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闻伏贞琴声,太后旧疾有了良方。
往常日日服用汤药,太后亦知是药三分毒的道理,既怕汤药喝多了伤身,更怕头疾发作叫她生不如死。
现在只要得闻美妙的琴音便能叫头疼之意消失殆尽,她自然要把这救命稻草留在身边。
这日,太后又请伏贞进宫为她抚琴。
已是冬月,南地不下雪,却是湿冷得很,唯有雨荷池上的碧波亭中留着秋日的暖意。
亭子周边换上了厚实的幕布,遮住了外头的冷意,幕布之内烧着金丝炭,无烟无味,十分暖和。
伏贞顺着曲折的水廊朝亭子去,抱着她的琴恭敬向太后行礼。
这些日子太后看她格外顺眼,朝她招招手,笑道:“快过来看呐!”
伏贞笑意盈盈,朝前一看,竟有两只白鹤在池边漫步,时而低头捕鱼,时而交颈相缠,白色的长羽格外显眼,衬得这冬日又有不少寒凉之意。
太后看她,笑道:“倒是不用你把仙鹤引来了,喏,这里就有两只。”话说完,她走进亭中,伏贞跟在后面,看见太后坐下,今华开始为她揉着肩膀,便把琴放下,轻轻抚来。
琴音无形,从琴弦上一圈圈转出来,便向听琴的人施下一层层魔咒,好似堕落抚琴人编织的梦境中,连今华都忍不住朝伏贞多看去几眼了。
她已听了几次伏贞琴音,可却未有腻过,反而每听一次,每痴迷一次。
弹的也不是什么名曲,只是她随意而抚,洞察人心的力量究竟有多强才能这样以琴动人。
太后忽然直起身子朝帘外看去,今华转头,竟见那原本在池中捕鱼的两只白鹤围着雨荷池低飞,不住鸣叫。
伏贞停了下来,好像有些不知所措,太后分了一点神给她,只道:“继续弹,不许停。”
琴音再次响起。
太后走出凉亭,看那两只白鹤绕着雨荷池飞了两圈后停在了碧波亭前的长廊中,离她们这般近。
两只白鹤仰天一鸣一叫,似在应和那琴音,见此奇像,太后只能对着伏贞长长叹息一声,这声叹息里,包含多少的惊艳。
最后一个琴音消失后,伏贞双手放于琴上,此时,太后看她的眼神也有了不一样的意味:“今夜宫中有宴,你留下来陪着哀家吧!”
伏贞微微躬身应好,宽大的衣袖遮住了她交合的双手,她使劲掐着手心,不叫自己在外人面前露出声色。
这夜,皇帝在宫中举办“暖炉会”,太后也到场,还邀请了永安尊贵的命妇及贵女们来吃点炙食。
男客、女客隔着屏风,各有热闹。
妇人们隔着屏风悄悄议论着旁边的年少男子,想借此机会为自家姑娘物色个如意郎君,也叫女儿们瞧瞧对方的脸儿可合心意。
男客们却少敢妄言,只因君王临于宴上,生怕言多有失。
琼玉台上,宫人支起薄石板,每个薄石板下烧着不同的燃料:石炭、竹火、柴火,燃料不同,炙烤出来的肉味道也不相同。
御厨们守在薄石板上,切肉、穿肉、烤肉,肉的品种更是多样,鸭、鹅、羊肉,应有尽有。
扦子上烤得冒油的肉放在面前,极为诱人。
虞瑶坐于母亲身边,见角落里独自坐着一个陌生的女子,便问母亲那是何人。
阴影之下也不难看出是个貌美的妇人,梳着妇人髻,头上带着两只绿玉簪,那珍珠耳坠也实为朴素,面生得很,是哪家的娘子?
