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胡同一共有三户,最里面的一处小院已经许久没人住了,可近几日,有两个俊逸的小郎君搬了进来。
牛大婶倚在胡同口的墙边,手中拿着一把冬瓜籽,边嗑边说。
“你是没瞧见,那两个后生郎君长得多俊,你家二花要是晚嫁几个月,我指定给他们保媒!”
同她说话的婆子嘴角长着一颗痣,颧骨耸高,闻言撇撇嘴。
“长得俊有什么用?能当饭吃?临近年关搬来咱们幽州城,兴许是为了躲债,躲女人,躲仇家呢。”
牛大婶啧啧两声:
“话不能这么说,你是没有瞧见他们的模样,不像是偷鸡摸狗的人。搬来那日,还给我送了两样礼,仪表堂堂,看着像是读过书的。”
婆子听罢,本就深壑的眉头又紧紧皱起,语气中带着不屑。
“读过书又怎么样,这样的男人长得俊,又识文断字,嘴上不知怎么花花,身上定然惹着不少风流债。”
手里的南瓜籽儿吃不下去了,牛大婶尴尬的笑了笑,抬头看了眼天:
“光顾着说话了,我家那口子快回来,饭还没做呢。”
“你家那口子的活儿可不轻松,若是哪一日受了伤,那可是要命的。”婆子眉头又皱紧了三分,几乎打成了一个结。
牛大婶僵硬的扯了扯笑,却还是没能扯出来,转身回了家,才关上房门,便狠狠的唾了一口。
等天刚刚擦黑,牛大洛回了家,饭菜已然做好了,羊大骨配着韭酱,再喝两口烧刀子,简直美极了。
唯一不美的就是牛大婶的咒骂。
“史婆子那张破嘴像是吃了屎,一天到晚说不出一句好话来,怪不得日子越过越苦,活该!!”
“她家男人没用,瞧你得潘老大重用,她就眼红,说些什么乱七八糟的话来恶心我!”
牛大洛吸着羊骨髓,早已经习惯了牛大婶的唠叨,随口道:
“她说话就是这样不讨喜,你听不惯不理她不就好了吗?”
“我是没理,若不是看在街坊邻居这么多年,我又是个心软的人,早就骂回去了,她男人的活计还是你给张罗的,你说这人….啧啧、真是不知感恩。”
牛大婶说了半天,口干舌燥的,气也消了大半,看了眼窗外的天,这才想起来她家小子还没回家呢。
“臭小子去找刘家小子玩,怎么还没回来,一下午不见人影。”
“刘家小子?我回来的时候看见刘家小子回家吃饭了,没见着咱家二牛阿。”牛大洛放下手中的骨头。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火急火燎的就往外赶,刚跑到院子里,就听外面有人敲门。
门一打开,一个八九岁虎头虎脑的孩子便冲进牛大婶怀里,哭的稀里哗啦。
“阿娘,呜呜呜……”
“你这孩子,怎么哭了?这是怎么回事?”
门口站着两个人,一高一矮,穿着粗劣的皮袄,面容却俊逸,高个儿的眉眼俊秀,矮个儿那个长得更精致一些。
“街角有个卖糖人儿的,给了二牛几个糖人,就把人带走了。我们兄弟瞧着他眼生,便跟了上去,果不其然,是个拐子。”
高个儿的男人开口说话了,声音中带着少年人的清朗。
牛大洛看了看鼻涕眼泪糊满脸的二牛,又看了看院门两个少年,这才慢一拍的反应过来。
“两位郎君快快屋里请,你们就了二牛是我们的全家的恩人,快…快……”
矮个儿少年摆摆手,婉拒:“不了,那拐子被送到了官府,我们还要写一份证词交上去。”
牛大婶此时也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搂着二牛的手更紧,他们夫妻二人就这一个独苗苗,要是真出了什么事儿自己也活不下去了。
她落了两滴泪,看向两人的目光更加热络感恩。
“辛苦你们,这孩子若是出了事儿……我也不活了,既然今日有事,那就明日。明日我坐一桌子好菜,你们一定要来。”
“何必那么客气,举手之劳罢了。”少年两个连连推脱。
牛大洛夫妻二人却不肯,好说歹说,终于让他们两个松了口。
等人走了,夫妻二人好生哄了二牛一番,从他嘴里听了详细的经过,更加后怕。
“那拐子可坏了,他咔咔两下我的下巴就合不上了,连话也说不出来。但卫大哥他们更厉害,一脚就把那拐子踹飞了三丈远。”
二牛说起来的时候满眼放光,崇拜非常。
“诶哟,这么说那拐子还会功夫?”牛大嫂拍着胸脯,拉着二牛的手紧紧不放,同时也不忘感叹一番:
“这两个小郎君倒是不错,又能识字又会功夫,相貌也是一等一的。这样的人,怎么会搬来咱们这儿呢?”
