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桢?拓跋丕眼皮一抬。
宗室里论资排辈,除了年岁渐大,德高望重,位高权重,自然还有出身二字。
拓跋桢是景穆帝的第十一子,文成帝之弟。是景穆子孙中辈分最高,资历最老的一个。
拓跋丕犹记得当时宗亲大会,他拍板支持皇帝守丧三年的举动。还言之凿凿,不支持便是不忠不孝。
拓跋丕不动声色:“他不是被削去王爵,废为庶人了么?”
“当时的诏令可是禁锢终身呐。结果呢?南伐迁都要表态的时候,他可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这禁锢,不会就因为支持至尊守丧的事儿就给免了吧?”
穆泰给拓跋丕添酒,“当初可是太后亲自下的令,他保住了命还是心有不甘呐,眼下终于看到机会了,又想闻风而动了?”
拓跋丕了然,眼下至尊最关切的唯有南迁一事,拓跋桢定然是决定在这件事上襄助皇帝了。
“还有一张‘复本封’。”穆泰又给自己倒了一碗,拓跋丕府中的酒碗亦为玉制,那酒水在玉盏里摇曳,在烛光下发出晶莹剔透的光。
“听说托人进冯府说项,给冯昭仪送了礼。咱们的至尊为她可是将王遇一黜到底,可想而知,再加上这股枕头风,启复是迟早的事。”
一提起这事 拓跋丕只觉悔之晚矣。心中难免斥三娘和冯诞糊涂,从前冯家二娘子在暗,既一计不成,再追一计便是,怎好教她翻身。
他将三娘求的药,加大剂量,所图便是一举中的。
可叹,可惜。
三娘到底心软,毕竟是同胞姊妹。
转头又想,若三娘当真是个不念旧情之人,亦不会至今依然看顾支持他们这些太后旧人了。
此一念,让他生出也罢的感慨来。
三娘到底年轻,太后那般的雷霆手段还待慢慢学。
余下颇伤天和人和之事,便让他们来做吧。
面上却仍是笑笑。
穆泰不满南迁一事,他早前就有过隐约的判断。实际上自十六年例降王爵以来,代人旧贵的集体不满,便从未发泄过。
但穆泰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人,这种不满会不会演变成什么行动。他无法判断,也不想知道。
“宦海沉浮,愿赌服输。当上则上,当下则下。也不过是寻常事罢,你怎么还看不透了?”
“世道艰辛,人情叵测,看不透也正常。”穆泰道:“但是不甘心啊,咱们鲜卑人的这一腔热血啊,真是没办法,还是得应付着才行。”
拓跋丕问他,“那你想过没有,这一腔热血,要是应付不了,会如何?”
“不如何,这世间路有很多条。一条绫,一把钢刀,或是一杯酒。”
穆泰坦然,举起玉碗,朝他一敬。颇有当年指挥大军的架势:“当生则生,当死则死。”
晚些时候,穆泰又拎着他的两罐酒和玉碗去了拓跋丕府中的后宅,那里住着拓跋丕的弟弟和前妻所生诸子。
拓跋丕目送他:穆泰刚从任上归来,这一趟明摆着是要见许多人。
跟在拓跋丕身边的长史是老资格了,方才就是他一直守在门口,此时不由得上前多了句嘴,“要不要去听着?”
拓跋丕耷拉着眼皮,抬也没抬,挥了挥手,“叫他们聊去,能有什么事儿,发牢骚都不成么?”
冯夙此刻也在抱怨,因有些醉了,所以车轱辘话来回说。
冯修听了半晌,终于听懂了。
是至尊要乘三年考绩之机,罢冯夙的太子中庶子一职。
冯修意会,摇了摇冯夙,“给阿兄说说,至尊怎么说?”
冯夙懵懂,絮絮叨叨,只说起要免东宫官数人。
除此之外,还免了任城王拓跋澄的太子少保,广陵王拓跋羽的廷尉,以及拓跋赞的太子少师职。(注1)
他低着头,只道:“说都是为着大局好。”又呜呜似有哭腔,“还说了要降爵。”
“也是为你阿姊好?”
