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佐命”包围了大宋皇宫
“金陵终究不比汴梁啊!”
赵佶躺在自己的寝宫福宁殿内,看着那简陋的梁顶,再想到宫殿的格局不遵礼制,心头涌起不满。
历史上的南宋皇城,是史无前例的“坐南朝北”,没有“左祖右社”,也不是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的格局,可以说处处违背礼制。
这不是特立独行,更不是“有朝一日北定中原”的志向,而是无奈之举。
讲白了,就是因为赵宋皇室一路南逃,仓促之下来不及提前规划,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宫城,许多礼制自然没办法遵守,只能凑活着用。
同样的道理,这个世界的赵佶跑路时,虽然不像赵构那般慌乱,但在金陵仓促选建的皇宫,也有许多不符礼制的地方,关键是住得还不舒坦,与汴京里面原本都要完工的延福宫一对比,赵佶的心就揪了起来。
再想到韩忠彦、曾布、蔡卞都请辞,范纯礼死期将至,原来阻挡他的重臣已经全部去位,倒是以何执中为首的江南派系飞速坐大,迟早会尾大不掉,心中那个念头愈发强烈起来,开口道:“将梁都知唤进来。”
梁师成很快带着喜色走入殿内,跪下叩首:“奴拜见陛下!”
赵佶看着这个破格提拔,注定接替童贯杨戬等人位置,成为宫内大太监的内侍:“你从燕云回来时,是不是亲眼所见,百姓在汴河边翘首以盼,期待朕回去?”
梁师成瞳孔微缩,暗道不妙。
他回来后能升为都知,一来是协助抓捕了高俅,迎合了圣心,第二则是报喜不报忧,连内侍郑途之死都被遮掩过去了,称是战乱遇害,至于各地百姓,那对陛下自然是热烈欢迎的,毕竟天子是所有臣民的君父,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嘛!
梁师成很清楚,自己必须粉饰太平,假使愚蠢到将河北大名府里的所见所闻如实禀告,尤其是百姓的群情激愤和蔡京的肆无忌惮,那么别说升官,下场肯定是被直接打死。
可现在扯谎的后患来了,眼见赵佶居然动了回汴梁的心思,他心头大急,却又不好扯谎,只能露出欢喜之色:“陛下不知,奴等的官船驶过汴河时,沿途的百姓以为是陛下的御驾,那真是人山人海旗帜招展啊!”
赵佶满意地点点头:“看来他们也是知道,若不是朕及时南下,辽军一定施尽全力进攻汴梁,倘若京师被破,生灵涂炭,朕又于心何忍?”
梁师成这种良心早就喂了狗的人,听得都有些不适,调整一下情绪,以最热情饱满的声音道:“陛下如天之仁呐!”
赵佶笑着摆了摆手:“那倒不至于,朕原本也有担忧,百姓会被谗言误导,不理解朕的一片苦衷,听了你们的禀告,才算是安下心,这江南之地潮湿炎热,不可久居,我们还是要回去的!”
梁师成抿了抿嘴鼓起勇气:“请恕奴斗胆,陛下若是回了汴梁,可千万不要被市井小民的话语影响了圣心,他们除了恭迎陛下回归,还对高俅多加赞誉,称其为北伐的英雄……”
听到高俅的名字,赵佶脸上的笑容顿时散去,恨恨地道:“他又算什么英雄,若不是朕宽仁赏识,他至今还是个低贱的小厮,忘恩负义的市井小奴,竟敢跟‘佐命’勾结到了一起,朕真是错看了人!”
他是真龙天子,九五之尊,结果迁都南逃,高俅是市井小奴,幸臣出身,结果光复燕云,偏偏高俅还违抗了自己的旨意,然后取得了这番成就……
如果不治其一个大罪,并且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史书上会怎么写?
高俅必须死!
梁师成不知赵佶心中所想,只是故意道:“陛下宽宏,只是民情确实激荡,至今衙门前还有不少为高俅请冤之人,高呼莫须有不服众,奴看得痛心,却是半点不敢瞒陛下的!”
赵佶嗤笑道:“你担心什么,他们堵在衙门口闹一闹,过一阵也就散去了,难道还有人敢来宫城闹事不成?”
对于莫须有的事情,赵宋皇室是很有经验的,远的不说,狄青和王德用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两位都是枢密使,位极人臣,都立下赫赫战功,也都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被污蔑谋反,当时也有过一段民情沸腾,尤其是狄青,最后又如何,不都是过去了么?
相比起来,高俅虽然此次有了光复燕云之功,但无论是官职能力,还是威望影响,跟狄青是远远无法比较的,狄青都死了,还缺小小的高俅?
