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的计谋,往往采用最朴素的手段(一)
“听说了吗?咱们青州这儿要建个渡口!”
“我知道我知道,据说是给了姜家来建,我这还是头一次听说官家的渡口给商贾建呢!”
自城中宣德门东去,有一条纱行街,铺面林立,最是繁华热闹,虽然取名“纱行”却不卖纱,而是勾栏众多,名角云集。
这地儿是看戏的,也是城中八卦交流的中心。
这不,两个卖木雕的手艺人正坐在自己摊位前,一边磨着手里的木头,一边咬耳朵道:
“姜家?哪个姜家?濯州那个?”
“对对,就是那个姜家,不过这次来的是个女的。”
“女的?难道是那个续弦李氏?”
“你是不是傻!”其中一个手艺人一听这话都想上手拍他,但想到自己手里还有没雕完的木头,硬生生忍住,啐道:“你这消息可落后了,李氏早就因为放贷被休了!”
另一个手艺人惊诧片刻,又撇嘴道:“倒也不奇怪,毕竟早有传闻说她苛待原配女儿。”
说完,他又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好奇道:“那这次来的人是谁?是李氏的女儿?”
另一位手艺人彻底忍不住了,把手中的木雕宝贝地放在凳子上,然后站起身给了他一下:“你没事多听听别人说话行不行,早说了李氏那几个孩子最大的才十岁,吃饭都还要人喂呢你跟我说他们长腿来青州了,你是不是故意讴我?”
那手艺人被打了一下眼神都清澈了,忙道:“确实诶,好像是听人说过,那这次来的就是那个原配的大女儿?但这姑娘不是傻子吗?”
手艺人悄摸瞅了眼四周,蹲下来小声道:“你可别跟人说啊。”
另一人点点头,那手艺人说道:“我听说姜家那个被夺舍了!”
“噗——”
坐在他们旁边的吃面的姜琰听到这句话忍不住将自己嘴里的面汤一下子喷出来,两个人奇怪的看了她一眼,她咳嗽两声,也没专门和他们说什么,只是焦急地拍着前胸顺气,全当自己被呛着了,二人一看这人咳得整张脸都充血了,也没深究,觉得只是巧合,自顾自说道:
“姜家女原来是痴傻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失足落水后突然变聪明了,整个人就跟个活算盘似的,将自己名下产业要回来了以后算的明明白白,据说李氏放贷也是她发现的。”
正在用筷子夹面的姜琰动作一顿,心想这两人、哦不、这纱行街不愧是青州最有名的说书地界,消息不仅流通的快、还保真!
这可比现代那些无良狗仔业务能力强多了。
她夹了块儿腌萝卜,打算再听听还有什么八卦。
二人嚼了一会儿姜家的舌根,觉得没意思,又把关注点转移道城内最近的轶事,说姜琰被夺舍的手艺人道:“你知道吗,最近咱们这儿除了姜家大小姐,还来了一个人!”
另一个手艺人竖起耳朵道:“谁啊?”
那手艺人咂舌道:“我听说这人家里比姜家还有钱…”
姜琰还想再听,但俩人已经被前面的东西吸引了,瞬间噤声。
姜琰也随着他们的目光抬头望去,随后便愉悦地勾起了嘴角。
面前的马车精致华丽,门上雕着繁杂的花纹,单看造型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这辆车车架全部用金丝楠木做成,牟钉均用金箔包裹,马是踏雪乌雅,窗是镶金嵌宝——
这是一辆货真价实的黄金马车。
正当街上商贩百姓纷纷议论来者何人时,车帘被缓缓掀开,一位头戴面纱的纤瘦女子下了车,那个原本还兴致勃勃说八卦的手艺人捅了捅另一人道:“这应该就是姜家大小姐了!还带着面纱,不过看起来应该长得不错!”
另一个手艺人没回话,而是让他嘘声,昂了昂下巴道:“别说话,看看她去哪?”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窈窕少女身上,姜琰也不例外。
她与常禾仓促对视了一秒后,后者果断地移开视线,盼春在一旁恭敬扶着她的手道:“小姐,小心。”
姜琰并不为这看起来冷冰冰的眼神而恼怒,反而更加开心,开心之余还带着些惊喜,她看着常禾进了县衙,县令热络地迎接道:“姜小姐,您里面请!”
