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定了归期后,苏定慧便着手收拾行囊,带来的药材也需清点,忙了五日,将东西都归整好了,这才上路。

    离开西宁州那日,艳阳高照,难得的好天气。

    她骑在马上,骑出城门三四里后,忍不住回头一望。

    只见那人熟悉的身影在众人簇拥下依旧能一眼找到,见她回头,举起手上的马鞭挥了挥,似在说等他回去。

    苏定慧心中被什么牵着刺痛了一下,明明还能看见他,却已经感受到想念的滋味。

    ……

    赶了十来日的路,进了益州城门,一路有百姓夹道欢呼,锣鼓喧天。

    随军的大夫们入了蜀王府,太妃亲自接见,赐下嘉奖与实实在在的金锭。

    苏定慧也得了一份。

    就在随军大夫们赶赴庆功宴时,太妃身边的罗姑姑现身,叫住了苏定慧,满脸含笑道:“苏大夫请留步,太妃有请,要事相商。”

    苏定慧跟在她身后,捏紧了袖里的那封书信。

    才回到西厅,太妃便笑吟吟地拉住她的手问:“阿慧,去西宁州见到咱们的蜀王了吗?”

    苏定慧低低地嗯了声,对她的热情有些无所适从。

    “他那样的粗鲁人,没惹你生气罢?”太妃将她拉到身边坐下,温声道。

    “没,王爷整日忙于军务,废寝忘食,彼此间见面的机会极少。”

    苏定慧默默将自己与那位王爷的关系拉远了些,尤其在太妃面前。她总觉得太妃知道些什么,便更不想让她误会太深。

    思来想去,她还是觉得该慎重,若真如他所言以玉佩开道入王府,只怕……等着她的便是婚礼。

    偏她又没想清楚要不要与他成婚。

    若他不是蜀王府的主人,也许她不会有这些疑虑,可他是,甚至之后还可能回到汴京……

    她没把握能与他共同面对那些权势倾轧,那样的日子也并非她所愿。

    但她这番回答其实和回来前五日内截然相反。

    因知晓归期,她存了放纵之意,对他的诸多举止并未阻止,他说着要等到来日,其实经不住多少诱惑,到后来差点没忍住,最后一刻将她死死按在了身上,埋在她的颈间平复呼吸。

    那时她身上只剩了一件小衫,带子还被扯开了。

    他心跳得极快,偏又有力,听着震耳欲聋。

    太妃仔细打量了她一番,自是看出她的生疏之意,有些不解地蹙了蹙眉。

    这孩子去西宁州时那般决然,不像是无意的样子呀?

    难道在西北时发生了什么?

    等那人回来她得好好问问。

    太妃想着,又因摸着她指头一侧的茧子,心疼道:“其他的日后再说,阿慧,你是每日写方子?怎么这般辛苦,写得手都粗了。”

    苏定慧低头一看,见自己次指一侧的薄茧叫人揉着,是母亲都未曾对自己施以的关怀,有些不自在道:“握笔多了便有,阿翁手上也有。”

    “那哪里能比?你阿翁年纪大了,你却是个年轻娘子,手养得好些,戴首饰才好看呢!我这里有成匣的手镯戒指,许多成色极好,偏我上年纪了有些戴着不合适,日后倒是可以你来戴。若手粗了,倒可惜。”

    说着,太妃叫来罗姑姑,问她上个月那两枚松石戒指和玛瑙戒指在何处,取了来。又吩咐她叫侍女们找出润手的香膏,立即送到西厅。

    苏定慧拦了也没用,太妃正色道:“你别多想,当时那样的处境下你愿意去西宁州,帮了我多少忙,这些都是你应得的。”

    苏定慧道:“那便将赐予我的那一份金锭收回,改为……”

    “改什么改?阿慧,难道你以为我们蜀王府吝啬到要克扣给有功之人的嘉赏吗?”太妃又叫人找盒子将戒指盛好,贴上红封,一面香膏到了,她让苏定慧洗过手,由罗姑姑服侍着,抹了厚厚一层。

    苏定慧被她摆布着收下了戒指,还有三罐未开封的香膏。她是大夫,知道这些香膏制作繁琐,甚至可与黄金等重交易,非豪门重族不会轻易费心思做这些。

    但太妃所用辞令便是叫人无法拒绝的,她一说不要,太妃便抬出奖赏的说辞,再拒绝,便问她是不是觉得蜀王府小气吝啬。

    一而再,再而三,除了戒指外,太妃又命人去了几枚玉钗来,说是上次她钗子落在此处的补偿。

    没等苏定慧说话,她已是叫罗姑姑将东西一并打包好了,牵起苏定慧的手,带她去了花园吃茶点、赏花。

    苏定慧走出王府时,还被请上了王府的马车,说是太妃特意吩咐,让王府之人送她回医馆。

    等到了医馆,那些赠礼也不用她操心,不知又填了什么,足足凑了一大匣子,用红封裹着,送到了堂上。

    方老头子正送完最后一位患者,在那里喝着苦茶,眼巴巴盯着门口。

    眼见人进来了,忙站起来道:“阿慧!你回来了!可有哪里伤着?”

