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苏丽珍一惊,慌忙回头,却因为跟身后之人挨得太近,结果不偏不倚撞在了对方身上,随即又被一双温暖干燥的手掌稳稳扶住。
“沈大哥?”
来人正是沈瑞。
两年前沈瑞送了她两台冰柜,苏丽珍考虑过后,最终还是决定在他再次来凤城的第一时间把冰柜货款补给了他。
原本她还担心沈瑞不肯收,没想到对方当时并没说什么就收下了,着实让她松了口气。
虽说是付了钱,但苏丽珍还是着重表达了感谢,同时也表示自己仍欠对方一个人情。
沈瑞那会儿听完只是一笑,还好这个人情很好解决。只要苏丽珍以后再见到他的时候,不要一口一个“沈先生”,像周明义那样,叫他一声“瑞哥”就好。
这个要求虽说有点意外,但苏丽珍也没多想。
只是觉得喊“瑞哥”有点太过亲密,便折中一下,称呼对方为“沈大哥”。
沈瑞也同意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叫了这声“大哥”,苏丽珍这两年倒是同对方越发熟络起来。之前那些或是因为前世、或是出于自己内心不安的种种芥蒂也都淡去了,两人现在也称得上一句朋友。
沈瑞见她站好,一边收回手,一边不着痕迹地退了一步,让双方的距离在合适的社交范围内,然后第一时间道歉:“刚刚是不是吓到你了?抱歉。”
苏丽珍抬头,对上对方略带歉意的眼神,心里却有一丝别扭。
虽说她刚刚确实有些走神,可不管是先头那句几乎贴着她耳膜说的话,还是一瞬间被不属于自己的气息突然包围的入侵感,都让她感到了强烈的不适。
那样的距离未免太过亲近,尤其是对于异性,就算是平常关系不错的友人做来也很冒昧。
可当她看向对方那张优雅俊秀的面孔时,又觉得也可能是自己过于敏感。
毕竟这张脸,这个人,真的很难叫人跟“不知分寸”四个字联系到一起。
于是,她只摇了摇头:“没关系,是我刚刚想事情想得太入神了。”
“沈大哥这次什么时候到的?今天是来送沈哲拿录取通知书吗?”
这两年沈瑞在南方特区的企业发展得很好。尤其是那家家电公司,据说年前又加了几条生产线,但订单仍然多到排不完。
也因为家电公司发展势头强劲,他经常会找孟知祥请教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所以这两年,他便频繁地两地奔波,苏丽珍倒是每隔一段日子就能看到他。
沈瑞闻言也点了点头,道:“昨天晚上到的。今早听说小哲他们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我就送他们一块儿过来了。”
他现在非常庆幸自己的这个决定。
事实上,刚刚在车上,他比齐秀婷还先看到她。
她穿着一身白裙子,乌黑的长发用一条淡蓝色的手帕扎在脑后,一个人静静站在那棵树下,仰头望着上面一丛丛碧绿的枝叶,神情专注到虔诚。
那幅画面透过他的双眼,一瞬间就印在了他的心底。
那一刻,他是如此强烈地想要靠近她,靠近她的心扉,去聆听她内心的声音。
他甚至不由自主地推开了车门,起身要朝她走过去。
幸好,车后座的小婷一声赞叹,让他回过神,没有冲动之下,在孩子们面前暴露自己的秘密。
“是苏丽珍!她总能让人一眼就注意到……真美。”
是啊,真美。
尤其是刚刚受到他惊吓时,难得惊慌失措的样子,少了她平日里的沉静从容,多了几分少女的羞涩不安,美丽中又透着可爱。
他在心底悄悄回味刚刚的“意外收获”,面上则认真道:“听说你考上了京大,恭喜。”
苏丽珍没想到他人昨天才回来,今天就知道这个消息了。
“谢谢。”出于礼貌,她也顺口打听了一句,“沈大哥这次回去还顺利吗?那笔大单子接下了?”
按她知道的,沈瑞这一趟是在她高考结束后走的。听说是接了一个特别大的订单,周明义自己在那边都不敢做主。
沈瑞闻言一笑:“是爷爷告诉你的吧?”