常禾不着痕迹的点点头,仿佛习惯了众星捧月一般,沉默着随县令走进了县衙。
三天前——
尚在姜府的姜琰被姜秉招呼过去看账,他总不着家,偶然听得府中账房说姜琰的算学之术已经无人能及了,不仅做账很快,而且精准,更可怕的是她看完还能一字不落的背下来,精通各朝各代的律法,还能提供节约府中开支的建议,完全可以算是稀缺人才。
姜秉一听姜琰如此厉害,不免感到欣慰,甚至有些骄傲,男人嘛最要面子,他觉得是时候给她一些施展才华的机会了。
这次找姜琰过来,主要是想让她去一趟青州。
青州位靠平江的分支河流粟河,按理来说平江水量大、水面宽广,适合水运,在它支流的青州也应该分一杯羹才对,但不知为何,粟河水流奇小无比,河面狭窄,不便货船通过,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青州没什么官道,水运又不发达,逐渐成为江浙一带比较穷的地方。
以往的青州知府被派到这个地方纷纷摆烂,觉得搞建设是没什么希望了,都是抓制度改革,但这次新到任一个从交趾来的同知,手段刚硬,在交趾的时候就修桥修路还发展海运,现在来到青州,一看这地儿占着茅坑不拉屎,占着江浙富饶之地竟然不修渡口,连夜上奏朝廷,请示在这边修个码头,把粟河的货物分一些到这边,顺便吸引投资。
朝廷给青州拨了笔款,但知府发现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朝廷这笔钱只够扩建河面,不够修建渡口和漕船的钱,思来想去,这知府想到了一个方法:招标。
把渡口承包给水商来建,这样不仅解决了资金短缺和技术难题,还能借水商的信誉提高知名度,促进投资引商。
说来也巧,这知府和姜秉认识,上任路上遇到了出差的姜秉,俩人勾肩搭背的贤弟贤兄地叫着,觥筹交错间喝大了的姜秉答应了去青州看一眼。
但第二天酒醒姜秉就后悔了,首先青州这个渡口投资收益不大,运输量少,没什么利润,而且青州这是第一次建,风险很高,但那青州知府大小是个官,不能出尔反尔,于是就把这烫手山芋甩给了姜琰。
姜琰听着姜秉对她滔滔不绝的夸奖,心里嘲讽道: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实际上不就是喝大了吹牛吹过了喊她去收拾烂摊子吗?
姜秉见她神色凝重,心虚地安慰道:“当然了,倒也不是真的让你直截了当的拒绝他,如果非要咱们建,咱就认了!”
本以为她会犹豫一下,没想到姜琰立马爽快地答应:“爹,你放心,这钱我是肯定不会给出去的。”
不知为何,姜秉觉得如果姜琰这么说了,那她一定会做到,于是站起身摸了摸她的头:“好啊,果真是长大了。”
姜琰看着他已经有些黄浊的眼珠,突然有些感慨,但还是不着痕迹地躲过他的手。
——
“客官?您这面还吃不吃了?”
面摊的老板见面前少年气质非凡,但总盯着一个小姑娘看,心里鄙夷,面露不悦,想快点赶他走,于是借着收碗的名义催他。
姜琰一看自己也在这里停留够久,于是将钱放在桌上,慵懒闲散地起身走了。
福必成那边还没什么动静,想来是三人商量遇到了麻烦,福必成和康日吉还好说,这俩属于遇到点事情就慌神的鼠辈,他们侵占刘氏的田地那么久,现在也该反噬了,唯一的变数便是余士珲,这人……
可不是个善茬儿。
但如今走到这一步,只能顺其自然了。
姜琰回到客栈时,见自己的门缝处被塞了张纸条,她将卷曲的纸条展开,上面写着:“明日辰时,青白庄东二十里,梧桐树下,与君相见。”
看见这文邹邹的字条,姜琰无语凝噎,果然这人越是缺什么越想表现什么。
她没空搭理康日吉,而是静静等着常禾她们回来。
大约两个时辰后,二人终于风尘仆仆地回来,原先那精气神都被消磨殆尽,盼春抢过来茶壶给自己倒了满满一杯茶水,一边咕噜咕噜喝起来,一边说道:“这田知府也太精了,一眼就看出我们不想拿钱修渡口,一通恭维的话噼里啪砸下来,搞得我们都不好意思了。”
姜琰狭促道:“他究竟怎么跟你们说的?你们谈话的结果是什么,不会真的答应他了吧。”
一直在旁边默默休息的常禾回道:“小姐放心,我们没答应,但据他所说,这次没什么人来,也没有谁愿意帮他,听得我还挺难过的,其实田大人他……是个好人。”
姜琰这才想到常禾应该是受到过田知半的照拂的,常禾接着说道:“他们说这摊丁入亩法本来就是试行的,其实根本轮不到青州,可田大人硬是为青州争取了一个名额,说这是个能减轻赋税的好方法,但谁能想到被康日吉那些人钻了空子!”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话让姜琰陷入了沉思:刘氏的一百四十亩良田是被李氏夺去交给福必成代为管理的,这田契上根本没写福必成的名字,他是怎么把田转让到他们名下的?
