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和七年季秋初,长安城。
明是早晨,然空中乌云密布,凉风夹杂着城郊青草泥土的芳香,充斥在城中各处,似有场暴雨将至。行人匆匆,想在雨前赶回家中,街旁摆摊的小饭,见天色不佳,早早就收拾好,可惜的是,少了一日的收成。
城中最深处的皇城,城门紧闭。一辆老旧的马车缓行停靠。守卫本以为是某位官员上朝迟来,可车静静停靠,车夫无言,车内无动静。
无奈下,守卫上前,朝车门行礼,未开口,车中人掀开窗帘,手中拿着块令牌,上有飞龙浮雕,浪河翻滚。这一下,吸引了所有守卫的目光,他们在看到令牌的一瞬,皆是一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为好。
“你将此令牌给予当今圣上,你们便知该如何。”女声轻柔,含着点笑意。
守卫应声,双手接过令牌,朝皇城内奔去。其余人时不时偷瞄一眼马车,十分好奇里面倒底为何人。车夫注意到这些来来去去的目光,替主子感到不满,凶狠地瞪回去,却无甚作用。
程桐昕静坐在软榻上,手中拿着一卷书,伴着车内药香,垂眸阅览。侍女翠芜在侧座沏茶,放到她身旁的小案上,见她面上带笑,不觉感到疑惑。
正值上朝时,程桐昕特意挑了这个时辰,心中不免猜测朝堂上的人看到令牌时的神情,这一想,可就有趣多了。眼下,她已无心读书,便收起书卷,让翠芜递来铜镜,精理发髻发饰后,饮茶小杯。
车外,云层堆叠,愈来愈厚,黑云围绕在一起,笼罩在长安城上,像片刻后就要压下来的石板一般,令人心中发慌。
“轰——”一声闷雷响,打破车中的寂静,程桐昕挑起窗帘一角,嘴角微翘,“来了。”她低语。
“报——!”叫喊声随之而来,“陛下宣见长公主。”
城门大开,车夫起鞭驾车,马蹄未踏出一步,被拦下。先前送令牌的守卫,挡在马车前,“皇城不进车马,劳烦长公主下车。”
“轰——”又声雷响,伴着雷声,车门打开,一名素衣侍女背伞,先一步下来,站在车旁,抬起一只手。女子拨开车帘,手搭在侍女手上,缓步出来。
锦丝绣鞋踩在车沿上,一袭红缎华裙,金丝细绣。轻纱掩面,唯露一双风眸,眼尾轻挑,柳眉舒展,添着几分柔和。她扫过在场众人,虽无声,却压得众人不敢多喘一口气。
等众人意识到此为何人时,匆忙跪地,“参见长公主。”
程桐昕并未理会,径直走到那名守卫跟前,拿走他双手托举着的令牌,轻声道:“免礼。”她瞟了眼守卫,问:“大皇兄于还有交代些事项?”
