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李清和李母端着泡发好的豆子去村子公用的磨坊,特地赶早来的,磨坊还没有人,磨好后赶紧回去了。
李母拿出来压箱底的一块棉布,用来过滤豆渣,过滤后的豆浆倒进锅里熬煮,李清站在锅边把浮沫撇出去,煮开后停了火,到了关键一步,李清舀了一勺醋在碗里,加了点盐,再兑水倒进温热的豆浆里,慢慢搅拌。
全家人都在旁边看着,李清也很紧张,担心比例和火候不对,没一会锅里慢慢起了变化,豆浆变成了豆花。
“爹,把模具拿过来。”
“哎好,你看这个样子可以吗?时间紧做的比较粗糙。”
“可以的。”李清在模具里铺上棉布,把豆花轻轻舀进去,盖上盖子用盐罐子压住,“这样放一会儿就可以了。”
约莫半个小时,李清把模具打开,揭开棉布,看到了白白嫩嫩的豆腐。
李母惊讶,“哎呀,真的是豆腐,快尝尝味道怎么样?”
李清切了一小块递给她,李母放进口中细品,“嗯,很香很软,比货郎卖的味道还好。”
“真的吗?”
一家人都迫不及待尝了一块,一致认为味道很好,“真不错,这豆腐生意可以做,货郎卖十文钱一块呢,还要抢着买呢。”
李清很开心,没想到第一次做豆腐就成功了,“阿娘,那我们在村子里卖八文,大哥担出去卖十文,怎么样?”
“我看行,给乡亲们便宜一些,做长久生意。”
李爷爷又吃了一块,他年纪大了牙齿不好,很喜欢吃这种松软的食物,“小五,我看你这做豆腐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醋点卤那一步稍微复杂一些,其他的很容易被别人学去。”
李母急得一拍手,说:“哎呀,以后不能去磨坊磨豆子了,别被人学了去,这样,去石匠那里订个磨盘,以后在家磨,你哥爹和你哥力气大,让他们磨。”
李父也应和,“对对,我们自己在家做,我马上就去石匠家,大山,你等下再做两个模具。”
“好嘞,爹。”
李母看着这一大盘豆腐,笑得合不拢嘴,道:“晌午就吃豆腐宴,这么多我们也吃不完,大山去给里正和族老家送两块,以后还要他们帮忙呢,下午我去村子里宣传宣传,以后我们家就做豆腐生意,我们家小五真厉害,做个梦就会做豆腐了。”
李爷爷忙说:“你可别说是小五做梦学会的,免得人家猜疑,就说是、就说是花了很长时间琢磨出来的。”
“我知道的阿爹,我哪会瞎说。”
然后一家人把事情安排好,各忙各的了,李清就出了个点子,她忙跟在李母身后,“娘,我帮你做饭。”
下午的时候,所有东西准备齐全了,石匠那里有现成的石磨,卖的很便宜,村子里有磨坊,这石磨做好放了几年才遇到买主,李父给了一百文就搬回来了。
李清看出来了,这里的物价不能按常规定义,越是流通的实用的越贵。
一个鸡蛋只要两文钱,一块豆腐十文钱,一个石磨才一百文钱,杂货铺子里铁锅能卖到5两银子,精美的瓷器无人问津。
因为李暮山半个月后才能拿到货郎腰牌,这几天豆腐不能做太多,而且不清楚村子的购买力,这天晚上先泡三瓢豆子,大概能出二十几块豆腐,先尝试一下。
第二天豆腐做好,李大哥担着去村头,李母和李清跟着。村头有棵百年大树,乡亲喜欢在这乘凉聊天,有些小物件也在这里流通,是村子内部的集散中心。
李大哥担子刚放下,村民就围了起来。
“哟,昨天就听李大娘说你们家琢磨出来了豆腐,还真做出来了。”
“看上去还真像那么回事,不知道味道咋样。”
李清切了一块豆腐当试吃,分成小块递给几个婶子,“婶子尝尝,味道很香的。”
附近的人一看有试吃,全都围了上来,一碗豆腐很快被抢光。
“不错,是豆腐的味道,李家手艺可以啊,怎么卖啊?”
