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过后,时间很快便来到了腊月,临近过年,工厂里的订单少了,经理便给一些工人放了假,元九也是其中之一。

    冬天寒冷,又没有御寒设备,除非必要,否则元九都是坐在床上拿被子裹住自己轻易不肯出门。

    柳婶子的大儿子杜鹏程回家过年了,他在大学里读书,屋里有不少的藏书,元九吃饭的时候和他说过几次话,便厚着脸皮借了几本书打发时间。

    杜鹏程对眼前这个女孩子认识字感到很诧异,民国才成立没几年,以前清政府的时候,都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叫女孩子读书认字,因此十个女孩九个是睁眼瞎。他为那些不识字的女孩感到可惜,同时也为眼前这个上进的女孩感到高兴,于是他对元九道:“你要是有不懂的都可以问我,读完了可以再找我借,要是我不在找我娘也是一样的。”

    元九点点头,挑了两本回家。她原想着自己也是大学生读这些书岂不是小意思,谁知一翻开便傻眼了。首先,这些字都是繁体的,与她学的简体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其次,书上的字是从右往左编排的,有些还夹着文言,与她的阅读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读起来颇有些吃力。

    耐着性子读了两天,一本薄薄的书才读了不到三分之一。吃饭的时候杜鹏程问她读的怎么样,元九低着头没好意思说话,只不停地用筷子戳碗里的饭粒。

    杜鹏程看着元九头顶的发旋,突然心中生出一股豪气,他对元九道:“你看书的时候就来我家,有不懂的随时可以问我。”

    元九愣住了,一时没有回答。

    杜鹏程还以为元九是顾虑男女大防,于是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道歉:“你看我,思虑不周了,我娘说小龙的老师一直同她说小龙的功课差,让我寒假帮着补习,现在正好,我一起补习两个人。”

    他解释了一大堆,却不料元九根本没想到这一层,她只是在想自己原本只是想看书打发时间的,现在别人亲口说了要督促自己,那岂不是要拿出十二分的认真来。

    她脸上的笑意稍稍淡了,但别人实属好意,自己不好不识抬举,于是她点点头,就这样同意了杜鹏程的安排。

    有了一个“老师”在一旁监督,元九识字、阅读确实是快了不少,很快完整地看一篇文章对她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困难了。

    因此杜鹏程更是对她另眼相看,腊八这天,杜鹏程对元照庆道:“元大哥,你真应该将小九送进学堂念书。”

    杜鹏程讲话时语气非常的肯定,掷地有声。

    元照庆将杜鹏程的话听了进去,他本就有意让元九继续读书,只是生计艰难,读书的事只能往后搁置。

    杜鹏程瞧出元照庆的窘境,道:“元大哥仔细瞧瞧我家,难道我家是什么富裕之家吗?我知道中学的学费不比小学,只是元大哥不知,咱们这有一个大善人每年都会资助读不起书的学生,除此之外学校对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奖励措施,比如奖学金之类,我相信以小九的成绩定不会花太多钱的。”

    既然杜鹏程已经这般说了,元照庆想着不如尽力试一试,因此晚上便对元九道:“我听柳婶子说,你最近都在跟着鹏程学习?”

    元九一想到自己半文盲的样子就觉得窘迫,颇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声如蚊呐地嗯了一声。

    元照庆搓了搓冰凉的双手,一层一层掀开自己的被褥,掀到最下面一层的时候,终于见到了一个红色的布包,他小心翼翼地拿起,郑重地放在桌上,又一层一层地揭开,慢慢地,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银元在煤油灯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他仔细地从头到尾又将这些暗地里他数过无数遍的银元又数了一遍,家中开支大,他在码头搬货也挣不到大钱,因此里面不过才十几二十块。

    “打小你就爱读书,以前是情况所迫,没钱供你读,现在我也攒了一些钱,开春了咱就找个学校接着上学。”他边说着边把所有的钱都交到元九手里,交代她放好了。

    元九觉得手心里的这些钱如刚烧红的炭一般烫手,叫人拿不稳。她有心想要拒绝,但是事实是,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有文凭的人会比没文凭的人好寻工作,有更多的机会改变,她在原本世界的学历在这里不会有人承认,她只能继续学下去,不然,下一个只能围着锅台转忙里忙外却依旧不被家人理解的柳婶子就是她自己。

    开春之后,学校要报名了,元照庆兄弟俩并杜鹏程都去了学校。元照庆的原意是叫元九接着读中学一年级的,但是入学考试元九考得不错,老师认为读一年级有些浪费时间,便与元照庆谈话希望让元九去读中学二年级。

    元照庆得知这个消息,高兴得不得了,从家里遭灾开始,元九断断续续的有一年多没好好读书了,没想到她不仅没有忘掉以前学的知识,还自学了中学的知识,为此,他还请了杜鹏程一顿饭,用以感谢这个小老师。

