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黛玉惦念着林如海,不几日便回了扬州。
林如海得知黛玉想帮封氏,又听黛玉分析的头头是道,很是夸赞了一番,还道:“有女如此,为父甚是骄傲。”
黛玉心中得意,缠着林如海问他可认得金陵知府、那知府为人如何。倒也巧了,金陵知府杜文锡曾与林如海同地为官,那时他是林如海的上官,却很是谦逊,为官也清正,两人相处融洽,各自升迁后也偶有书信往来。
黛玉大喜,忙求着林如海写信给杜文锡,希望能早日找到甄英莲,不叫她再成为香菱。林如海哪有不答应的?当即修书一封命人快马加鞭送至金陵应天府。
金陵尚未有消息,京城贾府的人却先到了,来的是几个婆子,带着贾母的书信,欲接黛玉入京。
林如海犹豫不决,他既舍不得将女儿送到千里之外,又怕自己在扬州护不住女儿。如此,先让贾府来的人在府中住下,以便从长计议。
黛玉自然不想再去京城,但她也知道林如海的顾虑,只命人好生招待那几人便罢了。
这日,林如海下衙回府,听闻他给黛玉请的先生贾雨村,有事面谋于他,忙令人请去外书房相谈。
其实自贾敏病重,黛玉就未曾上过学了。那贾雨村更是每日游山玩水不亦乐乎,端的一派高洁名士之风。
黛玉却知道,贾雨村后来任金陵知府时,明知香菱是被拐卖的良家女子,仍把她判给了打死人的薛蟠,可见并不是个清正为民的好官。
因此听说贾雨村来访,黛玉猜测他是为起复之事而来,便先去找了林如海。
黛玉先将邸报拿给林如海看了,问:“爹爹,我见邸报上写,都中奏准起复旧员,可是真的?”
林如海道:“既是邸报所书,自然确凿无疑了。”只是他不免多想了一些,今上即位后已开过恩科,却要起复上皇之旧臣,莫非东风压倒西风无可转圜?
黛玉又道:“我听说贾先生先前是被罢了官的,先生心存高志,想来已经知道了此事,今日是来辞馆的么?”
林如海笑道:“雨村兄教导你一场,若他真想起复,为父自当尽心图报。”
黛玉便问:“爹爹打算如何帮助先生?难道爹爹要向圣上直荐么?”她知林如海有密折直奏之权。
林如海自己这个巡盐御史尚且坐得战战兢兢,哪敢向宣明帝举荐同僚,宣明帝不觉得他有朋党之心就算仁慈了。因道:“你两位舅舅都是有些能为的,又与你先生同姓贾,为父原打算修书一封,请雨村兄与你同往京城,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只是……眼下你行程未定,恐怕只能请雨村兄先行一步了。”
贾赦纨绔无赖,贾政做了十多年的从五品员外郎,林如海为何觉得他们都是有能为的?黛玉不禁疑惑道:“我听说大舅舅降等袭爵,还是个虚职,二舅舅官职也不高,父亲怎么会让他们代为引荐?”
林如海便道:“你外祖家是开国四王八公之一,京中亲朋故旧无数,其中不乏位高权重者,且你外祖父当年战功赫赫深受上皇信任,人虽故去,余荫尚在,你两位舅舅自然有许多门路。”
怪道贾府中连下人都比别家猖狂些。黛玉思索了片刻,才道:“常听爹爹说,先生为人清正,才华甚高,想来并不需要爹爹帮忙打点。”
林如海笑道:“你才多大,哪里知道官场复杂,若无人引荐,才高八斗又能如何。况且雨村性情耿介,先前便是遭人排挤才被罢了官。”
黛玉没办法解释贾雨村的人品有问题,只好道:“既如此,爹爹不妨多给些盘缠便是了,先生是进士出身,定然也有同僚故旧,况且娘亲才去,外祖母和两位舅舅正伤心着,若不慎怠慢了先生,岂非耽误了先生前程?”
