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老榆林没有在公开的场合,让马菁芸对自己叩头敬师傅茶,她并不算是老榆林正式的收在门下成为弟子。
也没有去户籍处,把她登记为自己的孩子。而是让她另起户头,自己做了户主。
所以,他们在师徒和亲情上都没有很深的,名义上的联系。
只是把他外出行医时,用来落脚的破房子,登记在了马菁芸名下,其他多余的什么都没有了。
马菁芸还真没有理由,能赖在老宅里再开个药铺,只是勉强的拥有了一处唯一的栖身之所。
马菁芸的内里是个成熟的成年人了,又怎么会在无用功上多费功夫,利落的就放手了。
在大家的监督下,回老家收拾收拾两件旧衣,就爽快的搬走。
突然冒出来的亲戚不相信,拿房子的过程会这么顺利,横鼻子弄眼的,说马菁芸早就知道房子的存在,最后一段时间,一定偷偷的置办了不少家当过去,要去老房子里看看先,才肯承认这份让继契约。
捕快见他们这副嘴脸,心底的鄙夷更胜了。但是没办法,所有的流程都是符合规矩的。
他们不得不跟着跑一趟,哪怕是做做样子。
泉州比不得别的州县,上头很重视。
每隔三年就派人来查看民生,对比记录在案的考核项目,是否有虚假之处。
他们在处理日常的案件时,也不敢真的划水太严重。
带着众人一路翻山越岭,来到老榆林留给马菁芸的房子前。
说是房子,其实都有点抬举它了。
整个屋子除了占地面积大以外,再也没有别的优点。
院子的栅栏是参差不齐的树枝绑扎而成的。
院子内伫立着一座陈旧的茅草屋,外面的围墙是用竹子绑制的,看着像是吹大一点的风,就能随风一起摇摆了。
再看看它所处的地理位置。
要下到最近的村庄,起码要小半个时辰的脚程,屋舍周围寂静的可怕。
住在这里真的能睡得着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来讨债的族人们,把这个不大的一居室翻了个底朝天。
才很是不平的承认,老榆林确实只留了一栋老房子和几本破书给他所谓的徒弟。
而这些破书都不是老榆林写的,只是市面上常售的医书。
老榆林的亲戚们年轻的时候,也跟着老榆林学过两手,但耐不住在深奥的医学里苦心专研,看见满满当当的文字就犯头晕。
学了有些年头,也仅限于会治跌打损伤而已。
药酒什么的,都只会用一个方子泡。基本上是属于一招鲜,吃遍天的存在了。
一天天的,站在街头巷尾招揽一点生意,挣够温饱的钱还是可以的。
但要他们看懂这些医书,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等他们知道,这些医书在书局里不过是3~5文的价格后,对它们就更是不屑了。
可马菁芸看着一地狼藉的小屋,却一反来时的颓废和沮丧,她好像知道老榆林对她的苦心安置了。
看样子,师傅很早以前就知道自己族人的尿性了,不会养他,更不会管他,但等他两脚一伸,要争家产的时候就来了。
难怪她见老榆林老是拿钱去买酒喝,半点都没有留给自己的说法。
原来是不想便宜了这些所谓的亲戚。
唯独这间烂木屋,就是给她安排的,最妥贴的后路。
那么烂,谁能看得上眼呢?还偏僻,没点本事的住在这里,迟早进熊瞎子口。
但她也只是师傅从马家村的残骸里,拎出来的一个死人而已。非亲非故的,还对自己这么好。
就冲着两人这些年来的相处,不是师徒却胜似师徒,不把他的本事给传承下去,她都对不起师傅的苦心栽培。
……
两人看了马菁芸的来历后,有些唏嘘,知道他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
再看看他平时的行事,空闲时也会去给周边的穷苦人家免费看诊。
至于到处上门,要药钱的事,两位老人的看法默默地转变为,这孩子打小就穷,看病白给也就算了,还想人家倒贴药钱?怎么不去抢呢?都这样了,还踏踏实实的过日子,铁定不是一个坏心眼的孩子。
什么也不想多说了,相互搀扶着直接上山,恳请他出山来帮助武锦绣调理身体。
马菁芸在院子里处理药材呢,就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一对神色和善的老夫妻正站在自己家门外。
马菁芸不用打量也能知道他们是来干嘛的。
而且,她那天被请进武府,还没进大门又被请出,还要多谢眼前的老太,给她省了多少事,就让她拿到了5万两的银票!大恩人啊!