    南省不愧为繁华之地,学校建得极为漂亮,高大雄伟的学校大门上方用欧体写着顺理中学几个大字,往里走便看见一栋栋小洋楼教学楼,漆着绛红色的漆,楼与楼之间用漆着乳白色漆的复道连接,穿着学生制服的青春男女不顾料峭的春风,在校园里面笑着来来往往。

    走到东南角,有一片空地,刚刚萌出嫩芽的草地上面建有一个木制花架,花架下种了紫藤,手指粗细的紫藤缠缠绕绕一路蜿蜒攀爬上头顶,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屋顶,片片嫩绿的叶子间鼓满了花苞,清风袭来,带来春天的气息,令人心神宁静。

    杜鹏程故地重游,不禁心生无限感慨,他对元九道:“小九你知道吗?以前这里可是不收女学生的,现在政府好,鼓励女子读书,你可要好好学,不辜负元大哥以及政府的期望,读完中学去考大学,毕业之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元九看着身边三三两两结伴而走的女生,心下感慨,郑重地点了点头。

    原本就是学生的元九很快适应了读书的生活,她每天早出晚归,早早地来到学校先读一会儿英语,再预习今天老师要讲的新课,晚上的时候为了省煤油,也总是留在学校写完了作业再回家。

    她是学过这些东西的人,再学一遍便显得比别人接受起来更快,老师很喜欢她,所以当汪意致来学校选取资助人的时候,老师邰玥便提了元九的名字。

    “这个叫元玖的女孩子很不错,学习成绩很好,人也很活泼可爱,就是家里条件不太好,是逃灾过来的,父母亲都没了,只有一个哥哥在辛苦供她念书。”邰玥将元九的资料表翻出来,放在汪意致的面前,柔声介绍道。

    汪意致用头油擦得光亮的头偏了偏,顺着邰玥的手看过去,目光一下子便被资料表上的照片吸引住了,上面的女孩子脸蛋瘦瘦的,因此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很是夺目,有些不谙世事的天真,像是在与人用眼神对话,嘴角微微向上,露出一抹似有似无的笑意,他摩挲着资料表的一角,微微点了点头,道:“那就再加一个她吧。”

    邰玥得了允诺,开心得恨不得马上就要将这个消息告诉元九,她费力敛笑,忽然记起校长的嘱托,于是接着道:“汪先生,你看又到开学的时候了,今年报名的学生多,学校就多招了几个老师,这不,政府经费又紧张,暂时发不下来这么多老师的工资,可这些老师也是有家小的,等不起,您看……”

    这些话本应该由校长来说的,只是校长曾说只要这半年她干得好,明年便由她当小学部的校长,因此邰玥只能厚着脸皮向汪意致讨要钱。

    汪意致倒是如外界传言,是出了名的好讲话,闻言不等邰玥说完,便爽快道:“需要多少?晚些时候我写张支票叫人送来。”

    邰玥喜得忙给他喝了一半的茶盏里添茶水,笑盈盈道:“汪先生果然古道热肠,只要教育部一拨下钱来,我们一定将借款送还府上。”

    汪意致拨了拨眼前富贵竹浓绿的竹叶,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呷了一口茶道:“这些钱既然给了你们,你们就留着,好好用来办学校,这也算我给中国的教育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得了人家的帮助,自然免不了要表示谢意,按惯例,学校是要请几个报社的记者给汪意致以及被资助者拍几张照,登到报纸上,好叫整个南省的人都看看的,因此,邰玥提了一嘴并未详说。

    但汪意致拒绝了这一次的宣传。

    不知怎得,汪意致总觉得这个叫元玖的小女孩不会喜欢这个表达谢意的方式。

    既然汪意致不同意,学校也没有勉强的道理,邰玥笑笑道:“那到时候让他们去汪公馆道个谢。”吃人嘴软,拿人手软,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的。

    汪意致给钱实在大方,不消说学费,便是每月的生活费也有了,开销大大减少。元九将元照庆给的钱用帕子仔细地包好,盘算着等他回来还给他。

    二嫂李青云已经生下第二个孩子,给孩子的见面礼得准备着;房子三月期限已满,下个季度的房租也得预备下;借用二哥元照清的钱还未还清,也该全部还清了。

    可是元照庆说什么也不肯收这个钱,用他的话说便是:“你读书,以后买纸买笔用钱的地方多着呢,不必操心家中的开支。”

    元九摇摇头,执意要将钱放进元照庆手心,她说:“我自己还有一点积蓄,再加上资助款,钱不会不够用的,这些钱你留着,从明天起就不要再去码头了,重新找个医馆工作吧。”

    元照庆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他自认自己的保密工作做的不错,谁知元九早已知晓,只是一直顾着自己的面子不说出来罢了。

    他长叹一口气,接了这钱。

    去码头搬货是末路穷途不得已的办法,他是学医的,也是读过书的,靠知识手艺吃饭的人都有自己的气节,若不是万不得已怎会去卖力气。

章节目录

救命之恩  无以为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年年有余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年年有余鱼并收藏救命之恩  无以为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