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一共下了两场大雪,小河村竟然没有一人伤亡。

    开春互相串门的时候,大家见到老熟人,都有些恍如隔世。

    尤其是一些年纪大,身体差的老人。

    竟然能平安过冬。

    村长的老父亲乐呵呵的和几个老伙计在一起喝茶,几人都是年老成精,一肚子的故事。

    底下坐着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家都在讨论今年的营生。

    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有几条出路,要么跟着李春花去县里的凉粉工坊做工,脑子不灵光的就去车队里当个车夫,再不济也可以去车队养马。

    这些都是待遇好,但是需要长时间离家的活计。

    有家有口不方便出远门的,可以选择跟着赵叔去赶车。

    赵家两口子一人在村子里忙活酸菜,一个买了好几辆马车跑运输,生意做的让人眼红。

    他们家短短半年时间就起了新房子,还把孩子们送去县里的学堂里读书。

    这样明显的变化,村里人都看在眼里。

    所以,这次聚会,大家都想去分一杯羹。

    村长摸了摸胡子,他如今已经50岁了,在小河村算是高寿。

    儿子儿媳都去了县里的工坊里做工,家里就剩下两个孙子,准备明年一起送去县里读书。

    一个小伙有些不满的开口:“村长,您倒是说句话啊,凭什么不让我们去凉粉工坊”

    “那李春花就这么大本事,县太爷都听她的?”

    他家原本是村子里的富户,三间大瓦房还有十几亩的好田。

    每年收上来的粮食除了应付县衙的税后,还有不少盈余,算是村子里过的不错的体面人家。

    以前他们家在村里人人追捧,只求在他家当个长工。

    现在呢?

    人人见到他们都视若无睹的,最多也就是客气一下。

    巨大的落差让他难受,又看到这些人挣了钱,他也想去工坊做工。

    爹娘放不下面子不想去凑这个热闹,他却是知道这里面有多大的利润的。

    之前李春花在村子里办过一次招聘,说是只要头脑清晰,手脚麻利,心思纯净的人,都可以去工坊做工。

    本来县令大人要在县里招工,但是李春花考虑到小河村的贫困,优先把招工地址选在了村里。

    等到村子里的人手满了,再去县里招工。

    那时候村里人一听要去县里上工不说,还十天半个月都不能归家,一个个都摇头拒绝。

    仅有几个,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地里也种不出粮食,再不出去谋生路,家里的老婆孩子就要饿死,这才勉强跟着李春花去了县城。

    结果呢,现在那批人是发了大财,恨不得把全家人都带到县里去。

    最早一批进入工坊的老工人,现在已经赚的盆满钵满,有些人甚至在县里都买好了宅子。

    这个小伙子原本有个未婚妻,是邻县一个富户的女儿。

    两家说好开春就过彩礼,三月就成亲,结果中途有媒人给那姑娘介绍了一个工坊的工人,这婚事就吹了。

    姑娘家也不傻,那工人虽然家里没地,但是每个月都能赚回来20两银子,攒一攒,什么样的地买不到?

    婚事告吹,这小伙一家人就恨上了李春花。

    村长仔细看了一眼说话的赵德子。

    论关系,他和赵大牛还是本家,他爹和赵大牛的爹是堂兄弟,他们俩是正儿八经没出五服的亲戚。

    这会子看人家赚钱就开始眼热了?

    当初他们好的时候,可没见帮衬过赵大牛一家子。

    村长对村里人心里的小九九一清二楚,闻言也不恼,只反问他:“当初人家李春花在村子里公开招聘的时候,你说什么来着?”

    “你说人家是黑心买办,骗人去县里当奴才”

    “怎么这会子你又愿意当奴才了?”

    这话说的毫不留情面,赵德子脸色通红,气的不轻。

    但是对上村长,他又不敢放屁。

    其他人嘻嘻哈哈打趣,很快转移了话题。

    这段话在在座的人心里留下一阵涟漪,今晚上又有一群人睡不着觉了。

    都说二月春风似剪刀,其实正月的春风也褪去了冷冽。

    过了十五,李春花就开始去县里上工了。

    马师爷专门在县衙给她收拾出来一间办工的小屋子,摆上桌椅和笔墨纸砚。

    先去工坊里面视察了一番。

    凉粉的产出已经十分稳定,客源暂时没有增加,主要是车队暂时去不了更远的地方。

    如果能和港口的海船联系上,说不定能有更多的订单。

    扩大工坊是个大工程,柳县令暂时还没这个安排,李春花也就不想了。

    工坊没什么问题,她又去了农官处。

    赵农官整天都泡在试验田那边,周农官则是在记录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

    他们两个一文一武,一静一动,配合的十分默契。

    “周师傅,您在写日记呢?”

