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沈家,出了永安,沈熹更深刻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沈家的泔水桶里油水翻天,连白面馒头也被丢了不少,还曾成为她赖以生存的吃食。
这还只是下人吃剩的。
而离永安越远,外头的老百姓过的越苦,连青菜也吃不上,到山中寻野菜野果的人也不在少数。
她已一月未吃大米了,上次那丰盛的一顿,糠、壳掺杂在一起,煮熟后混着草根就吃,涩硬难当却能饱腹。
十三岁的人,看起来和十岁的也差不多。
因此,等人牙子将她卖于距永安百里之外的青阳城人市时,沈熹看着和自己同处一的栏小黄牛,脑子里只想着黄牛肉是什么味道。
沈西风满八岁那日,沈夫人在庭院宴客,她在角落里蹲着,看客人们夹起肉块放在炭火上炙烤。
肉片很薄,放在炭火上只要眨眼的功夫,肉片上的红色瞬间消退,变成一块滋滋冒油的肉来。
再洒上香料,风将味一吹过来,她馋得连魂都丢了。
现下饿得头晕眼花,沈熹眼也不眨地看着它,不禁咽下口水。
正发呆时,一个包子扔到她面前。
顾不得牛栏脏污,她捡起包子,嚼也没嚼就一口咽了下去。
那人牙子是个年轻的男子,虽然也是瘦削,但脸色还是要比那些在山里逃亡的老百姓好些。
他右手拿着一吊钱,对沈熹笑道:“喏,包子也给你买了,好好待着吧!”说完便把那吊钱塞进衣里,满意离开。
沈熹咂咂嘴,她突然有些后悔了。
早知道应该多要几个包子的,瞧他收的那吊钱,该是可以买五个肉包子了。
她躺在地上,一双大眼溜溜打量过往来人。
这里是青阳城最热闹的人市,“奴婢贱人,律比畜产”,不少人同她一样都与牛马同栏,由他人买卖打量。
人声鼎沸,四处方言交杂,空气中飘来飘去的是畜生身上的腥味、人身上的汗臭味。
本想着自己这样的人又瘦又小,看起来不易养活,应是没人要的,可惜没有一会儿,就有人来问价了。
人贩一直给买家推荐她:“是个小子,今年十三了,爹娘都是奴籍,只是都死了。主家不要他了,这才又把他给卖了的。”
“别看他现在瘦,多给些吃的,过些日子唰唰唰就长了,到时候啊,就是一个好劳力。”
来买奴婢的是个五十来岁老头,捏着胡子对沈熹上下打量,看起来颇精明。
最后,老头把她定了下来:“行,就买他!”
老头签字时,沈熹站在他后边,待看见市券上那些字,她才觉得自己真是把自己卖便宜了。
“二十匹大练?该是可以换二十个包子了吧!”
老头一愣,转头看她:“你认字?”
沈熹木着脸点点头:“认得几个,只是不多。”
她看着老头明显愉悦的神色,知道他应是满意的,等跟着他一同去了市场东角那处阔地,又看见有二十几个同她一般年岁大的孩子在那等着。
都是男孩子,手上脚上有麻绳束缚,穿着破烂,应都是贱籍。
“主子等着用人,今天就先买着几个用着,等过两天再来看看。”老头把身上的荷囊扔给一个黑衣男子,骑马先走了。
他们一行人就跟在男子后面,徒步出了人市,待行了半个时辰,众人被带至偏门,顺着从里头进去。
又有另一个年轻的男子过来接应他们,也是十几岁的样子,一张脸笑眯眯的,看起来很和善,沈熹瞧他穿着简单的黑衣布料,猜他身份不高。
男子让他们称呼自己为阿宁,他分发衣物给他们,竟还是两身新衣,一行人抬着木盆,等待洗澡。
下人们有自己洗澡的地,一间屋子里砌着五道墙,每个小隔间前摆着一桶温水,只能用木瓢舀温水浇在身上。
沈熹心里一慌,十个指头紧紧捏着木盆,她刻意排在最后,想要拖延些时间。
离开沈府一个月,她已在自己是女儿身上吃过不少亏,到后来她又臭又脏,也看不出是男是女来,便刻意扮成男孩,连声音都故意低哑了。
可现在好像要败露了,只要脱了衣服往那一站,是男是女不就都清楚了。
前面又有人进去洗澡,排队的人都往前走了一步,也只有她慢慢往后退去。
趁着守着他们的年轻男子不注意,沈熹悄悄跑了。
