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嬷嬷赶紧跑过去掖住被角:“我的殿下,您要去哪里啊?御医说了,您需要调养……”
江风之目光掠过三人湿红的眼睛,声音不由轻了下去:“我,要去济安院……”
凌月立刻想起他们昨日的约定,忍着痛摇摇头道:“我去便好。”
“是要去看望那些被掠入京的女童吗?”江舒雅接话道,“我已经听说了此事,本来也要去看看孩子们的情况,我和凌月去吧,三弟好生歇息。”
江风之轻叹一声,娓娓向长公主解释道:“昨夜行动之中,凌月中了梁国公等人的麻药,无奈以咬舌之痛恢复行动,我赶到的时候,已有一名碧衣少女为凌月解了麻药,又替她舌尖上了药膏,后来兰香楼花魁被李壑挟持,刚烈自刎,亦是为那孩子所救……”
“昨夜宫中御医为凌月查看伤势时,对舌上药膏的效用很是惊异,可那孩子不愿泄露自己行医之事,我便敷衍了过去,甚至未对父皇提及,此次去济安院,既是为凌月求药,也是因我有诸多疑惑想问清楚。”
长公主眉心一动:“那孩子医术当真那般高明?那你所中之毒——”
“她只道恰巧见识过那种麻药,药膏也是为人所赠,所以……”江风之无奈地笑了笑,没有接着说下去,这样渺茫的事情,他不敢随便投注希望,可那孩子的言行举止确有可疑之处,尤其是她昨夜望向他时,那种杂糅着恐惧和隐隐敌意的眼神……也不知是否是他的错觉,“便去问问看罢。”
凌月的心揪了起来,回忆起昨夜的场景,她也生出了让那孩子替殿下诊病的念头,虽然明白希望很是渺茫,但哪怕只有一线可能,也应当尽力一试。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突破口,她朝江风之开口道:“威王……”
江风之明了地颔首,看向崔翊:“三司的人可有来过?”
崔翊回道:“来过了,他们说是威王一直念叨着殿下对他下毒一事,想请殿下前去问清缘由,但当时殿下正在昏迷,属下便让他们先回去,待殿下醒了再行处理。”
江舒雅有些惊讶:“你对威王下毒了?”
“不是致命的毒药,但也不会那么容易被狱医查明。”江风之淡淡笑了笑,“此事我昨夜已命暗探知会裴寺卿,威王那般惜命的人,想必会更快配合审问。”
凌月摇了摇头,简短却坚定地道:“殿下要休息。”
江舒雅大概能猜出他的用意,附言道:“父皇限了三日之期,审问之事不急于一时,你今日好好休息,我和凌月去济安院找那名碧衣少女,若她不想旁人知晓她行医之事,我不提便是,被拐的女孩大多身世孤苦,那孩子这般警惕,想来也经历许多苦楚,我们先对她说明情况,以收为婢女之名带她回珏王府,你们问罢,再将她妥善安置便可。”
凌月觉得此法可行,率先点了点头,又紧切地盯着江风之。
江风之回望着她近乎决绝的眼眸,几乎维持不住面上的平静,叹了口气道:“……好。”
*
匆匆赶到长生观外,凌月随着长公主步入山门,不由有些吃惊,明明现下已近酉时,可前来上香的百姓依然济济,多得超乎她的预想。
“今日怎么这么多人?”她心想的同时,长公主已冲口而出。
因为所建的济安院位于此观,长公主自然常来查看所济贫弱孩童的情况,故而更是觉得疑惑,于是两人对视一眼,往济安院走时,默契地朝人流多的地方穿行而过。
不多时,前方热络交谈的话音传入耳中——
“哎哎,九郎,你们听说昨夜的私盐案了吗?”
“怎么没听说?东街的巡卫全都换了,济安院又新收留了数十个女童,就连衙门也一大早便开始拿人提审了!”
“可不是,我还听人说啊,说是昨夜多亏了太乙山那位仙人显灵,那些女童才能平安无事地被救回济安院!”
