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竟将你的玉哨就这么水灵灵地送人了?”
一行人重回了先前的茶摊,潜风没等听完储廷岚简述前因后果,顾不上抿口茶,倏地发问。
“哎呀不是送!是暂时押给夏染姑娘了。等修好她的那枚,我的不是就又能回来了嘛。”
储廷岚捧着手中的碎玉再次不厌其烦地解释着。
承风看着那断成两截的白玉哨,意识到问题没那么简单。
候风心有灵犀一般,刚对上大哥递来的眼神,便转身走到茶摊外,左手小指弯曲反手倚在唇边,唤来了一只品相不凡的信鸽。
只见该信鸽玉爪白羽,虽乍看通体雪白,但头颈和尾羽间若隐若现夹着少许黑羽,合在一起花纹像极了麒麟鳞片。若在阳光下,这些黑羽又呈绛红,正如信鸽的瞳色一般,更显机警凌厉。
而这难得一见白麒麟花色的信鸽,专属于廷虓阁,用于传递最机密且紧急的消息,使命必达,从未有失。
虽然储廷岚没能完全理解,为何自己抵押玉哨这回事,要劳烦师兄惊动白麒麟花鸽,但直觉告诉他有什么大事在等着他。
眼看着信鸽带着消息一跃而起在空中飞远,承风也从长凳起身,打断了还想追问或分享更多细节的师弟们:
“是时候回廷虓阁了。”
“但我还约了三天后归还修好的玉哨呢,做人贵在言而有信…”
“放心,定不会让你失约。但现在是时候让你知道一些事了。”
启风步履未停,也没忘安抚不知所以、但依旧跟着师兄们行动的储廷岚。
常年习武之人脚程本快,加上着急回阁,未满一个时辰,大家便回到了晚间歇息的山间小院。
弹指之间,行事利落的师兄弟一行五人,便收拾好了游历数月以来的物什行装,乘上了回廷虓阁的马车。
昼夜兼程,竹林簌簌,马蹄踏踏。
翌日晌午,一行人便回到了廷虓阁。
-------------------------------------------
另一面,在胤城边缘一家普通的驿馆内,夏染的叔父夏明渊,也发现了侄女随身玉哨的变化。
大哥留给侄女的白玉哨,咋变得色重如墨了?
难道首府新出现了不被常人道的玉石加工技艺?
夏明渊甚至都开始质疑起自己平生见闻,也没能想到这枚墨玉哨,竟源自一位不知名的少年郎。
毕竟夏染一直都十分宝贝父亲留给他的遗物。
自从父亲夏伯承在十五年前朝堂之乱出事以来,夏染每每有心事便会不自觉地握住玉哨,仿佛冥冥之中能感受到父亲的力量。
父亲刚出事的那几年,民间总有传言落井下石,说是通敌卖国的奸臣罪有应得,可就凭曾经五年的父女缘份,虽然短暂,但夏染仍坚信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父亲,绝不会似传言那般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当年的朝堂之乱定是另有隐情。
可是女子仅凭一己之力想要翻案实在是难上加难。
当年因为新皇登基按礼法大赦天下,虽然夏染和叔父逃过了株连九族之罪,但被贬为庶民的夏氏一族还是被逐出胤城。
曾经的夏府,也是曾经名满胤城的阁老府,一夜之间不再门庭若市。
也怪不得那些世家大族的趋炎附势,毕竟改朝换代时局不稳,谁不想在这动荡的年代明哲保身呢。
慢慢的,翻案之心也被一度举步维艰的生活,逐渐尘封了起来。
叔父倒是心性豁达洒脱,虽仍时不时为自己大哥的遭遇感到不忿惋惜,但从未沉溺于旧时光的是非恩怨中,反而对被迫离开胤城、换一处重新生活这件事乐得其所。
夏染跟着叔父长大,为谋生跟着叔父走南闯北:开过镖局,张罗过酒肆,倒卖过皮草,甚至为探行情操盘过黑市赌坊。
时光荏苒,夏染因自幼跟着叔父,常年游走在黑白两道做生意,逐渐精通不少经商之道纵横之术,愈发游刃有余独当一面,颇受叔父赏识。又因叔父为家族奔忙半生膝下无子,夏染便慢慢接手了家中生意。
不出所料的,夏染帷幄运筹间将生意越做越大,于是没多久便成功下放大部分事务,交由各州府信任的掌柜们托管。
自三年前起,夏染便只亲自打理药堂和丝绸这两桩本由她亲创的生意,现下铺面也是一路披荆斩棘开到首府来了。
这也是为何这次时隔多年,她带着叔父重新踏上了这片久违的土地。
不过刚回到故土胤城筹备新铺面的功夫,父亲留下的玉哨便有恙,也使一向洒脱的叔父变得警觉起来。
躲了这么些年,莫不是又要牵扯进前尘往事了?