再说了,她最近接触过的富贵人家,也就只有猛虎寨那一次。、
需要她出手医治的,也就一个。
来的两人皆是一头银发,但看身形都不像普通的老人一般,要么过度富态,要么就瘦到一身皮包骨的不健康体态。
两人的精神头很好,目光有神,不用看衣服也能知道家境不俗。
再加上来的老妇人头上顶着的鲜花,是个南朝人都知道不便宜,估计都够她一天收入了,甚至更多。
上次她有幸进城去看看,见路边卖花的小姑娘极多,路过的人都会买两朵带头上,含苞欲放的各色鲜花戴在头上还挺好看的。
她还以为很便宜,是城里人独有的潮流,还想追风一把,也上前打算买一些没见过的回家当装饰。
一问,对不起,是她不配,家门口的野花也挺香的。
现在的南朝,物价极低,就拿读书来说,一个樵夫,他努力干,一天的收入尽管只有百文,但他每天只需要支出5、6文钱,也能让他的孩子进学堂,读得起书,认些字!
而她刚问的鲜花呢?十文一朵!拒不降价!连问几家都是这样,甚至还有更贵的!
现在,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妇人头上戴着的,一看就知道更贵,也是更娇艳昂贵的鲜花,还以半月型的造型在头上带了半圈!
目测起码有十朵!由此可见对方的家底之丰厚。
如果她头上插满的鲜花还是日抛,隔日就弃置的,说明家里更是不缺那点钱,也说明她能给马菁芸开出的银钱只会更丰厚!
果不其然,见穿着围裙的马菁芸正忙,他们立马就说明了来意。
请马菁芸去他们的府上,给武锦绣调理身体,价钱都好说,随意他开。
马菁芸态度温和,语气里却满是坚决。
“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我觉得我现在的医术还是不够精湛,我还是想在留在这里过以前的日子,
在这里谁都可以来找我看病,看得多了,遇到不懂的,就努力配方子,想办法治,医术自然就能提高了,
为此,我还有一个习惯,哪个县、村有圩日的时候,我都会去摆摊,也不收钱,就给他们看看病、开药,
每逢初一、十五还要去州里支个摊子给人看病,我知道侯府戒备森严,进出都有严格的要求,我要是进了侯府,这些都不能做了,于我的理念不合。”
两人一听,心下一松,这都不是什么大事,给块牌子,让神医可以随意进出就可以了。
但前提是,他真的能让小孙女的身体有所好转。
马菁芸见两位老人家还是坚持要她去武府给他们乖孙调理身体,很是头疼。
她身份不便,武府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万一不只有武老爷子一个男主家。
日后,她性别被发现,容易被人诟病,说她故作姿态,就是想引起谁谁的注意,想攀高枝。
她可没有,她就想回家,当一个放假就能当足不出户的废物。
进了武府,还能随意出来行走?找民间的奇人异事?找回家的希望?
不可能的,高门大户,规矩多如牛毛,也就现在有求于她,才会说什么都行。
想通了以后,马菁芸只能再提一些过分的要求,想吓跑人。
“我不仅要常常出府,因为我医治的绝大多数都是穷人,他们都是没有钱的,所以一般开的药,都是我自己进山采集整理的,
去了武府,我就不能常常进山了,相对于周边的村民来说,脚程还远,哪怕真跟着来,他们就一升斗小民,哪里敢踏进武府?
我又该拿什么给他们医治呢?又哪里会有病人给我看诊积累病例?
退一万步讲,感谢老爷和夫人的恩典,让我还能常出府去看诊,让他们能拿到我开的药方,
但没有钱的他们,根本就不舍得去抓药,来我这里看了也是白看,回去还是继续苦熬着。”
马菁芸随口糊掐的这番话,忧民又大义,两位老人家震耳发聩,觉得这位真的是心怀大义神医呀!
不仅替穷苦人家着想,还免费施发药。
估计以前常去土匪窝里给土匪们看病,也是逼不得已,就为了挣个三瓜两枣,不然这样的生活,怎么支撑得下去?
两人对视了一眼,语气更加坚定了:“不瞒神医您说,我们往年在灾年的时候,也常常在府门口施粥,
而且,白崇寺内收养的孩子,他们日常读书和吃穿的费用,都是我们在给,
我们年纪也大了,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就想花点钱,给子孙攒点福,
才会去做这些事情的,神医您要是不嫌弃,我们可以出资给您购买草药,用于您出诊的时候用,我们求之不得,都是大善!”
