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递来口信时,沈端怿正在含晖院中看账本,玉洁的回来对她完全就是意外之喜,叫她想信却不敢信:“可是当真?”
赵嬷嬷亦是惊喜地点头:“千真万确,太太,是皇后娘娘宫中的宫女来报的信,说是县主进了宫,便回府了。”
沈端怿坐不住,快步去了春晖院,春晖院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叶老太太问她:“你也得了信?太好了,这应当不是唬我的。”
叶老太太年纪大了,饶是身子骨一如既往的硬朗,沈端怿也怕她过于激动,坏了身子,忙安抚道:“您放心吧,宫里定是不会信口开河的,我们且等着便是。”
她劝是这般劝,但眼看着时间渐渐流逝,太阳都要西斜了,她也呆不住,匆匆告罪,便要去二门上等。
叶老太太叫住她,她也要出去等,老太太都去了,余下的儿媳、孙女自然也躲不得懒,一块在二门上排成了一排。
下学回来的玉清、玉流与玉澜,迈进二门见到这般场景,登时愣在当场,这……总不会是等他们的吧?
沈端怿见他们愣在那儿,提醒道:“快些回去梳洗了,将今日的功课做好,今晚你们妹妹回来,夜里是没空的。”
三兄弟一愣,忙应下了,玉澜还贴心地命院中洒扫丫鬟搬来了几把绣凳,免得她们久站劳累。
叶老太太坐下了,对唐氏道:“你将玉澜教得很好,没学到他父亲那些臭毛病。”
林向谏当年被关了祠堂,心爱的姨娘被送去庄子上,没两年就过了,他甚至没有任何消沉,解了禁足后,便继续花天酒地去了。
饶是晓得儿子薄情,叶老太太也感到寒心。
后来林太傅去世,她更没有心力去管了,只要不出格,叶老太太一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唐氏亦是如此,一心只养好玉澜。
说来奇怪,林向谏通房姨娘不少,子嗣却不丰,除了玉澜,再无其他儿女。
还好玉澜没长歪,否则,叶老太太便是死了,也无颜去见林太傅了。
婆媳几人坐着拉家常,时间倒是过的很快,在听到外头传来动静的时候,沈端怿便率先起身,动作快的像是冲了出去。
于是,正好看见了悲伤离去的刘瑞。
“洁儿?”沈端怿忙拉着她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通,心疼道,“瘦了,怎么突然回来了?赶路辛苦吗?”
玉洁摇了摇头:“母亲,我没累着。”这并不是在胡说,而是实话,一路上都是坐船,除了闲,没有别的坏处。
“那就好,那就好,”沈端怿连连道,这才想起方才看到的刘瑞,问道:“方才那是雍世子,他那是怎么了?”
玉洁偷笑:“皇上给他布置了功课,他躲懒不想写呢!”
“原来如此。”沈端怿也忍不住笑了,拉着玉洁往里头走,至于玉沙,自有下人牵去马厩。
太阳落山,风也逐渐呼啸起来,外头不是说话的地方,叶老太太便紧紧牵着玉洁的手,一路回了春晖院。
“洁儿,这一趟回来,还回玉华寺吗?”一进屋子,叶老太太便忍不住问出最关心的问题。
见玉洁点头,叶老太太与沈端怿不由得有些失望,沈端怿问:“能在京中待多久?”
玉洁想了想,道:“应当能留到过了端午。”
“诶,”叶老太太忙道,“那不是正好能留在京中过生辰?今年可是整十的日子,马虎不得!”
沈端怿见玉洁点头了,这才道:“母亲说的是,回头我就让人准备起来。”
叶老太太拉着玉洁的手,絮絮叨叨地诉说着思念,哪怕是林向诚两兄弟回府,也舍不得松开。
“你知道洁儿要回来?”叶老太太看林向诚的神色,猜测道。
林向诚一愣,见玉洁与沈端怿也看了过来,林向诤便道:“母亲,是我与大哥说的,之前在江南,碰见了洁儿,只是不晓得洁儿究竟何时回来,这才未说。”
林向诤想着,细看玉洁神色,这才松了一口气:“那日之后再没见过,如今见洁儿神色尚可,我也放心了。”
“让三叔父担心了。”玉洁有些歉意,那日她心神不宁,待回过神后,大理寺已然回京了。
叶老太太神色紧张:“发生了什么事?”