夏染也敏锐察觉到了叔父的担忧,一五一十地分享了当日的经历,以及碰到的这位名叫储廷岚的少年郎,还有与他的三日之约。
“听上去是个初入江湖的单纯少年。既然阿染信他,那我便信他。”
叔父听罢放心不少,反倒多了些好奇,想三日后亲自会会这位少年。
毕竟自己的侄女能驰骋商场这些年,识人之能已是不凡,能以一面之缘获得夏染信任的,定不是等闲之辈。
-----晌午--廷虓阁--------
看样子阁主的贴身侍僮已在门口等候多时了。
储廷岚和师兄们一下车,顾不上搬运行李,便被侍僮领着去了阁主位于山顶的静室。
师兄们似是已有预见,而储廷岚开始惴惴不安,不会因为墨玉哨真闯什么祸了吧?
这严肃的氛围让储廷岚头一回感到廷虓阁的陌生。
“岩阁主,承风、潜风、启风、候风和山风弟子回来了。”
侍僮敲门后,毕恭毕敬地抱拳颔首,侧身一旁,等待阁主的指示。
“进。”
门被强劲的掌风震开,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扑面而来的,是阁主一贯的冷静威严。
储廷岚低着头跟着师兄们一齐进门。
原来一直不对外开放的静室,更像是一间构造特殊的合院。
一改青瓦白墙、朱红门窗的传统样式,整个静室采用黑檀古木缀以金铜,四墙合围留有中空,整体透着神秘诡谲。
屋顶沿用了飞檐翘角,与众不同的是,四条房脊上各置有两尊的寅虎脊兽。
八尊寅虎,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睥睨着一切,让人望而却步。
同时,上端屋檐各延展出一根深色铜梁,从四角出发汇合在正中,交织向下,在空中悬挂成一组镶有金纹的硕大铜架。
一群熟悉又陌生的白麒麟花信鸽,在铜架两侧于中线对称而立,与悬空的黑金铜架合而观之,远看像极了白额山君。
加上四角的屋脊兽,恰好凑齐九虎,正如阁名中的“虓”字。
还没等储廷岚探寻更多细节,岩阁主从左侧书架后方,悠悠走出。
想必这四面层层叠叠的书架中所留存的情报信件,便是由中间那群信鸽,日以继夜组建天罗地网的成果。
“阁主!”
五位弟子见到师父现身,不约而同地双手抱拳,额头轻触手背,行了一礼,恭敬而沉静。
大家都有被这静室庄重肃穆的氛围感染到。
“山风,你幼时常常问我,你从哪里来,现如今你还执着于这个问题吗?”
阁主闲庭信步的样子,仿佛只是唤弟子们前来唠唠家常。
“师父,弟子不敢诳言。此次历练,每每看到街边孩童与父母其乐融融的画面,确实也曾心生好奇,若是弟子父母还在,他们会是怎样的人? ”
“那你可知,这回你抵出去的玉哨有何来历?”
