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秋到春,他在京城待了大半年。
他时常想起那个梦和苏氏,他越来越不解,这样奇特的经历,为什么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于是他频繁地出入寺庙,见了许多位高僧,但都没有得到解答。
只有潭柘寺的一位老禅师,谢衡之不知道这位禅师是真的就他的烦恼给出了答案,还是仅仅在开解点悟他。
那日他独自在寺中漫步,一位老禅师远远看见他,微笑着径直走过来,说道:“阿弥陀佛,施主的烦恼其实很好解,随心即可。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前生今世,皆有因果,阿弥陀佛。”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谢衡之听后仍旧迷茫。
就在那晚,他又做了一个不同的梦,梦很短。
梦中,他还是壮年,在苏氏的坟前自言自语:“苏氏,我没事就想来看看你。我还记得你救我时,在山洞里,在你家中,你的笑模样。但那时你的眼睛一直红红的,我想你眼睛好了的时候,笑起来肯定更好看。京中的妻子等不及我,和离了。我对不起她,也对不起你。以后我就在这儿了,还有你陪着我,挺好的。”
梦到这儿,突然醒来。这时他好像弄明白怎么回事了,看来梦中的自己对苏氏的感情不一般,不仅仅是愧疚,还有一份喜欢。
可那是梦,现实中的自己,怎么会和苏氏怎种人在一起,救命恩人又如何,梦境中有遗憾,又如何?
他要走自己该走的人生路。
谢衡之的相貌无可挑剔,剑眉星眸,还有武将的英姿飒爽,颇得京中女子喜欢,于是这段时间想来和他相看的人不少。
母亲很是热情地和他商量,但他有点强打精神。
与人相看时,看到对方瘦,他就会不自觉想到苏氏和她差不多;如果对方有些紧张,他想到苏氏每次见他也这样。
他都被自己气笑了!有意思,这是魔障了吗?说好走自己的人生路呢!
最终母亲替他挑中了户部侍郎家的女儿,无论是从长相还是从性格上来说,都适合。他逼着自己同意了,他必须要尽快忘掉苏氏。
其实,在他离开边疆之时,曾命下面的人每半个月给他递一次消息,把苏氏的情况详细禀报于他。这是为了防止苏氏再走上营妓的老路。
这段时间苏氏老实得很,每日就是出门上山采草药,在自己家里养鸡,再也没有迈进军营半步。
他很满意。
他想,待她找了好人家成了亲,他就可以彻底放下了。
日子过得飞快,他同户部侍郎的女儿,已经到了纳吉这步。
这日,他在书房看书,听到随从在门口和一名边疆回来的属下对话。
属下问道:“这苏氏到底是什么人,少爷只是让我们盯着,也没让我们保护,所以这苏氏受伤了,你说回禀上去,会不会被罚?”
谢衡之一听,立即大声唤属下进去回话。原来,苏氏每次都是自己进山采药,别人不敢去的悬崖峭壁,她都愿意去。那日刚下完雨,她独自进山,但过了两日也未见归家,隔壁的老妪觉得可能出了事,便同几个人进山寻找,果真在悬崖下山谷里找到了她。
谢衡之急忙问道:“现在人如何?”属下有些忐忑地回禀:“昨日收到的信,说是人醒了,皮外伤,但是可能摔到了头,两只眼睛看不见了。”
谢衡之突然无力地瘫坐在围椅里,挥手让属下出去。
是了,他以为可以摆脱,但其实一直都深陷其中。
他在书房坐了一夜,他想弄明白,为什么一听到苏氏,他就变得异常紧张?是因为苏氏对他有恩,还是因为怕梦境中的事再次发生。而且,为什么有的事,即使因为梦中的提醒躲过去一次,现实中却还是会在另一个时间点发生。
思来想去是没有结果的,他决定去一趟边疆。
第二日天未亮,他便带着随从出发了,给家里留了封信,只说边疆有急事,很快会回来。
日夜不停地赶路,直奔苏氏的小村庄。到的时候正是晌午,因苏氏的眼睛瞎了,得有人照顾,于是隔壁的老妪日常都在。
谢衡之风风火火推门进来,老妪正在院里喂鸡,忙上前询问何事。他说是来瞧苏氏的,老妪有些不可置信,这穿的衣裳看上去可是个大官,怎么可能认识苏氏。
他忙解释苏氏是他的救命恩人,老妪这才恍然大悟,她低声嘱咐谢衡之,苏氏刚吃完饭睡着了,若进去就轻声点儿。
他小心翼翼地推开屋门,还是只有一床、一桌、一柜子,苏氏躺在床上。
但苏氏没睡,她伸手挡着窗户透进来的光亮,轻声地自言自语:“衡之,我能看到一点光了,我是不是快好了?”