虞夫人高傲的目光只扫去一眼便不再注意,她觉得有些眼熟,一时间又没想到是何人,只念起夫君最喜欢外头这样妖艳的货色,女子要是长得美艳些,在她面前常常讨不得好。
她把女儿手中的烤串夺了回来,只放在自己盘中,不准她再多吃。
这烤肉吃了最容易让人长肉,为了女儿有个好身段,虞夫人从不在家中炙烤什么鲜肉。
虞瑶不满,小女儿生气,哼了一声,扭头不理母亲。
“你姑母说了,过两日陛下便会下旨,待你十七时便和太子殿下完婚,你莫是想穿得臃肿,连嫁衣也兜不住那身肉?”
虞瑶照着母亲说的话,想了想,却是回道:“要吃那么多粮食才能长那么多肉,我怎么还会嫌弃它,那可是我吃出来的!”语气中还颇为自豪了。
虞夫人气得不想理她。
即便坐于角落,伏贞也能感受到他人不怀好意的目光。
因伏家一事,众人避她不及,即便如崔子念一入席就看见了她,欲要过来时却被家中姐妹拉住,只好抱歉地朝她笑笑。
伏贞兀自品茶,不过一会儿,又见几位妇人闺秀跟在太后身边,几人一同离席,留云贵妃主持余下的宴会。
今华过来,笑道:“太后请夫人一同去碧波亭。”
伏贞放下白玉杯,尾随而去,至亭中,她才知是太后要她抚琴于众。
以往亦有贵女于众人面前抚琴、读书、下棋、作画,为的是在众人面前展示才华和家族教养,以流出美名,为自己的嫁妆添上一笔,听者、看者都是身份尊贵之人,倒也不足为奇。
可伏贞不同,她已为人妇,又有太后刻意不在众人面前介绍她的身份,叫人猜疑。
伏贞想,仿佛在唤一个伶人在她们面前唱歌跳舞啊!
心里又对自己一番嘲笑:伶人又有何错,明明别人也是自食其力,为甚要被她拿来自比低贱?难道她又比伶人高贵?”
太后问众人要听什么曲子,几个贵女相继点了几曲,太后看向伏贞,矜傲道:“你一首一首来吧!”
她乖顺地点点头,坐于亭中,轻抚琴弦。
太后早已领教过她的琴技,闭眼陶醉其中,亭中众人亦是神色各异:有为琴声所迷的,有为女色所嫉妒的,有为其身份所怀疑的……
可坐于其中,再不通音律的那位,都要称赞她的好琴艺。
待那悠悠之声传出碧波亭,便落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耳中。
彼时,那小孩正静静搭坐于一玉桥边缘,她身上虽是锦衣,却实在单薄,眼睛处蒙着白纱,系在脑后的两条细长的白巾随风扬起。
一只毛色黄白的猫儿温顺地依偎在她怀中,那狭长的眼睛似睡非睡,却实在精明得很。
明亮的宫灯就在前面,她却一点儿也看不见。
她是被这琴声吸引而来的,从复春宫,一步一步摸索出来。
再往前走,便能听到说话的声音了,她不愿再上前,摸到这小桥,便搭坐在这儿了。
她自然看不到身后便是不见底的水池,只要轻轻一推,她定会万劫不复。
看不见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
琴声悠扬,她小小的手指也忍不住在猫儿柔软的身子上跳动。
正入迷时,一件厚厚的衣裳盖在她的身上,随之而来的便是熟悉的絮叨声:“殿下怎么又偷偷跑出来了,还穿的这样少,要是冻病了怎么办?”
她轻轻把食指放于唇边,示意婢女小声些。
竹均耳朵没有她好,自然听不清琴声,可还是闭上嘴,空扶着面前的人儿。
直到那琴声再也听不见了,她才从桥边下来,口中却是不住感叹:“好美的琴声!”
