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
老夫人目光落到一瓷碟上,廖婆婆眼疾手快:“是淮娘子从庄子上带回来的野菜,老奴吩咐厨房给您做成了野菜团子,您看合不合胃口?”
老夫人尝了一口,廖婆婆服侍道:“您觉得味道如何?淮娘子可送来了两大篓子呢。”
老夫人停下来,突然问起庄子的事:“你可觉得我偏心?给了大夫人一个好的,给了淮丫头一个次的?”
廖婆婆知有此一问,不紧不慢答:“论功,大夫人自然比不上淮娘子,可这行赏,也得看个人能不能受得起。在老奴看来,受得起的赏赐那是福,受不起的赏赐那是祸,您这么做是保护淮娘子,哪是偏心?您如果真把好的庄子给了淮娘子,那才是害她!”不说别的,大夫人能放过淮娘子?
她看了眼老夫人的脸色,继续说:“只是有一事老奴不明,您从前看重淮娘子,有敲打大夫人和二夫人的意图,如今却处处为淮娘子考虑……难道您真要培养淮娘子?需不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老夫人喝了口茶:“你可记得你在寒士书院问我的问题?”
廖婆婆回忆道:“记得,老奴当时问您淮娘子为何对庶民关爱备至,不瞒您说,老奴到现在都没弄明白。”
老夫人抬眼看她:“这是哪?”
廖婆婆一下子蒙了:“老夫人,这是正心——”说到一半,她恍然道:“正心!您觉得淮娘子有正心!”
老夫人悠悠道:“正心才能明道,圣祖有言,‘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廖婆婆福身道:“老奴受教。”
老夫人另起一话题:“淮丫头说三郎乡试进前三十是怎么回事?”
廖婆婆从老夫人的语气中察觉到了一丝不满,她小心组织语言:“老奴见淮娘子将功劳让出去,以为她知道收敛了,哪成想宴会上当着众夫人的面说三郎乡试能进前三十!淮娘子大意啊!“
老夫人掀起眼皮:“真是大意?”
廖婆婆眉心一跳:“您的意思是淮娘子是有意为之?可淮娘子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依老奴看,定是淮娘子在宴会上露了怯,口不择言,您也知道,刺史夫人爱捉弄人——”
老夫人睨她一眼:“浑说什么!”
廖婆婆立马掌嘴认错:“老奴失言。”
老夫人叫停她:“你也是无心,刺史夫人确实不是好相与之人。”
廖婆婆有了刚才的教训,用词更加谨慎:“刺史夫人出身清河崔氏,为人处事都是上等,淮娘子再怎么聪慧,也难以周到地应付各个方面,所以老奴觉得,淮娘子这么说是无心之举。”
老夫人微微点头,又问:“那你觉得三郎能进前三十吗?”
廖婆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更加谨慎了:“都说……三郎有淮娘子帮着整理文案,进前三十不成问题。”
老夫人似笑非笑:“都说?谁说?大夫人说?”
廖婆婆没接话。
老夫人重重哼了声:“真当自个儿打的算盘没人看出来吗?淮丫头宴会上说错了话,不帮也就算了,还将人往火坑里推,有这么当长辈的吗?我以为她送淮丫头赌坊是懂事了,没想到还是原来那个德性!”末了吐槽:“怪不得她能看上宁德!”
廖婆婆更加不敢接话。
老夫人骂痛快了后,再问了一遍:“你觉得三郎能进前三十吗?”
廖婆婆垂了垂眼,她心中怎么可能没有答案,没有人比她更清楚穆清临的实力了,十岁的时候便算无遗策,如今参加科举自然稳操胜券。
可外头都等着看笑话,她知道没必要计较,但心里头还是气不过。
虽然她刚才批评淮叶在宴会上大意了,但真实想法是,淮叶敢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说穆清临能进前三十,可见是真的相信穆清临,是真的深爱着穆清临,不然淮叶干嘛将自己置于众人的议论之中。
廖婆婆此时此刻对淮叶的信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老夫人见廖婆婆迟迟没说话,没再叫她回答,过了一会儿感叹道:“都怪三郎太顺风顺水了,这次乡试,就当长个教训吧,”
廖婆婆觉得自己听到了天大的笑话,穆清临顺风顺水?