谢衡之突然眼泪流了下来,他心如刀割,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
他跌跌撞撞地往苏氏床前走去。苏氏听到声音立刻警觉地坐了起来,问是谁。谢衡之一把抱住了她,现在他的心中似乎有了答案。
苏氏难以置信地问:“是将军吗?”他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是。苏氏忙起身下跪,他按住她,让她坐好。
苏氏焦急地解释这次的受伤,生怕再惹他生气。谢衡之平静下来,看着她无神的眼睛,柔声问道:“可请郎中来看了?”
苏氏有片刻的呆愣,小声说:“请了的,郎中说过段时间会好的。将军不必在意。”
他不信,转身出去又问老妪。老妪答道:“郎中说其他倒也没什么,就是摔到头喽,这眼睛能不能好,不好说。她是个可怜的孩子,唉......”
他出门嘱咐随从,去把军营里的军医找来。不多时,军医赶来,看完之后摇摇头,同谢衡之出了屋,回禀道:“因摔到头,确实影响到了眼睛。这眼睛肯定是难好,但最大的问题是以后,人不要再出现眩晕这些情况,那时候估计就性命难保。”
谢衡之忙问如何治疗,军医一脸抱歉地说:“将军,恕在下无能,这种病只能听天由命。”
谢衡之愣在原处,军医走出院子,又转回和他说,离此地一百多里地,有一位京城致仕回来的太医,也许他有办法,不嫌麻烦可以过去一趟。
送走军医,他回到苏氏的床前。苏氏仍是一脸忐忑,他紧握她的手,柔声说:“我们明日去治眼睛,好不好?”
苏氏急忙说:“不用,将军,我是小病,过几日自己就能好。”他提高声音打断她:“我听到了,刚才你叫我衡之,那我叫你苏苏可好?”
苏氏没想到他刚刚这么早就到了屋里,吓得惊慌失措,又要起身下跪,谢衡之拉住她,说道:“我在京城一听到你眼睛受伤,就日夜兼程地来了,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刚才听你叫衡之,我觉得好像听你叫过无数遍,太熟悉了,熟悉得像这样生活了很多年。”
“让我带你看好眼睛,”谢衡之说:“让我照顾你,好不好?”
晚上两人仍是躺在一张床上,一张被褥。睡前,苏氏悄悄地把自己脖子上戴的一个东西拿掉,摸摸索索地塞到自己枕头下面。谢衡之看到了,并未说话。
第二日,随从驾马,他俩坐上马车。一百多里地,路好走的话一天赶得到。他带了干粮、水,一路上由他照顾苏氏。
这位致仕的太医,脾气很好,见到谢衡之,笑眯眯地捻着胡子,再看见他背后一个盲眼的姑娘,便知道了他们此行的目的。
来到屋内,老太医望闻问切一番,说道:“能治,但需拿出耐心来。而且有的药可能不好找,少将军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哟。”
谢衡之作揖谢过老太医,说药的事尽管放心,只要天下有,他就会去找。老太医哈哈大笑,答应为苏氏治病,当天便开了药方。
老太医说这里面有味药他那儿没有,有点难找,需多跑几处药材铺子。苏氏在旁边听到,竟说自己带着。
老太医好奇地看着她,纳罕地问:“姑娘知道我说的这味药?”,她红着脸解释自己是个采草药的,过来的时候在马车上装了一些。
谢衡之这才反应过来,出门前,她确实唤来隔壁的老妪,让她帮忙装了一大包东西放在车上。
也算半个同道中人啊!老太医竟有些遇到知己的感觉,连声说好,让她明日再来针灸,到时候和他说说还带了什么宝贝来。
谢衡之差人在这附近找了一处宅子,一天之内,要准备的东西很多,所以谢衡之也在新宅子里忙进忙出。苏氏很想帮忙,可眼睛看不见,反而越帮越忙。
他慢慢扶她坐下,宽慰说,待家里家具摆好了,他再带她熟悉熟悉。
忙到夜间,终于先把两个卧室安置好了,但苏氏现在眼睛看不见,所以谢衡之还是和她在一张床上,只是现在变成了两套被褥。
第二日一早,他伺候苏氏洗漱,但她哪里承受得起,每次都伸手想自己做,一来二去的反而把面盆打翻了,苏氏又赶忙想下跪谢罪。
谢衡之拉她坐下,自己半跪着,握住她的手,柔声说道:“苏苏,你不再是军营里那个伺候我的人了,你是喜欢自己去采药的苏苏。我这样做,你可能觉得困惑,虽然我也没有找到原因,但我知道,我只有陪着你,才不会心神不宁。我这样确实有些自私,但苏苏,我想请求你答应我,让我照顾你,可以吗?”
