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林如海为了治好黛玉的不足之症,听她说江南似乎有个邱神医,就派人去找,花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在杭州东面的镇子上找到了一个姓邱的老大夫,镇上的人都说他是神医。
邱大夫听说有人请他去扬州看病,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要拿着扫把赶人出去。林府的小厮是个伶俐的,忙转述林如海的话,说林家会奉上丰厚的诊金,邱大夫不为所动,小厮又说自家主子的病症奇特,找遍了扬州的名医都没人能治,邱大夫眼睛一亮,忙问那小厮,是什么奇特的病症,小厮哪里说得清楚,恭维道,您老去看了就知道了,邱大夫想了想,他在此地恰好待厌烦了,就吩咐药童给他收拾药箱。
初到扬州,见了林如海,邱大夫还有些纳闷,林如海的病情虽然严重,却不至于难住扬州的名医才是,或者说扬州的名医都徒有虚名么?
邱大夫让林如海伸手,要替他把脉。
林如海忙道:“请神医来原是为了给小女治病,只是不巧她去了京城。只能劳烦神医暂且在府中住下,如海派人接她回来。”
邱大夫奇道:“难道你的病不治?你已经不打算活了?”
林如海大惊失色,他的身体是有些虚弱,但那都是案牍劳形所致,怎么也到不了要命的地步罢。不过他还是请邱大夫把脉看了,这才得知自己内里空虚,若不好好调理,长此以往,三五年就油尽灯枯了。
女儿前世已经够悲惨的了,林如海绝不能让她再一次失恃,再一次孤苦无依地无声凋零。
邱大夫果然医术高明,给林如海开了三副药,调养了小半个月,就让他觉得彷佛年轻了十岁,大喜之下更是将邱大夫奉为了座上宾,并让人找出林家祖上传下来的医术孤本,都抄录一份赠给他。
林如海本想去信给黛玉,叫林槐护送她回扬州一趟,思及陆老太师如今病重,皇帝忧心不已,就问邱大夫可愿上京,不仅为黛玉治病,还想请他瞧瞧陆老太师的身体。
陆老太师曾是上皇之帝师,亦是天下读书人之表率。他一生清廉公正,一心为国为民,从不参与党争,即便上皇暮年性情多疑,对陆老太师也是一如既往的信任。
黛玉曾说,邱大夫治好了整个太医院都束手无策的上皇,林如海难免心怀期望,或许他也能为陆老太师续上几年的命呢,到那时,政治清明,河清海晏,少了老太师的见证岂不遗憾?
邱大夫是性情中人,一生醉心于医术,最喜欢游历四方研究疑难杂症,他对黛玉的病症好奇,见林如海又待他真诚,邱大夫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林如海给皇帝写了封折子,又写信把邱大夫上京的事告诉了黛玉,让她安排林槐照顾邱大夫。
黛玉接到信后,得知林如海的身体好多了,自是十分高兴。叫人传话给丹桂,丹桂和林槐守着林家在京中的宅子,并听从林如海的吩咐置办了一个铺子,卖些从扬州采买来的江南特产,挣的钱当作给黛玉的零花。
丹桂很快到了荣国府,守门的小厮常见她和林槐,知道他们是林家的下人,不必通报,直接让丹桂进去了。
黛玉细致地同丹桂说了安置邱大夫的事宜,院子要宽阔明亮,摆设要朴素大气,邱神医是南方人,但云游四海,做菜不要拘泥于江南菜,多问问邱大夫的喜好,丹桂都仔细记下了。
可惜的是林如海的折子尚未送到御前,陆老太师就病逝了。皇帝听闻噩耗,伏案大哭,而后辍朝三日以示悲痛,并赐谥号“文正”。
但皇帝的悲痛不仅仅是因为他敬爱陆老太师,盖因他登基的前两年,老太师为了帮他稳固朝纲花费了无数心血,身子也是从那时开始垮的。
好在如今杜文锡和林如海配合的不错,清肃了扬州、杭州、江宁等地的官场,收集了不少甄家的罪证,否则皇帝能愁得吃不下饭。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皇帝刚从陆老太师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他的儿子们竟然出事了。和上皇一样,皇帝也是个偏心的父亲,他与韦皇后情深,因此更喜欢两个嫡子,对其他的儿子就一个期望:安分守己。
都是龙子凤孙,天皇贵胄,历朝历代的皇子们从出生就注定不平凡,只要有机会,谁不想坐到那高位上看看?有些皇子没有机会还要自己创造机会呢,上皇曾经就是这样的。
宣明帝的儿子们也不例外,眼看着中宫嫡出的二皇子快到入朝听政的年纪了,老大、老三、老四没一个坐得住的,尤其是大皇子,他身为长子,快二十了才被安排到工部观政,皇帝真是个天才,差点把大皇子气哭了。
一场针对二皇子的谋杀计划悄悄展开了,中间不幸出了点差错,二皇子没中招,幸运的是,同为嫡出的五皇子中招了。
起先皇帝不知道五皇子中毒了,整个太医院都说五殿下是突发心疾而死,但韦皇后不信,她儿子面色红润,哪里死了?
