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县的发展引起了上面各级官员的高度重视。

    无他,大梁这几年连年征战,民众迫切需要休养生息,不少城市已经开始出现流民。

    皇帝每天着急上火,为了军饷和税银在朝会上和大臣们吵的不可开交。

    大梁是有钱的,但是大家都不愿意把钱拿出来救济百姓。

    百官互相推诿,都想逼着皇帝开国库。

    但是国库的银子是用来基础建设平衡全国各项开支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妄动。

    现在在位的皇帝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是却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他约束后宫,勤俭节约,陵墓也暂停修建,祖宗的宗庙也都暂停装修。

    皇宫大殿好几处漏雨和塌陷,都没钱修。

    任何时代都不缺做实事的官员,很快,小河县的情况就被上报到了皇帝的案头。

    看着条理清晰的奏报,梁帝激动极了。

    要是各个州县都能效仿小河县,那他梦想中的太平盛世岂不是不远了?

    帝王们都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得见毕生理想实现,所以,梁帝很快下达圣旨,要朝廷组织各级官员前往小河县参观学习。

    柳县令接到消息的时候,使臣们已经在路上了,不日即将抵达。

    整个县衙灯火通明,各级官员通宵商量接待事宜。

    马师爷统领全局,柳县令负责陪同。

    县城里所有的酒楼饭店都被征用,街道都被清扫干净,净水泼街,黄土垫道。

    街边的铺子也都换上了新鲜的产品,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清理了好几遍。

    每个人都穿上自己最体面的衣裳,脸上还要带上笑容。

    使臣们抵达小河县的时候,柳县令带着一众县衙的班子等在城门口,远远就看见打头的一队士兵骑马而来。

    后面跟着好几辆马车,里头最低都是知府。

    众人下车之后,对小河县宽敞的街道,井然有序的商铺啧啧称奇。

    还有铺子里售卖的产品,新颖清奇,是别处都见不到的。

    还有小河县的港口,建造的高大威猛,船只络绎不绝,码头的工人们忙的脚不沾地,各个汗流浃背,但是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有人拦住了一个扛包的汉子,问他每天能挣几个钱?

    汉子放下背上的粮食,憨厚一笑:“回大老爷的话,俺们是小队合作的,每天大概能挣一两银子”

    说完嘿嘿一笑,提着粮包健步如飞的走了。

    一两银子?

    众人吓了一跳。

    一个县令的俸禄,一个月也才10两银子。

    没想到一个干苦力的,一个月都能挣到30两。

    马师爷在旁边补充道:“这个还算是少的,要是遇到货船多,掌柜的加急舍得打赏的,一个月能挣50两呢”

    这边的港口是新建设的,主要是为了货运。

    之前的港口现在只负责客运,要小很多,不到这边的一半大。

    人群中有一个州府和小河县的地势差不多,他们也有临海的港口,但是停靠的货船寥寥,码头上几乎没什么人。

    码头上人比货多,辛苦一天连100个大钱都挣不到。

    这位知府着急的询问马师爷:“请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么多的货船都在你们这里停留?”

    马师爷神秘一笑:“待会儿各位就知道了,现在咱们去县里参观一下咱们的几个工坊”

    新港口是李春花建议的,柳县令一开始不想花费这么多钱建一个新的,打算把旧的扩建一下,接着用。

    但是李春花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又拉来了谢良才做规划,给柳县令画了一个大饼。

    一番权衡下来,柳县令批了5万两银子的建设费,剩下的要是不够就找县里各个商家平摊。

    李春花自己掏了2万两,分10%的港口税收分红,剩下的13万两也找到了商家平摊。

    港口历经一年终于落成,总花费20万两。

    这是柳县令在位期间花费最大的一个工程,也是小河县有记载以来,花费最大的工程。

    新的港口建好之后,李春花和商会的货船全部停到了这边,并且以后所有的货船都要停靠到这边的新港口。

    这一年来,小河县商会积极出海,带回来大批的订单,县城建造了好几个大型的工坊。

    大家的日子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

    家里的孩子们能读书就去读书,不读书了就去工坊学手艺,学完就能就业。

    县里建造了免费的学堂,7岁以下的孩子免费入学,由夫子启蒙。

    然后经过考试,合格的进入童学班,继续读书。

    这个时候,县衙补贴一半的学费,剩下的书本费和学费由家长自己承担。

    所有的夫子免除束脩,由县衙统一发俸禄。

    考试不合格的就要进入工坊学习技术,同样不用交学费。

    还有专门负责孤寡老人养老送终的养老院,以及孤寡儿童的善堂,都是县衙拨款维持。

    港口建好的第一年,就给县衙带来了10万两银子的税收。

    这还不算因为频繁海运带来的其他税收,柳县令整个人都惊呆了。

    现在后悔的拍大腿,直言一开始就该县衙全部出资。

    李春花和其他商铺的股东们每年拿分红,大家恨不得再来一个港口或者其他的基建。

    这可是坐在家里就能收钱的好生意,去晚了根本没得机会。

    一行人先是到了凉粉工坊,没错,虽然凉粉工坊被整体带走了,但是小河县作为源头,还是保留了一部分。

    30多个工人井然有序的工作,一排排凉粉挂在竹席上晾干,旁边是等待装箱的箱子。

    工坊外面挺着一排排马车,随时等着运货。

    柳县令负责讲解,参观的每个人都带着书童,一路飞快的记录,看的眼花缭乱。

    还去了制衣工坊,里面的女工们正在埋头做衣服。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外面围着好几个男人,提着食盒等着。

