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肯定在下面,我们先搬东西。”魏承晏走到板车后方,将一个巨大的黑色包裹抱在怀中。
谢蓝衣看着比自己缩成一团还要大两倍的包裹,简直目瞪口呆,“你这又是买的什么?”
“两套衾褥,之前的又脏又硬根本不能睡。”魏承晏抱着包裹向屋里走,声音渐渐远去。
谢蓝衣不再多问,开始搬板车上的货物。
这板车不大,倒是能装的很,又被魏承晏合理利用了最大空间,二人整整搬了近半个时辰。
锅碗瓢盆、衾褥软枕、簸箕长椅油灯应有尽有,除了日常用品外,剩下最多的就是吃食,两袋大米白面、十斤干菌菇、五斤干腊肉、五斤肥猪肉、两斤瘦猪肉、三条风干鱼、一条鲜活鱼、一坛咸菜,四坛高粱酒,以及盐、花椒、八角等佐料。
而魏承晏口中的鸡鸭最终也找到了,总共三只童鸡、两只童鸭,被魏承晏叠落落地放在背篓里,压在了货物最下方,看上去像是丢了半条命,不动也不叫。
谢蓝衣连忙提着背篓去了鸡棚那边,解开鸡爪子上绑着的绳条,将它们丢进鸡棚活动。
家里没有鸭棚,两只鸭也暂时放了进去。
见它们逐渐恢复生机,她才放心地去厨房。
魏承晏正在厨房里用布条搓绳,打算将干鱼和腊肉吊起来晾着,谢蓝衣过去帮忙,看着这些吃食,嘴角恨不得能咧到耳根。
魏承晏买的这些东西除了猪肉都能放,足够他们吃一段时间了,原本家里的米缸已经见底,野菜也只剩下零星几根,还是打蔫儿的。
未申之际,她去了村东面的山头,打算挖些竹笋来,不料里面已经被挖空,她空手而去,空手而归,甚至已经做好了今晚饿肚子的打算。
而今再看,厨房里满满当当全是吃食,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出于好奇,谢蓝衣问:“你那衣裳发冠换了多少钱?怎么买了这么多?”
魏承晏踩上杌子,将绳子绑在东西两面的顶棚柱上,回道:“卖了六两,除了米面贵,其它都便宜。”
谢蓝衣由心夸赞,“你倒是挺会买的。”
魏承晏回头瞅了一眼,见谢蓝衣笑颜如花,嗤笑道:“至于这么高兴吗?”
被他一说,谢蓝衣当即笑不出来了,甚至有些手足无措,她将腊肉干鱼递给魏承晏,转身去拿那五斤肥猪肉,转了话题。
“这些肥肉正好用来熬猪油,今晚上吃鱼,明天我们把瘦猪肉吃了。”
说着她拿起葫芦瓢从水缸舀了水到瓷盆里,开始清洗猪肉,见魏承晏已经将干肉系好,又道:“你先去洗把脸,一会帮我烧火,我熬猪油。”
魏承晏从杌子上跳下,无异议地去门外放置盥盆的地方洗了把脸,回来时谢蓝衣已经将猪肉切成一块块鸡蛋大小。
“你不是要养蚕么,想好怎么养了吗?”魏承晏自觉地在灶膛前的杌子上坐下,开始生火。
谢蓝衣掀开锅盖,将猪肉一一放进锅里,气馁道:“今早我去了张大婶家,结果我怎么说她都不愿意养蚕。”
魏承晏面色如常,并不觉得意外,“她们这些人早就过惯了安逸的穷日子,你让她们改变原有习性去养蚕,不确定性太多,她们是不会接受的。”
“所以,我决定自己养!”谢蓝衣微抬下颌,说话掷地有声。
魏承晏愣了一瞬,“你怎么养?”