阁主不答反问,仍漫不经心地站在铜架旁,自顾自地喂着信鸽。
储廷岚哑然。
虽事出有因,但诚然,他将阁主曾经的叮嘱忘至脑后,把他从婴孩起便随佩之物,就这么拱手给了一位陌生人。
显然,这枚玉哨正是解开他身世之谜的钥匙。
“当年的我正在廷山上学艺。那时还不叫廷虓阁,五湖四海的人们前赴后继来此,只为探寻江湖传说中的掌法。
后有两个少年,鲜衣怒马、跋山涉水而来,也前后拜在了九大长老的门下。
不同其他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这两位少年和我一样,一腔赤忱仅为钻研武学。不过我因拜师更早,得以作为内门弟子长住山中,他们作为外门弟子虽无法久居,但每年都花上过半时间上山刻苦修习、我们三人因此常常相约切磋。
我本就与他们相见恨晚,久而久之,虽年长他们十载有余,但还是成了他们的结拜大哥。
二弟姓夏名伯承,才思敏捷,博古通今,卓尔不群;三弟姓楚名祯,文韬武略,满腹经纶,更有不世之才。
因此十余年后,待二人学有所成后,便陆续离开,实现各自抱负去了。
不久后二弟来信,科举高中,走了仕途,入朝为官了。
三弟的信最爱分享他的心事,先是遇见个心爱的姑娘怦然心动,又是家里说了另桩门当户对的亲事而郁郁寡欢,后又因堂弟出手相助终与朝思暮想之人喜结连理而喜不自胜。
可自从先皇驾崩后,三弟的来信便断了些时日,直到收到了二弟的来信。”
说了半晌,阁主突然顿了顿,从袖口拿出一张年代久远的纸条。
虽早已泛黄,但边缘却平整如新,可见保存得很好。
待储廷岚双手接过这张纸条,只见信中言语寥寥,却不禁愕然:
‘大哥惑三弟近况乎?余亦然。直至今日,方知继大统者,乃三弟也。’
阁主瞥了眼储廷岚愈发不可置信的神情后,语气微微一转,变得温和而富有深意:
“待朝堂稳定后,三弟亦有来信解释,他隐瞒身份的不得已。我们情同手足多年,虽有震惊但也理解。而后又一个春秋,收到了三弟的最后一封信。”
说着拿出了另一张久远却精致的信纸。
储廷岚看着最后这封同样微微泛黄的信笺,惊悉自己玉哨的小像赫然纸上。
未及定神,又见信中所言,更是心神剧震:
‘大哥,久疏问候,展信安。
偶得双玉,一墨一白,质温润,拟琢对哨,以赠吾与二哥新生麟儿。兄长慧眼,乞定其形。’
此时,阁主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再次响起:
“没错,我的义弟楚祯,便是上代皇帝、当今皇上的亲哥哥。也正是,你的生父。”
一行人重回了先前的茶摊,潜风没等听完储廷岚简述前因后果,顾不上抿口茶,倏地发问。
“哎呀不是送!是暂时押给夏染姑娘了。等修好她的那枚,我的不是就又能回来了嘛。”
储廷岚捧着手中的碎玉再次不厌其烦地解释着。
承风看着那断成两截的白玉哨,意识到问题没那么简单。
候风心有灵犀一般,刚对上大哥递来的眼神,便转身走到茶摊外,左手小指弯曲反手倚在唇边,唤来了一只品相不凡的信鸽。
只见该信鸽玉爪白羽,虽乍看通体雪白,但头颈和尾羽间若隐若现夹着少许黑羽,合在一起花纹像极了麒麟鳞片。若在阳光下,这些黑羽又呈绛红,正如信鸽的瞳色一般,更显机警凌厉。
而这难得一见白麒麟花色的信鸽,专属于廷虓阁,用于传递最机密且紧急的消息,使命必达,从未有失。
虽然储廷岚没能完全理解,为何自己抵押玉哨这回事,要劳烦师兄惊动白麒麟花鸽,但直觉告诉他有什么大事在等着他。
眼看着信鸽带着消息一跃而起在空中飞远,承风也从长凳起身,打断了还想追问或分享更多细节的师弟们:
“是时候回廷虓阁了。”
“但我还约了三天后归还修好的玉哨呢,做人贵在言而有信…”
“放心,定不会让你失约。但现在是时候让你知道一些事了。”
启风步履未停,也没忘安抚不知所以、但依旧跟着师兄们行动的储廷岚。
常年习武之人脚程本快,加上着急回阁,未满一个时辰,大家便回到了晚间歇息的山间小院。
弹指之间,行事利落的师兄弟一行五人,便收拾好了游历数月以来的物什行装,乘上了回廷虓阁的马车。
昼夜兼程,竹林簌簌,马蹄踏踏。
翌日晌午,一行人便回到了廷虓阁。
-------------------------------------------
另一面,在胤城边缘一家普通的驿馆内,夏染的叔父夏明渊,也发现了侄女随身玉哨的变化。
大哥留给侄女的白玉哨,咋变得色重如墨了?
