琤琤对朝廷局势不太明白,但还是想多些了解。
一旁的卢姝,只是笑看着两位姊妹:“我的姊妹都是有出息有能力之人,我就在卢府看好阿娘便是,一娘放心去蔚州,常写信来让阿娘宽心。”
卢妍嗤笑:“二姐不必酸溜溜,大姐要回去练兵,你这个散官很快就有事要做,圣人决定启用卢家军,想必这些年已将我们每个人摸得透透彻彻,你这怀才不遇的样子演给那隔墙耳看的吧。”
“右千牛卫卢三将军,我已经十年没有带过兵,你哪知我的悲伤啊!”卢姝抱着臂白眼送给三妹。
原本应该是依依惜别的气氛,三个女将军开启斗嘴模式,卢老夫人也没功夫伤感,只是一遍遍叮嘱卢婧出门在外莫要轻信他人,小心行事,后面就是多喝水勤换衣这种话。
一家人举杯给卢婧送行,琤琤还是以茶代酒,上次醉酒犯蠢的事给她影响巨大,她决定去太学以后就说自己不能喝酒,能躲过很多麻烦事。
气氛没有凝重,和往常一样,晚膳在热闹中结束。
*
卢谦和卢勉休沐日也没做什么事,二人睡到自然醒前往西市。
卢谦给琤琤买些太学专用的笔墨纸砚,卢勉则是去老字号果脯铺子给妹妹们买下很多果脯还有老板娘的招牌牛肉干,用西域调料煮过的牛肉晒成干外面裹着甘草,吃起来味道咸甜,口感富有嚼劲,是能放很久都不会坏的零食。
卢妍舍不得琤琤去,只说有空便去煦阳山看琤琤,琤琤也应下来,撒娇让阿娘带些新鲜吃食来。
当天府里的郎君女郎都早早睡下,养精蓄锐,为明日去太学做准备。
卯时还未到,小鸳已经伺候琤琤洗漱完毕,去太学要着男装,文士爱穿青衿,没有考取功名前都这样穿,去到太学女郎们不能打扮的过于鲜艳,男女都是着青衿,郎君可以幞头簪花的,但太学的老先生们不喜欢如此花哨。
看到同样青衿打扮的四个人,卢琤琤有种现代穿校服的感觉,心情激动起来,她还没去过太学,已经为了入学分班费了好多努力,希望不要白费,能顺利进乙班去找李妙慈。
车马行过南城门,驶进一片竹林,一盏茶的功夫便到达煦阳山脚下。
然后卢小刀和卢小锤开始卸马车上五人的行李,山路上有石料堆砌的石阶,过路人走的多石阶表面变得十分光滑,早晨露水重卢谦走在队伍领头,卢勉在最尾垫后,两个长随不等卢府几个主人,健步如飞的往半山腰的太学冲去。
爬山大概两刻钟,几个阿兄阿姊面色发红出了些薄汗,卢琤琤累得双腿有些软,总算到太学门前。
和卢琤琤想的那种高堂广厦密集的古代多层楼不太一样,半山腰上的太学白墙黑瓦,这样的配色让人心情瞬间就得到宁静,书院是四进院的,前厅两侧屋是丙丁班,堂屋只有四个石柱和西面有一堵墙,其他拿屏风和帷帐阻隔,书案也多是檀木的,席子是透气光滑的竹席。
“堂屋所在的是甲班吧。”卢琤琤说的是肯定句,只有地位显赫世家贵族才会有这么雅致的布置。
沿着走廊去到西侧屋,是乙班位置所在,东侧屋是各个专业的博士休憩的屋子。
再往后去就是一个大草坪隔开的院子,院子最里面很大一间屋子,是太学的食堂,西侧屋是小厨房,东侧屋则是太学聘请的厨子所在。
从后门出去便全是一进小院,有草堂竹屋有石头搭建的,零零星星散布在山腰上,高低错落,古朴的小屋给人亲切感,看到这几间杂乱无章的小屋,还有一排比较突兀的砖瓦建筑,看起来是分出几间房,几个人在一起同住。
至此卢琤琤把太学和学生们在太学后的寝屋都逛一遍,卢小刀和卢小锤搬着行李早已兵分两路,小刀拿的是女郎们的行李,往西边偏高的一个竹屋送过去。小锤则是前往东边邻近后院的破草堂。
琤琤不由得看向卢谦:“阿兄,为何你和勉阿兄的住所这么破旧。”
卢谦轻咳两声掩饰尴尬:“我和阿勉在学如何搭建竹屋,可能还需要些时日,只怕亲手搭出来就要入秋……”
卢亦玫不解:“行军打仗带着桐油布直接搭帐篷即可,阿兄学搭竹屋何时才能用得上?”