她记得来时路过一小池,池子不大,有个小亭子那么圆,池水清澈,有巨石布底,又有美人竹和假山遮掩,她只要在那里洗干净就好,人那么多,没人会注意到她。
到底是姑娘家,即便四下无人,也还是穿着一身新衣才敢入水。
青阳城的冬日很温暖,可水却是冷的。
一只脚伸进水里,她哆嗦了一下,却还是慢慢把双脚探进里面。
不敢耽误时间,沈熹一个闭眼,入水后便赶紧搓着身上的污泥,她把长发解开,由它们漂在水面上,寒冷的池水顺着头皮钻入脑中,她无比清醒。
不敢耽搁时间,她洗完就想赶紧上岸,可朝池边一看,原本放在一边的衣物却没在了。
一道声音响起:“你是在找这个吗?“
沈熹一惊,猛回头,却见假山上坐着一个人。
是个小郎君,模样干净,右颊有一个小酒靥,正甩着她的衣服玩闹。
见沈熹回头看他,少年原本的悠闲自得统统散去,一时间竟拘束许多。
“竟是个姑娘!“他没料到水池中那人是个姑娘家,等看清后,那两颊即刻便红了,只赶紧把头扭向一边,接着便是下了假山,一直侧着头将衣服重新放回池水边便走了。
直到听不到脚步声,沈熹才赶紧爬出水池,穿上衣服跑了。
这家主子应该不是事多的,才来此地第一日时没有事做,天黑众人便休息去了。
十个人挤在一间小屋里,这夜,沈熹听着满屋的呼噜声沉沉睡去。
第二日,天还黑着,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只听得阿宁在外敲门,他昨日说过,敲门声一响起,他们便要起来做工了。
等众人收拾好后,出了门,整整齐齐排成两列,不到一会儿,就有五个老头过来了。
身形不一,高矮不一,连面色也不一样。
沈熹悄悄一瞥,见几人都身着黑衣,只是这衣服用的是绸缎,顺滑光亮,看起来在这府里身份不低,又见阿宁也随他们站在一边,更验证了心里的想法。
五个老头对他们挑挑拣拣,轮到沈熹时,他们似乎对她身形颇不满意,一个个摇摇头便走了。
到最后一个老头站在她面前时,她心里一紧,两手紧紧攥成拳,猛然间又意识到这也太暴露自己的丑态了,立马又松开。
瘦老头显然也不满意她,欲提步离开,却听阿宁道:“听伍总管说这小子会认字,若是李总管收下,也能让他给您读读书,解解闷。”
果然,李总管站在她面前,那双细而浅的眼皮终于勉强抬起些来了:“你认字?”
这下沈熹却不敢谦虚了,生怕老头不要她,便赶紧点点头:“认得些,以前读过些书。”
天知道她其实一本书也没读过。
“嗯”。老头微微点头,“后面等着去。”
心里放下一块大石头,沈熹朝阿宁笑了笑,以示感激。
年轻人意外于她的感谢,不过也只是疑惑一下,便也朝她轻轻点点头。
二十余个买来的小孩子,最后只剩两个没有人要,她看着他们被阿宁送走,入了拐角处不见身影,后来,
沈熹才知道没有被主管选上的人都要发卖人市,不再留用。
她对阿宁的感激又加深了许多。
众人跟着自己的主管去干活,沈熹领得个还算轻松的活计,每日坐在后院中砍柴,早砍一次,午砍一次,做活完后,可以自己在小院里找处角落坐坐,或者拉去做其他杂活,要么李总管会喊她念话本,十个字里五个字不认识,奈何她会编,有时连话本内容都是瞎编出来的。
幸好李总管不识字,相反他听得津津有味,躺在大摇椅上的二郎腿一翘一翘的,好不自在。
因为砍柴砍得多,手掌被磨出几个大泡,白日里阿宁见到,说是等磨出茧来就好。
她一点儿也不怕疼,更不怕苦,只觉得这已经是人间的好日子了。
有一张床可以睡,还有新衣服可以穿,即便是奴婢,吃食也好,顿顿有油水,干净、饱腹。
无人再能随意打骂她。
这样美好的日子,她觉得就这样过下去也很好。
转眼又是一年,新年到时,府上主人大手笔,给每个奴仆都赏了一颗金瓜子,这样美好的日子,她觉得做奴婢也是一件美事。
这年,正是奉康十四年。
除夕那晚,她小心把金瓜子藏在身上衣服缝着的口袋里,等吃完饭,又坐在院子里吃着主子奖赏的瓜果,听其他人聊天说话。
他们出身奴籍,卖给主人后便是新人家的人,没有资格再去找自己的亲人。
