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孟钰菲给张大嫂倒了杯水,“嫂子,你喝水。”
张大嫂忙道:“不用麻烦,俺家今天蒸了馒头,想着给你们拿几个尝尝,谢谢昨天你们送的糖,家里的娃说那是奶糖,可贵了。”
说着把手上端着的盘子放到餐桌上,掀开上面盖着的碟子,漏出白白的馒头。
“哎呀,嫂子,你太客气了,这馒头蒸的真好。”
“俺手艺一般,你们不嫌弃就好。”
孟钰菲忙道:“昨天军山还说嫂子您做的馒头是一绝呢,我还想着有空去找你学学。”
张大嫂不好意思笑道:“你啥时候想来都行,俺也就是自己在家没事干瞎琢磨。”
她看到沙发上的布料问道:“你这是要做衣服啊?”
孟钰菲:“不是,准备做个沙发套。”
张大嫂走过去摸了摸布料,点点头道:“这麻布做沙发套挺好的,透气又耐磨。我来给你打个下手吧,真好我下午也没事。”说着就拿起堆在一起的布料理起来。
孟钰菲道:“那麻烦你了。”
两人坐在沙发上缝着沙发套,旁边的桌子上两个小女孩趴着画画。
有人帮忙,沙发套很快就缝好了。套在沙发上后,原先陈旧的木色沙发,变成清爽素净的蓝色,麻织的布料增添了一丝利落质朴的感觉。
张大嫂仔细看了看,道:“这沙发套上后立马就不一样了,俺改天也去扯块布做一个。”她看着孟钰菲夸道:“小孟,你可真有办法,还是你们大城市人会布置。”
孟钰菲笑道:“我也就是没事瞎折腾,下次你家做沙发套的时候,我过去给你帮忙。”
张大嫂道:“那感情好,你到时候给我参谋参谋。”她看了眼窗外的天色,从沙发起身道:“呦,天色不早了,我先回家了。”
孟钰菲也起身道:“你等一下,我拿盘子把馒头装一下。”
她去厨房拿出一个盘子,把张大嫂带来的馒头放进去,空盘子还给张大嫂。
张大嫂对女儿道:“小丫,走了,回家了。”
芳芳走些不舍的放下彩笔,低声道:“哦。”
夏沁沁抬起头,舍不得这个小姐姐,对张大嫂道:“阿姨,可以让芳芳姐再玩一会嘛。”
孟钰菲笑道:“难得她们小姐妹玩的这么好。就让芳芳在这玩,待会我送她回去。”
张大嫂摆摆手道:“不了,不了,天色不早了我们就不打扰你们了。”她低头对夏沁沁道:“明天再让她过来找你玩好不好。”
夏沁沁嘟着嘴有些不乐意,孟钰菲道:“沁沁,过来送送阿姨和芳芳姐。”
“好。”夏沁沁从椅子上跳下来,拉着芳芳道:“芳芳姐,明天一定记得来找我啊。”
芳芳点点头道:“嗯,我会的。”
张大嫂拉着女儿出门,“行,你们在家忙,俺们走了。”
“嫂子,有空再来家里玩啊。”
夏沁沁惦着脚大声道:“阿姨再见,芳芳姐再见。”
……
送走客人,孟钰菲收拾下客厅裁剩的布料。别看都是些碎布头,但在物资不丰富的年代也是好东西,可以留着以后糊鞋底。
把碎布放起来,又拿扫帚把地下的零碎线头、灰尘扫干净。
夏沁沁认真的把桌子上的彩笔和画纸一样样收好,放进小房间书桌的抽屉里。
看了眼时间,已经五点多了,夏军山说下午一般会六点左右到家。
孟钰菲拿上票和钱,带着夏沁沁出门去食堂。
今天走了不少路,她本来想自己去食堂不让女儿跟着了,可刚到这地方来,有些不放心把女儿一个人就在家里,想了想,还是带着她一起出门。
好在食堂不远,走个五分钟就到了。
食堂的菜刚上,一道道热气腾腾,扫了一眼,这边的蔬菜种类倒是挺丰富,这两天下来都不重样。
拿出带来的铝饭盒,她打了一道韭菜炒鸡蛋,花了一角七钱。
一道冬瓜老鸭汤,花了三角五分钱。
鸭子是对岸海边的一个县养殖场生产的,每十天跟着补给船送一批到岛上来。
因着是县里养殖场的鸭子,又是在海边养起来的也不费事,所以这鸭子不要肉票,也算是岛上人的一点福利了。
这年头只要不要票的就好卖,更何况还是肉,所以每次有鸭子的补给船来的时候,大家都早早的去供销社肉摊排队,不一会鸭子就被抢光了。
