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堃等人求见不得,言辞更加激烈,话里话外意指谢池春挟天子以令诸臣,意图不轨。
“皇后,皇后。”富立岑急匆匆从内间走出来,“陛下他…”
谢池春身形一晃,手中的奏章落在地上,发出轻微的一声响。
富立岑不敢说话,上前搀扶她,谢池春急步向里走去,坐在床边,握住梁垣的手,“陛下。”
“春娘。”梁垣的眼睛已然开始涣散,他还有许多不甘啊,可惜,哪怕他是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只有生老病死,是无力转圜,人人平等的。
“陛下。”谢池春轻轻抚摸过他的眉骨,将额头贴在他手背之上,“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布施调意,戒忍精进,如是三昧,智慧无上。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谢池春轻轻念着无量寿经,她不信神佛,但此刻,她只希望这经文真能渡他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梁垣的手慢慢垂落,逐渐冰冷。
谢池春仍旧不断颂念经文,满屋宫人跪了一地,寂静无声,只有檀香袅袅,和谢池春持续不断的颂念经文之声。
不知过去多久,日影西斜,谢池春缓缓站起身来,身形晃了晃,槐序忙上前搀扶住她。
谢池春闭了闭眼睛,再度睁开,“大皇子二皇子到了哪里?”
槐序扶着她道,“今夜想必可以到达。”
谢池春点点头,她已调动两支禁军前往护送两位皇子回程。
薛巧鸾和承安欲出殿门,门口禁军却拦住去路,“请淑妃,三皇子止步。”
薛巧鸾柳眉倒竖,“竖子敢尔!陛下未曾下令,你有何资格敢阻拦我?”
禁军统领抱拳,“我乃听命行事。”
奉谁的命,不必问也知自然是皇后。
禁军需得虎符才能调度,皇后调度禁军守在此处,或许陛下已经…
大皇子二皇子也已经快要赶到洛阳,而他们被困在此处,等一切尘埃落定,便再也无法可施了。
薛巧鸾回殿拔出宝剑,剑光凛凛,横在禁军统领脖颈上,斥道,“让开!”
禁军统领一动不动,一手摁在腰间佩刀上。
“你想与我动手吗?”薛巧鸾辞色锋利,禁军统领低头道,“末将不敢。”
“既不敢,就叫你的人滚开!”薛巧鸾的剑再向前一寸,“不然你的人头就要落地滚两遭了。”
禁军统领仍然岿然不动,薛巧鸾皱眉道,“你以为我不敢杀你?”
“末将只听虎符之令。”禁军统领不曾挪动分毫,“便是杀了末将,我身后的禁军们也不会让开半步。”
薛巧鸾怒而举剑,“胆敢阻拦者,我绝不留情。”
禁军统领仍然坚守原位,薛巧鸾举剑欲刺,只听得叮一声脆响,一支白色羽箭射落她的宝剑。
禁军们让开一条道路,“宝章公主。”
薛巧鸾迅速捡起射落的宝剑,“宝章。”
“淑妃,承安哥哥。”
宝章将弓箭扔下,不持寸铁,一步步走到薛巧鸾母子面前,她年纪尚小,站在这些人高马大,一身甲胄的禁军面前,更显身形娇小,但走路带风,气势颇足。
“宝章。”薛巧鸾沉着脸,握着手中宝剑,“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淑妃,承安哥哥。”宝章再度上前一步,几乎贴着薛巧鸾的剑尖,“外头才不是你们该去的地方。”
“这里的禁军要守他们的职责,他们不会让的,你杀得了一个,难道能将这里数百人都杀尽吗?”宝章条理清晰,“便是你们真的杀尽了这里的人,走出了这殿门,宫门,又能如何?”