可是他已经没有呼吸了啊。太医们不敢说,都纷纷跪着装死。
皇帝劝不动韦皇后,他自己也伤心,想着林如海送了个神医入京,不管真的假的,让他来试试罢。
于是邱大夫就被内侍总管高福泉亲自从码头接到了宫里。
邱大夫从十几岁就开始到处云游行医,否则他也难看出五皇子中的毒。盖因这毒实在稀奇,中毒之后,人就会陷入深度昏迷,形同死亡,但只要在七日内服下解药,就能死而复生。乃是一种假死药。当然,若是七日内没有服下解药,中毒之人就会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活生生被憋死,症状和心疾十分相似。
事后皇帝查到,他的大儿子当真是深藏不露,先让舅舅分多次从多个商铺买齐制毒的原料,再分批次借着给德妃送礼的由头送到宫中。可谓天衣无缝。若非邱大夫来得巧,五皇子定然没命了。而这个毒计,原本是针对二皇子的。
皇帝大怒,当即下令处死德妃,把大皇子赶去皇陵,到了年关,此事才终于谢幕。
有道是家丑不可外扬,皇家丑事更不能外传。众人只知道,五皇子突发心疾,幸好有个扬州来的邱神医妙手仁心,治好了他。而德妃病逝,大皇子孝心赤诚自请去看守皇陵,则无人敢窥探其中内情。或许,并没有内情。
且说五皇子病愈后,皇帝想请邱大夫进太医院,把章院使的位置给他。邱大夫连连摆手,“草民一向无拘无束,自在惯了,实在担不起如此大任。陛下要赏赐草民,不如找人抄些医术孤本赏给草民也就罢了。”
话虽如此,邱大夫也把他这些年行医问诊的记录给太医院抄录了一份,不愧对皇帝给他的“妙手仁心”的评价。
邱大夫不喜张扬,拒绝了皇帝赐给他的宅邸,仍到林宅去住,他答应了林如海要给黛玉瞧病,可不想食言而肥。
邱大夫被带走之后,丹桂悄悄跟黛玉说了,那日去的是个很有体面的内相,其余的丹桂就不清楚了。事涉皇家,黛玉有些不安,邱大夫是林如海送进京的,他若出事,林家难辞其咎。黛玉忐忑地等了多日,听闻邱大夫治好了五皇子才放下心来。
黛玉前世对皇家之事所知甚少,隐约记得某一年,恍惚听说有个皇子没了,皇后请高僧到宫里做了许多天的法事。想来极有可能是真的。若非太医院都束手无策,皇帝怎么会找不知底细的邱大夫?或许当时邱大夫并未进京,五皇子便不治而亡了。
这些猜测黛玉没告诉任何人,见到邱大夫也没有表露出对他入宫一事的好奇。
邱大夫为人低调,黛玉在贾府并不提林家同他的关系,借口说林宅里有些老物件林槐两口子不知道怎么处理,请黛玉回去拿个主意。
贾母命人套了车,多派了几个随从护送黛玉去林宅。
邱大夫在林宅住得舒心,对黛玉很亲切。先仔细观察她的脸色,再反复诊脉,又问了日常的饮食、睡眠、心情,一套望闻问切的流程走遍,捋着胡子沉吟片刻,开了两个药方和一个药膳方子,嘱咐云枝将用法、忌口等需要注意的事项在纸上记好了,对黛玉道:“这个方子吃一个月停一个月,要是少眠多梦、夜里心悸发汗的症状没好,就接着吃。什么时候胃口好了睡得安稳了,再换另外一个方子,每次连吃三个月,再停一个月,直到换季咳嗽、体虚乏力的症状彻底好了,就不用吃药了。换成药膳方子,我估摸着,你吃个一年半载的就行了,到时候找其他大夫瞧瞧。”