苏氏不知道有没有听明白,仍旧睁着一双茫然的眼睛。
谢衡之给她洗漱好,喂了饭,便陪她出门去老太医那儿针灸。
苏氏把她那个大包袱也带去了,老太医打开一看,惊叹不已,说里面可有不少稀罕药材,这包袱可称作价值千金啊!
苏氏羞涩地笑了笑,说包袱就放在老太医这儿了,需要什么药,哪怕是给别人用,都随便拿去。她说老太医能替她瞧病,已经是大恩情,她无以为报。
老太医捻着胡子,赞赏地看着苏氏,让她躺下施针治疗。另一边,谢衡之无事,便拿起老太医的一本医书看起来。
一个时辰不到,苏氏这里便好了。
两人回到自己的府中,谢衡之忙问她感觉如何,苏氏笑着摇摇头说:“哪有这么快的,等我有感觉了,定和将军说。”
他装作严肃的语气问,怎么不叫衡之?说好的事,必须遵守。苏氏纠结了一会儿,艰难地吐出了两个字:“衡之。”
谢衡之觉得自己的心里竟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悸动,他赶忙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正是那根红绳拴的扣子,扣子已经有好多裂纹,用红色的线细细地缠绕固定起来。
他把扣子放到她的手心:“苏苏,那日你放在枕头下面的,我替你拿来了,要不要替你戴上?”
苏氏变得有些结巴,“将军,我,我那日捡起来……”他温柔地打断她:“无事,本想给你个新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才是我们之间最珍贵的纽扣,我喜欢你戴着它。”
苏氏的眼睛红了,眼泪大颗大颗地流下来,他轻轻擦掉眼泪,再替她戴上扣子,把她轻轻地搂在怀里。苏氏默默地哭了很久,他一直搂着她。
待她不哭了,谢衡之为她拿来面巾净面,说道:“以前的事,是我的错。苏苏,以后的日子我们都要开开心心地过,你想做什么我都不拦你,我也在边疆驻守不回去了,可好?”
谢衡之已经忘了自己离京时信上所说,他现在只想留下来陪着苏氏,陪她治好病。
他时常想起那个梦和苏氏,他越来越不解,这样奇特的经历,为什么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于是他频繁地出入寺庙,见了许多位高僧,但都没有得到解答。
只有潭柘寺的一位老禅师,谢衡之不知道这位禅师是真的就他的烦恼给出了答案,还是仅仅在开解点悟他。
那日他独自在寺中漫步,一位老禅师远远看见他,微笑着径直走过来,说道:“阿弥陀佛,施主的烦恼其实很好解,随心即可。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前生今世,皆有因果,阿弥陀佛。”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谢衡之听后仍旧迷茫。
就在那晚,他又做了一个不同的梦,梦很短。
梦中,他还是壮年,在苏氏的坟前自言自语:“苏氏,我没事就想来看看你。我还记得你救我时,在山洞里,在你家中,你的笑模样。但那时你的眼睛一直红红的,我想你眼睛好了的时候,笑起来肯定更好看。京中的妻子等不及我,和离了。我对不起她,也对不起你。以后我就在这儿了,还有你陪着我,挺好的。”
梦到这儿,突然醒来。这时他好像弄明白怎么回事了,看来梦中的自己对苏氏的感情不一般,不仅仅是愧疚,还有一份喜欢。
可那是梦,现实中的自己,怎么会和苏氏怎种人在一起,救命恩人又如何,梦境中有遗憾,又如何?
他要走自己该走的人生路。
谢衡之的相貌无可挑剔,剑眉星眸,还有武将的英姿飒爽,颇得京中女子喜欢,于是这段时间想来和他相看的人不少。
母亲很是热情地和他商量,但他有点强打精神。
与人相看时,看到对方瘦,他就会不自觉想到苏氏和她差不多;如果对方有些紧张,他想到苏氏每次见他也这样。
他都被自己气笑了!有意思,这是魔障了吗?说好走自己的人生路呢!