牛大洛闷了一口烧刀子,正色道:
“我瞧着这两个人也不简单,你还是少探究他们的事情,来历不明,小心惹祸上身。”
这话二牛可不爱听了,他如今对二人崇敬的很,听不得旁人说半句不好,急嚷嚷的反驳道。
“卫大哥他们才不是来历不明,人家是官,是好人。”
牛大洛一愣,连忙追问:
“官?什么官?你听谁说的?”
二牛仰起脸,神色颇为自豪:
“他们以为我睡着了,其实他们说话我全都听见了。卫大哥是官儿,他来幽州是为了查什么东西,但是不能对外声张,这才住在咱们家隔壁。”
牛大婶先是一惊,有种果不其然的感觉,她就知道两人不像是池中之物,原来是官身!!
“刘婆子还瞧不上人家,真是瞎了狗眼……”
话还没说完,就见牛大洛放下手中的羊大骨,胡乱擦了擦手,披着袄就要往外走。
“你又干啥去?不吃饭了?”
“不吃了,我得出去一趟。”牛大洛撂下这一句,便火急火燎的出了门,黑色门板咯吱咯吱的晃悠。
牛大嫂啧啧两声,略显不满:“风风火火的,不吃拉倒。儿子,咱们娘俩吃,不管他。”
窄巷子的脚步声十分清晰,急促的很,渐渐远去。
沈阴阴贴在门板上,头顶的月光洒在地上,照亮了她小半张脸,带着狡黠的笑,她轻拍了拍手中的木盒子,两道阴风,随之而去。
“果然,与其费尽心思接近他们,不如露出破绽,反其道而行之,让他们留意到我们。”
银灰色的月光下,姜凝曜顶着卫阳生的脸,眉眼间依稀能看出桃花眼的雏形。
沈阴阴呼出一口哈气,随着他进了屋,点燃一盏油灯,光线昏黄幽暗。
火炉里的黑炭刚刚烧起来,屋子里还冷得很,两人坐在圆凳上,等着炉子回暖。
“牛大洛在潘河海手下做事,而潘河海又是周通城的心腹,这样一层接着一层的关系,反而最好切入。”
姜凝曜目光闪过一丝暗芒,幽州与契丹,奚,突厥三族通商,有官府认定资格的商队只有四家。
朱,秦,许,周。这四家原本就是数一数二的商贾大户,朱家早前与行商的慕容家沾亲。秦家往上倒三辈,更是有位慕容家的姑奶奶下嫁。
许家在幽州也已有百年传承,而周家则是几十年前的新起之秀,大有赶超的前三家的架势。
尤其是周家的商队,在突厥,奚,契丹三族之间环环相契,已然形成了一条完美的闭环,他们敢打通外族腹地,甚至于与当地部落合盟。
甚至,他们的商队敢与蛮横血腥的外族人厮杀,屡战屡胜,堪比兵队,令人无法小窥。
近几年在关外,卢龙军的名号还抵不住周家商队的威名大,而王缅这次的棘手事,就来源于周家的这支商队。
据探子查探,周家商队之所以能在关外畅通无阻,是因为与外族勾结,秘传消息,里通外国。
而王缅给‘卫阳生’的机会,便是找到确凿的证据,随后与他里应外合,将其一网打尽。
‘煜王’已然回了单于府,但‘卫阳生’和‘沈朋’留了下来。
火炉中的煤炭逐渐红温,烧成艳丽瑰红的颜色,热气扑面而来。
“王缅给你的这个‘机会’还真是不简单,不过,若不棘手,他也不会以此来看看你的本事。”沈阴阴叹了口气。
周家的水定然深得很,不然王缅一个幽州节度使,手中有四万卢龙军,如何会对一个商贾之家如此忌惮,不敢明目张胆的查下去?
正说着,一股子阴风自院子里卷起,顺着门缝就吹了进来,将那盏孤灯的光影吹的忽明忽暗。
一道森森飘渺的白裙在房梁上垂垂荡荡,魏冉青白的脸显露出来,嘴角带着自得的笑意。
“牛大洛果然去找了潘河海,潘河海又去了周家,他们商量着要把你们请君入瓮呢!我瞧着潘河海也是个倒霉蛋儿,居然遇见你们两个狐狸。”
沈阴阴斜目反问:“周家的宅子你们能进去?没有符箓吗?”
盛丰站在墙边一角,闻言微愣,摸着下巴细细回忆。幽州城的道观不似酆都城那般风靡,却也不在少数,家家户户门前至少也有贴个符箓保平安。
尤其是临近年关,已经有人家在门前挂上刻画着神荼和郁垒的神像,驱邪避祟。
但他们进入周家的宅子时,没有任何阻拦,这就说明宅子里没有一张符箓。
看来这位周家家主是个不信道的人。
牛大婶倚在胡同口的墙边,手中拿着一把冬瓜籽,边嗑边说。
“你是没瞧见,那两个后生郎君长得多俊,你家二花要是晚嫁几个月,我指定给他们保媒!”