“我也听我娘子说了,她特地叫我来观里上香,替家中祈福呢。”
长公主听得眉心轻蹙,不由上前一步,放声问:“你们在说什么仙人?”
交谈几人吓了一跳,皆转身看了过来,因为身姿红艳卓绝,又随身带着侍女护卫,再加之常来济安院慰问,是百姓心目中的大善人,香客中很快有人认出了她,忙俯身朝她叩拜:“小人见过长公主殿下!”
“诸位不必多礼,”江舒雅素来不拿架,随性地摆了摆手,便接着问道,“方才听你们谈及什么太乙山仙人显灵,是怎么回事?”
“回长公主殿下,小人也是听闻今日东街都在传,说是前两日有一猎户在太乙山困于大雾,迷失方向误入了狼窝,危难之际,多亏一位鹤发白衣的仙人指路——”说起神仙,那些香客皆兴高采烈,如亲见般绘声绘色道,“那人跟着仙人的指引走出了迷雾,化解了危机,再要道谢时,却发现白衣仙人已不见踪影,空山之中,唯余声声鹤唳回响,大家都说,仙人是驾鹤上天去了!”
长公主与凌月交换了一个眼神,不解地问:“竟有如此玄妙的事?可这和昨夜被救的女童有什么关联?”
“这……”那些百姓面面相觑,似乎一时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声音弱了许多,“小人也只是听说……”
“诸位不必紧张,我不在是问罪,”长公主笑了笑,抬手向众人示意身侧之人,“无论太乙山有没有仙人,但那些女童却真真切切是凌校尉豁出性命救回来的,她为此负伤,不便放声说话,又担忧心切,正要随本公主来探望那些女童呢。”
众香客闻言,皆好奇地抬眼打量着凌月,因为她先前一直在西街巡卫,东街百姓只听其传闻,知道她是鼎鼎大名的武状元,抗击礼部的凌巡使,镇守西街的凌校尉,却少有机会近距离得见其真容,如今听闻长公主凿凿之言,又亲眼见其站在明艳无俦的长公主身侧,别有一番飒爽生动的卓然风华,心中更生出许多敬意,亦纷纷朝凌月施礼。
凌月忙将众人扶起,感激地看向长公主,江舒雅朝她一笑,一切便尽在不言之中。
因为有事在身,两位女郎很快告别众人,往济安院而去。
济安院建在观内僻静的一角,明媚鲜妍的山茶花一簇簇开在院中,平添了灼灼生趣。
因为常来此院,长公主省去知客通报,直接领着凌月往内堂里走,正抬眼环视着孩子们的情况,一名笑容可掬的女冠迎上前来,恭敬地唤了声“长公主殿下”,其余道姑循声望来,亦起身道了“万福”。
长公主点头回应,熟稔地笑唤一声“杨司院,”又对迎来的女冠介绍凌月:“这位是凌校尉。”
两人互相见礼,司院正要对长公主说些什么,一道沉静的男音忽而从她身后的堂内传来:“阿姐来了。”
司院躬身退开,长公主望向来人,轻轻一哂:“真是不巧,你也来了。”
凌月打量着那个淡蓝道袍的清秀男子,诧异于他们二人的关系似乎不算和谐,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躬身为礼:“静王殿下。”
“善人不必拘礼,在此唤我栖真便是。”静王江宇轩很是谦恭地笑笑,游目略望了望,“风之没来么?”
凌月面色一滞,听见江宇轩有些惋惜地叹道:“上次父皇寿辰时,栖真见三弟身体欠佳,才知晓他因岁前一战落了些许病根,本想着以他的性子今日会来济安院探望,也可看看他的身体是否好些了。”
“那便是你太不了解三弟了,”江舒雅凤目微压,戏谑地道,“他是自知自己男子之身不便前来,倒是二弟,这里都是一群女子,不知二弟在此做什么呢?”