她藏起眼底的情绪,表现出一副认同的样子,顺着老夫人的话说:“三郎还是年轻,比不上大郎稳重。”
老夫人立马露出笑容:“大郎这次很沉得住气,希望能考个好名次,给穆家开一个好头。”
廖婆婆语气轻快起来:“老夫人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大郎可是文曲星下凡,一定没问题。”
老夫人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了,她突然想到:“是不是该去上清观拜拜文昌帝君了?”
廖婆婆颔首道:“后日是个黄道吉日。”
-
食野苹。
映草脚步虚浮地进来:“映荷,你那草药真管用,我喝了一次,就止住了,不然我真要住进茅房里了。”
映荷转头看她:“谁叫你管不住嘴,吃了那么多炙肉,你不泄泻谁泄泻。”
映草为自己辩解:“粉矾姐姐拿回来那么多野味,我一个没留神,就吃多了,要怪就怪那炙肉太香了!”
映荷一脸嫌弃道:“你擦擦你的口水,肚子刚好一点,又故态复萌,真是不长记性。”说完,丢过去一包草药:“再喝一包,就全好了。”
映草立马将草药抱在怀里,咧嘴道:“映荷你真好,我原先觉得你把月钱花在这些乱七八糟的草上真不值当,现在觉得值当,特别值当!只不过都进我肚子里了,便宜了我!”
映荷逗映草:“那你是不是该还我?”
映草一个激灵,僵在原地。
映荷瞥她一眼:“行了,不逗你了,你快熬上喝了吧。”
映草摸了摸心脏:“吓死我了,不过说正经的,你这本事应该叫娘子知道。”
映荷心中一动,面上不变自嘲道:“府上又不是没有郎中,我何德何能?淮娘子怎么可能用我?”
映草走到她身边坐下,说:“映荷,你糊涂呀,府上的郎中怎么能跟自己院子里的郎中比?”
她压低声音说:“娘子身边,绿矾姐姐是管院子里的人的,橘矾姐姐是管书房的,黄矾姐姐是管院子外的人的,粉矾姐姐是管小厨房的……正好缺一个管治病的人!”
映荷若有所思:“那你觉得,我该怎么让娘子用我?”
映草两手一摊:“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只能你自己想办法了。”她抱着草药起身:“你慢慢想,我去熬药了,熬完药还得给娘子准备去上清观的东西。”
映荷目送映草离开,陷入沉思。
其实她早有这个打算,可惜一直没找到机会,她是个谨慎之人,行动之前,习惯制定周密的计划,确保胜券在握才动手,这也是二夫人安排她当眼线的原因。
她突然灵光一闪,上清观!
这个时节山上可有不少虫蛇。
-
次日。
映荷将一香囊交给绿矾:“绿矾姐姐,这香囊可以驱虫,娘子去上清观,或许用得上。”
绿矾看了眼香囊,含笑道:“映荷,你有心了,我会禀告娘子的。”
映荷原本还想说什么,但见绿矾对香囊的兴趣不大,便咽回了嘴边的话,福了福身:“劳烦绿矾姐姐了。”
绿矾送走映荷后,将香囊交给黄矾:“找人仔细检查。”
黄矾露出严肃的表情:“是。”接着说起映荷来:“她可真够沉得住气的,到现在才有所动作。”
绿矾缓缓道:“二夫人把她安排进来,就说明她个聪明的,可她聪明反被聪明误,表现得太好,大夫人送来的那些丫鬟小厮里头,没有一个顶用的,她处处不出错,反而让人怀疑。不过话说回来,她能力确实出色,可惜了,是二夫人的人。”
黄矾转了转眼珠:“是谁的人还不一定。”
绿矾与黄矾对视一眼:“你是说……”不过,她提醒黄矾:“此事不急,一切听娘子安排。”
黄矾叫绿矾放心:“我心里有数。”
绿矾点头,她发现黄矾从行乐酒楼回来以后成熟了很多,如果说以前她对黄矾还有点担心,那么现在她对黄矾很放心。
-
到了去上清观的那天,淮叶打扮的很隆重,李絮柔一上马车,忍不住问二夫人:“弟妹怎么了?感觉变了个人似的。”
二夫人哼了声:“为情痴狂呢。”
李絮柔一愣:“为情痴狂?现在外头都在传弟妹为情痴狂,难道都是真的?不过想想弟妹对三郎的种种表现,确实执着了些。”又话锋一转:“不过这样也好,现在用情越深,将来才会痛彻心扉,一切都在您的计划之中。”
二夫人露出笑容,突然有感而发:“情字害死人,女子还是少想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为妙。”
李絮柔蹙了下眉:“虚无缥缈的东西?”