李母回道:“他婶子,外面卖的豆腐十文钱一块,咱们自己村子里给便宜两文,八文钱一块。”
“哟!八文哪,可不便宜。”
“他婶子,话可不能这么说,做豆腐很费力气的,人工费都要不少钱,再加上用料,八文钱不贵,你看这一块有满满一大碗呢,买回去回家添个菜,屠户平时不开张,也没个肉吃,买块豆腐换换口味。”
“哎呀,李娘子真是口齿伶俐,行,我买一块,等我回家拿碗去。”
“我也来一块。”
“我家来两块。”
......
开张后卖得就快了,李母负责切豆腐,李清负责收钱,李暮山大高个往旁边一站,防止有人浑水摸鱼。
两担豆腐很快销售一空,来得晚的还买不到。
回到家把钱袋子放在桌上,一家人开始数钱。李清终于见到了这个世界的货币,和古代铜钱差不多,上面印着“王庭通宝”。
王庭?这是哪个朝代?她历史学的很好,中国历史上绝对没出现过年号王庭的朝代,看来她是穿越到了平行时空。
豆腐自家留了两块,试吃一块,卖出去二十一块,正好一百六十八文钱,一家人对这个收获很满意,一天能挣这么多,一个月就有五两银子。
他们这里东西很难流通,主要收入是把粮食卖给商队,商队少卖不上价,一年下来全家能赚上五两银子就不错了。赶上雨水不调的年景,地里长不出多少庄稼,再去掉交给朝廷的粮税,村民手上剩不下多少吃的,只能找些野果野菜勉强度日。
李清听他们这么说,才真实感受到了什么是贫穷,这里的人太不容易了。她迫切地想赚更多的钱,走出去看看,弄明白那堵墙为什么立在那。
豆腐销售火爆,他们准备再加两瓢豆子,过几天农忙做不了生意,趁现在有空多赚点钱。
工具不够用了,李父去木匠那里买了两个桶回来,又花出去一百文,定形模具简单,就自己做了两个。
第二天,豆子泡了两大桶,李父和李大哥交替磨豆子,累得出了一身汗,李父出去喝水休息了,李清在旁边帮大哥擦汗,“哥,你休息会,我来磨吧。”
“哥不累,姑娘家怎么能干这种活,小心把胳膊累粗了。”
“......”
李清凑到李暮山跟前,小声问他:“哥,你有二十五了吧,为什么还没成婚啊?隔壁刘家大郎和你差不多大,孩子都一岁了。”
“哥、哥不急。”
李清看他耳朵都红了,又凑过去问:“哥,你该不会有心上人吧?是哪家的姑娘,给我看看呗。”
李暮山幽怨地看了她一眼,叹气道:“小五,你要是没什么事就去找爷爷,把医术再学起来,全忘记了吧?”
嗯?所以李清以前是懂医术的,这个很实用啊,是该再学起来,李清站起身,“好的,我去后院找爷爷。”
李清从角门来到后院,一个很大的院子,李家是最靠近后山的一户,比较偏远,后院也比别人家大一些。菜园里种了几种蔬菜和果树,角落里养着几只鸡鸭,李清没有看到李爷爷的身影,大声喊道:“爷爷,你在哪?”
“这呢。”
李清循着声音来到一个隐秘的角落,推门进去,是另一个菜园。
“爷爷,我怎么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菜园啊,这里种的什么?”
“这些都是些药材,你以前经常来的啊,不记得了?没事,爷爷再教你一遍。”
“这个是花椒我认识,这个是八角吗?好大一棵树啊。”
还有其他几种植物,她以前没见过,但是通过形状和香味差不多能认出来,这些就是调味香料啊。
“看来还记得,这些都是名贵药材。”
原来这里的香料是当药材用的,看李爷爷这宝贝的样子,李清也不打算拿它们做生意了,但是自己家炒菜时加一些还是可以的,等有机会给他们露一手。
她看向旁边规整的土地,这里种了好几种草药,李爷爷一一给她介绍名字和药效,角落里有两垄绿萝一样植物,她指着问:“爷爷,这是什么呀?”