“玉儿说得不无道理。”林如海觉得贾雨村有名士之风,若贸然为其引荐,说不定会弄巧成拙,再让贾雨村觉得自己看轻了他反倒不美,于是去见贾雨村,送了厚厚的礼金并设宴践行,又祝他早日起复也就罢了。
且说林如海自觉在江南官场举步维艰,思来想去,还是将黛玉送到荣国府最为妥当,一则,林家人丁凋零五服之内已无亲族,二则贾敏在世时常说母亲最疼爱的便是她,林如海便想着,有嫡亲的老封君护着,黛玉也不至于受委屈。
黛玉听了却道:“女儿未出热孝,怎能去外祖母家做客?即便外祖母慈爱,焉知两位舅母心里不会介意?”
林如海只觉黛玉敏感多思,又是一阵心疼,忙安抚道:“你外祖母是超品国公夫人,府中上下谁不敬她爱她?你那两位舅舅也是你母亲嫡亲的兄长,人都说娘舅最亲,他们岂有不疼你的?有他们护着你,再不用怕的。”
黛玉于是命人去请荣国府来的几个婆子,这几人衣着不俗各戴着金银首饰,乍一看比之寻常富户的当家太太也不差什么,却又都说自己是府中的三等仆妇。林家向来清贵,林如海见她们态度颇有些倨傲,已心生不喜。
打头的婆子没多少见识,自到林府所见,无一处奢华景象,日常吃食也比荣国府中的多有不及,心下认定,姑太太嫁了个穷酸破落户。
黛玉前世常听贾府下人嚼舌根,见这婆子面上流露出几分不屑,便指着她道:“这位妈妈如何称呼?是伺候外祖母的么?”
那婆子道:“奴才夫家姓赵,并没有福分在老太太跟前侍奉,只是蒙太□□赏,做些杂活罢了。”
黛玉点头道:“原是大舅母房里的。劳大舅母挂念了。”
赵婆子忙道:“并不是大太太,府里是二太太当家,人都称二太太为太太。”
林如海虽不大懂后宅之事,却明白长幼有序,大舅兄贾赦袭了爵,自然是当家老爷,却又让二房太太当家,岂不是会让二房压在大房头上?长此以往,家宅必乱。
又听黛玉道:“二舅母派赵妈妈来,定是十分信任你罢。”
赵婆子讪笑:“有周家姐姐在,奴才哪里入得太太的眼。”
黛玉便问:“这位周妈妈又是谁?”
旁边另一个婆子答道:“是太太的陪房,府里头除了赖妈妈便数周姐姐最为神气,连姑娘们都得给她几分面子呢。”
赵婆子解释道:“赖妈妈是老太太的陪房。”
不等黛玉再说什么,林如海已挥手将她们都打发出去了。贾家是他的岳家,林如海实在无法当着女儿的面说:你外祖家真是规矩混乱!
黛玉疑惑道:“爹爹,女儿常听娘亲说起外祖母,却不提二舅母,这是为何?”
林如海正巧知道贾敏在闺中时与她的二嫂有些龃龉,以为时过境迁,贾敏业已去了,那府中二太太定也忘了。可今日见贾家仆妇的言行做派,不由想道:若贾府因黛玉年纪小而有些轻慢,来日多送些银钱也就是了;若贾府当家太太因不喜贾敏而不喜黛玉,今日尚且如此,将来自己若有万一,黛玉又会受多少委屈?
