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欣从豆腐坊出来,直接去了百货商店。

    她今天主要的任务就是采买,练摊只是次要,靠边停好车,她才缓缓走进百货商店。

    她不缺经营饭店的经验,前世万般磋磨都撑了过来,虽说不惧小本竞争,但多少也得做点准备。

    颜欣停在几个小炖锅跟前,忽地扬唇一笑——办法这不就来了吗?

    她不动声色在锅碗瓢盆附近闲逛,对比挑了几款砂锅,放在炭火上炖老火靓汤也是一件美事。

    家里的煮锅则用来熬煮免费的例汤,笼统也就一些边角料,冬瓜、萝卜,便宜实惠正好用来熬汤,免费例汤解腻不寒碜,还能当作竞争手段。

    颜欣将几口锅记下,又走到日常用品区,看中几把实用遮光的太阳伞,又挑了几张方桌,十来张凳子。

    销售人员见她清点的东西多,连忙过来帮忙。

    她和销售员一路搬了不少东西,加上她虎背熊腰的模样,频频惹来侧目。

    一通忙活,颜欣找了张凳子坐下,等老板清点货物。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颜欣在柜台前听得心尖一颤一颤,出门一趟又花了近两百,摆摊好几天,小金库不增反减,难免有些心疼。

    果真是挣多少,花多少。

    好在添置的桌凳、太阳伞结实耐用,能用上好几年,长久来说很划算。

    她已经不是被老板说几句,就会退却的小年轻,足足跟老板砍了半个多小时的价,双方说得脸红脖子粗,老板终于无奈一笑,给她打了个折扣价。

    估计是见她买得多,没有犹豫答应送货上门。

    临走前还一直叮嘱她,不要将价格告诉其他人。

    颜欣哭笑不得,有一瞬间怀疑,这是不是老板们的统一话术?

    眼见时间不早,她干脆调头回家,车里面装了些刚买的新豆腐,山路颠簸,为了平稳,她一路骑得很慢。

    初秋时节,漫山的灌林草木,很难令人不心动。

    颜欣实在是耐不住,找了个安全的地方停车,几步走上山坡,一路搜寻宝贝,捻子、野菊花统统装进袋子里。

    再过一个月,就过了摘捻子的季节,想要再吃新鲜的,又得等上一年。

    好在九月、十月,正是野菊盛开的季节,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这年头上山一找一个准,但洗净的野菊花,晒干还可以泡茶。

    广省的天气,起码要到十月以后才会稍凉爽。

    秋干物燥,喝点菊花茶降暑再合适不过,几株小野菊就能泡两壶茶,拿来摆摊当作免费的茶水,又多了一个优势。

    颜欣嘿嘿一笑,在这个年代都是一些不值钱的东西,野生野长,过了季湮没了也只能沃土。

    她拿着大袋子一路采摘,足足装了四五袋才善罢甘休。

    颜欣成就感满满,就像白捡了四五袋钱票,乐呵呵笑个不停,秋干物燥菊花茶可是好东西,不加糖也带着一股清香。

    这般一折腾,原本预计九点半回到家中,愣是拖到了十点才到家。

    颜欣有些着急,生怕中午摆摊晚了。

    她刚将三轮车停在屋檐下,就听见灶房里传来剁菜声。

    颜欣快步往里头一瞧,温景已经蒸上米饭,蔬菜也已经洗净放置在一旁,这会儿正在杀鱼、剁牛蛙,刚取下来的腊肉,也被他切成了薄片。

    刀工有些生涩,但摆起盘来,也是有模有样。

    姜蓉蒜末摆在调料碟里整整齐齐,蘸酱也是按照她教的方法,依次调了几小碗。

    颜欣一颗心莫名就被抚平——舒服!

    她笑眯眯拿起一双筷子,准备试试味道。

    温景见她挑了些蘸酱放碗里尝了下,情不自禁咽了口唾沫,面上不动声色,却是一直紧盯着她。

    只见阿欣原本清澈的眸子,霎时弯成月牙,笑眯眯朝他竖起了大拇指:“可以,不错。”

    温景听后抿唇轻咳一声,忽地低下了脑袋,嘴角却是抑制不住的微笑:“都是师父教得好。”

    “哟~”

    颜欣扬眉诧异,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还会“油嘴滑舌”?

    两世在一起,除了某些时候,还是头一次见温景嘴巴这么甜,难道是因为这辈子一直夸他?

    原来情绪稳定,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一想这般,颜欣又是眉眼弯弯夸了一句:“这也得遇上好徒弟才行,这么快就能上手,有天赋。”

    一个肯教一个肯学,好师傅遇上好徒弟事倍功半,总不可能是温景趁她不在家,躲在家里一直偷偷练习吧?

    颜欣浑身一颤,这男人也不是不可能这么做……

    温景恰时打断了她的沉思,笑道:“还有什么要吩咐的吗?”

    颜欣收回心神,乐呵呵提起手里的豆腐:“我先去卸货,你把豆腐全都切好,要油炸成豆腐块、豆腐皮,大小你看着来。”

    “要厚一点吗?”

