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二月,宋军围城。
因赵匡胤再三嘱托要将伤害降到最低,故而曹彬对金陵围而不攻。
而嘉敏也终于接到了回信,却只有寥寥数语:我自多情,何以迫我?
那冷彻骨髓的悲伤失望令嘉敏心如刀绞,此举终究是伤了他的心!可女儿家亦有家国之思,既然家国之情和私情无法并存,那便舍一取一。
屋中炭火正炽,她自箱笼中取出这些年珍藏的信笺,一封封投入火中看着它们烧成灰烬。
秋芙发现时她连最后一封信也烧了,神情空洞的连眼泪也流不出来,心疼地抱住她哭道:“小姐,你为何总是做傻事,伤了赵公子,还要伤你自己?你到底在想什么?”
嘉敏茫然地转头看她,幽幽道:“赵哥哥护了我半辈子,也为我伤心了半辈子,可到头来伤他最深的那个人却是我。我想我该不留痕迹的死去,这样他就不会再睹物思人,接着伤心下去了!”
秋芙皱眉劝导:“情在心中,有没有物都一样,就算你毁去了一切痕迹,剜的走他的心吗?难道说你烧了所有的东西,就不再想他了吗?你敢说自己不想了吗?”
“想他?”嘉敏呆呆地道:“我如此待他,还有什么资格再想他?这么多年我除了眼泪,什么都给不了他,最后的书信还是以死威胁。是我毁了这一切,我配不上他的爱意,亦还不起他的深情,只能亲手结束它,想来这也是我对他最大的仁慈了!”
此时远在汴京的赵匡胤表面上并未被私情所困,依旧勤于政事。抛开金陵的战况不提,春闱结束之后照例举行殿试。
只是此次有两名入仕考生文采同样出众,要点谁为状元颇有些犯难。
赵匡胤思虑片刻,对殿上的二人道:“不如这样,你二人在此打一架,谁赢了新科状元就是谁!”
讲武殿上众人目瞪口呆,自来朝廷开科取士,除了武举,考的都是文采,从没听说过争文状元还要打架的,可圣谕如此,只得照办。
虽说二人身形差不多,可那名叫王嗣宗的进士身手很是矫健,向对手拱手行礼之后,竟挥拳如风,瞬间打掉了对方的幞头。
赵匡胤大喜,拍手叫好,问道:“瞧你的身手可曾习过武?”
王嗣宗再拜回道:“臣自幼听家父讲过皇上的故事,耳濡目染,对皇上所创之长拳甚为喜爱,家父就请了武师教授拳法,还学了盘龙棍法和枪法,不过学艺不精,比不上读书好。”
当世武功赵匡胤所创的拳法及枪法威力甚巨,连寻常孩童也会学上几招,王嗣宗倒不是有意讨好他,只是实话实说。
赵匡胤继续问道:“可读过兵书?”
王嗣宗点头道:“臣自幼立志为社稷出力,为万民造福。《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而亦颇有涉猎!”
赵匡胤很是开怀,当下点其为新科状元。
此事在朝堂上掀起不小风浪,连宰相也来过问,自来状元这等文人最高荣誉却靠武力来赢得,岂非贻笑大方?
赵匡胤早料到他会有此一问,笑道:“自唐末以来,天下乱离皆因武将割据称雄之故,朕为稳定朝纲,自然要抑制武力。然则过分抑武并不可取,想那南唐三代崇文抑武,结果如何卿也看到了,大战在即朝中却无可用之将,我大宋若想长治久安,岂能效仿之?治国理政确实需要文臣出力,但如果朕能选出文武双全之辈,何乐而不为?”
赵普不能答,暗中助他平息了朝中的议论,此后举荐之人才也多是文治武功德才兼备,甚得圣心。
转眼至八月,酷暑炎热,军中疫病流行,赵匡胤难免有些焦灼,甚至犹豫着要不要退兵,李煜则趁机派出使臣北上求和。
来人乃是吏部尚书徐铉,此人博学多才,惯是个能说会道的,且将文人士大夫那一套掉书袋的本领学了个十足十,甫一上殿就口若悬河,从尧舜禹汤讲到孔孟老庄,长篇大论连大气也不待喘几口,总结下来就是:“自古圣主以仁治天下,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也!陛下肆意用兵有违圣主之道,还请三思而后行!”
