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地方小,谁也没有带随从,而是一人背着一大摞筐的草药,跟着她一起坐在牛板车上,被送到了地方。
泉州的布局还是非常可以的。毕竟是一州的首府。
而且,大概得益于这里的管理还不算是很尸餐素位,在职当官的,有不少曾经都是从白鹿书院出来的学生。
考取功名进入翰林院后,少部分被放回来做官,对这里是真的有感情,对于这个地方的治理,还非常上心的。
整个泉州城的外围墙,是用亮黑色的石砖搭建而成的,差不多有两人多高。
城墙上每隔百米,就建有一座小塔似的掩体。
城内的主干道共有四条,成十字型分布,用泛青的青石板铺制而成。
整座城分内外城,城内外的建筑群都被分为了八个区,像个八卦阵一样。围绕着建在中间的县衙延伸出去。
位于城内东南角的上廊坊,一般都是达官居住的地方。比如,现在跟串挂饰一样,常跟着她活动的武锦绣之流。
这里呈现出一个扇形地域,周围都有围墙包裹,唯一能够进出的地方就只有两边的坊门。到了宵禁的时候都会关起来。
和它对线的下廊坊,就是一般的官吏和有钱人家居住的地方。
剩下的,都是普通人居住的地方。
他们可没有什么坊门,宵禁的说法,想出就出,想进就进。
八卦阵出去后就是外城区了。
在外城区的四个角柱着的分别是:
一处交易区,里面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畜生牛马,什么都卖。
一个外来老百姓居住的城区,背靠着南朝最大的运河。
这条运河是南朝沟通南北部最快的交通水路。这里有南朝最大的码头,每日的吞吐量惊人。
这里的劳工日夜不停歇,也才勉强维持住了码头的基本运转。
所以这里周围,居住了不少临时休息的码头工人,也是马菁芸常常练接骨手艺的地方。
处于另一边的,则是各种手工匠人居住、开店铺做生意的地方。
都说360行,行行出状元。
这里就收着南朝,除了全上京城内外最齐全的状元。
在集市里没有看见的手艺品,只要你有钱,通通都能在这里找到私人定制版。
最后一个角落里。则是什么人都有,算是鱼龙混杂的地方,他们今天要出摊的地方就是在这里。
马菁芸自从入驻武府以后,有了强力的后盾,给的药基本上都是免费的。
加上她精湛的医术,有不少治不起病的穷苦人家。寻着名声就找上门来。
不少人天还没亮,摸黑着翻山越岭也要来找她看病。
她再也不用每逢圩日就去每个县里赶圩。初一,十五也不在州内四个角轮流看病。
而是改为了每隔七天出武府一趟。分别在这四个角落里出摊,给人看病,也够她忙个不停的了。
今天就是到这个角落。他们一行人哪怕穿的低调。
但都是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又都是俊男靓女,回头率还是很高的。
所到之处,人们纷纷让行。其中个子最矮的马菁芸混在他们其中,像个没长大的小孩,显得一点也不出彩。
等摊子支出后,大家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小神医新收的下手呀。
今天都已经过点了,他们还以为小神医不出摊了。
心里止不住的嘀咕,小神医今个是怎么了?居然都不来了,是不是嫌弃他们?还是出了什么事情?
马菁芸像往常一样,开了一张木桌子和小板凳,在身后支起一张布条,写明草药为武府所赠。就在人们留给她的树荫下坐定,准备问诊了。
其余人见此,纷纷打开小神医叫他们带来的小马扎,半蹲半坐的围坐在她周围。
早就已经知晓规矩的百姓们,安安分分的排好队。并没有发生什么插队或者抢队的事情。
他们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长龙,心里感到震惊。
这是整个廊坊的人都来这里排队了吧?又看见街上熙熙攘攘的人并不见少,又觉得不太可能。
马菁芸经过给这么多人的诊治,早已经知道这些穷苦人家身上的毛病多是些什么?
早在出发前的两天,就已经带领着武府给她配的小丫头,把需要常用到的药方给抓好了。一摞摞的全都在几人背的竹篓里。
就只有连亦文的背篓里背了十几包用途不同的草药,方便她在现场遇到不常见的疑难杂症时,可以直接配药,所以,他背的竹篓也是最大的。
上来,她直接给把个脉,又看看脸色,舌头,眼帘什么的。基本上都能确定了,直接就喊谁谁谁拿他背的药来。
念到最后直接念名字,少年们也知道要拿什么了。
不一会,本来看不到头的队伍就缩短了不少,尾巴隐约可见。
众人都惊叹于她的速度,夸她一句妙手神医也不为过。
马菁芸把人都给医完了以后,叹了口气,“哪里是我妙手神医发挥的作用?不过都是些常见的小病,只要是平时肯专研医书的大夫都能医治,要是真有什么不常见的瘟疫,很多百姓宁愿去求神佛,也不会来我这里。”
大家疑惑的扭头来看着她。
一路上他们看见不少药堂内的生意更加冷清。她这里都算人多的了,他们都跟着快忙一个上午了,才得活动一下筋骨,就这还不是慕名而来的生意吗?哪里有去求神?