二夫人挑眉看她:“你不信?”
李絮柔犹豫了一下,说道:“戏里唱‘蒲柳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想来情……是存在的。”
二夫人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她问李絮柔:“你觉得老夫人和老爷感情如何?”
李絮柔一愣,老夫人和老爷的感情?她虽然不知道二夫人为什么要问这个,但还是认真回答道:“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二夫人露出一抹嘲讽的笑,“你可知老爷曾领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回家,跟老夫人说要娶她。”
李絮柔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磕磕绊绊问道:“老夫人……什么反应?”
二夫人回忆道:“老夫人当时只问了老爷一句,是真心想娶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吩咐下人好好伺候那个女子。”
李絮柔惊愕到无以复加:“老夫人眼里容不得沙子,怎么会!”
二夫人继续往下讲:“那女子后来承认,她跟老爷不为别的,图钱而已,老爷知道真相后备受打击,再也没想过纳妾的事,老夫人也因此定了下穆家儿郎不准纳妾的规矩。”
但不纳妾不代表外头没人,穆宁义也不例外。
二夫人回到一开始的话题:“情关难过,淮娘子在这上面栽跟头很正常,只是——”
照这么个趋势下去,两人感情破裂得等到猴年马月。看来,得催一下映荷了。
李絮柔往前倾了倾身子:“只是什么?”
二夫人回过神来,没有提映荷的事,说道:“只是,淮娘子太得意而忘了形,看着吧,她马上就要倒霉了。”
李絮柔一愣:“倒霉?弟妹刚立了大功,宴会上又出尽风头,如今这般张扬,倒也难免。”她装作无意说道:“听说大夫人都夸她文案整理的好。”
二夫人冷笑一声:“大夫人真要觉得她文案整理的好,就不会丢到一旁了。”
李絮柔垂了垂眼,可穆青宏跟她说文案整理的切中要点,她试探地问:“您觉得三郎能进前三十吗?”
二夫人不假思索道:“不可能。”
虽然她知道穆清临手腕了得,但乡试又不是比谁算计人厉害,穆清临再怎么聪明,也不可能进前三十。
李絮柔听了二夫人的回答,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
自从听穆清宏说文案有用后,她就特别担心穆清宏成了三人中垫底的那个,比不过穆清瑞也就罢了,如果连三郎都不如,那不是叫人笑话吗。
二夫人突然合掌,一脸虔诚道:“求文昌帝君保佑二郎乡试考一个好名次,大郎发挥失常,三郎无缘三十名。”
另一辆马车上。
三夫人没来,淮叶独享车厢,她觉得三夫人如果是因为穆宁昌三心二意而消极避世实在没有必要,不过作为儿媳,她对有这样婆婆感到幸福。
这次出来,淮叶带了绿矾和粉矾两人。
绿矾请示添人手的事:“丫鬟小厮都妥当了,唯有这婆子,婢子拿不定主意,一个是厨房里的乌婆子,厨艺好,会来事,男人和儿子都在马场谋事,另一个是赵婆子,礼仪规矩顶顶好,就是喜欢倚老卖老。”
淮叶含笑看着她:“其实你心里已有了主意。”
绿矾一愣,深深佩服道:“娘子英明,婢子觉得赵婆子用起来难,不如乌婆子给点好处便会感恩戴德,加之她男人儿子在马场谋事,说不定将来能用到,只是,这乌婆子来了之后,安排在哪比较合适?”如果是厨房,那不是抢了粉矾的差事吗?虽然粉矾不会计较这件事,但她不能这么做。
淮叶叫绿矾别担心:“我自有安排。”
庄子一行后,她发现粉矾的技能点不是厨艺,而是武艺,且不说轻轻松松弄死一条蟒蛇,一个下午就打了那么多野味,足以证明粉矾在这方面天赋异禀。
绿矾又汇报了映荷的情况:“香囊仔细查过了,没有问题。”
淮叶沉吟了一下:“先不用管她。”
绿矾应道:“是,娘子。”
到了目的地,淮叶一下马车,立马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
“好俊俏的小娘子!”