    “跟市面上的差不多就行,就当锻炼你的刀工。”

    油豆腐无论是炒菜,还是拿来做酿豆腐,加酱料小火炖煮,酱汁一收外酥里嫩,又是一道老少皆宜的家常菜。

    特别是豆腐皮,可惜切丝、卤、烤、炸等,可香了。

    颜欣也不耽搁,放下豆腐,开始收拾下午摆摊,要的用的东西。

    她还得处理早餐剩下的少许早餐,新鲜的就留着中午继续卖,容易走味的就当作一家人午饭。

    等她收拾完毕,温景已经切好豆腐,足足切了四五大盘。

    如果是自家吃,肯定是吃不完的。

    但用来摆摊,分量顶多炒个十来盘菜,炸豆腐吸油大,炒肉油水也多,吃起来倍儿香,关键家常小菜实惠,根本就不愁卖。

    在河里捕鱼,始终不是长久之计,旁的食材也要精打细算。

    温景的赔偿金,她不想挪用,万一有个不测,也有资金运转,避免重蹈覆辙。

    她兜里钱不多,路边摊都是小本买卖,本就是家常小菜,总不让她天天搞些螃蟹、大虾、东星斑,这些要她小命的东西。

    食材,也只能先从便宜的开始。

    颜欣坐在一旁夹了些柴火出来,小火炸豆腐才香,慢工出细活。

    她示意温景在一旁看火,自个来炸,避免温景生疏给炸老了,铁锅在柴火的炙烤下渐渐变得滚烫。

    油往里面一倒,少顷已经冒出缕缕烟。

    灶房的烟火气,令人安心踏实。

    那一瞬间,颜欣突然有些明白,为什么温景前世能一直守着他的小厨房。

    比起外界的纷扰,尘世的嘈杂,小厨房实在令人安心。

    颜欣不再多想,隔空能感受到油温合宜,动作轻快将切成方块的豆腐,缓缓滑入锅中,全程注意火候、油温,避免外面焦煳,里头还是生嫩的。

    最后,炸至四面金黄即可装盘。

    不得不说豆腐真材实料,质地均匀不软不硬,炸起来很是漂亮,方方正正的“黄金”小盒子,满屋都是它的豆香。

    陡然,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

    豆腐里面还有水汽,高温膨胀时,油立马溅了出来。

    她登时被弹了几下,烫得手肘瞬间通红,起了个小水泡,险些又伤到眼睛,终究是没忍住低呼了几声。

    温景急忙将她拉到身后:“小心!”

    她被温景挡在身后,瞬间遮掩了大半的视线。

    霹雳吧啦,油还在炸。

    她扑哧一笑,习以为常跟个没事的人一样,又跑到前头:“没事,火不要太大,我慢慢炸,当厨子的,哪能怕‘下油锅’?”

    她也就是开个玩笑,谁料温景听后却是瞪大了眼,直接将她拉到身后。

    “我来炸,我皮厚。”

    颜欣好笑不已,见他一脸执拗,干脆叮嘱:“你来也行,慢慢滑下锅,注意翻面,筷子不要沾到水,慢工出细活,咱们不急。”

    炸豆腐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加上温景的性子本就耐得住寂寞,长时间等待,也不会太浮躁。

    她索性将活交给温景,在一旁看火,顺带热一下早餐当午饭。

    馒头更是切片,在另外的小锅油炸,金黄的馒头片,霎时成了女儿心头爱。

    家里的油水、饭菜香气、笑声,是往年从来没有过的。

    锅前干活的男人,习惯性微蹙的眉,眉目也渐渐变得温和,手里的动作越来越稳,显然已经渐渐上手。

    颜欣见状,干脆出了灶房,将烧完的煤炭废物利用,不多一点,全倒在了菜地里沃土。

    她再次进屋时,温景已经将所有的豆腐炸完。

    温景见她进来,不禁心生感慨:“五斤豆腐也就两块钱,居然炸了这么多豆腐,就算加肉小炒,一道菜成本最多5毛钱。”

    颜欣摇头:“不止,人工、油盐柴米都要钱,成本起码得七八毛,卖一块五正合适。”

    温景点头表示同意,自家的饭菜分量够足,工人们干的都是重活,最需要大口吃饭大口吃菜,重油重盐补充体力。

    工人一天工资十块左右,如果只吃两顿饭,花销也就三块钱,而上饭馆吃一顿荤的,再添两碗饭,也要三块钱,盒饭就便宜多了。

    如果是以前的他,估摸着更省,中午打包一份回宿舍,吃一半,再留一半晚上吃。

    不……

    估计他舍不得买盒饭,两个馒头加咸菜垫垫肚子,扎紧裤腰过一天。

    温景想起年少拮据的日子,视线落在一堆鱼鱼肉肉里,再对上阿欣眉眼弯弯地笑,满腔酸涩瞬间被暖流横冲,许久才压下心头万千感慨。

    坐在灶火旁的颜欣,低头一瞅手边,却是面色骤变。

    时间已经不早,已经来不及等百货商店的人送货。

    她匆匆吃了几口饭:“阿景,你先带孩子睡个午觉,我跟镇上的西施豆腐坊订了豆腐,你等会收一下货,还有百货商店的人会送桌凳、太阳伞过来,你也签收一下。”

