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轮到萧尽欢不好意思了,她望着念一温和而真挚的目光,讪讪地道:“大师莫要取笑我了。”
念一闻言,笑而不语。
他刚才的话语虽然有些许调侃之意,但说的却都是事实。
比起与他第一次相遇时的单纯与青涩,数十年过去,现在的萧尽欢眼中已然多了几分历尽千帆后的从容与沉稳,只不过......
她身上所散发的勃勃生机和对世间万物敏锐而不失温柔的看法始终未削减半分。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小沙弥将一陌生女施主的话传过来后念一会产生想要见一见这位来人的念头。
云隐寺的主殿外有一片不同寻常的区域,是一块四方的稻田,其间种植着最为普通不过的禾苗。
归元峰每日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很多人,有注意到的,也有没注意到的,有觉得疑惑的,也有匆匆扫了两眼便离开的。
就连寺庙中的一些修道不久的小僧都曾好奇地询问过他为什么要在那里种一片稻田。
然而念一只是淡淡一笑,留下一句:“稻,粮也。能解其温饱之困,又能供其正命之法,亦道也。”
便施施然离开了。
只留下几个小僧在原地若有所思。
曾有先辈佛陀总结出能够让凡夫俗子脱离世俗,达到涅槃境界的方法,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八种。
世称“八正道”①
所谓“正见”:是指正确的见解或理解,特别是关于四圣谛的认识,即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是苦,苦的原因是贪欲等烦恼,通过消除这些原因可以止息苦,并且存在一条通向解脱的道路。
所谓“正思维”:是指正确的意向或思想,包括无害意、无恶意及出离意,即远离贪婪、愤怒与暴力的想法,培养慈爱、悲悯之心。
所谓“正语”:正确的言语,意味着避免说谎、诽谤、恶言相向以及无意义的闲谈,要诚实说话,用温和的语言促进和谐。
所谓“正业”:是指正确的行为或行动,指遵循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及其他有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规范。
所谓“正命”:是指正当的生活方式或职业,选择不会伤害他人或违反佛法原则的职业来维持生活。
所谓“正精进”:是指正确的努力或勤奋,持续不断地努力去除不良习惯,发展善行,并保持心灵的纯净。
所谓“正念”:是指正确的觉知或注意力,通过冥想等方式培养对当下经验的清晰认识,如观呼吸、身体感受、情感状态等。
所谓“正定”:是指正确的集中或禅定,通过深度冥想达到心一境性的状态,从而洞察事物的真实性质,最终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增长。
云隐寺是世人寻求心灵平静和慰藉的一处祈福许愿之地。
然众生苦楚千千万,却是逃离不开“生、老、病、死”这四项根本。
而这四项根本中,唯“生”之苦受众最广。
这个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在走向死亡,与此同时,每分每秒都有人在迎接新生。
这个世界曾属于过逝者,见证过老者,挽留过病者,但最终会归于生者。
归于每一个支起脊梁,披上皮囊,用力呼吸,努力活着的生者。
而生者立世之根本,无外乎“衣食住行”四字而已。
而这四字之中,“食”是万万不能缺少的基础。
“民以食为天。”
立于尘世,世人身份不同、经历各异,却在食物之事上达到了众生平等的境地。
正因如此,念一他会选择在这庙中的一角开辟出一块种植食物的田地。
不仅是给予那些处于底层的平民百姓温暖而熟悉的安全感,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告诫世人——
即使是云隐寺这样传言中可以闻圣贤之语得道升仙的宝地所生活的如他们一般的高僧,依旧是离不开这五谷杂粮之供养的。
所以......
“布施者有福。”②
给予他人是一种积累善业的行为,农民通过种植粮食供养众生,实际上是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布施,其目标更是无限无类,四海之下,芸芸众生,一视同仁。
“耕耘即修行。”③
农民日复一日地耕种土地,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能够培养其耐心、毅力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本身便是一种修行。
“供养饮食者,功德无量。”④
以己之辛劳,撒己之汗水来供养大众,这本身就是在积攒巨大的福德。
以此类推,不仅是为众生提供“生命之基——粮食”的农民功德无量,每一个在各自岗位上共同为这世间他者提供服务与保障之人皆是如此。
《法句经》有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众生皆苦,求佛渡我。
然若想摆脱苦厄困顿,其法不在于诸多佛法经文之中。
而蕴于千千万个“我”之中。
众生百态,喜怒哀乐,五蕴三受,七情六欲。
我之所思,我之所悟,我之所想,我之所行,我之所为。
败我,亦助我。
救赎之道,自在其中。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念一缓缓吐出了一口清气,目光再次落到了面前女子的身上。
他知道,她于那一两禾苗中看到了他的道。
面前的女子刚刚曾赞他“心思玲珑”
那她又何尝不是“灵秀天成”呢?