马菁芸见他们不解的神色,指了指对面的神庙。
“那座观音庙里的香火,可比孔子庙里的还要旺盛,但给他们贡献香火的,并不是祈求平安的普通老百姓,还有不少身患重病的穷苦人家,宁愿每天去求祂,也不会来我这里免费看病抓药。”就爱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佛身上。
众人观察了一会儿,发现真如小神医所说的,但明显有病的还是不见,有些不信。
他们知道,家里的老人或者母亲,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难事,或者想要祈求心里的平安的时候,都会去家里的小佛堂祈求。便下意识的认为,这个行为没错。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有病的不去吃药?倒去求神拜佛保佑?这…..大概真的有用吧。毕竟有些大病,真的是不在意,放平心态,才能慢慢的好。
但来这里抓药喝下去,不是好的更快?
见他们不信,马菁芸缓声问道。“你们家里人,在平时有家人被大夫医治的时候,不也喜欢在心里祈求各路神佛保佑吗?
我们医好他们以后,你们第一时间是感谢医好他的大夫,但接下来,立马就是跑去佛堂内给佛祖或菩萨上香,告诉祂们,感谢祂们的保佑,很有用,同时也会在心底觉得,平时上的香很管用,关键时刻就灵验了。”
众人想想,好像还真是,也就说不出话来了。
当医术对一种没见过的病症无力回天的时候,他们也说不清楚,究竟是求神拜佛管用,还是来求大夫尽力的好。
但是这么多年了,他们见的多了,对一些疑难杂症束手无策的老医者,好像还真不如神官们的建议来的管用。
比如,砍桃枝回家挂,用艾草叶子扫门口,跨过烧了柚子叶后的火盆,这些都老实照做以后,有些确实能够消除病灾。如果不管用,那就一定是要再换一场法事,一般也就能管用了。
所以,他们对于马菁芸大的话语,保持怀疑的态度。
……
众人一路守到了下午夕阳西下。期间陆陆续续有病人来抓药。
但都不像早上那样,能大排长龙,让他们忙的像个陀螺。
这时他们甚至还能在街边买点小食,一边吃,一边闲聊打发时光。
不过对街的神庙,一直都是香火鼎盛的模样,来的人络绎不绝,升起的香烟一直萦绕着神像的身躯。
让祂像蹲坐在桑拿房里,又好似在给祂滋养一般,笑得慈眉善目的。
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庙堂里半人高的捐贡箱,从早上的空荡荡,到他们走时,已经因为装满,不得已,换下了三个箱子!
他们闲来无聊,估算了一下神庙一天的收入。发现比家里一亩地的产出还要多,纷纷啧啧称奇。
傍晚,人们纷纷往城外走去,众人也背起草药,跟着马菁芸回到了武府,心里头不是一般的沉重。至于为什么,他们也不知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众人有机会就跟着马菁芸外出去出诊看病。
几次下来,他们发现香火最多的,永远都是街边的神庙。
有些重病的人,宁愿家里人把他抬到庙里去求神婆赐福,也不愿意来他们的摊子给看一眼。
哪怕到了跟前,最后医好他们的是小神医,他们最终嘴里感谢的,居然也是神灵保佑。
气的他们纷纷叫马菁芸不要出摊了。
马菁芸很是坚决的摇了摇头。不出摊,怎么锻炼她的医术?更谈不上改变这样尴尬的境遇。
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身体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宁愿去找神仙,也不找医馆解决。让医馆陷入更恶劣的恶性循环。
马菁芸见他们这么气不过,心里有些触动,但要说感动?她前后两辈子加起来都几岁了?要不是这些少年赤诚,她现在也只会自动,按时的给他们调理调理,算是还情了。
但绝不会带他们出摊,让他们和自己有更多的接触。
她清楚的知道,自己和他们,不是两个世界的人,就像两条相交的直线,兴趣过后,只会越走越远。这是双方都知道,又默契选择不提的事实。
某次,她实在经不住心底的好奇,问,他们几个为什么对她的日常生活如此感兴趣?
众人相互看看,他们在人群中也算人人羡慕的才子,不对,是让人艳羡的人。
才学、家世、样貌,样样出挑。但小神医所展现的医术,堪比话本子里的仙术啊!从哪学来的?
更重要的是,小神医看着比他们还小。怎么就那么厉害呢?换句话来说,就是大家都是同龄人,汝何秀之?