卢勉一本正经地说:“学会搭竹屋让我们脱离破草堂是次要的,想要学习搭建屋子的基础知识,纸上谈兵是不够的,只有真正亲手搭建过房屋,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更多的建筑知识。”
卢琤琤听完赞同的点点头,觉得卢谦和卢勉两位阿兄是很努力的,搭房子学会了是有用的呀。
卢亦玫也没再多说,见时间尚早想要回竹屋收拾三人的行李,卢亦玦带琤琤去找韦博士。
韦安时乃当今圣人东宫太子时期的太傅,作为太子太傅,韦安时的前途无量,谁知他竟一心想做学问,圣人登基后他自请解官,来到煦阳山的太学当起太学学生的书学博士。
琤琤被带到甲班院子的东侧屋,卢亦玦叩门说明来意,便听到有老者的声音请她们进来。
“是卢五啊,进来吧,在那边坐下,老朽还未用完早膳,在一旁稍后吧。”韦安时连头都没抬埋头在喝着粥,时不时夹两口野菜腌制的小菜,旁边还有半张胡饼。
卢琤琤也不管韦博士看没看到,恭敬行礼,安分地坐在了卢亦玦的旁边。
直到俩人保持端正直起上半身跪坐在席上的姿势快要坚持不住,正在交换眼神想活动一下麻痹的小腿。
韦安时突然站起身,弯下腰把案上的碗筷小碟收进食盒,提着食盒往后院去了。
“博士可能去洗碗了,我们先放松一下吧。”
“博士会洗自己的碗吗?”卢琤琤脑子没转过来,在她心里能当上太子老师的人起码是个大学者,想必饮食起居都有专人照顾,他只用安心做学问便是。
“他会啊,主张所有在太学的官家子女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样才有活在世上的实感,才能更好的贴近黎民百姓,日后入朝为官要不忘初心,永远牢记一粟一餐来之不易。”
“不过在竹屋用早膳我们可以叫小鸳帮忙取回来吃,碗筷也由她来收拾。”卢亦玦是这样说的,她和卢亦玫都没有带丫鬟,因为会些防身功夫,在太学所有事都亲力亲为,用不着丫鬟。
“那我也将小鸳送回去?”
“不不,你刚来太学还不适应,和我们不在一处有什么事随时让小鸳来知会我们,还是很方便的,太学是允许贵女带丫鬟的。”
琤琤考虑再三觉得小鸳留下来还是有用的,便不再想这件事。
一盏茶功夫,韦安时提着食盒放回长案边,案前入座之后,才发现屋里有两个人。
“卢五,这位是你们卢府找回来的玄武将军的女儿?”
“回先生,这便是玦的表妹卢琤琤。”
“琤见过韦先生,今日和阿姊阿兄来太学,便是想在煦阳山跟着先生好好学习。”
韦安时想了解一下琤琤的水平,因为太学要分班,于是便把太学分班的规则讲给琤琤。
“我听说你是从蔚州找回来的,以前可曾在私塾学习过识字?”
“识字但识得不多,书法也是最近开始练的。”
玉京城女郎流行簪花小楷,工整秀气,适合女郎却缺少些风骨。
卢家两位阿兄练得一手漂亮的楷书,卢亦玫字不是太好,也算是楷书,卢亦玦则是写的和性格完全相反的草书,她也会楷书,但不如草书精彩。
所以在卢府练字琤琤也选择楷书,根据名家字帖练习,现在初有成效,只是笔力绵软还需多多精进。
韦安时也不再多问:“那好,待到巳时,我叫上几位博士在前厅为你出几道题,你答完便按能力分班,你看如何?”
