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鸣夏只能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她从前见到的还是太少了。

    也算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她也明白了,待人要真诚,但是她也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要能够分辨出来谁是真谁是假。

    对于那些来捣乱的,要及时止损,立刻赶出去。

    不能犹犹豫豫,优柔寡断。

    最终,姜鸣夏的摊位在收工前,只卖出去了那一单。

    后边的时间,再无人问津。

    不过姜鸣夏并不失落,今天她学到了更重要的东西,是有钱也买不到的经验。

    *

    赵三和几人紧赶慢赶,终于在到达广州的第三天摸到了地方。

    同时他也弄清楚了,以后坐火车,不用在挂广州站下,可以直接在附近下车。

    这附近就有火车站,出来一趟收获满满。

    可以很好的节约下住宾馆的钱。

    “哥,早知道咱们就坐在这里了。” 陈涛有些遗憾。

    如果能够提前知道批发商场就在火车站附近,他们直接坐到这里就好了,最多中间倒腾一次火车。

    哪里还用得着路途颠簸。

    张建国也心疼那些钱。

    宾馆浪费的钱可不少,待遇也不好。

    要啥没啥,就那么一间房遮挡住风雨。

    省下那些钱不好吗?

    “现在知道也不晚,什么早知道,没有早知道。” 赵三和说,“什么时候知道都不晚,来的时候咱们身上没有背沉重的行李,就当是沿途欣赏了周边的风景。”

    “回去的时候,身上搬着重重的货物,不方便来回倒车,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欣赏风景,这不正好吗?”

    与其抱怨,不如直接开干。

    他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走进批发商场的那一刻,赵三和知道了为什么大家都来广州。

    这里的衣服让他看得应接不暇。

    一家店铺挨着一家,衣服多的挂在门口。

    更重要的是,态度热情招呼他们进里边。

    赵三和没有轻易迈进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真要是被人做局了,他跑都跑不出去。

    不得不小心。

    确定是真的热情后,他才会踏进去。

    衣服都是严格按照姜鸣夏说的那些选择的。

    赵三和还是决定听从姜鸣夏的话,女性的审美肯定比他的要受欢迎一些。

    如果是要进货卖给男同志,他说什么也不会让姜鸣夏来

    但是现在,衣服看得人眼花缭乱。

    “照着单子上买,看见相似的先不要冲动进去,记下来店铺名字位置,咱们货比三家后再来。” 赵三和把手中的进货页面展开。

    一一来寻找。

    这边店铺林立,相似甚至是一模一样的衣服肯定有很多,货比三家,纵然不能直接上手触摸,也要大概观察。

    他们是第一次来,可是附近很多进货商肯定不是第一次来,他们也会有自己的门路,他多看看也能多学一些。

    那些无人问津的店铺肯定也会有原因,当然赵三和也不会一杆子打死一船人。

    不过一切都要小心为上。

    已经找到了进货地,不用再着急 。

    挑选衣服要细心认真。

    赵三和想要做的事长久生意,不是一次性买卖。

    品质方面必须要把好关,不然怎么留住客人。

    赵三和在批发市场这边折腾了一天。

    他们兄弟三人都快把这里的地踩烂了,记录了满满一大本子。

    从纸张当中筛选。

    现在的风气便是如此。

    批发市场的老板们也只是态度好一点,但他们要想在里边挑选来挑选去还是不可能。

    他们只能在纸张上筛选自己要买的衣服。

    选定后,进店和老板商谈。

    张建国原以为给钱很快就能拿走,谁知这才是万里长途的第一步。

    批发的价格与零售不同。

    等到三个人每人手上拖着两个麻袋衣服出来的时候,张建国气喘吁吁。

    “三哥,走不动了,咱还是歇歇吧。” 张建国一屁股坐在地上。

    也不嫌弃地上的土脏,坐下就开始大喘气。

    拖着两大袋衣服,他整个人都快累没了。

    真不是他在偷懒,别看两个麻袋是正常大小,可是里边的衣服可不是正常大小。

    “歇一会儿,到了火车站就好了。” 赵三和身体更壮实,气不喘也不累,只是额头有层薄汗。

    “三哥,你刚才可真厉害。” 张建国敬佩地说,“原来里边门道这么多。”

    刚才在里边,他再次对三哥佩服的五体投地。

    “咱们批发和在商店里边的不一样,那个不能搞价,搞价会直接被轰出去。”