林向诤瞥了玉洁一眼,没有说话。
玉洁深吸一口气,道:“王少卿命人抓了一位夫人,那位夫人与我相识,彼时又十分紧急,我便进了大牢。”
林向诚诧异道:“你、你进大牢做什么?”王少卿乱抓人的事他知道,林向诤一回来便与他说了,他转头便联合了当时还是寺丞的宋少卿一道掺了一本。
但是,玉洁去大牢做什么?
沈端怿也挂念地紧,但这会家中人人都在,不是方便说话的时候,便道:“洁儿也是去江南办事的,公事怎能随意说出来?”
说着,以眼神示意林向诚,林向诚轻叹一口气,便不再追问了。
玉洁有些惆怅,她去给姚望舒看病的事没什么不能说的,但不得不记挂着这儿的哥哥妹妹们,这等血腥之事,说出来吓着他们可就不好了。
便转而说起了另一桩事:“那位夫人已是故去了,我应承了她扶养她的女儿长大……”
在场众人都有些吃惊,林向诤更是恍然大悟,难怪后来那个小姑娘踪迹全无,原来是被自己侄女带走了。
沈端怿最先回过神来,柔声问道:“那孩子多大了?如今在哪?”
玉洁乖乖回答:“她六岁了,唤作应扶摇,和我一道回京的,我要进宫,雍王爷便带她先一步回王府了。”
林向诤叹道:“那孩子也是可怜,家里没有大人了,外祖家也不愿管。”
叶老太太问玉洁:“洁儿,你是想带她来府上住?”
“嗯,”玉洁点头,“可以吗?祖母?”
叶老太太看玉洁小心翼翼的神情,好笑道:“祖母在你心里就是个大恶人?家中多些人气也是好的,又不缺那一双筷子。”
玉洁欢喜起来:“多谢祖母,那我明日一早便去接扶摇回来。”
“好,洁儿喜欢的孩子,祖母也会喜欢的。”叶老太太笑吟吟地说道。
沈端怿也道:“今日晚了些,母亲明日一早便让人收拾了你旁边的屋子,给应姑娘住。”
“空手上门失礼,且你江南也受王爷照顾,我让人备些礼,明日,我——”沈端怿顿了顿,才若无其事继续道,“让玉清和玉流陪你一道过去。”
“咦?”玉洁有些疑惑,她可以自己去,不需要人陪着的。
叶老太太拍拍玉洁的手背:“是这个理,哪有让你一个姑娘独自出门去旁人府上的道理?”
玉洁茫然地点了点头,这样的规矩让她既陌生,又有些憋闷。
玉清与玉流倒是开心,这意味着他们又可以少去一天学堂了。
说起玉清,就不由得提到另一件事:“原本说考上了秀才便让清儿去玉城跟在他父母身边长些见识的,只是路途遥远,总不放心他独自出行……”
本来玉清去年便考了院试,可惜落第了,今年才与玉源、玉流一道考中了秀才。
林向诚连送玉源去和昌书院都抽不出身,最后还是让他跟着沈家表兄一道去的,更是没空送玉清去更远的玉城了。
玉洁一听这话就懂了:“祖母,等我与世子五月出行时,二哥可以与我们一道。”
叶老太太笑了:“那便好,否则他一个人,我是真不放心。”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用过了家宴,没有人饮酒,因此,席散的也早。
叶老太太舍不得玉洁,却也体贴着同样与女儿久别的林向诚与沈端怿,便让他们一家人回含晖院去了。
离别前,玉洁叮嘱玉清与玉流回去后看一看林太傅的《早春夜宴赋》,明日去雍亲王府,皇帝也在,指不定就要心血来潮考校他们学问。
只是她不好直说,玉清显然没会上意,颇为夸张道:“不是吧,妹妹,今日都这么晚了,你还要我们学习,真是好狠的心啊!”
玉洁眨眨眼,这玉清从小便是跳脱的性子,这几年没有父母看着,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她微笑道:“若是王爷心血来潮考校哥哥们,那哥哥们不就能对答如流了?日后也多些机会。”
一旁听见了这话的玉澜疑惑道:“可是雍王爷不是不管政事,一心礼佛?”
