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深晦暗的走廊,走很久才能到尽头。感应灯很迟钝,要有很大动静才会亮起来。一楼是货仓,由于楼层低,四周密密麻麻的房子挡住了光线,平时也没人办公,光亮全靠感应灯支撑,除了上下班,多数时间都是朦朦胧胧黑着的一大块地儿。

    电梯在一楼东侧,每天早上尹天蓝都会走过这么一片走廊,静悄悄的,像是鬼魅,任由灯光透不进心里,就像自己也是这片阴冷而又潮湿的角落滋生出来的毒蘑菇。

    走廊两边是文化墙,由两百多张各式各样的笑脸拼凑成大半面墙的1980,每一张都是大家出去采访时拍摄的合影,这个图案寓意着秀水电视台成立于1980年。

    照片中的大多数人已经离开这里。有些是老照片,经过了翻修重印,仍然抵不过岁月的支离侵蚀,泛着土旧的浅黄色。照片上没有足够的光,只有肆意的笑,长时间盯着看的话,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瘆人感觉。

    电梯里总有一股烟味,不是淡淡的烟草香,是那种很呛人的焦油和尼古丁的味道,像是很劣质的那种香烟。不知道为什么,她独独对这种味道敏感。

    一共七层楼,二楼以上都是阳光充足的光明“圣地”,晴天里时常可以晒到夕阳,楼里时常会出没着手拿假发的主持人和扛着摄像机的记者或是摄像,每个人都是步履匆匆。

    这便是秀水电视台,尹天蓝正在实习的地方。

    从进门开始,任何举动都已经在监控中。《温情》和负责新闻栏目的《第一时间》在六楼,三楼是总办公室和宣传组,二楼是摄像组和技术组,七楼是包装中心和信号塔,五楼是台长办公室,四楼是少儿频道、教育频道、经济频道几个子频道和直播间。

    沿路的墙上安装了位置明显的音响,单曲循环着悠扬激昂的台歌——《秀水,我们的青山绿水》。

    想拿个锤子把进门的那个破音响锤了,一天到晚的噪死人,孙广楠曾经这么说过。

    声势再响动作再大都掩盖不了传统新闻媒体正在慢慢凋敝的现实。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新事物层出不穷,新媒体触手可及,传统电视报纸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过度的娱乐化也让新媒体存在失实的情况,但好声音和正能量一直都需要存在,地方官媒靠着国家支持吊着半口气。

    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只有手指飞快活跃在键盘间的敲击声和鼠标“咔哒”的声音,大家各自盯着屏幕,忙着自己的事情,偶尔有人看到办公室门开了,看看是谁,就接着忙活。

    八点半,成功踩点,肖言的位置上又是空空的。

    陈梦婷注意到尹天蓝,又确认了下电脑右下角的时间:“你怎么跟你的师父一样,都迷迷糊糊的,一个天天踩点,一个天天迟到。”

    从尹天蓝家到秀水电视台要转一趟公交,首先是1路坐到晴天幼儿园,尹天蓝有时候会透过幼儿园的窗子去看苏向南好久,毕竟坐下一趟3路车的人不多,所以发车也没那么勤快,有时候要等上大半个小时才来。

    尽管走起来也就是十几分钟,但尹天蓝更热衷于挤公交,在熙攘的人群里感受这个城市的烟火气,下车了以后还不慌不忙地在楼前花园里赏花,也因此经常踩点。

    3路车来慢了能怪谁?花太美这又能怪谁?尹天蓝想了想,或许下次可以说一句:“没办法啊,是命运的安排让我再次踩了点。”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决定权还是在上天手里,那些自命不凡想要逆天改命的人结局大多都没落得好下场。

    没有解释,也没有狡辩,只是坐下来收看昨天的《第一时间》栏目,陈梦婷说话一向口直心快,尹天蓝知道,她其实没有恶意,或许就是善意地提醒一下自己来早点。

    《第一时间》是秀水台主打的电视新闻栏目,时长半小时,在每晚的七点半准时播出。每天早上刚来的时候时间比较充裕,尹天蓝都会收看昨天的节目,看看组里不同人的写作和剪辑风格,学习借鉴一下。