看着女儿天真怯弱的模样,林如海心中千般怜爱万分心疼化作一股冲动:写信禀明贾母,老太太是个明白人,定然不会怪他逾矩,毕竟他也是为了贾家好,以贾母的地位和手段,想来很快就能肃清贾府。
但林如海很快冷静下来,出嫁女尚不能多管娘家事,何况他一个女婿?便是贾敏仍在,林家也不能对贾府的规矩多说什么。
赵婆子几个却不愿再住下去了,眼看就到年下了,年节各处往来送礼,她们回到贾府,还能捞些油水,而在林家且不说吃穿,林府下人们竟都不敢吃酒赌牌,她们早耐不住了。
黛玉并不多作挽留,只让人将自己赶工做好的抹额用檀木匣子装了,连同给贾府里各人准备的礼物土仪归置装箱,准备送往京城去。赵婆子几个看到一个个大箱子,都在心里揣度:怕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中看不中用罢了。
黛玉不管她们如何想的,给每人赏了二两银子,客气地道:“各位妈妈辛苦了,这些钱拿去吃酒罢。”
赵婆子露出了真心实意的笑容,语气也很是恭敬:“多谢林姑娘赏赐,能来林家是奴才们的福气。”
黛玉道:“我常听母亲说,外祖母最是慈爱,舅舅们也都很疼她,只是随父亲外放后再没回京,心里很是挂念。如今我未出热孝,不好前去拜见,思来想去,到底不愿辜负外祖母的惦念之情,便请张妈妈代我走一趟。”
张进家的忙站出来道:“奴才打小伺候太太,上次随太太去国公府时,老太太还认得我呢。这次去倒是要劳烦几位姐姐照顾了。”
赵婆子等人忙说不必客气。
黛玉嘱咐张进家的:“我自出生起,就不曾去过外祖母家,张妈妈务必替我亲向外祖母、两位舅母、表嫂和姐妹们问好。我知道你还有几位老姐妹在外祖家做事,聊叙离情无妨,切不可懈怠误事。”
张进家的郑重应了。
因林家要送的东西太多,贾府派来的船只有些装不下,林如海便让林正的长子林槐另雇一条船,带着几个跑腿小厮与贾府的船同行。
一路有风无雨,二十日便到了京城。贾琏管着府中的庶务,将林家之礼登记造册后,按照贴好的签子送往各处。
这日正巧该发放月银,王熙凤忙得脚不沾地,晚间歪在榻上让丫头捶肩捏脚,一边与贾琏随口说些闲话,说到林家送的礼,夫妻两个收到的是一套笔墨纸砚、两把前朝古扇、两匹雨丝锦缎、一罐明前龙井茶叶,王熙凤道:“虽不是十分贵重的东西,倒也贴心。林家来的张婆子说都是他们家姑娘亲自挑的,那林表妹才几岁,莫不是成了精罢!”
贾琏笑她天真:“张婆子是姑妈的陪房,有她帮衬着,林表妹能费什么心。”
王熙凤还在琢磨着:“单说林表妹给老太太绣的抹额,上面缀了两串绿宝石,个个圆润剔透,成色极佳。赵婆子可真是个眼瞎心盲的,到处说林家很有些清贫呢。”
贾琏道:“林姑父祖上世代列侯,又是一脉单传,清贫却不可能,或许只是有些没落了。不过林姑父自己高中了探花,如今管着盐政,想来不出几年就是家财万贯了。”
比起钱财,王熙凤更爱权势,便问贾琏:“探花可是天子门生,林姑父岂不是当了大官?”
