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个月,桃源郡内大大小小的匪患基本被肃清了。司炎融和风极渊联名给朝廷写了一封长信,如实地叙述了一下剿匪经过和整治当地官场的情况。接下来便是等待,等待朝廷的圣旨到来,不出意外的话圣旨内容应该是令他们班师回朝的。
这一天,晨光将天空渲染成一片淡金色,司炎融和风极渊正坐在城楼上闲聊。两个出色的男人,这段时间合作的很好,如果不是因为某些不可否认的现实原因,他们或许能成为知己。
远处军营里传出振聋发聩的喊打喊杀声——官兵们正在操练。这种声音,百姓们听了会觉得安心,漏网的贼匪听了会觉得心惊胆寒。
有人来报告说窦大宝和他带来的两百多人在一夜之间跑的无影无踪,种种追踪痕迹表明,他们去了西岭城。
“安王有反叛之心的传言已经传播了好多年了,如果是他派人来做某种试探的话也不是不可能。”风极渊手中掌握着过硬、过密的情报网络,他对这件事情的发生感到并不意外。
“跑了就跑了吧,如果窦大宝继续做匪,就让未来的郡尉去灭了他。”在司炎融看来,窦大宝他们就是安王派来的——他们无非是想趁机打入我的军队做奸细而已,这帮人确实挺狡猾的,当预感到计谋会落空,他们就跑了。
风极渊:“本地官兵通过这些日子的积极训练,上面再派一个好点的郡尉过来,他们将来必能成为一股有用的力量。等新任的郡守来了,我就可以放手不管了。”
司炎融问:“依小风大人看,这安王会不会造反?”
风极渊回答:“依我看,他不是会不会造反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造反的问题。”
司炎融:“小风大人,因何笃定安王一定会造反?”
风极渊:“凭直觉猜测而已!”
司炎融又问:“那你再凭直觉猜一猜,安王什么时候会造反呢?”
风极渊:“按照我的见解,妘肆不会在这个时候造反,因为种种迹象都表明他还没有准备好。如果他这个时候突然造反,只能说明一点:他是个十足的蠢货。”
还有一句话,风极渊没有说,那就是各方面造反条件都还不成熟。
先来了解一下安王——妘肆,大商国皇帝的远房表亲,他祖上为大商国的建国立过战功,因此才被封了王。从安王这一爵位的继承历史来看,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这里是指权势和影响力。整座安王府的历史,直到妘肆父亲这一代,都是一部藩王没落史。
妘肆天资聪颖、风流倜傥、能文能武,继承安王爵位时已经二十多岁了。据说他的母亲是王府的婢女——连个妾侍都不是,生母身份低微,这一点经常被人在背后诟病。因为老王爷的其他儿子都没能活到成年,他这个庶子便捡了便宜。
自从当上安王之后,妘肆开始重视面子问题——他的王府太破旧、太小,连民家土财主的宅子都比不上。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他和他的父辈们不同,他有一颗进取的心。
没钱扩建王府怎么办?那就去敛财啊!王府周围都是民宅,无法扩建怎么办?那就想办法不花一分钱,就让周围的老百姓都搬走啊!
像妘肆这种有智商的人想敛财,只要放下良心,一心钻进钱眼里,那手段便多的是,这里就不细说了。
举一个扩建王府的例子:这个办法是妘肆自己想出来的,他暗中经常派人到王府周围去纵火,并让人散布谣言说是鬼火。王府附近的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时间久了,许多人就搬走了。后来,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安王府也着火了,扑灭火势之后,妘肆上表朝廷要求重建自己的王府。因为,按照大商律,私自重建或者扩建王府都是违法的。可是现在,安王府被烧毁了,你皇帝不能不让人家重建家园吧?就这样,借着重建的机会,安王府趁机向外扩张地基,达到了扩建的目的。
许多地方官员都向朝廷弹劾妘肆私扩王府,都被妘肆在中央的那些朋友给压下去了。这就要提到妘肆的另外一面,他热衷于用钱结交各路官员和皇帝身边人——你一个藩王,不安分守己地养老过日子,这么积极地活跃在官场中,是何居心?
