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华端茶的手停在空中,心中震惊不已:辛辛苦苦潜伏在何进身边的袁绍竟然也是何进的棋子?!或者说,这是一场你利用我、我利用你的局中局。
老夫人解释道:“董卓是袁隗从何进那里交易过来的底牌,董卓乃袁隗门生故吏,按照中原的政治传统,那是跟子侄一样可靠的存在。而且董卓是个武人,之后的脏活烂活很多都需要董卓去做。
袁隗坐镇中枢,董卓的弟弟董旻居中联络,董卓果然接到了少帝和陈留王,摘了袁绍的桃子不说,还在袁隗的一纸公文下接管了宫防。毕竟录尚书事的只有袁隗,他不做声,董卓敢接管宫防,早就被群起而攻之了。”
事到如今,魏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但出乎袁隗意料的是,袁绍真的是规则破坏者,他自以为的好学生董卓更是直接掀桌。在逼走袁绍、接管吞并何进何苗丁原的部曲之后,董卓竟然架空了袁隗。这时候的袁隗,想跑也跑不了了,能跑出去一个袁术,已经很不容易了。”
老夫人拍了拍魏华的手:“袁氏对宦官,向来是能不得罪就不得罪,甚至有合作,对党人则是隐秘地保护,属于中间骑墙的不倒翁做派。但袁绍的行为却与袁氏的立场相左,袁绍对宦官不仅不合作,甚至不避讳地针锋相对,不仅结交党人,甚至豢养死士。”
魏华点了点头,魏奉继续剖析现实:“袁绍这么做无非两点原因。其一,是他自己选择了党人的立场,借助袁氏的根基达到了相应的层次之后,便想在政治立场上独立于袁家,时间一久,互相之间自然生出不满。
其二,袁绍的出身尴尬,袁氏并不重视这个不凡的庶子,袁绍被选做了投向党人的棋子。宦官一旦发难,就会祭出袁绍自保;党人一旦复起,就会倚靠袁绍保住地位。
袁绍作为一颗处在高风险地带的棋子,跟袁家之间很容易生出矛盾。”
魏华语气有些愤恨:“而无论哪种,袁绍和袁家必然会走向分裂甚至对立。”
当初袁隗对袁绍反对宦官行为的训斥,如今看来,也不像是演戏。这件事对袁绍的名望有利,但却有害于袁隗的名望。之后的诛宦,袁绍一直站在何进身后出谋划策,一步一步就是想把冲突升级、把范围扩大。也只有局面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才有可能抓住机会取代袁隗和何进,成为大汉的一人之下。
赌博未必就能成功,一旦成功了就是捷径。
再之后,袁隗、董卓开始废立,袁绍则直接逃到河内,就是为了逃离董卓、袁隗甚至整个不接纳他的袁氏。
董卓后来拜袁绍为渤海太守,但并没有证据直接表明袁绍在此期间到过冀州,更不太可能到过渤海,因为雒阳里渤海几千里,袁绍要真去了渤海,那一去一回,时间就都在路上了,根本没有时间联络诸侯、积蓄钱粮、招募兵马。
而河内,仍属司隶,是大汉帝国的中心。但因为与河南的雒阳一河之隔,又不在董卓的势力范围内,而袁隗也不至于真的要袁绍的命。所以,河内是个极其适合观望政局变化的地方,一旦有机会,袁绍一晚上就能回到雒阳。再者,当时因为反对废立而逃到河内的人可不少,这些人以天下楷模袁绍马首是瞻,就算袁隗亲自来了,也未必能把袁绍怎么样。除非董卓先起兵戈,来打河内。
魏奉叹了口气:“对此,陈琳曾反对说,大兵合聚,强者为雄。这不无道理。但这么多支军队,互不统属,至少何进还有把握完全掌控这四支军队。只要何进在,就不会出事。
曹操也反对,曹操的主张是理智的,是看似稳妥的,但其实是不合时宜的。士族和宦官几十年明争暗斗都杀红了眼,天下不直北宫久矣!不来一场扩大化的血洗,不把士人的这股邪火发泄出去,斗争就不会停止,甚至目标还会转向何进。但何进和袁绍的想法,是曹操不想看到的,谁知道扩大化之后,身为宦官之后的曹操会不会被卷进去?难道要跟杀红了眼的人讲道理吗?”