众人说说笑笑,缓解了不能和亲人团聚的苦闷。
沈家的泔水桶里油水翻天,连白面馒头也被丢了不少,还曾成为她赖以生存的吃食。
这还只是下人吃剩的。
而离永安越远,外头的老百姓过的越苦,连青菜也吃不上,到山中寻野菜野果的人也不在少数。
她已一月未吃大米了,上次那丰盛的一顿,糠、壳掺杂在一起,煮熟后混着草根就吃,涩硬难当却能饱腹。
十三岁的人,看起来和十岁的也差不多。
因此,等人牙子将她卖于距永安百里之外的青阳城人市时,沈熹看着和自己同处一的栏小黄牛,脑子里只想着黄牛肉是什么味道。
沈西风满八岁那日,沈夫人在庭院宴客,她在角落里蹲着,看客人们夹起肉块放在炭火上炙烤。
肉片很薄,放在炭火上只要眨眼的功夫,肉片上的红色瞬间消退,变成一块滋滋冒油的肉来。
再洒上香料,风将味一吹过来,她馋得连魂都丢了。
现下饿得头晕眼花,沈熹眼也不眨地看着它,不禁咽下口水。
正发呆时,一个包子扔到她面前。
顾不得牛栏脏污,她捡起包子,嚼也没嚼就一口咽了下去。
那人牙子是个年轻的男子,虽然也是瘦削,但脸色还是要比那些在山里逃亡的老百姓好些。
他右手拿着一吊钱,对沈熹笑道:“喏,包子也给你买了,好好待着吧!”说完便把那吊钱塞进衣里,满意离开。
沈熹咂咂嘴,她突然有些后悔了。
早知道应该多要几个包子的,瞧他收的那吊钱,该是可以买五个肉包子了。
她躺在地上,一双大眼溜溜打量过往来人。
这里是青阳城最热闹的人市,“奴婢贱人,律比畜产”,不少人同她一样都与牛马同栏,由他人买卖打量。
人声鼎沸,四处方言交杂,空气中飘来飘去的是畜生身上的腥味、人身上的汗臭味。
本想着自己这样的人又瘦又小,看起来不易养活,应是没人要的,可惜没有一会儿,就有人来问价了。
人贩一直给买家推荐她:“是个小子,今年十三了,爹娘都是奴籍,只是都死了。主家不要他了,这才又把他给卖了的。”
“别看他现在瘦,多给些吃的,过些日子唰唰唰就长了,到时候啊,就是一个好劳力。”
来买奴婢的是个五十来岁老头,捏着胡子对沈熹上下打量,看起来颇精明。
最后,老头把她定了下来:“行,就买他!”
老头签字时,沈熹站在他后边,待看见市券上那些字,她才觉得自己真是把自己卖便宜了。
“二十匹大练?该是可以换二十个包子了吧!”
老头一愣,转头看她:“你认字?”
沈熹木着脸点点头:“认得几个,只是不多。”
她看着老头明显愉悦的神色,知道他应是满意的,等跟着他一同去了市场东角那处阔地,又看见有二十几个同她一般年岁大的孩子在那等着。
都是男孩子,手上脚上有麻绳束缚,穿着破烂,应都是贱籍。
“主子等着用人,今天就先买着几个用着,等过两天再来看看。”老头把身上的荷囊扔给一个黑衣男子,骑马先走了。
他们一行人就跟在男子后面,徒步出了人市,待行了半个时辰,众人被带至偏门,顺着从里头进去。
又有另一个年轻的男子过来接应他们,也是十几岁的样子,一张脸笑眯眯的,看起来很和善,沈熹瞧他穿着简单的黑衣布料,猜他身份不高。
男子让他们称呼自己为阿宁,他分发衣物给他们,竟还是两身新衣,一行人抬着木盆,等待洗澡。
下人们有自己洗澡的地,一间屋子里砌着五道墙,每个小隔间前摆着一桶温水,只能用木瓢舀温水浇在身上。
沈熹心里一慌,十个指头紧紧捏着木盆,她刻意排在最后,想要拖延些时间。
离开沈府一个月,她已在自己是女儿身上吃过不少亏,到后来她又臭又脏,也看不出是男是女来,便刻意扮成男孩,连声音都故意低哑了。
可现在好像要败露了,只要脱了衣服往那一站,是男是女不就都清楚了。
前面又有人进去洗澡,排队的人都往前走了一步,也只有她慢慢往后退去。
趁着守着他们的年轻男子不注意,沈熹悄悄跑了。
她记得来时路过一小池,池子不大,有个小亭子那么圆,池水清澈,有巨石布底,又有美人竹和假山遮掩,她只要在那里洗干净就好,人那么多,没人会注意到她。
到底是姑娘家,即便四下无人,也还是穿着一身新衣才敢入水。