宝章直视着薛巧鸾的眼睛,她个头不如薛巧鸾高,薛巧鸾明明俯视着她的眼睛,却有种被压制之感。
“父皇已有诏书,二皇子承继大统。那卢堃等人再如何颠倒黑白,舌灿莲花也是无用。”宝章定定看着薛巧鸾,“到如今只不过是政见不同,再向前一步,见了血,可就是谋反了。”
宝章拱手道,“宝章请淑妃和承安哥哥留步。”
薛巧鸾紧紧握着手中的剑,因为过于用力,指尖显出青白之色。
“阿娘。”
承安抓住了她握剑的手腕,缓缓拿过了她的剑,“我们回去吧。”
“承安。”薛巧鸾望向承安,承安对着她轻轻摇了摇头。
他心中明白,败局已定。
站在他身后的,多是文臣,没有武将,便是他们如何口诛笔伐,在禁军的压制下,他们无能为力。
等到大哥二哥回来,顺利坐上那个位置,届时便是卢堃他们,也只有伏低做小,俯首称臣,恐怕不敢再多说一句。
承安无力地笑了一声,把剑扔在地上,母子二人回头向殿内去。
“承安哥哥。”宝章望着他的背影,叫了一声,“保重。”
她与承安哥哥虽非一母所生,但也是从小的玩伴,血脉相连的兄妹,承安哥哥自小也和承佑哥哥,承祚哥哥一样疼爱她的。
她今日来此,就是不愿看见兄弟骨肉相残,看见不必要的牺牲与流血。她知道阿娘也是这个意思,才会默许她来到此处。
幸而,承安哥哥没有一意孤行,一错再错。
“承安。”
薛巧鸾母子二人坐在殿内,外头是披甲带刀的禁军将前后门团团围住,殿内寂静无声,只有摇曳的烛光驱散黑暗夜色。
薛巧鸾握住儿子的手,“别怕,有什么后果,阿娘同你一起担着。”
承安轻轻摇了摇头,”阿娘,我不怕,只怕会连累阿娘。”
他知道,阿娘从来不参与这些争权夺利,若不是为了他,也不至于趟入这趟浑水中。
如今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
承安在心中暗道,待一切尘埃落定,他自去向新君请罪,若有什么罪责,都只在他一人身上。
另一边,马踏尘土飞溅,承佑承祚二人一路风尘仆仆,莫说梳洗,连睡觉也不敢合眼,一路疾驰,终于赶回宫中。
“阿娘。”
兄弟二人跪在谢池春身前,谢池春轻轻抚摸二人的头顶,含泪道,“进去看看你们阿耶。”
二人见此,也猜到他们阿耶已经…,急步进了内室。
“阿耶。”
兄弟二人双双跪在梁垣床前,大声哭泣。
父皇正值壮年,他们出发的时候,一切都还好好儿的,父皇还拍着他们的肩膀勉励他们,谁曾想,突然收到宫中传来的急讯,说父皇病重,要他们尽快赶回。
他们片刻也不敢耽搁,日夜兼程赶回来,还是没能赶得及见父皇最后一面。
谢池春在后头听着,也不免落泪。
任凭两个孩子哭了一通,谢池春才拿出梁垣留下的遗诏,“承祚接旨。”
承祚看一眼阿娘,又回头看一眼身旁的承佑,承佑对着他轻轻点了点头。
承祚这才跪下,谢池春展开诏书,念道,“皇二子承祚,忠肃恭懿,器质冲远,识量明允,睿哲日新,是用印命尔为皇太子。朕病绵延,恐非得全,思一日万机不可久旷,以皇太子承祚继皇帝位。尔其思王道之艰难,遵圣人之炯戒…”
承祚双手接过这份遗诏,眼泪又从眼睛里涌出来。
“起来吧。”谢池春扶着他一只手臂拉他站起身来,“离天明还有一个时辰,你们在这里陪陪你们阿耶吧。”
谢池春已将陛下薨逝的消息通传,在这深夜之中,钟声敲响,所有人都从梦中惊醒,一支接一支的烛光点亮,文武百官都换上素服白衣,为天子的逝去而哀哭。
招魂,沐浴,由太子承祚亲自洗净玉蝉口含,放入梁垣口中,方巾覆面,从此便是天人永隔,再不得见。
谢池春望着他被方巾覆盖的面容,眼角含泪,再转过头来,眼里却已看不见泪痕,沉声道,“传百官觐见。”
百官一身缟素,对着薨逝的天子叩拜哀哭。
起身,再叩首,对着继任的年轻新天子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卢堃告病,其他跟随他抗议的官员们也跪在百官之中,深深伏首。
新天子继位,即将又是一副全新景象了。他们恨不得尽力将自己藏在人群中,希望新天子不计较他们先前的冲撞。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伴随着百官整齐的恭贺声,年仅十三岁的新天子登上至尊的龙椅,“平身。”
少年天子身着十二章衮冕服,冕上十二道白玉珠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
龙椅之后,一道帘幕遮隔,年轻的太后端坐于帘幕之后,垂眸望着堂下群臣。
“皇后,皇后。”富立岑急匆匆从内间走出来,“陛下他…”
谢池春身形一晃,手中的奏章落在地上,发出轻微的一声响。
富立岑不敢说话,上前搀扶她,谢池春急步向里走去,坐在床边,握住梁垣的手,“陛下。”
“春娘。”梁垣的眼睛已然开始涣散,他还有许多不甘啊,可惜,哪怕他是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只有生老病死,是无力转圜,人人平等的。
“陛下。”谢池春轻轻抚摸过他的眉骨,将额头贴在他手背之上,“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布施调意,戒忍精进,如是三昧,智慧无上。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谢池春轻轻念着无量寿经,她不信神佛,但此刻,她只希望这经文真能渡他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梁垣的手慢慢垂落,逐渐冰冷。
谢池春仍旧不断颂念经文,满屋宫人跪了一地,寂静无声,只有檀香袅袅,和谢池春持续不断的颂念经文之声。
不知过去多久,日影西斜,谢池春缓缓站起身来,身形晃了晃,槐序忙上前搀扶住她。
谢池春闭了闭眼睛,再度睁开,“大皇子二皇子到了哪里?”