    他走到跟前,迫不及待地捉起她的手腕把脉,把到她脉象沉细,脸上青了又白,仔细再把了把,确认只是身体虚弱些、耗神焦虑外,并无别的什么,方才转了脸色道:“好,好,回来就好!”

    正高兴着,见她身后跟了王府之人,还送了红纸封住的金锭、匣子,额角青筋跳了一跳,强作镇定道:“这是何物?”

    王府之人恭敬道:“是苏大夫领的赏赐,太妃特意吩咐我等送来。”

    “是吗?”方老头子赶紧看向苏定慧。

    苏定慧点点头,搀着他坐下,“是太妃赏赐,随军大夫都有的。”

    方老头子看着那匣子,隐隐闻到一缕芳香,多少看出是女儿家用的东西,赏赐难道还分男女而赐?

    苏定慧给了王府之人利市,将他们送出门外,回来时见阿翁一脸沉思,心中咯噔一下,上前问道:“我从西宁州回来,阿翁不高兴吗?”

    “自然不是!你要再不回来,我拖着这幅老躯也要上战场找你去了!”方老头子将在脑子里的胡思乱想挥去,叫来阿年,让他去街头酒楼订一份家宴,记在医馆账上,晚上送来。顺便再去买些雕花蜜煎、垂手八盘子之类的,摆在堂上。

    阿年应着去了,一阵风般跑出了医馆。

    方老头子拉着苏定慧坐下来,问道:“早些时候不是说那些党项人降了吗?怎么又拖了几个月?出了事?”

    苏定慧喝了口茶道:“党项人奸猾,跑了一些,王爷想着不能留后患,就没急着回来。”

    “这倒是对的,投降后又逃跑的,不是好惹角色,他这样做才好。”趁着阿年在外头,方老头子又不经意问道,“现在战事也结束了,阿慧还是要回到医馆来罢?”

    他养了个夫郎为重的女儿,自是知道女子若陷入情爱中,诸事都要抛在脑后,但这偌大的医馆他一人支撑,只能算勉强,阿年又小。真要维持下去,只怕要请个外路的大夫了。

    他不抱希望地问了一句。

    “当然,无论如何我都会回到医馆陪着阿翁,将阿翁的医术传下去,做个好大夫。”苏定慧没半分犹豫,将自己深思熟虑过的话说了出来。

    “好!好!”方老头子激动地站了起来,“你愿意这样想,再好不过。等过个两三年,我便将医馆交到你手上,咱们这医脉便算是稳稳传下去了!”

    有了这句话,他自是知道她不会抛下医馆去什么蜀王府了。

    他时常去那里诊脉,所以再清楚不过,王府里头各色人等不一,侍女、管事姑姑、侍卫,几代人都在王府内,错综复杂。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远亲近戚、臣僚妻妾,每日光接迎送往都繁琐至极,更别说还要处置许多突发急事。

    便做个寻常世家主母,也不会这么累。

    要是真入了蜀王府,再好的医术,只怕也只能荒废了。

    可是方老头子的心并没有放下太久,就被蜀王府接连不断的赏赐给重新提了起来。

    七八日功夫间,借了封赏的由头,太妃送了不少东西过来,头面首饰、吃食点心,甚至还将青羊宫附近药市的一家百年草药铺的契书送了来。

    但送来时只有方老头子一人在场,他顿觉不妙,亲自赶去了蜀王府推辞。

    只是好说歹说也没让太妃收回成命,反而太妃一番话说得他疑心大作,难道自家女娘真和那位王爷……

    等到了午后,病人都安置妥当了,他将苏定慧叫到了后院,两人背对着走来的门洞。

    “阿慧,你同阿翁说实话,那位王爷是不是对你也有意?或是欺负了你?你照实说,阿翁不生气。”

    苏定慧乍一听他提起那位王爷,有点儿恍惚,顿了顿道:“应该是……没有的罢。阿翁不知,我能来益州全仰仗了那位王爷,所以对他的恩情记得格外深些。要说其他……”

    她沉默片刻,又道:“没有什么。”

    “是吗?”

    熟悉的声音忽然在她耳边炸开。

    苏定慧一转头,看见风尘仆仆的那人就站在门洞后,下巴上一层胡茬,紧紧抿着唇,看向她。

章节目录

小桃将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挑灯看文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挑灯看文章并收藏小桃将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