说皇帝会去是不能的,走漏了一点风声都可能致命,玉洁一时词穷了,反正一来皇帝不一定会考,二来答不出来也不会如何,玉洁便欲让他们自便了。
“玉清、玉流,你们二人回去照着这一篇文章仿写一篇,明日一早交给我。”林向诚走了过来,接话道。
玉洁诧异地看着林向诚。
“伯父……”这是只想睡觉的玉清。
“父亲……”这是功课尚未做完的玉流。
玉澜同情地看着他们,下一刻也欲哭无泪起来,只听林向诚道:“玉澜也一道写吧,写得好了,明日我有奖励。”
赵嬷嬷亦是惊喜地点头:“千真万确,太太,是皇后娘娘宫中的宫女来报的信,说是县主进了宫,便回府了。”
沈端怿坐不住,快步去了春晖院,春晖院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叶老太太问她:“你也得了信?太好了,这应当不是唬我的。”
叶老太太年纪大了,饶是身子骨一如既往的硬朗,沈端怿也怕她过于激动,坏了身子,忙安抚道:“您放心吧,宫里定是不会信口开河的,我们且等着便是。”
她劝是这般劝,但眼看着时间渐渐流逝,太阳都要西斜了,她也呆不住,匆匆告罪,便要去二门上等。
叶老太太叫住她,她也要出去等,老太太都去了,余下的儿媳、孙女自然也躲不得懒,一块在二门上排成了一排。
下学回来的玉清、玉流与玉澜,迈进二门见到这般场景,登时愣在当场,这……总不会是等他们的吧?
沈端怿见他们愣在那儿,提醒道:“快些回去梳洗了,将今日的功课做好,今晚你们妹妹回来,夜里是没空的。”
三兄弟一愣,忙应下了,玉澜还贴心地命院中洒扫丫鬟搬来了几把绣凳,免得她们久站劳累。
叶老太太坐下了,对唐氏道:“你将玉澜教得很好,没学到他父亲那些臭毛病。”
林向谏当年被关了祠堂,心爱的姨娘被送去庄子上,没两年就过了,他甚至没有任何消沉,解了禁足后,便继续花天酒地去了。
饶是晓得儿子薄情,叶老太太也感到寒心。
后来林太傅去世,她更没有心力去管了,只要不出格,叶老太太一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唐氏亦是如此,一心只养好玉澜。
说来奇怪,林向谏通房姨娘不少,子嗣却不丰,除了玉澜,再无其他儿女。
还好玉澜没长歪,否则,叶老太太便是死了,也无颜去见林太傅了。
婆媳几人坐着拉家常,时间倒是过的很快,在听到外头传来动静的时候,沈端怿便率先起身,动作快的像是冲了出去。
于是,正好看见了悲伤离去的刘瑞。
“洁儿?”沈端怿忙拉着她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通,心疼道,“瘦了,怎么突然回来了?赶路辛苦吗?”
玉洁摇了摇头:“母亲,我没累着。”这并不是在胡说,而是实话,一路上都是坐船,除了闲,没有别的坏处。
“那就好,那就好,”沈端怿连连道,这才想起方才看到的刘瑞,问道:“方才那是雍世子,他那是怎么了?”
玉洁偷笑:“皇上给他布置了功课,他躲懒不想写呢!”
“原来如此。”沈端怿也忍不住笑了,拉着玉洁往里头走,至于玉沙,自有下人牵去马厩。
太阳落山,风也逐渐呼啸起来,外头不是说话的地方,叶老太太便紧紧牵着玉洁的手,一路回了春晖院。
“洁儿,这一趟回来,还回玉华寺吗?”一进屋子,叶老太太便忍不住问出最关心的问题。
见玉洁点头,叶老太太与沈端怿不由得有些失望,沈端怿问:“能在京中待多久?”
玉洁想了想,道:“应当能留到过了端午。”
“诶,”叶老太太忙道,“那不是正好能留在京中过生辰?今年可是整十的日子,马虎不得!”
沈端怿见玉洁点头了,这才道:“母亲说的是,回头我就让人准备起来。”
叶老太太拉着玉洁的手,絮絮叨叨地诉说着思念,哪怕是林向诚两兄弟回府,也舍不得松开。
“你知道洁儿要回来?”叶老太太看林向诚的神色,猜测道。
林向诚一愣,见玉洁与沈端怿也看了过来,林向诤便道:“母亲,是我与大哥说的,之前在江南,碰见了洁儿,只是不晓得洁儿究竟何时回来,这才未说。”
林向诤想着,细看玉洁神色,这才松了一口气:“那日之后再没见过,如今见洁儿神色尚可,我也放心了。”
“让三叔父担心了。”玉洁有些歉意,那日她心神不宁,待回过神后,大理寺已然回京了。
叶老太太神色紧张:“发生了什么事?”
林向诤瞥了玉洁一眼,没有说话。
玉洁深吸一口气,道:“王少卿命人抓了一位夫人,那位夫人与我相识,彼时又十分紧急,我便进了大牢。”
林向诚诧异道:“你、你进大牢做什么?”王少卿乱抓人的事他知道,林向诤一回来便与他说了,他转头便联合了当时还是寺丞的宋少卿一道掺了一本。
但是,玉洁去大牢做什么?