守卫被她的称呼一时弄浑,但想必说的也是圣上,回话:“回公主,陛下让您先走,到时陈掌印会在太和殿前带您去。”程桐昕微微颔首,收起令牌,朝看皇城内走去。
白石破辅成长路,凡所过处无一不是。途经城内河,三座石桥并立,桥栏以石砌成,每边有石狮十来只不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底下小河平缓,偶尔窜出水面的鱼儿,才会激起浪花涟漪。飞檐宝盖,红墙金瓦,雕栏玉砌,双龙于屋顶戏珠,鱼于檐上越龙门,逐一映入眼帘,可惜天公不美,灰暗之下难辨其中之美。
程桐昕步履缓缓,似归乡孩人童般,回忆每一处景色,在每一微小之处找寻孩时记忆。可这位“孩童”心中非喜亦非忧。
满城旧事,惟让她徒生愁絮,满腔苦闷。
她行至太和殿,早朝刚结束,官员如洪水般涌出,个个面带难色,各种颜色的官服交织在一起,看得她有些迷糊。
在这群人之后,有一人独行在后,银冠来起长发,五宫挺立,着装也与其他人有所不同,那身牙白长衫格外惹人眼。可与那张脸相比起来,都略显暗淡,而且面色最臭的也是他。忽然一个人从人群中向后退了几步,揽上他的肩,满面笑颜。
前头的那群人走下台阶,抬眼便见一好站在殿外,他们先是一惊,前堂无故出现的人,不由让他们想到方才不知何事,使得龙颜大怒。堂前多事,他们也不敢多看,无意一瞧就足以让有心之人长篇大论一番。
天色越来越差,酝酿已久的雨快下了。程桐昕算了下时间,未见人来,自个儿就往前走去。
“宋兄看。”那笑颜满面的官员拍了下身旁人的肩,朝台阶下轻轻扬了下头。
宋辞诣拂开他的手,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有一人与人群逆行,一步步朝着长阶而来。他匆匆一眼便收回目光,“何人?”他问道。
“我怎知。”李闻寒晃头笑道:“我只是觉得此人有些眼熟。”
宋辞诣听到这话不由皱了下眉头,当他再看时,那女子已同他擦肩而过。轻风吹起她的面纱,面纱下的面容秀丽,神色冷淡,眼下一点泪痣,让他想起一位故人。一个荒谬的念头冲上他的大脑,随即又被他打翻。他无声叹息,不再看去。
雷声轰鸣,大雨将至,他们加快步伐离去。
太和殿内,空旷无人,雨天阴沉又没打烛灯,漆黑一片,令人看不清东西。
程桐昕跨过门槛,进去望了一圈,烛灯刚熄,殿内高高挂着“正大光明“的匾额,在暗中却似闪着光,位于正下方的龙椅,被人往前移了几分,相较下,倒是讽讥。
殿内一道亮光突现,一人手持油灯缓缓而来,“奴才奉陛下之命,特请长公主去养心殿。”他将油灯放在地上,跪拜于此,语调平缓。
程桐昕抬眉笑曰:“多年未见啊,陈掌印……陈秉笔。看您这样,过得倒是不错。”她手轻托着下巴,似笑非笑。“免礼罢。”
他一顿,才回道:“公主言重,承蒙陛下恩典,奴才有今日。”他拿起油灯,起身拂袖,低伏着身子,“谢公主。”
陈处侧身让出一条道,想让程桐昕往前走。
程桐昕却看着殿外,眉头微蹙。雨丝划过天际,落在屋檐上,“啪嗒﹣﹣啪嗒“敲打出声响。
“劳烦陈掌印带路。”她回神来,朝他一笑。
陈处躬身前行,他们从殿后而出。
养心殿书房前,陈处轻叩门扉,应声而入。程桐昕转头对翠芜交待,“你就在此等着,何处都别去。若说你违令,便说这是本宫的要求的。”翠芜似明白她话中之意,点头应和。
过了一会儿,房门打开,陈处双手缩在袖中,垂首道:“公主,请。”
程桐昕颔首,踏进屋内,扑面而来的暖气,像是要将她被雨点打湿的袖口烘干。熏香味浓厚,令她有些作呕,不觉用袖住口鼻。她身后的门被关上,四周寂静无比,唯留屋外阵雨,自娱奏乐。
她抬眼便可见座上的男子,持笔批阅文书,丝毫不抬头一下。她在心中暗笑。
直至一道闪光而过,透过窗棂照到她身上,落在他的书桌上,他才迟疑地放下笔,顺起书桌上的烛灯,沿路点燃所有烛架,来到茶案边,才正视眼前这人。
程桐昕摘下面纱,笑颜嫣嫣,在他眼中却显得无比挑衅。“许久不见,大皇兄。”她拱手道。
程朔岌未回她,指了指茶案旁的椅子。程桐昕见了,依旧只是笑道:“多谢大皇兄好意,但不必,臣妹倒想在此看看。况且,”她拿起烛架上的一个蜡烛,点亮书房门处的小火烛台,放在身侧的书架空处,屋内瞬间变得敞亮。
她侧身看着他,面上笑容不改,“臣妹很是好奇,大皇兄为何只看令牌,便知是臣妹?”