贾琏成日里不是斗鸡走狗就是去花街柳巷,哪里关心这些,想了一会才道:“两三年前听说升任了扬州知府,盐政一般是平调,应是四品罢。”
王熙凤闻言没了兴致。她叔叔王子腾可是正二品的京营节度使呢!她还有个姑妈嫁到了金陵薛家,珍珠如土金如铁,家财不知凡几。林家两头不沾,贾敏又去了,日后不过是寻常亲戚而已。至于老太太要接林表妹入府教养,更不值什么,一个小姑娘,既带不来多少钱财,也花用不了几两银子。
只是王熙凤管了几个月的家,没捞到多少油水不说,还险些当了自己的嫁妆,不得不考虑从别处挣些钱了,想到姑妈王夫人月前提的那桩生意,说是一本万利也不为过,不免仔细思量起来。
林如海得知黛玉想帮封氏,又听黛玉分析的头头是道,很是夸赞了一番,还道:“有女如此,为父甚是骄傲。”
黛玉心中得意,缠着林如海问他可认得金陵知府、那知府为人如何。倒也巧了,金陵知府杜文锡曾与林如海同地为官,那时他是林如海的上官,却很是谦逊,为官也清正,两人相处融洽,各自升迁后也偶有书信往来。
黛玉大喜,忙求着林如海写信给杜文锡,希望能早日找到甄英莲,不叫她再成为香菱。林如海哪有不答应的?当即修书一封命人快马加鞭送至金陵应天府。
金陵尚未有消息,京城贾府的人却先到了,来的是几个婆子,带着贾母的书信,欲接黛玉入京。
林如海犹豫不决,他既舍不得将女儿送到千里之外,又怕自己在扬州护不住女儿。如此,先让贾府来的人在府中住下,以便从长计议。
黛玉自然不想再去京城,但她也知道林如海的顾虑,只命人好生招待那几人便罢了。
这日,林如海下衙回府,听闻他给黛玉请的先生贾雨村,有事面谋于他,忙令人请去外书房相谈。
其实自贾敏病重,黛玉就未曾上过学了。那贾雨村更是每日游山玩水不亦乐乎,端的一派高洁名士之风。
黛玉却知道,贾雨村后来任金陵知府时,明知香菱是被拐卖的良家女子,仍把她判给了打死人的薛蟠,可见并不是个清正为民的好官。
因此听说贾雨村来访,黛玉猜测他是为起复之事而来,便先去找了林如海。
黛玉先将邸报拿给林如海看了,问:“爹爹,我见邸报上写,都中奏准起复旧员,可是真的?”
林如海道:“既是邸报所书,自然确凿无疑了。”只是他不免多想了一些,今上即位后已开过恩科,却要起复上皇之旧臣,莫非东风压倒西风无可转圜?
黛玉又道:“我听说贾先生先前是被罢了官的,先生心存高志,想来已经知道了此事,今日是来辞馆的么?”
林如海笑道:“雨村兄教导你一场,若他真想起复,为父自当尽心图报。”
黛玉便问:“爹爹打算如何帮助先生?难道爹爹要向圣上直荐么?”她知林如海有密折直奏之权。
林如海自己这个巡盐御史尚且坐得战战兢兢,哪敢向宣明帝举荐同僚,宣明帝不觉得他有朋党之心就算仁慈了。因道:“你两位舅舅都是有些能为的,又与你先生同姓贾,为父原打算修书一封,请雨村兄与你同往京城,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只是……眼下你行程未定,恐怕只能请雨村兄先行一步了。”
贾赦纨绔无赖,贾政做了十多年的从五品员外郎,林如海为何觉得他们都是有能为的?黛玉不禁疑惑道:“我听说大舅舅降等袭爵,还是个虚职,二舅舅官职也不高,父亲怎么会让他们代为引荐?”
林如海便道:“你外祖家是开国四王八公之一,京中亲朋故旧无数,其中不乏位高权重者,且你外祖父当年战功赫赫深受上皇信任,人虽故去,余荫尚在,你两位舅舅自然有许多门路。”
怪道贾府中连下人都比别家猖狂些。黛玉思索了片刻,才道:“常听爹爹说,先生为人清正,才华甚高,想来并不需要爹爹帮忙打点。”
林如海笑道:“你才多大,哪里知道官场复杂,若无人引荐,才高八斗又能如何。况且雨村性情耿介,先前便是遭人排挤才被罢了官。”
黛玉没办法解释贾雨村的人品有问题,只好道:“既如此,爹爹不妨多给些盘缠便是了,先生是进士出身,定然也有同僚故旧,况且娘亲才去,外祖母和两位舅舅正伤心着,若不慎怠慢了先生,岂非耽误了先生前程?”
