边又是巡防队,谅也没甚么人敢到这些地方随意撒野,住的到底安全些。
王丫头却摇头说:“知道娘子一片好心,但我自然不是为这个。娘子您瞧,方才我们过来,那家院子边上像是一排学堂,另一边再走些距离,又是菜市,早晨这个路口必定人多,卖早食定是极好的位置。”
胖胖的顺子娘闻言就笑开了:“这丫头眼力真行,你还别说,这真有几家卖早食的小摊子,只是白日里不做生意看不着罢了。”
有了顺子娘帮忙说话,宁氏便也依了王丫头。
当下找房主签了契书,交了银子,又由房主领着到街口,在一个人家那交了摊位租子。
其实王丫头她们只是在街口摆摆小摊,也占不着别人家地方,但这钱却是不能不交。
就见那收了摊位租子的人一脸爽快地打了包票:“得咧,今后要是有人无故闹事,只管上这找我。”
那房主包租婆一家原来是菜市里卖猪肉的屠户,也十分仗义,给他们指了摊子的位置:“要是有人找麻烦,也可以到菜市里找我,谁瞎了眼敢欺负我家的租客?”
宁氏见五姑娘被这人的粗声粗气唬得瞪圆了眼睛,一眨不眨地打量她。
要放在平日宁氏对这屠户包租婆的粗鲁定是不喜,但此时却有一种莫名的放心,王丫头住在这里,想来没甚大差错。
**
办妥了这几件事,隔日王丫头就到院子里收拾起两间厢房。
里头堆了一些杂物,又有很多灰尘,她收拾了一天,总算将两个厢房都打理出来,趁着天色赶回了自己家。
等了两三日,萧淮奕的新房子上梁,庄子里点了一大封鞭炮,噼里啪啦的在旷野上都响起了重音。
苦头庄改名为甜水庄了。
因为从外头请了帮工,加上庄子里的人,也开了个不小的席面。
因着这个席面,王丫头卖了好几只鸡鸭,把其余几家人又给酸到了。
王丫头不怎么理会,几个鸡鸭能挣多少钱?她倒是想养牛羊呢,实在是家里没条件。
这些个眼酸的人,等她们自己家的猪羊卖了钱,自然就知道养什么才是挣钱的。
王木匠那边将小摊车打好后,定子帮着找了一辆老牛车,连人带物什都给送到了新租的院子里。
王丫头把半篓子新鲜的紫花草嫩芽给兰兰背了,小柱则是一大背柴炭,自己负责几十个易碎的鸡蛋。
其余面粉和黄豆,还有磨盘,锅碗瓢盆和炉子,甚至三人的行李,能从家里拿的绝不到集市上再买,全都放上了老牛车。
隔了一日,众人就看见一辆成新又奇特的小摊车出现在了街口,一家三兄弟姐妹卖起了早食。
五姑娘依旧早起,跟着王妈妈送萧子辰到书院门口。
这一片有好几个学堂,都在一个巷子里。
从外到里依次是刚开蒙的蒙童书院,书龄三到五年的称为幼生院,书龄六七年的称为初生院,最里头的是来年便要参加县试的,称为待生院。
萧家的子墨虽然也算待生,但他是不来这里上学的。
萧淮瑾早已经拜访了自己原先的老师,提前为萧子墨押了一些考题,如今他只要专心在家训练文章,再定期呈给重霖书院的老师批阅点评,他自己再总结精进。
寻常学子还在为进重霖书院努力奋斗,他早就有了书院学究的精心指点。
总之,如今还在幼生院里挣扎的萧子辰只能独自来这边的书院上学。
到了巷子口,便只有学生能进了,萧子辰蹲下身亲了一口五姑娘的小脸颊,嘱咐王妈妈:“我到了,您老放心带她回去吧。”
王妈妈见萧子辰愈发成熟稳重就越是心疼,如今谁家的孩子不是在父母身边长大?只有这辰哥一个人,虽有祖母和叔伯在身边,瞧他到底没有先前那般开朗了。
“哎,哥儿在学堂好生读书,别和人打架,要是有人欺负你,只管找先生,回家了告诉你三叔,别自己憋着。”王妈妈像是嘱咐自家孙子那般唠叨着。
五姑娘在这时候向来是乖的,偶尔会闹闹小脾气不让哥哥走,王妈妈只好抱着她到附近转转,转移下她的注意力。
今早不用五姑娘闹,她便自己注意到了对面街口多出来的一个小摊子。
那小摊子生意清冷,巴巴地摆了两个桌子和几条凳子,只有一个胖妇人带着孩子坐那。
小孩许是因为要早起上学,一直哭哭唧唧的,胖妇人手上拎了用油纸包的小包子,他也闹脾气不吃。
王丫头将刚出锅的紫花鸡蛋饼用小碟子盛了放到桌上,又麻溜地盛了两碗黄豆汁。
那小孩眼泪还挂在脸上,伸手就要去抓鸡蛋饼。
胖妇人赶忙拦住:“乖乖,烫着呢,娘先给你吹吹。”
小孩又要喝那白浓浓的汤,妇人也不让,又开始哭唧唧起来了。
娘儿两个闹了半晌,那小孩总算吃完了,眼瞅着上课的时辰快到了,胖妇人的东西还一口没吃。
她有些不情愿地付了钱,埋怨道:“你这东西那么烫,叫人怎么吃啊?”