    颜欣一边收拾,一边叮嘱。

    温景哪怕想跟着去,也不得不待在家里。

    等会儿不仅收货,妍妍太小每天又习惯了午睡,总不能让女儿跟着出去暴晒。

    颜欣戴上草帽,不由朝他一笑:“家里的活,你还嫌少吗?要是可以,就帮我把捻子和野菊花洗干净,一部分晒干一部分留着,等我回来弄好吃的。”

    颜欣不再多说,骑上车就走。

    骑到村口时,她更是笑意盈盈,大大方方朝坪地上唠嗑的乡亲们打招呼。

    众人微愣,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不由自主笑着回了几句,谈笑间只觉得温家的小媳妇变得有些不一样。

    模样还是那个模样,但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一人猛地一拍大腿:“对对对,肯定是做生意胆子大了,就是文化人说的那个自信开朗!”

    ……

    颜欣顶着正午的太阳,风风火火来到摊位。

    几天下来,她的肤色又黑了一个度,她倒是不太在意。

    前世夫妻俩租不起店面,每每夏天都是顶着高温酷暑,冬天顶着寒风刺骨。仅仅是变黑而已,要不是怕晒破皮,连手袖都不想带。

    工人陆续下工,生意照旧红红火火。

    颜欣一双手根本忙不过来,要不是她前世有摆摊的经验,恐怕顾客早就等着不耐烦,拍了拍屁股走人。

    整个工地就她一个小摊,一个人至少做70人的饭菜,还不是大锅饭,盘盘小炒保质保量,接连几天摆摊,也不容易。

    再则这几天不是上县城,就是去平镇,每日奔波,她不瘦才奇怪。

    颜欣权当自己进了高强度减肥训练营,还是能挣钱那种,一张张票子塞进挎包,原本干瘪的钱包霎时充盈了不少。

    她整个人又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开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挣钱能不高兴吗?

    此时此刻的颜欣,一头披肩长发全部扎了起来,竖起的丸子头更是包在帽子里面,避免有碎发掉进锅里,乍一看还真有大厨的架势。

    工地上没有准时准点的下班时间,大多也是轮流休息,直到午后两三点,工人算是结束了午休。

    颜欣也就变得空闲起来,她喘了口气,取下帽子,擦了擦额间汗。

    两三小时,爆发式炒菜,顶着高温是个人都不好受。

    好在,总算是结束了。

    她长吁一口气,大口喝水,也算是忙里偷闲。

    她刚坐下休息一会儿,又看见领头的几个包工头,不知道从哪里拉来一堆青壮年,陆陆续续进入工地。

    仅仅一天时间,工地上起码多三、四十名工人,场面十分热闹。

    没有学历、没有背景,小地方的男人要么选择工地、要么服务行业、要么当学徒,但都没工地来钱多。

    工地附近消费低,也能攒些钱。

    颜欣看了眼新搭建起来的活动板房,猜测还得大量招工。

    中小型工业区道路、厂房、绿化规划等,起码得两三年才能竣工,工人也得两百起步,如果要加快工程,三五百名工人也不是问题。

    光是工地的生意,至少能坚持两年!

    哪怕工程竣工,到时候厂区招商,工厂商铺兴起,五湖四海的工人集结,就不用再担心人流量。

    她得尽快攒些钱,趁房价低在附近买房、买门面,做回老本行。

    不过……

    她总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当年好像也没听过,河村附近有什么有名气的工厂。

    大概是1999年,她和温景开车回老家迁坟,坟在山上头,工业区在河下游,两地相距太远无从了解。

    她倒是在山腰,看见附近有不少建筑,工业区具体的情况,她也没注意,当年正值创业上升期,忙得找不到北,压根没时间了解河村的事。

    不过当时河村刚修好路,附近交通不成问题,平镇靠近城郊的地方,还有一家中小型的玩具厂。

    她返程下车的时候,还买了好几袋小公仔。

    一来批发价便宜,二来做宣传,送给食客,送给孩子。

    颜欣甩了甩脑袋,就算没有名气,起码还是有工厂,村干部都开始四处宣传,听说文件都下来了,总不可能有假。

    颜欣乐呵呵洗洗刷刷半个小时,终于收摊完毕。

    马上就要秋收,她还得去趟地里拔草,积少成多,每天处理一小块地,几天下来也能清理个七七八八。

    等女儿过完生日,她就去割禾打谷子,最好粮食能将自家的堂屋囤满,有粮在手啥也不愁。

    颜欣越想越是开心,无奈来到地里,又是愁容满面。

    她手里握着一把草,看着稀疏的水稻,不禁叹了口气。

    以往一边带孩子一边务农,地里的活都没有收拾好,再则老百姓靠天吃饭,先不说受自然因素影响,一亩地就算收成好,也赚不了几个钱。

    光靠这一亩地,养家糊口都紧巴。

    现在政策还没有管制,不如趁早拿来盖房子,或者再附近围几个鸡圈、猪圈,用来养殖家禽。

章节目录

我在九零开农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旧时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旧时意并收藏我在九零开农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