她突然想到自己大学时,财政学老师要求他们写的一篇论文,题目为:《古代经济制度与政府结构发展的关系研究》,在写这个论文时,她认真研究了一下古代府、县两级政府部门的主要架构,其中主要负责执行的为“三班六房”,而负责钱粮的为户房,古代户房的权力很大,负责手书的小吏更甚,甚至能使“使连阡陌者空无籍,无立锥之家籍辄盈野。”
也就是说,若田知府真是个好官,那么肯定有人在他手底下动了手脚。
想到这儿,姜琰突然问盼春道:“我在这儿还有没有什么别的产业?”
这几日姜琰也会教盼春算账,现在她也能看懂点账本,她名下的产业太多了,有一部分就分给了盼春看。
盼春愣了一下回道:“有的,小姐你在这儿有个木业公所,剩下就还有个歌楼了。”
姜琰接着问道:“这木商是否有名?”
盼春道:“是给徽商经营的,簰夫不下数千人,有时还会为宫里提供修建的木材。”
姜琰了然,紧接着笑了起来。
常禾和盼春疑惑道:“小姐这是怎么了,为何突然这么开心?”
姜琰笑得眼泪都要出来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你们听说过,空手套白狼吗?”
“我知道我知道,据说是给了姜家来建,我这还是头一次听说官家的渡口给商贾建呢!”
自城中宣德门东去,有一条纱行街,铺面林立,最是繁华热闹,虽然取名“纱行”却不卖纱,而是勾栏众多,名角云集。
这地儿是看戏的,也是城中八卦交流的中心。
这不,两个卖木雕的手艺人正坐在自己摊位前,一边磨着手里的木头,一边咬耳朵道:
“姜家?哪个姜家?濯州那个?”
“对对,就是那个姜家,不过这次来的是个女的。”
“女的?难道是那个续弦李氏?”
“你是不是傻!”其中一个手艺人一听这话都想上手拍他,但想到自己手里还有没雕完的木头,硬生生忍住,啐道:“你这消息可落后了,李氏早就因为放贷被休了!”
另一个手艺人惊诧片刻,又撇嘴道:“倒也不奇怪,毕竟早有传闻说她苛待原配女儿。”
说完,他又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好奇道:“那这次来的人是谁?是李氏的女儿?”
另一位手艺人彻底忍不住了,把手中的木雕宝贝地放在凳子上,然后站起身给了他一下:“你没事多听听别人说话行不行,早说了李氏那几个孩子最大的才十岁,吃饭都还要人喂呢你跟我说他们长腿来青州了,你是不是故意讴我?”
那手艺人被打了一下眼神都清澈了,忙道:“确实诶,好像是听人说过,那这次来的就是那个原配的大女儿?但这姑娘不是傻子吗?”
手艺人悄摸瞅了眼四周,蹲下来小声道:“你可别跟人说啊。”
另一人点点头,那手艺人说道:“我听说姜家那个被夺舍了!”