“还有我方才说的,什么情况减多少药量,你身边的丫头都记着了,让人仔细着点,千万不可弄错了。”
“最重要的是,你得学会放宽心,凡事想开点,不能总闷在屋里,多出门走动走动。”
其实邱大夫想说的是,你一个小姑娘怎么那么重的心思?林如海看着是个慈父,却一点也不会照顾闺女。
邱大夫说一句,黛玉应一句,那乖巧的模样让邱大夫又腹诽了一句林如海:这个爹当得忒不称职,把闺女当小白菜养了么?
黛玉瞧了病,没在林宅多待。她难得出门一趟,想去铺子里瞧瞧。
林槐盘下铺子后改成了江南杂货铺,他负责采买、记账,考虑到店里常有女客,丹桂一个忙不过来,请示过黛玉后,招了一个识字的妇人帮忙,这妇人原是个读书人家的姑娘,后来成了寡妇,娘家兄嫂嫌弃她吃白食,言语里多有轻蔑侮辱之意。妇人不愿改嫁,也不想整日听兄嫂阴阳怪气,带着一双儿女离了娘家自寻生路。后来遇到丹桂,丹桂怜她境遇,佩服她的勇气,就雇她进店帮忙。
到了铺子门口,云枝给黛玉戴上幕篱,扶她下了马车。
铺子里干净整洁,东西两边各有两个大货架,一个架子上是帕子、团扇、香囊、荷包,色色齐全;一个上面是胭脂、水粉、面脂、唇脂,精巧玲珑;一个放着绸缎布匹,整齐有序;一个放着珠钗、手镯、玉佩,琳琅满目。
这会子店里都是女客,黛玉进店后就把幕篱摘下来了。看到柜台前站着个三十几岁的妇人,容貌只是清秀而已,打扮得很是素净,不像李纨那么死气沉沉的。
丹桂叫了一声“刘嫂子”,那妇人见她跟在一个气度高华的小姑娘身后,猜测是丹桂的主子到了,也即是铺子的东家,忙绕过柜台过来见礼。
黛玉笑道:“店里的生意不错,刘嫂子费心了。”
刘嫂子口称“不敢”,脸上却不卑不亢。黛玉心下也对刘嫂子高看两眼,叫丹桂去柜台前看着,她和刘嫂子说几句话。
黛玉没管过铺子,问了很多问题,刘嫂子都耐心地回答了,她说话很有条理,表述得清楚易懂,语调不急不缓娓娓道来,难怪丹桂总是在黛玉面前夸她。
黛玉很喜欢刘嫂子,知道她有一双儿女,儿子进了私塾读书,女儿在铺子的后院里玩,就吩咐雪雁去买一套文房四宝,又亲自从铺子里挑了两个赤金手镯,一起交给刘嫂子,作为她两个孩子的表礼。
刘嫂子推辞不收,面色有些难堪。
黛玉道:“刘嫂子你很有本事,我并不敢看轻了你,送给你的东西也并非赏赐或施舍,而是敬重你的人品才干,希望你的孩子将来也能成为像你一样的人。”
刘嫂子闻言对黛玉另眼相看,恭谨地收下了表礼,回去后更加用心教养儿女自不必提。
邱大夫听说有人请他去扬州看病,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要拿着扫把赶人出去。林府的小厮是个伶俐的,忙转述林如海的话,说林家会奉上丰厚的诊金,邱大夫不为所动,小厮又说自家主子的病症奇特,找遍了扬州的名医都没人能治,邱大夫眼睛一亮,忙问那小厮,是什么奇特的病症,小厮哪里说得清楚,恭维道,您老去看了就知道了,邱大夫想了想,他在此地恰好待厌烦了,就吩咐药童给他收拾药箱。
初到扬州,见了林如海,邱大夫还有些纳闷,林如海的病情虽然严重,却不至于难住扬州的名医才是,或者说扬州的名医都徒有虚名么?