“玉儿说得不无道理。”林如海觉得贾雨村有名士之风,若贸然为其引荐,说不定会弄巧成拙,再让贾雨村觉得自己看轻了他反倒不美,于是去见贾雨村,送了厚厚的礼金并设宴践行,又祝他早日起复也就罢了。
且说林如海自觉在江南官场举步维艰,思来想去,还是将黛玉送到荣国府最为妥当,一则,林家人丁凋零五服之内已无亲族,二则贾敏在世时常说母亲最疼爱的便是她,林如海便想着,有嫡亲的老封君护着,黛玉也不至于受委屈。
黛玉听了却道:“女儿未出热孝,怎能去外祖母家做客?即便外祖母慈爱,焉知两位舅母心里不会介意?”
林如海只觉黛玉敏感多思,又是一阵心疼,忙安抚道:“你外祖母是超品国公夫人,府中上下谁不敬她爱她?你那两位舅舅也是你母亲嫡亲的兄长,人都说娘舅最亲,他们岂有不疼你的?有他们护着你,再不用怕的。”
黛玉于是命人去请荣国府来的几个婆子,这几人衣着不俗各戴着金银首饰,乍一看比之寻常富户的当家太太也不差什么,却又都说自己是府中的三等仆妇。林家向来清贵,林如海见她们态度颇有些倨傲,已心生不喜。
打头的婆子没多少见识,自到林府所见,无一处奢华景象,日常吃食也比荣国府中的多有不及,心下认定,姑太太嫁了个穷酸破落户。
黛玉前世常听贾府下人嚼舌根,见这婆子面上流露出几分不屑,便指着她道:“这位妈妈如何称呼?是伺候外祖母的么?”
那婆子道:“奴才夫家姓赵,并没有福分在老太太跟前侍奉,只是蒙太□□赏,做些杂活罢了。”
黛玉点头道:“原是大舅母房里的。劳大舅母挂念了。”
赵婆子忙道:“并不是大太太,府里是二太太当家,人都称二太太为太太。”
林如海虽不大懂后宅之事,却明白长幼有序,大舅兄贾赦袭了爵,自然是当家老爷,却又让二房太太当家,岂不是会让二房压在大房头上?长此以往,家宅必乱。
又听黛玉道:“二舅母派赵妈妈来,定是十分信任你罢。”
赵婆子讪笑:“有周家姐姐在,奴才哪里入得太太的眼。”
黛玉便问:“这位周妈妈又是谁?”
旁边另一个婆子答道:“是太太的陪房,府里头除了赖妈妈便数周姐姐最为神气,连姑娘们都得给她几分面子呢。”
赵婆子解释道:“赖妈妈是老太太的陪房。”
不等黛玉再说什么,林如海已挥手将她们都打发出去了。贾家是他的岳家,林如海实在无法当着女儿的面说:你外祖家真是规矩混乱!
黛玉疑惑道:“爹爹,女儿常听娘亲说起外祖母,却不提二舅母,这是为何?”
林如海正巧知道贾敏在闺中时与她的二嫂有些龃龉,以为时过境迁,贾敏业已去了,那府中二太太定也忘了。可今日见贾家仆妇的言行做派,不由想道:若贾府因黛玉年纪小而有些轻慢,来日多送些银钱也就是了;若贾府当家太太因不喜贾敏而不喜黛玉,今日尚且如此,将来自己若有万一,黛玉又会受多少委屈?