程朔岌沉默良久,才摆摆手,强颜欢笑,“如今皇妹已归家,又何必再计较这些。过些日子,朕令礼部备宴。”他背在身后的手,紧握着,青筋突起。
“劳烦大皇兄了,可大皇兄还未答我的话。”程桐听的脸色逐渐冷下来,在烛火下悄然闪过,正对他时又带笑,“还是说,大皇兄一直都知我未死。”
程朔岌眼中瞬息暗淡,坐下来倚着榜背,“皇妹不如坐下,一次性说完,朕觉你这样也挺难受,朕听着亦心烦。”
“那倒不必,臣妹只是好奇大皇兄的答案罢了。”程桐昕背对着他,指尖抚过架子上的书册,最后停在一颗琉璃球上。色泽均匀,内里含着点点白花。
“臣妹到疆北未出七日,就听闻长安传出臣妹已逝的消息,如今死者在世,可真是惊人啊。”她回过头,眉眼弯弯,“你说是不是,大皇兄?”
程朔岌已经握上藏在茶案暗阁中的软剑,恨不得现在就上前捅了她。“是,那时宫中大乱,朕并未找到你尸首,公主失踪对于皇室而言并非好事,朕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他另一手端起茶水,尝了一口,茶凉了。
屋中再次陷入无声之中,越发显得外头的雨大,夹杂着风拍打在窗上,不知何处而来的风破开窗一小缝,灌入屋内,吹灭了烛灯一盏。
程桐昕眼眸低垂,嗤笑道:“下策?依我所见,这应是上策吧。毕竟留我这眼中钉,阻碍的是大皇兄的登基之路。”她关紧窗,再次点亮烛火,她拿起书架上的火烛台,走到茶案旁,拿起一小杯茶端详起来。
“大皇兄不也怕,自己不是正统。”
她放下茶杯,烛台的光亮照在她脸上,下眼睑上的那一泪痣,不免让他想起先太子,他那嫡出的皇弟,这两兄妹不愧一母所出,长得真像。
“正统?”他嗔笑道:“朕坐着龙椅,朕便是正统。皇妹这么问,难不成是想谋逆?”
“大皇兄想多了,这龙椅也不是谁都想坐。”也不是谁都能坐稳。她将台烛放在案上,坐下来。
“臣妹今日来此,主要还是想问大皇兄,公主府可还在?”
“在。”程朔岌几乎没犹豫道:“府中的管事人,下人也都在,未曾有人动过。若你想,今日即可入住。“他手渐渐放开软剑,心静下来,不可再让她带偏。他看了一眼程桐昕,似知她接着会问什么,直接道:“钦天监派人去测风水,言公主府地段与国运相关,不可随意修葺,拆除。”
程桐昕轻笑一下,心想,这就不打算演下去了?
“臣妹还有两件事,还得征得大皇兄同意。一是宴会便办在公主府,到时令礼部的人来府中看。二是,臣妹十年未回长安,想去皇陵和祠堂,向列祖列宗道个不是,就今日。”
“祭祖将至,祭祖前一月不宜去皇陵。”程朔岌摇头。“宴席办于宫中也较为妥当。”
“是吗?那便下次吧。臣妹见大皇兄事务繁多,先行一步。”程桐昕朝他一笑,起身就要往门外去。
闪电雷鸣间,风再次吹开窗,雨飘进屋内,打湿了一小片地面。雷声一响接着一响,与风声一起在她耳边回荡,掩盖了出鞘声,杀气袭来。她感到背后一凉,尖锐的触感抵在她脊背上,慢慢上移,架在她脖子上,轻轻一划,就可夺她性命。
“皇妹急什么?朕可没说你能走了。”程朔岌还拈量了两下手中软剑,未伤到程桐昕一分。“朕也有一好奇的点,皇妹这次归来,究竟为何?”
