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未谋面的笔友
“他叫张声温,性格就和名字一样温润如玉,”提起这位笔友,方锦书眼里都有光了,“我们是在一个高考失意群认识的。”
东山市历来有传统,为了避免高考失利的学子想不开,会让各班主任为学生做心理疏导,比如号召他们参加校内的宣讲会、心理咨询等等。
恰好,方锦书也被班主任拉进了这样的一个群里。
可因为考得太差,那段时间她总是沉默寡言,进了群也从未说过一句话。
起初,群里的人每天都很活跃,各种消息刷屏,除了诉说高考失败,大家还会聊起音乐、文学和梦想,每天都是朝气蓬勃的话题。
心理疏导师也在群里说:大家只是高考失利而已,并不是坏孩子,更不代表一辈子就完蛋了,祝每个孩子都能走出自己的花路。
可是渐渐地,群里冷淡了下去,并且有人开始退群。
高考的盛夏意味着青春时代的落幕,有人选择了复读,有人选择了读大专,还有人选择了外出打工……
当青春落幕,赤裸裸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再高的雄心壮志也会被磨平。
方锦书收到大专录取通知书那天,群里突然有个人要加她好友,那人叫张声温,还给她发了好友验证。
【请问你是方锦书吗?我记得你一直是年级前十,怎么会在失利群里?】
这人怎么会知道自己是年级前十?
带着一肚子疑问,方锦书同意了张声温的好友验证。
“原来他和我是同一个学校的,并且是同一届的落榜生,他经常关注学校的榜单,所以就记住了我的名字。”
“我们聊得很投机,后来他还给我写信寄礼物,安慰我不必为未来烦恼。”
再后来,方锦书也给他回信,虽然都考的很差,但是他们从不说见面,从不戳穿那层窗户纸,保持这种神秘的书信交流,以这种默契的方式安慰彼此。
在张声温的鼓励下,方锦书慢慢走出了那段充满阴霾的岁月,即使学着不喜欢的专业,也依然对生活怀有期待。
回忆起这桩往事,她眼里温润有光:“他真是一个让人觉得很温暖的男生。”
“所以他是一个男生?”崔书桐很关心这个问题。
方锦书没听出他的重点,而是眉头一皱,仿佛突然想到什么似的,从地上蹦了起来,情绪非常激动:“对了,今天是几号来着?”
她掏出手机看了一下时间,顿时整个人都不淡定了,慌慌张张跑向书桌,抽出纸笔,认真地写起东西来。
崔书桐看的疑惑不解,驾驶着轮椅缓缓过来,电流发出微弱的“呲呲”声,最后停在了她身旁。
“你写什么呢?这么认真。”
方锦书:“我在给声温写信,最近工作太忙,都忘了给他回信,我们曾经承诺过,起码一年要写四封信。”
一年春夏秋冬,四时之景,他们曾约定每个季节都要写信,这已经成了他们心照不宣的小默契。
每封信都隐藏了细腻隐秘的情感,笔尖转动留下心照不宣的默契,字里行间都是不动声色的静默和暗流涌动的情愫。
“哟,这都什么年代了,你们还这么痴迷写信?”虽然知道他们的故事,崔书桐还是忍不住阴阳怪气,“见一面不就得了吗?”
下一秒,他就恨不得扇烂自己的乌鸦嘴了。
“你说得对。”只见方锦书从桌案抬起头,认真思考道:“我确实应该和他见一面了。”
他们共同走过了懵懂无知的青春,以书信度过了那段艰苦岁月,如今他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也是时候该见面了。
想到这,她又问:“疏桐哥,苏清姐今天是不是回来了?我想请两天假。”
“干什么去?”
“我想约这位笔友见一面,顺便回家看看我妈。”
崔书桐的脸色很难看,像吃瘪一样,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答应了她请假的需求。
方锦书给张声温发了见面的邀约,很快她看见微信页面一直显示“对方正在输入中”,可她这边就是没有收到任何信息。
她有些奇怪,这人到底在犹豫什么呢?
直到晚上睡觉时,她才收到那边的回复,一句简短的“好”。
终于要见到这位神秘的笔友了,方锦书将头埋进被子里,极力遏制自己的声音,真的快要忍不住笑出来了!
第二天,方锦书告假回家,这下一报还一报,工作量都压在了苏清身上。
清早起来,崔书桐就听见大哥在饭桌抱怨:“桐桐,你这些护工怎么天天请假?只要一个请假,另外一个就忙不过来。”
他听出大哥是在心疼苏清,笑话,那他的圆圆谁来心疼?