“噗——”
坐在他们旁边的吃面的姜琰听到这句话忍不住将自己嘴里的面汤一下子喷出来,两个人奇怪的看了她一眼,她咳嗽两声,也没专门和他们说什么,只是焦急地拍着前胸顺气,全当自己被呛着了,二人一看这人咳得整张脸都充血了,也没深究,觉得只是巧合,自顾自说道:
“姜家女原来是痴傻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失足落水后突然变聪明了,整个人就跟个活算盘似的,将自己名下产业要回来了以后算的明明白白,据说李氏放贷也是她发现的。”
正在用筷子夹面的姜琰动作一顿,心想这两人、哦不、这纱行街不愧是青州最有名的说书地界,消息不仅流通的快、还保真!
这可比现代那些无良狗仔业务能力强多了。
她夹了块儿腌萝卜,打算再听听还有什么八卦。
二人嚼了一会儿姜家的舌根,觉得没意思,又把关注点转移道城内最近的轶事,说姜琰被夺舍的手艺人道:“你知道吗,最近咱们这儿除了姜家大小姐,还来了一个人!”
另一个手艺人竖起耳朵道:“谁啊?”
那手艺人咂舌道:“我听说这人家里比姜家还有钱…”
姜琰还想再听,但俩人已经被前面的东西吸引了,瞬间噤声。
姜琰也随着他们的目光抬头望去,随后便愉悦地勾起了嘴角。
面前的马车精致华丽,门上雕着繁杂的花纹,单看造型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这辆车车架全部用金丝楠木做成,牟钉均用金箔包裹,马是踏雪乌雅,窗是镶金嵌宝——
这是一辆货真价实的黄金马车。
正当街上商贩百姓纷纷议论来者何人时,车帘被缓缓掀开,一位头戴面纱的纤瘦女子下了车,那个原本还兴致勃勃说八卦的手艺人捅了捅另一人道:“这应该就是姜家大小姐了!还带着面纱,不过看起来应该长得不错!”
另一个手艺人没回话,而是让他嘘声,昂了昂下巴道:“别说话,看看她去哪?”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窈窕少女身上,姜琰也不例外。
她与常禾仓促对视了一秒后,后者果断地移开视线,盼春在一旁恭敬扶着她的手道:“小姐,小心。”
姜琰并不为这看起来冷冰冰的眼神而恼怒,反而更加开心,开心之余还带着些惊喜,她看着常禾进了县衙,县令热络地迎接道:“姜小姐,您里面请!”
常禾不着痕迹的点点头,仿佛习惯了众星捧月一般,沉默着随县令走进了县衙。
三天前——
尚在姜府的姜琰被姜秉招呼过去看账,他总不着家,偶然听得府中账房说姜琰的算学之术已经无人能及了,不仅做账很快,而且精准,更可怕的是她看完还能一字不落的背下来,精通各朝各代的律法,还能提供节约府中开支的建议,完全可以算是稀缺人才。
姜秉一听姜琰如此厉害,不免感到欣慰,甚至有些骄傲,男人嘛最要面子,他觉得是时候给她一些施展才华的机会了。
这次找姜琰过来,主要是想让她去一趟青州。
青州位靠平江的分支河流粟河,按理来说平江水量大、水面宽广,适合水运,在它支流的青州也应该分一杯羹才对,但不知为何,粟河水流奇小无比,河面狭窄,不便货船通过,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青州没什么官道,水运又不发达,逐渐成为江浙一带比较穷的地方。
以往的青州知府被派到这个地方纷纷摆烂,觉得搞建设是没什么希望了,都是抓制度改革,但这次新到任一个从交趾来的同知,手段刚硬,在交趾的时候就修桥修路还发展海运,现在来到青州,一看这地儿占着茅坑不拉屎,占着江浙富饶之地竟然不修渡口,连夜上奏朝廷,请示在这边修个码头,把粟河的货物分一些到这边,顺便吸引投资。
朝廷给青州拨了笔款,但知府发现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朝廷这笔钱只够扩建河面,不够修建渡口和漕船的钱,思来想去,这知府想到了一个方法:招标。
把渡口承包给水商来建,这样不仅解决了资金短缺和技术难题,还能借水商的信誉提高知名度,促进投资引商。
说来也巧,这知府和姜秉认识,上任路上遇到了出差的姜秉,俩人勾肩搭背的贤弟贤兄地叫着,觥筹交错间喝大了的姜秉答应了去青州看一眼。
但第二天酒醒姜秉就后悔了,首先青州这个渡口投资收益不大,运输量少,没什么利润,而且青州这是第一次建,风险很高,但那青州知府大小是个官,不能出尔反尔,于是就把这烫手山芋甩给了姜琰。
姜琰听着姜秉对她滔滔不绝的夸奖,心里嘲讽道: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实际上不就是喝大了吹牛吹过了喊她去收拾烂摊子吗?