“这个是甜玉,差不多可以收了。”
李爷爷走过去扯起来一根秧子,扒出来土里的块茎。
“这是,红薯?”李清眼睛瞪大了,历史上红薯传入中国是在明代,这里已经有红薯了。
“红薯,嗯,叫这个名字倒也贴切。”
“爷爷,红薯产量高又好吃,为什么没看到田里有人种啊?”
“小五啊,这个菜园里的东西只有我们家有。”
李清不理解,药材也就罢了,红薯为什么要自己留着,这个东西推广出去,他们村就不会有人挨饿了。
李中远看出她的疑惑,叹了口气说:“小五,有时候好心会带来厄运,这个园子的事情不要跟任何人提起。”
李清似懂非懂,回道:“我知道了。”
“来吧,甜玉可以收了,咱爷俩今天收回去。”
“好。”
收红薯这活还挺有意思,直接上手扒土,几下就扒出来了,而且产量很高,这种丰收的感觉让人心里踏实。
两垄地收了五大筐,李大哥扛着放进了储藏室的地窖里,地窖入口在房子的一角,用货架挡着,外人发现不了。外面放的是常见的大豆,小麦,未脱壳的稻谷,几小袋其他的作物,李爷爷的珍贵药材他自己收在房间里。
李家人回到前院后,一个鬼鬼祟祟的男子钻进菜园,他躲在角落里很久了,意外发现了李家人的秘密,当看到他们从土里翻出一块又一块红薯时,他惊住了,原来真有这么高产的作物。
他找到一个遗漏的红薯,拍干净泥土放进怀里,又拔了几棵草药,翻墙溜了出去。心里想着这家人生活殷实,晚上可以来碰碰运气。
李母拿出来压箱底的一块棉布,用来过滤豆渣,过滤后的豆浆倒进锅里熬煮,李清站在锅边把浮沫撇出去,煮开后停了火,到了关键一步,李清舀了一勺醋在碗里,加了点盐,再兑水倒进温热的豆浆里,慢慢搅拌。
全家人都在旁边看着,李清也很紧张,担心比例和火候不对,没一会锅里慢慢起了变化,豆浆变成了豆花。
“爹,把模具拿过来。”
“哎好,你看这个样子可以吗?时间紧做的比较粗糙。”
“可以的。”李清在模具里铺上棉布,把豆花轻轻舀进去,盖上盖子用盐罐子压住,“这样放一会儿就可以了。”
约莫半个小时,李清把模具打开,揭开棉布,看到了白白嫩嫩的豆腐。
李母惊讶,“哎呀,真的是豆腐,快尝尝味道怎么样?”
李清切了一小块递给她,李母放进口中细品,“嗯,很香很软,比货郎卖的味道还好。”
“真的吗?”
一家人都迫不及待尝了一块,一致认为味道很好,“真不错,这豆腐生意可以做,货郎卖十文钱一块呢,还要抢着买呢。”
李清很开心,没想到第一次做豆腐就成功了,“阿娘,那我们在村子里卖八文,大哥担出去卖十文,怎么样?”