冯夙点点头。
冯修喂了他些蜜水,在心中沉吟。
至尊既如此,想必是要拿东宫开刀,来一次大换血,剔除些该剔除的人。
如此,日后行事时,不会有旁的牵连。
冯修日日侍奉禁中,早看出了风向的天平将往何处倾斜。
虽他岳父穆亮立场持中,不偏不倚,只支持至尊一人。
余事只要与己无关,才不欲多言。
可岳父到底是岳父,不仅出身高,能力亦强,年纪轻轻便文韬武略,受封为长乐王爵。
如今位列司空,才从关中归来,正带着几位匠作大将营建洛阳新宫室。
而他呢?
他心知自己实力平平,又被他风采卓越的大兄所压制。自是处处不如人,处处不如意。
即便是年轻时外游集会,回城时众女郑果盈车,泰半也只冲着冯诞去。
眼看老父日益衰老,连至尊见其困笃,且歔欷流涕。(注2)
日后冯诞为家主,或要分家,哪儿还有他什么出头之日。
他这样的人,要想出头,还得循乃父之路。
有一个手握实权的姊妹,自奉他为三公,做诸王的岳丈。
而三娘,早在数年前奔回家来。在常夫人面前哭闹时,败象已露。
今二娘大难不死,至洛后果有诏书册之。
眼看至尊有意扶持,此机断不可失。
他既已下定决心搏一把,便将醉酒的冯夙先由书室扶回院中去,交与其妻照料。
冯夙口中喃喃,“阿兄,阿兄怎么要走了?”
他倒一笑,回过身来,“阿夙既知要寻阿兄,可知阿兄也要去寻阿兄啊。”
至宵禁时方归。
冯修妻乃司空穆亮之女。北朝素以妇人持门户,穆氏娘子虽不与冯诞妻乐安公主阿嫂相争,亦十分机敏豁达。(注3)
见冯修酒后而归,且一身脂粉味。想也无需想,定是花街柳巷间游走过一遭。
一时不忿,就要大发雌威。
谁料冯修不顾俏婢搀扶,先一步拥住她,再往她的粉面上啄吻两下。方才道:“可别瞧不起花街里的娘子,人生坠茵落溷,各有境遇罢,能选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穆氏一滞,一面送上蜜水,声音不觉柔和下来,“怎忽的这般感慨?”
冯修仰躺胡床上,仍是笑,“过几日,为夫恐就要仰仗娘子得活了,不知娘子可愿?”
穆氏瞧他年过二十五,早就是做阿父的人了。仍风华如故,犹是出嫁时那俏郎君,一时竟有些羞赧。
点住他的下巴说:“若夫郎姿容不减,闺房之中,犹有余力的话,吾也愿养之。”
冯修听在耳里,翻身便搂住她乱吻。
穆氏连忙将人推开,叫他“仔细着肚子。”
冯修连忙又去亲她微微隆起的肚子。(注4)
午后便下了场大雨,黑云压城,一副惨惨戚戚的模样。叫冯诞不免想起太和十二年的那个冬日,平城有过一次长达六天,极其严重的黑风暴。
彼时正是土雾竟天,到甲夜仍复浓密,勃勃如火烟,辛惨人鼻。(注5)
那时三娘刚入宫逾半年,至尊仍断断续续生着病。渐渐开始服食丹药用以将养。
太后虽也病着,却于朝政上从不懈怠。
有时也会问他,要他多去劝慰至尊。他虽知皇帝心病何处仍要硬着头皮去劝,“三娘贞谨有德操,陛下会喜欢的。”(注6)
拓跋宏看了看漆黑一片的天,又看了看他。这才笑道:“你说,这宫里诸娘子,何人不贞谨?又何人无德操?”
冯诞默然。
只听拓跋宏又道:“你们都说她病了,如今我也病了。同吃一副药,也可算同甘共苦了。你道是也不是?”
冯诞只当他热酒入喉,胡言乱语。
心中却实有些黯然。
曾几何时,他们也无话不谈。出则同撵,食则同榻,是什么时候起,这一切都改变了呢?
是钧田与三长执行时,他的沉默不语?