程桐昕也握上腰间软剑,斜眼睨视他,淡淡道:“臣妹归来为何,不已和大皇兄说了。”
“呵。”程朔岌用剑面贴了一下她的颈部,“你那套说辞,真以为朕会信。”
程桐昕略略移开一点剑身,使它离自己远些。“看来大皇兄倒也是聪明,还以为臣妹三言两语便能将你与骗过。”
程桐昕两指夹住剑尖,稍用力弯折剑身,侧身对上程朔岌的视线,“我此番归来,便是想见见传闻中的太平盛世,繁盛长安。”她退后一步,放开软剑。“如此,臣妹可走吗?”
程朔岌沉默不语,看着笑吟吟的她,收起手中剑。程桐昕默以他同意,大步而出。
屋外雨渐小,翠芜站在檐下同陈处大眼瞪小眼,见程桐昕出来,十分高兴行礼,“殿下。”陈处闻声看去,瞧着她完好无缺地出来,眉头一闪而过地皱了一下,也讪讪道:“奴才见过公主。”
程桐昕抬手免了他的礼,“翠芜,打伞。”翠芜打起年,两人走离书房没多久,就听见程朔岌的喊话。
“陈掌印,送长公主。”
程桐昕现在见到这两人就不悦,停下脚步,侧头道:“雨小了,不劳烦陈掌印了。本宫识得路。”她从袖中拿出轻纱,重新系上。
刚才几道雷鸣后,天逐渐放晴。仅利的雨滴打在乎面上,顺着伞骨划下,越来越小,待她们回到马车上时,天已完全放晴。
已至辰时,红日却才初生,晨光稀微,照到飞檐上,像是镀了层金光。云团堆积,形成巨龙的样子,周身透着彩光,红光累紧咬着龙尾,状似火烧云。一来阳光从龙头上穿过,在天空中形成一道彩虹,从长安不知去往何处。大风起,龙番动,虹光随着它,浮游于万里空高。
明是早晨,然空中乌云密布,凉风夹杂着城郊青草泥土的芳香,充斥在城中各处,似有场暴雨将至。行人匆匆,想在雨前赶回家中,街旁摆摊的小饭,见天色不佳,早早就收拾好,可惜的是,少了一日的收成。
城中最深处的皇城,城门紧闭。一辆老旧的马车缓行停靠。守卫本以为是某位官员上朝迟来,可车静静停靠,车夫无言,车内无动静。
无奈下,守卫上前,朝车门行礼,未开口,车中人掀开窗帘,手中拿着块令牌,上有飞龙浮雕,浪河翻滚。这一下,吸引了所有守卫的目光,他们在看到令牌的一瞬,皆是一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为好。
“你将此令牌给予当今圣上,你们便知该如何。”女声轻柔,含着点笑意。
守卫应声,双手接过令牌,朝皇城内奔去。其余人时不时偷瞄一眼马车,十分好奇里面倒底为何人。车夫注意到这些来来去去的目光,替主子感到不满,凶狠地瞪回去,却无甚作用。
程桐昕静坐在软榻上,手中拿着一卷书,伴着车内药香,垂眸阅览。侍女翠芜在侧座沏茶,放到她身旁的小案上,见她面上带笑,不觉感到疑惑。
正值上朝时,程桐昕特意挑了这个时辰,心中不免猜测朝堂上的人看到令牌时的神情,这一想,可就有趣多了。眼下,她已无心读书,便收起书卷,让翠芜递来铜镜,精理发髻发饰后,饮茶小杯。
车外,云层堆叠,愈来愈厚,黑云围绕在一起,笼罩在长安城上,像片刻后就要压下来的石板一般,令人心中发慌。
“轰——”一声闷雷响,打破车中的寂静,程桐昕挑起窗帘一角,嘴角微翘,“来了。”她低语。
“报——!”叫喊声随之而来,“陛下宣见长公主。”
城门大开,车夫起鞭驾车,马蹄未踏出一步,被拦下。先前送令牌的守卫,挡在马车前,“皇城不进车马,劳烦长公主下车。”
“轰——”又声雷响,伴着雷声,车门打开,一名素衣侍女背伞,先一步下来,站在车旁,抬起一只手。女子拨开车帘,手搭在侍女手上,缓步出来。
锦丝绣鞋踩在车沿上,一袭红缎华裙,金丝细绣。轻纱掩面,唯露一双风眸,眼尾轻挑,柳眉舒展,添着几分柔和。她扫过在场众人,虽无声,却压得众人不敢多喘一口气。
等众人意识到此为何人时,匆忙跪地,“参见长公主。”
程桐昕并未理会,径直走到那名守卫跟前,拿走他双手托举着的令牌,轻声道:“免礼。”她瞟了眼守卫,问:“大皇兄于还有交代些事项?”