槐序扶着她道,“今夜想必可以到达。”
谢池春点点头,她已调动两支禁军前往护送两位皇子回程。
薛巧鸾和承安欲出殿门,门口禁军却拦住去路,“请淑妃,三皇子止步。”
薛巧鸾柳眉倒竖,“竖子敢尔!陛下未曾下令,你有何资格敢阻拦我?”
禁军统领抱拳,“我乃听命行事。”
奉谁的命,不必问也知自然是皇后。
禁军需得虎符才能调度,皇后调度禁军守在此处,或许陛下已经…
大皇子二皇子也已经快要赶到洛阳,而他们被困在此处,等一切尘埃落定,便再也无法可施了。
薛巧鸾回殿拔出宝剑,剑光凛凛,横在禁军统领脖颈上,斥道,“让开!”
禁军统领一动不动,一手摁在腰间佩刀上。
“你想与我动手吗?”薛巧鸾辞色锋利,禁军统领低头道,“末将不敢。”
“既不敢,就叫你的人滚开!”薛巧鸾的剑再向前一寸,“不然你的人头就要落地滚两遭了。”
禁军统领仍然岿然不动,薛巧鸾皱眉道,“你以为我不敢杀你?”
“末将只听虎符之令。”禁军统领不曾挪动分毫,“便是杀了末将,我身后的禁军们也不会让开半步。”
薛巧鸾怒而举剑,“胆敢阻拦者,我绝不留情。”
禁军统领仍然坚守原位,薛巧鸾举剑欲刺,只听得叮一声脆响,一支白色羽箭射落她的宝剑。
禁军们让开一条道路,“宝章公主。”
薛巧鸾迅速捡起射落的宝剑,“宝章。”
“淑妃,承安哥哥。”
宝章将弓箭扔下,不持寸铁,一步步走到薛巧鸾母子面前,她年纪尚小,站在这些人高马大,一身甲胄的禁军面前,更显身形娇小,但走路带风,气势颇足。
“宝章。”薛巧鸾沉着脸,握着手中宝剑,“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淑妃,承安哥哥。”宝章再度上前一步,几乎贴着薛巧鸾的剑尖,“外头才不是你们该去的地方。”
“这里的禁军要守他们的职责,他们不会让的,你杀得了一个,难道能将这里数百人都杀尽吗?”宝章条理清晰,“便是你们真的杀尽了这里的人,走出了这殿门,宫门,又能如何?”
