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楚怀顺着她指着的地方望去,眉开眼笑道:“遵命!”

    宋理叮嘱一定要找一些能力强、样貌凶的,公主府管饱。

    步楚怀听到宋理的承诺,在心里默默赞赏长公主的为人,要知道这个世道一口饭饿死英雄汉,管饱这个词在任何人心中的份量那是任何事物都无可比拟的。

    即便是没有那一瓶酒,一句管饱都能让他招来数十名卖命的壮汉。

    步楚怀领命出了公主府,飘雪中漫步于各家屋顶,朝城外疾速前进。

    宋理则不着痕迹地让许管家混杂一批粮食在施粥队伍里,让步楚怀将招来的壮汉全都安置在京城外,这批粮食足够他们果腹管饱。

    第二天,步楚怀回府复命,他已经将所有人安排妥当,等待她一声令下即可动手。

    宋理一直等待着皇帝宣布赈灾,毕竟灾情严重,赈灾拖不得。

    比宋理还坐不住的是朝廷百官,以及城中流民百姓,不等宋理去催,百官就已经上奏请皇帝早日赈灾,京中的百姓更是自发游行,试图引起朝廷的注意,尽快开仓放粮赈济京外百姓。

    毕竟京中绝大多数流民都是从京外进京的,他们知道京城外的苦难,其中更不乏有自家的亲人朋友,他们比任何人都迫切赈灾粮即刻出发。

    朝廷有些良心的官员自是为万民考虑,既然长公主已经将赈灾粮运送进宫,那何不早日出发,救济百姓。

    就连护国公和安国公两个老国公都上奏催促皇帝下发赈灾指令,更有烈士进宫跪在承德殿前以死胁迫皇帝赈灾。

    宋理被大宛国的百姓感动,听着白露汇报府外传进来的消息,她边抄写着佛经,脸上欣慰的笑就没落下过脸庞。

    白露说完后,宋理叫来许管家:“今日施粥多加一车粮食,确保百姓都能喝上热粥,但凡供奉者,全部增加三斤粮。”

    既然百姓百官都如此卖力,她作为施粥的神仙必须给力点,于是当天领到热粥和粮食的百姓更加积极,连衙门的衙役都没一个出来阻止。

    第三天,皇帝终于顶不住压力,在承德殿内点兵点将,即便有不少的将军请命运送赈灾粮,但这份差事最后还是落在静妃的母家李将军的头上。

    李将军领命后,紧急筹备赈灾工作,但由于从长公主运出来的赈灾粮已经在百官面前清点过,在众人催促下,李将军的一举一动几乎都是在官员的监控下完成的,飞速完成筹备工作。

    李将军在钦天监选定的时间段内带领着赈灾队伍从皇宫出发,二十车的粮食和棉花就这么浩浩汤汤在所有人面前朝京城南门走去。

    为了防止流民和强盗抢夺粮食,李将军特意在军队里挑选了精壮的将士,人手配备刀剑,身穿轻装盔甲,确保粮食顺利南下赈灾。

    一切都顺利进行中,整个京城都陷入赈灾的欢喜中,甚至有人跑到公主府外,跪在小厮刚打扫干净的石砖上,拜谢神仙的恩赐。

    不仅有感谢神仙赏赐的粮食,还有人乞求神仙能扭转乾坤,将着连绵不绝的大雪给停了。

    宋理在府内听着秋霜送进来的消息,她看出秋霜眼中似乎也隐隐期待她能停了这雪灾,宋理有些苦笑不得,她若真的能操控天气就好了,但她真的不知道这大雪还要下到什么时候。

    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众人多送点粮食,吃饱穿暖熬过寒冬。

    宋理算了算时间,李泉带领的赈灾队伍也差不多要到南门了,于是让步楚怀立刻让壮士们准备就绪。

    赈灾队伍此时备受关注,不仅是队伍后跟了好些官员相送,连主街旁的大街小巷都有不少的流民百姓跟着,一旦出城,赈灾队伍将面临什么无人知晓,但大家都以为在城内是绝对安全的,根本没有一个人出现紧急状态。

    赈灾队伍缓缓走近南门,所有人都叮嘱路上注意安全,李泉自信一笑:“大家请勿担忧,李某一定将粮食顺利带去江南!”

    说完他转身上了马,举着锦旗大声道:“李家军听令!”

    “是!”

    军中将士的声音铿锵有力,众人不由得安下心来,有大宛国的将士运送粮食又怎么会出问题呢!