    一刻钟后,肖言拖着一个黑色的包包,气喘吁吁地趴到了自己座位上。

    正是开始工作的时间,才酝酿出来的文字被开门声惊扰到,大家不约而同地抬头望向“肇事者”,目光随他匆忙的脚步落到座位上。

    钱主任推了推眼镜,眼神犀利,戏谑道:“这个月第几回了?一次五十,我们肖老板有钱啊。”

    主任叫钱晓娜,是个二胎妈妈,身兼总编辑和总制片,负责审稿和推送每天要播出的新闻,丈夫是技术组的元辉,两个人可以说是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新闻事业。

    “领导,要不你向上面申请一下,我想办个包月套餐。”肖言早就习以为常,索性回怼道。

    钱主任摇了摇头,笑着并不说话。身在这群年轻的孩子们中,互侃是日常,或许融入到他们之中,显得自己心态也年轻了些。

    渐渐地,办公室的大家陆陆续续地出去了,肖言敲了敲尹天蓝的桌子,轻轻说道:“你来这么久都没有下乡吧?今天你和我一起下乡。”

    秀水区下设瓷县、郭岭北、芦坞、蒲云台四个街道,李家湾、前川同两个镇和辛冬河、东泗两个乡。秀水电视台位于瓷县,去瓷县以外的地方都叫下乡。

    尹天蓝的实习生活倒也波澜不起,无非是某天肖言去这里或者那里,带上她或者不带上。

    包括尹志强在内的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要有始有终,学了什么专业就该从事什么行业,把所学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就像爱一个人就要终老,相伴一生。

    可万一要是当初瞎了眼呢?上错花轿嫁错郎罢了,误终身。

    官方新闻媒体门槛高,学历和政治觉悟都要求很高,尹志强走了后门,才勉强把尹天蓝弄进秀水电视台,当实习生。

    “哦,好。今天干嘛?”

    时间,地点,事件,除了这些其他的多半情况下都是未知,甚至有些要素都是残缺的,即便是资深的老记者,也要去现场才能了解情况。

    “我们今天负责的是秀水区的一个非遗,你准备一下哈,我们九点出发。”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带上“遗产”字眼的东西,现实中它们大部分都已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

    秀水区今年申报了十一个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文艺和传统技法两个方面,肖言和尹天蓝今天要去拜访的是一个根雕艺人。

    “好。”尹天蓝答了一个字,语气淡淡的,不惊也不喜。

    遇见不同的人,目睹不同的事,参与各种意外,是作为一个记者最起码的际遇。

    九点钟,车子准时出发,是台里的公车。对于这次拍摄,肖言不是很有把握,还特地带了一名摄像文浩,文浩是一个资深老记者,工作已经十年有余。

    今天大家要去的是芦坞,它是秀水区最偏远的一个街道。车子一路向北,在颠簸中摇摇晃晃,山间小路还没有铺上柏油,还有些深坑积下了昨天的雨水,时不时有水花飞溅到玻璃上。

    司机成师傅一脸可惜:“搞鬼,肖言啊,你们回去了要帮我洗车。”

    “哦,好。”肖言也不抬头,似是漫不经心地答了句。

    一路坎坎坷坷的,成师傅把车开得飞快,生怕大家迟了到。

    成师傅热情开朗,刚开始时,偶有偶无地跟车里的人聊两句,只有文浩偶尔答应两句,肖言压根没时间说话,尹天蓝不认识他,也不掺合他们的聊天,气氛很尴尬。

    最终,因为太闷,他打开了音乐广播。

    肖言靠着车座,一言不发,全神贯注地捧着手机,处理各种消息,偶尔抬起头来,看看安静得如空气般的尹天蓝是不是睡着了。

    尹天蓝表面上风平浪静,胃里却翻涌着惊涛骇浪,根本没有半点想睡觉的意思。

    第一次下乡,加上司机车技彪悍,道路坑坑洼洼,尹天蓝头晕得要命,看看肖言,他正在手机聊天的界面,仿佛连耳朵上那颗小小的闪闪的耳钉都带着专注。

    有时候有一个记者当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也是挺好的吧,他总会把手机调成响铃状态,总会第一时间回复你的电话和微信,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下一条消息会是谁发来的,会不会是一条重要的新闻,为了不错失任何一次机会,消息一响,整个人都开始警惕。