邱大夫让林如海伸手,要替他把脉。
林如海忙道:“请神医来原是为了给小女治病,只是不巧她去了京城。只能劳烦神医暂且在府中住下,如海派人接她回来。”
邱大夫奇道:“难道你的病不治?你已经不打算活了?”
林如海大惊失色,他的身体是有些虚弱,但那都是案牍劳形所致,怎么也到不了要命的地步罢。不过他还是请邱大夫把脉看了,这才得知自己内里空虚,若不好好调理,长此以往,三五年就油尽灯枯了。
女儿前世已经够悲惨的了,林如海绝不能让她再一次失恃,再一次孤苦无依地无声凋零。
邱大夫果然医术高明,给林如海开了三副药,调养了小半个月,就让他觉得彷佛年轻了十岁,大喜之下更是将邱大夫奉为了座上宾,并让人找出林家祖上传下来的医术孤本,都抄录一份赠给他。
林如海本想去信给黛玉,叫林槐护送她回扬州一趟,思及陆老太师如今病重,皇帝忧心不已,就问邱大夫可愿上京,不仅为黛玉治病,还想请他瞧瞧陆老太师的身体。
陆老太师曾是上皇之帝师,亦是天下读书人之表率。他一生清廉公正,一心为国为民,从不参与党争,即便上皇暮年性情多疑,对陆老太师也是一如既往的信任。
黛玉曾说,邱大夫治好了整个太医院都束手无策的上皇,林如海难免心怀期望,或许他也能为陆老太师续上几年的命呢,到那时,政治清明,河清海晏,少了老太师的见证岂不遗憾?
邱大夫是性情中人,一生醉心于医术,最喜欢游历四方研究疑难杂症,他对黛玉的病症好奇,见林如海又待他真诚,邱大夫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林如海给皇帝写了封折子,又写信把邱大夫上京的事告诉了黛玉,让她安排林槐照顾邱大夫。
黛玉接到信后,得知林如海的身体好多了,自是十分高兴。叫人传话给丹桂,丹桂和林槐守着林家在京中的宅子,并听从林如海的吩咐置办了一个铺子,卖些从扬州采买来的江南特产,挣的钱当作给黛玉的零花。
丹桂很快到了荣国府,守门的小厮常见她和林槐,知道他们是林家的下人,不必通报,直接让丹桂进去了。
黛玉细致地同丹桂说了安置邱大夫的事宜,院子要宽阔明亮,摆设要朴素大气,邱神医是南方人,但云游四海,做菜不要拘泥于江南菜,多问问邱大夫的喜好,丹桂都仔细记下了。
可惜的是林如海的折子尚未送到御前,陆老太师就病逝了。皇帝听闻噩耗,伏案大哭,而后辍朝三日以示悲痛,并赐谥号“文正”。
但皇帝的悲痛不仅仅是因为他敬爱陆老太师,盖因他登基的前两年,老太师为了帮他稳固朝纲花费了无数心血,身子也是从那时开始垮的。
好在如今杜文锡和林如海配合的不错,清肃了扬州、杭州、江宁等地的官场,收集了不少甄家的罪证,否则皇帝能愁得吃不下饭。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皇帝刚从陆老太师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他的儿子们竟然出事了。和上皇一样,皇帝也是个偏心的父亲,他与韦皇后情深,因此更喜欢两个嫡子,对其他的儿子就一个期望:安分守己。
都是龙子凤孙,天皇贵胄,历朝历代的皇子们从出生就注定不平凡,只要有机会,谁不想坐到那高位上看看?有些皇子没有机会还要自己创造机会呢,上皇曾经就是这样的。
宣明帝的儿子们也不例外,眼看着中宫嫡出的二皇子快到入朝听政的年纪了,老大、老三、老四没一个坐得住的,尤其是大皇子,他身为长子,快二十了才被安排到工部观政,皇帝真是个天才,差点把大皇子气哭了。
一场针对二皇子的谋杀计划悄悄展开了,中间不幸出了点差错,二皇子没中招,幸运的是,同为嫡出的五皇子中招了。
起先皇帝不知道五皇子中毒了,整个太医院都说五殿下是突发心疾而死,但韦皇后不信,她儿子面色红润,哪里死了?