守卫被她的称呼一时弄浑,但想必说的也是圣上,回话:“回公主,陛下让您先走,到时陈掌印会在太和殿前带您去。”程桐昕微微颔首,收起令牌,朝看皇城内走去。
白石破辅成长路,凡所过处无一不是。途经城内河,三座石桥并立,桥栏以石砌成,每边有石狮十来只不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底下小河平缓,偶尔窜出水面的鱼儿,才会激起浪花涟漪。飞檐宝盖,红墙金瓦,雕栏玉砌,双龙于屋顶戏珠,鱼于檐上越龙门,逐一映入眼帘,可惜天公不美,灰暗之下难辨其中之美。
程桐昕步履缓缓,似归乡孩人童般,回忆每一处景色,在每一微小之处找寻孩时记忆。可这位“孩童”心中非喜亦非忧。
满城旧事,惟让她徒生愁絮,满腔苦闷。
她行至太和殿,早朝刚结束,官员如洪水般涌出,个个面带难色,各种颜色的官服交织在一起,看得她有些迷糊。
在这群人之后,有一人独行在后,银冠来起长发,五宫挺立,着装也与其他人有所不同,那身牙白长衫格外惹人眼。可与那张脸相比起来,都略显暗淡,而且面色最臭的也是他。忽然一个人从人群中向后退了几步,揽上他的肩,满面笑颜。
前头的那群人走下台阶,抬眼便见一好站在殿外,他们先是一惊,前堂无故出现的人,不由让他们想到方才不知何事,使得龙颜大怒。堂前多事,他们也不敢多看,无意一瞧就足以让有心之人长篇大论一番。
天色越来越差,酝酿已久的雨快下了。程桐昕算了下时间,未见人来,自个儿就往前走去。
“宋兄看。”那笑颜满面的官员拍了下身旁人的肩,朝台阶下轻轻扬了下头。
宋辞诣拂开他的手,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有一人与人群逆行,一步步朝着长阶而来。他匆匆一眼便收回目光,“何人?”他问道。
“我怎知。”李闻寒晃头笑道:“我只是觉得此人有些眼熟。”
宋辞诣听到这话不由皱了下眉头,当他再看时,那女子已同他擦肩而过。轻风吹起她的面纱,面纱下的面容秀丽,神色冷淡,眼下一点泪痣,让他想起一位故人。一个荒谬的念头冲上他的大脑,随即又被他打翻。他无声叹息,不再看去。
雷声轰鸣,大雨将至,他们加快步伐离去。
太和殿内,空旷无人,雨天阴沉又没打烛灯,漆黑一片,令人看不清东西。
程桐昕跨过门槛,进去望了一圈,烛灯刚熄,殿内高高挂着“正大光明“的匾额,在暗中却似闪着光,位于正下方的龙椅,被人往前移了几分,相较下,倒是讽讥。
殿内一道亮光突现,一人手持油灯缓缓而来,“奴才奉陛下之命,特请长公主去养心殿。”他将油灯放在地上,跪拜于此,语调平缓。
程桐昕抬眉笑曰:“多年未见啊,陈掌印……陈秉笔。看您这样,过得倒是不错。”她手轻托着下巴,似笑非笑。“免礼罢。”
他一顿,才回道:“公主言重,承蒙陛下恩典,奴才有今日。”他拿起油灯,起身拂袖,低伏着身子,“谢公主。”
陈处侧身让出一条道,想让程桐昕往前走。
程桐昕却看着殿外,眉头微蹙。雨丝划过天际,落在屋檐上,“啪嗒﹣﹣啪嗒“敲打出声响。