如果仅仅是以上这些事情就说妘肆有谋反之心,还有些勉强。下面这件事情,可以证明他是个有野心的人。妘肆多次上表朝廷要求增加自己的卫队人数——嫌两万人太少。理由是自己作为一方藩王,有责任帮朝廷分忧——为了维护一方安宁,需扩充卫队。
问题是,两万人的卫队,真的不少了,比得上两个郡的地方官兵人数了。
扩充卫队和扩建王府是有区别的,后一种还可以理解为贪图享受,前一种则只能理解为野心在膨胀。那么,就不能理解为他真的是想灭匪,真的是想维护一方安宁?不能!至少,官场里的人和皇帝都不会相信这位安王会如此好心。即便这位安王真有此好心,也不能给他增加实力的机会——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实在是数不胜数。
阳光与清风共舞,不知不觉中,已经快到中午了,司炎融和风极渊还在闲聊中。如果说信任有个度的话,他们此时对彼此的信任度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为什么不是百分之百?且不说人与人之间基本上没有百分之百的信任,就说风极渊是权臣之子的身份,你是司炎融也得和这样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给人造成这样一种想法:大司马大将军是丞相的人,那就不好了。
这个时候,又有下人来报告说:安王来了,马上到了。
“安王来做什么?”司炎融和风极渊对视一眼,他没有料到这位安王会来——我从未和安王有过接触,而且以彼此的身份来说,应该避免没必要的接触才是,而且我也不想给皇帝提供对我起疑心的条件,这就叫做避嫌。
远远的,安王和他的卫队已经来了——一群上百人的侍卫队伍浩浩荡荡,护送着安王爷座驾——这个令人瞩目的人今天骑着马。
司炎融说:“他是专门来见你的。”
风极渊:“何以见得?”
“他们直奔桃源城而来,并未朝军营去,显然是来找你的。我和这位安王一点都不熟,不想和他说话。所以,你就当我在军营里没有出来。”司炎融并不打算下去见那位安王。
“大将军打算避而不见,那就避而不见。一个小小的藩王而已,我下去对付他几句便可。”风极渊说完,飞身跃下了城楼。
风极渊的脾气,他自然是没兴趣和一位藩王去玩官场中那一套热情吹捧对方的游戏。但是,对方毕竟是一位王爷,见面行揖礼——打个招呼,是基本礼貌。
等安王卫队到了近前,没等风极渊上前去打招呼,妘肆已经下了马,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来,拉住风极渊的手,激动地道:“你想必就是小风大人吧?真人比画像上要英俊一百倍。边陲之地,穷山恶水,还尽出土匪刁民,多亏皇上没有忘记桃源郡啊,派小风大人领兵前来涤荡这片天空。否则,本王我都不敢出西岭城。实不相瞒,我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到桃源城来过了,就怕路上会遇见土匪——再被他们追着打,死亡是小事,丢我皇家颜面事大。”
风极渊抽回手,面无表情地说道:“安王爷,您说错了。领兵的人是大将军,我只是随行的监官。”
妘肆:“本王的意思是,以小风大人你的才华做个领兵的将军绰绰有余。”
“王爷,您又说错了。我只是个文官,哪里干得了武将的事?王爷,咱们进城吧,去郡守府喝杯茶,边喝边聊。”风极渊的语气有点冷,他不喜欢陪人演戏——你这种拙劣的演技能迷惑的了谁?老百姓只是远远地看着,你演给谁看?妘肆,你与其装蠢,还不如装成一副老实正直的样子。
“好啊,那就进城吧。小风大人,请!”妘肆再次拉住风极渊的手,迈步进城。
妘肆,四十多岁的人了,今天个人涵养看起来确实不怎么高。其实,他是装的——不是有许多人怀疑我有反叛之心吗?一个智商不高的王爷,他能有什么野心?
“丞相的身体还好吧?我前几月让人给贵府送去的那几根百年人参,丞相大人用了觉得如何?”
“王爷您费心了,我们丞相府不缺人参。”
……
风极渊陪同着妘肆,一路向郡守府走去。
站在城楼上,悄悄看戏的司炎融心想:“看来安王是一个热衷于表演的人。听说,他平常喜欢看伶人唱戏,这演技被熏陶的可以啊。西岭城被他经营多年,城上常年架设滚木、弩箭、灰瓶等守城军械。他还日夜操练自己的兵,还暗中和土匪流氓多有勾结。能做出这种事情的人,你要说他没有心机和野心,鬼都不信。真是欲盖弥彰!”