有人一眼认出了淮叶:“她就是淮娘子。”
“淮娘子怎么了?”说话的人突然反应过来,“淮娘子!就是那个‘淮娘子为情痴狂,穆三郎勇进三十’里头的淮娘子?”
“没错。”
“她怎么来这里了?”
“为穆家三郎祈福呗!”
“祈福管什么用?穆家三郎从前一直在外头经商,几天前才进了寒士书院读书,怎么可能考进前三十!”
“这么看来,淮娘子真是痴狂。”
“痴狂?我看是没脑子吧,本来穆家三郎下场没几个人知道,现在倒好,全丰州的人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你说的有道理,我要是穆家三郎,定恨死她了。”
“你们一个一个的怎么都往坏处想?淮娘子这么相信穆三郎,多么令人感动!”
“就是,穆家三郎有淮娘子辅导,说不定真能进前三十!”
“辅导?古往今来哪有女子辅导的?”
“女子辅导怎么了?刺史夫人可十分欣赏淮娘子的文章。”
“……”
上清观建在山上,需要登上一百零八级台阶才能抵达山门,大夫人和二夫人累得够呛,孙溪云和李絮柔稍好一些,但也气喘吁吁,唯有淮叶一脸轻松。
李絮柔羡慕道:“弟妹身体真好。”
淮叶扶了她一把:“以前干活干出来的。”其实是因为她每天坚持锻炼。
孙溪云插言:“身体好,要孩子容易。”
淮叶陷入沉默,要孩子?跟谁?哦,穆清临!怎么可能!她从前没想过,将来也不会考虑。
李絮柔听到这话脸上一僵,她因为身体不好一直没怀上,虽然孙溪云没有针对她的意思,但她心里头还是有点不舒服。
孙溪云才不管李絮柔怎么想的,她盯着淮叶看:“你怎么不说话了?不好意思了?”
淮叶这才想起自己的人设,她立马装出害羞的样子:“三郎现在在书院……”
孙溪云揶揄道:“在书院怎么了,你去找他呀。”
淮叶犹豫道:“……不好吧。”
孙溪云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好的,在书院,感受完全不一样。”
淮叶一愣,感受完全不一样?什么感受完全不一样?
李絮柔赶忙打断:“咱们该去参拜文昌帝君了。”心里却疑惑两人的关系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文昌帝君乃是掌管天底下学子、士子的文运和功名禄位的神仙,正殿中,文昌帝君头戴状元冠、手持功名录,左右各有一个童子,一个手持文人录运簿,一个手持大印。淮叶一踏进去就感受到了一股庄严肃穆之气,心里不由地生出敬畏。
香客如织,不知谁提了一句“真是淮娘子”,人群开始骚动起来。
“她肯定是来求文昌帝君保佑穆家三郎考进前三十的。”
“穆家三郎真是好福气,娶了这样深情的女子!”
“你小声点。”
“知道了知道了,咱们在这看完再走吧。”
“行,我也这么想的。”
大殿门口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全都是好奇“为情痴狂的淮娘子”要干什么,一副一定要吃上最新的瓜的架势,维持秩序的小道士见状,索性不管了,嘴上念念有词“顺其自然,顺其自然”。
“开始了开始了,第一拜。”
大伙儿实时转播,不光有动作解说,还有心理解说。
“我猜她求的是穆家三郎学业有成。”
“我也这么觉得。”
淮叶双手合十,虔诚地叩首,祝愿自己——事业有成。
“到第二拜了,你猜她求的是什么?”
“当然是穆家三郎金榜题名。”
淮叶双手合十,再次虔诚地叩首,祈求自己——长命百岁。
“最后一拜了!”
“你觉得她这次求的是什么?”
“穆家三郎一心一意吧。”
淮叶双手合十,最后虔诚地叩首,保佑自己——安稳一生。
大伙儿欢呼,感慨,赞叹,最后汇成一句话:“穆家三郎娶了这样好的娘子,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老夫人目光落到一瓷碟上,廖婆婆眼疾手快:“是淮娘子从庄子上带回来的野菜,老奴吩咐厨房给您做成了野菜团子,您看合不合胃口?”