谢蓝衣高深莫测地一笑,“就在这院子里养。”
“就这小破院?”魏承晏毫不掩盖的一脸嫌弃。
“嗯,就在这,我们把鸡棚挪到厨房这边,院子中间留条路,两边都搭上棚子,到时候把棚子搭高些,做个多层的木架,每层架子都可以盛放竹匾,就像现代楼房一样,棚子搭得越高,架子能做的层数也就越多,如此,即使没有大院子,也能养不少蚕。”
说着谢蓝衣绕过灶台,走到魏承晏身旁蹲下,夺过他手中的火折子和干草。
她说了这么久,魏承晏坐在杌子上至今都未点着火。
魏承晏面上有些挂不住,拨了拨额前碎发,自觉地挪开位置。
谢蓝衣在杌子上坐下,抽出魏承晏塞进灶膛里的粗木头,在一旁捡了些细小的木枝放进去,开始点火。
“之前我向许氏要的那二亩田地,其中有一亩种的就是桑树,下午我去山上挖竹笋时路过查看,那里桑树已经长有一丈高,叶子也有巴掌大,指甲一掐就往外冒绿水,正适合养蚕。”停下想了想,谢蓝衣又接着道,“至于蚕棚,我现在手里只有二十一两五百五十文钱,我打听过了,这里松木最便宜,我们就买松木来搭,竹匾的话,就去城里买,谁家便宜就买谁家的……”
谢蓝衣后面说了什么,魏承晏没有听见,他蹲在地上,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谢蓝衣的侧脸,看着她长睫如羽,杏眼圆润透彻。橙黄色的火光从灶膛里映射出来,衬得她鼻梁挺秀如峰,唇瓣通透红润,活像是一副精美画像,值得人反复观赏。经得起细细琢磨,且不会生厌。
“……这会儿没事,你先去把鸡棚挪到厨房这边来,明日我们就去买木材。”等了几息,谢蓝衣扭头看过来,“魏承晏?”
魏承晏一个机灵收回思绪,唰地一下从地上站了起来,一边念叨一边朝外走,“挪鸡棚,挪鸡棚……”
谢蓝衣看了眼他的背影,接着继续烧火。
结果魏承晏刚出去两步又退了回来,向后一挺腰,问她:“那两个鸭子怎么办?还要再搭个鸭棚吗?”
谢蓝衣心里一琢磨,道:“不用,占地方,过几天我们直接吃了。”
魏承晏当即笑了,“正合我意。”
谢蓝衣也跟着笑了一声,到底他们都是现代人,在吃喝方面,观念还是很相同的。
第二日,天还未大亮,两人已经起身,鸡棚已经挪好,又一起将小院清扫干净,随后动身去买松木,与卖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送货匠将松木用板车拉来,几经来回后,堆落院角的木材已有茅草屋那般高。
一直忙到日头西斜,送货匠离开,魏承晏累得拿高粱酒当茶水喝,瘫坐在榆木椅上,看着趴在四方桌上画着什么东西的谢蓝衣,气喘吁吁地问:“你到底有多大把握能挣到钱?别弄到最后钱没挣着,我们先给累死了。”
“肯定能挣钱,你别着急嘛。”谢蓝衣随口敷衍,并未抬头。
此刻她正坐在杌子上,借着屋外最后一丝天光,用手指蘸着茶水在四方桌上做减法算账。
今日买松木总共花销七两半,现在手里只剩下十四两五十文钱,后面还要请工匠搭建棚子,买盖棚顶的竹席,养蚕的竹匾。
她记得一个竹匾就要百文钱,而她们最少需要一百多个竹匾,这么算就不剩下什么钱了。
谢蓝衣面露难色。
魏承晏强撑着眼皮,懒洋洋地道:“怎么了?”
谢蓝衣叹息一声,将难题抛给他,“请工匠就没钱买竹匾,买竹匾就没钱请工匠,你说怎么办?”
魏承晏一听,当即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大脑瞬间清醒,大声喊道:“什么怎么办?你不会是想让我给你搭棚子吧?这么多木头我可不干!”
谢蓝衣掌心撑着脸颊,笑容甜美,“我给你做腊肉吃。”
魏承晏毫不犹豫地甩手拒绝,“你别给我来这套,我上辈子活了二十多年都没这两天累,这简直不是人干的。”
屋内沉寂须臾,谢蓝衣后退一步道:“好歹咱们也算难友,不会让你单干,我给你找个帮手,等挣了钱咱们就可以天天炖鸡汤喝了。”
魏承晏眸子上下扫量着谢蓝衣,斟酌着她的话,一脸警惕地问:“你要找谁当帮手?”