听闻这样夹枪带棒的问话,江宇轩只是淡淡一笑:“听闻父皇派人传谕,要为这些孩子寻找家人,栖真便过来瞧瞧,尽些绵薄之力。”
“二弟真是热心,济安院与长生殿分列道观左右,颇有些距离,你却还是来了。”此话原似褒扬,然而以长公主的语气说出来,却显出丝丝讥诮和不欢迎之意。
可静王却像是听不懂好赖话似的,软绵绵地回道:“正因知晓阿姐常从皇宫那般远的地方前来,栖真身为羽客,焉有不来之理。”
江舒雅最讨厌他这般放低姿态的“恭顺”,不欲与他多费口舌,扫了一眼堂内的状况,见堂内道姑皆手持笔册,一边询问一边记录,便朝司院问道:“孩子们的信息登记得如何了?”
“回殿下,已经登记了大半,孩子们有些胆小,需要多花些时间。”
江舒雅微微颔首,与凌月漫步看了起来。被忽视的江宇轩亦无不悦之色,只俯身拿起笔册,又开始帮着问询女童。
凌月状似随意地寻人之时,敏锐地觉察到一束目光紧凝在自己身上,立刻偏头望去,便见昨夜那个碧衣少女正怯生生地望着自己。
她心念一动,缓步向少女走了过去,蹲下身微微一笑,忍着舌尖的隐痛轻轻问:“怎么了,这样看着我?”
碧衣少女眨着圆眼盯着凌月,又捏了捏身侧道姑的衣角,弱弱问道:“阿离无处可去,可不可以……跟着这个姐姐?”
凌月诧异地愣了愣,未想到少女竟如此主动,直接省去了让她铺垫理由的工夫。
那道姑也有些惊讶,可思及这孩子是凌月救回来的,顿时也觉得可以理解,牵过她的手朝凌月介绍起来:“善人,这孩子名叫阿离,性情乖顺,是个孤儿,您……可愿让这个孩子跟在您身边?”
阿离眼中闪烁着亮晶晶的向往,期盼地道:“昨夜是姐姐救了阿离,还有一个大哥哥,姐姐和哥哥很厉害……阿离也想成为像你们这样的人。”
凌月蹲下身摸摸女孩的头,为了表现得更加真切,稍稍思忖起来,长公主于此时不动声色地走了过来,对她问道:“怎么,凌校尉是有什么难处吗?”
凌月顺势叹了口气,有些歉疚地道:“家中有些小……”但随即,她又眼睛一亮,言简意赅地问,“昨夜的大哥哥,他家很大,阿离去他那儿可好?”
少女面上浮现欢欣,没有犹豫地点点头:“好,阿离要和姐姐哥哥在一起!”
司院闻言,连忙取出另一本册子,让凌月亲笔写明少女阿离的去处,确认之后,很是欣慰地道:“凌校尉现在便可以把孩子领走了。”
其余女孩似乎受到了鼓励,也有一些出言想跟着凌月一起走,阿离见状,紧紧地拉着凌月的手,神色有些黯然:“姐姐……”
“这……”凌月低头看她,一时有些为难,朝长公主投去求助的目光。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竟还有颇有些占有欲,江舒雅不免失笑,俯下身拥着孩子们,笑意朗朗解围道:“别都跟着三弟呀,我家里也很大,而且三弟是个男子,自然没有跟在姐姐我身边好,若不想待在清净的济安院,便尽管到姐姐我这里来,衣食无忧,干些小活儿也不会太累。当然,留在济安院也绝不会亏待你们,这里还会有司讲姐姐给你们讲学,教你们习字读书,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爽朗亲和的话语说到了女孩们的心坎里,她们意识到跟着大姐姐和留在济安院各有优点,也不禁思索起来,非常现实的一点是,对于刚经历过劫难的她们来说,若要选个去处,跟在女子身侧确实比跟在男子身边安心,于是想要离开的便纷纷倒向了长公主。
不仅仅是孩子们,凌月见此亦不由心折,能跟在长公主这样的女郎身侧,实在是一种难得的福分。
堂内的静王默然望着眼前热闹温馨的一幕,面上始终挂着似有若无的笑意。