沈端怿也挂念地紧,但这会家中人人都在,不是方便说话的时候,便道:“洁儿也是去江南办事的,公事怎能随意说出来?”
说着,以眼神示意林向诚,林向诚轻叹一口气,便不再追问了。
玉洁有些惆怅,她去给姚望舒看病的事没什么不能说的,但不得不记挂着这儿的哥哥妹妹们,这等血腥之事,说出来吓着他们可就不好了。
便转而说起了另一桩事:“那位夫人已是故去了,我应承了她扶养她的女儿长大……”
在场众人都有些吃惊,林向诤更是恍然大悟,难怪后来那个小姑娘踪迹全无,原来是被自己侄女带走了。
沈端怿最先回过神来,柔声问道:“那孩子多大了?如今在哪?”
玉洁乖乖回答:“她六岁了,唤作应扶摇,和我一道回京的,我要进宫,雍王爷便带她先一步回王府了。”
林向诤叹道:“那孩子也是可怜,家里没有大人了,外祖家也不愿管。”
叶老太太问玉洁:“洁儿,你是想带她来府上住?”
“嗯,”玉洁点头,“可以吗?祖母?”
叶老太太看玉洁小心翼翼的神情,好笑道:“祖母在你心里就是个大恶人?家中多些人气也是好的,又不缺那一双筷子。”
玉洁欢喜起来:“多谢祖母,那我明日一早便去接扶摇回来。”
“好,洁儿喜欢的孩子,祖母也会喜欢的。”叶老太太笑吟吟地说道。
沈端怿也道:“今日晚了些,母亲明日一早便让人收拾了你旁边的屋子,给应姑娘住。”
“空手上门失礼,且你江南也受王爷照顾,我让人备些礼,明日,我——”沈端怿顿了顿,才若无其事继续道,“让玉清和玉流陪你一道过去。”
“咦?”玉洁有些疑惑,她可以自己去,不需要人陪着的。
叶老太太拍拍玉洁的手背:“是这个理,哪有让你一个姑娘独自出门去旁人府上的道理?”
玉洁茫然地点了点头,这样的规矩让她既陌生,又有些憋闷。
玉清与玉流倒是开心,这意味着他们又可以少去一天学堂了。
说起玉清,就不由得提到另一件事:“原本说考上了秀才便让清儿去玉城跟在他父母身边长些见识的,只是路途遥远,总不放心他独自出行……”
本来玉清去年便考了院试,可惜落第了,今年才与玉源、玉流一道考中了秀才。
林向诚连送玉源去和昌书院都抽不出身,最后还是让他跟着沈家表兄一道去的,更是没空送玉清去更远的玉城了。
玉洁一听这话就懂了:“祖母,等我与世子五月出行时,二哥可以与我们一道。”
叶老太太笑了:“那便好,否则他一个人,我是真不放心。”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用过了家宴,没有人饮酒,因此,席散的也早。
叶老太太舍不得玉洁,却也体贴着同样与女儿久别的林向诚与沈端怿,便让他们一家人回含晖院去了。
离别前,玉洁叮嘱玉清与玉流回去后看一看林太傅的《早春夜宴赋》,明日去雍亲王府,皇帝也在,指不定就要心血来潮考校他们学问。
只是她不好直说,玉清显然没会上意,颇为夸张道:“不是吧,妹妹,今日都这么晚了,你还要我们学习,真是好狠的心啊!”
玉洁眨眨眼,这玉清从小便是跳脱的性子,这几年没有父母看着,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她微笑道:“若是王爷心血来潮考校哥哥们,那哥哥们不就能对答如流了?日后也多些机会。”
一旁听见了这话的玉澜疑惑道:“可是雍王爷不是不管政事,一心礼佛?”
说皇帝会去是不能的,走漏了一点风声都可能致命,玉洁一时词穷了,反正一来皇帝不一定会考,二来答不出来也不会如何,玉洁便欲让他们自便了。
“玉清、玉流,你们二人回去照着这一篇文章仿写一篇,明日一早交给我。”林向诚走了过来,接话道。
玉洁诧异地看着林向诚。
“伯父……”这是只想睡觉的玉清。
“父亲……”这是功课尚未做完的玉流。
玉澜同情地看着他们,下一刻也欲哭无泪起来,只听林向诚道:“玉澜也一道写吧,写得好了,明日我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