老夫人尝了一口,廖婆婆服侍道:“您觉得味道如何?淮娘子可送来了两大篓子呢。”
老夫人停下来,突然问起庄子的事:“你可觉得我偏心?给了大夫人一个好的,给了淮丫头一个次的?”
廖婆婆知有此一问,不紧不慢答:“论功,大夫人自然比不上淮娘子,可这行赏,也得看个人能不能受得起。在老奴看来,受得起的赏赐那是福,受不起的赏赐那是祸,您这么做是保护淮娘子,哪是偏心?您如果真把好的庄子给了淮娘子,那才是害她!”不说别的,大夫人能放过淮娘子?
她看了眼老夫人的脸色,继续说:“只是有一事老奴不明,您从前看重淮娘子,有敲打大夫人和二夫人的意图,如今却处处为淮娘子考虑……难道您真要培养淮娘子?需不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老夫人喝了口茶:“你可记得你在寒士书院问我的问题?”
廖婆婆回忆道:“记得,老奴当时问您淮娘子为何对庶民关爱备至,不瞒您说,老奴到现在都没弄明白。”
老夫人抬眼看她:“这是哪?”
廖婆婆一下子蒙了:“老夫人,这是正心——”说到一半,她恍然道:“正心!您觉得淮娘子有正心!”
老夫人悠悠道:“正心才能明道,圣祖有言,‘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廖婆婆福身道:“老奴受教。”
老夫人另起一话题:“淮丫头说三郎乡试进前三十是怎么回事?”
廖婆婆从老夫人的语气中察觉到了一丝不满,她小心组织语言:“老奴见淮娘子将功劳让出去,以为她知道收敛了,哪成想宴会上当着众夫人的面说三郎乡试能进前三十!淮娘子大意啊!“
老夫人掀起眼皮:“真是大意?”
廖婆婆眉心一跳:“您的意思是淮娘子是有意为之?可淮娘子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依老奴看,定是淮娘子在宴会上露了怯,口不择言,您也知道,刺史夫人爱捉弄人——”
老夫人睨她一眼:“浑说什么!”
廖婆婆立马掌嘴认错:“老奴失言。”
老夫人叫停她:“你也是无心,刺史夫人确实不是好相与之人。”
廖婆婆有了刚才的教训,用词更加谨慎:“刺史夫人出身清河崔氏,为人处事都是上等,淮娘子再怎么聪慧,也难以周到地应付各个方面,所以老奴觉得,淮娘子这么说是无心之举。”
老夫人微微点头,又问:“那你觉得三郎能进前三十吗?”
廖婆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更加谨慎了:“都说……三郎有淮娘子帮着整理文案,进前三十不成问题。”
老夫人似笑非笑:“都说?谁说?大夫人说?”
廖婆婆没接话。
老夫人重重哼了声:“真当自个儿打的算盘没人看出来吗?淮丫头宴会上说错了话,不帮也就算了,还将人往火坑里推,有这么当长辈的吗?我以为她送淮丫头赌坊是懂事了,没想到还是原来那个德性!”末了吐槽:“怪不得她能看上宁德!”
廖婆婆更加不敢接话。
老夫人骂痛快了后,再问了一遍:“你觉得三郎能进前三十吗?”
廖婆婆垂了垂眼,她心中怎么可能没有答案,没有人比她更清楚穆清临的实力了,十岁的时候便算无遗策,如今参加科举自然稳操胜券。
可外头都等着看笑话,她知道没必要计较,但心里头还是气不过。
虽然她刚才批评淮叶在宴会上大意了,但真实想法是,淮叶敢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说穆清临能进前三十,可见是真的相信穆清临,是真的深爱着穆清临,不然淮叶干嘛将自己置于众人的议论之中。
廖婆婆此时此刻对淮叶的信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老夫人见廖婆婆迟迟没说话,没再叫她回答,过了一会儿感叹道:“都怪三郎太顺风顺水了,这次乡试,就当长个教训吧,”
廖婆婆觉得自己听到了天大的笑话,穆清临顺风顺水?