“劳烦陈掌印带路。”她回神来,朝他一笑。
陈处躬身前行,他们从殿后而出。
养心殿书房前,陈处轻叩门扉,应声而入。程桐昕转头对翠芜交待,“你就在此等着,何处都别去。若说你违令,便说这是本宫的要求的。”翠芜似明白她话中之意,点头应和。
过了一会儿,房门打开,陈处双手缩在袖中,垂首道:“公主,请。”
程桐昕颔首,踏进屋内,扑面而来的暖气,像是要将她被雨点打湿的袖口烘干。熏香味浓厚,令她有些作呕,不觉用袖住口鼻。她身后的门被关上,四周寂静无比,唯留屋外阵雨,自娱奏乐。
她抬眼便可见座上的男子,持笔批阅文书,丝毫不抬头一下。她在心中暗笑。
直至一道闪光而过,透过窗棂照到她身上,落在他的书桌上,他才迟疑地放下笔,顺起书桌上的烛灯,沿路点燃所有烛架,来到茶案边,才正视眼前这人。
程桐昕摘下面纱,笑颜嫣嫣,在他眼中却显得无比挑衅。“许久不见,大皇兄。”她拱手道。
程朔岌未回她,指了指茶案旁的椅子。程桐昕见了,依旧只是笑道:“多谢大皇兄好意,但不必,臣妹倒想在此看看。况且,”她拿起烛架上的一个蜡烛,点亮书房门处的小火烛台,放在身侧的书架空处,屋内瞬间变得敞亮。
她侧身看着他,面上笑容不改,“臣妹很是好奇,大皇兄为何只看令牌,便知是臣妹?”
程朔岌沉默良久,才摆摆手,强颜欢笑,“如今皇妹已归家,又何必再计较这些。过些日子,朕令礼部备宴。”他背在身后的手,紧握着,青筋突起。
“劳烦大皇兄了,可大皇兄还未答我的话。”程桐听的脸色逐渐冷下来,在烛火下悄然闪过,正对他时又带笑,“还是说,大皇兄一直都知我未死。”
程朔岌眼中瞬息暗淡,坐下来倚着榜背,“皇妹不如坐下,一次性说完,朕觉你这样也挺难受,朕听着亦心烦。”
“那倒不必,臣妹只是好奇大皇兄的答案罢了。”程桐昕背对着他,指尖抚过架子上的书册,最后停在一颗琉璃球上。色泽均匀,内里含着点点白花。
“臣妹到疆北未出七日,就听闻长安传出臣妹已逝的消息,如今死者在世,可真是惊人啊。”她回过头,眉眼弯弯,“你说是不是,大皇兄?”
程朔岌已经握上藏在茶案暗阁中的软剑,恨不得现在就上前捅了她。“是,那时宫中大乱,朕并未找到你尸首,公主失踪对于皇室而言并非好事,朕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他另一手端起茶水,尝了一口,茶凉了。
屋中再次陷入无声之中,越发显得外头的雨大,夹杂着风拍打在窗上,不知何处而来的风破开窗一小缝,灌入屋内,吹灭了烛灯一盏。
程桐昕眼眸低垂,嗤笑道:“下策?依我所见,这应是上策吧。毕竟留我这眼中钉,阻碍的是大皇兄的登基之路。”她关紧窗,再次点亮烛火,她拿起书架上的火烛台,走到茶案旁,拿起一小杯茶端详起来。
“大皇兄不也怕,自己不是正统。”
她放下茶杯,烛台的光亮照在她脸上,下眼睑上的那一泪痣,不免让他想起先太子,他那嫡出的皇弟,这两兄妹不愧一母所出,长得真像。
“正统?”他嗔笑道:“朕坐着龙椅,朕便是正统。皇妹这么问,难不成是想谋逆?”
