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 冬 申海
母亲病重,我得以回到申海。物是人非,我站在街上,只短短一年,我竟要不认得这故乡。穿着新制服的官兵在街上巡查,男人的辫子都剪掉了,女人们大多换上了旗袍。可是街上仍多的是乞讨的妇女,哭泣的孩童。在法国,我结识了许多同为留学生的同胞,他们听说中国闹了革命,个个喜不自胜,甚至有的结社作诗,遥遥响应。如今亲眼所见,所谓共和,竟是这样的境况?
见过了母亲,心中不免担忧。她已病入膏肓,我曾想接她前往法国医治,可她不愿离开故土,更不愿与父亲分离。母亲命人打开窗,冷冷的寒风灌进来,
“吹吹风,也清醒些,总好过闷死在这房里。”母亲的声音陈旧而晦涩。
我看着窗外,出神。
“我一生其实并无遗憾,你不用为我担忧。”母亲的声音从背后响起。“只是有一件事,你和今家的姑娘,从小就有交情。虽然当初因为她父亲的关系,我们两家断了关系,可是我看那个姑娘可怜,希望你替我看看她。”
我的身体好像被灌了石膏,动弹不得。我不敢见她,也不能见她。我是抛下她的负心人,是自私自利的薄幸者。这一年,她过着什么样的日子?我不敢想。
我终究是去见了。走进那扇已陈旧的西式大门,走过长长的连廊,穿过已生杂草的小庭院,上了旋转楼梯,敲开西边一座小小阁楼的门,我看到她了。
她背对着我,坐在窗边,眺望着窗外西边的方向。窗边摆着一枝已经干瘪的玉兰花苞,还没来得及开,就从里到外地干透了。她听见动静,转过身来,看到了我。我以为她会立刻泪流满面,可是没有。她的泪,她的血,怕是在这一年家破人亡的变故里,在这一年任人作贱的折辱里流干了。
“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她的语气是那样平静,好像那一切都没有发生,好像她还是那个千娇万宠的官家小姐,好像我们的分别,只是在昨天,一切如旧。
看着她,我说不出话。她逆着光,我看不清她的脸。我怕认真看,就看到她深陷的眼眶,瘦削的脸颊,还有苍白的双唇。她没有换上旗袍,还是清代汉女的装扮。她的裙褂布料看起来不大好,她的发髻上也全无装饰,她虽委身为妾,可也不该这样清苦。我心中有千言万语,可我问不出口。
她一颗七窍玲珑心,似乎早就看穿了我所想。“他待我其实不错,大太太也是个良善之人,是真心将我当妹妹看的。我曾想,如果就这样过下去,也算个不错的结局,可惜上天总是不愿放过我。”她的声音太轻柔,好像在诉说着一个凄美的浪漫故事,“他被政敌所害,失了权柄,心灰意冷之下,又吸了大烟,将所剩的那一点点家底也赔进去了。他现在,正在东边的房里等死。”她还是那样平静,冷漠,不带一丝情绪。
“那你今后如何?你父母没有要来接你回家吗?”
“霁哥哥,”她居然笑了,笑得讽刺,“我哪还有家呢?”
“我母亲在得知父亲要把我送去当二姨太的时候,就已经气死了。我父亲勾结洋人,通敌卖国,是他的好女婿亲手处决了他,他也该死。”她的声音太好听了,连该死这样凶狠的词汇,都念的好像在吟诗。
“对不起。”我沉默良久,只有这三个字可说。
“为什么道歉?你并没有做错。”她向我扯出一个笑脸。“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样做的。”
她永远这样善解人意,这样善良宽容,衬托得我那样卑劣,自私,无耻,虚伪。
偏房里传来婴儿啼哭的声音。在我震惊的目光中,她示意侍女把孩子抱出来。那个孩子约莫几个月左右,哭声不大,看起来也小小的。
“你想看看她吗,”她脸上流露出温柔的神色,把襁褓递给我。里面是一个粉雕玉琢的婴儿,像她一样白。
刚把婴儿交到我手里,她遣退旁人,向前几步,如水的目光凝视着我,
“我仍记得第一次学写你的名字,霁。我当时就想,夫子说,霁,是雪后初晴,多好的名字,多美好的公子,”
“你和我一起上学堂,先生总是对你赞不绝口,我也很仰慕你,总觉得你能成大事业,你就是书上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人,”
“你曾喂我吃红豆糕,你不知道吧,其实我不喜食甜的,可是你想让我吃,我便吃了,而且好像还不错,”
“我记得你总喜欢摘玉兰给我,还为我簪花,说是路过顺手摘的。我戳穿你,说玉兰明明生的那样高,你就假装生气,不理我了,”
“再后来你父母不让你我相见,我知道那不是你本意,也明白那是你父母自保的无奈之举,”
“故我去求你带我走时,已猜想你会拒绝。”
我不能再听下去了。我怕再听,就会把我道貌岸然的外皮,剥得一干二净。
“如今,万事再难转圜,这座小阁楼,我飞不出去了。”她咳起来,清瘦的身体不住地颤动,“念着往日那一点点的情谊,今日我只求你一件事,带我的孩子飞出去吧。从今天开始,她就是你的女儿。”