最终母亲替他挑中了户部侍郎家的女儿,无论是从长相还是从性格上来说,都适合。他逼着自己同意了,他必须要尽快忘掉苏氏。
其实,在他离开边疆之时,曾命下面的人每半个月给他递一次消息,把苏氏的情况详细禀报于他。这是为了防止苏氏再走上营妓的老路。
这段时间苏氏老实得很,每日就是出门上山采草药,在自己家里养鸡,再也没有迈进军营半步。
他很满意。
他想,待她找了好人家成了亲,他就可以彻底放下了。
日子过得飞快,他同户部侍郎的女儿,已经到了纳吉这步。
这日,他在书房看书,听到随从在门口和一名边疆回来的属下对话。
属下问道:“这苏氏到底是什么人,少爷只是让我们盯着,也没让我们保护,所以这苏氏受伤了,你说回禀上去,会不会被罚?”
谢衡之一听,立即大声唤属下进去回话。原来,苏氏每次都是自己进山采药,别人不敢去的悬崖峭壁,她都愿意去。那日刚下完雨,她独自进山,但过了两日也未见归家,隔壁的老妪觉得可能出了事,便同几个人进山寻找,果真在悬崖下山谷里找到了她。
谢衡之急忙问道:“现在人如何?”属下有些忐忑地回禀:“昨日收到的信,说是人醒了,皮外伤,但是可能摔到了头,两只眼睛看不见了。”
谢衡之突然无力地瘫坐在围椅里,挥手让属下出去。
是了,他以为可以摆脱,但其实一直都深陷其中。
他在书房坐了一夜,他想弄明白,为什么一听到苏氏,他就变得异常紧张?是因为苏氏对他有恩,还是因为怕梦境中的事再次发生。而且,为什么有的事,即使因为梦中的提醒躲过去一次,现实中却还是会在另一个时间点发生。
思来想去是没有结果的,他决定去一趟边疆。
第二日天未亮,他便带着随从出发了,给家里留了封信,只说边疆有急事,很快会回来。
日夜不停地赶路,直奔苏氏的小村庄。到的时候正是晌午,因苏氏的眼睛瞎了,得有人照顾,于是隔壁的老妪日常都在。
谢衡之风风火火推门进来,老妪正在院里喂鸡,忙上前询问何事。他说是来瞧苏氏的,老妪有些不可置信,这穿的衣裳看上去可是个大官,怎么可能认识苏氏。
他忙解释苏氏是他的救命恩人,老妪这才恍然大悟,她低声嘱咐谢衡之,苏氏刚吃完饭睡着了,若进去就轻声点儿。
他小心翼翼地推开屋门,还是只有一床、一桌、一柜子,苏氏躺在床上。
但苏氏没睡,她伸手挡着窗户透进来的光亮,轻声地自言自语:“衡之,我能看到一点光了,我是不是快好了?”
谢衡之突然眼泪流了下来,他心如刀割,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
他跌跌撞撞地往苏氏床前走去。苏氏听到声音立刻警觉地坐了起来,问是谁。谢衡之一把抱住了她,现在他的心中似乎有了答案。
苏氏难以置信地问:“是将军吗?”他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是。苏氏忙起身下跪,他按住她,让她坐好。
苏氏焦急地解释这次的受伤,生怕再惹他生气。谢衡之平静下来,看着她无神的眼睛,柔声问道:“可请郎中来看了?”
苏氏有片刻的呆愣,小声说:“请了的,郎中说过段时间会好的。将军不必在意。”
他不信,转身出去又问老妪。老妪答道:“郎中说其他倒也没什么,就是摔到头喽,这眼睛能不能好,不好说。她是个可怜的孩子,唉......”
他出门嘱咐随从,去把军营里的军医找来。不多时,军医赶来,看完之后摇摇头,同谢衡之出了屋,回禀道:“因摔到头,确实影响到了眼睛。这眼睛肯定是难好,但最大的问题是以后,人不要再出现眩晕这些情况,那时候估计就性命难保。”
谢衡之忙问如何治疗,军医一脸抱歉地说:“将军,恕在下无能,这种病只能听天由命。”
谢衡之愣在原处,军医走出院子,又转回和他说,离此地一百多里地,有一位京城致仕回来的太医,也许他有办法,不嫌麻烦可以过去一趟。
送走军医,他回到苏氏的床前。苏氏仍是一脸忐忑,他紧握她的手,柔声说:“我们明日去治眼睛,好不好?”
苏氏急忙说:“不用,将军,我是小病,过几日自己就能好。”他提高声音打断她:“我听到了,刚才你叫我衡之,那我叫你苏苏可好?”
苏氏没想到他刚刚这么早就到了屋里,吓得惊慌失措,又要起身下跪,谢衡之拉住她,说道:“我在京城一听到你眼睛受伤,就日夜兼程地来了,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刚才听你叫衡之,我觉得好像听你叫过无数遍,太熟悉了,熟悉得像这样生活了很多年。”
“让我带你看好眼睛,”谢衡之说:“让我照顾你,好不好?”