难道首府新出现了不被常人道的玉石加工技艺?
夏明渊甚至都开始质疑起自己平生见闻,也没能想到这枚墨玉哨,竟源自一位不知名的少年郎。
毕竟夏染一直都十分宝贝父亲留给他的遗物。
自从父亲夏伯承在十五年前朝堂之乱出事以来,夏染每每有心事便会不自觉地握住玉哨,仿佛冥冥之中能感受到父亲的力量。
父亲刚出事的那几年,民间总有传言落井下石,说是通敌卖国的奸臣罪有应得,可就凭曾经五年的父女缘份,虽然短暂,但夏染仍坚信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父亲,绝不会似传言那般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当年的朝堂之乱定是另有隐情。
可是女子仅凭一己之力想要翻案实在是难上加难。
当年因为新皇登基按礼法大赦天下,虽然夏染和叔父逃过了株连九族之罪,但被贬为庶民的夏氏一族还是被逐出胤城。
曾经的夏府,也是曾经名满胤城的阁老府,一夜之间不再门庭若市。
也怪不得那些世家大族的趋炎附势,毕竟改朝换代时局不稳,谁不想在这动荡的年代明哲保身呢。
慢慢的,翻案之心也被一度举步维艰的生活,逐渐尘封了起来。
叔父倒是心性豁达洒脱,虽仍时不时为自己大哥的遭遇感到不忿惋惜,但从未沉溺于旧时光的是非恩怨中,反而对被迫离开胤城、换一处重新生活这件事乐得其所。
夏染跟着叔父长大,为谋生跟着叔父走南闯北:开过镖局,张罗过酒肆,倒卖过皮草,甚至为探行情操盘过黑市赌坊。
时光荏苒,夏染因自幼跟着叔父,常年游走在黑白两道做生意,逐渐精通不少经商之道纵横之术,愈发游刃有余独当一面,颇受叔父赏识。又因叔父为家族奔忙半生膝下无子,夏染便慢慢接手了家中生意。
不出所料的,夏染帷幄运筹间将生意越做越大,于是没多久便成功下放大部分事务,交由各州府信任的掌柜们托管。
自三年前起,夏染便只亲自打理药堂和丝绸这两桩本由她亲创的生意,现下铺面也是一路披荆斩棘开到首府来了。
这也是为何这次时隔多年,她带着叔父重新踏上了这片久违的土地。
不过刚回到故土胤城筹备新铺面的功夫,父亲留下的玉哨便有恙,也使一向洒脱的叔父变得警觉起来。
躲了这么些年,莫不是又要牵扯进前尘往事了?
夏染也敏锐察觉到了叔父的担忧,一五一十地分享了当日的经历,以及碰到的这位名叫储廷岚的少年郎,还有与他的三日之约。
“听上去是个初入江湖的单纯少年。既然阿染信他,那我便信他。”
叔父听罢放心不少,反倒多了些好奇,想三日后亲自会会这位少年。
毕竟自己的侄女能驰骋商场这些年,识人之能已是不凡,能以一面之缘获得夏染信任的,定不是等闲之辈。
-----晌午--廷虓阁--------
看样子阁主的贴身侍僮已在门口等候多时了。
储廷岚和师兄们一下车,顾不上搬运行李,便被侍僮领着去了阁主位于山顶的静室。
师兄们似是已有预见,而储廷岚开始惴惴不安,不会因为墨玉哨真闯什么祸了吧?