孟钰菲早上去供销社的时候连鸭毛都被打扫干净了。还是在厨房看到了这道冬瓜老鸭汤,这才知道了原来还有这项福利。
晚上有张大嫂送的馒头,就不打主食了。
回家把菜在餐桌摆好,老鸭汤倒进汤碗里,韭菜炒蛋也倒在同套的瓷白碟子里,用布仔细的将碟子边的汁水擦干净。
顺手进厨房把两个饭盒洗了,然后端出张大嫂送的馒头,天气热,这馒头是下午刚蒸的,也不用再加热了。
夏沁沁跟在妈妈的身后在厨房餐厅走来走去,孟钰菲抬头看了眼手表,对她道:“沁沁,爸爸快回来了,你去门口迎迎他。”
“哦,好哒。”她蹦蹦跳跳的出了门。
夏沁沁趴在院门口,伸头向院外看去,远远的在前面路口走来几个高大的身影,穿着一样的衣服,一下子认不出来有没有爸爸。
等人走进些,夏沁沁在人群中看到了爸爸,眼睛一亮,欢快的跑过去。
“爸爸!”她大声喊道,充满童稚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夏军山正在和同僚说话,讨论训练计划。听到熟悉的声音,立马抬头看去,见一个小小的人影向自己跑来。
原本冷峻的眉眼柔和下来,他上前两步弯腰接过跑来的女儿,抱起她笑道:“沁沁来接爸爸下班么。”
“嗯,妈妈让我来的。”夏沁沁高兴的点头。
夏军山理了理她刚刚因奔跑散落额头的碎发。
“老夏,这是你女儿啊,”身后的方团长笑道,“还是女儿贴心啊,我家的那几个臭小子,从来没见来接过他们老子下班。”
“呦,这夏团长家的女儿长得真俊啊。”
“女儿像爸爸,咱们夏团长可是师里有名的帅小伙,这生的女儿自然也好看。”
“哈哈,老陈,那你以后可不能生女儿,不然你这大方脸长在姑娘脸上了怎么办……”
“那也不一定,陈副团媳妇好看,说不定生的女娃娃像他媳妇呢。”
几个人七嘴八舌的说笑,当兵的人嗓门大,说话声震天响,夏沁沁在爸爸怀里看着几个奇怪的叔叔,听着他们洪亮的声音有些害怕,往爸爸怀里缩了一下。
夏军山抱着女儿一一和众人打招呼,夏沁沁很有礼貌的向各位叔叔伯伯问好,自然又迎来一番夸奖。
父女俩进家门,孟钰菲刚摆好了碗筷,“你们回来啦,今晚食堂烧了老鸭汤,还不要票呢。”
夏军山放下公文包,把帽子挂起来,笑道:“我倒是忘了和你说这事,”他转头一下就看到沙发的变化,“咦,这么快就把沙发套做好啦!”
他走过去看了看点头道:“你眼光真好,这一下子家里都不一样了,唔……那个词怎么说来着,蓬荜生辉?”
孟钰菲道:“你不如说,焕然一新。”
“对,这个词更合适,”他竖起大拇指道:“还是咱家的大学生厉害。”
孟钰菲好笑道:“还不快去洗手。”
“好咧。”夏军山捞起女儿去洗手了。
坐在餐桌前,看到白白的馒头,他有些惊讶,“食堂今天做馒头啦?”
这边主要以米、粉为主食,很少会做馒头面条等面食。
孟钰菲给女儿盛了一小碗老鸭汤,放在一旁晾着,拿起馒头掰了一半给女儿,方便她吃。
“是隔壁的张大嫂下午送来的,你刚不是说我怎么这么快把沙发套做好了么,她下午一起帮了忙。”
夏军山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口道:“不得不说,这张大嫂做的馒头地道。”
夏沁沁点着头附和道:“嗯嗯,地道。”
她双手捧着馒头,吃的津津有味,夏军山笑着问她:“你知道地道是什么意思么?”
“地道就是好吃的意思,外公说过,对吧妈妈?”
以前外公给她讲故事的时候,里面的主人公有说过‘地道’这个词,她记了下来。
孟钰菲点头道:“嗯,对,沁沁记性真好。”
夏沁沁听了妈妈的夸奖,高兴的扬起嘴角,笑嘻嘻的继续啃着馒头。
夏军山夹着韭菜炒蛋配着馒头,三两口就把一个大馒头吃完了。
孟钰菲给他盛了一碗汤,“慢点,吃快了伤胃。”
夏军山接过汤笑道:“好久没吃馒头了,一下子没忍住。”
“对了,你下午电报发了么?”