姜秉见她神色凝重,心虚地安慰道:“当然了,倒也不是真的让你直截了当的拒绝他,如果非要咱们建,咱就认了!”
本以为她会犹豫一下,没想到姜琰立马爽快地答应:“爹,你放心,这钱我是肯定不会给出去的。”
不知为何,姜秉觉得如果姜琰这么说了,那她一定会做到,于是站起身摸了摸她的头:“好啊,果真是长大了。”
姜琰看着他已经有些黄浊的眼珠,突然有些感慨,但还是不着痕迹地躲过他的手。
——
“客官?您这面还吃不吃了?”
面摊的老板见面前少年气质非凡,但总盯着一个小姑娘看,心里鄙夷,面露不悦,想快点赶他走,于是借着收碗的名义催他。
姜琰一看自己也在这里停留够久,于是将钱放在桌上,慵懒闲散地起身走了。
福必成那边还没什么动静,想来是三人商量遇到了麻烦,福必成和康日吉还好说,这俩属于遇到点事情就慌神的鼠辈,他们侵占刘氏的田地那么久,现在也该反噬了,唯一的变数便是余士珲,这人……
可不是个善茬儿。
但如今走到这一步,只能顺其自然了。
姜琰回到客栈时,见自己的门缝处被塞了张纸条,她将卷曲的纸条展开,上面写着:“明日辰时,青白庄东二十里,梧桐树下,与君相见。”
看见这文邹邹的字条,姜琰无语凝噎,果然这人越是缺什么越想表现什么。
她没空搭理康日吉,而是静静等着常禾她们回来。
大约两个时辰后,二人终于风尘仆仆地回来,原先那精气神都被消磨殆尽,盼春抢过来茶壶给自己倒了满满一杯茶水,一边咕噜咕噜喝起来,一边说道:“这田知府也太精了,一眼就看出我们不想拿钱修渡口,一通恭维的话噼里啪砸下来,搞得我们都不好意思了。”
姜琰狭促道:“他究竟怎么跟你们说的?你们谈话的结果是什么,不会真的答应他了吧。”
一直在旁边默默休息的常禾回道:“小姐放心,我们没答应,但据他所说,这次没什么人来,也没有谁愿意帮他,听得我还挺难过的,其实田大人他……是个好人。”
姜琰这才想到常禾应该是受到过田知半的照拂的,常禾接着说道:“他们说这摊丁入亩法本来就是试行的,其实根本轮不到青州,可田大人硬是为青州争取了一个名额,说这是个能减轻赋税的好方法,但谁能想到被康日吉那些人钻了空子!”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话让姜琰陷入了沉思:刘氏的一百四十亩良田是被李氏夺去交给福必成代为管理的,这田契上根本没写福必成的名字,他是怎么把田转让到他们名下的?
她突然想到自己大学时,财政学老师要求他们写的一篇论文,题目为:《古代经济制度与政府结构发展的关系研究》,在写这个论文时,她认真研究了一下古代府、县两级政府部门的主要架构,其中主要负责执行的为“三班六房”,而负责钱粮的为户房,古代户房的权力很大,负责手书的小吏更甚,甚至能使“使连阡陌者空无籍,无立锥之家籍辄盈野。”
也就是说,若田知府真是个好官,那么肯定有人在他手底下动了手脚。
想到这儿,姜琰突然问盼春道:“我在这儿还有没有什么别的产业?”
这几日姜琰也会教盼春算账,现在她也能看懂点账本,她名下的产业太多了,有一部分就分给了盼春看。
盼春愣了一下回道:“有的,小姐你在这儿有个木业公所,剩下就还有个歌楼了。”
姜琰接着问道:“这木商是否有名?”
盼春道:“是给徽商经营的,簰夫不下数千人,有时还会为宫里提供修建的木材。”
姜琰了然,紧接着笑了起来。
常禾和盼春疑惑道:“小姐这是怎么了,为何突然这么开心?”
姜琰笑得眼泪都要出来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你们听说过,空手套白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