“琤明白,听凭先生安排。”
卢亦玦没有回到甲班,陪在她身边,直到韦安时要去上课把她也给叫回去,博士走之前从书架上随意抽出来本书递给琤琤看。
巳时来到前厅的琤琤心里是有些忐忑的,前厅放了个有纸笔的长案,周边站着三位先生,琤琤先是上去见礼,便坐在长案便等待先生出题。
韦安时给琤琤介绍一下在座各位先生,分别是律学、算学、书学博士,韦安时教书学,但只交甲乙两个班,另一位书学博士来带丙丁班。
三门基础课程每个博士出五道题,琤琤边仔细听题边记下题目来答题。
好在都属于比较初级的问题,卢琤琤前世可是在现代,数学题是完全没问题的,书学她也读过一些,勉强能作答,律学她对玉国的了解不多,卢谦曾留给她一些关于玉国的法律竹简,她也都粗略的看过,答上来一两个,对惩罚却不太明了,随便编上几个数。
各科博士接到卷子,开始替琤琤批改,这关乎于她能否分到乙班,证明自己并不是很差劲的水平。
先是算学博士十分欣慰地把卷子放回案上:“卢六,你的答卷我已看过,五道题全对,我听说你曾流落在蔚州农家,这样看来算学方面你很有天赋。”
“谢谢博士夸奖,琤自觉才疏学浅,还需跟随先生多学习。”
律学博士有些不满,把卷子往长案上一摆:“能看出来你曾看过玉国律法,只记得住是否算触法,记不住律法中罚决方面,这是没有细心读律法,五道题就答对三道,勉强算是及格吧。”
书学博士这边也是比较纠结,卢琤琤写的文章引用诗词经典很少,大部分偏向白话,主题浅显易懂,为论点准备的例子也十分充分,书写字迹笔力不足但形神是有风骨在的。
最后四人觉得琤琤还未及笄有几年的学习时间,悟性潜力是有的,可以分在乙班或是丙班,按年级不该去丙班,丙班全十岁到十三岁的生员。
韦安时让琤琤先去用午膳回寝屋午休,未时三刻来乙班报道。
一旁的卢姝,只是笑看着两位姊妹:“我的姊妹都是有出息有能力之人,我就在卢府看好阿娘便是,一娘放心去蔚州,常写信来让阿娘宽心。”
卢妍嗤笑:“二姐不必酸溜溜,大姐要回去练兵,你这个散官很快就有事要做,圣人决定启用卢家军,想必这些年已将我们每个人摸得透透彻彻,你这怀才不遇的样子演给那隔墙耳看的吧。”
“右千牛卫卢三将军,我已经十年没有带过兵,你哪知我的悲伤啊!”卢姝抱着臂白眼送给三妹。
原本应该是依依惜别的气氛,三个女将军开启斗嘴模式,卢老夫人也没功夫伤感,只是一遍遍叮嘱卢婧出门在外莫要轻信他人,小心行事,后面就是多喝水勤换衣这种话。
一家人举杯给卢婧送行,琤琤还是以茶代酒,上次醉酒犯蠢的事给她影响巨大,她决定去太学以后就说自己不能喝酒,能躲过很多麻烦事。
气氛没有凝重,和往常一样,晚膳在热闹中结束。
*
卢谦和卢勉休沐日也没做什么事,二人睡到自然醒前往西市。
卢谦给琤琤买些太学专用的笔墨纸砚,卢勉则是去老字号果脯铺子给妹妹们买下很多果脯还有老板娘的招牌牛肉干,用西域调料煮过的牛肉晒成干外面裹着甘草,吃起来味道咸甜,口感富有嚼劲,是能放很久都不会坏的零食。
卢妍舍不得琤琤去,只说有空便去煦阳山看琤琤,琤琤也应下来,撒娇让阿娘带些新鲜吃食来。
当天府里的郎君女郎都早早睡下,养精蓄锐,为明日去太学做准备。
卯时还未到,小鸳已经伺候琤琤洗漱完毕,去太学要着男装,文士爱穿青衿,没有考取功名前都这样穿,去到太学女郎们不能打扮的过于鲜艳,男女都是着青衿,郎君可以幞头簪花的,但太学的老先生们不喜欢如此花哨。
看到同样青衿打扮的四个人,卢琤琤有种现代穿校服的感觉,心情激动起来,她还没去过太学,已经为了入学分班费了好多努力,希望不要白费,能顺利进乙班去找李妙慈。
车马行过南城门,驶进一片竹林,一盏茶的功夫便到达煦阳山脚下。