待长公主登记完后,凌月对静王告辞,正牵起阿离的手往堂外走,迎面却碰上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
江风之目光掠过三人湿红的眼睛,声音不由轻了下去:“我,要去济安院……”
凌月立刻想起他们昨日的约定,忍着痛摇摇头道:“我去便好。”
“是要去看望那些被掠入京的女童吗?”江舒雅接话道,“我已经听说了此事,本来也要去看看孩子们的情况,我和凌月去吧,三弟好生歇息。”
江风之轻叹一声,娓娓向长公主解释道:“昨夜行动之中,凌月中了梁国公等人的麻药,无奈以咬舌之痛恢复行动,我赶到的时候,已有一名碧衣少女为凌月解了麻药,又替她舌尖上了药膏,后来兰香楼花魁被李壑挟持,刚烈自刎,亦是为那孩子所救……”
“昨夜宫中御医为凌月查看伤势时,对舌上药膏的效用很是惊异,可那孩子不愿泄露自己行医之事,我便敷衍了过去,甚至未对父皇提及,此次去济安院,既是为凌月求药,也是因我有诸多疑惑想问清楚。”
长公主眉心一动:“那孩子医术当真那般高明?那你所中之毒——”
“她只道恰巧见识过那种麻药,药膏也是为人所赠,所以……”江风之无奈地笑了笑,没有接着说下去,这样渺茫的事情,他不敢随便投注希望,可那孩子的言行举止确有可疑之处,尤其是她昨夜望向他时,那种杂糅着恐惧和隐隐敌意的眼神……也不知是否是他的错觉,“便去问问看罢。”
凌月的心揪了起来,回忆起昨夜的场景,她也生出了让那孩子替殿下诊病的念头,虽然明白希望很是渺茫,但哪怕只有一线可能,也应当尽力一试。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突破口,她朝江风之开口道:“威王……”
江风之明了地颔首,看向崔翊:“三司的人可有来过?”
崔翊回道:“来过了,他们说是威王一直念叨着殿下对他下毒一事,想请殿下前去问清缘由,但当时殿下正在昏迷,属下便让他们先回去,待殿下醒了再行处理。”
江舒雅有些惊讶:“你对威王下毒了?”
“不是致命的毒药,但也不会那么容易被狱医查明。”江风之淡淡笑了笑,“此事我昨夜已命暗探知会裴寺卿,威王那般惜命的人,想必会更快配合审问。”
凌月摇了摇头,简短却坚定地道:“殿下要休息。”
江舒雅大概能猜出他的用意,附言道:“父皇限了三日之期,审问之事不急于一时,你今日好好休息,我和凌月去济安院找那名碧衣少女,若她不想旁人知晓她行医之事,我不提便是,被拐的女孩大多身世孤苦,那孩子这般警惕,想来也经历许多苦楚,我们先对她说明情况,以收为婢女之名带她回珏王府,你们问罢,再将她妥善安置便可。”
凌月觉得此法可行,率先点了点头,又紧切地盯着江风之。
江风之回望着她近乎决绝的眼眸,几乎维持不住面上的平静,叹了口气道:“……好。”
*
匆匆赶到长生观外,凌月随着长公主步入山门,不由有些吃惊,明明现下已近酉时,可前来上香的百姓依然济济,多得超乎她的预想。
“今日怎么这么多人?”她心想的同时,长公主已冲口而出。
因为所建的济安院位于此观,长公主自然常来查看所济贫弱孩童的情况,故而更是觉得疑惑,于是两人对视一眼,往济安院走时,默契地朝人流多的地方穿行而过。
不多时,前方热络交谈的话音传入耳中——
“哎哎,九郎,你们听说昨夜的私盐案了吗?”
“怎么没听说?东街的巡卫全都换了,济安院又新收留了数十个女童,就连衙门也一大早便开始拿人提审了!”
“可不是,我还听人说啊,说是昨夜多亏了太乙山那位仙人显灵,那些女童才能平安无事地被救回济安院!”
