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胖妇人家离李大娘不远,正是村口头一家,不出片刻两人片已到了。
只见院子里一个男娃靠坐上一把竹椅上,身上一件破旧的粗布衣,脸上大片的脏灰,却也还能看出几分好样貌。此时这娃手中拿着一个馒头,就着一碗水吞咽着,看得出来饿得不轻,就连吃饭的力气都不大提的出来,旁边一老欧看得怜惜,忙嘱咐着慢些吃。
待李大娘匆匆赶到,那老妪便忙唤李大娘近前来。
李大娘这一路走得急,正边喘气儿边瞧,咋一看眼前男娃有点脸生,一时有些迟疑。待细细看了几眼,特别在耳垂上停了片刻,心里已有猜测:“孩子,你娘是?”
那“男娃”闻言再也忍不住,眼泪就这样淌了下来,在灰扑扑的脸上留下两道黑色泪痕,开口却不再是之前故意伪装的粗声,而是虽带有一丝嘶哑却仍极动听的女子声线:“姨母......”
......
李大娘扶着罗瑶归了家,家中目前就她一人,但总不要安排去儿子那屋,于是先将罗瑶安置在自己屋子里。又是烧了一大桶热水,待罗瑶清洗干净后,把人按到床上让她休息。
罗瑶这两个月来头一次能够如此安定,一时之间有些恍惚,眼神发怔了片刻后竟又默默落下泪来。
“哎呀,可不能再哭,有什么委屈可尽跟姨母讲。”
原来李大娘与罗瑶的娘乃是表姐妹,后来她嫁到长安,两地路遥,上次见面还是多年前,那时的罗瑶不过是个扎着总角的七八岁女娃。
罗瑶脸型肖似她娘,但眉眼气质却更像她爹,那个斯文秀气的教书先生。此时的模样虽然憔悴,却仍是难掩秀丽。
李大娘落下泪来,猜到自己表妹应是遭难了,却还是忍者悲痛问清了原委。
罗瑶自找到李大娘后就跟卸了最后一口精气儿一般,闻言也如游魂一样,过了半晌才缓缓说道:“蓉城闹灾荒,大旱连着蝗灾,全城竟是找不到一处地方能买到食粮,爹娘最后没能撑过去,临走前嘱咐我带着这封书信来长安找姨母。”
说罢便挣扎着起身将怀中书信递了过去,李大娘赶紧接了过来,打开之后细细看了起来。
却原来是两人曾笑谈,若是孩子愿意,大可亲上加亲。如今罗瑶娘在信中写着:若是李家愿意,便将罗瑶托付于李家郎君。若是不愿,罗瑶识文断字,又会些绣活厨艺,也请容她一段时间,感恩不尽。
李家来了个俏女娃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村里。当时现场的几个妇人将这出寻亲记讲的那是绘声绘色,将罗瑶的身世更是描绘的很是凄惨,七分愣是说出了十二分的跌宕起伏。
特别是这姑娘长得那是真好看,就是太瘦了看着不好生养,这话传到李大娘耳朵里,把李大娘气了个倒仰。
她男人前几年去了,她硬是憋着一口气没有再嫁。反而把儿子养的很好,虽然不是读书的料,但是性情敦厚,
身手也好,最后竟是寻了一个旁人都眼红的好差事,在侯府里做护院。如今又岂容别人对自己属意的媳妇说三道四。
在她看来,都是村里人嫉妒她得了个美貌儿媳,毕竟就连村长家的杏娘也比不得罗瑶的模样。
就这样把罗瑶好菜好饭的调养了个把月,直把罗瑶养的恢复得差不多了。李大娘高高兴兴地带罗瑶见人了。