马菁芸无语,你们这是搁这观察草履虫呢。
泉州的布局还是非常可以的。毕竟是一州的首府。
而且,大概得益于这里的管理还不算是很尸餐素位,在职当官的,有不少曾经都是从白鹿书院出来的学生。
考取功名进入翰林院后,少部分被放回来做官,对这里是真的有感情,对于这个地方的治理,还非常上心的。
整个泉州城的外围墙,是用亮黑色的石砖搭建而成的,差不多有两人多高。
城墙上每隔百米,就建有一座小塔似的掩体。
城内的主干道共有四条,成十字型分布,用泛青的青石板铺制而成。
整座城分内外城,城内外的建筑群都被分为了八个区,像个八卦阵一样。围绕着建在中间的县衙延伸出去。
位于城内东南角的上廊坊,一般都是达官居住的地方。比如,现在跟串挂饰一样,常跟着她活动的武锦绣之流。
这里呈现出一个扇形地域,周围都有围墙包裹,唯一能够进出的地方就只有两边的坊门。到了宵禁的时候都会关起来。
和它对线的下廊坊,就是一般的官吏和有钱人家居住的地方。
剩下的,都是普通人居住的地方。
他们可没有什么坊门,宵禁的说法,想出就出,想进就进。
八卦阵出去后就是外城区了。
在外城区的四个角柱着的分别是:
一处交易区,里面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畜生牛马,什么都卖。
一个外来老百姓居住的城区,背靠着南朝最大的运河。
这条运河是南朝沟通南北部最快的交通水路。这里有南朝最大的码头,每日的吞吐量惊人。
这里的劳工日夜不停歇,也才勉强维持住了码头的基本运转。
所以这里周围,居住了不少临时休息的码头工人,也是马菁芸常常练接骨手艺的地方。
处于另一边的,则是各种手工匠人居住、开店铺做生意的地方。
都说360行,行行出状元。
这里就收着南朝,除了全上京城内外最齐全的状元。
在集市里没有看见的手艺品,只要你有钱,通通都能在这里找到私人定制版。
最后一个角落里。则是什么人都有,算是鱼龙混杂的地方,他们今天要出摊的地方就是在这里。
马菁芸自从入驻武府以后,有了强力的后盾,给的药基本上都是免费的。
加上她精湛的医术,有不少治不起病的穷苦人家。寻着名声就找上门来。
不少人天还没亮,摸黑着翻山越岭也要来找她看病。
她再也不用每逢圩日就去每个县里赶圩。初一,十五也不在州内四个角轮流看病。
而是改为了每隔七天出武府一趟。分别在这四个角落里出摊,给人看病,也够她忙个不停的了。
今天就是到这个角落。他们一行人哪怕穿的低调。
但都是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又都是俊男靓女,回头率还是很高的。
所到之处,人们纷纷让行。其中个子最矮的马菁芸混在他们其中,像个没长大的小孩,显得一点也不出彩。
等摊子支出后,大家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小神医新收的下手呀。
今天都已经过点了,他们还以为小神医不出摊了。
心里止不住的嘀咕,小神医今个是怎么了?居然都不来了,是不是嫌弃他们?还是出了什么事情?
马菁芸像往常一样,开了一张木桌子和小板凳,在身后支起一张布条,写明草药为武府所赠。就在人们留给她的树荫下坐定,准备问诊了。
其余人见此,纷纷打开小神医叫他们带来的小马扎,半蹲半坐的围坐在她周围。
早就已经知晓规矩的百姓们,安安分分的排好队。并没有发生什么插队或者抢队的事情。
他们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长龙,心里感到震惊。
这是整个廊坊的人都来这里排队了吧?又看见街上熙熙攘攘的人并不见少,又觉得不太可能。
马菁芸经过给这么多人的诊治,早已经知道这些穷苦人家身上的毛病多是些什么?
早在出发前的两天,就已经带领着武府给她配的小丫头,把需要常用到的药方给抓好了。一摞摞的全都在几人背的竹篓里。
就只有连亦文的背篓里背了十几包用途不同的草药,方便她在现场遇到不常见的疑难杂症时,可以直接配药,所以,他背的竹篓也是最大的。
上来,她直接给把个脉,又看看脸色,舌头,眼帘什么的。基本上都能确定了,直接就喊谁谁谁拿他背的药来。
念到最后直接念名字,少年们也知道要拿什么了。
不一会,本来看不到头的队伍就缩短了不少,尾巴隐约可见。
众人都惊叹于她的速度,夸她一句妙手神医也不为过。
马菁芸把人都给医完了以后,叹了口气,“哪里是我妙手神医发挥的作用?不过都是些常见的小病,只要是平时肯专研医书的大夫都能医治,要是真有什么不常见的瘟疫,很多百姓宁愿去求神佛,也不会来我这里。”
大家疑惑的扭头来看着她。
一路上他们看见不少药堂内的生意更加冷清。她这里都算人多的了,他们都跟着快忙一个上午了,才得活动一下筋骨,就这还不是慕名而来的生意吗?哪里有去求神?
