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迎的,依旧是丞相府主母--绾夫人,不过今日的她,金玉满头,珠翠盈缀,比之那日,更加雍容华贵。
丞相府亦是如此,张灯结彩,熠熠生辉。
“参见清和公主,公主长乐未央!”
绾夫人迎了公主入府,走在清和公主身后左侧,笑着问道,“公主殿下,皇后娘娘在正厅与相爷叙话,本家的几位当家,还有几个小子也都在。公主,可要过去找娘娘?”
清和公主推拒道:“不了,舅母,我们去西园等母后吧。”
如此,众人众星捧月般迎着清和公主往西园去。
全无一人记得,旁边还有一位新获封的清平公主。
就连别允本人,也未察觉有何不妥,颇有些随遇而安的意味。
不仅如此,她还在心里嘲讽自己,可能这便是虱子多了不怕痒!
这回走的路与上回不同,花色也不甚相同。
那次多的是玉色碧色,这边则是满目粉红。
别允边走边打量,天气渐暖,别处的梅花早便谢了,这西园的梅花还是开得如此旺盛,真是难得。
穿过一片梅林,过了一扇月亮门,又是另外一个梅林,在这红梅之中,坐落着一座宫殿。
得了婢女的通报,女眷们都列在殿前候着。
一见清和公主过来,纷纷跪下请安:“请公主陛下安,公主千岁!”
清和免了众人的礼,一群人往屋里走去。
别允跟在清和身后。
一进屋,就发现东面墙上,赫然挂着去岁众人合力所作的九九消寒图。
梅花染了六朵,还余三朵,静静躺在枝上安眠。
绾夫人寒暄了几句,就出去布置宴席。
留下一屋子女娘,见清和公主尊容肃目,都不敢闲话。
清和款步至上首落座,其余诸人而后皆落座,只有别允茫然地站在殿中,后知后觉自己似乎是被无视了。
今日本是花灯节,又逢皇后省亲的大日子,丞相府上高朋满座,这西园殿中也是济济一堂。
不过片刻,座下已经有人活络起来。
“听闻公主,自年节身子便不爽,姐妹们甚是担心,不知如今可有好一些?”
清和抬头,见是一张有些熟悉,却叫不上名字的面孔,漫不经心地应付道:“已无大碍。”
“嫣儿,公主福泽深厚,自有上天保佑,自是无需我们小民担心。”
别允瞥了一眼,说话的是江知念,那名叫嫣儿的,则正是上回在西园中,不依不饶要自己跟傅莽道歉的那个女子。
殿中之人纷纷笑着附和,将座上的公主捧得天上有地下无,可清和公主面上仍是不见一丝喜色。
却在此时,清和公主猝然起身,愤然离席。
婢女连忙随之往外走去,殿中之人赶紧跪送。
娘子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怎么就突然惹得公主不开心了。
想在同伴那儿找找答案,偏过头,却看到了同样迷茫的一双眼。
别允本犹豫着要不要跟上,却见几位娘子眼神直往她身上瞟,便毫不犹豫地提步跟了上去。
偏殿之内有床有塌,想是主人家设了专供游宴休憩之所。
清和坐在塌边,接了婢女递过的茶,缓缓呼气喝了一口,只觉心里难受的劲儿怎么也压不下去。
她挥挥手让婢女们出去了,抬头看了一眼像木桩子一样杵在那儿的别允,冷笑一声。
“你如今竟这般无用吗?”
清和看出来了,今日之行,当是母后在为自己造势,所以频频给别允难堪。
皇后确实也是这样想的。
她原以为,依着女儿年轻气盛,定会迫不及待地去找别允,求她帮帮自己,却没想到自己终是低估了女儿的品性。
清和将自己闷在宫中,一闷就是半月,整个人眼见的消瘦了下来。只好借着自己省亲的机会,将二人拢到一起,期盼能借此机会让女儿开解心绪,若不能,至少也有人可让她发泄发泄。
按说她该心里好受才对,可她非但不好受,看见她被别人为难忽视,自己心里反而更加难受了。
别允却以为,清和还在因赐婚之事同自己置气,便无奈回道:“清和,我亦是你姊姊,可此事我确实无能为力。”
听了别允的答话,清和只觉自己更气了。
“可笑,母后尚只有我一个女儿,我哪来的什么姊姊妹妹。”
别允接不上话,这样的妹妹对她来说,太过陌生。
她终于明白,皇后今日叫她来,便就是让她受气的。
可饶是如此,她也心甘情愿。
她不想伤清和,可还是伤了她。
若清和撒过气,心里便会好受一些,那她也宁愿受着。
看着别允逆来顺受的模样,清和濒临崩溃边缘,继续挖苦道:“况且,若你真当我是妹妹,根本就不该接这圣旨”。
清和看着眼前的别允,一脸天真未经世事的样子,与小时候那个姊姊大相径庭。
若是从前的姊姊,怎会如此窝囊地任她人轻视,还一脸无所觉。
“你怎会如此,如此!”
