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话 附录——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
惠果和尚之碑全名为《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为唐代空海大师为纪念先师惠果撰文并书于长安城青龙寺东塔院。
弘法大师空海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他和传教大师最澄在九世纪初同时入唐求法。回国以后,最澄创立了日本天台宗,空海创立了日本真言宗,被称为日本平安时代两大宗派。空海入唐之前,曾专攻中国古典,汉文造诣很深,并以书法著名。入唐以后,在长安青龙寺师事惠果和尚,传承了金、胎两部大法。不久惠果圆寂,他受同门之托(一说因宪宗之敕),撰书了《惠果和尚之碑》。
唐末天下大乱,长安都城被毁,青龙寺亦无存,惠果和尚之碑遂失其所在。幸其碑文为空海携归日本,收录于空海所著《遍照发挥性灵集》(汉文)。为纪念弘法大师"入定"(圆寂)1150周年,赵朴初会长应日本真言宗诸大德之请重书碑文,由有关单位勒石立于重修的西安青龙寺东塔院。
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
日本国学法弟子苾刍空海撰文并书
三学金刚翻译文:
世俗所贵的是五常,佛道所重的是三明。只有大忠大孝的人能留声名于金版:然而至德如天,有所记述,何不藏之石室呢我曾经试论过:世间事物不灭的是法,而使它不断绝的是人。那末,其法谁能证得,其人又在何处--神都长安青龙寺东塔院大阿阇梨法号惠果和尚的,可说就是这样的人。
大师于因地预感法城之将崩坏,诞生于长安昭应县为马氏子。他是天纵的哲人,大地冶炼出来的神灵,出身高贵,幼即聪慧,像一只高翔的凤凰择木而栖,尘世的网罟决不能把他罗致。他奋迅着狮子的步伐,禅林正是他卜居的胜地,依大照禅师,亲近承事。这位大德就是大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的入室弟子。在他幼年的时候,随师拜见了不空三藏。三藏一见惊叹不已。私下对他说:"我的教法,就靠你来兴隆吧!"因此,大师视三藏如父,三藏也爱师如母。指示他妙理所在,教以密藏的《大佛顶》、《大随求》梵语真言,大师一经耳根便忆持在心里;一习普贤行愿和文殊赞偈,闻声便能琅琅上口。在当沙弥时,就有很多灵验的事。这时代宗皇帝听说,即下教迎他人宫,对他说:"我有一些不能解决的事,请你给我决疑!"大师则呼召二三童子,依法加持,解决了皇帝的许多疑问。代宗皇帝赞叹说:"龙子虽小能起云雨,这话不假,聪明的小沙弥,今天我亲自看见了。"命左右记录其事。
从此以后,皇宫常用良马来迎送他。四事供养一无所缺。到了受具足戒后,他便朝夕孜孜研学。三藏教海的波涛,他像唇吻吞吐一样。五部教观完全照耀在他心中。他像洪钟之响,随处都能听闻;又如空谷的回声,逐物都能响应。初则秉受四分律仪,继而接受三密灌顶。纵有道安的辩才,不能和他交锋;他的言词,像淳于髡智慧无穷,谁能究其底蕴所以代宗、德宗、顺宗三朝尊他为国师,四众礼之以受灌顶。如遇旱魃为灾、树叶枯黄,他则召龙普降大雨;遇到商羊(鸟名)起舞,洪水决堤的时候,他则驱黑龙,使它出日放晴。其感应实不移晷,其灵验有如观掌。皇帝皇后,尊崇他所修的\"增益法\",王子贵族则服他能够降魔,这些都是大师慈力之所致的。
生活方面,即使送他的财帛,前车后车相接,田园土地成片相连,他虽接受而不贮积,决不用它来过奢侈的生活。他或建庄严的密坛,或修壮丽的寺宇。救济贫困的人以财,接引下愚的人以法。他以不积财为心,以不吝法为性。所以无论是尊是卑,都能虚往实归;无论是近是远,都像蚁群寻光来集。如诃陵(今印度尼西亚)的辩弘,则经过五印度来顶礼求学,新罗的惠日,则跋涉三韩来从他受教。剑南的惟上、河北的义圆,都是钦风振锡,渴慕密法,负笈而来。至于受他印可而继承的人,则有义明内廷供奉。而厌离生死随求佛道的,则义满可算是其一人了。使他像独子一样爱顾而受三密之教的,则有义智、圆璨、圆玫、义壹(一)之徒,义操、义敏、行坚、圆通之辈。这些人都是入三昧耶而学瑜伽密法,持身口意三秘密而通达观想的人。其中有的作一人之师表,有的为四众所归依。其法灯充满三界,流派遍于九州岛。这大概就是大师的法施吧。