至于赵宋百年的皇权威仪,被一个踢蹴鞠的打翻在地,更是考虑都不会考虑的荒谬事情。
“报——!”
然而就在这时,殿外的内侍匆忙走了进来,低声道:“陛下,宫外有贼人动向,杨指挥有要事禀告!”
赵佶一怔,脸色顿时阴沉下来:“让他进来!”
很快执勤的班直指挥使走入殿内,来到赵佶面前跪下:“臣拜见陛下!”
如天之仁的赵佶厉声道:“到底怎么回事?难道那些乱民,敢在宫门外喧哗?”
班直指挥使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颤抖:“回禀陛下,不是百姓闹事,是大逆‘佐命’带着一群逆贼,现身于宫城之外,似要强闯大内!”
赵佶先是愣住,然后缓缓站起身来,不惊反喜:“好!好啊!高俅居然真的跟‘佐命’有联系?他进了牢内,‘佐命’就现身了?抓住他,让全天下看一看,这是不是莫须有!”
他的声音越说越高亢,到了最后近乎咆哮,梁师成和内侍宫女早就吓得跪倒在地,班直指挥使更是几乎瘫倒在地。
赵佶大怒:“快去啊!”
“遵旨!”
指挥使张了张嘴,拼尽全身力气站起,快步走了出去。
赵佶目送这位禁军的背影,兴奋地走动起来:“‘佐命’居然主动来了,还敢闯入大内禁中送死,哈哈!以前一直抓不到他,是因为此贼藏得严实,真就以为自己就是无敌于天下么?”
官家期待的声音回荡在殿内,梁师成却悄咪咪地退到了角落,脸色阴晴不定起来。
“佐命”入阵擒辽帝的消息,至今还没有完全传开,辽军自然不会主动宣扬,亲眼目睹的乡军又还在燕云稳固地盘,所以在宋廷的了解里,只是知道“佐命”在雁门关前现了身。
梁师成却是很清楚对方有多厉害,如果此地是汴梁皇宫,固若金汤,强弓硬弩,层层把守,“佐命”确实进不来但问题是,现在大宋皇宫换了啊,禁卫的状态也不尽人意!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如果连享受待遇最好的赵佶,都感到水土不服,燥热潮湿难耐,那久居北方的普通禁军将士,又会如何?
所以在梁师成的判断下,“佐命”敢这般胆大包天地闯大内禁中,真的不是狂妄到忘乎所以,对方至少有全身而退的把握。
“如果逆贼真的杀入皇城,再大摇大摆地离去,这等消息一旦轰传天下,再有之前的高俅骂名,会发生什么事情,简直不敢想啊……”
“无论如何,此时留在陛下身边是最危险的,无论是被贼人一起诛杀,还是被暴怒的陛下泄愤,都是一个死字!”
“走!速走!”
他咬了咬牙,蹑手蹑脚地往外爬了出去,出了大殿后,赶忙起身,一溜烟地往后宫方向跑去。
赵佶确实把梁师成抛之脑后了,心心念念就是“佐命”有没有被抓住,对方手中又是不是有向太后的衣带诏,那是令他彻夜难眠之物,拿到后毁去,才算是彻底毁灭了弑母的证据。
“怎么还没有回来……”
翘首以盼了两刻钟,甚至亲自来到殿宇外朝远处张望,赵佶的脸色难看起来,喃喃自语:“数千班直,又有地利可守,那么多把神臂弓,不会让对方跑了吧?”
事实证明,他不需要担心对方会跑,因为足足半个时辰后,急促的脚步声终于响起,印入眼帘的却是另一名指挥使。
看到对方甲胄上的鲜血,赵佶的心就沉了下去,再见到指挥使表情里的惊惧,刚才的嚣张气焰顿时消失,哆嗦着道:“二十万辽人大军伱们敌不过,难道一个人你们也打不过?”
那指挥使满脸羞愧:“启禀陛下,我等班直至江南后,就不适此地水土,多有病重,只有千余人职守宫城,本想虚张声势,不料那‘佐命’训练了一头夜间能飞的雄鹰,将我等看得清楚,冲杀进来后竟是势不可挡,全仗宫城与弓弩之利,才堪堪拦下,现在是他包围了皇宫……”
说到最后,只听砰的一声,指挥使的头重重地叩在地上,哀声道:“我等当死守内城宫门,确保不失,支持到天亮,召集京营禁军来援,只能如此了,陛下!”
赵佶定定地看着他,张了张嘴,却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缓缓跌坐在龙椅上,最后如同一滩烂泥般,滑了下去。
“金陵终究不比汴梁啊!”