如此软弱!清和公主后面的话还未说完便被一声呵斥打断。
“放肆,你们躲在公主的殿外,有何居心?”外面传来婢女怒斥的声音。
紧接着,有人惊慌失措地解释道:“启禀公主殿下,我们只是见此处景色妍丽,便来观赏,无意冒犯,请公主殿下恕罪!”
别允呆愣着站在殿中,对窗外的一切都无所觉。
饶是知道了原委,做好了准备,仍是体无完肤。
心上刺痛,犹如有人大力攥紧了再拿针扎,泪水如雨,不住地往下掉。
那清和那日,该有多痛啊!她心想着。
清和不知是不忍心,还是不耐烦,别过脸去,再不做声。
殿外请罪的人没有得令,只好一直跪着。
不多时,别允便梳理好自己的心绪,擦干眼泪。
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先前所言,并非清和所问。
哭了一场,妆发也未见一点凌乱,但别允还是抖抖袖子,理了理衣衫,而后恭恭敬敬的,朝清和俯首作揖。
“清和公主,圣心又岂是我等能够左右的?公主不喜,臣女便先告退了!”
她明明是姊姊,却自称臣。
说罢,她退至殿外,转身离去。
一个未有抬起眼,一个不曾转过头。
饶是心里互相牵挂,在对方看来都成怨怼,更莫说旁人。
这边,清和公主怏怏打发了殿外请罪的女郎。
那厢,殿中就开始传闻漫天了,众人根据所见所闻,添油加醋,排了一出惊天动地的姐妹反目皇家大戏。
说这别氏因赐婚一事,惹清和公主大发雷霆,公主伤心欲绝,大病一场。
昔日姊妹,如今势同水火,形同仇敌。
别允在这院中僻静处待了一会儿,本是不愿回那殿中的,不为别的,只是那殿中人太多了,自己偏不善也不喜交
但如今与清和还闹成这般,实在无处可去,还是只得回来。
别允到时,殿内正讲得火热,而她丝毫未觉,找了个空位,旁若无人地坐下了。
可偏偏有人,见不得她舒服。
“听闻,云州乃湖上之城,盛产莲花,果真如此?” 别允闻声看去,见又是那朱嫣儿。
有人娇声说:“确是如此,想必花开之时,十分惊艳。”
声音耳熟,别允抬眼,见是之前一同玩耍过的女娘,苏觅,她此时也正微笑望着别允。
别允知她是想起,自己此前曾同几人描述过的场景,便也会心一笑。
却听那朱嫣儿继续说道:“这样纯洁无瑕的花,竟是生于那脏污腥臭之地,真是令人唏嘘!”
听了这话,别允只觉心里莫名地别扭,就好像说的不是莲花,而是在说,脏污腥臭的是她。
但从字面来说,又挑不出半点毛病。自己无从开口,无暇开口,只好就那样坐着,像个泥塑的木偶一般。
在场其他人却不这么想了,宴中老手,如此直白的话,当即便听出门道了。
清和公主在偏殿小憩,现在上首的,便是百里氏的长女--百里音。
她优雅从容地支颐着,不疾不徐地拿起茶杯饮了一口又一口,端得是仪态万方。
底下的女娘们见她坐视不理,便愈发猖獗起来。
台子都搭起来了,自然少不得唱戏的。
“你是哪家的娘子呀,怎这般不懂规矩,随意坐别人的位置?”一位面生的女子走到别允面前。
“莫不是随意惯了?”
她旁侧的几位女子一唱一和。
“还请这位女娘快些起来吧,不是你的位置,怎好一直霸着?”