“我大哥。大哥他做木工很厉害,你们一起干,几天就能把棚子搭好。”谢蓝衣起身走到魏承晏跟前,郑重严肃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要知道,现在有多苦,往后的日子就会有多甜,老天爷不会亏待勤奋的人。”
魏承晏不屑地哼了哼,看着谢蓝衣一脸天真的模样,他微微弯腰,故意放慢语速阴恻恻地道:“你要是最后挣不到钱,我就把你丢到村头臭泥沟里去。”
谢蓝衣打了个寒颤,干笑了两声,“放心,不会给你这个机会。”
·
扶桑村位处鹿和县的东方,而谢成山所住的南竹村位于鹿和县的南方,要从这里到南竹村,中间隔着三个村子。
谢蓝衣家中无牲畜,又不能徒步去往南竹村,思前想后,她找了同村里往南竹村拉货的青年壮汉,让他帮忙带话过去。
没成想,次日就听到谢成山在屋外喊她“妹子”的声音。
当时的谢蓝衣正在吃早饭,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激动得险些将瓷碗打碎。
快!太快了!
昨日请人帮忙传话,今早竟就来了。
谢蓝衣放下碗筷飞快冲出屋,只见谢成山顶着草帽从板车上跳下,正仰首阔步地朝她走来。
她扬起笑脸,热络相迎,“大哥来的可真快,家里农活忙得怎么样了?”
谢成山在她面前站定,说话依旧是瓮声瓮气的,“家里有你大嫂在,妹子不用担心。”
谢蓝衣放宽了心,“那就好,这次要辛苦大哥来帮忙了。”
谢成山扭头看向院角处堆成小山的松木,甚是疑惑,“你说你要搭棚子,好端端的搭棚子作甚?你又不是没屋住,这院子也不大。”
谢蓝衣引领谢成山向堂屋走,路上将自己的养蚕计划粗略讲述了一遍。
谢成山跨过门槛,僵在了原地,不知是该震惊谢蓝衣竟想学男人做买卖养蚕挣钱,还是该震惊眼前看到的陌生男人。
最后,他选择了后者,指着站在四方桌旁嘴角挂着油渍的魏承晏,声音骤然拔高,“妹子!这人是谁?你家咋还有男人?”
谢蓝衣看着比自己缩成一团还要大两倍的包裹,简直目瞪口呆,“你这又是买的什么?”
“两套衾褥,之前的又脏又硬根本不能睡。”魏承晏抱着包裹向屋里走,声音渐渐远去。
谢蓝衣不再多问,开始搬板车上的货物。
这板车不大,倒是能装的很,又被魏承晏合理利用了最大空间,二人整整搬了近半个时辰。
锅碗瓢盆、衾褥软枕、簸箕长椅油灯应有尽有,除了日常用品外,剩下最多的就是吃食,两袋大米白面、十斤干菌菇、五斤干腊肉、五斤肥猪肉、两斤瘦猪肉、三条风干鱼、一条鲜活鱼、一坛咸菜,四坛高粱酒,以及盐、花椒、八角等佐料。
而魏承晏口中的鸡鸭最终也找到了,总共三只童鸡、两只童鸭,被魏承晏叠落落地放在背篓里,压在了货物最下方,看上去像是丢了半条命,不动也不叫。
谢蓝衣连忙提着背篓去了鸡棚那边,解开鸡爪子上绑着的绳条,将它们丢进鸡棚活动。
家里没有鸭棚,两只鸭也暂时放了进去。
见它们逐渐恢复生机,她才放心地去厨房。
魏承晏正在厨房里用布条搓绳,打算将干鱼和腊肉吊起来晾着,谢蓝衣过去帮忙,看着这些吃食,嘴角恨不得能咧到耳根。
魏承晏买的这些东西除了猪肉都能放,足够他们吃一段时间了,原本家里的米缸已经见底,野菜也只剩下零星几根,还是打蔫儿的。
未申之际,她去了村东面的山头,打算挖些竹笋来,不料里面已经被挖空,她空手而去,空手而归,甚至已经做好了今晚饿肚子的打算。
而今再看,厨房里满满当当全是吃食,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出于好奇,谢蓝衣问:“你那衣裳发冠换了多少钱?怎么买了这么多?”