“我看行,给乡亲们便宜一些,做长久生意。”
李爷爷又吃了一块,他年纪大了牙齿不好,很喜欢吃这种松软的食物,“小五,我看你这做豆腐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醋点卤那一步稍微复杂一些,其他的很容易被别人学去。”
李母急得一拍手,说:“哎呀,以后不能去磨坊磨豆子了,别被人学了去,这样,去石匠那里订个磨盘,以后在家磨,你哥爹和你哥力气大,让他们磨。”
李父也应和,“对对,我们自己在家做,我马上就去石匠家,大山,你等下再做两个模具。”
“好嘞,爹。”
李母看着这一大盘豆腐,笑得合不拢嘴,道:“晌午就吃豆腐宴,这么多我们也吃不完,大山去给里正和族老家送两块,以后还要他们帮忙呢,下午我去村子里宣传宣传,以后我们家就做豆腐生意,我们家小五真厉害,做个梦就会做豆腐了。”
李爷爷忙说:“你可别说是小五做梦学会的,免得人家猜疑,就说是、就说是花了很长时间琢磨出来的。”
“我知道的阿爹,我哪会瞎说。”
然后一家人把事情安排好,各忙各的了,李清就出了个点子,她忙跟在李母身后,“娘,我帮你做饭。”
下午的时候,所有东西准备齐全了,石匠那里有现成的石磨,卖的很便宜,村子里有磨坊,这石磨做好放了几年才遇到买主,李父给了一百文就搬回来了。
李清看出来了,这里的物价不能按常规定义,越是流通的实用的越贵。
一个鸡蛋只要两文钱,一块豆腐十文钱,一个石磨才一百文钱,杂货铺子里铁锅能卖到5两银子,精美的瓷器无人问津。
因为李暮山半个月后才能拿到货郎腰牌,这几天豆腐不能做太多,而且不清楚村子的购买力,这天晚上先泡三瓢豆子,大概能出二十几块豆腐,先尝试一下。
第二天豆腐做好,李大哥担着去村头,李母和李清跟着。村头有棵百年大树,乡亲喜欢在这乘凉聊天,有些小物件也在这里流通,是村子内部的集散中心。
李大哥担子刚放下,村民就围了起来。
“哟,昨天就听李大娘说你们家琢磨出来了豆腐,还真做出来了。”
“看上去还真像那么回事,不知道味道咋样。”
李清切了一块豆腐当试吃,分成小块递给几个婶子,“婶子尝尝,味道很香的。”
附近的人一看有试吃,全都围了上来,一碗豆腐很快被抢光。
“不错,是豆腐的味道,李家手艺可以啊,怎么卖啊?”
李母回道:“他婶子,外面卖的豆腐十文钱一块,咱们自己村子里给便宜两文,八文钱一块。”
“哟!八文哪,可不便宜。”
“他婶子,话可不能这么说,做豆腐很费力气的,人工费都要不少钱,再加上用料,八文钱不贵,你看这一块有满满一大碗呢,买回去回家添个菜,屠户平时不开张,也没个肉吃,买块豆腐换换口味。”
“哎呀,李娘子真是口齿伶俐,行,我买一块,等我回家拿碗去。”
“我也来一块。”
“我家来两块。”
......
开张后卖得就快了,李母负责切豆腐,李清负责收钱,李暮山大高个往旁边一站,防止有人浑水摸鱼。
两担豆腐很快销售一空,来得晚的还买不到。
回到家把钱袋子放在桌上,一家人开始数钱。李清终于见到了这个世界的货币,和古代铜钱差不多,上面印着“王庭通宝”。
王庭?这是哪个朝代?她历史学的很好,中国历史上绝对没出现过年号王庭的朝代,看来她是穿越到了平行时空。
豆腐自家留了两块,试吃一块,卖出去二十一块,正好一百六十八文钱,一家人对这个收获很满意,一天能挣这么多,一个月就有五两银子。
他们这里东西很难流通,主要收入是把粮食卖给商队,商队少卖不上价,一年下来全家能赚上五两银子就不错了。赶上雨水不调的年景,地里长不出多少庄稼,再去掉交给朝廷的粮税,村民手上剩不下多少吃的,只能找些野果野菜勉强度日。
李清听他们这么说,才真实感受到了什么是贫穷,这里的人太不容易了。她迫切地想赚更多的钱,走出去看看,弄明白那堵墙为什么立在那。
豆腐销售火爆,他们准备再加两瓢豆子,过几天农忙做不了生意,趁现在有空多赚点钱。
工具不够用了,李父去木匠那里买了两个桶回来,又花出去一百文,定形模具简单,就自己做了两个。
第二天,豆子泡了两大桶,李父和李大哥交替磨豆子,累得出了一身汗,李父出去喝水休息了,李清在旁边帮大哥擦汗,“哥,你休息会,我来磨吧。”
“哥不累,姑娘家怎么能干这种活,小心把胳膊累粗了。”
“......”