赵佶躺在自己的寝宫福宁殿内,看着那简陋的梁顶,再想到宫殿的格局不遵礼制,心头涌起不满。
历史上的南宋皇城,是史无前例的“坐南朝北”,没有“左祖右社”,也不是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的格局,可以说处处违背礼制。
这不是特立独行,更不是“有朝一日北定中原”的志向,而是无奈之举。
讲白了,就是因为赵宋皇室一路南逃,仓促之下来不及提前规划,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宫城,许多礼制自然没办法遵守,只能凑活着用。
同样的道理,这个世界的赵佶跑路时,虽然不像赵构那般慌乱,但在金陵仓促选建的皇宫,也有许多不符礼制的地方,关键是住得还不舒坦,与汴京里面原本都要完工的延福宫一对比,赵佶的心就揪了起来。
再想到韩忠彦、曾布、蔡卞都请辞,范纯礼死期将至,原来阻挡他的重臣已经全部去位,倒是以何执中为首的江南派系飞速坐大,迟早会尾大不掉,心中那个念头愈发强烈起来,开口道:“将梁都知唤进来。”
梁师成很快带着喜色走入殿内,跪下叩首:“奴拜见陛下!”
赵佶看着这个破格提拔,注定接替童贯杨戬等人位置,成为宫内大太监的内侍:“你从燕云回来时,是不是亲眼所见,百姓在汴河边翘首以盼,期待朕回去?”
梁师成瞳孔微缩,暗道不妙。
他回来后能升为都知,一来是协助抓捕了高俅,迎合了圣心,第二则是报喜不报忧,连内侍郑途之死都被遮掩过去了,称是战乱遇害,至于各地百姓,那对陛下自然是热烈欢迎的,毕竟天子是所有臣民的君父,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嘛!
梁师成很清楚,自己必须粉饰太平,假使愚蠢到将河北大名府里的所见所闻如实禀告,尤其是百姓的群情激愤和蔡京的肆无忌惮,那么别说升官,下场肯定是被直接打死。
可现在扯谎的后患来了,眼见赵佶居然动了回汴梁的心思,他心头大急,却又不好扯谎,只能露出欢喜之色:“陛下不知,奴等的官船驶过汴河时,沿途的百姓以为是陛下的御驾,那真是人山人海旗帜招展啊!”
赵佶满意地点点头:“看来他们也是知道,若不是朕及时南下,辽军一定施尽全力进攻汴梁,倘若京师被破,生灵涂炭,朕又于心何忍?”
梁师成这种良心早就喂了狗的人,听得都有些不适,调整一下情绪,以最热情饱满的声音道:“陛下如天之仁呐!”
赵佶笑着摆了摆手:“那倒不至于,朕原本也有担忧,百姓会被谗言误导,不理解朕的一片苦衷,听了你们的禀告,才算是安下心,这江南之地潮湿炎热,不可久居,我们还是要回去的!”
梁师成抿了抿嘴鼓起勇气:“请恕奴斗胆,陛下若是回了汴梁,可千万不要被市井小民的话语影响了圣心,他们除了恭迎陛下回归,还对高俅多加赞誉,称其为北伐的英雄……”
听到高俅的名字,赵佶脸上的笑容顿时散去,恨恨地道:“他又算什么英雄,若不是朕宽仁赏识,他至今还是个低贱的小厮,忘恩负义的市井小奴,竟敢跟‘佐命’勾结到了一起,朕真是错看了人!”
他是真龙天子,九五之尊,结果迁都南逃,高俅是市井小奴,幸臣出身,结果光复燕云,偏偏高俅还违抗了自己的旨意,然后取得了这番成就……
如果不治其一个大罪,并且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史书上会怎么写?
高俅必须死!
梁师成不知赵佶心中所想,只是故意道:“陛下宽宏,只是民情确实激荡,至今衙门前还有不少为高俅请冤之人,高呼莫须有不服众,奴看得痛心,却是半点不敢瞒陛下的!”
赵佶嗤笑道:“你担心什么,他们堵在衙门口闹一闹,过一阵也就散去了,难道还有人敢来宫城闹事不成?”
对于莫须有的事情,赵宋皇室是很有经验的,远的不说,狄青和王德用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两位都是枢密使,位极人臣,都立下赫赫战功,也都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被污蔑谋反,当时也有过一段民情沸腾,尤其是狄青,最后又如何,不都是过去了么?
相比起来,高俅虽然此次有了光复燕云之功,但无论是官职能力,还是威望影响,跟狄青是远远无法比较的,狄青都死了,还缺小小的高俅?