然后卢小刀和卢小锤开始卸马车上五人的行李,山路上有石料堆砌的石阶,过路人走的多石阶表面变得十分光滑,早晨露水重卢谦走在队伍领头,卢勉在最尾垫后,两个长随不等卢府几个主人,健步如飞的往半山腰的太学冲去。
爬山大概两刻钟,几个阿兄阿姊面色发红出了些薄汗,卢琤琤累得双腿有些软,总算到太学门前。
和卢琤琤想的那种高堂广厦密集的古代多层楼不太一样,半山腰上的太学白墙黑瓦,这样的配色让人心情瞬间就得到宁静,书院是四进院的,前厅两侧屋是丙丁班,堂屋只有四个石柱和西面有一堵墙,其他拿屏风和帷帐阻隔,书案也多是檀木的,席子是透气光滑的竹席。
“堂屋所在的是甲班吧。”卢琤琤说的是肯定句,只有地位显赫世家贵族才会有这么雅致的布置。
沿着走廊去到西侧屋,是乙班位置所在,东侧屋是各个专业的博士休憩的屋子。
再往后去就是一个大草坪隔开的院子,院子最里面很大一间屋子,是太学的食堂,西侧屋是小厨房,东侧屋则是太学聘请的厨子所在。
从后门出去便全是一进小院,有草堂竹屋有石头搭建的,零零星星散布在山腰上,高低错落,古朴的小屋给人亲切感,看到这几间杂乱无章的小屋,还有一排比较突兀的砖瓦建筑,看起来是分出几间房,几个人在一起同住。
至此卢琤琤把太学和学生们在太学后的寝屋都逛一遍,卢小刀和卢小锤搬着行李早已兵分两路,小刀拿的是女郎们的行李,往西边偏高的一个竹屋送过去。小锤则是前往东边邻近后院的破草堂。
琤琤不由得看向卢谦:“阿兄,为何你和勉阿兄的住所这么破旧。”
卢谦轻咳两声掩饰尴尬:“我和阿勉在学如何搭建竹屋,可能还需要些时日,只怕亲手搭出来就要入秋……”
卢亦玫不解:“行军打仗带着桐油布直接搭帐篷即可,阿兄学搭竹屋何时才能用得上?”
卢勉一本正经地说:“学会搭竹屋让我们脱离破草堂是次要的,想要学习搭建屋子的基础知识,纸上谈兵是不够的,只有真正亲手搭建过房屋,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更多的建筑知识。”
卢琤琤听完赞同的点点头,觉得卢谦和卢勉两位阿兄是很努力的,搭房子学会了是有用的呀。
卢亦玫也没再多说,见时间尚早想要回竹屋收拾三人的行李,卢亦玦带琤琤去找韦博士。
韦安时乃当今圣人东宫太子时期的太傅,作为太子太傅,韦安时的前途无量,谁知他竟一心想做学问,圣人登基后他自请解官,来到煦阳山的太学当起太学学生的书学博士。
琤琤被带到甲班院子的东侧屋,卢亦玦叩门说明来意,便听到有老者的声音请她们进来。
“是卢五啊,进来吧,在那边坐下,老朽还未用完早膳,在一旁稍后吧。”韦安时连头都没抬埋头在喝着粥,时不时夹两口野菜腌制的小菜,旁边还有半张胡饼。
卢琤琤也不管韦博士看没看到,恭敬行礼,安分地坐在了卢亦玦的旁边。
直到俩人保持端正直起上半身跪坐在席上的姿势快要坚持不住,正在交换眼神想活动一下麻痹的小腿。
韦安时突然站起身,弯下腰把案上的碗筷小碟收进食盒,提着食盒往后院去了。
“博士可能去洗碗了,我们先放松一下吧。”
“博士会洗自己的碗吗?”卢琤琤脑子没转过来,在她心里能当上太子老师的人起码是个大学者,想必饮食起居都有专人照顾,他只用安心做学问便是。
“他会啊,主张所有在太学的官家子女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样才有活在世上的实感,才能更好的贴近黎民百姓,日后入朝为官要不忘初心,永远牢记一粟一餐来之不易。”
“不过在竹屋用早膳我们可以叫小鸳帮忙取回来吃,碗筷也由她来收拾。”卢亦玦是这样说的,她和卢亦玫都没有带丫鬟,因为会些防身功夫,在太学所有事都亲力亲为,用不着丫鬟。
“那我也将小鸳送回去?”