赵匡胤起初端坐在龙椅上,后来支起下巴耐着性子听,眉头越皱越紧。
听来使这般引经据典的上奏,大宋的文臣当然不甘示弱,翰林学士陶谷上前道:“阁下张口闭口皆言圣王之治,必然知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道理。所谓‘宇中有四大,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我主承上天之命,所行乃是受天道指引。攻灭南唐上合天道下顺民情,正是仁义之举,言何不祥?”
徐铉冷哼一声驳斥道:“好一个上合天道下顺民情!难道我南唐的百姓不想着安居乐业一个个自取灭亡不成?你顺的是何方民情?”
陶谷倒也不是无的放矢,正色道:“南唐国主骄奢淫逸,横征暴敛,近年来更是听说连杨柳结絮、鹅生双子都要征税,百姓苦不堪言,皆慕我宋主之高义,体恤民力,有归降之意,我大宋自然是顺江南之民情了。”
“此话怕是一厢情愿吧……”徐铉舌战群儒,气势愈盛,又是一番长篇大论。
赵匡胤支着头闭目养神,直到听见他再次向自己陈情:“我江南国主无罪,陛下师出无名!”
“哦?”赵匡胤眼皮也不抬一下,本仰慕他江南士大夫之名,而今却觉此人甚是聒噪,废话实在太多,难免有些不耐烦。
徐铉朗声道:“李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赵匡胤乍然睁开眼,轻飘飘地反问道:“如子事父?既然都这般孝顺了,那父子哪有分家的?”
此言一出,徐铉登时红了老脸,全然没有了方才舌灿莲花的气势,对方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直教他半晌找不出可以辩驳的话来。
宋廷的大臣更是个个强忍着也无法止住笑声,任凭文人的一张嘴再厉害,那高坐在皇位上之人可不是吃素的,每每出其不意,败在他手下之人千而八百,江南名流又如何?依旧碰了一鼻子灰无功而返。
只不过此时前线的宋军也遭遇了难题,南昌尹朱令赟率十万水师救援金陵。
宋将王明见南唐大军出动,立时上报朝廷,眼见敌我实力悬殊,要打败唐军,怕需加造至少三百艘战船。
赵匡胤淡淡道:“等这三百艘战船造好,朱令赟早救了金陵,不如用疑兵之计,虚张声势,引唐军入彀,或可攻灭之!”
得了皇上锦囊授计,宋军立时趁夜张木为杆,战鼓四起,声势之浩大,好像有十万之众。
朱令赟大惊失色,立时用火攻想要烧毁宋军战船,不多时天却偏偏刮起了西风。
当年赤壁之战,诸葛亮向天借东风火烧曹军,而今的南唐朱令赟却在逆风之地被自己放的火烧了个全军覆没。
眼见南唐大势已去,被围的金陵变成了一座孤城,再不可能有援军前来勤王。
徐铉含泪拜别君王,再度北上汴京哀求宋主罢兵,可任凭他磕破额头,赵匡胤依旧无动于衷,淡淡道:“江南大势已去,你此时要朕罢兵未免有些痴人说梦!”
眼见宋主如此决绝,徐铉起身怒瞪着赵匡胤涕泗横流地嘶吼:“你……你师出无名……不仁不义……恃强凌弱……天理难容……”
见他还要接着骂下去,赵匡胤大怒,拔剑指着他怒喝道:“无需多言!江南并无罪过,可天下一家,分久必合乃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徐铉惊骇,想来果真已无力回天,禁不住老泪纵横闭目待死,同行者周惟简吓的跪地求饶。
赵匡胤冷静片刻还剑入鞘,看着徐铉道:“朕初等大位时,曾在大殿之上立下誓约:一则要保全前朝皇族柴氏子孙;二则不杀士大夫;三则不加农田之赋。朕敬重你为国尽忠视死如归,不会取你性命。且回去金陵告诉李煜,念在他多年来一直侍宋甚恭,如若献国投降,免其献俘之礼(牵羊礼),李氏一门之性命不论男女老幼皆由朕保着,若有人敢加害,朕定斩不饶!”