我记不得我是怎样走出那栋小楼的。我带着那孩子,告别了父母,坐上了回法的船。在船上,我望着渐渐远去的华夏大地,给她取名,念华。
见过了母亲,心中不免担忧。她已病入膏肓,我曾想接她前往法国医治,可她不愿离开故土,更不愿与父亲分离。母亲命人打开窗,冷冷的寒风灌进来,
“吹吹风,也清醒些,总好过闷死在这房里。”母亲的声音陈旧而晦涩。
我看着窗外,出神。
“我一生其实并无遗憾,你不用为我担忧。”母亲的声音从背后响起。“只是有一件事,你和今家的姑娘,从小就有交情。虽然当初因为她父亲的关系,我们两家断了关系,可是我看那个姑娘可怜,希望你替我看看她。”
我的身体好像被灌了石膏,动弹不得。我不敢见她,也不能见她。我是抛下她的负心人,是自私自利的薄幸者。这一年,她过着什么样的日子?我不敢想。
我终究是去见了。走进那扇已陈旧的西式大门,走过长长的连廊,穿过已生杂草的小庭院,上了旋转楼梯,敲开西边一座小小阁楼的门,我看到她了。
她背对着我,坐在窗边,眺望着窗外西边的方向。窗边摆着一枝已经干瘪的玉兰花苞,还没来得及开,就从里到外地干透了。她听见动静,转过身来,看到了我。我以为她会立刻泪流满面,可是没有。她的泪,她的血,怕是在这一年家破人亡的变故里,在这一年任人作贱的折辱里流干了。
“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她的语气是那样平静,好像那一切都没有发生,好像她还是那个千娇万宠的官家小姐,好像我们的分别,只是在昨天,一切如旧。
看着她,我说不出话。她逆着光,我看不清她的脸。我怕认真看,就看到她深陷的眼眶,瘦削的脸颊,还有苍白的双唇。她没有换上旗袍,还是清代汉女的装扮。她的裙褂布料看起来不大好,她的发髻上也全无装饰,她虽委身为妾,可也不该这样清苦。我心中有千言万语,可我问不出口。
她一颗七窍玲珑心,似乎早就看穿了我所想。“他待我其实不错,大太太也是个良善之人,是真心将我当妹妹看的。我曾想,如果就这样过下去,也算个不错的结局,可惜上天总是不愿放过我。”她的声音太轻柔,好像在诉说着一个凄美的浪漫故事,“他被政敌所害,失了权柄,心灰意冷之下,又吸了大烟,将所剩的那一点点家底也赔进去了。他现在,正在东边的房里等死。”她还是那样平静,冷漠,不带一丝情绪。
“那你今后如何?你父母没有要来接你回家吗?”
“霁哥哥,”她居然笑了,笑得讽刺,“我哪还有家呢?”
“我母亲在得知父亲要把我送去当二姨太的时候,就已经气死了。我父亲勾结洋人,通敌卖国,是他的好女婿亲手处决了他,他也该死。”她的声音太好听了,连该死这样凶狠的词汇,都念的好像在吟诗。
“对不起。”我沉默良久,只有这三个字可说。
“为什么道歉?你并没有做错。”她向我扯出一个笑脸。“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样做的。”
她永远这样善解人意,这样善良宽容,衬托得我那样卑劣,自私,无耻,虚伪。
偏房里传来婴儿啼哭的声音。在我震惊的目光中,她示意侍女把孩子抱出来。那个孩子约莫几个月左右,哭声不大,看起来也小小的。
“你想看看她吗,”她脸上流露出温柔的神色,把襁褓递给我。里面是一个粉雕玉琢的婴儿,像她一样白。
刚把婴儿交到我手里,她遣退旁人,向前几步,如水的目光凝视着我,
“我仍记得第一次学写你的名字,霁。我当时就想,夫子说,霁,是雪后初晴,多好的名字,多美好的公子,”
“你和我一起上学堂,先生总是对你赞不绝口,我也很仰慕你,总觉得你能成大事业,你就是书上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人,”
“你曾喂我吃红豆糕,你不知道吧,其实我不喜食甜的,可是你想让我吃,我便吃了,而且好像还不错,”
“我记得你总喜欢摘玉兰给我,还为我簪花,说是路过顺手摘的。我戳穿你,说玉兰明明生的那样高,你就假装生气,不理我了,”
“再后来你父母不让你我相见,我知道那不是你本意,也明白那是你父母自保的无奈之举,”
“故我去求你带我走时,已猜想你会拒绝。”
我不能再听下去了。我怕再听,就会把我道貌岸然的外皮,剥得一干二净。
“如今,万事再难转圜,这座小阁楼,我飞不出去了。”她咳起来,清瘦的身体不住地颤动,“念着往日那一点点的情谊,今日我只求你一件事,带我的孩子飞出去吧。从今天开始,她就是你的女儿。”
我记不得我是怎样走出那栋小楼的。我带着那孩子,告别了父母,坐上了回法的船。在船上,我望着渐渐远去的华夏大地,给她取名,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