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苏定慧见她甲胄披挂在身,神色严峻,有着如临大敌的紧迫,没多问就点了头,又道:“你带了人来没有?转移安置伤员,就这些人手不足。”
“别的帐篷我已经安排下去了,刚才听旁人说你有个病人棘手,就最晚来了这里。我带来的人就在外面,我马上让他们进来。”
“好。”
范文君向外走的同时,苏定慧盖上了医箱,走出简单布置的桌椅,将伤员们都看了看,对他们道:“返城路上难免颠簸,若有觉得疼痛的,尽管说出来,不要强忍。我带了医箱,可以给你们就地医治,知道没有?”
伤员们也感到风雨欲来,脸色紧绷,在她的注视下一一点了点头。
范文君带了人进来,苏定慧拦在前面,简单交代了几句转移伤员时要注意的力道、姿势,才放手让他们去办。
等最后一个伤员被人抬出去,苏定慧才背上医箱,疾步跟在后面。
走到帐外,她发现帐篷已经拆了不少,士兵们跑步行进的声音不绝于耳,整个营地井然有序地忙碌着,隐隐之中凝着股力,准备随时给予敌人一击。
而主帐之处,战旗猎猎,蜀字当空飘扬,只是远远望着,就让人徒生信任。
“阿慧,快来呀!”范文君已经骑在了马上,见她在那里站着不动,急声催道。
苏定慧握紧医箱带子赶了过来,走到马前,扶稳马鞍一个用力,跨上了马背。
范文君见她马镫踩得稳当,丝毫没有生疏,笑道:“我还担心你这些日子没练,要把骑术忘了呢!看来还好。”
苏定慧笑笑,将医箱护在一旁,朝前扬了扬头,“不多说了,走罢!”
上了路后,分了数队行进,重伤的坐在马车里,轻伤些的倚着独轮车坐,伤员们看到这车时还说起益州也有,叫叽咕车,写就写作鸡公车,常栽了粮食、猪羊入城里,很能载重。
行伍行出七八里后,有士兵回头,火急火燎找到了苏定慧,指着不远处道:“苏大夫,有个伤员一直在冒冷汗,脸色都不对了,我把车停在路边,您去看看罢。”
“前面带路。”
苏定慧骑马跟在他身后,到了停下的独轮车那儿,看见那伤员正曲腿发着抖,虽咬牙忍着,汗已是布了满脸。
她赶紧爬下马背,蹲在车旁问他怎么样,又掀开了他的裤管察看。
“我脚踝那里生疼。”
苏定慧看到了,脚踝处已经肿起个包丘,发红发热,像被滚烫的水浇到了,还在止不住的痉挛。
“有水吗?凉的。”苏定慧回头问了句。
不知何时跟上来的范文君忙将水囊一解,丢给了她,“用这个!”
苏定慧从医箱里拿来棉布,把水倒在上面,淋了个透后直接盖在了伤员脚踝处。
其实有冰水更好,但眼下没更好的法子,只能因地制宜。
“还有什么地方不舒服没有?”
“没别的,就是那里太疼了。”伤员感觉到刺骨的痛意缓解了些,但并未停止,仍在从脚踝传来。
“针扎进去时若你太过不适,要说出来。”
苏定慧埋头在医箱里翻了翻,找到银针所在,视线挪到他脚踝,将棉布揭开,把针刺了进去。一连三针刺在了他解溪、昆仑、太溪等穴位。
还未等她将针囊收好,范文君忽然大叫一声“不好”,张开双臂向她扑来,带着她卧倒滚到了草地里。
苏定慧吓了一跳,抬眼看去,发现刚刚自己所在已经凭空多了数支射来的箭,箭尾仍在震颤不已,暗伏杀气。
马惊地向天嘶鸣。
不远处,伴随着如野兽般的嘶吼,马蹄声逐渐逼近。
“注意警戒!”士兵们已经三人成组,在周边快速展开,像张开的羽翼般护着伤员。
苏定慧唤来受惊的马,找了找才扎完针的伤员,发现独轮车已经翻了,他正艰难地扶着车把手,想要站起来。
她赶过去将人扶起,范文君把倒下的独轮车立正了,忧心道:“送你们进城之事,连我都是才知道,机密至极,怎么还会……”
苏定慧看了眼她,安慰道:“先应付过去再说。”
她和范文君合力,将伤员搬到了独轮车上,刚才的士兵也跑过来道:“要赶紧走了,当务之急是回城里,只怕他的伤……”
苏定慧想了想,将银针拔了,替他抹了厚厚的药膏,将医箱里剩余的棉布通通拿了出来,包了一圈。一时找不到绷带,低头,将束袖的衣绳咬着解开,裹住伤处的棉布。
安排好了伤员,她再度跨上马背,在士兵的护卫下往城里方向行进。
范文君一直守在她身边,不敢离开半步。
偏偏路上又起了一阵黄沙,铺天盖地,伴随而来的,还有党项人的铁骑。
他们横冲直撞而来,一开始就打算冲散队伍,一一攻破。
护送的士兵们挡住了几次攻势,却因伤员行动不便,为了保护这些人,让党项人有了可乘之机,骑马冲了进来。
范文君见党项人冲着她与苏定慧而来,面色顿时变得寒厉,单手举起长刀便向前抡去。
几个来回之后,那闯进来的党项人不敌她的力气,灰溜溜地缩了回去。
范文君收起长刀,正准备看苏定慧有没有吓到,一回头却没发现她在。
偏黄沙越来越密,打在人脸上都有了些疼意,几乎都要睁不开眼,人影也越发难辨。
她找了几圈,始终都没发现人在哪,叫了声“阿慧”也无人应答。
范文君心中咯噔一下,生出不祥的预感。
苏定慧见她甲胄披挂在身,神色严峻,有着如临大敌的紧迫,没多问就点了头,又道:“你带了人来没有?转移安置伤员,就这些人手不足。”
“别的帐篷我已经安排下去了,刚才听旁人说你有个病人棘手,就最晚来了这里。我带来的人就在外面,我马上让他们进来。”
“好。”
范文君向外走的同时,苏定慧盖上了医箱,走出简单布置的桌椅,将伤员们都看了看,对他们道:“返城路上难免颠簸,若有觉得疼痛的,尽管说出来,不要强忍。我带了医箱,可以给你们就地医治,知道没有?”