以往这些事都是碎嘴的周明义四处宣扬。只是这次情况特殊,他们的另一家建材厂设备出了点问题,周明义两边应付,是真正忙到没时间打电话扯闲篇了。
不过没有周明义,还有沈家老爷子。
老人家自从两年前跟苏丽珍通了一次电话后,便觉得跟她十分投契,之后每每跟苏厚德通话时,也总喜欢找她说说话。一来二去,一老一少就有了点“忘年交”的意思。
只是沈老爷子平时怕耽误她学习,只礼拜天的时候会跟她通电话聊上一阵。
后期高考临近的这小半年,老爷子就是礼拜天也不敢找她。等高考结束,苏丽珍又跑去了海市,让老爷子很是憋闷了一阵。
上周打电话,老人家在电话里直说想她这个“忘年交”想得很,属实让苏丽珍有些愧疚,便陪着他唠了好一阵。
也是从电话里,她听沈老爷子说起沈瑞的公司接了笔特别大的订单,整个人越发忙碌,原本说好近期回家看望他的事也告吹了。
见苏丽珍点头,沈瑞不禁苦笑一声:“爷爷肯定又跟你抱怨我不回家了。”
“这次的订单数目确实不小,所幸交货的时间还不算紧张,操作得当的话,应该能顺利完成。”
“不过经过这次,我打算在津市和凤城两地再建两家分厂。今后北方的单子都会陆续转移到这两家新厂上。”
苏丽珍点头表示了解。这样做既能分担特区工厂的订单压力;同时,津市和凤城作为华北、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在那边建厂,无论是原材料采购还是后期货物交付,都能节省许多运输成本。
而且家电类品牌想要长久经营总躲不过一个售后问题。在北方建立分厂,那么针对这一部分市场的售后问题就能得到一定保障,对后期市场扩张就起到了积极作用。
沈瑞见她眼中一闪而过的了然神色,唇角不禁微微勾起,旋即又主动道:“对了,光顾着说我的事了,你的食品公司筹备得怎么样?我听东哥的意思应该这个月能正式开业吧?”
苏丽珍点头:“现在手头上还有些零散的事,不过问题不大。我们计划在8月22号正式开业,沈大哥,到时希望你能来参加我们的开业典礼。”
沈瑞笑道:“这是自然,我那天一定准时到场。”
他专注地看着眼前的人儿,看着她那双因为提及自己的事业而绽放出夺目神采的眼眸,有一瞬间的目眩神迷。
“珍珍,也许这么说会显得我有些自大……但是办公司这方面我多少还是有一点经验的。如果你需要什么帮助,请一定要告诉我,让我帮你,好吗?”
他的语气太过认真,苏丽珍不由微微一怔。下意识抬头看向他,却直直撞入对方那双格外深邃的眼神里,心头不禁一跳。
没让自己多想,她压下心底异样的感觉,把自己的思绪集中在刚刚沈瑞的话上。略一思索,倒是没拒绝对方的好意。
人看得越多,就越清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有时候,不是说她足够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而生意场上更是瞬息万变,往往功败垂成就在一念之间。危急时刻如果能有个强而有力的外援,不说危机能迎刃而解,起码能给自己争取多一点的时间或者多一条的出路,这就比什么都强。
不过,就算不基于这些现实的考虑,沈瑞的这份真心也足够难得。
于是,她也主动跟对方道:“那咱们说好了,沈大哥,如果你在凤城办新厂,有什么是我能做到的,你也尽管开口。”
能不能做到是一方面,起码态度得先亮出来。
再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上哪天就能做到了呢!