这严肃的氛围让储廷岚头一回感到廷虓阁的陌生。
“岩阁主,承风、潜风、启风、候风和山风弟子回来了。”
侍僮敲门后,毕恭毕敬地抱拳颔首,侧身一旁,等待阁主的指示。
“进。”
门被强劲的掌风震开,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扑面而来的,是阁主一贯的冷静威严。
储廷岚低着头跟着师兄们一齐进门。
原来一直不对外开放的静室,更像是一间构造特殊的合院。
一改青瓦白墙、朱红门窗的传统样式,整个静室采用黑檀古木缀以金铜,四墙合围留有中空,整体透着神秘诡谲。
屋顶沿用了飞檐翘角,与众不同的是,四条房脊上各置有两尊的寅虎脊兽。
八尊寅虎,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睥睨着一切,让人望而却步。
同时,上端屋檐各延展出一根深色铜梁,从四角出发汇合在正中,交织向下,在空中悬挂成一组镶有金纹的硕大铜架。
一群熟悉又陌生的白麒麟花信鸽,在铜架两侧于中线对称而立,与悬空的黑金铜架合而观之,远看像极了白额山君。
加上四角的屋脊兽,恰好凑齐九虎,正如阁名中的“虓”字。
还没等储廷岚探寻更多细节,岩阁主从左侧书架后方,悠悠走出。
想必这四面层层叠叠的书架中所留存的情报信件,便是由中间那群信鸽,日以继夜组建天罗地网的成果。
“阁主!”
五位弟子见到师父现身,不约而同地双手抱拳,额头轻触手背,行了一礼,恭敬而沉静。
大家都有被这静室庄重肃穆的氛围感染到。
“山风,你幼时常常问我,你从哪里来,现如今你还执着于这个问题吗?”
阁主闲庭信步的样子,仿佛只是唤弟子们前来唠唠家常。
“师父,弟子不敢诳言。此次历练,每每看到街边孩童与父母其乐融融的画面,确实也曾心生好奇,若是弟子父母还在,他们会是怎样的人? ”
“那你可知,这回你抵出去的玉哨有何来历?”
阁主不答反问,仍漫不经心地站在铜架旁,自顾自地喂着信鸽。
储廷岚哑然。
虽事出有因,但诚然,他将阁主曾经的叮嘱忘至脑后,把他从婴孩起便随佩之物,就这么拱手给了一位陌生人。
显然,这枚玉哨正是解开他身世之谜的钥匙。
“当年的我正在廷山上学艺。那时还不叫廷虓阁,五湖四海的人们前赴后继来此,只为探寻江湖传说中的掌法。
后有两个少年,鲜衣怒马、跋山涉水而来,也前后拜在了九大长老的门下。
不同其他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这两位少年和我一样,一腔赤忱仅为钻研武学。不过我因拜师更早,得以作为内门弟子长住山中,他们作为外门弟子虽无法久居,但每年都花上过半时间上山刻苦修习、我们三人因此常常相约切磋。
我本就与他们相见恨晚,久而久之,虽年长他们十载有余,但还是成了他们的结拜大哥。
二弟姓夏名伯承,才思敏捷,博古通今,卓尔不群;三弟姓楚名祯,文韬武略,满腹经纶,更有不世之才。
因此十余年后,待二人学有所成后,便陆续离开,实现各自抱负去了。
不久后二弟来信,科举高中,走了仕途,入朝为官了。
三弟的信最爱分享他的心事,先是遇见个心爱的姑娘怦然心动,又是家里说了另桩门当户对的亲事而郁郁寡欢,后又因堂弟出手相助终与朝思暮想之人喜结连理而喜不自胜。
可自从先皇驾崩后,三弟的来信便断了些时日,直到收到了二弟的来信。”
说了半晌,阁主突然顿了顿,从袖口拿出一张年代久远的纸条。
虽早已泛黄,但边缘却平整如新,可见保存得很好。
待储廷岚双手接过这张纸条,只见信中言语寥寥,却不禁愕然:
‘大哥惑三弟近况乎?余亦然。直至今日,方知继大统者,乃三弟也。’
阁主瞥了眼储廷岚愈发不可置信的神情后,语气微微一转,变得温和而富有深意:
“待朝堂稳定后,三弟亦有来信解释,他隐瞒身份的不得已。我们情同手足多年,虽有震惊但也理解。而后又一个春秋,收到了三弟的最后一封信。”
说着拿出了另一张久远却精致的信纸。
储廷岚看着最后这封同样微微泛黄的信笺,惊悉自己玉哨的小像赫然纸上。
未及定神,又见信中所言,更是心神剧震:
‘大哥,久疏问候,展信安。
偶得双玉,一墨一白,质温润,拟琢对哨,以赠吾与二哥新生麟儿。兄长慧眼,乞定其形。’
此时,阁主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再次响起:
“没错,我的义弟楚祯,便是上代皇帝、当今皇上的亲哥哥。也正是,你的生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