伤员们也感到风雨欲来,脸色紧绷,在她的注视下一一点了点头。
范文君带了人进来,苏定慧拦在前面,简单交代了几句转移伤员时要注意的力道、姿势,才放手让他们去办。
等最后一个伤员被人抬出去,苏定慧才背上医箱,疾步跟在后面。
走到帐外,她发现帐篷已经拆了不少,士兵们跑步行进的声音不绝于耳,整个营地井然有序地忙碌着,隐隐之中凝着股力,准备随时给予敌人一击。
而主帐之处,战旗猎猎,蜀字当空飘扬,只是远远望着,就让人徒生信任。
“阿慧,快来呀!”范文君已经骑在了马上,见她在那里站着不动,急声催道。
苏定慧握紧医箱带子赶了过来,走到马前,扶稳马鞍一个用力,跨上了马背。
范文君见她马镫踩得稳当,丝毫没有生疏,笑道:“我还担心你这些日子没练,要把骑术忘了呢!看来还好。”
苏定慧笑笑,将医箱护在一旁,朝前扬了扬头,“不多说了,走罢!”
上了路后,分了数队行进,重伤的坐在马车里,轻伤些的倚着独轮车坐,伤员们看到这车时还说起益州也有,叫叽咕车,写就写作鸡公车,常栽了粮食、猪羊入城里,很能载重。
行伍行出七八里后,有士兵回头,火急火燎找到了苏定慧,指着不远处道:“苏大夫,有个伤员一直在冒冷汗,脸色都不对了,我把车停在路边,您去看看罢。”
“前面带路。”
苏定慧骑马跟在他身后,到了停下的独轮车那儿,看见那伤员正曲腿发着抖,虽咬牙忍着,汗已是布了满脸。
她赶紧爬下马背,蹲在车旁问他怎么样,又掀开了他的裤管察看。
“我脚踝那里生疼。”
苏定慧看到了,脚踝处已经肿起个包丘,发红发热,像被滚烫的水浇到了,还在止不住的痉挛。
“有水吗?凉的。”苏定慧回头问了句。
不知何时跟上来的范文君忙将水囊一解,丢给了她,“用这个!”
苏定慧从医箱里拿来棉布,把水倒在上面,淋了个透后直接盖在了伤员脚踝处。
其实有冰水更好,但眼下没更好的法子,只能因地制宜。
“还有什么地方不舒服没有?”
“没别的,就是那里太疼了。”伤员感觉到刺骨的痛意缓解了些,但并未停止,仍在从脚踝传来。
“针扎进去时若你太过不适,要说出来。”
苏定慧埋头在医箱里翻了翻,找到银针所在,视线挪到他脚踝,将棉布揭开,把针刺了进去。一连三针刺在了他解溪、昆仑、太溪等穴位。
还未等她将针囊收好,范文君忽然大叫一声“不好”,张开双臂向她扑来,带着她卧倒滚到了草地里。
苏定慧吓了一跳,抬眼看去,发现刚刚自己所在已经凭空多了数支射来的箭,箭尾仍在震颤不已,暗伏杀气。
马惊地向天嘶鸣。
不远处,伴随着如野兽般的嘶吼,马蹄声逐渐逼近。
“注意警戒!”士兵们已经三人成组,在周边快速展开,像张开的羽翼般护着伤员。
苏定慧唤来受惊的马,找了找才扎完针的伤员,发现独轮车已经翻了,他正艰难地扶着车把手,想要站起来。
她赶过去将人扶起,范文君把倒下的独轮车立正了,忧心道:“送你们进城之事,连我都是才知道,机密至极,怎么还会……”
苏定慧看了眼她,安慰道:“先应付过去再说。”
她和范文君合力,将伤员搬到了独轮车上,刚才的士兵也跑过来道:“要赶紧走了,当务之急是回城里,只怕他的伤……”
苏定慧想了想,将银针拔了,替他抹了厚厚的药膏,将医箱里剩余的棉布通通拿了出来,包了一圈。一时找不到绷带,低头,将束袖的衣绳咬着解开,裹住伤处的棉布。
安排好了伤员,她再度跨上马背,在士兵的护卫下往城里方向行进。
范文君一直守在她身边,不敢离开半步。
偏偏路上又起了一阵黄沙,铺天盖地,伴随而来的,还有党项人的铁骑。
他们横冲直撞而来,一开始就打算冲散队伍,一一攻破。
护送的士兵们挡住了几次攻势,却因伤员行动不便,为了保护这些人,让党项人有了可乘之机,骑马冲了进来。
范文君见党项人冲着她与苏定慧而来,面色顿时变得寒厉,单手举起长刀便向前抡去。
几个来回之后,那闯进来的党项人不敌她的力气,灰溜溜地缩了回去。
范文君收起长刀,正准备看苏定慧有没有吓到,一回头却没发现她在。
偏黄沙越来越密,打在人脸上都有了些疼意,几乎都要睁不开眼,人影也越发难辨。
她找了几圈,始终都没发现人在哪,叫了声“阿慧”也无人应答。
范文君心中咯噔一下,生出不祥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