“大哥,锦书自从来到咱家,就一直没休息过,我给了她两天假,让她歇歇。”
“那也不行,”崔裕景一个劲为苏清说话,“你不能厚此薄彼,逮着小苏一个人使劲奴役,也得给人放两天假呀。”
明明苏清是请假最多的,崔裕景就好像眼瞎了似的,只要苏清多干点活,他就开始批评弟弟是万恶的资本家。
崔书桐放下筷子,不紧不慢吐槽:“大哥你就光靠嘴说吗,你要真觉得小苏工作累,还不如去帮她干点活。”
“我就是身子不便,但凡腿脚好使,我就直接帮人家干活了,肯定不会让小苏这么累的。”
崔裕景:“……”
本来崔书桐只是开玩笑,顺便讽刺大哥只会动嘴皮子,没想到饭后,崔裕景竟然真的进房间帮他铺床单了……
不仅铺了床单,帮他拖了地,还抢着帮苏清干了好几件工作。
纵使经历过大风大浪,崔书桐还是目瞪口呆,惊的下巴都掉了,久久缓不过神来。
大哥对苏清果然动情极深。
……
另一边,方锦书刚回到自家小区,就撞见母亲张梅正在花园和几个街坊邻居聊天。
张梅招了招手,方锦书乖乖走了过去,在两个上了年纪的中年妇女在旁边坐了下来,都是小区熟识的阿姨。
其中一个阿姨开始八卦起来她的工作:“我听你妈妈讲你毕业了,现在做什么工作啊?”
“她呀,在一家小医院做护士呢。”她刚想张嘴,张梅已经替她抢答了:“一个月累死累活,工资连三千都没有,还天天加班……”
方锦书低头没说话,张梅曾经教育过她,在外人面前不要露富,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没人希望你过得比她好,人前笑呵呵,人后巴不得你倒霉。
果不其然,这位阿姨笑着附和:“我说老张,你不要嫌钱少,护士多好呀,虽说累一点,倒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方锦书心想,护士能算什么好工作?
张梅顺着她说:“体面是体面,赚不到钱呀,不如你们家闺女聪明,会做生意,长得漂亮又会赚大钱!”
阿姨红光满面,笑得合不拢嘴,最喜欢别人夸她家孩子,秀出优越感。
“我闺女虽说是做生意的,但是不稳定呀,不如圆圆的工作好,女孩子嘛,不求大富大贵,稳定一点挺好的。”
方锦书低头不语,心里门儿清,这群人生怕自己混得比她们的孩子好,混得一般反而不会嫉妒,就喜欢享受心理上的优越感。
这时,阿姨看了看她,露出一副关切的表情:“感觉圆圆最近变瘦了,是不是医院的工作太辛苦了?我听说护士很累的,还要上夜班。”
“累点又怎么了?”没想到张梅也帮着外人贬低女儿:“她高考没考好,学历又不高,这辈子也就做个护士了。”
方锦书心里暗暗生气,妈妈永远都是这样子,总是喜欢在外人面前贬低自己的女儿!
即使明知她高考没考好,也喜欢拿她的高考成绩说事!
几位中年妇女抱怨生活不如意,在背后东家长西家短,这时,突然有一个身姿曼妙的女子,推着一个小推车走过来,上面堆满了快递。
等人走远后,阿姨拉着张梅窃窃私语:“张姐,你看咱们小区新搬来的那个小三,今天又拿了不少快递呢。”
方锦书一脸惊讶:“妈,这话你们不能瞎说,你们怎么知道人家是小三的?”
仅凭三言两语,这些长舌妇的唾沫就能淹死人了。
方锦书真的不喜欢妈妈这样子,从小到大,她受到过女性的恶意一点都不少。
“那个小三的事早就在小区传开了,还有谁不知道?”
张梅斜楞她一眼,责怪女儿大惊小怪,转头又看着曼妙女子的背影说:“你说这人也不上班,天天睡到下午才起床,整天在网上买东买西的,也不知道靠什么赚钱。”
阿姨小声回答:“听说那女的之前是做主播的,就在网上跳跳舞唱唱歌,网上不少人给她送礼物呢!后来不知道怎么勾搭上一个有钱男人,那男人对她可好了,上个月直接在咱们小区买了一个房子和车子。”
听到这,张梅的表情立马变了:“如果是这样,那这个女人的命还挺好的。”
“我们家的房贷还了十多年了,月月省吃俭用,一分钱都不敢乱花,就这么过了一辈子,你说跟谁过不是过呢?”
这话让阿姨也陷入了沉默:“是啊,这世道变了,以前都教咱们做贤妻良母,做个好女人,现在坏人当道,越坏就过的越好。”
方锦书默默低头,没再说话。
网络与现实不是一回事,“小三”在网络中人人喊打,犹如过街老鼠,可现实中人们都是很淡漠的,生怕惹事得罪人,谁闲着没事去惹小三?