    李春花带着自己做的小蛋糕,敲开了农官处的大门。

    “哎呦,小徒弟来了,快坐快坐”

    周农官眼尖,一看就看到李春花手里的小盒子,顿时笑的见牙不见眼。

    这可是金贵的蛋糕,吃过一次就不会忘。

    上次李春花给了他们一个小蛋糕,两个老顽童还差点打起来了。

    他就带了一点点回去给孙子吃,结果小孙子天天缠着他买蛋糕吃。

    这东西只有隔壁清水县有,还要排队预定,他上哪儿弄去。

    “师父,这是给您和赵师父的,一点心意”

    李春花把两个小蛋糕摆在桌上,一人一个分好。

    “哎呀,老赵那个粗人,吃的明白吗,给我就行了”

    虽然是这么说,周农官还是把给老赵的那份小心翼翼的给他放好。

    他家有三个小孙子,可不够分的。

    俩人寒暄了一阵子,说起了葛根藤。

    “对了,小徒弟,葛根现在长的很好,你看看什么时间把它们移栽出去”

    “我有预感,这个葛根肯定会给我们惊喜”

    说起葛根,周农官很是激动。

    他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令人惊艳的作物了。

    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家族几代人才能培育出来一个良种。

    就靠这一个良种,能养活一整个家族。

    葛根对于周农官而言,不亚于是天上掉馅饼。

    “先去看看再说,现在土地刚化冻,还不适合”

    “最早也要等到3月份”

    叫上另外两个徒弟,一行人去了试验田。

    试验田里葛根藤长势喜人,现在已经窜了一米多长了。

    周农官拿来小锄头,挖开一根藤的根部,可以看到一个拳头大小的根茎。

    这个就是他们要采收的葛根。

    周农官兴奋的脸都红了:“小徒弟,你看,长的多好”

    李春花也笑了:“是呢,师父们照顾的很好”

    葛根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辣椒苗了。

    开春之后,地窖里的菜还能继续吃一波,所以地窖暂时还没打开。

    里面的温度依旧稳定,进去也是暖和的很。

    一小块辣椒苗已经长的有一只手掌那么高了,另外一块的芋头苗才露出来一个小尖尖。

    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清理屋前屋后的排水沟,李春花的小院子也请人来清理了一遍,现在前前后后都干干净净。

    下暴雨也不怕有积水了。

    她在西边菜园子的边上,又移栽了几棵野生的花椒树。

    小妹看过那个长满刺的树,有点不明白大姐为什么要费这个力。

    不好看也不开花,还浑身是刺。

    李春花告诉她,后面有一道菜,必须要用到这个花椒,别看人家长得丑,拿来调味那可是一绝。

    小妹现在因为吃得好,已经长高了一大截,听说能有好吃的,当即觉得有刺也不是那么难接受了。

    村子里有些人家已经开始整理土地,准备下种。

    这个时候,村子里有养牛的人家就很热闹,家家户户耕田都需要牛。

    穷苦一些的家庭,用不起牛的,只能靠人力。

    就是妻子在前面拉着爬犁,丈夫在后面掌着方向,半天才能爬完一块地。

    如果有牛的话,很快就能耕完。

    这就是工具和人力的差距。

    李春花家里的地现在有几十亩,光靠赵大胆一个人去耕地那恐怕就是要他去死。

    于是,在一次小河县农贸集市上,李春花一口气买了三条牛。

    两条大牛,一条小牛,都交给赵大胆管理。

    猪圈旁边又加盖了牛棚,李麻子负责给它们喂草料。

    有了牛,又雇了十几个人,李春花的地一天不到就整理完了。

    并且这两头大牛还可以租给村民们耕田。

    赵大胆每天都忙的倒头就睡。

    柳县令派来打听赵大胆情况的媒婆悄悄进了村子,路过一大片农田的时候,看到一群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干活。

    “哟,这小河村还挺热闹”

    “不知道哪个才是那个赵大胆”

    她先是自言自语了几句。

    旁边正好走过一个背着背篓的老大爷,她又和人攀谈起来。

    大爷警惕的看了她一眼,问她来这里做什么?

    媒婆说自己来这里走亲戚,亲戚搬家了,找不到地方,求他老人家指指路。

    媒婆一张嘴能说会道,很快就打消了老人家的疑虑。

    他指着一群小伙子中间那个高大的青年:“诺,就是那个戴草帽的,他就是赵大胆”

    “他现在可是咱们村的红人,给他说媒的都快踏破他家门槛了”

    媒婆有点好奇:“这么好吗,您肯定在说笑”

    小河村什么样子她能不知道吗,走街串巷这么多年,媒婆的信息那是够够的。

    也不知道柳县令是不是失心疯了,居然想把女儿嫁到这个穷乡僻壤。

    那大爷一脸你是傻子的眼神看着媒婆。

    “你到底是来干嘛的,人家赵大胆现在跟着李春花做事,样样齐全,手里银子无数,怎么就是在说笑了”

    “我要是有女儿,我也想要这样的女婿”

    几乎话下来,大爷气呼呼的走了。

    媒婆站在原地,手里绞着帕子,心想这里真的如同外界说的那样,天翻地覆了?

章节目录

靠种地暴富封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胭脂醉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胭脂醉鱼并收藏靠种地暴富封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