    尹天蓝又看看副驾驶上的文浩,安静得稳如一座岿然不动的大山,欲言又止。

    文江的天很怪,昨天的雨下个不停,今天又热得像一个蒸笼,让人透不过气来。

    烈日当空,泥巴飞扬,尹天蓝被摇得头晕眼花,根本无暇想其他。肖言和文浩倒是经常下乡,已经习以为常。

    跑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

    一下车,尹天蓝蹲在路边的草丛里,疯狂地吐。

    早餐什么都没有吃,光是苦水,难受得仿佛把胃都要吐出来了。

    虽然是乡下的孩子,老家也是这般光景,一年会回几次老家,但也没晕车得这么厉害。

    肖言帮文浩把设备搬下了车,就马上去看尹天蓝的情况,又贴心地给她递上纸巾:“没事吧?”

    尹天蓝接过,擦了擦嘴角,虚弱地摇摇头。

    经过通讯员的带领,三人最后兜兜转转拐进了那个老艺人家所居住的小巷。

    通讯员就是各个单位所设的新闻宣传联络人,负责和区里的电视台报社沟通,及时传达单位里的各种动态。

    虽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根雕艺人藏在深巷里,也不知道会不会被岁月的尘埃所遮蔽,尹天蓝看着屋子里面摆放的各式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作品,暗想。

    老人见了一行人,热情地打招呼,肖言和文浩热情回应,简要地说明来意和大概程序,就开始准备拍摄。

    俗话说,朽木不可雕也,根雕所选用的木头极为讲究,需要无任何虫蛀,材质坚硬适合雕刻并且木质细腻稳定,这样雕刻出来的作品不易变形。

    负责雕刻的是个年过古稀的老人,老人挑选良久,最后从仓库里拿出来一截布满灰尘的黄杨木,上面还挂着一串蜘蛛丝。

    肖言是个拍摄渣渣,而文浩本身就是摄影出身,像根雕这种操作不可逆的拍摄,一个步骤只有一次拍摄机会,肖言害怕翻车,所以找了文浩来帮忙。

    文浩调好设备,将镜头对准那块木头时,不禁皱了皱眉:“师傅,您能不能把上面的蜘蛛丝弄一下?这样上镜不好看。”

    老人依照文浩的吩咐,将木头进行了一番清理,随后拿出了锯子、锉刀、凿子、刻刀等工具。

    有的工具用的年限久了,上面隐隐约约地可见一些铁锈,文浩看了,又皱了皱眉头:“老师傅,能不能把刀子锯子什么的磨一磨啊,都锈成这样,拉瓜得要死了,观众们看了印象不好。”

    “哦,好,你们说怎么拍就怎么拍,非遗这种东西,毕竟现在关注的人少了,你们也算是弘扬传统文化。”老人并没有生气,反而乐呵呵转过身去,取出了一块磨刀石,开始打磨起来。

    肖言蹲在一旁玩手机,文浩扛着机器正在拍一些环境,尹天蓝蹲在地上,帮老人收拾着工具。

    片倾,打磨过后的工具光亮如新,开始了正式的拍摄。

    老人熟练地使用着工具,先是把木头雕刻成大概的形状,然后再仔细雕琢细节,尹天蓝对这种工艺很好奇,围着老人家打转转,不停地问东问西。

    操作间很小,四个人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了,文浩不停地变换着拍摄角度,偶尔提醒尹天蓝一句:“往旁边挪挪,别入镜了。”

    本来就帮不上忙,还给人家添麻烦了,尹天蓝索性出了屋子,不经意间看到隔壁家悠闲散步的小狸花,三下五除二勾搭过来,一顿狂撸,各种握爪比心。

    文浩又一边拍摄一边指挥道:“慢点,麻烦您慢点,停!”

    拍摄节奏很慢,老人索性叫来了徒弟一起参与,好加快进度。

    忙了一上午,作品终于成了型。老人他们雕刻的是一条张牙舞爪的龙,配合树根本身的曲折,更显得惟妙惟肖。

章节目录

第十一人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椛媱挽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椛媱挽辞并收藏第十一人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