同她说话的婆子嘴角长着一颗痣,颧骨耸高,闻言撇撇嘴。
“长得俊有什么用?能当饭吃?临近年关搬来咱们幽州城,兴许是为了躲债,躲女人,躲仇家呢。”
牛大婶啧啧两声:
“话不能这么说,你是没有瞧见他们的模样,不像是偷鸡摸狗的人。搬来那日,还给我送了两样礼,仪表堂堂,看着像是读过书的。”
婆子听罢,本就深壑的眉头又紧紧皱起,语气中带着不屑。
“读过书又怎么样,这样的男人长得俊,又识文断字,嘴上不知怎么花花,身上定然惹着不少风流债。”
手里的南瓜籽儿吃不下去了,牛大婶尴尬的笑了笑,抬头看了眼天:
“光顾着说话了,我家那口子快回来,饭还没做呢。”
“你家那口子的活儿可不轻松,若是哪一日受了伤,那可是要命的。”婆子眉头又皱紧了三分,几乎打成了一个结。
牛大婶僵硬的扯了扯笑,却还是没能扯出来,转身回了家,才关上房门,便狠狠的唾了一口。
等天刚刚擦黑,牛大洛回了家,饭菜已然做好了,羊大骨配着韭酱,再喝两口烧刀子,简直美极了。
唯一不美的就是牛大婶的咒骂。
“史婆子那张破嘴像是吃了屎,一天到晚说不出一句好话来,怪不得日子越过越苦,活该!!”
“她家男人没用,瞧你得潘老大重用,她就眼红,说些什么乱七八糟的话来恶心我!”
牛大洛吸着羊骨髓,早已经习惯了牛大婶的唠叨,随口道:
“她说话就是这样不讨喜,你听不惯不理她不就好了吗?”
“我是没理,若不是看在街坊邻居这么多年,我又是个心软的人,早就骂回去了,她男人的活计还是你给张罗的,你说这人….啧啧、真是不知感恩。”
牛大婶说了半天,口干舌燥的,气也消了大半,看了眼窗外的天,这才想起来她家小子还没回家呢。
“臭小子去找刘家小子玩,怎么还没回来,一下午不见人影。”
“刘家小子?我回来的时候看见刘家小子回家吃饭了,没见着咱家二牛阿。”牛大洛放下手中的骨头。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火急火燎的就往外赶,刚跑到院子里,就听外面有人敲门。
门一打开,一个八九岁虎头虎脑的孩子便冲进牛大婶怀里,哭的稀里哗啦。
“阿娘,呜呜呜……”
“你这孩子,怎么哭了?这是怎么回事?”
门口站着两个人,一高一矮,穿着粗劣的皮袄,面容却俊逸,高个儿的眉眼俊秀,矮个儿那个长得更精致一些。
“街角有个卖糖人儿的,给了二牛几个糖人,就把人带走了。我们兄弟瞧着他眼生,便跟了上去,果不其然,是个拐子。”
高个儿的男人开口说话了,声音中带着少年人的清朗。
牛大洛看了看鼻涕眼泪糊满脸的二牛,又看了看院门两个少年,这才慢一拍的反应过来。
“两位郎君快快屋里请,你们就了二牛是我们的全家的恩人,快…快……”
矮个儿少年摆摆手,婉拒:“不了,那拐子被送到了官府,我们还要写一份证词交上去。”
牛大婶此时也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搂着二牛的手更紧,他们夫妻二人就这一个独苗苗,要是真出了什么事儿自己也活不下去了。
她落了两滴泪,看向两人的目光更加热络感恩。
“辛苦你们,这孩子若是出了事儿……我也不活了,既然今日有事,那就明日。明日我坐一桌子好菜,你们一定要来。”
“何必那么客气,举手之劳罢了。”少年两个连连推脱。
牛大洛夫妻二人却不肯,好说歹说,终于让他们两个松了口。
等人走了,夫妻二人好生哄了二牛一番,从他嘴里听了详细的经过,更加后怕。
“那拐子可坏了,他咔咔两下我的下巴就合不上了,连话也说不出来。但卫大哥他们更厉害,一脚就把那拐子踹飞了三丈远。”
二牛说起来的时候满眼放光,崇拜非常。
“诶哟,这么说那拐子还会功夫?”牛大嫂拍着胸脯,拉着二牛的手紧紧不放,同时也不忘感叹一番:
“这两个小郎君倒是不错,又能识字又会功夫,相貌也是一等一的。这样的人,怎么会搬来咱们这儿呢?”