可是他已经没有呼吸了啊。太医们不敢说,都纷纷跪着装死。
皇帝劝不动韦皇后,他自己也伤心,想着林如海送了个神医入京,不管真的假的,让他来试试罢。
于是邱大夫就被内侍总管高福泉亲自从码头接到了宫里。
邱大夫从十几岁就开始到处云游行医,否则他也难看出五皇子中的毒。盖因这毒实在稀奇,中毒之后,人就会陷入深度昏迷,形同死亡,但只要在七日内服下解药,就能死而复生。乃是一种假死药。当然,若是七日内没有服下解药,中毒之人就会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活生生被憋死,症状和心疾十分相似。
事后皇帝查到,他的大儿子当真是深藏不露,先让舅舅分多次从多个商铺买齐制毒的原料,再分批次借着给德妃送礼的由头送到宫中。可谓天衣无缝。若非邱大夫来得巧,五皇子定然没命了。而这个毒计,原本是针对二皇子的。
皇帝大怒,当即下令处死德妃,把大皇子赶去皇陵,到了年关,此事才终于谢幕。
有道是家丑不可外扬,皇家丑事更不能外传。众人只知道,五皇子突发心疾,幸好有个扬州来的邱神医妙手仁心,治好了他。而德妃病逝,大皇子孝心赤诚自请去看守皇陵,则无人敢窥探其中内情。或许,并没有内情。
且说五皇子病愈后,皇帝想请邱大夫进太医院,把章院使的位置给他。邱大夫连连摆手,“草民一向无拘无束,自在惯了,实在担不起如此大任。陛下要赏赐草民,不如找人抄些医术孤本赏给草民也就罢了。”
话虽如此,邱大夫也把他这些年行医问诊的记录给太医院抄录了一份,不愧对皇帝给他的“妙手仁心”的评价。
邱大夫不喜张扬,拒绝了皇帝赐给他的宅邸,仍到林宅去住,他答应了林如海要给黛玉瞧病,可不想食言而肥。
邱大夫被带走之后,丹桂悄悄跟黛玉说了,那日去的是个很有体面的内相,其余的丹桂就不清楚了。事涉皇家,黛玉有些不安,邱大夫是林如海送进京的,他若出事,林家难辞其咎。黛玉忐忑地等了多日,听闻邱大夫治好了五皇子才放下心来。
黛玉前世对皇家之事所知甚少,隐约记得某一年,恍惚听说有个皇子没了,皇后请高僧到宫里做了许多天的法事。想来极有可能是真的。若非太医院都束手无策,皇帝怎么会找不知底细的邱大夫?或许当时邱大夫并未进京,五皇子便不治而亡了。
这些猜测黛玉没告诉任何人,见到邱大夫也没有表露出对他入宫一事的好奇。
邱大夫为人低调,黛玉在贾府并不提林家同他的关系,借口说林宅里有些老物件林槐两口子不知道怎么处理,请黛玉回去拿个主意。
贾母命人套了车,多派了几个随从护送黛玉去林宅。
邱大夫在林宅住得舒心,对黛玉很亲切。先仔细观察她的脸色,再反复诊脉,又问了日常的饮食、睡眠、心情,一套望闻问切的流程走遍,捋着胡子沉吟片刻,开了两个药方和一个药膳方子,嘱咐云枝将用法、忌口等需要注意的事项在纸上记好了,对黛玉道:“这个方子吃一个月停一个月,要是少眠多梦、夜里心悸发汗的症状没好,就接着吃。什么时候胃口好了睡得安稳了,再换另外一个方子,每次连吃三个月,再停一个月,直到换季咳嗽、体虚乏力的症状彻底好了,就不用吃药了。换成药膳方子,我估摸着,你吃个一年半载的就行了,到时候找其他大夫瞧瞧。”