孟钰菲点点头,咽下嘴里的馒头道:“发了。过几天再过去一趟,我妈给我寄的书还有衣服什么的应该快到了。”
夏军山道:“你先别急,等周日我休假了咱们一起去。”他知道孟家人都爱读书,家里的藏书也多,这次估计也不少寄书,他怕太重媳妇拿回来太累了。
孟钰菲当然知道他的好意,点点头道:“行。”
张大嫂忙道:“不用麻烦,俺家今天蒸了馒头,想着给你们拿几个尝尝,谢谢昨天你们送的糖,家里的娃说那是奶糖,可贵了。”
说着把手上端着的盘子放到餐桌上,掀开上面盖着的碟子,漏出白白的馒头。
“哎呀,嫂子,你太客气了,这馒头蒸的真好。”
“俺手艺一般,你们不嫌弃就好。”
孟钰菲忙道:“昨天军山还说嫂子您做的馒头是一绝呢,我还想着有空去找你学学。”
张大嫂不好意思笑道:“你啥时候想来都行,俺也就是自己在家没事干瞎琢磨。”
她看到沙发上的布料问道:“你这是要做衣服啊?”
孟钰菲:“不是,准备做个沙发套。”
张大嫂走过去摸了摸布料,点点头道:“这麻布做沙发套挺好的,透气又耐磨。我来给你打个下手吧,真好我下午也没事。”说着就拿起堆在一起的布料理起来。
孟钰菲道:“那麻烦你了。”
两人坐在沙发上缝着沙发套,旁边的桌子上两个小女孩趴着画画。
有人帮忙,沙发套很快就缝好了。套在沙发上后,原先陈旧的木色沙发,变成清爽素净的蓝色,麻织的布料增添了一丝利落质朴的感觉。
张大嫂仔细看了看,道:“这沙发套上后立马就不一样了,俺改天也去扯块布做一个。”她看着孟钰菲夸道:“小孟,你可真有办法,还是你们大城市人会布置。”
孟钰菲笑道:“我也就是没事瞎折腾,下次你家做沙发套的时候,我过去给你帮忙。”
张大嫂道:“那感情好,你到时候给我参谋参谋。”她看了眼窗外的天色,从沙发起身道:“呦,天色不早了,我先回家了。”
孟钰菲也起身道:“你等一下,我拿盘子把馒头装一下。”
她去厨房拿出一个盘子,把张大嫂带来的馒头放进去,空盘子还给张大嫂。
张大嫂对女儿道:“小丫,走了,回家了。”
芳芳走些不舍的放下彩笔,低声道:“哦。”
夏沁沁抬起头,舍不得这个小姐姐,对张大嫂道:“阿姨,可以让芳芳姐再玩一会嘛。”
孟钰菲笑道:“难得她们小姐妹玩的这么好。就让芳芳在这玩,待会我送她回去。”
张大嫂摆摆手道:“不了,不了,天色不早了我们就不打扰你们了。”她低头对夏沁沁道:“明天再让她过来找你玩好不好。”
夏沁沁嘟着嘴有些不乐意,孟钰菲道:“沁沁,过来送送阿姨和芳芳姐。”
“好。”夏沁沁从椅子上跳下来,拉着芳芳道:“芳芳姐,明天一定记得来找我啊。”
芳芳点点头道:“嗯,我会的。”
张大嫂拉着女儿出门,“行,你们在家忙,俺们走了。”
“嫂子,有空再来家里玩啊。”
夏沁沁惦着脚大声道:“阿姨再见,芳芳姐再见。”
……
送走客人,孟钰菲收拾下客厅裁剩的布料。别看都是些碎布头,但在物资不丰富的年代也是好东西,可以留着以后糊鞋底。
把碎布放起来,又拿扫帚把地下的零碎线头、灰尘扫干净。
夏沁沁认真的把桌子上的彩笔和画纸一样样收好,放进小房间书桌的抽屉里。
看了眼时间,已经五点多了,夏军山说下午一般会六点左右到家。
孟钰菲拿上票和钱,带着夏沁沁出门去食堂。
今天走了不少路,她本来想自己去食堂不让女儿跟着了,可刚到这地方来,有些不放心把女儿一个人就在家里,想了想,还是带着她一起出门。
好在食堂不远,走个五分钟就到了。
食堂的菜刚上,一道道热气腾腾,扫了一眼,这边的蔬菜种类倒是挺丰富,这两天下来都不重样。
拿出带来的铝饭盒,她打了一道韭菜炒鸡蛋,花了一角七钱。
一道冬瓜老鸭汤,花了三角五分钱。
鸭子是对岸海边的一个县养殖场生产的,每十天跟着补给船送一批到岛上来。
因着是县里养殖场的鸭子,又是在海边养起来的也不费事,所以这鸭子不要肉票,也算是岛上人的一点福利了。
这年头只要不要票的就好卖,更何况还是肉,所以每次有鸭子的补给船来的时候,大家都早早的去供销社肉摊排队,不一会鸭子就被抢光了。
孟钰菲早上去供销社的时候连鸭毛都被打扫干净了。还是在厨房看到了这道冬瓜老鸭汤,这才知道了原来还有这项福利。