牛大洛闷了一口烧刀子,正色道:
“我瞧着这两个人也不简单,你还是少探究他们的事情,来历不明,小心惹祸上身。”
这话二牛可不爱听了,他如今对二人崇敬的很,听不得旁人说半句不好,急嚷嚷的反驳道。
“卫大哥他们才不是来历不明,人家是官,是好人。”
牛大洛一愣,连忙追问:
“官?什么官?你听谁说的?”
二牛仰起脸,神色颇为自豪:
“他们以为我睡着了,其实他们说话我全都听见了。卫大哥是官儿,他来幽州是为了查什么东西,但是不能对外声张,这才住在咱们家隔壁。”
牛大婶先是一惊,有种果不其然的感觉,她就知道两人不像是池中之物,原来是官身!!
“刘婆子还瞧不上人家,真是瞎了狗眼……”
话还没说完,就见牛大洛放下手中的羊大骨,胡乱擦了擦手,披着袄就要往外走。
“你又干啥去?不吃饭了?”
“不吃了,我得出去一趟。”牛大洛撂下这一句,便火急火燎的出了门,黑色门板咯吱咯吱的晃悠。
牛大嫂啧啧两声,略显不满:“风风火火的,不吃拉倒。儿子,咱们娘俩吃,不管他。”
窄巷子的脚步声十分清晰,急促的很,渐渐远去。
沈阴阴贴在门板上,头顶的月光洒在地上,照亮了她小半张脸,带着狡黠的笑,她轻拍了拍手中的木盒子,两道阴风,随之而去。
“果然,与其费尽心思接近他们,不如露出破绽,反其道而行之,让他们留意到我们。”
银灰色的月光下,姜凝曜顶着卫阳生的脸,眉眼间依稀能看出桃花眼的雏形。
沈阴阴呼出一口哈气,随着他进了屋,点燃一盏油灯,光线昏黄幽暗。
火炉里的黑炭刚刚烧起来,屋子里还冷得很,两人坐在圆凳上,等着炉子回暖。
“牛大洛在潘河海手下做事,而潘河海又是周通城的心腹,这样一层接着一层的关系,反而最好切入。”
姜凝曜目光闪过一丝暗芒,幽州与契丹,奚,突厥三族通商,有官府认定资格的商队只有四家。
朱,秦,许,周。这四家原本就是数一数二的商贾大户,朱家早前与行商的慕容家沾亲。秦家往上倒三辈,更是有位慕容家的姑奶奶下嫁。
许家在幽州也已有百年传承,而周家则是几十年前的新起之秀,大有赶超的前三家的架势。
尤其是周家的商队,在突厥,奚,契丹三族之间环环相契,已然形成了一条完美的闭环,他们敢打通外族腹地,甚至于与当地部落合盟。
甚至,他们的商队敢与蛮横血腥的外族人厮杀,屡战屡胜,堪比兵队,令人无法小窥。
近几年在关外,卢龙军的名号还抵不住周家商队的威名大,而王缅这次的棘手事,就来源于周家的这支商队。
据探子查探,周家商队之所以能在关外畅通无阻,是因为与外族勾结,秘传消息,里通外国。
而王缅给‘卫阳生’的机会,便是找到确凿的证据,随后与他里应外合,将其一网打尽。
‘煜王’已然回了单于府,但‘卫阳生’和‘沈朋’留了下来。
火炉中的煤炭逐渐红温,烧成艳丽瑰红的颜色,热气扑面而来。
“王缅给你的这个‘机会’还真是不简单,不过,若不棘手,他也不会以此来看看你的本事。”沈阴阴叹了口气。
周家的水定然深得很,不然王缅一个幽州节度使,手中有四万卢龙军,如何会对一个商贾之家如此忌惮,不敢明目张胆的查下去?
正说着,一股子阴风自院子里卷起,顺着门缝就吹了进来,将那盏孤灯的光影吹的忽明忽暗。
一道森森飘渺的白裙在房梁上垂垂荡荡,魏冉青白的脸显露出来,嘴角带着自得的笑意。
“牛大洛果然去找了潘河海,潘河海又去了周家,他们商量着要把你们请君入瓮呢!我瞧着潘河海也是个倒霉蛋儿,居然遇见你们两个狐狸。”
沈阴阴斜目反问:“周家的宅子你们能进去?没有符箓吗?”
盛丰站在墙边一角,闻言微愣,摸着下巴细细回忆。幽州城的道观不似酆都城那般风靡,却也不在少数,家家户户门前至少也有贴个符箓保平安。
尤其是临近年关,已经有人家在门前挂上刻画着神荼和郁垒的神像,驱邪避祟。
但他们进入周家的宅子时,没有任何阻拦,这就说明宅子里没有一张符箓。
看来这位周家家主是个不信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