听此,殿中的女娘们都不由自主地围过去看戏。
别允只是看这位置比较偏,便坐过来了,没想到自己坐了别人的位置。
她赶忙起身,看着最初开口那女子说:“我事先并不知道这处有人,无心之失,实在抱歉!”
说完,就欲出来,却发现自己被围得水泄不通,且丝毫没有相让的意思。
饶是别允再迟钝,也该反应过来,这几人就是在刻意找自己麻烦。
她们好整以暇地看着别允,别允亦镇定地回看,眼神在几人之间游离。
说是镇定自若,其实只是看上去镇定,心中已经摇摇欲坠,砰砰跳个不停,呼吸也重了几分。
就在此时,别允透过人群间隙看到了外围那几张熟悉的面孔,视线相对,她们便立马转过脸去,与旁边的人说笑,只有杜英,与她对视好几眼,方才转脸。
几人玩闹的日子还历历在目,而今再看,却好像只是初识。
别允耳边的蝉在疯狂地叫嚣,好似要从她耳朵里跳出来,叫得她心烦意乱,脸上神色却还如一汪死水般平静。
“你们这是在唱什么戏?”
清和公主的声音适时传来,打破这不同寻常的宁静。
众人忙散开来,俯首行礼。
公主身后走出一位婢女,躬身道:“宴已备好,请诸位娘子随婢子前来。”
于是一群小娘子往宴厅走去。
清和公主走在最前面,别允远远落在末尾。
她未上前 ,她也不唤。
一群人往外走,至西园门口的石潭,别允恍惚看到,傅莽身边的那个随从疾风,埋着头,站在月亮门边。
别允不疑有他,只当自己眼花。
疾风低着头,偷偷打量过往的女娘,终于见到别允,忙低声唤她“清平公主!”
然清平公主心思不在自己身上,根本不记得自己还是这清平公主,不为所动,继续往前走。
疾风急了,埋着嗓子一连喊了好几声:“清平公主!清平公主?别娘子?”
别允终是停了下来,转过身,一脸茫然。
“疾风?还真是你啊,我还以为我看错了呢。”
“别娘子,我家公子吩咐我来传话。今夜不禁,别娘子可否赏脸,同游赏灯?”
丞相府亦是如此,张灯结彩,熠熠生辉。
“参见清和公主,公主长乐未央!”
绾夫人迎了公主入府,走在清和公主身后左侧,笑着问道,“公主殿下,皇后娘娘在正厅与相爷叙话,本家的几位当家,还有几个小子也都在。公主,可要过去找娘娘?”
清和公主推拒道:“不了,舅母,我们去西园等母后吧。”
如此,众人众星捧月般迎着清和公主往西园去。
全无一人记得,旁边还有一位新获封的清平公主。
就连别允本人,也未察觉有何不妥,颇有些随遇而安的意味。
不仅如此,她还在心里嘲讽自己,可能这便是虱子多了不怕痒!
这回走的路与上回不同,花色也不甚相同。
那次多的是玉色碧色,这边则是满目粉红。
别允边走边打量,天气渐暖,别处的梅花早便谢了,这西园的梅花还是开得如此旺盛,真是难得。
穿过一片梅林,过了一扇月亮门,又是另外一个梅林,在这红梅之中,坐落着一座宫殿。
得了婢女的通报,女眷们都列在殿前候着。
一见清和公主过来,纷纷跪下请安:“请公主陛下安,公主千岁!”
清和免了众人的礼,一群人往屋里走去。
别允跟在清和身后。
一进屋,就发现东面墙上,赫然挂着去岁众人合力所作的九九消寒图。
梅花染了六朵,还余三朵,静静躺在枝上安眠。
绾夫人寒暄了几句,就出去布置宴席。
留下一屋子女娘,见清和公主尊容肃目,都不敢闲话。
清和款步至上首落座,其余诸人而后皆落座,只有别允茫然地站在殿中,后知后觉自己似乎是被无视了。
今日本是花灯节,又逢皇后省亲的大日子,丞相府上高朋满座,这西园殿中也是济济一堂。
不过片刻,座下已经有人活络起来。
“听闻公主,自年节身子便不爽,姐妹们甚是担心,不知如今可有好一些?”