这一天,晨光将天空渲染成一片淡金色,司炎融和风极渊正坐在城楼上闲聊。两个出色的男人,这段时间合作的很好,如果不是因为某些不可否认的现实原因,他们或许能成为知己。
远处军营里传出振聋发聩的喊打喊杀声——官兵们正在操练。这种声音,百姓们听了会觉得安心,漏网的贼匪听了会觉得心惊胆寒。
有人来报告说窦大宝和他带来的两百多人在一夜之间跑的无影无踪,种种追踪痕迹表明,他们去了西岭城。
“安王有反叛之心的传言已经传播了好多年了,如果是他派人来做某种试探的话也不是不可能。”风极渊手中掌握着过硬、过密的情报网络,他对这件事情的发生感到并不意外。
“跑了就跑了吧,如果窦大宝继续做匪,就让未来的郡尉去灭了他。”在司炎融看来,窦大宝他们就是安王派来的——他们无非是想趁机打入我的军队做奸细而已,这帮人确实挺狡猾的,当预感到计谋会落空,他们就跑了。
风极渊:“本地官兵通过这些日子的积极训练,上面再派一个好点的郡尉过来,他们将来必能成为一股有用的力量。等新任的郡守来了,我就可以放手不管了。”
司炎融问:“依小风大人看,这安王会不会造反?”
风极渊回答:“依我看,他不是会不会造反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造反的问题。”
司炎融:“小风大人,因何笃定安王一定会造反?”
风极渊:“凭直觉猜测而已!”
司炎融又问:“那你再凭直觉猜一猜,安王什么时候会造反呢?”
风极渊:“按照我的见解,妘肆不会在这个时候造反,因为种种迹象都表明他还没有准备好。如果他这个时候突然造反,只能说明一点:他是个十足的蠢货。”
还有一句话,风极渊没有说,那就是各方面造反条件都还不成熟。
先来了解一下安王——妘肆,大商国皇帝的远房表亲,他祖上为大商国的建国立过战功,因此才被封了王。从安王这一爵位的继承历史来看,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这里是指权势和影响力。整座安王府的历史,直到妘肆父亲这一代,都是一部藩王没落史。
妘肆天资聪颖、风流倜傥、能文能武,继承安王爵位时已经二十多岁了。据说他的母亲是王府的婢女——连个妾侍都不是,生母身份低微,这一点经常被人在背后诟病。因为老王爷的其他儿子都没能活到成年,他这个庶子便捡了便宜。
自从当上安王之后,妘肆开始重视面子问题——他的王府太破旧、太小,连民家土财主的宅子都比不上。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他和他的父辈们不同,他有一颗进取的心。
没钱扩建王府怎么办?那就去敛财啊!王府周围都是民宅,无法扩建怎么办?那就想办法不花一分钱,就让周围的老百姓都搬走啊!
像妘肆这种有智商的人想敛财,只要放下良心,一心钻进钱眼里,那手段便多的是,这里就不细说了。
举一个扩建王府的例子:这个办法是妘肆自己想出来的,他暗中经常派人到王府周围去纵火,并让人散布谣言说是鬼火。王府附近的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时间久了,许多人就搬走了。后来,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安王府也着火了,扑灭火势之后,妘肆上表朝廷要求重建自己的王府。因为,按照大商律,私自重建或者扩建王府都是违法的。可是现在,安王府被烧毁了,你皇帝不能不让人家重建家园吧?就这样,借着重建的机会,安王府趁机向外扩张地基,达到了扩建的目的。
许多地方官员都向朝廷弹劾妘肆私扩王府,都被妘肆在中央的那些朋友给压下去了。这就要提到妘肆的另外一面,他热衷于用钱结交各路官员和皇帝身边人——你一个藩王,不安分守己地养老过日子,这么积极地活跃在官场中,是何居心?