暖融融的日头下,三五妇人在溪边边浆洗衣裳边聊天,李大娘把罗瑶安置到旁边一块大石头,自己也加入了浆洗的妇人群。罗瑶无奈,却也不去打扰,只是从身边跨栏里未做完的针线,就着明亮的天光,打发起时间来。
几个妇人看她娴静又漂亮,这一刻倒是实实在在地生出了几分羡慕。
“李婶子,你说你们家一定是福星高照了。阿俊正好到年龄,结果你们心都不用操,媒也不用拉,天上掉下来个俊媳妇,可真是羡煞人也。”说话的妇人叹了口气,想到了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更是内心酸涩。
她对面的正是那天传话的胖妇人,只见她眉毛一扬,直爽地说:“那肯定是比不了,就不谈别的,你们说我们村上已经算是日子不错了吧,但是也都是种田的命,哪个像阿俊那样本事。”
罗瑶听他们提到阿俊,倒是生出几分好奇,她和这个表哥只在小时候见过一面,当时两人都小,竟是没什么印象了。
可是那边话题竟已被李大娘转移了去。她心里高兴,但也知道不能遭人嫉恨,于是连忙岔开话题:“哪就你们说的这么风光了呢,不过是靠着拳脚当个护院换口饭吃。倒是村长家的桂良那才是真本事,说不定我们庄上很快就要出个秀才了呢。”
其他人也连连附和,又听胖妇人问道:“听说你家这儿媳妇她爹也是个秀才?”
众人一时又是羡慕,也有人面上不显,心里暗暗酸妒:秀才的女儿又怎么样,不还是个寡女,什么嫁妆都没有,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看着也不像好生养的。
不知不觉罗瑶手上已经绣完一个花样,她想给姨母做双鞋,这个如意纹正合适。正准备取另一只时,又听到妇人们聊起了这庄上的主家,也是表哥阿俊的主家。
“哎,咱们这主家的当家人你们可见过?”一人好奇地问道。
众人纷纷摇头,他们主家是定安候府,景老侯爷已经不在,现任的侯爷嫡长子景宸。
他们这处庄子不过是主家的其中一块封田,那样的大人物犯不着来巡视。
众人又看李大娘,李大娘亦是摇头,看众人失望,却觉得正好少闲话主家,免得图惹是非。
却听胖大婶悠悠地接道:“我见过一回。”
众人立刻停下手中活计询问:“怎么见的?”
胖婶子感受到众人殷殷目光,得意一笑:“就去年有一次上街,正好撞见阿俊他主子骑马路过。”
“那你咋知道就是他?”
“呔,有人唤他呢,如今长安城被称为定安侯的还能是哪个?”
“那他是不是很威风?听说很是凶悍呢。”
“只远远看了个侧脸儿,看着年轻,长得肯定不差,就是感觉冷得很。”
众人又是感叹,却听起话头的那人突然压低了声音说道:“我可听说啊,当年这定远侯府出了大事......”
李大娘登时变了脸,这话可不能说,于是用力咳嗽了几声,说话那人看李大娘脸色不好,也反映了过来,讪讪地住了嘴。
这时旁边跑过来几个小孩,正围着罗瑶玩闹,罗瑶也不赶他们,笑的温柔,细白的面上竟还有两个甜酒窝儿,醉人的很。
妇人们顿时被晃了眼,一个老妪拉过李大娘低语道:“你可曾查验过你这儿媳?”
李大娘皱眉,对方偷瞄一眼不远处的罗瑶,见她并未看向这边,于是快速地凑近李大娘耳边:“你啊,别那么心大。她一个俊俏姑娘家,经历这一路跋山涉水,外面又不太平,万一遇到些什么不敢说,你家不就是接了个......”