大师从辞亲就师,落发入道,守护戒律如爱惜渡海的浮囊,决不肯借给他人。他的持身则如擎油钵。其心如松竹之坚强,其志如冰霜之莹洁。行住坐卧四威仪不肃而自成,身口意三业不护而自善。大师的戒行严守到这个地步,可说是尽善尽美了。无论经寒经暑,他从不说苦:遇饥遇疾,亦不退堕其业。自晨经午历黄昏以至半夜,这四时他都上堂修持念诵。烦恼等四魔,只得请求投降。十方菩萨结界加以护持,贪欲等十种魔军,只有束手就缚。
对于忍辱和精进的事,是我师所不让人的。他游法界之宫,观胎藏界诸佛之海会;入金刚界,顶礼一切圣贤之群集。百千陀罗尼(总持)贯之于一心,万亿曼荼罗(坛场)布之于一身。若行若坐,随处皆变为道场,无论是眠是觉,观智从未稍离。是以像朝日而惊长眠,如春雷以拔久蛰,我师的禅智妙用就在这里吧。
自己能显示荣贵,而又能引导人荣贵;自己示现有疾,而又能善待有疾的人。应病投药,悲悯迷方而善作指南。大师常对门人说:"人之贵者不过国王,法之最者不如密藏。譬如驱牛羊而赶路,很久才能到达;若利用神通以跋涉,则不劳而至。各种教义和密法,怎么能同日而语呢!佛法的精华奥妙就在这里吧。至于善无畏三藏抛弃王位与不空金刚亲教师浮杯渡海来传密法,(其苦心)岂是徒劳从二祖金刚萨埵稽首大日如来叩问密宗奥义,师师相传,至今已经七代。并非菩提佛果之难得,实在是得遇此法之不易,所以才建胎藏界的大坛,施灌顶的甘露。所希望的是:若天若鬼,睹此庄严仪轨而洗却尘垢;或男或女,尝此法味而如获宝珠。一本尊一印契,是证道的径路;一字一句,都是成佛的父母。汝等勉之勉之!"我师之劝诱,其妙趣就在于此。
至于一明一暗乃自然的常理,乍现乍没实圣者之权宜。常理自然少过,而权宜则多利益。大师终于永贞元年(805)岁在乙酉的十二月十五日入灭,住世六十,僧腊四十,手结毗卢遮那(大日如来)法印而摄持净念,在人间示现薪尽火灭。呜呼哀哉!巨星殒灭,人间失去慧日。宝筏归于彼岸,溺者多么悲伤!医王既然匿迹,狂儿靠谁解毒呜呼痛哉!谨择于正月十七日,卜葬于城东之墓地,真像断肠而埋美玉,伤心而烧紫芝。墓门永闭,诉天已经无及。悲感呜咽,令人哀痛无已。这时天云惨淡现着悲色,松风萧瑟含着哀声,庭际的绿竹虽然如故,无奈陇头松桧之根已新移!日光激荡使人感到悲切,月中的桂影好像新经攀折。
弟子空海,遥望故乡则在东海之东,怀想旅程实在是难中之难。来既非我之力,归亦非我之志。我师修钩召法以招我,当我乘船出发之朝,几次显示异相;而归帆之夕,又对我细说许多宿缘。和尚在示寂之夜,于弥留之际对弟子(空海)说:"你还不知道我与你宿缘之深吧在过去多生之中,我们曾共同发过誓愿,弘扬密法,彼此轮流互为师资,不只是一两次了。所以我劝你远涉,传授我的深法。今你受法已毕,我愿已足。汝来西土就拜我为师,我如生东土就作你的弟子。你不要再在此久留,我就先走一步了。"回想我师这些话,进退非我所能决定,去留只有随我师之命了。孔子虽拘泥于怪异之说,而妙幢菩萨却说出了金鼓之梦。这是我所以举一隅以示同门的原因。我师言词彻人骨髓,诲示深入心肝。一喜一悲,胸裂肝断。欲罢不能,岂敢缄默!虽凭我师广大的道德,还恐斯言之坠地。既叹山海之易变,应悬之日月以不朽。乃作铭曰:
人间生死无有边际,佛的行愿莫能穷极。佛身如日丽天而照于水,分身现影百千万亿。我师乘愿生此世界,虽形为人而具佛智。他学习律藏、密藏不遗余力,所有经论尽罗于胸臆。秉受南山四分戒法,而又实修三密加持。他为三朝国师,受万类有情所皈依。举其灵验:若祈雨不日即降,若祈晴即时雨止。他的化缘已经完毕,安详地归于真际(入于涅盘)。慧炬既然熄灭,法雷不知再鸣于何期,大厦的梁木已经摧折,弟子痛苦何以堪之。墓门既然封闭,何劫始能再开!