竹均笑道:“若是殿下喜欢,奴婢便带殿下去找找是何人抚琴。”
她却摇摇头,轻声道:“走吧,我累了。”
实在不喜欢人多的地方。
一曲又一曲,伏贞温顺的表现赢得了太后的欢心,伏青阳身上那根永远弯不下去的脊梁在今日被他女儿亲自折断。
想当年,那人亦有一手好琴技,可他却宁愿在闹市,在低贱的贫民面前抚琴,也不愿意为皇室动之一弦。
他曾道:“皇族鄙薄,辱我宝琴。”
如今,他的女儿还不是供他们赏玩。
琴音毕,众人无敢夸赞,太后满意点头,吩咐今华送伏贞离开。
“侮辱”结束,伏贞恭敬叩首,随今华出了碧波亭。
她怎能让这位太后贴身的宫人送她出去呢,才出亭子,便请今华离去。
还有太后要伺候,今华没有客气,给她指了方向便匆匆返回。
天虽冷,晚上却是晴朗,伏贞顺着一盏盏宫灯提示的方向走去,她走得很慢,很慢,脑海中却是在拼命想象,想象着十多年前的一天,天气也是这般寒冷,那时,正有一个宦官手捧明黄的圣旨在这条通往宫外的路上疾行,那圣旨上写的是一个家族三十多口人的性命,她好似真的看见那宦官从她身边疾步而过,他出了宫,念下旨意,接着,便是人头落地。
皇帝不准收尸,三十多口人尸首分离,在刑场放了三天三夜,警告百姓这就是谋逆的下场。
她被要求到刑场看刽子手行刑,这是皇帝留她一命的惩罚。
那时周明瑜已病重,却还是跟着她到刑场,大刀砍下来时,明瑜不顾监斩官的监视,把她拉到怀中不许她看,她听到明瑜念着:“不看,不看,我们不看……”
她再也走不下去了,站于原地,咬着牙却不敢哭出声来。
几个宫女抬着东西朝这边来,她不敢耽误,擦干净眼泪便迈着僵硬的步伐,低着头,一步、一步往前走。
比起日日在亲人一夜之间全部身首异处的苦痛中沉浮,今日小小的羞辱又算得了什么。
总有一天,赵家欠她的,她都会要他们一一还回。
往常日日服用汤药,太后亦知是药三分毒的道理,既怕汤药喝多了伤身,更怕头疾发作叫她生不如死。
现在只要得闻美妙的琴音便能叫头疼之意消失殆尽,她自然要把这救命稻草留在身边。
这日,太后又请伏贞进宫为她抚琴。
已是冬月,南地不下雪,却是湿冷得很,唯有雨荷池上的碧波亭中留着秋日的暖意。
亭子周边换上了厚实的幕布,遮住了外头的冷意,幕布之内烧着金丝炭,无烟无味,十分暖和。
伏贞顺着曲折的水廊朝亭子去,抱着她的琴恭敬向太后行礼。
这些日子太后看她格外顺眼,朝她招招手,笑道:“快过来看呐!”
伏贞笑意盈盈,朝前一看,竟有两只白鹤在池边漫步,时而低头捕鱼,时而交颈相缠,白色的长羽格外显眼,衬得这冬日又有不少寒凉之意。
太后看她,笑道:“倒是不用你把仙鹤引来了,喏,这里就有两只。”话说完,她走进亭中,伏贞跟在后面,看见太后坐下,今华开始为她揉着肩膀,便把琴放下,轻轻抚来。
琴音无形,从琴弦上一圈圈转出来,便向听琴的人施下一层层魔咒,好似堕落抚琴人编织的梦境中,连今华都忍不住朝伏贞多看去几眼了。
她已听了几次伏贞琴音,可却未有腻过,反而每听一次,每痴迷一次。
弹的也不是什么名曲,只是她随意而抚,洞察人心的力量究竟有多强才能这样以琴动人。
太后忽然直起身子朝帘外看去,今华转头,竟见那原本在池中捕鱼的两只白鹤围着雨荷池低飞,不住鸣叫。
伏贞停了下来,好像有些不知所措,太后分了一点神给她,只道:“继续弹,不许停。”
琴音再次响起。
太后走出凉亭,看那两只白鹤绕着雨荷池飞了两圈后停在了碧波亭前的长廊中,离她们这般近。
两只白鹤仰天一鸣一叫,似在应和那琴音,见此奇像,太后只能对着伏贞长长叹息一声,这声叹息里,包含多少的惊艳。
最后一个琴音消失后,伏贞双手放于琴上,此时,太后看她的眼神也有了不一样的意味:“今夜宫中有宴,你留下来陪着哀家吧!”