    这些人的娘子或者母亲在工坊里干活,他们每天负责给她们做饭送饭。

    这让一直秉承男主外女主内的大人们惊掉了下巴。

    随机采访了一个中年男人,那人摸着脑袋,不好意思道:“我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家里的收入全依靠芸娘,我能做的就是给她做饭送饭,照顾好家里”

    剩下的几个男人也都差不多,基本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外出务工,家里的生计只能靠女人。

    以前没有工坊的时候,一家人只能坐吃山空,靠着打点零工或者做点手工勉强维持温饱。

    要是有人生病,一家人只能等死。

    往年因为这个原因,不少人家破人亡,没有活路。

    现在有了只收女子的制衣坊和蛋糕工坊,家家户户的女人都动了心。

    女人又不是天生就该在家相夫教子的,要是有工作的机会,她们比谁都愿意出来。

    就这样,家里的女人有能力的就去做工赚钱,家里的男人就负责照顾好家人。

    这样女主外男主内的情况越来越多,大家渐渐都习惯了。

    要是家里的男人有本事的,去凉粉工坊上工,去跟着跑运输,或者去海外,再不行就去地里种地、养殖,怎么样都能挣下一份家业。

    只要人不懒,小河县现在根本不会出现吃不饱饭饿死人的情况。

    到了冬季,县令大人还会制造一批保暖的棉衣,只要是参加城防建设,修桥铺路或者修筑城墙的,每人一件。

    都是结实耐用的棉麻布料,里头絮了厚实的棉花,穿起来可暖了。

    这衣服现在可是身份的象征,一般人根本买不到。

    以往到了服徭役的时候,大家能躲就躲,能不去就不去,现在可不一样了,现在你还得提前报名预定名额,晚了根本排不上号。

    如果家中子弟有出息会读书的,要么考科举取当官,要么跟着本地的商会出海,去和番邦人做生意。

    那一来一回,赚的钱足够一家人吃一年的。

    了解到这些事情之后,所有人都对柳县令佩服的五体投地。

    尤其是几个穷地方的长官,恨不得举城迁过来。

    也有一些官员对柳县令大开海运的做法嗤之以鼻,说他重商抑农,要是影响粮食生产,百姓们再多的金银,却没有粮食,那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对此,马师爷带着大家去了县衙的试验田基地。

    这里正在上课,谢良才讲完了理论课程,由赵农官带着学生们去田间地头实践。

    他正蹲在地上讲解怎么扦插红薯藤,怎样确保红薯能长出果实。

    这些都是需要实践经验才能得出来的知识,百姓们听的聚精会神。

    官员们看着赵农官身后一片绿油油的红薯藤,不由得好奇起来。

    “这是什么作物,怎么之前从未见过?”

    “这个看起来很清脆,可以吃吗?”

    “这是蔬菜吗?”

    ……

    大家七嘴八舌,对红薯藤议论纷纷。

    这个时节,红薯长出来一点点,挖出来大约就是羊蹄大小。

    马师爷选了一株边角料的红薯藤,扯出来给各位参观。

    长长的红薯藤下面,挂着四五个小红薯。

    挨个发了一个,马师爷示意大家擦擦干净可以直接生吃。

    “这是咱们的新品种,叫红薯,可以长到沙包大,生吃、煮熟、烤着吃都不错”

    “这东西抗旱耐寒,产量又高,随便往地里一扔就能长”

    品尝完红薯之后,大家又一次对小河县改观。

    临走之前,所有人都剪了一篮子红薯藤准备带走。

    柳县令笑眯眯的赠送了一本农学册子,说种植方法在里面。

    这可是比金银都宝贝的东西,长官们恨不得绑在身上。

    有几个州县土质贫瘠,种粮食产量不高,对这个红薯藤格外的感兴趣。

    为了了解更多的新品种,柳县令又带着他们去参观了李氏杂货铺子。

    里面新奇的购物体验,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各种好吃的甜品、零食,吃的几位大人直呼过瘾。

    柳依依开的蛋糕铺子就在杂货铺边上,听说她爹带着大人们来参观,赶紧准备了十几份甜品礼盒送过去。

    自从她开了铺子以来,父女俩的关系就和解了。

    就连周氏生的小儿子也天天赖在姐姐身边不回去,气的他娘睡不着觉。

    这次参观之后,柳县令知道,小河县会一举成名天下知。

章节目录

重生之种田小农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胭脂醉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胭脂醉鱼并收藏重生之种田小农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