马菁芸见他们不解的神色,指了指对面的神庙。
“那座观音庙里的香火,可比孔子庙里的还要旺盛,但给他们贡献香火的,并不是祈求平安的普通老百姓,还有不少身患重病的穷苦人家,宁愿每天去求祂,也不会来我这里免费看病抓药。”就爱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佛身上。
众人观察了一会儿,发现真如小神医所说的,但明显有病的还是不见,有些不信。
他们知道,家里的老人或者母亲,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难事,或者想要祈求心里的平安的时候,都会去家里的小佛堂祈求。便下意识的认为,这个行为没错。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有病的不去吃药?倒去求神拜佛保佑?这…..大概真的有用吧。毕竟有些大病,真的是不在意,放平心态,才能慢慢的好。
但来这里抓药喝下去,不是好的更快?
见他们不信,马菁芸缓声问道。“你们家里人,在平时有家人被大夫医治的时候,不也喜欢在心里祈求各路神佛保佑吗?
我们医好他们以后,你们第一时间是感谢医好他的大夫,但接下来,立马就是跑去佛堂内给佛祖或菩萨上香,告诉祂们,感谢祂们的保佑,很有用,同时也会在心底觉得,平时上的香很管用,关键时刻就灵验了。”
众人想想,好像还真是,也就说不出话来了。
当医术对一种没见过的病症无力回天的时候,他们也说不清楚,究竟是求神拜佛管用,还是来求大夫尽力的好。
但是这么多年了,他们见的多了,对一些疑难杂症束手无策的老医者,好像还真不如神官们的建议来的管用。
比如,砍桃枝回家挂,用艾草叶子扫门口,跨过烧了柚子叶后的火盆,这些都老实照做以后,有些确实能够消除病灾。如果不管用,那就一定是要再换一场法事,一般也就能管用了。
所以,他们对于马菁芸大的话语,保持怀疑的态度。
……
众人一路守到了下午夕阳西下。期间陆陆续续有病人来抓药。
但都不像早上那样,能大排长龙,让他们忙的像个陀螺。
这时他们甚至还能在街边买点小食,一边吃,一边闲聊打发时光。
不过对街的神庙,一直都是香火鼎盛的模样,来的人络绎不绝,升起的香烟一直萦绕着神像的身躯。
让祂像蹲坐在桑拿房里,又好似在给祂滋养一般,笑得慈眉善目的。
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庙堂里半人高的捐贡箱,从早上的空荡荡,到他们走时,已经因为装满,不得已,换下了三个箱子!
他们闲来无聊,估算了一下神庙一天的收入。发现比家里一亩地的产出还要多,纷纷啧啧称奇。
傍晚,人们纷纷往城外走去,众人也背起草药,跟着马菁芸回到了武府,心里头不是一般的沉重。至于为什么,他们也不知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众人有机会就跟着马菁芸外出去出诊看病。
几次下来,他们发现香火最多的,永远都是街边的神庙。
有些重病的人,宁愿家里人把他抬到庙里去求神婆赐福,也不愿意来他们的摊子给看一眼。
哪怕到了跟前,最后医好他们的是小神医,他们最终嘴里感谢的,居然也是神灵保佑。
气的他们纷纷叫马菁芸不要出摊了。
马菁芸很是坚决的摇了摇头。不出摊,怎么锻炼她的医术?更谈不上改变这样尴尬的境遇。
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身体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宁愿去找神仙,也不找医馆解决。让医馆陷入更恶劣的恶性循环。
马菁芸见他们这么气不过,心里有些触动,但要说感动?她前后两辈子加起来都几岁了?要不是这些少年赤诚,她现在也只会自动,按时的给他们调理调理,算是还情了。
但绝不会带他们出摊,让他们和自己有更多的接触。
她清楚的知道,自己和他们,不是两个世界的人,就像两条相交的直线,兴趣过后,只会越走越远。这是双方都知道,又默契选择不提的事实。
某次,她实在经不住心底的好奇,问,他们几个为什么对她的日常生活如此感兴趣?
众人相互看看,他们在人群中也算人人羡慕的才子,不对,是让人艳羡的人。
才学、家世、样貌,样样出挑。但小神医所展现的医术,堪比话本子里的仙术啊!从哪学来的?
更重要的是,小神医看着比他们还小。怎么就那么厉害呢?换句话来说,就是大家都是同龄人,汝何秀之?
马菁芸无语,你们这是搁这观察草履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