可他是冯氏郎君,他要为冯氏而活。
守住冯氏一门的利益,才是他无法割舍的价值。
若无冯家,也不会有他这个人。
而旧人旧事,原本同至尊天下的陛下所行的就不是一条道。
渐渐的,他也明白过来。
他们只是因缘际会,于茫茫的海上相遇的两只扁舟。
他有他的,他也有他的方向。
只在交汇时曾绽放出一丝光亮来。
好可惜,那早都是少时的光景了。
他有些怀念那时候的自己,也很怀念那时候的他。
雨渐有歇势,冯诞持一柄碧玉色的伞,向禁中走去。
临近皇信堂时,在皇信碑下看见一人。
是杨津,他也来了。
也对,各支州官员都应考绩之需,回来述职了,他没有道理不归。
幼时他也常同杨津一处,一道吃一道玩,竟也渐行渐远了。(注7)
是否每一个深入宫廷的人,都会被宫廷所囚,继而自愿被囚。
外表如何华丽,都只不过是权势的玩物罢了,偏偏不得不继续做下去。
想来有些可笑。
只是他们这样的人,生来如此。
若就此放手,身后便是万丈深渊,因为没有退路,只能踏步向前。
他觉得自己有些累了,不由得停下来深呼吸。
恍惚间,想起太和十六年的例降爵制。至尊另赐他实封长乐郡公之爵,又授司徒之职。
除官日,亲为制三让表并启,将拜,又为其章谢。
彼时他至禁内拜谢,正逢此大雨滂沱,遥见至尊立于庭受拜。(注8)
那时他在想什么呢?
彼时尚未细思量,只成日忙着替三娘排兵布阵。太多事了,简直连他自己都快忘记了,他当时其实是感慨大于喜悦。
将与乐安成婚时,太后赐他南平王爵,可那毕竟是太后所赐。(注9)
至尊曾对他言及此事,说希望将来他的爵位由他来封,他的官位亦由他来赐。
如今承诺既应,本该了无遗憾才是。
可他不得不又卷入下一场风波里去。
春水由他搅动,波涛却由不得他掌控。
他只觉得头晕目眩,那碧玉色的伞上,绘制的金鹤也纷纷振翅高飞起来。
他手握不住,只能瞧着它们越来越远,直至无影无踪。
宗室里论资排辈,除了年岁渐大,德高望重,位高权重,自然还有出身二字。
拓跋桢是景穆帝的第十一子,文成帝之弟。是景穆子孙中辈分最高,资历最老的一个。
拓跋丕犹记得当时宗亲大会,他拍板支持皇帝守丧三年的举动。还言之凿凿,不支持便是不忠不孝。
拓跋丕不动声色:“他不是被削去王爵,废为庶人了么?”
“当时的诏令可是禁锢终身呐。结果呢?南伐迁都要表态的时候,他可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这禁锢,不会就因为支持至尊守丧的事儿就给免了吧?”
穆泰给拓跋丕添酒,“当初可是太后亲自下的令,他保住了命还是心有不甘呐,眼下终于看到机会了,又想闻风而动了?”
拓跋丕了然,眼下至尊最关切的唯有南迁一事,拓跋桢定然是决定在这件事上襄助皇帝了。
“还有一张‘复本封’。”穆泰又给自己倒了一碗,拓跋丕府中的酒碗亦为玉制,那酒水在玉盏里摇曳,在烛光下发出晶莹剔透的光。
“听说托人进冯府说项,给冯昭仪送了礼。咱们的至尊为她可是将王遇一黜到底,可想而知,再加上这股枕头风,启复是迟早的事。”
一提起这事 拓跋丕只觉悔之晚矣。心中难免斥三娘和冯诞糊涂,从前冯家二娘子在暗,既一计不成,再追一计便是,怎好教她翻身。
他将三娘求的药,加大剂量,所图便是一举中的。
可叹,可惜。
三娘到底心软,毕竟是同胞姊妹。
转头又想,若三娘当真是个不念旧情之人,亦不会至今依然看顾支持他们这些太后旧人了。
此一念,让他生出也罢的感慨来。
三娘到底年轻,太后那般的雷霆手段还待慢慢学。
余下颇伤天和人和之事,便让他们来做吧。
面上却仍是笑笑。
穆泰不满南迁一事,他早前就有过隐约的判断。实际上自十六年例降王爵以来,代人旧贵的集体不满,便从未发泄过。
但穆泰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人,这种不满会不会演变成什么行动。他无法判断,也不想知道。
“宦海沉浮,愿赌服输。当上则上,当下则下。也不过是寻常事罢,你怎么还看不透了?”