沈瑞只看着她那无意间流露出的斗志昂扬的眼神,便知道她在想什么,一时心里有些哭笑不得。
上进固然好,就是太不解风情。
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开窍。
苏丽珍对沈瑞说的公司开业前还有些零散的事,这话不假。
距离开业还有一周的时间,苏丽珍和苏振东依然每天有很多事要忙。
首先第一项就是筹备自家的卤味经销点。
眼下,他们虽是已经成功跟凤城市四家百货公司签订协议,设立专门的卤味柜台。但为了保证所有卤味产品对外统一的零售价格,当初签订协议的时候,他们就提出百货公司所有上架的卤味熟食必须由“珍珍”自己定价。
这对一直掌握着商品最终定价权的各大百货公司来说,是个十分霸道、不讲理的要求。
为这事,当初签协议的时候就没少扯皮。
但苏丽珍十分坚持这件事。如果允许百货商店对他们的卤味随意定价,将来他们自家的销售渠道必然也要受到对方的价格限制。而且不统一的销售价格,一方面容易引起经销商们恶意竞价;二来也会影响商品的档次定位。
好在“珍珍”这块招牌在凤城确实好用,加上苏丽珍给的提点比例也很有诚意。
最终在第一百货吕经理的说和下,其他三家才勉强同意。
虽说合同是签成了,但苏丽珍看得出,那三家百货公司多多少少都心存不满,这未尝不是一个隐患。
所以苏丽珍才极力主张要发展自己的销售渠道。
现在除了他们手上原有的分店外,苏振东又另外盘下四家门店,所有店铺采取统一的装修和布置风格,并在8月22号当天和食品公司同步开业。
而且这五家门店也不只单卖公司生产的包装成品。
目前,为充分利用生产线,他们工厂的产品还是以肉、蛋类熟食及少量豆制品为主,其中还包括了一些方便拆分处理的头蹄下水。口味上则分为香卤、辣卤和烟熏三种风味。
而需要单独处理的素菜和肚肺、肥肠之类难以清洗的下水就被裁掉了。但是这些东西好吃、价格也便宜,一直是卤味店的畅销品。如果门店将这些相对实惠的部分都砍掉,一定会流失很多客人。
而且你不做,不代表别人不能做。别人做了,自然也就顺理成章把顾客吸引走了。
苏丽珍上辈子在米国就见到过,那些经常对商品促销打折的商超客流量总是最大的。
归根结底,能吸引顾客上门才是王道。
因此苏丽珍打算让这五家门店继续保留这部分单品。
不过考虑到配方安全,苏丽珍和苏振东商量后决定五家店当日现卤的下水和素菜全部在第一家分店完成,之后再由其他分店取回。
虽说麻烦了点,但配方是他们如今的立身之本,谨慎一些总不会错的。
第二项就是招人。
这也是眼下苏丽珍最发愁的事。
“沈大哥?”
来人正是沈瑞。
两年前沈瑞送了她两台冰柜,苏丽珍考虑过后,最终还是决定在他再次来凤城的第一时间把冰柜货款补给了他。
原本她还担心沈瑞不肯收,没想到对方当时并没说什么就收下了,着实让她松了口气。
虽说是付了钱,但苏丽珍还是着重表达了感谢,同时也表示自己仍欠对方一个人情。
沈瑞那会儿听完只是一笑,还好这个人情很好解决。只要苏丽珍以后再见到他的时候,不要一口一个“沈先生”,像周明义那样,叫他一声“瑞哥”就好。
这个要求虽说有点意外,但苏丽珍也没多想。
只是觉得喊“瑞哥”有点太过亲密,便折中一下,称呼对方为“沈大哥”。
沈瑞也同意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叫了这声“大哥”,苏丽珍这两年倒是同对方越发熟络起来。之前那些或是因为前世、或是出于自己内心不安的种种芥蒂也都淡去了,两人现在也称得上一句朋友。
沈瑞见她站好,一边收回手,一边不着痕迹地退了一步,让双方的距离在合适的社交范围内,然后第一时间道歉:“刚刚是不是吓到你了?抱歉。”
苏丽珍抬头,对上对方略带歉意的眼神,心里却有一丝别扭。
虽说她刚刚确实有些走神,可不管是先头那句几乎贴着她耳膜说的话,还是一瞬间被不属于自己的气息突然包围的入侵感,都让她感到了强烈的不适。
那样的距离未免太过亲近,尤其是对于异性,就算是平常关系不错的友人做来也很冒昧。
可当她看向对方那张优雅俊秀的面孔时,又觉得也可能是自己过于敏感。
毕竟这张脸,这个人,真的很难叫人跟“不知分寸”四个字联系到一起。
于是,她只摇了摇头:“没关系,是我刚刚想事情想得太入神了。”
“沈大哥这次什么时候到的?今天是来送沈哲拿录取通知书吗?”