至于赵宋百年的皇权威仪,被一个踢蹴鞠的打翻在地,更是考虑都不会考虑的荒谬事情。
“报——!”
然而就在这时,殿外的内侍匆忙走了进来,低声道:“陛下,宫外有贼人动向,杨指挥有要事禀告!”
赵佶一怔,脸色顿时阴沉下来:“让他进来!”
很快执勤的班直指挥使走入殿内,来到赵佶面前跪下:“臣拜见陛下!”
如天之仁的赵佶厉声道:“到底怎么回事?难道那些乱民,敢在宫门外喧哗?”
班直指挥使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颤抖:“回禀陛下,不是百姓闹事,是大逆‘佐命’带着一群逆贼,现身于宫城之外,似要强闯大内!”
赵佶先是愣住,然后缓缓站起身来,不惊反喜:“好!好啊!高俅居然真的跟‘佐命’有联系?他进了牢内,‘佐命’就现身了?抓住他,让全天下看一看,这是不是莫须有!”
他的声音越说越高亢,到了最后近乎咆哮,梁师成和内侍宫女早就吓得跪倒在地,班直指挥使更是几乎瘫倒在地。
赵佶大怒:“快去啊!”
“遵旨!”
指挥使张了张嘴,拼尽全身力气站起,快步走了出去。
赵佶目送这位禁军的背影,兴奋地走动起来:“‘佐命’居然主动来了,还敢闯入大内禁中送死,哈哈!以前一直抓不到他,是因为此贼藏得严实,真就以为自己就是无敌于天下么?”
官家期待的声音回荡在殿内,梁师成却悄咪咪地退到了角落,脸色阴晴不定起来。
“佐命”入阵擒辽帝的消息,至今还没有完全传开,辽军自然不会主动宣扬,亲眼目睹的乡军又还在燕云稳固地盘,所以在宋廷的了解里,只是知道“佐命”在雁门关前现了身。
梁师成却是很清楚对方有多厉害,如果此地是汴梁皇宫,固若金汤,强弓硬弩,层层把守,“佐命”确实进不来但问题是,现在大宋皇宫换了啊,禁卫的状态也不尽人意!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如果连享受待遇最好的赵佶,都感到水土不服,燥热潮湿难耐,那久居北方的普通禁军将士,又会如何?
所以在梁师成的判断下,“佐命”敢这般胆大包天地闯大内禁中,真的不是狂妄到忘乎所以,对方至少有全身而退的把握。
“如果逆贼真的杀入皇城,再大摇大摆地离去,这等消息一旦轰传天下,再有之前的高俅骂名,会发生什么事情,简直不敢想啊……”
“无论如何,此时留在陛下身边是最危险的,无论是被贼人一起诛杀,还是被暴怒的陛下泄愤,都是一个死字!”
“走!速走!”
他咬了咬牙,蹑手蹑脚地往外爬了出去,出了大殿后,赶忙起身,一溜烟地往后宫方向跑去。
赵佶确实把梁师成抛之脑后了,心心念念就是“佐命”有没有被抓住,对方手中又是不是有向太后的衣带诏,那是令他彻夜难眠之物,拿到后毁去,才算是彻底毁灭了弑母的证据。
“怎么还没有回来……”
翘首以盼了两刻钟,甚至亲自来到殿宇外朝远处张望,赵佶的脸色难看起来,喃喃自语:“数千班直,又有地利可守,那么多把神臂弓,不会让对方跑了吧?”
事实证明,他不需要担心对方会跑,因为足足半个时辰后,急促的脚步声终于响起,印入眼帘的却是另一名指挥使。
看到对方甲胄上的鲜血,赵佶的心就沉了下去,再见到指挥使表情里的惊惧,刚才的嚣张气焰顿时消失,哆嗦着道:“二十万辽人大军伱们敌不过,难道一个人你们也打不过?”
那指挥使满脸羞愧:“启禀陛下,我等班直至江南后,就不适此地水土,多有病重,只有千余人职守宫城,本想虚张声势,不料那‘佐命’训练了一头夜间能飞的雄鹰,将我等看得清楚,冲杀进来后竟是势不可挡,全仗宫城与弓弩之利,才堪堪拦下,现在是他包围了皇宫……”
说到最后,只听砰的一声,指挥使的头重重地叩在地上,哀声道:“我等当死守内城宫门,确保不失,支持到天亮,召集京营禁军来援,只能如此了,陛下!”
赵佶定定地看着他,张了张嘴,却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缓缓跌坐在龙椅上,最后如同一滩烂泥般,滑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