=========
空海大师曾经答应惠果祖师,“若他日密法失传于中国,他日无论千载必将密法归华。”没想到,这一等已是1200年。
惠果和尚之碑全名为《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为唐代空海大师为纪念先师惠果撰文并书于长安城青龙寺东塔院。
弘法大师空海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他和传教大师最澄在九世纪初同时入唐求法。回国以后,最澄创立了日本天台宗,空海创立了日本真言宗,被称为日本平安时代两大宗派。空海入唐之前,曾专攻中国古典,汉文造诣很深,并以书法著名。入唐以后,在长安青龙寺师事惠果和尚,传承了金、胎两部大法。不久惠果圆寂,他受同门之托(一说因宪宗之敕),撰书了《惠果和尚之碑》。
唐末天下大乱,长安都城被毁,青龙寺亦无存,惠果和尚之碑遂失其所在。幸其碑文为空海携归日本,收录于空海所著《遍照发挥性灵集》(汉文)。为纪念弘法大师"入定"(圆寂)1150周年,赵朴初会长应日本真言宗诸大德之请重书碑文,由有关单位勒石立于重修的西安青龙寺东塔院。
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
日本国学法弟子苾刍空海撰文并书
三学金刚翻译文:
世俗所贵的是五常,佛道所重的是三明。只有大忠大孝的人能留声名于金版:然而至德如天,有所记述,何不藏之石室呢我曾经试论过:世间事物不灭的是法,而使它不断绝的是人。那末,其法谁能证得,其人又在何处--神都长安青龙寺东塔院大阿阇梨法号惠果和尚的,可说就是这样的人。
大师于因地预感法城之将崩坏,诞生于长安昭应县为马氏子。他是天纵的哲人,大地冶炼出来的神灵,出身高贵,幼即聪慧,像一只高翔的凤凰择木而栖,尘世的网罟决不能把他罗致。他奋迅着狮子的步伐,禅林正是他卜居的胜地,依大照禅师,亲近承事。这位大德就是大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的入室弟子。在他幼年的时候,随师拜见了不空三藏。三藏一见惊叹不已。私下对他说:"我的教法,就靠你来兴隆吧!"因此,大师视三藏如父,三藏也爱师如母。指示他妙理所在,教以密藏的《大佛顶》、《大随求》梵语真言,大师一经耳根便忆持在心里;一习普贤行愿和文殊赞偈,闻声便能琅琅上口。在当沙弥时,就有很多灵验的事。这时代宗皇帝听说,即下教迎他人宫,对他说:"我有一些不能解决的事,请你给我决疑!"大师则呼召二三童子,依法加持,解决了皇帝的许多疑问。代宗皇帝赞叹说:"龙子虽小能起云雨,这话不假,聪明的小沙弥,今天我亲自看见了。"命左右记录其事。
从此以后,皇宫常用良马来迎送他。四事供养一无所缺。到了受具足戒后,他便朝夕孜孜研学。三藏教海的波涛,他像唇吻吞吐一样。五部教观完全照耀在他心中。他像洪钟之响,随处都能听闻;又如空谷的回声,逐物都能响应。初则秉受四分律仪,继而接受三密灌顶。纵有道安的辩才,不能和他交锋;他的言词,像淳于髡智慧无穷,谁能究其底蕴所以代宗、德宗、顺宗三朝尊他为国师,四众礼之以受灌顶。如遇旱魃为灾、树叶枯黄,他则召龙普降大雨;遇到商羊(鸟名)起舞,洪水决堤的时候,他则驱黑龙,使它出日放晴。其感应实不移晷,其灵验有如观掌。皇帝皇后,尊崇他所修的\"增益法\",王子贵族则服他能够降魔,这些都是大师慈力之所致的。
生活方面,即使送他的财帛,前车后车相接,田园土地成片相连,他虽接受而不贮积,决不用它来过奢侈的生活。他或建庄严的密坛,或修壮丽的寺宇。救济贫困的人以财,接引下愚的人以法。他以不积财为心,以不吝法为性。所以无论是尊是卑,都能虚往实归;无论是近是远,都像蚁群寻光来集。如诃陵(今印度尼西亚)的辩弘,则经过五印度来顶礼求学,新罗的惠日,则跋涉三韩来从他受教。剑南的惟上、河北的义圆,都是钦风振锡,渴慕密法,负笈而来。至于受他印可而继承的人,则有义明内廷供奉。而厌离生死随求佛道的,则义满可算是其一人了。使他像独子一样爱顾而受三密之教的,则有义智、圆璨、圆玫、义壹(一)之徒,义操、义敏、行坚、圆通之辈。这些人都是入三昧耶而学瑜伽密法,持身口意三秘密而通达观想的人。其中有的作一人之师表,有的为四众所归依。其法灯充满三界,流派遍于九州岛。这大概就是大师的法施吧。
