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时已至,贡院大门在层层围观的众人期待中缓缓开启。

    洛元同翰林院几位侍讲一齐,随着礼部前来传胪的官员走出。

    今日本照旧例,是由学士卢得鸣亲自传胪,可昨日太傅府传来消息,说卢老身体不适,已向岚帝告病,请求修养几日。

    岚帝准了,遂派礼部接替卢得鸣。

    洛元听说后,想着待散值便去卢府探病。

    老师是太子太傅,且已年近七旬,放在这个年代算是高寿,别看身子骨平日硬朗,也经不住操持翰林院一大堆杂事。

    又有些犹豫。

    现值进士封官的关键时刻,老师府上的门槛怕是快要被踩个稀烂。

    他病了自然有太医院上门问诊,思来想去洛元决定还是不去添麻烦了。

    礼部仪制清吏司派来的这两位郎中神情严肃,他们是第一次传胪,又是昨日才接的活儿,实属赶鸭子上架。

    好在都是见过大场面的,倒也不慌不忙。

    一郎中走到贡院前站正,另一人站在他身侧,展开黄榜卷轴,名字次序密密麻麻。

    “礼部放榜!”

    洪亮的宣告声结束,下面顷刻安静,他开始依顺序念出榜单上的名字。

    “一甲状元,桓海。一甲榜眼,王永道。一甲探花,李寅。”

    一阵叫好混着掌声瞬间爆发。

    他顿了顿,继续念道。“二甲第一名…”

    随着郎中念出一名字,下面便响起几声欢呼。

    “张文台!”

    “爹,你中了,你终于中了!”

    一年轻人搀扶着头发花白的老父亲,老者身体猛地一震,仿佛电流贯穿全身。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复向左右求证,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紧紧握住儿子的双手,豆大的眼泪从眼眶滑落。

    都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老头儿天命之年金榜题名,倒也不算晚。

    前世受教育二十年,工作之后依旧手不释卷,今生自打一出生便业精于勤,洛元才换来科举仕途的举步稳健。

    她突然想起那个参加过16次高考的唐姓考生,好像终于如愿以偿迈入师范院校的校门,也可谓是日拱一卒无有尽啊。

    郎中后面念得洛元没有细听,等回过神来的时候,众人已将金榜贴在贡院唱经楼的红墙上,招呼着她收拾东西回翰林院。

    “你们先走,我再等等。”

    难得不在院里当值,卢太傅又请假,她并不想这么快就回去交差。

    不如再听会子墙角。

    洛元微一侧身,站在贡院石狮子后,这一尊庞然大物将她娇小的身躯挡了个严严实实。

    “本以为自己文采斐然,今日放榜,果然我还差得远。”

    人群中传来年轻贡士黯然挫败的感叹。

    洛元抬头瞧他一眼,“幼稚!”心里暗道。

    看他年纪不过才三十出头,能考中贡士已是难得,居然受此打击便自怨自艾,实是缺了些男子的气概。

    “付贤弟,你现年二九,我们在你年纪还在为着春闱不中而苦恼,你已然是超出我们太多,何必在此妄自菲薄。”

    “是啊,你看刚被搀走的刘老,读了大半辈子书,才上了二甲榜。”

    “科举之路漫漫,我今年也没上榜,明年与你同战。”

    周遭劝声不绝。

    “话不能这样讲。翰林院那位,当年才十六岁便荣登榜首,更是女子,这让我们身为男子有何颜面说自己苦读圣贤书!”

    “迂腐。”洛元又暗道。

    这种话她这些年明里暗里听了不下百次,既然大岚并未禁止女子科举入仕,就不该再在此性别差异上大做文章。

    可实际上,若不是自己江都洛家的身份,怕是连同男子同堂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多思无益。

    封建王朝的游戏规则不是她能左右的。

    洛元突然想起,还没见过新科状元郎。

    她朝着人声鼎沸的中心寻去,笑得眼眯成一条缝那位大概就是。

    桓海,相貌普通,喜形于色。

    “恭喜啊桓公子!不愧是谯州桓氏,真乃文曲星下凡,实至名归啊!”

    “是啊是啊!您的文章我拜读过,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妙,真乃当世奇才!”

    几位同样榜上有名的新晋进士向着桓海拱手作揖。

    “诸位夸奖,桓海实不敢当。此乃皇恩浩荡,师长教诲,同窗相助之功,非我一人之力所能及。”

    状元郎虽言语中满是谦虚,但笑意已经蔓延到眼角的褶子里。

    “你是当不起。”洛元心里想着。

    岚帝定下殿试位次后,太子曾为太傅送来前几位的卷子。

    今年题目是论“外重内轻”与“外轻内重”。大岚统一时日不长,边疆地区偶有战乱,各地前朝余党也是贼心不死。

    岚帝以此为题,许是想考一考读书人对中央集权程度的看法。

    若在地方设立藩镇,中央势必有所衰微;倘若紧抓中央,地方百姓大概也会民心慌乱。

    桓海写得一手好字,文章通篇无一处错误。只是文中多是些华丽辞藻,对国对君满是阿谀奉承,至于内外轻重,他竟从头到尾没表明态度。

    “狗屁文章!”