徐铉收了眼泪再拜而出,宋主的这番话他倒是信的过,毕竟赵匡胤连前朝皇帝遗孤都未曾加害,定然更加不会动李煜。
然而他自然不会知道宋主这番话的其它深意:嘉敏在那封的诀别书信提到倘若李煜自杀殉国,自己会跟随而去,那是不是李煜不死,她就也可以活着?
十一月金陵城破,因着皇上之命,主帅曹彬曾在攻城之前立下誓约:“破城之日,不可妄杀一人!”
故而宋军虽浩浩荡荡入了城,躲在家中的百姓却悉数幸免于难。
而李煜在经过痛苦的挣扎和大臣的劝阻之后,决定献国投降,带着家人与大臣北上汴京向宋主臣服。
赵匡胤守在汴京城外等消息,当听到李煜及其家人无一人有损伤,小周娘娘也安然无恙时,一直崩紧的心弦终于松懈下来,顿觉天旋地转,身躯颇有些摇晃,被站在背后的兄弟一把扶稳。
回宫后,他数着日子希望能早些见到嘉敏,可太医来报皇后病情突然加重,怕是不久于人世了。
匆忙来到金泉宫,王鹤儿果然面如枯槁,喝下去的药带着血一起吐出来。
赵匡胤扶着她皱眉问道:“明明前几日还不是这般模样,究竟为何突然恶化?”
王鹤儿躺在他怀里虚弱笑道:“皇上盼了这么多年,终于把周妹妹从江南盼来,臣妾鸠占鹊巢多年,也该到了让位的时候了!”
“你说的什么话?”赵匡胤心下一阵难过,多年夫妻纵然没有炙热爱意,可哪里就舍得她这般香消玉殒?想了半晌咬牙道:“鹤儿,若此事是你的心结,那朕与你定一个誓约,就算嘉敏来了,只要你活着一天,朕便不与她亲近,不做对不起你的事,可好?”
王鹤儿惊诧不已,却听丈夫追问道:“你一直都不想输给她的,是不是?”
因赵匡胤再三嘱托要将伤害降到最低,故而曹彬对金陵围而不攻。
而嘉敏也终于接到了回信,却只有寥寥数语:我自多情,何以迫我?
那冷彻骨髓的悲伤失望令嘉敏心如刀绞,此举终究是伤了他的心!可女儿家亦有家国之思,既然家国之情和私情无法并存,那便舍一取一。
屋中炭火正炽,她自箱笼中取出这些年珍藏的信笺,一封封投入火中看着它们烧成灰烬。
秋芙发现时她连最后一封信也烧了,神情空洞的连眼泪也流不出来,心疼地抱住她哭道:“小姐,你为何总是做傻事,伤了赵公子,还要伤你自己?你到底在想什么?”
嘉敏茫然地转头看她,幽幽道:“赵哥哥护了我半辈子,也为我伤心了半辈子,可到头来伤他最深的那个人却是我。我想我该不留痕迹的死去,这样他就不会再睹物思人,接着伤心下去了!”
秋芙皱眉劝导:“情在心中,有没有物都一样,就算你毁去了一切痕迹,剜的走他的心吗?难道说你烧了所有的东西,就不再想他了吗?你敢说自己不想了吗?”
“想他?”嘉敏呆呆地道:“我如此待他,还有什么资格再想他?这么多年我除了眼泪,什么都给不了他,最后的书信还是以死威胁。是我毁了这一切,我配不上他的爱意,亦还不起他的深情,只能亲手结束它,想来这也是我对他最大的仁慈了!”
此时远在汴京的赵匡胤表面上并未被私情所困,依旧勤于政事。抛开金陵的战况不提,春闱结束之后照例举行殿试。
只是此次有两名入仕考生文采同样出众,要点谁为状元颇有些犯难。
赵匡胤思虑片刻,对殿上的二人道:“不如这样,你二人在此打一架,谁赢了新科状元就是谁!”