“我也听我娘子说了,她特地叫我来观里上香,替家中祈福呢。”
长公主听得眉心轻蹙,不由上前一步,放声问:“你们在说什么仙人?”
交谈几人吓了一跳,皆转身看了过来,因为身姿红艳卓绝,又随身带着侍女护卫,再加之常来济安院慰问,是百姓心目中的大善人,香客中很快有人认出了她,忙俯身朝她叩拜:“小人见过长公主殿下!”
“诸位不必多礼,”江舒雅素来不拿架,随性地摆了摆手,便接着问道,“方才听你们谈及什么太乙山仙人显灵,是怎么回事?”
“回长公主殿下,小人也是听闻今日东街都在传,说是前两日有一猎户在太乙山困于大雾,迷失方向误入了狼窝,危难之际,多亏一位鹤发白衣的仙人指路——”说起神仙,那些香客皆兴高采烈,如亲见般绘声绘色道,“那人跟着仙人的指引走出了迷雾,化解了危机,再要道谢时,却发现白衣仙人已不见踪影,空山之中,唯余声声鹤唳回响,大家都说,仙人是驾鹤上天去了!”
长公主与凌月交换了一个眼神,不解地问:“竟有如此玄妙的事?可这和昨夜被救的女童有什么关联?”
“这……”那些百姓面面相觑,似乎一时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声音弱了许多,“小人也只是听说……”
“诸位不必紧张,我不在是问罪,”长公主笑了笑,抬手向众人示意身侧之人,“无论太乙山有没有仙人,但那些女童却真真切切是凌校尉豁出性命救回来的,她为此负伤,不便放声说话,又担忧心切,正要随本公主来探望那些女童呢。”
众香客闻言,皆好奇地抬眼打量着凌月,因为她先前一直在西街巡卫,东街百姓只听其传闻,知道她是鼎鼎大名的武状元,抗击礼部的凌巡使,镇守西街的凌校尉,却少有机会近距离得见其真容,如今听闻长公主凿凿之言,又亲眼见其站在明艳无俦的长公主身侧,别有一番飒爽生动的卓然风华,心中更生出许多敬意,亦纷纷朝凌月施礼。
凌月忙将众人扶起,感激地看向长公主,江舒雅朝她一笑,一切便尽在不言之中。
因为有事在身,两位女郎很快告别众人,往济安院而去。
济安院建在观内僻静的一角,明媚鲜妍的山茶花一簇簇开在院中,平添了灼灼生趣。
因为常来此院,长公主省去知客通报,直接领着凌月往内堂里走,正抬眼环视着孩子们的情况,一名笑容可掬的女冠迎上前来,恭敬地唤了声“长公主殿下”,其余道姑循声望来,亦起身道了“万福”。
长公主点头回应,熟稔地笑唤一声“杨司院,”又对迎来的女冠介绍凌月:“这位是凌校尉。”
两人互相见礼,司院正要对长公主说些什么,一道沉静的男音忽而从她身后的堂内传来:“阿姐来了。”
司院躬身退开,长公主望向来人,轻轻一哂:“真是不巧,你也来了。”
凌月打量着那个淡蓝道袍的清秀男子,诧异于他们二人的关系似乎不算和谐,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躬身为礼:“静王殿下。”
“善人不必拘礼,在此唤我栖真便是。”静王江宇轩很是谦恭地笑笑,游目略望了望,“风之没来么?”
凌月面色一滞,听见江宇轩有些惋惜地叹道:“上次父皇寿辰时,栖真见三弟身体欠佳,才知晓他因岁前一战落了些许病根,本想着以他的性子今日会来济安院探望,也可看看他的身体是否好些了。”
“那便是你太不了解三弟了,”江舒雅凤目微压,戏谑地道,“他是自知自己男子之身不便前来,倒是二弟,这里都是一群女子,不知二弟在此做什么呢?”