“不不,你刚来太学还不适应,和我们不在一处有什么事随时让小鸳来知会我们,还是很方便的,太学是允许贵女带丫鬟的。”
琤琤考虑再三觉得小鸳留下来还是有用的,便不再想这件事。
一盏茶功夫,韦安时提着食盒放回长案边,案前入座之后,才发现屋里有两个人。
“卢五,这位是你们卢府找回来的玄武将军的女儿?”
“回先生,这便是玦的表妹卢琤琤。”
“琤见过韦先生,今日和阿姊阿兄来太学,便是想在煦阳山跟着先生好好学习。”
韦安时想了解一下琤琤的水平,因为太学要分班,于是便把太学分班的规则讲给琤琤。
“我听说你是从蔚州找回来的,以前可曾在私塾学习过识字?”
“识字但识得不多,书法也是最近开始练的。”
玉京城女郎流行簪花小楷,工整秀气,适合女郎却缺少些风骨。
卢家两位阿兄练得一手漂亮的楷书,卢亦玫字不是太好,也算是楷书,卢亦玦则是写的和性格完全相反的草书,她也会楷书,但不如草书精彩。
所以在卢府练字琤琤也选择楷书,根据名家字帖练习,现在初有成效,只是笔力绵软还需多多精进。
韦安时也不再多问:“那好,待到巳时,我叫上几位博士在前厅为你出几道题,你答完便按能力分班,你看如何?”
“琤明白,听凭先生安排。”
卢亦玦没有回到甲班,陪在她身边,直到韦安时要去上课把她也给叫回去,博士走之前从书架上随意抽出来本书递给琤琤看。
巳时来到前厅的琤琤心里是有些忐忑的,前厅放了个有纸笔的长案,周边站着三位先生,琤琤先是上去见礼,便坐在长案便等待先生出题。
韦安时给琤琤介绍一下在座各位先生,分别是律学、算学、书学博士,韦安时教书学,但只交甲乙两个班,另一位书学博士来带丙丁班。
三门基础课程每个博士出五道题,琤琤边仔细听题边记下题目来答题。
好在都属于比较初级的问题,卢琤琤前世可是在现代,数学题是完全没问题的,书学她也读过一些,勉强能作答,律学她对玉国的了解不多,卢谦曾留给她一些关于玉国的法律竹简,她也都粗略的看过,答上来一两个,对惩罚却不太明了,随便编上几个数。
各科博士接到卷子,开始替琤琤批改,这关乎于她能否分到乙班,证明自己并不是很差劲的水平。
先是算学博士十分欣慰地把卷子放回案上:“卢六,你的答卷我已看过,五道题全对,我听说你曾流落在蔚州农家,这样看来算学方面你很有天赋。”
“谢谢博士夸奖,琤自觉才疏学浅,还需跟随先生多学习。”
律学博士有些不满,把卷子往长案上一摆:“能看出来你曾看过玉国律法,只记得住是否算触法,记不住律法中罚决方面,这是没有细心读律法,五道题就答对三道,勉强算是及格吧。”
书学博士这边也是比较纠结,卢琤琤写的文章引用诗词经典很少,大部分偏向白话,主题浅显易懂,为论点准备的例子也十分充分,书写字迹笔力不足但形神是有风骨在的。
最后四人觉得琤琤还未及笄有几年的学习时间,悟性潜力是有的,可以分在乙班或是丙班,按年级不该去丙班,丙班全十岁到十三岁的生员。
韦安时让琤琤先去用午膳回寝屋午休,未时三刻来乙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