“世道艰辛,人情叵测,看不透也正常。”穆泰道:“但是不甘心啊,咱们鲜卑人的这一腔热血啊,真是没办法,还是得应付着才行。”
拓跋丕问他,“那你想过没有,这一腔热血,要是应付不了,会如何?”
“不如何,这世间路有很多条。一条绫,一把钢刀,或是一杯酒。”
穆泰坦然,举起玉碗,朝他一敬。颇有当年指挥大军的架势:“当生则生,当死则死。”
晚些时候,穆泰又拎着他的两罐酒和玉碗去了拓跋丕府中的后宅,那里住着拓跋丕的弟弟和前妻所生诸子。
拓跋丕目送他:穆泰刚从任上归来,这一趟明摆着是要见许多人。
跟在拓跋丕身边的长史是老资格了,方才就是他一直守在门口,此时不由得上前多了句嘴,“要不要去听着?”
拓跋丕耷拉着眼皮,抬也没抬,挥了挥手,“叫他们聊去,能有什么事儿,发牢骚都不成么?”
冯夙此刻也在抱怨,因有些醉了,所以车轱辘话来回说。
冯修听了半晌,终于听懂了。
是至尊要乘三年考绩之机,罢冯夙的太子中庶子一职。
冯修意会,摇了摇冯夙,“给阿兄说说,至尊怎么说?”
冯夙懵懂,絮絮叨叨,只说起要免东宫官数人。
除此之外,还免了任城王拓跋澄的太子少保,广陵王拓跋羽的廷尉,以及拓跋赞的太子少师职。(注1)
他低着头,只道:“说都是为着大局好。”又呜呜似有哭腔,“还说了要降爵。”
“也是为你阿姊好?”
冯夙点点头。
冯修喂了他些蜜水,在心中沉吟。
至尊既如此,想必是要拿东宫开刀,来一次大换血,剔除些该剔除的人。
如此,日后行事时,不会有旁的牵连。
冯修日日侍奉禁中,早看出了风向的天平将往何处倾斜。
虽他岳父穆亮立场持中,不偏不倚,只支持至尊一人。
余事只要与己无关,才不欲多言。
可岳父到底是岳父,不仅出身高,能力亦强,年纪轻轻便文韬武略,受封为长乐王爵。
如今位列司空,才从关中归来,正带着几位匠作大将营建洛阳新宫室。
而他呢?
他心知自己实力平平,又被他风采卓越的大兄所压制。自是处处不如人,处处不如意。
即便是年轻时外游集会,回城时众女郑果盈车,泰半也只冲着冯诞去。
眼看老父日益衰老,连至尊见其困笃,且歔欷流涕。(注2)
日后冯诞为家主,或要分家,哪儿还有他什么出头之日。
他这样的人,要想出头,还得循乃父之路。
有一个手握实权的姊妹,自奉他为三公,做诸王的岳丈。
而三娘,早在数年前奔回家来。在常夫人面前哭闹时,败象已露。
今二娘大难不死,至洛后果有诏书册之。
眼看至尊有意扶持,此机断不可失。
他既已下定决心搏一把,便将醉酒的冯夙先由书室扶回院中去,交与其妻照料。
冯夙口中喃喃,“阿兄,阿兄怎么要走了?”
他倒一笑,回过身来,“阿夙既知要寻阿兄,可知阿兄也要去寻阿兄啊。”
至宵禁时方归。
冯修妻乃司空穆亮之女。北朝素以妇人持门户,穆氏娘子虽不与冯诞妻乐安公主阿嫂相争,亦十分机敏豁达。(注3)
见冯修酒后而归,且一身脂粉味。想也无需想,定是花街柳巷间游走过一遭。
一时不忿,就要大发雌威。
谁料冯修不顾俏婢搀扶,先一步拥住她,再往她的粉面上啄吻两下。方才道:“可别瞧不起花街里的娘子,人生坠茵落溷,各有境遇罢,能选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穆氏一滞,一面送上蜜水,声音不觉柔和下来,“怎忽的这般感慨?”