剩下的话老妪没说,李大娘也明白,话虽不好听,但确实是这么个理儿,但总不能当面让人家怀疑罗瑶,于是便称是已经查验过,并无不妥。
但是隔日便带着罗瑶去找了远一点的稳婆。
罗瑶方过二八,不懂其中行道,只得懵懵懂懂的跟着进了内室,出来的时候面皮辣红,满是羞窘。
稳婆笑盈盈地对着李大娘说道:“都好,都好。”
李大娘正待高兴,又听稳婆话里转了个弯儿:“就是体质弱些,还未来过月事,比之同龄人尚有不足,需得多补补,才能给你家添丁哩。”
李大娘还以为是甚要紧事,一听这话反倒放下了心,连连说好,便带着罗瑶高高兴兴地归了家。
前些日子她已经托人给儿子带了信儿,想必儿子也心心念念见一见未来媳妇。于是又托人稍话儿,和儿子约了明日晌午,在长安街上一聚,也不妨碍了儿子当差。
此去城里几十里路程,说远不远,可说近也不近,两人隔日起了大早,搭上牛车就出发了。
便是如此,也花费了一个多时辰来进城,进城后还有一段路等着。
罗瑶是第一次来长安,这里跟蓉城很是不同,比之蓉城多了许多繁华热闹。她跟在李大娘身后不住的打量着周围,眼露稀奇。
就这样又走了大半个时辰,眼见着快到约定时间了,两人才到地方。
估计李家阿俊想着要带老娘和新媳妇见见世面,所以约的地方是一处长安城颇有名气的酒楼,就在侯府南门外一条街上,罗瑶身上穿的李大娘特别新裁的袄子,虽颜色款式朴素了一点,但配上罗瑶越发清丽的脸庞,柔美的身姿,竟也有种别样的风采。李大娘带着罗瑶走进酒楼时,其他食客的眼神都不自觉地睇了过来,罗瑶似有察觉,不自在地低了低头。
却听一少年人声响起,抬起头来便见一高大少年正在挥手,五官端正,眉眼里略带几分憨气。
李大娘赶紧拉了罗瑶过去,把人往儿子眼前一推:“阿俊,来见见你阿瑶妹妹。”
罗瑶低声问了好,便不知说什么,只能略红着脸儿木然站着。
对方李俊更是紧张无措,他只听他娘提到阿瑶妹妹贤良貌美,于是便偷偷想着若能比上村长家的杏娘那般便已足矣,哪曾想面前人竟漂亮到他都不敢认。
只见院子里一个男娃靠坐上一把竹椅上,身上一件破旧的粗布衣,脸上大片的脏灰,却也还能看出几分好样貌。此时这娃手中拿着一个馒头,就着一碗水吞咽着,看得出来饿得不轻,就连吃饭的力气都不大提的出来,旁边一老欧看得怜惜,忙嘱咐着慢些吃。
待李大娘匆匆赶到,那老妪便忙唤李大娘近前来。
李大娘这一路走得急,正边喘气儿边瞧,咋一看眼前男娃有点脸生,一时有些迟疑。待细细看了几眼,特别在耳垂上停了片刻,心里已有猜测:“孩子,你娘是?”
那“男娃”闻言再也忍不住,眼泪就这样淌了下来,在灰扑扑的脸上留下两道黑色泪痕,开口却不再是之前故意伪装的粗声,而是虽带有一丝嘶哑却仍极动听的女子声线:“姨母......”
......