魏奉拍了拍手:“同时,何进也有自己的想法。此时他负天下之望,不自重拖延一下,岂不可惜。再者,他的亲信到了地方需要现招兵买马,这也需要时间。
袁氏向来左右逢源,这时候也该交一份投名状了吧?但他没逼急袁隗,倒逼急了袁绍。袁氏在何进准备放宦官回乡的重要关头,袁绍用公文通知各州郡官府,假借何进的名义,让各地逮捕宦官们的亲属。被逼到绝路的宦官们开始同仇敌忾,密谋要跟何进拼了。
不过这都是小插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何进引外兵入京,是对此前诛宦失败的教训总结,也是基于诛宦扩大化的实际政治需求,抛开结果来看,是合理的。虽然,不排除这其中,袁绍已经在为自己布局算计、利用何进的可能。”
第二天,天未亮,魏氏主宅驶出一辆马车。
一夜未眠的魏华捧着脖子上的一个玉石吊坠沉思,这是魏奉秘密交给她的,吊坠由八个可旋转小方玉块组成,平常佩戴时是一个方形的女山鬼头像,通过口诀旋转合在一起,女山鬼头像的纹路可以组成魏氏家主专用印章:禾女山鬼。
禾女山鬼,是为魏。
这吊坠本只有一个,由魏氏家主代代相传,到了魏奉祖父这一代,怕传家信物被人偷盗,又秘密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
魏华脖子上挂的这一个是新造的,魏奉本人手里是代代相传那个旧的。为了区分,旧吊坠被魏奉祖父砸了一下,鬼字缺了右下角,补了金,这个区别只有魏氏历代家主知道。
魏奉这是在暗示和托付,魏华就是下一任魏氏家主。
------
魏奉给魏华的玉石吊坠有点像二阶魔方,平常看起来是女山鬼头像,像玩魔方那样拼出禾女山鬼四个字(组成小篆的魏字),就是代表魏氏家主的印章。
老夫人解释道:“董卓是袁隗从何进那里交易过来的底牌,董卓乃袁隗门生故吏,按照中原的政治传统,那是跟子侄一样可靠的存在。而且董卓是个武人,之后的脏活烂活很多都需要董卓去做。
袁隗坐镇中枢,董卓的弟弟董旻居中联络,董卓果然接到了少帝和陈留王,摘了袁绍的桃子不说,还在袁隗的一纸公文下接管了宫防。毕竟录尚书事的只有袁隗,他不做声,董卓敢接管宫防,早就被群起而攻之了。”
事到如今,魏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但出乎袁隗意料的是,袁绍真的是规则破坏者,他自以为的好学生董卓更是直接掀桌。在逼走袁绍、接管吞并何进何苗丁原的部曲之后,董卓竟然架空了袁隗。这时候的袁隗,想跑也跑不了了,能跑出去一个袁术,已经很不容易了。”
老夫人拍了拍魏华的手:“袁氏对宦官,向来是能不得罪就不得罪,甚至有合作,对党人则是隐秘地保护,属于中间骑墙的不倒翁做派。但袁绍的行为却与袁氏的立场相左,袁绍对宦官不仅不合作,甚至不避讳地针锋相对,不仅结交党人,甚至豢养死士。”
魏华点了点头,魏奉继续剖析现实:“袁绍这么做无非两点原因。其一,是他自己选择了党人的立场,借助袁氏的根基达到了相应的层次之后,便想在政治立场上独立于袁家,时间一久,互相之间自然生出不满。
其二,袁绍的出身尴尬,袁氏并不重视这个不凡的庶子,袁绍被选做了投向党人的棋子。宦官一旦发难,就会祭出袁绍自保;党人一旦复起,就会倚靠袁绍保住地位。
袁绍作为一颗处在高风险地带的棋子,跟袁家之间很容易生出矛盾。”
魏华语气有些愤恨:“而无论哪种,袁绍和袁家必然会走向分裂甚至对立。”