    只有太子和卢太傅在场,洛元心里没忍住就骂了出来。

    她知道,殿试考卷虽是由翰林院批阅,但翰林院只管挑出上榜贡士的文章。

    究竟最终是何位次,全由岚帝自己定夺。

    当初是看这文章洋洋洒洒、引经据典,虽无明确立场却也因文采在一众答案中脱颖而出,没成想呈上去竟被定了个状元。

    “论‘外重内轻’那篇呢?”洛元问太子。

    “一甲第三。”刘锦安答道。

    洛元长舒一口气。

    呈报的所有文章中,只有那一篇写的是支持“外重内轻”。

    他从过度的中央集权滋生腐败、损害百姓利益,到削弱边疆防御易受敌国侵扰,细述“外重内轻”的主张。

    又不忘指出资源倾斜边疆,可能会使得将军易生骄横之心,内部治理不善也会民心凋敝。

    最终给出以边疆巡视和定期换将的建议,以期实现真正的“外重内轻”。

    这才是应当拔得头筹的治世之才啊!

    只是,他的屁股到底有没有坐对地方,是翰林院把握不准的。

    君心难测,岚帝集权紧握的态度已是昭然若揭。

    由此,没有降罪于翰林院选上此卷,又给了个探花名次,岚帝倒也算是对他“网开一面”。

    “你可知这是谁的卷子?”洛元当时问过刘锦安,他回之以狡黠的眼色。

    “李寅。”

    “李寅?丰京府丞李志的长子?”

    洛元不禁问道。

    “正是。”

    有意思哈。

    洛元不是个游走官场的人物,与李志仅打过几次照面。

    天子脚下的正四品地方官,相当于京城副市长,一直又流传着他快要撇去那个“副”字的消息,能不让洛元对他高看好几眼?

    但众所周知的是,李志的仕途起步既非科举上榜,亦非家族蒙荫,而是官场中最令人所不齿的捐纳。

    捐纳是好听的,说白了就是花钱买官。

    听说李志知道妻子娘家玉石生意家底颇厚,多次下跪哭诉表达入仕的渴望,耐不住女儿也在一旁帮腔,老丈人便大手一挥给他买了个县丞。

    他也并未辜负全家期望,在官场上如鱼得水步步高升,如今更是带着一家老小搬入丰京高门大宅,引得一众艳羡。

    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买一个知县大概也要4600两银子。

    苏家实是下了血本,也难怪李志这些年连妾都不曾纳过一个,对妻子那叫一个言听计从。

    特别是丈人年迈,将玉石生意交予苏笑清打理之后,有贤妻常伴身旁出谋划策,官场上更是由夫人打点上下,李志每日上朝都春风满面。

    可是李寅,作为李志和苏笑清的长子,并未依仗父亲在朝中势力谋得一官半职,也不似寻常官宦少爷般热衷于游走在花街柳巷。

    有个捐官的爹,经商的娘,这孩子却自小饱读圣贤书,并非死读,更多时候是有些个人独到见地,就连卢太傅都对他颇为赏识。

    洛元向外侧了侧身子,正好能看到还在榜前没有回神的李寅。

    他俊俏的面容上看不出丝毫喜气,相反,甚至有些薄怒。

    此刻他正盯着桓海,像是想要给他后背盯出一个窟窿。

    洛元笑笑,可不是吗!

    丰京学子多在文庙读书,席间难免有些交流。像李寅这种脑子里还算有些想法的士子,最看不上的就是擅长“屎上雕花,尿下浣纱”的桓海。

    “呸!”

    洛元打了自己一个嘴巴子。

    答应漆儿不说脏话的,若是让他听见,又得挨个脑瓜崩。

    想必李寅可以接受自己才不如人,但并未能接受是不如桓海这种人。

    这样其实也好,挫一挫少年郎的锐气,让他知道这官场即便是为文臣,仅凭一腔兴国安邦的风骨也并非一定有人听你言语,甚至难保自身周全。

    与儿子的沉闷状态不同,苏笑清的脸上已经乐成一朵牡丹花。

    她本就貌美,虽已是妇人却仍风韵犹存。

    “不愧是我苏笑清的儿子,真给为娘长脸。”苏笑清的声音穿透力极强,已经越过厚重的石狮子,传入洛元耳中。

    “从今日起,我要大摆七日宴席,各位有空的便来赏光。”

    想了想又补充说,“丰京的玉石铺子,一月内一律七折出售,丰京之外八折,都给我贴上我儿高中的告示!”

    毫不遮掩的炫富啊!

    “有钱果然任性,能给丈夫买官,能住上豪宅,如今还能让百姓与她一同因儿子高中而欢喜。”

    洛元在心里感叹,十分羡慕。

    士农工商,大岚排序虽未变化,但从不禁止商人子弟科举做官,也不限制他们吃穿用度,只是在车马仪仗上稍有规制,谁不想有钱。

    李寅扯了扯苏笑清的衣袖。

    “娘,我爹毕竟在朝为官,这样怕是影响不好。”

    “怕什么,花的都是为娘的钱,算不到他李志头上。”

    李寅也没反驳她,看来这当娘的高调惯了,劝也拦不住。

    不过若将他表情与那状元郎比较,如此淡定自持,倒令洛元刮目相看。

章节目录

大岚女御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金乌照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乌照雪并收藏大岚女御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