讲武殿上众人目瞪口呆,自来朝廷开科取士,除了武举,考的都是文采,从没听说过争文状元还要打架的,可圣谕如此,只得照办。
虽说二人身形差不多,可那名叫王嗣宗的进士身手很是矫健,向对手拱手行礼之后,竟挥拳如风,瞬间打掉了对方的幞头。
赵匡胤大喜,拍手叫好,问道:“瞧你的身手可曾习过武?”
王嗣宗再拜回道:“臣自幼听家父讲过皇上的故事,耳濡目染,对皇上所创之长拳甚为喜爱,家父就请了武师教授拳法,还学了盘龙棍法和枪法,不过学艺不精,比不上读书好。”
当世武功赵匡胤所创的拳法及枪法威力甚巨,连寻常孩童也会学上几招,王嗣宗倒不是有意讨好他,只是实话实说。
赵匡胤继续问道:“可读过兵书?”
王嗣宗点头道:“臣自幼立志为社稷出力,为万民造福。《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而亦颇有涉猎!”
赵匡胤很是开怀,当下点其为新科状元。
此事在朝堂上掀起不小风浪,连宰相也来过问,自来状元这等文人最高荣誉却靠武力来赢得,岂非贻笑大方?
赵匡胤早料到他会有此一问,笑道:“自唐末以来,天下乱离皆因武将割据称雄之故,朕为稳定朝纲,自然要抑制武力。然则过分抑武并不可取,想那南唐三代崇文抑武,结果如何卿也看到了,大战在即朝中却无可用之将,我大宋若想长治久安,岂能效仿之?治国理政确实需要文臣出力,但如果朕能选出文武双全之辈,何乐而不为?”
赵普不能答,暗中助他平息了朝中的议论,此后举荐之人才也多是文治武功德才兼备,甚得圣心。
转眼至八月,酷暑炎热,军中疫病流行,赵匡胤难免有些焦灼,甚至犹豫着要不要退兵,李煜则趁机派出使臣北上求和。
来人乃是吏部尚书徐铉,此人博学多才,惯是个能说会道的,且将文人士大夫那一套掉书袋的本领学了个十足十,甫一上殿就口若悬河,从尧舜禹汤讲到孔孟老庄,长篇大论连大气也不待喘几口,总结下来就是:“自古圣主以仁治天下,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也!陛下肆意用兵有违圣主之道,还请三思而后行!”
赵匡胤起初端坐在龙椅上,后来支起下巴耐着性子听,眉头越皱越紧。
听来使这般引经据典的上奏,大宋的文臣当然不甘示弱,翰林学士陶谷上前道:“阁下张口闭口皆言圣王之治,必然知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道理。所谓‘宇中有四大,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我主承上天之命,所行乃是受天道指引。攻灭南唐上合天道下顺民情,正是仁义之举,言何不祥?”
徐铉冷哼一声驳斥道:“好一个上合天道下顺民情!难道我南唐的百姓不想着安居乐业一个个自取灭亡不成?你顺的是何方民情?”
陶谷倒也不是无的放矢,正色道:“南唐国主骄奢淫逸,横征暴敛,近年来更是听说连杨柳结絮、鹅生双子都要征税,百姓苦不堪言,皆慕我宋主之高义,体恤民力,有归降之意,我大宋自然是顺江南之民情了。”
“此话怕是一厢情愿吧……”徐铉舌战群儒,气势愈盛,又是一番长篇大论。
赵匡胤支着头闭目养神,直到听见他再次向自己陈情:“我江南国主无罪,陛下师出无名!”
“哦?”赵匡胤眼皮也不抬一下,本仰慕他江南士大夫之名,而今却觉此人甚是聒噪,废话实在太多,难免有些不耐烦。
徐铉朗声道:“李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赵匡胤乍然睁开眼,轻飘飘地反问道:“如子事父?既然都这般孝顺了,那父子哪有分家的?”
此言一出,徐铉登时红了老脸,全然没有了方才舌灿莲花的气势,对方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直教他半晌找不出可以辩驳的话来。
宋廷的大臣更是个个强忍着也无法止住笑声,任凭文人的一张嘴再厉害,那高坐在皇位上之人可不是吃素的,每每出其不意,败在他手下之人千而八百,江南名流又如何?依旧碰了一鼻子灰无功而返。
只不过此时前线的宋军也遭遇了难题,南昌尹朱令赟率十万水师救援金陵。
宋将王明见南唐大军出动,立时上报朝廷,眼见敌我实力悬殊,要打败唐军,怕需加造至少三百艘战船。
赵匡胤淡淡道:“等这三百艘战船造好,朱令赟早救了金陵,不如用疑兵之计,虚张声势,引唐军入彀,或可攻灭之!”