李清凑到李暮山跟前,小声问他:“哥,你有二十五了吧,为什么还没成婚啊?隔壁刘家大郎和你差不多大,孩子都一岁了。”
“哥、哥不急。”
李清看他耳朵都红了,又凑过去问:“哥,你该不会有心上人吧?是哪家的姑娘,给我看看呗。”
李暮山幽怨地看了她一眼,叹气道:“小五,你要是没什么事就去找爷爷,把医术再学起来,全忘记了吧?”
嗯?所以李清以前是懂医术的,这个很实用啊,是该再学起来,李清站起身,“好的,我去后院找爷爷。”
李清从角门来到后院,一个很大的院子,李家是最靠近后山的一户,比较偏远,后院也比别人家大一些。菜园里种了几种蔬菜和果树,角落里养着几只鸡鸭,李清没有看到李爷爷的身影,大声喊道:“爷爷,你在哪?”
“这呢。”
李清循着声音来到一个隐秘的角落,推门进去,是另一个菜园。
“爷爷,我怎么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菜园啊,这里种的什么?”
“这些都是些药材,你以前经常来的啊,不记得了?没事,爷爷再教你一遍。”
“这个是花椒我认识,这个是八角吗?好大一棵树啊。”
还有其他几种植物,她以前没见过,但是通过形状和香味差不多能认出来,这些就是调味香料啊。
“看来还记得,这些都是名贵药材。”
原来这里的香料是当药材用的,看李爷爷这宝贝的样子,李清也不打算拿它们做生意了,但是自己家炒菜时加一些还是可以的,等有机会给他们露一手。
她看向旁边规整的土地,这里种了好几种草药,李爷爷一一给她介绍名字和药效,角落里有两垄绿萝一样植物,她指着问:“爷爷,这是什么呀?”
“这个是甜玉,差不多可以收了。”
李爷爷走过去扯起来一根秧子,扒出来土里的块茎。
“这是,红薯?”李清眼睛瞪大了,历史上红薯传入中国是在明代,这里已经有红薯了。
“红薯,嗯,叫这个名字倒也贴切。”
“爷爷,红薯产量高又好吃,为什么没看到田里有人种啊?”
“小五啊,这个菜园里的东西只有我们家有。”
李清不理解,药材也就罢了,红薯为什么要自己留着,这个东西推广出去,他们村就不会有人挨饿了。
李中远看出她的疑惑,叹了口气说:“小五,有时候好心会带来厄运,这个园子的事情不要跟任何人提起。”
李清似懂非懂,回道:“我知道了。”
“来吧,甜玉可以收了,咱爷俩今天收回去。”
“好。”
收红薯这活还挺有意思,直接上手扒土,几下就扒出来了,而且产量很高,这种丰收的感觉让人心里踏实。
两垄地收了五大筐,李大哥扛着放进了储藏室的地窖里,地窖入口在房子的一角,用货架挡着,外人发现不了。外面放的是常见的大豆,小麦,未脱壳的稻谷,几小袋其他的作物,李爷爷的珍贵药材他自己收在房间里。
李家人回到前院后,一个鬼鬼祟祟的男子钻进菜园,他躲在角落里很久了,意外发现了李家人的秘密,当看到他们从土里翻出一块又一块红薯时,他惊住了,原来真有这么高产的作物。
他找到一个遗漏的红薯,拍干净泥土放进怀里,又拔了几棵草药,翻墙溜了出去。心里想着这家人生活殷实,晚上可以来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