青阳城的冬日很温暖,可水却是冷的。
一只脚伸进水里,她哆嗦了一下,却还是慢慢把双脚探进里面。
不敢耽误时间,沈熹一个闭眼,入水后便赶紧搓着身上的污泥,她把长发解开,由它们漂在水面上,寒冷的池水顺着头皮钻入脑中,她无比清醒。
不敢耽搁时间,她洗完就想赶紧上岸,可朝池边一看,原本放在一边的衣物却没在了。
一道声音响起:“你是在找这个吗?“
沈熹一惊,猛回头,却见假山上坐着一个人。
是个小郎君,模样干净,右颊有一个小酒靥,正甩着她的衣服玩闹。
见沈熹回头看他,少年原本的悠闲自得统统散去,一时间竟拘束许多。
“竟是个姑娘!“他没料到水池中那人是个姑娘家,等看清后,那两颊即刻便红了,只赶紧把头扭向一边,接着便是下了假山,一直侧着头将衣服重新放回池水边便走了。
直到听不到脚步声,沈熹才赶紧爬出水池,穿上衣服跑了。
这家主子应该不是事多的,才来此地第一日时没有事做,天黑众人便休息去了。
十个人挤在一间小屋里,这夜,沈熹听着满屋的呼噜声沉沉睡去。
第二日,天还黑着,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只听得阿宁在外敲门,他昨日说过,敲门声一响起,他们便要起来做工了。
等众人收拾好后,出了门,整整齐齐排成两列,不到一会儿,就有五个老头过来了。
身形不一,高矮不一,连面色也不一样。
沈熹悄悄一瞥,见几人都身着黑衣,只是这衣服用的是绸缎,顺滑光亮,看起来在这府里身份不低,又见阿宁也随他们站在一边,更验证了心里的想法。
五个老头对他们挑挑拣拣,轮到沈熹时,他们似乎对她身形颇不满意,一个个摇摇头便走了。
到最后一个老头站在她面前时,她心里一紧,两手紧紧攥成拳,猛然间又意识到这也太暴露自己的丑态了,立马又松开。
瘦老头显然也不满意她,欲提步离开,却听阿宁道:“听伍总管说这小子会认字,若是李总管收下,也能让他给您读读书,解解闷。”
果然,李总管站在她面前,那双细而浅的眼皮终于勉强抬起些来了:“你认字?”
这下沈熹却不敢谦虚了,生怕老头不要她,便赶紧点点头:“认得些,以前读过些书。”
天知道她其实一本书也没读过。
“嗯”。老头微微点头,“后面等着去。”
心里放下一块大石头,沈熹朝阿宁笑了笑,以示感激。
年轻人意外于她的感谢,不过也只是疑惑一下,便也朝她轻轻点点头。
二十余个买来的小孩子,最后只剩两个没有人要,她看着他们被阿宁送走,入了拐角处不见身影,后来,
沈熹才知道没有被主管选上的人都要发卖人市,不再留用。
她对阿宁的感激又加深了许多。
众人跟着自己的主管去干活,沈熹领得个还算轻松的活计,每日坐在后院中砍柴,早砍一次,午砍一次,做活完后,可以自己在小院里找处角落坐坐,或者拉去做其他杂活,要么李总管会喊她念话本,十个字里五个字不认识,奈何她会编,有时连话本内容都是瞎编出来的。
幸好李总管不识字,相反他听得津津有味,躺在大摇椅上的二郎腿一翘一翘的,好不自在。
因为砍柴砍得多,手掌被磨出几个大泡,白日里阿宁见到,说是等磨出茧来就好。
她一点儿也不怕疼,更不怕苦,只觉得这已经是人间的好日子了。
有一张床可以睡,还有新衣服可以穿,即便是奴婢,吃食也好,顿顿有油水,干净、饱腹。
无人再能随意打骂她。
这样美好的日子,她觉得就这样过下去也很好。
转眼又是一年,新年到时,府上主人大手笔,给每个奴仆都赏了一颗金瓜子,这样美好的日子,她觉得做奴婢也是一件美事。
这年,正是奉康十四年。
除夕那晚,她小心把金瓜子藏在身上衣服缝着的口袋里,等吃完饭,又坐在院子里吃着主子奖赏的瓜果,听其他人聊天说话。
他们出身奴籍,卖给主人后便是新人家的人,没有资格再去找自己的亲人。
众人说说笑笑,缓解了不能和亲人团聚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