她藏起眼底的情绪,表现出一副认同的样子,顺着老夫人的话说:“三郎还是年轻,比不上大郎稳重。”
老夫人立马露出笑容:“大郎这次很沉得住气,希望能考个好名次,给穆家开一个好头。”
廖婆婆语气轻快起来:“老夫人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大郎可是文曲星下凡,一定没问题。”
老夫人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了,她突然想到:“是不是该去上清观拜拜文昌帝君了?”
廖婆婆颔首道:“后日是个黄道吉日。”
-
食野苹。
映草脚步虚浮地进来:“映荷,你那草药真管用,我喝了一次,就止住了,不然我真要住进茅房里了。”
映荷转头看她:“谁叫你管不住嘴,吃了那么多炙肉,你不泄泻谁泄泻。”
映草为自己辩解:“粉矾姐姐拿回来那么多野味,我一个没留神,就吃多了,要怪就怪那炙肉太香了!”
映荷一脸嫌弃道:“你擦擦你的口水,肚子刚好一点,又故态复萌,真是不长记性。”说完,丢过去一包草药:“再喝一包,就全好了。”
映草立马将草药抱在怀里,咧嘴道:“映荷你真好,我原先觉得你把月钱花在这些乱七八糟的草上真不值当,现在觉得值当,特别值当!只不过都进我肚子里了,便宜了我!”
映荷逗映草:“那你是不是该还我?”
映草一个激灵,僵在原地。
映荷瞥她一眼:“行了,不逗你了,你快熬上喝了吧。”
映草摸了摸心脏:“吓死我了,不过说正经的,你这本事应该叫娘子知道。”
映荷心中一动,面上不变自嘲道:“府上又不是没有郎中,我何德何能?淮娘子怎么可能用我?”
映草走到她身边坐下,说:“映荷,你糊涂呀,府上的郎中怎么能跟自己院子里的郎中比?”
她压低声音说:“娘子身边,绿矾姐姐是管院子里的人的,橘矾姐姐是管书房的,黄矾姐姐是管院子外的人的,粉矾姐姐是管小厨房的……正好缺一个管治病的人!”
映荷若有所思:“那你觉得,我该怎么让娘子用我?”
映草两手一摊:“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只能你自己想办法了。”她抱着草药起身:“你慢慢想,我去熬药了,熬完药还得给娘子准备去上清观的东西。”
映荷目送映草离开,陷入沉思。
其实她早有这个打算,可惜一直没找到机会,她是个谨慎之人,行动之前,习惯制定周密的计划,确保胜券在握才动手,这也是二夫人安排她当眼线的原因。
她突然灵光一闪,上清观!
这个时节山上可有不少虫蛇。
-
次日。
映荷将一香囊交给绿矾:“绿矾姐姐,这香囊可以驱虫,娘子去上清观,或许用得上。”
绿矾看了眼香囊,含笑道:“映荷,你有心了,我会禀告娘子的。”
映荷原本还想说什么,但见绿矾对香囊的兴趣不大,便咽回了嘴边的话,福了福身:“劳烦绿矾姐姐了。”
绿矾送走映荷后,将香囊交给黄矾:“找人仔细检查。”
黄矾露出严肃的表情:“是。”接着说起映荷来:“她可真够沉得住气的,到现在才有所动作。”
绿矾缓缓道:“二夫人把她安排进来,就说明她个聪明的,可她聪明反被聪明误,表现得太好,大夫人送来的那些丫鬟小厮里头,没有一个顶用的,她处处不出错,反而让人怀疑。不过话说回来,她能力确实出色,可惜了,是二夫人的人。”
黄矾转了转眼珠:“是谁的人还不一定。”
绿矾与黄矾对视一眼:“你是说……”不过,她提醒黄矾:“此事不急,一切听娘子安排。”
黄矾叫绿矾放心:“我心里有数。”
绿矾点头,她发现黄矾从行乐酒楼回来以后成熟了很多,如果说以前她对黄矾还有点担心,那么现在她对黄矾很放心。
-
到了去上清观的那天,淮叶打扮的很隆重,李絮柔一上马车,忍不住问二夫人:“弟妹怎么了?感觉变了个人似的。”
二夫人哼了声:“为情痴狂呢。”
李絮柔一愣:“为情痴狂?现在外头都在传弟妹为情痴狂,难道都是真的?不过想想弟妹对三郎的种种表现,确实执着了些。”又话锋一转:“不过这样也好,现在用情越深,将来才会痛彻心扉,一切都在您的计划之中。”
二夫人露出笑容,突然有感而发:“情字害死人,女子还是少想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为妙。”
李絮柔蹙了下眉:“虚无缥缈的东西?”