看着女儿天真怯弱的模样,林如海心中千般怜爱万分心疼化作一股冲动:写信禀明贾母,老太太是个明白人,定然不会怪他逾矩,毕竟他也是为了贾家好,以贾母的地位和手段,想来很快就能肃清贾府。
但林如海很快冷静下来,出嫁女尚不能多管娘家事,何况他一个女婿?便是贾敏仍在,林家也不能对贾府的规矩多说什么。
赵婆子几个却不愿再住下去了,眼看就到年下了,年节各处往来送礼,她们回到贾府,还能捞些油水,而在林家且不说吃穿,林府下人们竟都不敢吃酒赌牌,她们早耐不住了。
黛玉并不多作挽留,只让人将自己赶工做好的抹额用檀木匣子装了,连同给贾府里各人准备的礼物土仪归置装箱,准备送往京城去。赵婆子几个看到一个个大箱子,都在心里揣度:怕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中看不中用罢了。
黛玉不管她们如何想的,给每人赏了二两银子,客气地道:“各位妈妈辛苦了,这些钱拿去吃酒罢。”
赵婆子露出了真心实意的笑容,语气也很是恭敬:“多谢林姑娘赏赐,能来林家是奴才们的福气。”
黛玉道:“我常听母亲说,外祖母最是慈爱,舅舅们也都很疼她,只是随父亲外放后再没回京,心里很是挂念。如今我未出热孝,不好前去拜见,思来想去,到底不愿辜负外祖母的惦念之情,便请张妈妈代我走一趟。”
张进家的忙站出来道:“奴才打小伺候太太,上次随太太去国公府时,老太太还认得我呢。这次去倒是要劳烦几位姐姐照顾了。”
赵婆子等人忙说不必客气。
黛玉嘱咐张进家的:“我自出生起,就不曾去过外祖母家,张妈妈务必替我亲向外祖母、两位舅母、表嫂和姐妹们问好。我知道你还有几位老姐妹在外祖家做事,聊叙离情无妨,切不可懈怠误事。”
张进家的郑重应了。
因林家要送的东西太多,贾府派来的船只有些装不下,林如海便让林正的长子林槐另雇一条船,带着几个跑腿小厮与贾府的船同行。
一路有风无雨,二十日便到了京城。贾琏管着府中的庶务,将林家之礼登记造册后,按照贴好的签子送往各处。
这日正巧该发放月银,王熙凤忙得脚不沾地,晚间歪在榻上让丫头捶肩捏脚,一边与贾琏随口说些闲话,说到林家送的礼,夫妻两个收到的是一套笔墨纸砚、两把前朝古扇、两匹雨丝锦缎、一罐明前龙井茶叶,王熙凤道:“虽不是十分贵重的东西,倒也贴心。林家来的张婆子说都是他们家姑娘亲自挑的,那林表妹才几岁,莫不是成了精罢!”
贾琏笑她天真:“张婆子是姑妈的陪房,有她帮衬着,林表妹能费什么心。”
王熙凤还在琢磨着:“单说林表妹给老太太绣的抹额,上面缀了两串绿宝石,个个圆润剔透,成色极佳。赵婆子可真是个眼瞎心盲的,到处说林家很有些清贫呢。”
贾琏道:“林姑父祖上世代列侯,又是一脉单传,清贫却不可能,或许只是有些没落了。不过林姑父自己高中了探花,如今管着盐政,想来不出几年就是家财万贯了。”
比起钱财,王熙凤更爱权势,便问贾琏:“探花可是天子门生,林姑父岂不是当了大官?”
贾琏成日里不是斗鸡走狗就是去花街柳巷,哪里关心这些,想了一会才道:“两三年前听说升任了扬州知府,盐政一般是平调,应是四品罢。”
王熙凤闻言没了兴致。她叔叔王子腾可是正二品的京营节度使呢!她还有个姑妈嫁到了金陵薛家,珍珠如土金如铁,家财不知凡几。林家两头不沾,贾敏又去了,日后不过是寻常亲戚而已。至于老太太要接林表妹入府教养,更不值什么,一个小姑娘,既带不来多少钱财,也花用不了几两银子。
只是王熙凤管了几个月的家,没捞到多少油水不说,还险些当了自己的嫁妆,不得不考虑从别处挣些钱了,想到姑妈王夫人月前提的那桩生意,说是一本万利也不为过,不免仔细思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