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后,皇帝带着诸位嫔妃和皇子公主以及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的往京郊太庙而去,在奉先殿内跪求祖宗五日后,又因为触景伤情,便又留下后宫诸妃,仅带着皇后与少量侍从去了穆陵祭拜先帝,看着皇陵旁诸多大大小小的陪葬墓,好一番怀古之后便带着皇后返回太庙,然后领着众大臣和后妃皇子公主回了皇宫。

    已经进腊月了,这段日子京城上下好一番忙乱,皇宫与民间一样,也是一片欢腾的准备着年货,不过因河北灾情还不曾得到有效解决,需要朝廷派一个钦差去安抚灾民,有臣下建议让大皇子代今上去抚慰灾民,派朝中的大臣虽同样可安抚灾民,但是若派一个皇家子弟去巡视地方民生,既可以显示皇恩浩荡,泽被万民,又能够开阔皇室子嗣的视野,使他们能够亲闻民生疾苦,不至于妄自尊大,以至失了居安思危之心。更深层的一点,是有人见皇后迟迟未能诞下嫡子,有意试试今上的态度,看今上是否有立长立贤之心。

    皇帝听了那臣子的话后,微微睁大了眼眸,带着不可置信和恼怒望了望那个臣子,定睛一看,哦,原来是此人,这位提议大皇子代自己去抚慰地方的大臣是自己前妻的母家之人,任正五品谏议大夫,倘若自己没跟林氏和离,按辈分他还算是朕的堂舅子,难怪会如此建议,皇帝心中冷笑。

    将各种思绪平息下来,略带嘲讽的语气说道:“林卿之意,朕已知晓,既然如此,朕就派一皇室子去便是,朕的侄儿乐康自幼便常常进宫与皇子伴读玩耍,虽年纪不及大皇子,但却时常于京城市井与雏阳庄园间来回,想必对河北灾民应当更会感同身受,待他回来之后,若差事办的好,朕就封他为郡公。不知卿意下如何。”

    那姓林的当即变了脸色,磕磕巴巴的说到“一切皆依陛下圣裁。”然后灰溜溜的退回了班列。

    就这样,皇帝大手一挥,当即拍板,着令乐康三日后启程赴河北视察灾情,安抚灾民。如此一来,文武百官也就知道了陛下的意思,就再也没人敢轻易试探上意了。

    乐康在临走之际被陛下好好的勉励了一番,并说等着他回来过除夕正旦,乐康当场不顾礼仪的朝皇帝翻了个白眼,如今已是腊月初五,自己就算独自一个人骑马去河北什么事都不干,一来一回也不可能来得及过除夕,更何况还要带人押送一批粮食和冬衣,随行的还有一批太医院医术精湛的太医,以防路上有人病倒,并在到达河北后为河北受灾百姓义诊,权当陛下的一番心意了。拖着这么一大帮子人还想在过年前赶回来,陛下就算想勉励自己也不至于如此吧,一想到自己本来舒舒服服的在雒阳泡着温泉,喝着佳酿,结果莫名其妙被皇帝派去河北慰问灾民,心中暗自腹诽不已,委屈巴巴地望着皇帝,眼睛直勾勾的把皇帝都望出汗来了。

    皇帝脸颊微红,这次自己确实坑了侄儿,为了表示补偿,许诺侄儿从河北回来后自己把京郊附近的那个皇庄赐给他,乐康当及转悲为喜,连忙拱手称谢然后麻溜的上马跑路,于一片播土扬尘中消失不见,只留着皇帝目瞪口呆的愣在原地。

    今上是乐康的伯父,先帝生前共有七子六女,不过活到成年的只有五子四女,先帝临终时只是将今上的三个哥哥遣去封地就藩了,这个弟弟却没有被出外就藩,盖因今上这个弟弟自小便与他感情深厚,且他的母妃地位不高,母族无人,根本不可能威胁到自己。所以就让他留在京城封了个安平郡王,当个富贵闲人。

    乐康是他的次子,他本名不叫乐康,他的本名叫“寤生”,因为他出生时胎位不正,她母亲为了生下他逆产而亡,所以他父亲从小待他冷淡,而对长子却十分看重。今上怜他自小失恃,又不得父亲待见,就曾在他六七岁时将他亲自接进宫住过一段日子,与皇子们共同读书识礼,百里皇后那时刚刚没了儿子,正郁郁寡欢,他就时常去大明宫陪伴皇后,读诗给皇后听,练字给皇后看,皇后因此才渐渐的走出了丧子之痛,并待他分外亲厚,都抵得上半个母亲了,乐康也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

    乐康是今上亲自为其改的名字,乐康这名字取自《楚辞.九歌》,皇帝希望他一生都能够健康安乐。乐康因此从小就和今上夫妻二人亲近,并自己在雏阳置了个庄园,平常基本不回安平郡王府居住,对此今上夫妻二人是支持的,既然父子二人相看两厌,那不如别府另居,互不干涉吧。反正有两个嫡子,爵位又落不到次子头上,安平郡王也就默认了乐康的行为。