东山市历来有传统,为了避免高考失利的学子想不开,会让各班主任为学生做心理疏导,比如号召他们参加校内的宣讲会、心理咨询等等。
恰好,方锦书也被班主任拉进了这样的一个群里。
可因为考得太差,那段时间她总是沉默寡言,进了群也从未说过一句话。
起初,群里的人每天都很活跃,各种消息刷屏,除了诉说高考失败,大家还会聊起音乐、文学和梦想,每天都是朝气蓬勃的话题。
心理疏导师也在群里说:大家只是高考失利而已,并不是坏孩子,更不代表一辈子就完蛋了,祝每个孩子都能走出自己的花路。
可是渐渐地,群里冷淡了下去,并且有人开始退群。
高考的盛夏意味着青春时代的落幕,有人选择了复读,有人选择了读大专,还有人选择了外出打工……
当青春落幕,赤裸裸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再高的雄心壮志也会被磨平。
方锦书收到大专录取通知书那天,群里突然有个人要加她好友,那人叫张声温,还给她发了好友验证。
【请问你是方锦书吗?我记得你一直是年级前十,怎么会在失利群里?】
这人怎么会知道自己是年级前十?
带着一肚子疑问,方锦书同意了张声温的好友验证。
“原来他和我是同一个学校的,并且是同一届的落榜生,他经常关注学校的榜单,所以就记住了我的名字。”
“我们聊得很投机,后来他还给我写信寄礼物,安慰我不必为未来烦恼。”
再后来,方锦书也给他回信,虽然都考的很差,但是他们从不说见面,从不戳穿那层窗户纸,保持这种神秘的书信交流,以这种默契的方式安慰彼此。
在张声温的鼓励下,方锦书慢慢走出了那段充满阴霾的岁月,即使学着不喜欢的专业,也依然对生活怀有期待。
回忆起这桩往事,她眼里温润有光:“他真是一个让人觉得很温暖的男生。”
“所以他是一个男生?”崔书桐很关心这个问题。
方锦书没听出他的重点,而是眉头一皱,仿佛突然想到什么似的,从地上蹦了起来,情绪非常激动:“对了,今天是几号来着?”
她掏出手机看了一下时间,顿时整个人都不淡定了,慌慌张张跑向书桌,抽出纸笔,认真地写起东西来。
崔书桐看的疑惑不解,驾驶着轮椅缓缓过来,电流发出微弱的“呲呲”声,最后停在了她身旁。
“你写什么呢?这么认真。”
方锦书:“我在给声温写信,最近工作太忙,都忘了给他回信,我们曾经承诺过,起码一年要写四封信。”
一年春夏秋冬,四时之景,他们曾约定每个季节都要写信,这已经成了他们心照不宣的小默契。
每封信都隐藏了细腻隐秘的情感,笔尖转动留下心照不宣的默契,字里行间都是不动声色的静默和暗流涌动的情愫。
“哟,这都什么年代了,你们还这么痴迷写信?”虽然知道他们的故事,崔书桐还是忍不住阴阳怪气,“见一面不就得了吗?”
下一秒,他就恨不得扇烂自己的乌鸦嘴了。
“你说得对。”只见方锦书从桌案抬起头,认真思考道:“我确实应该和他见一面了。”
他们共同走过了懵懂无知的青春,以书信度过了那段艰苦岁月,如今他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也是时候该见面了。
想到这,她又问:“疏桐哥,苏清姐今天是不是回来了?我想请两天假。”
“干什么去?”
“我想约这位笔友见一面,顺便回家看看我妈。”
崔书桐的脸色很难看,像吃瘪一样,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答应了她请假的需求。
方锦书给张声温发了见面的邀约,很快她看见微信页面一直显示“对方正在输入中”,可她这边就是没有收到任何信息。
她有些奇怪,这人到底在犹豫什么呢?
直到晚上睡觉时,她才收到那边的回复,一句简短的“好”。
终于要见到这位神秘的笔友了,方锦书将头埋进被子里,极力遏制自己的声音,真的快要忍不住笑出来了!
第二天,方锦书告假回家,这下一报还一报,工作量都压在了苏清身上。
清早起来,崔书桐就听见大哥在饭桌抱怨:“桐桐,你这些护工怎么天天请假?只要一个请假,另外一个就忙不过来。”
他听出大哥是在心疼苏清,笑话,那他的圆圆谁来心疼?