宝章直视着薛巧鸾的眼睛,她个头不如薛巧鸾高,薛巧鸾明明俯视着她的眼睛,却有种被压制之感。
“父皇已有诏书,二皇子承继大统。那卢堃等人再如何颠倒黑白,舌灿莲花也是无用。”宝章定定看着薛巧鸾,“到如今只不过是政见不同,再向前一步,见了血,可就是谋反了。”
宝章拱手道,“宝章请淑妃和承安哥哥留步。”
薛巧鸾紧紧握着手中的剑,因为过于用力,指尖显出青白之色。
“阿娘。”
承安抓住了她握剑的手腕,缓缓拿过了她的剑,“我们回去吧。”
“承安。”薛巧鸾望向承安,承安对着她轻轻摇了摇头。
他心中明白,败局已定。
站在他身后的,多是文臣,没有武将,便是他们如何口诛笔伐,在禁军的压制下,他们无能为力。
等到大哥二哥回来,顺利坐上那个位置,届时便是卢堃他们,也只有伏低做小,俯首称臣,恐怕不敢再多说一句。
承安无力地笑了一声,把剑扔在地上,母子二人回头向殿内去。
“承安哥哥。”宝章望着他的背影,叫了一声,“保重。”
她与承安哥哥虽非一母所生,但也是从小的玩伴,血脉相连的兄妹,承安哥哥自小也和承佑哥哥,承祚哥哥一样疼爱她的。
她今日来此,就是不愿看见兄弟骨肉相残,看见不必要的牺牲与流血。她知道阿娘也是这个意思,才会默许她来到此处。
幸而,承安哥哥没有一意孤行,一错再错。
“承安。”
薛巧鸾母子二人坐在殿内,外头是披甲带刀的禁军将前后门团团围住,殿内寂静无声,只有摇曳的烛光驱散黑暗夜色。
薛巧鸾握住儿子的手,“别怕,有什么后果,阿娘同你一起担着。”
承安轻轻摇了摇头,”阿娘,我不怕,只怕会连累阿娘。”
他知道,阿娘从来不参与这些争权夺利,若不是为了他,也不至于趟入这趟浑水中。
如今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
承安在心中暗道,待一切尘埃落定,他自去向新君请罪,若有什么罪责,都只在他一人身上。
另一边,马踏尘土飞溅,承佑承祚二人一路风尘仆仆,莫说梳洗,连睡觉也不敢合眼,一路疾驰,终于赶回宫中。
“阿娘。”
兄弟二人跪在谢池春身前,谢池春轻轻抚摸二人的头顶,含泪道,“进去看看你们阿耶。”
二人见此,也猜到他们阿耶已经…,急步进了内室。
“阿耶。”
兄弟二人双双跪在梁垣床前,大声哭泣。
父皇正值壮年,他们出发的时候,一切都还好好儿的,父皇还拍着他们的肩膀勉励他们,谁曾想,突然收到宫中传来的急讯,说父皇病重,要他们尽快赶回。
他们片刻也不敢耽搁,日夜兼程赶回来,还是没能赶得及见父皇最后一面。
谢池春在后头听着,也不免落泪。
任凭两个孩子哭了一通,谢池春才拿出梁垣留下的遗诏,“承祚接旨。”
承祚看一眼阿娘,又回头看一眼身旁的承佑,承佑对着他轻轻点了点头。
承祚这才跪下,谢池春展开诏书,念道,“皇二子承祚,忠肃恭懿,器质冲远,识量明允,睿哲日新,是用印命尔为皇太子。朕病绵延,恐非得全,思一日万机不可久旷,以皇太子承祚继皇帝位。尔其思王道之艰难,遵圣人之炯戒…”
承祚双手接过这份遗诏,眼泪又从眼睛里涌出来。
“起来吧。”谢池春扶着他一只手臂拉他站起身来,“离天明还有一个时辰,你们在这里陪陪你们阿耶吧。”
谢池春已将陛下薨逝的消息通传,在这深夜之中,钟声敲响,所有人都从梦中惊醒,一支接一支的烛光点亮,文武百官都换上素服白衣,为天子的逝去而哀哭。
招魂,沐浴,由太子承祚亲自洗净玉蝉口含,放入梁垣口中,方巾覆面,从此便是天人永隔,再不得见。
谢池春望着他被方巾覆盖的面容,眼角含泪,再转过头来,眼里却已看不见泪痕,沉声道,“传百官觐见。”
百官一身缟素,对着薨逝的天子叩拜哀哭。
起身,再叩首,对着继任的年轻新天子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卢堃告病,其他跟随他抗议的官员们也跪在百官之中,深深伏首。
新天子继位,即将又是一副全新景象了。他们恨不得尽力将自己藏在人群中,希望新天子不计较他们先前的冲撞。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伴随着百官整齐的恭贺声,年仅十三岁的新天子登上至尊的龙椅,“平身。”
少年天子身着十二章衮冕服,冕上十二道白玉珠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
龙椅之后,一道帘幕遮隔,年轻的太后端坐于帘幕之后,垂眸望着堂下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