当初袁隗对袁绍反对宦官行为的训斥,如今看来,也不像是演戏。这件事对袁绍的名望有利,但却有害于袁隗的名望。之后的诛宦,袁绍一直站在何进身后出谋划策,一步一步就是想把冲突升级、把范围扩大。也只有局面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才有可能抓住机会取代袁隗和何进,成为大汉的一人之下。
赌博未必就能成功,一旦成功了就是捷径。
再之后,袁隗、董卓开始废立,袁绍则直接逃到河内,就是为了逃离董卓、袁隗甚至整个不接纳他的袁氏。
董卓后来拜袁绍为渤海太守,但并没有证据直接表明袁绍在此期间到过冀州,更不太可能到过渤海,因为雒阳里渤海几千里,袁绍要真去了渤海,那一去一回,时间就都在路上了,根本没有时间联络诸侯、积蓄钱粮、招募兵马。
而河内,仍属司隶,是大汉帝国的中心。但因为与河南的雒阳一河之隔,又不在董卓的势力范围内,而袁隗也不至于真的要袁绍的命。所以,河内是个极其适合观望政局变化的地方,一旦有机会,袁绍一晚上就能回到雒阳。再者,当时因为反对废立而逃到河内的人可不少,这些人以天下楷模袁绍马首是瞻,就算袁隗亲自来了,也未必能把袁绍怎么样。除非董卓先起兵戈,来打河内。
魏奉叹了口气:“对此,陈琳曾反对说,大兵合聚,强者为雄。这不无道理。但这么多支军队,互不统属,至少何进还有把握完全掌控这四支军队。只要何进在,就不会出事。
曹操也反对,曹操的主张是理智的,是看似稳妥的,但其实是不合时宜的。士族和宦官几十年明争暗斗都杀红了眼,天下不直北宫久矣!不来一场扩大化的血洗,不把士人的这股邪火发泄出去,斗争就不会停止,甚至目标还会转向何进。但何进和袁绍的想法,是曹操不想看到的,谁知道扩大化之后,身为宦官之后的曹操会不会被卷进去?难道要跟杀红了眼的人讲道理吗?”
魏奉拍了拍手:“同时,何进也有自己的想法。此时他负天下之望,不自重拖延一下,岂不可惜。再者,他的亲信到了地方需要现招兵买马,这也需要时间。
袁氏向来左右逢源,这时候也该交一份投名状了吧?但他没逼急袁隗,倒逼急了袁绍。袁氏在何进准备放宦官回乡的重要关头,袁绍用公文通知各州郡官府,假借何进的名义,让各地逮捕宦官们的亲属。被逼到绝路的宦官们开始同仇敌忾,密谋要跟何进拼了。
不过这都是小插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何进引外兵入京,是对此前诛宦失败的教训总结,也是基于诛宦扩大化的实际政治需求,抛开结果来看,是合理的。虽然,不排除这其中,袁绍已经在为自己布局算计、利用何进的可能。”
第二天,天未亮,魏氏主宅驶出一辆马车。
一夜未眠的魏华捧着脖子上的一个玉石吊坠沉思,这是魏奉秘密交给她的,吊坠由八个可旋转小方玉块组成,平常佩戴时是一个方形的女山鬼头像,通过口诀旋转合在一起,女山鬼头像的纹路可以组成魏氏家主专用印章:禾女山鬼。
禾女山鬼,是为魏。
这吊坠本只有一个,由魏氏家主代代相传,到了魏奉祖父这一代,怕传家信物被人偷盗,又秘密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
魏华脖子上挂的这一个是新造的,魏奉本人手里是代代相传那个旧的。为了区分,旧吊坠被魏奉祖父砸了一下,鬼字缺了右下角,补了金,这个区别只有魏氏历代家主知道。
魏奉这是在暗示和托付,魏华就是下一任魏氏家主。
------
魏奉给魏华的玉石吊坠有点像二阶魔方,平常看起来是女山鬼头像,像玩魔方那样拼出禾女山鬼四个字(组成小篆的魏字),就是代表魏氏家主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