    乐康一行人从京兆到河北并不是从头到尾都走的陆路。先是骑马到河南府,再沿着运河北上到达河北幽州,这地方是整个河北的中心,也是离北方狄人最近的地方。在寒风呼啸,鹅毛大雪飘满整个河北的时候,一行人终于到了幽州节度使的府邸,这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七了,小年都过完了,万幸这一路上没人生了大病,只不过有一半的太医因为连日赶路,身体吃不消而不得已在定州与乐康一行人分道扬镳。准备休息几日后赶赴幽州与他们汇合。

    “钦差大人驾临幽州城,实在让我等深感荣幸,寒舍简陋,已略备薄酒,还望钦差大人能够赏脸,与我等共同喝杯水酒,然后回驿馆歇息,待到明日大人及从人休息好之后 ,我们在谈北境灾情赈抚之事,不只大人意下如何?”幽州节度使李文策颇为谦卑的说到。

    乐康听他说完,在他平静的表情上也看不到任何别的情绪,也就答应了“使君一番美意 ,我自当遵从,若有叨扰之处,还望使君莫怪。”

    李文策连声说不敢,还说乐康如有需要就遣人来找他,待到进了府中,堂上诸人都坐下之后,就让人上了酒菜,每人几案之上的食物十分简单,并不丰盛,一共四样,一小盘炙肉,一盘面饼,一小碟酱渍菜,再加一碗豆羹,酒水也很混浊。这还真是“薄酒”

    李文策见随乐康而来的诸人面面相觑,久久不举著,便道:“幽州与北方狄族接壤,每隔几年都有小股狄人南下打草谷,所幸并不曾屠戮百姓,只是劫些财帛粮食,每每派官兵去清剿,那些蛮子就望风而逃,追之不及,因此幽州百姓并不富裕,收成仅够果腹,且今年北地灾情不断,百姓们更是颗粒无收 ,只靠着朝廷的赈灾粮过活,诸位如今案桌之上的吃食,已经是最好的了,但诸位在京城吃惯了山珍海味,想来是吃不惯这些的。”

    这刻薄的话一出,当及就有人想拍案而起。我等不远千里来幽州办差,有的时候为了赶路都不得不露宿野外、和衣而眠,如今到了你这里,连一顿像样的饭菜都吃不上,反被你讥讽我等不知民生艰辛,只顾贪图享受。好!好!好!既然你都这么说了,老子不伺候了,爱谁伺候谁伺候,反正老子不伺候了!

    当有人就要发作之时,乐康的眼睛一扫过来,那人当场就哑了火,余者皆垂头敛目。乐康长身而起,将双手举过头顶交握,向李文策长揖一礼“大人公忠体国,一心为民,实在让人钦佩。我今日进城之时,见城中百姓虽仍有饥馁,但秩序井然,未曾引起民乱,人人身上都有御寒的冬衣,想必这也是大人的功劳。我等不识天高地厚,在京城无饥馑之忧,而到了幽州却嫌饭食粗陋,实在有违圣人之训,我在此代北地灾民谢过大人,还望大人念在小子涉世未深,能够不计前嫌,原宥则个。”

    李文策连忙避开,未受他这一礼,连忙扶起乐康,口称不敢,待到乐康入座之后,便也入席,端起酒杯朝众人举杯示意,乐康的诸位随从在他眼神压迫之下,只好端起酒杯,强迫着自己饮了一口,嗯?还不错,不曾想着边陲苦寒之地,竟有此等甜酿,胸中的愤愤不平也消散了不少,随即拿起筷子吃了起来。算了,填饱肚子再说,愤怒又不能当饭吃,一切等吃饱了再说。

    李文策见这些人都开始吃东西了,不由得笑了起来,之后倒是觥筹交错,宾主尽欢。他微眯起眼睛细细的打量其乐康来,年未及弱冠,剑眉星目,举手投足间尽显风流,且能屈能伸,他不由得对其大为改观。

    看着这位今上的侄儿,他不免想起自己见过的世家子弟 ,稍一对比,他就不免摇头,那些个膏粱纨绔根本不能与其相提并论。一群酒色之徒,受父祖荫庇在家族荣光下躺着享福,先辈基业若是交到这种人手里,迟早要毁于一旦。又不免感慨皇家的幸运,今上贤明,虽还未立太子,但看到乐康如此气度,想来今上的几个儿子也差不到哪里去,有如此后人,何愁国运不昌!

    待到筵席散后,已是临近黄昏了,乐康向李文策拱手拜谢之后,便带着随从去了驿馆安置,一行人洗漱之后,便各自安寝,而乐康则是沐浴更衣之后,躺在床上看着房顶发呆,久久无法入睡。

章节目录

吾为山海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马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马舟并收藏吾为山海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