二夫人挑眉看她:“你不信?”
李絮柔犹豫了一下,说道:“戏里唱‘蒲柳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想来情……是存在的。”
二夫人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她问李絮柔:“你觉得老夫人和老爷感情如何?”
李絮柔一愣,老夫人和老爷的感情?她虽然不知道二夫人为什么要问这个,但还是认真回答道:“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二夫人露出一抹嘲讽的笑,“你可知老爷曾领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回家,跟老夫人说要娶她。”
李絮柔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磕磕绊绊问道:“老夫人……什么反应?”
二夫人回忆道:“老夫人当时只问了老爷一句,是真心想娶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吩咐下人好好伺候那个女子。”
李絮柔惊愕到无以复加:“老夫人眼里容不得沙子,怎么会!”
二夫人继续往下讲:“那女子后来承认,她跟老爷不为别的,图钱而已,老爷知道真相后备受打击,再也没想过纳妾的事,老夫人也因此定了下穆家儿郎不准纳妾的规矩。”
但不纳妾不代表外头没人,穆宁义也不例外。
二夫人回到一开始的话题:“情关难过,淮娘子在这上面栽跟头很正常,只是——”
照这么个趋势下去,两人感情破裂得等到猴年马月。看来,得催一下映荷了。
李絮柔往前倾了倾身子:“只是什么?”
二夫人回过神来,没有提映荷的事,说道:“只是,淮娘子太得意而忘了形,看着吧,她马上就要倒霉了。”
李絮柔一愣:“倒霉?弟妹刚立了大功,宴会上又出尽风头,如今这般张扬,倒也难免。”她装作无意说道:“听说大夫人都夸她文案整理的好。”
二夫人冷笑一声:“大夫人真要觉得她文案整理的好,就不会丢到一旁了。”
李絮柔垂了垂眼,可穆青宏跟她说文案整理的切中要点,她试探地问:“您觉得三郎能进前三十吗?”
二夫人不假思索道:“不可能。”
虽然她知道穆清临手腕了得,但乡试又不是比谁算计人厉害,穆清临再怎么聪明,也不可能进前三十。
李絮柔听了二夫人的回答,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
自从听穆清宏说文案有用后,她就特别担心穆清宏成了三人中垫底的那个,比不过穆清瑞也就罢了,如果连三郎都不如,那不是叫人笑话吗。
二夫人突然合掌,一脸虔诚道:“求文昌帝君保佑二郎乡试考一个好名次,大郎发挥失常,三郎无缘三十名。”
另一辆马车上。
三夫人没来,淮叶独享车厢,她觉得三夫人如果是因为穆宁昌三心二意而消极避世实在没有必要,不过作为儿媳,她对有这样婆婆感到幸福。
这次出来,淮叶带了绿矾和粉矾两人。
绿矾请示添人手的事:“丫鬟小厮都妥当了,唯有这婆子,婢子拿不定主意,一个是厨房里的乌婆子,厨艺好,会来事,男人和儿子都在马场谋事,另一个是赵婆子,礼仪规矩顶顶好,就是喜欢倚老卖老。”
淮叶含笑看着她:“其实你心里已有了主意。”
绿矾一愣,深深佩服道:“娘子英明,婢子觉得赵婆子用起来难,不如乌婆子给点好处便会感恩戴德,加之她男人儿子在马场谋事,说不定将来能用到,只是,这乌婆子来了之后,安排在哪比较合适?”如果是厨房,那不是抢了粉矾的差事吗?虽然粉矾不会计较这件事,但她不能这么做。
淮叶叫绿矾别担心:“我自有安排。”
庄子一行后,她发现粉矾的技能点不是厨艺,而是武艺,且不说轻轻松松弄死一条蟒蛇,一个下午就打了那么多野味,足以证明粉矾在这方面天赋异禀。
绿矾又汇报了映荷的情况:“香囊仔细查过了,没有问题。”
淮叶沉吟了一下:“先不用管她。”
绿矾应道:“是,娘子。”
到了目的地,淮叶一下马车,立马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
“好俊俏的小娘子!”