魏承晏踩上杌子,将绳子绑在东西两面的顶棚柱上,回道:“卖了六两,除了米面贵,其它都便宜。”
谢蓝衣由心夸赞,“你倒是挺会买的。”
魏承晏回头瞅了一眼,见谢蓝衣笑颜如花,嗤笑道:“至于这么高兴吗?”
被他一说,谢蓝衣当即笑不出来了,甚至有些手足无措,她将腊肉干鱼递给魏承晏,转身去拿那五斤肥猪肉,转了话题。
“这些肥肉正好用来熬猪油,今晚上吃鱼,明天我们把瘦猪肉吃了。”
说着她拿起葫芦瓢从水缸舀了水到瓷盆里,开始清洗猪肉,见魏承晏已经将干肉系好,又道:“你先去洗把脸,一会帮我烧火,我熬猪油。”
魏承晏从杌子上跳下,无异议地去门外放置盥盆的地方洗了把脸,回来时谢蓝衣已经将猪肉切成一块块鸡蛋大小。
“你不是要养蚕么,想好怎么养了吗?”魏承晏自觉地在灶膛前的杌子上坐下,开始生火。
谢蓝衣掀开锅盖,将猪肉一一放进锅里,气馁道:“今早我去了张大婶家,结果我怎么说她都不愿意养蚕。”
魏承晏面色如常,并不觉得意外,“她们这些人早就过惯了安逸的穷日子,你让她们改变原有习性去养蚕,不确定性太多,她们是不会接受的。”
“所以,我决定自己养!”谢蓝衣微抬下颌,说话掷地有声。
魏承晏愣了一瞬,“你怎么养?”
谢蓝衣高深莫测地一笑,“就在这院子里养。”
“就这小破院?”魏承晏毫不掩盖的一脸嫌弃。
“嗯,就在这,我们把鸡棚挪到厨房这边,院子中间留条路,两边都搭上棚子,到时候把棚子搭高些,做个多层的木架,每层架子都可以盛放竹匾,就像现代楼房一样,棚子搭得越高,架子能做的层数也就越多,如此,即使没有大院子,也能养不少蚕。”
说着谢蓝衣绕过灶台,走到魏承晏身旁蹲下,夺过他手中的火折子和干草。
她说了这么久,魏承晏坐在杌子上至今都未点着火。
魏承晏面上有些挂不住,拨了拨额前碎发,自觉地挪开位置。
谢蓝衣在杌子上坐下,抽出魏承晏塞进灶膛里的粗木头,在一旁捡了些细小的木枝放进去,开始点火。
“之前我向许氏要的那二亩田地,其中有一亩种的就是桑树,下午我去山上挖竹笋时路过查看,那里桑树已经长有一丈高,叶子也有巴掌大,指甲一掐就往外冒绿水,正适合养蚕。”停下想了想,谢蓝衣又接着道,“至于蚕棚,我现在手里只有二十一两五百五十文钱,我打听过了,这里松木最便宜,我们就买松木来搭,竹匾的话,就去城里买,谁家便宜就买谁家的……”
谢蓝衣后面说了什么,魏承晏没有听见,他蹲在地上,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谢蓝衣的侧脸,看着她长睫如羽,杏眼圆润透彻。橙黄色的火光从灶膛里映射出来,衬得她鼻梁挺秀如峰,唇瓣通透红润,活像是一副精美画像,值得人反复观赏。经得起细细琢磨,且不会生厌。
“……这会儿没事,你先去把鸡棚挪到厨房这边来,明日我们就去买木材。”等了几息,谢蓝衣扭头看过来,“魏承晏?”
魏承晏一个机灵收回思绪,唰地一下从地上站了起来,一边念叨一边朝外走,“挪鸡棚,挪鸡棚……”
谢蓝衣看了眼他的背影,接着继续烧火。
结果魏承晏刚出去两步又退了回来,向后一挺腰,问她:“那两个鸭子怎么办?还要再搭个鸭棚吗?”