伏贞微微躬身应好,宽大的衣袖遮住了她交合的双手,她使劲掐着手心,不叫自己在外人面前露出声色。
这夜,皇帝在宫中举办“暖炉会”,太后也到场,还邀请了永安尊贵的命妇及贵女们来吃点炙食。
男客、女客隔着屏风,各有热闹。
妇人们隔着屏风悄悄议论着旁边的年少男子,想借此机会为自家姑娘物色个如意郎君,也叫女儿们瞧瞧对方的脸儿可合心意。
男客们却少敢妄言,只因君王临于宴上,生怕言多有失。
琼玉台上,宫人支起薄石板,每个薄石板下烧着不同的燃料:石炭、竹火、柴火,燃料不同,炙烤出来的肉味道也不相同。
御厨们守在薄石板上,切肉、穿肉、烤肉,肉的品种更是多样,鸭、鹅、羊肉,应有尽有。
扦子上烤得冒油的肉放在面前,极为诱人。
虞瑶坐于母亲身边,见角落里独自坐着一个陌生的女子,便问母亲那是何人。
阴影之下也不难看出是个貌美的妇人,梳着妇人髻,头上带着两只绿玉簪,那珍珠耳坠也实为朴素,面生得很,是哪家的娘子?
虞夫人高傲的目光只扫去一眼便不再注意,她觉得有些眼熟,一时间又没想到是何人,只念起夫君最喜欢外头这样妖艳的货色,女子要是长得美艳些,在她面前常常讨不得好。
她把女儿手中的烤串夺了回来,只放在自己盘中,不准她再多吃。
这烤肉吃了最容易让人长肉,为了女儿有个好身段,虞夫人从不在家中炙烤什么鲜肉。
虞瑶不满,小女儿生气,哼了一声,扭头不理母亲。
“你姑母说了,过两日陛下便会下旨,待你十七时便和太子殿下完婚,你莫是想穿得臃肿,连嫁衣也兜不住那身肉?”
虞瑶照着母亲说的话,想了想,却是回道:“要吃那么多粮食才能长那么多肉,我怎么还会嫌弃它,那可是我吃出来的!”语气中还颇为自豪了。
虞夫人气得不想理她。
即便坐于角落,伏贞也能感受到他人不怀好意的目光。
因伏家一事,众人避她不及,即便如崔子念一入席就看见了她,欲要过来时却被家中姐妹拉住,只好抱歉地朝她笑笑。
伏贞兀自品茶,不过一会儿,又见几位妇人闺秀跟在太后身边,几人一同离席,留云贵妃主持余下的宴会。
今华过来,笑道:“太后请夫人一同去碧波亭。”
伏贞放下白玉杯,尾随而去,至亭中,她才知是太后要她抚琴于众。
以往亦有贵女于众人面前抚琴、读书、下棋、作画,为的是在众人面前展示才华和家族教养,以流出美名,为自己的嫁妆添上一笔,听者、看者都是身份尊贵之人,倒也不足为奇。
可伏贞不同,她已为人妇,又有太后刻意不在众人面前介绍她的身份,叫人猜疑。
伏贞想,仿佛在唤一个伶人在她们面前唱歌跳舞啊!
心里又对自己一番嘲笑:伶人又有何错,明明别人也是自食其力,为甚要被她拿来自比低贱?难道她又比伶人高贵?”
太后问众人要听什么曲子,几个贵女相继点了几曲,太后看向伏贞,矜傲道:“你一首一首来吧!”