马菁芸惊讶了,白崇寺的大名她听说过。
对于州外的情况她不懂,并不知道白崇寺在这个朝代的地位,但它在州内名声还是很大的。
也没有去户籍处,把她登记为自己的孩子。而是让她另起户头,自己做了户主。
所以,他们在师徒和亲情上都没有很深的,名义上的联系。
只是把他外出行医时,用来落脚的破房子,登记在了马菁芸名下,其他多余的什么都没有了。
马菁芸还真没有理由,能赖在老宅里再开个药铺,只是勉强的拥有了一处唯一的栖身之所。
马菁芸的内里是个成熟的成年人了,又怎么会在无用功上多费功夫,利落的就放手了。
在大家的监督下,回老家收拾收拾两件旧衣,就爽快的搬走。
突然冒出来的亲戚不相信,拿房子的过程会这么顺利,横鼻子弄眼的,说马菁芸早就知道房子的存在,最后一段时间,一定偷偷的置办了不少家当过去,要去老房子里看看先,才肯承认这份让继契约。
捕快见他们这副嘴脸,心底的鄙夷更胜了。但是没办法,所有的流程都是符合规矩的。
他们不得不跟着跑一趟,哪怕是做做样子。
泉州比不得别的州县,上头很重视。
每隔三年就派人来查看民生,对比记录在案的考核项目,是否有虚假之处。
他们在处理日常的案件时,也不敢真的划水太严重。
带着众人一路翻山越岭,来到老榆林留给马菁芸的房子前。
说是房子,其实都有点抬举它了。
整个屋子除了占地面积大以外,再也没有别的优点。
院子的栅栏是参差不齐的树枝绑扎而成的。
院子内伫立着一座陈旧的茅草屋,外面的围墙是用竹子绑制的,看着像是吹大一点的风,就能随风一起摇摆了。
再看看它所处的地理位置。
要下到最近的村庄,起码要小半个时辰的脚程,屋舍周围寂静的可怕。
住在这里真的能睡得着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来讨债的族人们,把这个不大的一居室翻了个底朝天。
才很是不平的承认,老榆林确实只留了一栋老房子和几本破书给他所谓的徒弟。
而这些破书都不是老榆林写的,只是市面上常售的医书。
老榆林的亲戚们年轻的时候,也跟着老榆林学过两手,但耐不住在深奥的医学里苦心专研,看见满满当当的文字就犯头晕。
学了有些年头,也仅限于会治跌打损伤而已。
药酒什么的,都只会用一个方子泡。基本上是属于一招鲜,吃遍天的存在了。
一天天的,站在街头巷尾招揽一点生意,挣够温饱的钱还是可以的。
但要他们看懂这些医书,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等他们知道,这些医书在书局里不过是3~5文的价格后,对它们就更是不屑了。
可马菁芸看着一地狼藉的小屋,却一反来时的颓废和沮丧,她好像知道老榆林对她的苦心安置了。
看样子,师傅很早以前就知道自己族人的尿性了,不会养他,更不会管他,但等他两脚一伸,要争家产的时候就来了。
难怪她见老榆林老是拿钱去买酒喝,半点都没有留给自己的说法。
原来是不想便宜了这些所谓的亲戚。
唯独这间烂木屋,就是给她安排的,最妥贴的后路。
那么烂,谁能看得上眼呢?还偏僻,没点本事的住在这里,迟早进熊瞎子口。
但她也只是师傅从马家村的残骸里,拎出来的一个死人而已。非亲非故的,还对自己这么好。
就冲着两人这些年来的相处,不是师徒却胜似师徒,不把他的本事给传承下去,她都对不起师傅的苦心栽培。
……
两人看了马菁芸的来历后,有些唏嘘,知道他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
再看看他平时的行事,空闲时也会去给周边的穷苦人家免费看诊。
至于到处上门,要药钱的事,两位老人的看法默默地转变为,这孩子打小就穷,看病白给也就算了,还想人家倒贴药钱?怎么不去抢呢?都这样了,还踏踏实实的过日子,铁定不是一个坏心眼的孩子。
什么也不想多说了,相互搀扶着直接上山,恳请他出山来帮助武锦绣调理身体。
马菁芸在院子里处理药材呢,就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一对神色和善的老夫妻正站在自己家门外。
马菁芸不用打量也能知道他们是来干嘛的。
而且,她那天被请进武府,还没进大门又被请出,还要多谢眼前的老太,给她省了多少事,就让她拿到了5万两的银票!大恩人啊!