    赵三和想,从前他直接付账,不会被轰出去。

    但是现在不一样,一分钱他恨不能掰成两分花。

    再去人家店里的话,他也会有搞价的心思。

    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会再进去。

    还是老一辈的传统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他还可以继续三年。

    节省下来的钱都可以拿来进货,进的越多卖的越多。

    衣服的颜色款式要挑选,尺码还要挑选。

    张建国在进入店铺后,直接开口就要二十件。

    他们都商讨过,每种款式进二三十件。

    进来后,他以为自己装的很爽快。

    他开口,老板装货。

    他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直接就搞定。

    结果老板不按照他脑海中预想的走。

    老板的下一步动作,根本不是给他拿货。

    反而是问他要多大尺码的。

    天知道多大尺码。

    张建国是真的不知道。

    本来他就是想要锻炼一下自己,顺带过一下当老板的瘾。

    最不应该的是他没听三哥讲完话。

    本想在气场上压老板一头,结果他被人问懵,差点儿分不清今夕何夕。

    赵三和没有要全部的尺码,他回想了一下身边见到的女同志,多是身材中等,没有特别胖也没有特别瘦。

    身材都大差不差的。

    选择了中大两个号。

    所有的衣服采购完毕后。

    衣服被挤压在麻袋中。

    小小的麻袋,张建国都没想过会有那么大的能量。

    居然能够装得下那么多衣服。

    最后很多件衣服,赵三和他们都装不下的时候,不能再多拿麻袋。

    麻袋太多他们根本无暇顾及,搬都搬不动。

    那样的话不方便运输。

    只能想方设法把衣服全部塞进现有的六个麻袋中。

    还是人家老板给他们展示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技术。

    不佩服都不行,赵三和再怎么好奇也不敢轻易把麻袋打开观察。

    打开了他不一定能再装回去。

    老板的力气没他大,但是老板却全部塞了进去。

    整个麻袋像是被挤压完了空气。

    实心的,沉甸甸的。

    看起来个头是寻常麻袋般大小,但谁搬谁知道,死沉死沉的。

    “行了行了,坐上火车咱们随便歇,在火车上想走还走不成。” 赵三和说着已经扛起了麻袋。

    搬运最忌讳一直休息,休息的时间久了,就什么都不想干了。

    赵三和看着手表,只是休息了三两分钟,喘过来气后必须赶路。

    不然很可能会错过火车。

    张建国和陈涛也知道这个道理,他们把麻袋里盛装的衣服全部想象成钱。

    身上背的钱袋子,谁也不会嫌沉。

    就这样自我催眠,到了晚上,三兄弟终于拖着麻袋上了火车。

    在这一站上车的乘客,无不像赵三和几人这般,搬运着厚重的行李。

    有张建国和陈涛在,衣服的看护他不用担心,还不断有乘警检查,安全问题他暂时不担心。

    这一节车厢的乘客都在这边进货,来自五湖四海。

    他很有必要认识一下,多打听打听总没有坏处。

    还能请教一下他们都是怎么卖出去的。

    赵三和人高马大,年轻又带着一张笑脸。

    尽管笑容有些可怕,手里的两根烟和截然不同的口音,还是同不少人搭上了话。

    和自己口音不同,住的地方也肯定不会相同。

    那么他们之间就没有任何利益关系,自己是怎么进的货,哪里拿的货,怎么卖出去,那便没有任何关系。

    不怕别人听,甚至是能够收获一大波吹嘘鼓励。

    不得不说,赵三和精准拿捏住了这些人的心理。

    夸奖人的话一句接着一句,很多都是跟着姜鸣夏学来的。

    从衣着到外表,夸的人都快不认识自己了。

    那人甚至在下车的时候,都想要赵三和同他一起下车,亲自给他指导一下。

    “三哥,还得是你。” 张建国竖起大拇指。

    不佩服都不行。

    他把带来的搪瓷缸子递给赵三和。

    馒头泡水,里边还撒了一些糖。

    来的时候还能吃上家里的馍馍。

    回去的路上,简直要身无分文。

    只留下了路费。

    馒头还是上车前买的。

    不泡在水里干硬的都咬不动。

    加点儿糖才有味道。

    他们仨吃的一模一样,嘴巴里没有味道。

    “拿着,泡里边。” 赵三和从怀里掏出一个罐罐。

    小玻璃罐里装的是咸菜。

    很小一个。

    “三哥,这是你啥时候买的。” 陈涛拧开盖子,加进搪瓷缸子里边,又甜又辣的。

    赵三和夹起来泡的半软的馒头:“刚才下车的那位大哥给的,本来是他要在火车上吃的,没吃完。”

    也可能是他与人聊天,把人夸奖美了,饭都忘记吃,下车的时候都送给了赵三和。

    他以后会经常来,赵三和想他们肯定会再见到的。

    到时候肯定补偿那个大哥一顿饭。

章节目录

八零大佬有读心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良月长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良月长安并收藏八零大佬有读心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