望着萧尽欢始终带着浅浅笑意的眼睛,念一恍惚之间好像看到了曾经的那个少女。
那个刚值二八年华却以一句“不愿祁天,唯愿求己。”引他驻足观望,福至心灵,忍不住前去攀谈的红衣少女。
记忆里的红衣少女逐渐与面前的红衣女子身影重叠,念一微微定神,露出了一抹了然之意。
他优雅地起身,从旁边的书架上拿下来了一本书递给了萧尽欢。
“这是?”
萧尽欢伸出双手,将那书接了过来,轻轻地抚摸着那上了年岁俨然有些陈旧了的封皮,好奇地打量着它。
对于她的好奇,念一则是温和地笑笑,柔声道:“萧施主此行,想必不是为了自己之事,是为了他人之事吧。”
萧尽欢点头,眨眼露出了一副“你看我就说大师您料事如神吧?果然如此~”的揶揄表情。
念一一时失笑,紧接着便用手指在这书上虚虚一点道:“萧施主所求,于此书中可以得到解答。”
萧尽欢闻言若有所思地对着手中的书翻看了几眼,随即缓缓地合上,冲念一展颜一笑道:“如此,那便多谢大师了。”
言毕,萧尽欢起身,朝向对面之人微微躬身告别,“今日诸多叨扰,外面还有同行之人在等,在下便先告辞了。”
“大师,天气转冷,您多保重。”
心中一暖,念一轻轻点头,仿佛沉淀了跨越千百年时光的通达与豁然的目光自然地落在了女子的发顶,喉结微微滚动,情不自禁地唤了一声——
“阿弥陀佛。”
“萧施主。”
“嗯?大师可还有事?”萧尽欢收回已经准备迈出去的腿,转头望着他。
“诸行无常,唯此心难得。”
“心能转境,则同如来。”
“事在人为。”
念一双唇开合,缓缓地吐出了几句话,声音清晰而有力。
他眸中带笑,看着再次陷入思考的萧尽欢,并未再过多解释什么,拱手相送道——
“萧施主,保重。”
见此,萧尽欢默默记忆下念一留给她的最后几句话,再度躬身一拜,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念一望着女子潇洒离去的背影,眸光一瞬闪动,随后便轻轻一笑,再次阖上双目,静心打坐起来。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业障已清,福慧双修。
萧施主前路——
光明无量。
-------------------------------------
“师傅——”
“这里!这里!”
双子原本正和刚刚那个小沙弥蹲在池边看鱼,待萧尽欢的身影在另一侧出现,立马眼尖地注意到了她,飞快起身,欢喜地挥着小手,连带着一旁的小沙弥也拍了拍身上蹭上的尘土,冲她微笑颔首。
“施主,你回来了。”
萧尽欢步态轻盈,款款而归,对着面前仰着头看她的一双小人莞尔一笑,顺手摸了摸他们的头问道:“可等累了?”
双子乖巧地摇头,拉了拉身旁小沙弥的衣袖,语气颇为欢愉地道:“不累不累,刚刚小师傅带我们看鱼玩呢,一点都不累,师傅你瞧——”
说罢便将那池中一群的锦鲤指给萧尽欢看。
萧尽欢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位于寺庙一角的这方小池,水尤清冽,宛如一块镶嵌于山石之中的碧玉。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落下来,在水面跳跃着金色的斑点,与池中悠游自得的锦鲤相映成趣。
这些色彩斑斓的生命,仿佛是从大自然最精致的调色盘上不小心滴落下的颜料,红如火、白似雪、黑若墨,在水中自由穿梭,时而跃出水面捕捉偶尔飘过的柳絮,时而又沉入水底,在香客投下的铜钱上摆尾摇曳。
倒是为这古朴庄严的寺庙平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萧尽欢眼前一亮,将心中所想一口道出——
“嚯~”
“这云隐寺真是个好地方,风水不仅养人,连鱼都这么肥!”