清和抬头,见是一张有些熟悉,却叫不上名字的面孔,漫不经心地应付道:“已无大碍。”
“嫣儿,公主福泽深厚,自有上天保佑,自是无需我们小民担心。”
别允瞥了一眼,说话的是江知念,那名叫嫣儿的,则正是上回在西园中,不依不饶要自己跟傅莽道歉的那个女子。
殿中之人纷纷笑着附和,将座上的公主捧得天上有地下无,可清和公主面上仍是不见一丝喜色。
却在此时,清和公主猝然起身,愤然离席。
婢女连忙随之往外走去,殿中之人赶紧跪送。
娘子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怎么就突然惹得公主不开心了。
想在同伴那儿找找答案,偏过头,却看到了同样迷茫的一双眼。
别允本犹豫着要不要跟上,却见几位娘子眼神直往她身上瞟,便毫不犹豫地提步跟了上去。
偏殿之内有床有塌,想是主人家设了专供游宴休憩之所。
清和坐在塌边,接了婢女递过的茶,缓缓呼气喝了一口,只觉心里难受的劲儿怎么也压不下去。
她挥挥手让婢女们出去了,抬头看了一眼像木桩子一样杵在那儿的别允,冷笑一声。
“你如今竟这般无用吗?”
清和看出来了,今日之行,当是母后在为自己造势,所以频频给别允难堪。
皇后确实也是这样想的。
她原以为,依着女儿年轻气盛,定会迫不及待地去找别允,求她帮帮自己,却没想到自己终是低估了女儿的品性。
清和将自己闷在宫中,一闷就是半月,整个人眼见的消瘦了下来。只好借着自己省亲的机会,将二人拢到一起,期盼能借此机会让女儿开解心绪,若不能,至少也有人可让她发泄发泄。
按说她该心里好受才对,可她非但不好受,看见她被别人为难忽视,自己心里反而更加难受了。
别允却以为,清和还在因赐婚之事同自己置气,便无奈回道:“清和,我亦是你姊姊,可此事我确实无能为力。”
听了别允的答话,清和只觉自己更气了。
“可笑,母后尚只有我一个女儿,我哪来的什么姊姊妹妹。”
别允接不上话,这样的妹妹对她来说,太过陌生。
她终于明白,皇后今日叫她来,便就是让她受气的。
可饶是如此,她也心甘情愿。
她不想伤清和,可还是伤了她。
若清和撒过气,心里便会好受一些,那她也宁愿受着。
看着别允逆来顺受的模样,清和濒临崩溃边缘,继续挖苦道:“况且,若你真当我是妹妹,根本就不该接这圣旨”。
清和看着眼前的别允,一脸天真未经世事的样子,与小时候那个姊姊大相径庭。
若是从前的姊姊,怎会如此窝囊地任她人轻视,还一脸无所觉。
“你怎会如此,如此!”
如此软弱!清和公主后面的话还未说完便被一声呵斥打断。
“放肆,你们躲在公主的殿外,有何居心?”外面传来婢女怒斥的声音。
紧接着,有人惊慌失措地解释道:“启禀公主殿下,我们只是见此处景色妍丽,便来观赏,无意冒犯,请公主殿下恕罪!”
别允呆愣着站在殿中,对窗外的一切都无所觉。
饶是知道了原委,做好了准备,仍是体无完肤。
心上刺痛,犹如有人大力攥紧了再拿针扎,泪水如雨,不住地往下掉。
那清和那日,该有多痛啊!她心想着。
清和不知是不忍心,还是不耐烦,别过脸去,再不做声。
殿外请罪的人没有得令,只好一直跪着。
不多时,别允便梳理好自己的心绪,擦干眼泪。
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先前所言,并非清和所问。
哭了一场,妆发也未见一点凌乱,但别允还是抖抖袖子,理了理衣衫,而后恭恭敬敬的,朝清和俯首作揖。
“清和公主,圣心又岂是我等能够左右的?公主不喜,臣女便先告退了!”