有人一眼认出了淮叶:“她就是淮娘子。”
“淮娘子怎么了?”说话的人突然反应过来,“淮娘子!就是那个‘淮娘子为情痴狂,穆三郎勇进三十’里头的淮娘子?”
“没错。”
“她怎么来这里了?”
“为穆家三郎祈福呗!”
“祈福管什么用?穆家三郎从前一直在外头经商,几天前才进了寒士书院读书,怎么可能考进前三十!”
“这么看来,淮娘子真是痴狂。”
“痴狂?我看是没脑子吧,本来穆家三郎下场没几个人知道,现在倒好,全丰州的人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你说的有道理,我要是穆家三郎,定恨死她了。”
“你们一个一个的怎么都往坏处想?淮娘子这么相信穆三郎,多么令人感动!”
“就是,穆家三郎有淮娘子辅导,说不定真能进前三十!”
“辅导?古往今来哪有女子辅导的?”
“女子辅导怎么了?刺史夫人可十分欣赏淮娘子的文章。”
“……”
上清观建在山上,需要登上一百零八级台阶才能抵达山门,大夫人和二夫人累得够呛,孙溪云和李絮柔稍好一些,但也气喘吁吁,唯有淮叶一脸轻松。
李絮柔羡慕道:“弟妹身体真好。”
淮叶扶了她一把:“以前干活干出来的。”其实是因为她每天坚持锻炼。
孙溪云插言:“身体好,要孩子容易。”
淮叶陷入沉默,要孩子?跟谁?哦,穆清临!怎么可能!她从前没想过,将来也不会考虑。
李絮柔听到这话脸上一僵,她因为身体不好一直没怀上,虽然孙溪云没有针对她的意思,但她心里头还是有点不舒服。
孙溪云才不管李絮柔怎么想的,她盯着淮叶看:“你怎么不说话了?不好意思了?”
淮叶这才想起自己的人设,她立马装出害羞的样子:“三郎现在在书院……”
孙溪云揶揄道:“在书院怎么了,你去找他呀。”
淮叶犹豫道:“……不好吧。”
孙溪云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好的,在书院,感受完全不一样。”
淮叶一愣,感受完全不一样?什么感受完全不一样?
李絮柔赶忙打断:“咱们该去参拜文昌帝君了。”心里却疑惑两人的关系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文昌帝君乃是掌管天底下学子、士子的文运和功名禄位的神仙,正殿中,文昌帝君头戴状元冠、手持功名录,左右各有一个童子,一个手持文人录运簿,一个手持大印。淮叶一踏进去就感受到了一股庄严肃穆之气,心里不由地生出敬畏。
香客如织,不知谁提了一句“真是淮娘子”,人群开始骚动起来。
“她肯定是来求文昌帝君保佑穆家三郎考进前三十的。”
“穆家三郎真是好福气,娶了这样深情的女子!”
“你小声点。”
“知道了知道了,咱们在这看完再走吧。”
“行,我也这么想的。”
大殿门口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全都是好奇“为情痴狂的淮娘子”要干什么,一副一定要吃上最新的瓜的架势,维持秩序的小道士见状,索性不管了,嘴上念念有词“顺其自然,顺其自然”。
“开始了开始了,第一拜。”
大伙儿实时转播,不光有动作解说,还有心理解说。
“我猜她求的是穆家三郎学业有成。”
“我也这么觉得。”
淮叶双手合十,虔诚地叩首,祝愿自己——事业有成。
“到第二拜了,你猜她求的是什么?”
“当然是穆家三郎金榜题名。”
淮叶双手合十,再次虔诚地叩首,祈求自己——长命百岁。
“最后一拜了!”
“你觉得她这次求的是什么?”
“穆家三郎一心一意吧。”
淮叶双手合十,最后虔诚地叩首,保佑自己——安稳一生。
大伙儿欢呼,感慨,赞叹,最后汇成一句话:“穆家三郎娶了这样好的娘子,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