晚上两人仍是躺在一张床上,一张被褥。睡前,苏氏悄悄地把自己脖子上戴的一个东西拿掉,摸摸索索地塞到自己枕头下面。谢衡之看到了,并未说话。
第二日,随从驾马,他俩坐上马车。一百多里地,路好走的话一天赶得到。他带了干粮、水,一路上由他照顾苏氏。
这位致仕的太医,脾气很好,见到谢衡之,笑眯眯地捻着胡子,再看见他背后一个盲眼的姑娘,便知道了他们此行的目的。
来到屋内,老太医望闻问切一番,说道:“能治,但需拿出耐心来。而且有的药可能不好找,少将军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哟。”
谢衡之作揖谢过老太医,说药的事尽管放心,只要天下有,他就会去找。老太医哈哈大笑,答应为苏氏治病,当天便开了药方。
老太医说这里面有味药他那儿没有,有点难找,需多跑几处药材铺子。苏氏在旁边听到,竟说自己带着。
老太医好奇地看着她,纳罕地问:“姑娘知道我说的这味药?”,她红着脸解释自己是个采草药的,过来的时候在马车上装了一些。
谢衡之这才反应过来,出门前,她确实唤来隔壁的老妪,让她帮忙装了一大包东西放在车上。
也算半个同道中人啊!老太医竟有些遇到知己的感觉,连声说好,让她明日再来针灸,到时候和他说说还带了什么宝贝来。
谢衡之差人在这附近找了一处宅子,一天之内,要准备的东西很多,所以谢衡之也在新宅子里忙进忙出。苏氏很想帮忙,可眼睛看不见,反而越帮越忙。
他慢慢扶她坐下,宽慰说,待家里家具摆好了,他再带她熟悉熟悉。
忙到夜间,终于先把两个卧室安置好了,但苏氏现在眼睛看不见,所以谢衡之还是和她在一张床上,只是现在变成了两套被褥。
第二日一早,他伺候苏氏洗漱,但她哪里承受得起,每次都伸手想自己做,一来二去的反而把面盆打翻了,苏氏又赶忙想下跪谢罪。
谢衡之拉她坐下,自己半跪着,握住她的手,柔声说道:“苏苏,你不再是军营里那个伺候我的人了,你是喜欢自己去采药的苏苏。我这样做,你可能觉得困惑,虽然我也没有找到原因,但我知道,我只有陪着你,才不会心神不宁。我这样确实有些自私,但苏苏,我想请求你答应我,让我照顾你,可以吗?”
苏氏不知道有没有听明白,仍旧睁着一双茫然的眼睛。
谢衡之给她洗漱好,喂了饭,便陪她出门去老太医那儿针灸。
苏氏把她那个大包袱也带去了,老太医打开一看,惊叹不已,说里面可有不少稀罕药材,这包袱可称作价值千金啊!
苏氏羞涩地笑了笑,说包袱就放在老太医这儿了,需要什么药,哪怕是给别人用,都随便拿去。她说老太医能替她瞧病,已经是大恩情,她无以为报。
老太医捻着胡子,赞赏地看着苏氏,让她躺下施针治疗。另一边,谢衡之无事,便拿起老太医的一本医书看起来。
一个时辰不到,苏氏这里便好了。
两人回到自己的府中,谢衡之忙问她感觉如何,苏氏笑着摇摇头说:“哪有这么快的,等我有感觉了,定和将军说。”
他装作严肃的语气问,怎么不叫衡之?说好的事,必须遵守。苏氏纠结了一会儿,艰难地吐出了两个字:“衡之。”
谢衡之觉得自己的心里竟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悸动,他赶忙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正是那根红绳拴的扣子,扣子已经有好多裂纹,用红色的线细细地缠绕固定起来。
他把扣子放到她的手心:“苏苏,那日你放在枕头下面的,我替你拿来了,要不要替你戴上?”
苏氏变得有些结巴,“将军,我,我那日捡起来……”他温柔地打断她:“无事,本想给你个新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才是我们之间最珍贵的纽扣,我喜欢你戴着它。”
苏氏的眼睛红了,眼泪大颗大颗地流下来,他轻轻擦掉眼泪,再替她戴上扣子,把她轻轻地搂在怀里。苏氏默默地哭了很久,他一直搂着她。
待她不哭了,谢衡之为她拿来面巾净面,说道:“以前的事,是我的错。苏苏,以后的日子我们都要开开心心地过,你想做什么我都不拦你,我也在边疆驻守不回去了,可好?”
谢衡之已经忘了自己离京时信上所说,他现在只想留下来陪着苏氏,陪她治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