得了皇上锦囊授计,宋军立时趁夜张木为杆,战鼓四起,声势之浩大,好像有十万之众。
朱令赟大惊失色,立时用火攻想要烧毁宋军战船,不多时天却偏偏刮起了西风。
当年赤壁之战,诸葛亮向天借东风火烧曹军,而今的南唐朱令赟却在逆风之地被自己放的火烧了个全军覆没。
眼见南唐大势已去,被围的金陵变成了一座孤城,再不可能有援军前来勤王。
徐铉含泪拜别君王,再度北上汴京哀求宋主罢兵,可任凭他磕破额头,赵匡胤依旧无动于衷,淡淡道:“江南大势已去,你此时要朕罢兵未免有些痴人说梦!”
眼见宋主如此决绝,徐铉起身怒瞪着赵匡胤涕泗横流地嘶吼:“你……你师出无名……不仁不义……恃强凌弱……天理难容……”
见他还要接着骂下去,赵匡胤大怒,拔剑指着他怒喝道:“无需多言!江南并无罪过,可天下一家,分久必合乃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徐铉惊骇,想来果真已无力回天,禁不住老泪纵横闭目待死,同行者周惟简吓的跪地求饶。
赵匡胤冷静片刻还剑入鞘,看着徐铉道:“朕初等大位时,曾在大殿之上立下誓约:一则要保全前朝皇族柴氏子孙;二则不杀士大夫;三则不加农田之赋。朕敬重你为国尽忠视死如归,不会取你性命。且回去金陵告诉李煜,念在他多年来一直侍宋甚恭,如若献国投降,免其献俘之礼(牵羊礼),李氏一门之性命不论男女老幼皆由朕保着,若有人敢加害,朕定斩不饶!”
徐铉收了眼泪再拜而出,宋主的这番话他倒是信的过,毕竟赵匡胤连前朝皇帝遗孤都未曾加害,定然更加不会动李煜。
然而他自然不会知道宋主这番话的其它深意:嘉敏在那封的诀别书信提到倘若李煜自杀殉国,自己会跟随而去,那是不是李煜不死,她就也可以活着?
十一月金陵城破,因着皇上之命,主帅曹彬曾在攻城之前立下誓约:“破城之日,不可妄杀一人!”
故而宋军虽浩浩荡荡入了城,躲在家中的百姓却悉数幸免于难。
而李煜在经过痛苦的挣扎和大臣的劝阻之后,决定献国投降,带着家人与大臣北上汴京向宋主臣服。
赵匡胤守在汴京城外等消息,当听到李煜及其家人无一人有损伤,小周娘娘也安然无恙时,一直崩紧的心弦终于松懈下来,顿觉天旋地转,身躯颇有些摇晃,被站在背后的兄弟一把扶稳。
回宫后,他数着日子希望能早些见到嘉敏,可太医来报皇后病情突然加重,怕是不久于人世了。
匆忙来到金泉宫,王鹤儿果然面如枯槁,喝下去的药带着血一起吐出来。
赵匡胤扶着她皱眉问道:“明明前几日还不是这般模样,究竟为何突然恶化?”
王鹤儿躺在他怀里虚弱笑道:“皇上盼了这么多年,终于把周妹妹从江南盼来,臣妾鸠占鹊巢多年,也该到了让位的时候了!”
“你说的什么话?”赵匡胤心下一阵难过,多年夫妻纵然没有炙热爱意,可哪里就舍得她这般香消玉殒?想了半晌咬牙道:“鹤儿,若此事是你的心结,那朕与你定一个誓约,就算嘉敏来了,只要你活着一天,朕便不与她亲近,不做对不起你的事,可好?”
王鹤儿惊诧不已,却听丈夫追问道:“你一直都不想输给她的,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