她明明是姊姊,却自称臣。
说罢,她退至殿外,转身离去。
一个未有抬起眼,一个不曾转过头。
饶是心里互相牵挂,在对方看来都成怨怼,更莫说旁人。
这边,清和公主怏怏打发了殿外请罪的女郎。
那厢,殿中就开始传闻漫天了,众人根据所见所闻,添油加醋,排了一出惊天动地的姐妹反目皇家大戏。
说这别氏因赐婚一事,惹清和公主大发雷霆,公主伤心欲绝,大病一场。
昔日姊妹,如今势同水火,形同仇敌。
别允在这院中僻静处待了一会儿,本是不愿回那殿中的,不为别的,只是那殿中人太多了,自己偏不善也不喜交
但如今与清和还闹成这般,实在无处可去,还是只得回来。
别允到时,殿内正讲得火热,而她丝毫未觉,找了个空位,旁若无人地坐下了。
可偏偏有人,见不得她舒服。
“听闻,云州乃湖上之城,盛产莲花,果真如此?” 别允闻声看去,见又是那朱嫣儿。
有人娇声说:“确是如此,想必花开之时,十分惊艳。”
声音耳熟,别允抬眼,见是之前一同玩耍过的女娘,苏觅,她此时也正微笑望着别允。
别允知她是想起,自己此前曾同几人描述过的场景,便也会心一笑。
却听那朱嫣儿继续说道:“这样纯洁无瑕的花,竟是生于那脏污腥臭之地,真是令人唏嘘!”
听了这话,别允只觉心里莫名地别扭,就好像说的不是莲花,而是在说,脏污腥臭的是她。
但从字面来说,又挑不出半点毛病。自己无从开口,无暇开口,只好就那样坐着,像个泥塑的木偶一般。
在场其他人却不这么想了,宴中老手,如此直白的话,当即便听出门道了。
清和公主在偏殿小憩,现在上首的,便是百里氏的长女--百里音。
她优雅从容地支颐着,不疾不徐地拿起茶杯饮了一口又一口,端得是仪态万方。
底下的女娘们见她坐视不理,便愈发猖獗起来。
台子都搭起来了,自然少不得唱戏的。
“你是哪家的娘子呀,怎这般不懂规矩,随意坐别人的位置?”一位面生的女子走到别允面前。
“莫不是随意惯了?”
她旁侧的几位女子一唱一和。
“还请这位女娘快些起来吧,不是你的位置,怎好一直霸着?”
听此,殿中的女娘们都不由自主地围过去看戏。
别允只是看这位置比较偏,便坐过来了,没想到自己坐了别人的位置。
她赶忙起身,看着最初开口那女子说:“我事先并不知道这处有人,无心之失,实在抱歉!”
说完,就欲出来,却发现自己被围得水泄不通,且丝毫没有相让的意思。
饶是别允再迟钝,也该反应过来,这几人就是在刻意找自己麻烦。
她们好整以暇地看着别允,别允亦镇定地回看,眼神在几人之间游离。
说是镇定自若,其实只是看上去镇定,心中已经摇摇欲坠,砰砰跳个不停,呼吸也重了几分。
就在此时,别允透过人群间隙看到了外围那几张熟悉的面孔,视线相对,她们便立马转过脸去,与旁边的人说笑,只有杜英,与她对视好几眼,方才转脸。
几人玩闹的日子还历历在目,而今再看,却好像只是初识。
别允耳边的蝉在疯狂地叫嚣,好似要从她耳朵里跳出来,叫得她心烦意乱,脸上神色却还如一汪死水般平静。
“你们这是在唱什么戏?”
清和公主的声音适时传来,打破这不同寻常的宁静。
众人忙散开来,俯首行礼。
公主身后走出一位婢女,躬身道:“宴已备好,请诸位娘子随婢子前来。”
于是一群小娘子往宴厅走去。
清和公主走在最前面,别允远远落在末尾。
她未上前 ,她也不唤。
一群人往外走,至西园门口的石潭,别允恍惚看到,傅莽身边的那个随从疾风,埋着头,站在月亮门边。
别允不疑有他,只当自己眼花。
疾风低着头,偷偷打量过往的女娘,终于见到别允,忙低声唤她“清平公主!”
然清平公主心思不在自己身上,根本不记得自己还是这清平公主,不为所动,继续往前走。
疾风急了,埋着嗓子一连喊了好几声:“清平公主!清平公主?别娘子?”
别允终是停了下来,转过身,一脸茫然。
“疾风?还真是你啊,我还以为我看错了呢。”
“别娘子,我家公子吩咐我来传话。今夜不禁,别娘子可否赏脸,同游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