“还有我方才说的,什么情况减多少药量,你身边的丫头都记着了,让人仔细着点,千万不可弄错了。”
“最重要的是,你得学会放宽心,凡事想开点,不能总闷在屋里,多出门走动走动。”
其实邱大夫想说的是,你一个小姑娘怎么那么重的心思?林如海看着是个慈父,却一点也不会照顾闺女。
邱大夫说一句,黛玉应一句,那乖巧的模样让邱大夫又腹诽了一句林如海:这个爹当得忒不称职,把闺女当小白菜养了么?
黛玉瞧了病,没在林宅多待。她难得出门一趟,想去铺子里瞧瞧。
林槐盘下铺子后改成了江南杂货铺,他负责采买、记账,考虑到店里常有女客,丹桂一个忙不过来,请示过黛玉后,招了一个识字的妇人帮忙,这妇人原是个读书人家的姑娘,后来成了寡妇,娘家兄嫂嫌弃她吃白食,言语里多有轻蔑侮辱之意。妇人不愿改嫁,也不想整日听兄嫂阴阳怪气,带着一双儿女离了娘家自寻生路。后来遇到丹桂,丹桂怜她境遇,佩服她的勇气,就雇她进店帮忙。
到了铺子门口,云枝给黛玉戴上幕篱,扶她下了马车。
铺子里干净整洁,东西两边各有两个大货架,一个架子上是帕子、团扇、香囊、荷包,色色齐全;一个上面是胭脂、水粉、面脂、唇脂,精巧玲珑;一个放着绸缎布匹,整齐有序;一个放着珠钗、手镯、玉佩,琳琅满目。
这会子店里都是女客,黛玉进店后就把幕篱摘下来了。看到柜台前站着个三十几岁的妇人,容貌只是清秀而已,打扮得很是素净,不像李纨那么死气沉沉的。
丹桂叫了一声“刘嫂子”,那妇人见她跟在一个气度高华的小姑娘身后,猜测是丹桂的主子到了,也即是铺子的东家,忙绕过柜台过来见礼。
黛玉笑道:“店里的生意不错,刘嫂子费心了。”
刘嫂子口称“不敢”,脸上却不卑不亢。黛玉心下也对刘嫂子高看两眼,叫丹桂去柜台前看着,她和刘嫂子说几句话。
黛玉没管过铺子,问了很多问题,刘嫂子都耐心地回答了,她说话很有条理,表述得清楚易懂,语调不急不缓娓娓道来,难怪丹桂总是在黛玉面前夸她。
黛玉很喜欢刘嫂子,知道她有一双儿女,儿子进了私塾读书,女儿在铺子的后院里玩,就吩咐雪雁去买一套文房四宝,又亲自从铺子里挑了两个赤金手镯,一起交给刘嫂子,作为她两个孩子的表礼。
刘嫂子推辞不收,面色有些难堪。
黛玉道:“刘嫂子你很有本事,我并不敢看轻了你,送给你的东西也并非赏赐或施舍,而是敬重你的人品才干,希望你的孩子将来也能成为像你一样的人。”
刘嫂子闻言对黛玉另眼相看,恭谨地收下了表礼,回去后更加用心教养儿女自不必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