大师从辞亲就师,落发入道,守护戒律如爱惜渡海的浮囊,决不肯借给他人。他的持身则如擎油钵。其心如松竹之坚强,其志如冰霜之莹洁。行住坐卧四威仪不肃而自成,身口意三业不护而自善。大师的戒行严守到这个地步,可说是尽善尽美了。无论经寒经暑,他从不说苦:遇饥遇疾,亦不退堕其业。自晨经午历黄昏以至半夜,这四时他都上堂修持念诵。烦恼等四魔,只得请求投降。十方菩萨结界加以护持,贪欲等十种魔军,只有束手就缚。
对于忍辱和精进的事,是我师所不让人的。他游法界之宫,观胎藏界诸佛之海会;入金刚界,顶礼一切圣贤之群集。百千陀罗尼(总持)贯之于一心,万亿曼荼罗(坛场)布之于一身。若行若坐,随处皆变为道场,无论是眠是觉,观智从未稍离。是以像朝日而惊长眠,如春雷以拔久蛰,我师的禅智妙用就在这里吧。
自己能显示荣贵,而又能引导人荣贵;自己示现有疾,而又能善待有疾的人。应病投药,悲悯迷方而善作指南。大师常对门人说:"人之贵者不过国王,法之最者不如密藏。譬如驱牛羊而赶路,很久才能到达;若利用神通以跋涉,则不劳而至。各种教义和密法,怎么能同日而语呢!佛法的精华奥妙就在这里吧。至于善无畏三藏抛弃王位与不空金刚亲教师浮杯渡海来传密法,(其苦心)岂是徒劳从二祖金刚萨埵稽首大日如来叩问密宗奥义,师师相传,至今已经七代。并非菩提佛果之难得,实在是得遇此法之不易,所以才建胎藏界的大坛,施灌顶的甘露。所希望的是:若天若鬼,睹此庄严仪轨而洗却尘垢;或男或女,尝此法味而如获宝珠。一本尊一印契,是证道的径路;一字一句,都是成佛的父母。汝等勉之勉之!"我师之劝诱,其妙趣就在于此。
至于一明一暗乃自然的常理,乍现乍没实圣者之权宜。常理自然少过,而权宜则多利益。大师终于永贞元年(805)岁在乙酉的十二月十五日入灭,住世六十,僧腊四十,手结毗卢遮那(大日如来)法印而摄持净念,在人间示现薪尽火灭。呜呼哀哉!巨星殒灭,人间失去慧日。宝筏归于彼岸,溺者多么悲伤!医王既然匿迹,狂儿靠谁解毒呜呼痛哉!谨择于正月十七日,卜葬于城东之墓地,真像断肠而埋美玉,伤心而烧紫芝。墓门永闭,诉天已经无及。悲感呜咽,令人哀痛无已。这时天云惨淡现着悲色,松风萧瑟含着哀声,庭际的绿竹虽然如故,无奈陇头松桧之根已新移!日光激荡使人感到悲切,月中的桂影好像新经攀折。
弟子空海,遥望故乡则在东海之东,怀想旅程实在是难中之难。来既非我之力,归亦非我之志。我师修钩召法以招我,当我乘船出发之朝,几次显示异相;而归帆之夕,又对我细说许多宿缘。和尚在示寂之夜,于弥留之际对弟子(空海)说:"你还不知道我与你宿缘之深吧在过去多生之中,我们曾共同发过誓愿,弘扬密法,彼此轮流互为师资,不只是一两次了。所以我劝你远涉,传授我的深法。今你受法已毕,我愿已足。汝来西土就拜我为师,我如生东土就作你的弟子。你不要再在此久留,我就先走一步了。"回想我师这些话,进退非我所能决定,去留只有随我师之命了。孔子虽拘泥于怪异之说,而妙幢菩萨却说出了金鼓之梦。这是我所以举一隅以示同门的原因。我师言词彻人骨髓,诲示深入心肝。一喜一悲,胸裂肝断。欲罢不能,岂敢缄默!虽凭我师广大的道德,还恐斯言之坠地。既叹山海之易变,应悬之日月以不朽。乃作铭曰:
人间生死无有边际,佛的行愿莫能穷极。佛身如日丽天而照于水,分身现影百千万亿。我师乘愿生此世界,虽形为人而具佛智。他学习律藏、密藏不遗余力,所有经论尽罗于胸臆。秉受南山四分戒法,而又实修三密加持。他为三朝国师,受万类有情所皈依。举其灵验:若祈雨不日即降,若祈晴即时雨止。他的化缘已经完毕,安详地归于真际(入于涅盘)。慧炬既然熄灭,法雷不知再鸣于何期,大厦的梁木已经摧折,弟子痛苦何以堪之。墓门既然封闭,何劫始能再开!
=========
空海大师曾经答应惠果祖师,“若他日密法失传于中国,他日无论千载必将密法归华。”没想到,这一等已是1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