听闻这样夹枪带棒的问话,江宇轩只是淡淡一笑:“听闻父皇派人传谕,要为这些孩子寻找家人,栖真便过来瞧瞧,尽些绵薄之力。”
“二弟真是热心,济安院与长生殿分列道观左右,颇有些距离,你却还是来了。”此话原似褒扬,然而以长公主的语气说出来,却显出丝丝讥诮和不欢迎之意。
可静王却像是听不懂好赖话似的,软绵绵地回道:“正因知晓阿姐常从皇宫那般远的地方前来,栖真身为羽客,焉有不来之理。”
江舒雅最讨厌他这般放低姿态的“恭顺”,不欲与他多费口舌,扫了一眼堂内的状况,见堂内道姑皆手持笔册,一边询问一边记录,便朝司院问道:“孩子们的信息登记得如何了?”
“回殿下,已经登记了大半,孩子们有些胆小,需要多花些时间。”
江舒雅微微颔首,与凌月漫步看了起来。被忽视的江宇轩亦无不悦之色,只俯身拿起笔册,又开始帮着问询女童。
凌月状似随意地寻人之时,敏锐地觉察到一束目光紧凝在自己身上,立刻偏头望去,便见昨夜那个碧衣少女正怯生生地望着自己。
她心念一动,缓步向少女走了过去,蹲下身微微一笑,忍着舌尖的隐痛轻轻问:“怎么了,这样看着我?”
碧衣少女眨着圆眼盯着凌月,又捏了捏身侧道姑的衣角,弱弱问道:“阿离无处可去,可不可以……跟着这个姐姐?”
凌月诧异地愣了愣,未想到少女竟如此主动,直接省去了让她铺垫理由的工夫。
那道姑也有些惊讶,可思及这孩子是凌月救回来的,顿时也觉得可以理解,牵过她的手朝凌月介绍起来:“善人,这孩子名叫阿离,性情乖顺,是个孤儿,您……可愿让这个孩子跟在您身边?”
阿离眼中闪烁着亮晶晶的向往,期盼地道:“昨夜是姐姐救了阿离,还有一个大哥哥,姐姐和哥哥很厉害……阿离也想成为像你们这样的人。”
凌月蹲下身摸摸女孩的头,为了表现得更加真切,稍稍思忖起来,长公主于此时不动声色地走了过来,对她问道:“怎么,凌校尉是有什么难处吗?”
凌月顺势叹了口气,有些歉疚地道:“家中有些小……”但随即,她又眼睛一亮,言简意赅地问,“昨夜的大哥哥,他家很大,阿离去他那儿可好?”
少女面上浮现欢欣,没有犹豫地点点头:“好,阿离要和姐姐哥哥在一起!”
司院闻言,连忙取出另一本册子,让凌月亲笔写明少女阿离的去处,确认之后,很是欣慰地道:“凌校尉现在便可以把孩子领走了。”
其余女孩似乎受到了鼓励,也有一些出言想跟着凌月一起走,阿离见状,紧紧地拉着凌月的手,神色有些黯然:“姐姐……”
“这……”凌月低头看她,一时有些为难,朝长公主投去求助的目光。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竟还有颇有些占有欲,江舒雅不免失笑,俯下身拥着孩子们,笑意朗朗解围道:“别都跟着三弟呀,我家里也很大,而且三弟是个男子,自然没有跟在姐姐我身边好,若不想待在清净的济安院,便尽管到姐姐我这里来,衣食无忧,干些小活儿也不会太累。当然,留在济安院也绝不会亏待你们,这里还会有司讲姐姐给你们讲学,教你们习字读书,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爽朗亲和的话语说到了女孩们的心坎里,她们意识到跟着大姐姐和留在济安院各有优点,也不禁思索起来,非常现实的一点是,对于刚经历过劫难的她们来说,若要选个去处,跟在女子身侧确实比跟在男子身边安心,于是想要离开的便纷纷倒向了长公主。
不仅仅是孩子们,凌月见此亦不由心折,能跟在长公主这样的女郎身侧,实在是一种难得的福分。
堂内的静王默然望着眼前热闹温馨的一幕,面上始终挂着似有若无的笑意。
待长公主登记完后,凌月对静王告辞,正牵起阿离的手往堂外走,迎面却碰上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