李大娘扶着罗瑶归了家,家中目前就她一人,但总不要安排去儿子那屋,于是先将罗瑶安置在自己屋子里。又是烧了一大桶热水,待罗瑶清洗干净后,把人按到床上让她休息。
罗瑶这两个月来头一次能够如此安定,一时之间有些恍惚,眼神发怔了片刻后竟又默默落下泪来。
“哎呀,可不能再哭,有什么委屈可尽跟姨母讲。”
原来李大娘与罗瑶的娘乃是表姐妹,后来她嫁到长安,两地路遥,上次见面还是多年前,那时的罗瑶不过是个扎着总角的七八岁女娃。
罗瑶脸型肖似她娘,但眉眼气质却更像她爹,那个斯文秀气的教书先生。此时的模样虽然憔悴,却仍是难掩秀丽。
李大娘落下泪来,猜到自己表妹应是遭难了,却还是忍者悲痛问清了原委。
罗瑶自找到李大娘后就跟卸了最后一口精气儿一般,闻言也如游魂一样,过了半晌才缓缓说道:“蓉城闹灾荒,大旱连着蝗灾,全城竟是找不到一处地方能买到食粮,爹娘最后没能撑过去,临走前嘱咐我带着这封书信来长安找姨母。”
说罢便挣扎着起身将怀中书信递了过去,李大娘赶紧接了过来,打开之后细细看了起来。
却原来是两人曾笑谈,若是孩子愿意,大可亲上加亲。如今罗瑶娘在信中写着:若是李家愿意,便将罗瑶托付于李家郎君。若是不愿,罗瑶识文断字,又会些绣活厨艺,也请容她一段时间,感恩不尽。
李家来了个俏女娃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村里。当时现场的几个妇人将这出寻亲记讲的那是绘声绘色,将罗瑶的身世更是描绘的很是凄惨,七分愣是说出了十二分的跌宕起伏。
特别是这姑娘长得那是真好看,就是太瘦了看着不好生养,这话传到李大娘耳朵里,把李大娘气了个倒仰。
她男人前几年去了,她硬是憋着一口气没有再嫁。反而把儿子养的很好,虽然不是读书的料,但是性情敦厚,
身手也好,最后竟是寻了一个旁人都眼红的好差事,在侯府里做护院。如今又岂容别人对自己属意的媳妇说三道四。
在她看来,都是村里人嫉妒她得了个美貌儿媳,毕竟就连村长家的杏娘也比不得罗瑶的模样。
就这样把罗瑶好菜好饭的调养了个把月,直把罗瑶养的恢复得差不多了。李大娘高高兴兴地带罗瑶见人了。
暖融融的日头下,三五妇人在溪边边浆洗衣裳边聊天,李大娘把罗瑶安置到旁边一块大石头,自己也加入了浆洗的妇人群。罗瑶无奈,却也不去打扰,只是从身边跨栏里未做完的针线,就着明亮的天光,打发起时间来。
几个妇人看她娴静又漂亮,这一刻倒是实实在在地生出了几分羡慕。
“李婶子,你说你们家一定是福星高照了。阿俊正好到年龄,结果你们心都不用操,媒也不用拉,天上掉下来个俊媳妇,可真是羡煞人也。”说话的妇人叹了口气,想到了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更是内心酸涩。
她对面的正是那天传话的胖妇人,只见她眉毛一扬,直爽地说:“那肯定是比不了,就不谈别的,你们说我们村上已经算是日子不错了吧,但是也都是种田的命,哪个像阿俊那样本事。”
罗瑶听他们提到阿俊,倒是生出几分好奇,她和这个表哥只在小时候见过一面,当时两人都小,竟是没什么印象了。
可是那边话题竟已被李大娘转移了去。她心里高兴,但也知道不能遭人嫉恨,于是连忙岔开话题:“哪就你们说的这么风光了呢,不过是靠着拳脚当个护院换口饭吃。倒是村长家的桂良那才是真本事,说不定我们庄上很快就要出个秀才了呢。”
其他人也连连附和,又听胖妇人问道:“听说你家这儿媳妇她爹也是个秀才?”
众人一时又是羡慕,也有人面上不显,心里暗暗酸妒:秀才的女儿又怎么样,不还是个寡女,什么嫁妆都没有,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看着也不像好生养的。
不知不觉罗瑶手上已经绣完一个花样,她想给姨母做双鞋,这个如意纹正合适。正准备取另一只时,又听到妇人们聊起了这庄上的主家,也是表哥阿俊的主家。
“哎,咱们这主家的当家人你们可见过?”一人好奇地问道。
众人纷纷摇头,他们主家是定安候府,景老侯爷已经不在,现任的侯爷嫡长子景宸。
他们这处庄子不过是主家的其中一块封田,那样的大人物犯不着来巡视。
众人又看李大娘,李大娘亦是摇头,看众人失望,却觉得正好少闲话主家,免得图惹是非。
却听胖大婶悠悠地接道:“我见过一回。”
众人立刻停下手中活计询问:“怎么见的?”