“大皇兄想多了,这龙椅也不是谁都想坐。”也不是谁都能坐稳。她将台烛放在案上,坐下来。
“臣妹今日来此,主要还是想问大皇兄,公主府可还在?”
“在。”程朔岌几乎没犹豫道:“府中的管事人,下人也都在,未曾有人动过。若你想,今日即可入住。“他手渐渐放开软剑,心静下来,不可再让她带偏。他看了一眼程桐昕,似知她接着会问什么,直接道:“钦天监派人去测风水,言公主府地段与国运相关,不可随意修葺,拆除。”
程桐昕轻笑一下,心想,这就不打算演下去了?
“臣妹还有两件事,还得征得大皇兄同意。一是宴会便办在公主府,到时令礼部的人来府中看。二是,臣妹十年未回长安,想去皇陵和祠堂,向列祖列宗道个不是,就今日。”
“祭祖将至,祭祖前一月不宜去皇陵。”程朔岌摇头。“宴席办于宫中也较为妥当。”
“是吗?那便下次吧。臣妹见大皇兄事务繁多,先行一步。”程桐昕朝他一笑,起身就要往门外去。
闪电雷鸣间,风再次吹开窗,雨飘进屋内,打湿了一小片地面。雷声一响接着一响,与风声一起在她耳边回荡,掩盖了出鞘声,杀气袭来。她感到背后一凉,尖锐的触感抵在她脊背上,慢慢上移,架在她脖子上,轻轻一划,就可夺她性命。
“皇妹急什么?朕可没说你能走了。”程朔岌还拈量了两下手中软剑,未伤到程桐昕一分。“朕也有一好奇的点,皇妹这次归来,究竟为何?”
程桐昕也握上腰间软剑,斜眼睨视他,淡淡道:“臣妹归来为何,不已和大皇兄说了。”
“呵。”程朔岌用剑面贴了一下她的颈部,“你那套说辞,真以为朕会信。”
程桐昕略略移开一点剑身,使它离自己远些。“看来大皇兄倒也是聪明,还以为臣妹三言两语便能将你与骗过。”
程桐昕两指夹住剑尖,稍用力弯折剑身,侧身对上程朔岌的视线,“我此番归来,便是想见见传闻中的太平盛世,繁盛长安。”她退后一步,放开软剑。“如此,臣妹可走吗?”
程朔岌沉默不语,看着笑吟吟的她,收起手中剑。程桐昕默以他同意,大步而出。
屋外雨渐小,翠芜站在檐下同陈处大眼瞪小眼,见程桐昕出来,十分高兴行礼,“殿下。”陈处闻声看去,瞧着她完好无缺地出来,眉头一闪而过地皱了一下,也讪讪道:“奴才见过公主。”
程桐昕抬手免了他的礼,“翠芜,打伞。”翠芜打起年,两人走离书房没多久,就听见程朔岌的喊话。
“陈掌印,送长公主。”
程桐昕现在见到这两人就不悦,停下脚步,侧头道:“雨小了,不劳烦陈掌印了。本宫识得路。”她从袖中拿出轻纱,重新系上。
刚才几道雷鸣后,天逐渐放晴。仅利的雨滴打在乎面上,顺着伞骨划下,越来越小,待她们回到马车上时,天已完全放晴。
已至辰时,红日却才初生,晨光稀微,照到飞檐上,像是镀了层金光。云团堆积,形成巨龙的样子,周身透着彩光,红光累紧咬着龙尾,状似火烧云。一来阳光从龙头上穿过,在天空中形成一道彩虹,从长安不知去往何处。大风起,龙番动,虹光随着它,浮游于万里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