王丫头收了铜板,陪着笑脸:“我给您留着,您送完孩子回来吃正好。”
王妈妈带着五姑娘慢悠悠地过去,在另一个桌上坐了。
王丫头主动迎过来:“您老尝尝我们的饼子,好吃着呢。”
王妈妈点头,见整个摊子上忙活的只有这姑娘,另外两个小的就在一旁瞧着。
不一会儿,新烙的饼子和两大碗黄豆汁就端上来了,在这冬日里热气腾腾的,瞧着很有食欲。
王妈妈吹了一口黄豆汁喂给五姑娘,她只尝了一口便不要了。
她早上已经满满地喝了一碗加了饴糖的米糊,又被萧三娘哄着吃了半个煎蛋。
如今这个没有味道的豆汁子才不喜欢喝呢。
王妈妈只好自己慢慢吃着。
五姑娘乖乖地坐在长凳上,跟三个小摊主隔空对笑。
这时,那个送孩子的胖妇人又折回来了,见她的蛋饼和黄豆汁还在,便继续过来吃早饭。
有了人气儿,摊子上的人慢慢多起来,吃到饼子的都问这是什么馅儿搀到鸡蛋里了,味道很是不错。
王丫头也不隐瞒,大大方方地介绍了紫花草,别人听去一头雾水。
王妈妈待了好一会儿,直到人少了,王丫头有些空闲了,这才去付钱。
不想这王丫头竟是不肯收她的钱。
“您一来我们就知道了,您必定是我们东家家里人,怎么能收您的钱。”王丫头去过萧府住过一晚上,虽没见过几个人,但也知道萧府的气派,而且瞧她带着五姑娘,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王妈妈反应过来,这丫头眼睛倒是尖。
**
回到府上,她便向萧三娘说起了这事。
“三奶奶办的这小摊子,选的位置也好,吃食儿虽然只有两样,但胜在新鲜,我就坐了那么一会,就卖出去十几份,生意还算不错了。”
萧三娘尝了王妈妈带回来的饼子,也微微一笑:“这夫妻两个如今倒是爱折腾,罢了,且放手叫他们自己闯闯,也知道知道这生意艰难。”
才会想着给五姐儿多攒些家底。
说起这个,萧三娘又犯愁了。
她愁的是自己的大孙女:“怀瑾这一房做了多年官,却是没攒下多少家底,将来大姑娘出阁,我免不了要多出陪嫁才是。”
可悲的是如今连出这份陪嫁的机会也不知还有没有。
“这两日若是没什么事情,我得爬一趟金钟观,去问问大姑娘的姻缘。”
王妈妈不知道内情,只以为是祖母对孙女的寻常担忧,便建议道:“爬金钟顶您那腿哪里受得了啊,去西来寺问问也是一样的。”
求姻缘问道士固然好,但西来寺素来香火旺盛,禅师们瞧姻缘也是极准的。
萧三娘这次却是非常坚持:“就去道观吧,大姐儿小时候我便带她去过几遭,如今再去瞧瞧自然也是好的。”
隔天,萧三娘便只带了三四个年轻丫环,并两个小厮,连孙女也没有带,低调地独自去爬那金钟山了。
好容易上了山顶,那盘旋的石阶直爬的她双股战战。
像她这般年纪的也不是没有登顶的,只是那些人闲着没事时常练腿,不像她忙得没空闲,自然不会时常来这。
道观顶上青松飒飒,寒风吹得人直噎气。
来往的香客都裹紧了厚厚的袄子,只有道士们依旧是那单薄的一身,春秋冬夏不曾添减。
平日里萧三娘不会关注这些,如今她却不自觉地将孙女带入这样的生活条件,越看越觉得心酸。
她屏退了家人,到神像前跪拜祈愿完了,摇着经筒,直到里头掉出一根签子。
竟是第十签,大吉。
萧三娘心中长舒口气,赶忙将签子给了大师解签。
那大师瞧了半晌,又掐指算了一回,仍旧沉默。
萧三娘心又提了一下,双手合十问道:“大师,这签文是何解?”
那花白长须的道长长叹口气:“这位缘主,您心中所想之事恐怕不能如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