胖婶子感受到众人殷殷目光,得意一笑:“就去年有一次上街,正好撞见阿俊他主子骑马路过。”
“那你咋知道就是他?”
“呔,有人唤他呢,如今长安城被称为定安侯的还能是哪个?”
“那他是不是很威风?听说很是凶悍呢。”
“只远远看了个侧脸儿,看着年轻,长得肯定不差,就是感觉冷得很。”
众人又是感叹,却听起话头的那人突然压低了声音说道:“我可听说啊,当年这定远侯府出了大事......”
李大娘登时变了脸,这话可不能说,于是用力咳嗽了几声,说话那人看李大娘脸色不好,也反映了过来,讪讪地住了嘴。
这时旁边跑过来几个小孩,正围着罗瑶玩闹,罗瑶也不赶他们,笑的温柔,细白的面上竟还有两个甜酒窝儿,醉人的很。
妇人们顿时被晃了眼,一个老妪拉过李大娘低语道:“你可曾查验过你这儿媳?”
李大娘皱眉,对方偷瞄一眼不远处的罗瑶,见她并未看向这边,于是快速地凑近李大娘耳边:“你啊,别那么心大。她一个俊俏姑娘家,经历这一路跋山涉水,外面又不太平,万一遇到些什么不敢说,你家不就是接了个......”
剩下的话老妪没说,李大娘也明白,话虽不好听,但确实是这么个理儿,但总不能当面让人家怀疑罗瑶,于是便称是已经查验过,并无不妥。
但是隔日便带着罗瑶去找了远一点的稳婆。
罗瑶方过二八,不懂其中行道,只得懵懵懂懂的跟着进了内室,出来的时候面皮辣红,满是羞窘。
稳婆笑盈盈地对着李大娘说道:“都好,都好。”
李大娘正待高兴,又听稳婆话里转了个弯儿:“就是体质弱些,还未来过月事,比之同龄人尚有不足,需得多补补,才能给你家添丁哩。”
李大娘还以为是甚要紧事,一听这话反倒放下了心,连连说好,便带着罗瑶高高兴兴地归了家。
前些日子她已经托人给儿子带了信儿,想必儿子也心心念念见一见未来媳妇。于是又托人稍话儿,和儿子约了明日晌午,在长安街上一聚,也不妨碍了儿子当差。
此去城里几十里路程,说远不远,可说近也不近,两人隔日起了大早,搭上牛车就出发了。
便是如此,也花费了一个多时辰来进城,进城后还有一段路等着。
罗瑶是第一次来长安,这里跟蓉城很是不同,比之蓉城多了许多繁华热闹。她跟在李大娘身后不住的打量着周围,眼露稀奇。
就这样又走了大半个时辰,眼见着快到约定时间了,两人才到地方。
估计李家阿俊想着要带老娘和新媳妇见见世面,所以约的地方是一处长安城颇有名气的酒楼,就在侯府南门外一条街上,罗瑶身上穿的李大娘特别新裁的袄子,虽颜色款式朴素了一点,但配上罗瑶越发清丽的脸庞,柔美的身姿,竟也有种别样的风采。李大娘带着罗瑶走进酒楼时,其他食客的眼神都不自觉地睇了过来,罗瑶似有察觉,不自在地低了低头。
却听一少年人声响起,抬起头来便见一高大少年正在挥手,五官端正,眉眼里略带几分憨气。
李大娘赶紧拉了罗瑶过去,把人往儿子眼前一推:“阿俊,来见见你阿瑶妹妹。”
罗瑶低声问了好,便不知说什么,只能略红着脸儿木然站着。
对方李俊更是紧张无措,他只听他娘提到阿瑶妹妹贤良貌美,于是便偷偷想着若能比上村长家的杏娘那般便已足矣,哪曾想面前人竟漂亮到他都不敢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