这两年沈瑞在南方特区的企业发展得很好。尤其是那家家电公司,据说年前又加了几条生产线,但订单仍然多到排不完。
也因为家电公司发展势头强劲,他经常会找孟知祥请教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所以这两年,他便频繁地两地奔波,苏丽珍倒是每隔一段日子就能看到他。
沈瑞闻言也点了点头,道:“昨天晚上到的。今早听说小哲他们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我就送他们一块儿过来了。”
他现在非常庆幸自己的这个决定。
事实上,刚刚在车上,他比齐秀婷还先看到她。
她穿着一身白裙子,乌黑的长发用一条淡蓝色的手帕扎在脑后,一个人静静站在那棵树下,仰头望着上面一丛丛碧绿的枝叶,神情专注到虔诚。
那幅画面透过他的双眼,一瞬间就印在了他的心底。
那一刻,他是如此强烈地想要靠近她,靠近她的心扉,去聆听她内心的声音。
他甚至不由自主地推开了车门,起身要朝她走过去。
幸好,车后座的小婷一声赞叹,让他回过神,没有冲动之下,在孩子们面前暴露自己的秘密。
“是苏丽珍!她总能让人一眼就注意到……真美。”
是啊,真美。
尤其是刚刚受到他惊吓时,难得惊慌失措的样子,少了她平日里的沉静从容,多了几分少女的羞涩不安,美丽中又透着可爱。
他在心底悄悄回味刚刚的“意外收获”,面上则认真道:“听说你考上了京大,恭喜。”
苏丽珍没想到他人昨天才回来,今天就知道这个消息了。
“谢谢。”出于礼貌,她也顺口打听了一句,“沈大哥这次回去还顺利吗?那笔大单子接下了?”
按她知道的,沈瑞这一趟是在她高考结束后走的。听说是接了一个特别大的订单,周明义自己在那边都不敢做主。
沈瑞闻言一笑:“是爷爷告诉你的吧?”
以往这些事都是碎嘴的周明义四处宣扬。只是这次情况特殊,他们的另一家建材厂设备出了点问题,周明义两边应付,是真正忙到没时间打电话扯闲篇了。
不过没有周明义,还有沈家老爷子。
老人家自从两年前跟苏丽珍通了一次电话后,便觉得跟她十分投契,之后每每跟苏厚德通话时,也总喜欢找她说说话。一来二去,一老一少就有了点“忘年交”的意思。
只是沈老爷子平时怕耽误她学习,只礼拜天的时候会跟她通电话聊上一阵。
后期高考临近的这小半年,老爷子就是礼拜天也不敢找她。等高考结束,苏丽珍又跑去了海市,让老爷子很是憋闷了一阵。
上周打电话,老人家在电话里直说想她这个“忘年交”想得很,属实让苏丽珍有些愧疚,便陪着他唠了好一阵。
也是从电话里,她听沈老爷子说起沈瑞的公司接了笔特别大的订单,整个人越发忙碌,原本说好近期回家看望他的事也告吹了。
见苏丽珍点头,沈瑞不禁苦笑一声:“爷爷肯定又跟你抱怨我不回家了。”
“这次的订单数目确实不小,所幸交货的时间还不算紧张,操作得当的话,应该能顺利完成。”
“不过经过这次,我打算在津市和凤城两地再建两家分厂。今后北方的单子都会陆续转移到这两家新厂上。”
苏丽珍点头表示了解。这样做既能分担特区工厂的订单压力;同时,津市和凤城作为华北、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在那边建厂,无论是原材料采购还是后期货物交付,都能节省许多运输成本。
而且家电类品牌想要长久经营总躲不过一个售后问题。在北方建立分厂,那么针对这一部分市场的售后问题就能得到一定保障,对后期市场扩张就起到了积极作用。
沈瑞见她眼中一闪而过的了然神色,唇角不禁微微勾起,旋即又主动道:“对了,光顾着说我的事了,你的食品公司筹备得怎么样?我听东哥的意思应该这个月能正式开业吧?”