晚上有张大嫂送的馒头,就不打主食了。
回家把菜在餐桌摆好,老鸭汤倒进汤碗里,韭菜炒蛋也倒在同套的瓷白碟子里,用布仔细的将碟子边的汁水擦干净。
顺手进厨房把两个饭盒洗了,然后端出张大嫂送的馒头,天气热,这馒头是下午刚蒸的,也不用再加热了。
夏沁沁跟在妈妈的身后在厨房餐厅走来走去,孟钰菲抬头看了眼手表,对她道:“沁沁,爸爸快回来了,你去门口迎迎他。”
“哦,好哒。”她蹦蹦跳跳的出了门。
夏沁沁趴在院门口,伸头向院外看去,远远的在前面路口走来几个高大的身影,穿着一样的衣服,一下子认不出来有没有爸爸。
等人走进些,夏沁沁在人群中看到了爸爸,眼睛一亮,欢快的跑过去。
“爸爸!”她大声喊道,充满童稚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夏军山正在和同僚说话,讨论训练计划。听到熟悉的声音,立马抬头看去,见一个小小的人影向自己跑来。
原本冷峻的眉眼柔和下来,他上前两步弯腰接过跑来的女儿,抱起她笑道:“沁沁来接爸爸下班么。”
“嗯,妈妈让我来的。”夏沁沁高兴的点头。
夏军山理了理她刚刚因奔跑散落额头的碎发。
“老夏,这是你女儿啊,”身后的方团长笑道,“还是女儿贴心啊,我家的那几个臭小子,从来没见来接过他们老子下班。”
“呦,这夏团长家的女儿长得真俊啊。”
“女儿像爸爸,咱们夏团长可是师里有名的帅小伙,这生的女儿自然也好看。”
“哈哈,老陈,那你以后可不能生女儿,不然你这大方脸长在姑娘脸上了怎么办……”
“那也不一定,陈副团媳妇好看,说不定生的女娃娃像他媳妇呢。”
几个人七嘴八舌的说笑,当兵的人嗓门大,说话声震天响,夏沁沁在爸爸怀里看着几个奇怪的叔叔,听着他们洪亮的声音有些害怕,往爸爸怀里缩了一下。
夏军山抱着女儿一一和众人打招呼,夏沁沁很有礼貌的向各位叔叔伯伯问好,自然又迎来一番夸奖。
父女俩进家门,孟钰菲刚摆好了碗筷,“你们回来啦,今晚食堂烧了老鸭汤,还不要票呢。”
夏军山放下公文包,把帽子挂起来,笑道:“我倒是忘了和你说这事,”他转头一下就看到沙发的变化,“咦,这么快就把沙发套做好啦!”
他走过去看了看点头道:“你眼光真好,这一下子家里都不一样了,唔……那个词怎么说来着,蓬荜生辉?”
孟钰菲道:“你不如说,焕然一新。”
“对,这个词更合适,”他竖起大拇指道:“还是咱家的大学生厉害。”
孟钰菲好笑道:“还不快去洗手。”
“好咧。”夏军山捞起女儿去洗手了。
坐在餐桌前,看到白白的馒头,他有些惊讶,“食堂今天做馒头啦?”
这边主要以米、粉为主食,很少会做馒头面条等面食。
孟钰菲给女儿盛了一小碗老鸭汤,放在一旁晾着,拿起馒头掰了一半给女儿,方便她吃。
“是隔壁的张大嫂下午送来的,你刚不是说我怎么这么快把沙发套做好了么,她下午一起帮了忙。”
夏军山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口道:“不得不说,这张大嫂做的馒头地道。”
夏沁沁点着头附和道:“嗯嗯,地道。”
她双手捧着馒头,吃的津津有味,夏军山笑着问她:“你知道地道是什么意思么?”
“地道就是好吃的意思,外公说过,对吧妈妈?”
以前外公给她讲故事的时候,里面的主人公有说过‘地道’这个词,她记了下来。
孟钰菲点头道:“嗯,对,沁沁记性真好。”
夏沁沁听了妈妈的夸奖,高兴的扬起嘴角,笑嘻嘻的继续啃着馒头。
夏军山夹着韭菜炒蛋配着馒头,三两口就把一个大馒头吃完了。
孟钰菲给他盛了一碗汤,“慢点,吃快了伤胃。”
夏军山接过汤笑道:“好久没吃馒头了,一下子没忍住。”
“对了,你下午电报发了么?”
孟钰菲点点头,咽下嘴里的馒头道:“发了。过几天再过去一趟,我妈给我寄的书还有衣服什么的应该快到了。”
夏军山道:“你先别急,等周日我休假了咱们一起去。”他知道孟家人都爱读书,家里的藏书也多,这次估计也不少寄书,他怕太重媳妇拿回来太累了。
孟钰菲当然知道他的好意,点点头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