    李将军还想说什么,却被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打断。

    赈灾队伍在城内的空地停留了片刻,是李泉用来告别京中官员和百姓,给军中将士打气的时间,毕竟出了这城门,他们会在外面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都是不可预知的。

    倘若是平时离京送粮也就罢了,没有人会为了一口粮拼命,可如今这世道,粮食就是性命,即便是为了家人也有不少的人为了一口粮食卖命。

    李泉留的空当就给有心人创造了机会。

    数十个蒙面的壮汉猛地从街道两边的房顶飞奔而下,直奔那一车一车的粮食,众人都还在感受李泉和将士们的情怀,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

    所有人都不自觉地往后退,而站在粮食旁的将士们很快反应过来,纷纷抽出刀剑朝这些刺客挥去,李泉骑在马上,立刻牵引着马匹,抽出大刀朝刺客砍去。

    一众壮士都是领了宋理的命,不伤将士的性命,他们的目标是车上的粮食,所以包括步楚怀在内的壮士们与兵官动手时,只是将人敲晕。

    赈灾队伍的将士众多,仅仅依靠步楚怀这数十人支撑不了多久,于是步楚怀跟两个壮汉划破盖在粮食上的油布,扛起早就观察好的米袋,越上一旁的屋顶,用手中的利刃划破米袋。

    其余的壮士也都不恋战,步楚怀这边得手后,他们也弃战离开,一跃跳上房顶。

    屋檐下还站着躲避打斗的官员百姓,见他们跳上屋顶,还没来得及赞叹这群人的武艺超群,就被落下来的碎石给惊呆了。

    就连后面追上来的将士也震惊地看着从步楚怀几人手中被割破的米袋,从豁口流出来的竟不是白花花的大米,而是随处可见的碎石!

    有胆大的青年上前一步,蹲在地上抓起一地的碎石大喊:“这不是粮食!是石头!”

    “是谁换了粮食?这可是天下百姓的救命粮啊!”

    “居然还不止一袋,肯定是被有心人调换了,必须严查!”

    李泉骑马赶来时,步楚怀几人早就把粮食全都散在地上,喊了一句:“朝廷就是这样赈济灾民的吗?你们是想让百姓死!”随后三两步就从屋顶上消失。

    李泉试图追上去,却发现那些蒙面壮汉早就越上城墙在城外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眼前还有个比抓刺客更紧迫大烂摊子等着他。

    蒙面壮汉当着百官百姓无数双眼睛的面,将赈灾救民的粮食拿了出来,将碎石替换粮食的阴谋揭发,李泉一时间不知道对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倘若在江南才发现这粮食全是碎石,那他李泉必定被扣上换粮的罪名,而此时在京城内被夺粮,他李泉算是看守不利,严重点的还是在半路被劫,不仅担个办事不力,还多个换粮的罪名。

    但好在长公主将粮食送进宫中时,是在百官面前清点的粮食,所有人都看到马车上的粮食全是大米,而李泉没有召见是无法进宫的,加上一路从皇宫走到南门,他的一举一动都彰显他的清白。

    李泉微微吐了一口气,此事顶多算他护粮不利,相比于换掉赈灾粮,已经算是小事了。

    于是他立刻召集将士,将赈灾粮送回宫中,一切由皇帝派人调查,还将散落在地上的碎石全都收集起来,一齐运进宫中。

    赈灾粮被调换一事在京中引起轩然大波,大街小巷的百姓都在议论此时,朝廷百官也上书严查换粮的人,务必给天下一个交代。

    皇帝在接收到消息时,顿时慌了手脚,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换粮一事竟这么快就出现漏洞,如今天下人都知晓此事,他务必找个替罪羊。

    赈灾救民实属大事,不是简简单单就能糊弄过去的,皇帝一个人在承德殿内焦虑得转圈,直到杨公公在殿外高喊怡妃请见,皇帝才回过神来。

    怡妃很快就被召见进去,一进殿她就发现皇帝满面愁容,忧心换粮一事,要不是她在宫外有探子,她也不可能第一时间知道调换的粮食被人给揭穿了。

    为了稳住皇帝,她立刻从怡安宫过来,见皇帝如此,她莞尔一笑,端起桌上的热茶递给皇帝,轻声安抚:“陛下稍安勿躁,这也不全是坏事不是?”

    怡妃丝毫不担心皇帝会疑心她一个后妃怎么会知道前朝的事,只要能帮皇帝解决问题,她愿意冒这个险,皇帝也不会对她怎么样,怡妃有这个自信。

    皇帝接过茶杯,满脑子都是换粮的事,听到怡妃这般说,立刻问她怎么解决。

    怡妃拉着皇帝坐在龙椅上,站在他身后捏肩,把嘴凑到皇帝耳边,说:“换粮一事倘若没有处理好,对陛下必然产生极大影响,即便是随意推出一个替罪羊,也无法抵消百官百姓对陛下的怨言。”

    皇帝闻言,点点头,略显疲惫说:“爱妃有何高见?”

    怡妃对皇帝的反应很是满意,这个从来没有学过帝王之术的皇帝,在登上皇位前只会吃喝玩乐,就连皇位都是怡妃联合母家挑唆和操作夺来的,她要皇帝稳稳坐在皇位上,而唯一能母仪天下的人只能是她。

    怡妃轻笑说道:“陛下怕不是忘了东宫还住着一位……”

章节目录

闺蜜靠我囤货在古代当神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易典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易典墨并收藏闺蜜靠我囤货在古代当神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