苏丽珍点头:“现在手头上还有些零散的事,不过问题不大。我们计划在8月22号正式开业,沈大哥,到时希望你能来参加我们的开业典礼。”
沈瑞笑道:“这是自然,我那天一定准时到场。”
他专注地看着眼前的人儿,看着她那双因为提及自己的事业而绽放出夺目神采的眼眸,有一瞬间的目眩神迷。
“珍珍,也许这么说会显得我有些自大……但是办公司这方面我多少还是有一点经验的。如果你需要什么帮助,请一定要告诉我,让我帮你,好吗?”
他的语气太过认真,苏丽珍不由微微一怔。下意识抬头看向他,却直直撞入对方那双格外深邃的眼神里,心头不禁一跳。
没让自己多想,她压下心底异样的感觉,把自己的思绪集中在刚刚沈瑞的话上。略一思索,倒是没拒绝对方的好意。
人看得越多,就越清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有时候,不是说她足够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而生意场上更是瞬息万变,往往功败垂成就在一念之间。危急时刻如果能有个强而有力的外援,不说危机能迎刃而解,起码能给自己争取多一点的时间或者多一条的出路,这就比什么都强。
不过,就算不基于这些现实的考虑,沈瑞的这份真心也足够难得。
于是,她也主动跟对方道:“那咱们说好了,沈大哥,如果你在凤城办新厂,有什么是我能做到的,你也尽管开口。”
能不能做到是一方面,起码态度得先亮出来。
再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上哪天就能做到了呢!
沈瑞只看着她那无意间流露出的斗志昂扬的眼神,便知道她在想什么,一时心里有些哭笑不得。
上进固然好,就是太不解风情。
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开窍。
苏丽珍对沈瑞说的公司开业前还有些零散的事,这话不假。
距离开业还有一周的时间,苏丽珍和苏振东依然每天有很多事要忙。
首先第一项就是筹备自家的卤味经销点。
眼下,他们虽是已经成功跟凤城市四家百货公司签订协议,设立专门的卤味柜台。但为了保证所有卤味产品对外统一的零售价格,当初签订协议的时候,他们就提出百货公司所有上架的卤味熟食必须由“珍珍”自己定价。
这对一直掌握着商品最终定价权的各大百货公司来说,是个十分霸道、不讲理的要求。
为这事,当初签协议的时候就没少扯皮。
但苏丽珍十分坚持这件事。如果允许百货商店对他们的卤味随意定价,将来他们自家的销售渠道必然也要受到对方的价格限制。而且不统一的销售价格,一方面容易引起经销商们恶意竞价;二来也会影响商品的档次定位。
好在“珍珍”这块招牌在凤城确实好用,加上苏丽珍给的提点比例也很有诚意。
最终在第一百货吕经理的说和下,其他三家才勉强同意。
虽说合同是签成了,但苏丽珍看得出,那三家百货公司多多少少都心存不满,这未尝不是一个隐患。
所以苏丽珍才极力主张要发展自己的销售渠道。
现在除了他们手上原有的分店外,苏振东又另外盘下四家门店,所有店铺采取统一的装修和布置风格,并在8月22号当天和食品公司同步开业。
而且这五家门店也不只单卖公司生产的包装成品。
目前,为充分利用生产线,他们工厂的产品还是以肉、蛋类熟食及少量豆制品为主,其中还包括了一些方便拆分处理的头蹄下水。口味上则分为香卤、辣卤和烟熏三种风味。
而需要单独处理的素菜和肚肺、肥肠之类难以清洗的下水就被裁掉了。但是这些东西好吃、价格也便宜,一直是卤味店的畅销品。如果门店将这些相对实惠的部分都砍掉,一定会流失很多客人。
而且你不做,不代表别人不能做。别人做了,自然也就顺理成章把顾客吸引走了。
苏丽珍上辈子在米国就见到过,那些经常对商品促销打折的商超客流量总是最大的。
归根结底,能吸引顾客上门才是王道。
因此苏丽珍打算让这五家门店继续保留这部分单品。
不过考虑到配方安全,苏丽珍和苏振东商量后决定五家店当日现卤的下水和素菜全部在第一家分店完成,之后再由其他分店取回。
虽说麻烦了点,但配方是他们如今的立身之本,谨慎一些总不会错的。
第二项就是招人。
这也是眼下苏丽珍最发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