如果仅仅是以上这些事情就说妘肆有谋反之心,还有些勉强。下面这件事情,可以证明他是个有野心的人。妘肆多次上表朝廷要求增加自己的卫队人数——嫌两万人太少。理由是自己作为一方藩王,有责任帮朝廷分忧——为了维护一方安宁,需扩充卫队。
问题是,两万人的卫队,真的不少了,比得上两个郡的地方官兵人数了。
扩充卫队和扩建王府是有区别的,后一种还可以理解为贪图享受,前一种则只能理解为野心在膨胀。那么,就不能理解为他真的是想灭匪,真的是想维护一方安宁?不能!至少,官场里的人和皇帝都不会相信这位安王会如此好心。即便这位安王真有此好心,也不能给他增加实力的机会——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实在是数不胜数。
阳光与清风共舞,不知不觉中,已经快到中午了,司炎融和风极渊还在闲聊中。如果说信任有个度的话,他们此时对彼此的信任度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为什么不是百分之百?且不说人与人之间基本上没有百分之百的信任,就说风极渊是权臣之子的身份,你是司炎融也得和这样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给人造成这样一种想法:大司马大将军是丞相的人,那就不好了。
这个时候,又有下人来报告说:安王来了,马上到了。
“安王来做什么?”司炎融和风极渊对视一眼,他没有料到这位安王会来——我从未和安王有过接触,而且以彼此的身份来说,应该避免没必要的接触才是,而且我也不想给皇帝提供对我起疑心的条件,这就叫做避嫌。
远远的,安王和他的卫队已经来了——一群上百人的侍卫队伍浩浩荡荡,护送着安王爷座驾——这个令人瞩目的人今天骑着马。
司炎融说:“他是专门来见你的。”
风极渊:“何以见得?”
“他们直奔桃源城而来,并未朝军营去,显然是来找你的。我和这位安王一点都不熟,不想和他说话。所以,你就当我在军营里没有出来。”司炎融并不打算下去见那位安王。
“大将军打算避而不见,那就避而不见。一个小小的藩王而已,我下去对付他几句便可。”风极渊说完,飞身跃下了城楼。
风极渊的脾气,他自然是没兴趣和一位藩王去玩官场中那一套热情吹捧对方的游戏。但是,对方毕竟是一位王爷,见面行揖礼——打个招呼,是基本礼貌。
等安王卫队到了近前,没等风极渊上前去打招呼,妘肆已经下了马,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来,拉住风极渊的手,激动地道:“你想必就是小风大人吧?真人比画像上要英俊一百倍。边陲之地,穷山恶水,还尽出土匪刁民,多亏皇上没有忘记桃源郡啊,派小风大人领兵前来涤荡这片天空。否则,本王我都不敢出西岭城。实不相瞒,我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到桃源城来过了,就怕路上会遇见土匪——再被他们追着打,死亡是小事,丢我皇家颜面事大。”
风极渊抽回手,面无表情地说道:“安王爷,您说错了。领兵的人是大将军,我只是随行的监官。”
妘肆:“本王的意思是,以小风大人你的才华做个领兵的将军绰绰有余。”
“王爷,您又说错了。我只是个文官,哪里干得了武将的事?王爷,咱们进城吧,去郡守府喝杯茶,边喝边聊。”风极渊的语气有点冷,他不喜欢陪人演戏——你这种拙劣的演技能迷惑的了谁?老百姓只是远远地看着,你演给谁看?妘肆,你与其装蠢,还不如装成一副老实正直的样子。
“好啊,那就进城吧。小风大人,请!”妘肆再次拉住风极渊的手,迈步进城。
妘肆,四十多岁的人了,今天个人涵养看起来确实不怎么高。其实,他是装的——不是有许多人怀疑我有反叛之心吗?一个智商不高的王爷,他能有什么野心?
“丞相的身体还好吧?我前几月让人给贵府送去的那几根百年人参,丞相大人用了觉得如何?”
“王爷您费心了,我们丞相府不缺人参。”
……
风极渊陪同着妘肆,一路向郡守府走去。
站在城楼上,悄悄看戏的司炎融心想:“看来安王是一个热衷于表演的人。听说,他平常喜欢看伶人唱戏,这演技被熏陶的可以啊。西岭城被他经营多年,城上常年架设滚木、弩箭、灰瓶等守城军械。他还日夜操练自己的兵,还暗中和土匪流氓多有勾结。能做出这种事情的人,你要说他没有心机和野心,鬼都不信。真是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