她乖顺地点点头,坐于亭中,轻抚琴弦。
太后早已领教过她的琴技,闭眼陶醉其中,亭中众人亦是神色各异:有为琴声所迷的,有为女色所嫉妒的,有为其身份所怀疑的……
可坐于其中,再不通音律的那位,都要称赞她的好琴艺。
待那悠悠之声传出碧波亭,便落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耳中。
彼时,那小孩正静静搭坐于一玉桥边缘,她身上虽是锦衣,却实在单薄,眼睛处蒙着白纱,系在脑后的两条细长的白巾随风扬起。
一只毛色黄白的猫儿温顺地依偎在她怀中,那狭长的眼睛似睡非睡,却实在精明得很。
明亮的宫灯就在前面,她却一点儿也看不见。
她是被这琴声吸引而来的,从复春宫,一步一步摸索出来。
再往前走,便能听到说话的声音了,她不愿再上前,摸到这小桥,便搭坐在这儿了。
她自然看不到身后便是不见底的水池,只要轻轻一推,她定会万劫不复。
看不见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
琴声悠扬,她小小的手指也忍不住在猫儿柔软的身子上跳动。
正入迷时,一件厚厚的衣裳盖在她的身上,随之而来的便是熟悉的絮叨声:“殿下怎么又偷偷跑出来了,还穿的这样少,要是冻病了怎么办?”
她轻轻把食指放于唇边,示意婢女小声些。
竹均耳朵没有她好,自然听不清琴声,可还是闭上嘴,空扶着面前的人儿。
直到那琴声再也听不见了,她才从桥边下来,口中却是不住感叹:“好美的琴声!”
竹均笑道:“若是殿下喜欢,奴婢便带殿下去找找是何人抚琴。”
她却摇摇头,轻声道:“走吧,我累了。”
实在不喜欢人多的地方。
一曲又一曲,伏贞温顺的表现赢得了太后的欢心,伏青阳身上那根永远弯不下去的脊梁在今日被他女儿亲自折断。
想当年,那人亦有一手好琴技,可他却宁愿在闹市,在低贱的贫民面前抚琴,也不愿意为皇室动之一弦。
他曾道:“皇族鄙薄,辱我宝琴。”
如今,他的女儿还不是供他们赏玩。
琴音毕,众人无敢夸赞,太后满意点头,吩咐今华送伏贞离开。
“侮辱”结束,伏贞恭敬叩首,随今华出了碧波亭。
她怎能让这位太后贴身的宫人送她出去呢,才出亭子,便请今华离去。
还有太后要伺候,今华没有客气,给她指了方向便匆匆返回。
天虽冷,晚上却是晴朗,伏贞顺着一盏盏宫灯提示的方向走去,她走得很慢,很慢,脑海中却是在拼命想象,想象着十多年前的一天,天气也是这般寒冷,那时,正有一个宦官手捧明黄的圣旨在这条通往宫外的路上疾行,那圣旨上写的是一个家族三十多口人的性命,她好似真的看见那宦官从她身边疾步而过,他出了宫,念下旨意,接着,便是人头落地。
皇帝不准收尸,三十多口人尸首分离,在刑场放了三天三夜,警告百姓这就是谋逆的下场。
她被要求到刑场看刽子手行刑,这是皇帝留她一命的惩罚。
那时周明瑜已病重,却还是跟着她到刑场,大刀砍下来时,明瑜不顾监斩官的监视,把她拉到怀中不许她看,她听到明瑜念着:“不看,不看,我们不看……”
她再也走不下去了,站于原地,咬着牙却不敢哭出声来。
几个宫女抬着东西朝这边来,她不敢耽误,擦干净眼泪便迈着僵硬的步伐,低着头,一步、一步往前走。
比起日日在亲人一夜之间全部身首异处的苦痛中沉浮,今日小小的羞辱又算得了什么。
总有一天,赵家欠她的,她都会要他们一一还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