“大哥,锦书自从来到咱家,就一直没休息过,我给了她两天假,让她歇歇。”
“那也不行,”崔裕景一个劲为苏清说话,“你不能厚此薄彼,逮着小苏一个人使劲奴役,也得给人放两天假呀。”
明明苏清是请假最多的,崔裕景就好像眼瞎了似的,只要苏清多干点活,他就开始批评弟弟是万恶的资本家。
崔书桐放下筷子,不紧不慢吐槽:“大哥你就光靠嘴说吗,你要真觉得小苏工作累,还不如去帮她干点活。”
“我就是身子不便,但凡腿脚好使,我就直接帮人家干活了,肯定不会让小苏这么累的。”
崔裕景:“……”
本来崔书桐只是开玩笑,顺便讽刺大哥只会动嘴皮子,没想到饭后,崔裕景竟然真的进房间帮他铺床单了……
不仅铺了床单,帮他拖了地,还抢着帮苏清干了好几件工作。
纵使经历过大风大浪,崔书桐还是目瞪口呆,惊的下巴都掉了,久久缓不过神来。
大哥对苏清果然动情极深。
……
另一边,方锦书刚回到自家小区,就撞见母亲张梅正在花园和几个街坊邻居聊天。
张梅招了招手,方锦书乖乖走了过去,在两个上了年纪的中年妇女在旁边坐了下来,都是小区熟识的阿姨。
其中一个阿姨开始八卦起来她的工作:“我听你妈妈讲你毕业了,现在做什么工作啊?”
“她呀,在一家小医院做护士呢。”她刚想张嘴,张梅已经替她抢答了:“一个月累死累活,工资连三千都没有,还天天加班……”
方锦书低头没说话,张梅曾经教育过她,在外人面前不要露富,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没人希望你过得比她好,人前笑呵呵,人后巴不得你倒霉。
果不其然,这位阿姨笑着附和:“我说老张,你不要嫌钱少,护士多好呀,虽说累一点,倒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方锦书心想,护士能算什么好工作?
张梅顺着她说:“体面是体面,赚不到钱呀,不如你们家闺女聪明,会做生意,长得漂亮又会赚大钱!”
阿姨红光满面,笑得合不拢嘴,最喜欢别人夸她家孩子,秀出优越感。
“我闺女虽说是做生意的,但是不稳定呀,不如圆圆的工作好,女孩子嘛,不求大富大贵,稳定一点挺好的。”
方锦书低头不语,心里门儿清,这群人生怕自己混得比她们的孩子好,混得一般反而不会嫉妒,就喜欢享受心理上的优越感。
这时,阿姨看了看她,露出一副关切的表情:“感觉圆圆最近变瘦了,是不是医院的工作太辛苦了?我听说护士很累的,还要上夜班。”
“累点又怎么了?”没想到张梅也帮着外人贬低女儿:“她高考没考好,学历又不高,这辈子也就做个护士了。”
方锦书心里暗暗生气,妈妈永远都是这样子,总是喜欢在外人面前贬低自己的女儿!
即使明知她高考没考好,也喜欢拿她的高考成绩说事!
几位中年妇女抱怨生活不如意,在背后东家长西家短,这时,突然有一个身姿曼妙的女子,推着一个小推车走过来,上面堆满了快递。
等人走远后,阿姨拉着张梅窃窃私语:“张姐,你看咱们小区新搬来的那个小三,今天又拿了不少快递呢。”
方锦书一脸惊讶:“妈,这话你们不能瞎说,你们怎么知道人家是小三的?”
仅凭三言两语,这些长舌妇的唾沫就能淹死人了。
方锦书真的不喜欢妈妈这样子,从小到大,她受到过女性的恶意一点都不少。
“那个小三的事早就在小区传开了,还有谁不知道?”
张梅斜楞她一眼,责怪女儿大惊小怪,转头又看着曼妙女子的背影说:“你说这人也不上班,天天睡到下午才起床,整天在网上买东买西的,也不知道靠什么赚钱。”
阿姨小声回答:“听说那女的之前是做主播的,就在网上跳跳舞唱唱歌,网上不少人给她送礼物呢!后来不知道怎么勾搭上一个有钱男人,那男人对她可好了,上个月直接在咱们小区买了一个房子和车子。”
听到这,张梅的表情立马变了:“如果是这样,那这个女人的命还挺好的。”
“我们家的房贷还了十多年了,月月省吃俭用,一分钱都不敢乱花,就这么过了一辈子,你说跟谁过不是过呢?”
这话让阿姨也陷入了沉默:“是啊,这世道变了,以前都教咱们做贤妻良母,做个好女人,现在坏人当道,越坏就过的越好。”
方锦书默默低头,没再说话。
网络与现实不是一回事,“小三”在网络中人人喊打,犹如过街老鼠,可现实中人们都是很淡漠的,生怕惹事得罪人,谁闲着没事去惹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