念一闻言,笑而不语。
他刚才的话语虽然有些许调侃之意,但说的却都是事实。
比起与他第一次相遇时的单纯与青涩,数十年过去,现在的萧尽欢眼中已然多了几分历尽千帆后的从容与沉稳,只不过......
她身上所散发的勃勃生机和对世间万物敏锐而不失温柔的看法始终未削减半分。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小沙弥将一陌生女施主的话传过来后念一会产生想要见一见这位来人的念头。
云隐寺的主殿外有一片不同寻常的区域,是一块四方的稻田,其间种植着最为普通不过的禾苗。
归元峰每日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很多人,有注意到的,也有没注意到的,有觉得疑惑的,也有匆匆扫了两眼便离开的。
就连寺庙中的一些修道不久的小僧都曾好奇地询问过他为什么要在那里种一片稻田。
然而念一只是淡淡一笑,留下一句:“稻,粮也。能解其温饱之困,又能供其正命之法,亦道也。”
便施施然离开了。
只留下几个小僧在原地若有所思。
曾有先辈佛陀总结出能够让凡夫俗子脱离世俗,达到涅槃境界的方法,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八种。
世称“八正道”①
所谓“正见”:是指正确的见解或理解,特别是关于四圣谛的认识,即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是苦,苦的原因是贪欲等烦恼,通过消除这些原因可以止息苦,并且存在一条通向解脱的道路。
所谓“正思维”:是指正确的意向或思想,包括无害意、无恶意及出离意,即远离贪婪、愤怒与暴力的想法,培养慈爱、悲悯之心。
所谓“正语”:正确的言语,意味着避免说谎、诽谤、恶言相向以及无意义的闲谈,要诚实说话,用温和的语言促进和谐。
所谓“正业”:是指正确的行为或行动,指遵循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及其他有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规范。
所谓“正命”:是指正当的生活方式或职业,选择不会伤害他人或违反佛法原则的职业来维持生活。
所谓“正精进”:是指正确的努力或勤奋,持续不断地努力去除不良习惯,发展善行,并保持心灵的纯净。
所谓“正念”:是指正确的觉知或注意力,通过冥想等方式培养对当下经验的清晰认识,如观呼吸、身体感受、情感状态等。
所谓“正定”:是指正确的集中或禅定,通过深度冥想达到心一境性的状态,从而洞察事物的真实性质,最终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增长。
云隐寺是世人寻求心灵平静和慰藉的一处祈福许愿之地。
然众生苦楚千千万,却是逃离不开“生、老、病、死”这四项根本。
而这四项根本中,唯“生”之苦受众最广。
这个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在走向死亡,与此同时,每分每秒都有人在迎接新生。
这个世界曾属于过逝者,见证过老者,挽留过病者,但最终会归于生者。
归于每一个支起脊梁,披上皮囊,用力呼吸,努力活着的生者。
而生者立世之根本,无外乎“衣食住行”四字而已。
而这四字之中,“食”是万万不能缺少的基础。
“民以食为天。”
立于尘世,世人身份不同、经历各异,却在食物之事上达到了众生平等的境地。
正因如此,念一他会选择在这庙中的一角开辟出一块种植食物的田地。
不仅是给予那些处于底层的平民百姓温暖而熟悉的安全感,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告诫世人——
即使是云隐寺这样传言中可以闻圣贤之语得道升仙的宝地所生活的如他们一般的高僧,依旧是离不开这五谷杂粮之供养的。
所以......
“布施者有福。”②
给予他人是一种积累善业的行为,农民通过种植粮食供养众生,实际上是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布施,其目标更是无限无类,四海之下,芸芸众生,一视同仁。
“耕耘即修行。”③
农民日复一日地耕种土地,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能够培养其耐心、毅力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本身便是一种修行。
“供养饮食者,功德无量。”④
以己之辛劳,撒己之汗水来供养大众,这本身就是在积攒巨大的福德。
以此类推,不仅是为众生提供“生命之基——粮食”的农民功德无量,每一个在各自岗位上共同为这世间他者提供服务与保障之人皆是如此。
《法句经》有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众生皆苦,求佛渡我。
然若想摆脱苦厄困顿,其法不在于诸多佛法经文之中。
而蕴于千千万个“我”之中。
众生百态,喜怒哀乐,五蕴三受,七情六欲。
我之所思,我之所悟,我之所想,我之所行,我之所为。
败我,亦助我。
救赎之道,自在其中。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念一缓缓吐出了一口清气,目光再次落到了面前女子的身上。
他知道,她于那一两禾苗中看到了他的道。
面前的女子刚刚曾赞他“心思玲珑”
那她又何尝不是“灵秀天成”呢?