谢蓝衣心里一琢磨,道:“不用,占地方,过几天我们直接吃了。”
魏承晏当即笑了,“正合我意。”
谢蓝衣也跟着笑了一声,到底他们都是现代人,在吃喝方面,观念还是很相同的。
第二日,天还未大亮,两人已经起身,鸡棚已经挪好,又一起将小院清扫干净,随后动身去买松木,与卖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送货匠将松木用板车拉来,几经来回后,堆落院角的木材已有茅草屋那般高。
一直忙到日头西斜,送货匠离开,魏承晏累得拿高粱酒当茶水喝,瘫坐在榆木椅上,看着趴在四方桌上画着什么东西的谢蓝衣,气喘吁吁地问:“你到底有多大把握能挣到钱?别弄到最后钱没挣着,我们先给累死了。”
“肯定能挣钱,你别着急嘛。”谢蓝衣随口敷衍,并未抬头。
此刻她正坐在杌子上,借着屋外最后一丝天光,用手指蘸着茶水在四方桌上做减法算账。
今日买松木总共花销七两半,现在手里只剩下十四两五十文钱,后面还要请工匠搭建棚子,买盖棚顶的竹席,养蚕的竹匾。
她记得一个竹匾就要百文钱,而她们最少需要一百多个竹匾,这么算就不剩下什么钱了。
谢蓝衣面露难色。
魏承晏强撑着眼皮,懒洋洋地道:“怎么了?”
谢蓝衣叹息一声,将难题抛给他,“请工匠就没钱买竹匾,买竹匾就没钱请工匠,你说怎么办?”
魏承晏一听,当即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大脑瞬间清醒,大声喊道:“什么怎么办?你不会是想让我给你搭棚子吧?这么多木头我可不干!”
谢蓝衣掌心撑着脸颊,笑容甜美,“我给你做腊肉吃。”
魏承晏毫不犹豫地甩手拒绝,“你别给我来这套,我上辈子活了二十多年都没这两天累,这简直不是人干的。”
屋内沉寂须臾,谢蓝衣后退一步道:“好歹咱们也算难友,不会让你单干,我给你找个帮手,等挣了钱咱们就可以天天炖鸡汤喝了。”
魏承晏眸子上下扫量着谢蓝衣,斟酌着她的话,一脸警惕地问:“你要找谁当帮手?”
“我大哥。大哥他做木工很厉害,你们一起干,几天就能把棚子搭好。”谢蓝衣起身走到魏承晏跟前,郑重严肃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要知道,现在有多苦,往后的日子就会有多甜,老天爷不会亏待勤奋的人。”
魏承晏不屑地哼了哼,看着谢蓝衣一脸天真的模样,他微微弯腰,故意放慢语速阴恻恻地道:“你要是最后挣不到钱,我就把你丢到村头臭泥沟里去。”
谢蓝衣打了个寒颤,干笑了两声,“放心,不会给你这个机会。”
·
扶桑村位处鹿和县的东方,而谢成山所住的南竹村位于鹿和县的南方,要从这里到南竹村,中间隔着三个村子。
谢蓝衣家中无牲畜,又不能徒步去往南竹村,思前想后,她找了同村里往南竹村拉货的青年壮汉,让他帮忙带话过去。
没成想,次日就听到谢成山在屋外喊她“妹子”的声音。
当时的谢蓝衣正在吃早饭,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激动得险些将瓷碗打碎。
快!太快了!
昨日请人帮忙传话,今早竟就来了。
谢蓝衣放下碗筷飞快冲出屋,只见谢成山顶着草帽从板车上跳下,正仰首阔步地朝她走来。
她扬起笑脸,热络相迎,“大哥来的可真快,家里农活忙得怎么样了?”
谢成山在她面前站定,说话依旧是瓮声瓮气的,“家里有你大嫂在,妹子不用担心。”
谢蓝衣放宽了心,“那就好,这次要辛苦大哥来帮忙了。”
谢成山扭头看向院角处堆成小山的松木,甚是疑惑,“你说你要搭棚子,好端端的搭棚子作甚?你又不是没屋住,这院子也不大。”
谢蓝衣引领谢成山向堂屋走,路上将自己的养蚕计划粗略讲述了一遍。
谢成山跨过门槛,僵在了原地,不知是该震惊谢蓝衣竟想学男人做买卖养蚕挣钱,还是该震惊眼前看到的陌生男人。
最后,他选择了后者,指着站在四方桌旁嘴角挂着油渍的魏承晏,声音骤然拔高,“妹子!这人是谁?你家咋还有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