冯修仰躺胡床上,仍是笑,“过几日,为夫恐就要仰仗娘子得活了,不知娘子可愿?”
穆氏瞧他年过二十五,早就是做阿父的人了。仍风华如故,犹是出嫁时那俏郎君,一时竟有些羞赧。
点住他的下巴说:“若夫郎姿容不减,闺房之中,犹有余力的话,吾也愿养之。”
冯修听在耳里,翻身便搂住她乱吻。
穆氏连忙将人推开,叫他“仔细着肚子。”
冯修连忙又去亲她微微隆起的肚子。(注4)
午后便下了场大雨,黑云压城,一副惨惨戚戚的模样。叫冯诞不免想起太和十二年的那个冬日,平城有过一次长达六天,极其严重的黑风暴。
彼时正是土雾竟天,到甲夜仍复浓密,勃勃如火烟,辛惨人鼻。(注5)
那时三娘刚入宫逾半年,至尊仍断断续续生着病。渐渐开始服食丹药用以将养。
太后虽也病着,却于朝政上从不懈怠。
有时也会问他,要他多去劝慰至尊。他虽知皇帝心病何处仍要硬着头皮去劝,“三娘贞谨有德操,陛下会喜欢的。”(注6)
拓跋宏看了看漆黑一片的天,又看了看他。这才笑道:“你说,这宫里诸娘子,何人不贞谨?又何人无德操?”
冯诞默然。
只听拓跋宏又道:“你们都说她病了,如今我也病了。同吃一副药,也可算同甘共苦了。你道是也不是?”
冯诞只当他热酒入喉,胡言乱语。
心中却实有些黯然。
曾几何时,他们也无话不谈。出则同撵,食则同榻,是什么时候起,这一切都改变了呢?
是钧田与三长执行时,他的沉默不语?
可他是冯氏郎君,他要为冯氏而活。
守住冯氏一门的利益,才是他无法割舍的价值。
若无冯家,也不会有他这个人。
而旧人旧事,原本同至尊天下的陛下所行的就不是一条道。
渐渐的,他也明白过来。
他们只是因缘际会,于茫茫的海上相遇的两只扁舟。
他有他的,他也有他的方向。
只在交汇时曾绽放出一丝光亮来。
好可惜,那早都是少时的光景了。
他有些怀念那时候的自己,也很怀念那时候的他。
雨渐有歇势,冯诞持一柄碧玉色的伞,向禁中走去。
临近皇信堂时,在皇信碑下看见一人。
是杨津,他也来了。
也对,各支州官员都应考绩之需,回来述职了,他没有道理不归。
幼时他也常同杨津一处,一道吃一道玩,竟也渐行渐远了。(注7)
是否每一个深入宫廷的人,都会被宫廷所囚,继而自愿被囚。
外表如何华丽,都只不过是权势的玩物罢了,偏偏不得不继续做下去。
想来有些可笑。
只是他们这样的人,生来如此。
若就此放手,身后便是万丈深渊,因为没有退路,只能踏步向前。
他觉得自己有些累了,不由得停下来深呼吸。
恍惚间,想起太和十六年的例降爵制。至尊另赐他实封长乐郡公之爵,又授司徒之职。
除官日,亲为制三让表并启,将拜,又为其章谢。
彼时他至禁内拜谢,正逢此大雨滂沱,遥见至尊立于庭受拜。(注8)
那时他在想什么呢?
彼时尚未细思量,只成日忙着替三娘排兵布阵。太多事了,简直连他自己都快忘记了,他当时其实是感慨大于喜悦。
将与乐安成婚时,太后赐他南平王爵,可那毕竟是太后所赐。(注9)
至尊曾对他言及此事,说希望将来他的爵位由他来封,他的官位亦由他来赐。
如今承诺既应,本该了无遗憾才是。
可他不得不又卷入下一场风波里去。
春水由他搅动,波涛却由不得他掌控。
他只觉得头晕目眩,那碧玉色的伞上,绘制的金鹤也纷纷振翅高飞起来。
他手握不住,只能瞧着它们越来越远,直至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