再说了,她最近接触过的富贵人家,也就只有猛虎寨那一次。、
需要她出手医治的,也就一个。
来的两人皆是一头银发,但看身形都不像普通的老人一般,要么过度富态,要么就瘦到一身皮包骨的不健康体态。
两人的精神头很好,目光有神,不用看衣服也能知道家境不俗。
再加上来的老妇人头上顶着的鲜花,是个南朝人都知道不便宜,估计都够她一天收入了,甚至更多。
上次她有幸进城去看看,见路边卖花的小姑娘极多,路过的人都会买两朵带头上,含苞欲放的各色鲜花戴在头上还挺好看的。
她还以为很便宜,是城里人独有的潮流,还想追风一把,也上前打算买一些没见过的回家当装饰。
一问,对不起,是她不配,家门口的野花也挺香的。
现在的南朝,物价极低,就拿读书来说,一个樵夫,他努力干,一天的收入尽管只有百文,但他每天只需要支出5、6文钱,也能让他的孩子进学堂,读得起书,认些字!
而她刚问的鲜花呢?十文一朵!拒不降价!连问几家都是这样,甚至还有更贵的!
现在,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妇人头上戴着的,一看就知道更贵,也是更娇艳昂贵的鲜花,还以半月型的造型在头上带了半圈!
目测起码有十朵!由此可见对方的家底之丰厚。
如果她头上插满的鲜花还是日抛,隔日就弃置的,说明家里更是不缺那点钱,也说明她能给马菁芸开出的银钱只会更丰厚!
果不其然,见穿着围裙的马菁芸正忙,他们立马就说明了来意。
请马菁芸去他们的府上,给武锦绣调理身体,价钱都好说,随意他开。
马菁芸态度温和,语气里却满是坚决。
“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我觉得我现在的医术还是不够精湛,我还是想在留在这里过以前的日子,
在这里谁都可以来找我看病,看得多了,遇到不懂的,就努力配方子,想办法治,医术自然就能提高了,
为此,我还有一个习惯,哪个县、村有圩日的时候,我都会去摆摊,也不收钱,就给他们看看病、开药,
每逢初一、十五还要去州里支个摊子给人看病,我知道侯府戒备森严,进出都有严格的要求,我要是进了侯府,这些都不能做了,于我的理念不合。”
两人一听,心下一松,这都不是什么大事,给块牌子,让神医可以随意进出就可以了。
但前提是,他真的能让小孙女的身体有所好转。
马菁芸见两位老人家还是坚持要她去武府给他们乖孙调理身体,很是头疼。
她身份不便,武府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万一不只有武老爷子一个男主家。
日后,她性别被发现,容易被人诟病,说她故作姿态,就是想引起谁谁的注意,想攀高枝。
她可没有,她就想回家,当一个放假就能当足不出户的废物。
进了武府,还能随意出来行走?找民间的奇人异事?找回家的希望?
不可能的,高门大户,规矩多如牛毛,也就现在有求于她,才会说什么都行。
想通了以后,马菁芸只能再提一些过分的要求,想吓跑人。
“我不仅要常常出府,因为我医治的绝大多数都是穷人,他们都是没有钱的,所以一般开的药,都是我自己进山采集整理的,
去了武府,我就不能常常进山了,相对于周边的村民来说,脚程还远,哪怕真跟着来,他们就一升斗小民,哪里敢踏进武府?
我又该拿什么给他们医治呢?又哪里会有病人给我看诊积累病例?
退一万步讲,感谢老爷和夫人的恩典,让我还能常出府去看诊,让他们能拿到我开的药方,
但没有钱的他们,根本就不舍得去抓药,来我这里看了也是白看,回去还是继续苦熬着。”
马菁芸随口糊掐的这番话,忧民又大义,两位老人家震耳发聩,觉得这位真的是心怀大义神医呀!
不仅替穷苦人家着想,还免费施发药。
估计以前常去土匪窝里给土匪们看病,也是逼不得已,就为了挣个三瓜两枣,不然这样的生活,怎么支撑得下去?
两人对视了一眼,语气更加坚定了:“不瞒神医您说,我们往年在灾年的时候,也常常在府门口施粥,
而且,白崇寺内收养的孩子,他们日常读书和吃穿的费用,都是我们在给,
我们年纪也大了,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就想花点钱,给子孙攒点福,
才会去做这些事情的,神医您要是不嫌弃,我们可以出资给您购买草药,用于您出诊的时候用,我们求之不得,都是大善!”
马菁芸惊讶了,白崇寺的大名她听说过。
对于州外的情况她不懂,并不知道白崇寺在这个朝代的地位,但它在州内名声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