望着萧尽欢始终带着浅浅笑意的眼睛,念一恍惚之间好像看到了曾经的那个少女。
那个刚值二八年华却以一句“不愿祁天,唯愿求己。”引他驻足观望,福至心灵,忍不住前去攀谈的红衣少女。
记忆里的红衣少女逐渐与面前的红衣女子身影重叠,念一微微定神,露出了一抹了然之意。
他优雅地起身,从旁边的书架上拿下来了一本书递给了萧尽欢。
“这是?”
萧尽欢伸出双手,将那书接了过来,轻轻地抚摸着那上了年岁俨然有些陈旧了的封皮,好奇地打量着它。
对于她的好奇,念一则是温和地笑笑,柔声道:“萧施主此行,想必不是为了自己之事,是为了他人之事吧。”
萧尽欢点头,眨眼露出了一副“你看我就说大师您料事如神吧?果然如此~”的揶揄表情。
念一一时失笑,紧接着便用手指在这书上虚虚一点道:“萧施主所求,于此书中可以得到解答。”
萧尽欢闻言若有所思地对着手中的书翻看了几眼,随即缓缓地合上,冲念一展颜一笑道:“如此,那便多谢大师了。”
言毕,萧尽欢起身,朝向对面之人微微躬身告别,“今日诸多叨扰,外面还有同行之人在等,在下便先告辞了。”
“大师,天气转冷,您多保重。”
心中一暖,念一轻轻点头,仿佛沉淀了跨越千百年时光的通达与豁然的目光自然地落在了女子的发顶,喉结微微滚动,情不自禁地唤了一声——
“阿弥陀佛。”
“萧施主。”
“嗯?大师可还有事?”萧尽欢收回已经准备迈出去的腿,转头望着他。
“诸行无常,唯此心难得。”
“心能转境,则同如来。”
“事在人为。”
念一双唇开合,缓缓地吐出了几句话,声音清晰而有力。
他眸中带笑,看着再次陷入思考的萧尽欢,并未再过多解释什么,拱手相送道——
“萧施主,保重。”
见此,萧尽欢默默记忆下念一留给她的最后几句话,再度躬身一拜,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念一望着女子潇洒离去的背影,眸光一瞬闪动,随后便轻轻一笑,再次阖上双目,静心打坐起来。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业障已清,福慧双修。
萧施主前路——
光明无量。
-------------------------------------
“师傅——”
“这里!这里!”
双子原本正和刚刚那个小沙弥蹲在池边看鱼,待萧尽欢的身影在另一侧出现,立马眼尖地注意到了她,飞快起身,欢喜地挥着小手,连带着一旁的小沙弥也拍了拍身上蹭上的尘土,冲她微笑颔首。
“施主,你回来了。”
萧尽欢步态轻盈,款款而归,对着面前仰着头看她的一双小人莞尔一笑,顺手摸了摸他们的头问道:“可等累了?”
双子乖巧地摇头,拉了拉身旁小沙弥的衣袖,语气颇为欢愉地道:“不累不累,刚刚小师傅带我们看鱼玩呢,一点都不累,师傅你瞧——”
说罢便将那池中一群的锦鲤指给萧尽欢看。
萧尽欢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位于寺庙一角的这方小池,水尤清冽,宛如一块镶嵌于山石之中的碧玉。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落下来,在水面跳跃着金色的斑点,与池中悠游自得的锦鲤相映成趣。
这些色彩斑斓的生命,仿佛是从大自然最精致的调色盘上不小心滴落下的颜料,红如火、白似雪、黑若墨,在水中自由穿梭,时而跃出水面捕捉偶尔飘过的柳絮,时而又沉入水底,在香客投下的铜钱上摆尾摇曳。
倒是为这古朴庄严的寺庙平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萧尽欢眼前一亮,将心中所想一口道出——
“嚯~”
“这云隐寺真是个好地方,风水不仅养人,连鱼都这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