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章
他们在自由城待了太久,此时距离赫塔侵袭神盾要塞已经过去半年多了。
动乱的开始,先是赫塔的十条航道附近逐渐爆发多次小型冲突。
第一次的突袭行动发生在神盾要塞事件结束的两个月之后,就在联盟各个基地要塞以为赫塔经此一役至少要花半年左右的时间休整喘息,赫塔的舰队突然就在亚休基地所在驻点莱夕星附近星域里出现了。
首先发现异常的基地指挥官汉斯·卡特先是慌乱了一阵子,命令下属向军部上报。然而从探测器里发现对方只有三百艘星舰的时候,这位汉斯上校一下子松了口气,甚至兴奋起来,“终于有了练手和拿军功的机会!”
他和他的同期们都是内战后才成长起来的一代,除了一些能接触到海盗和武装冲突的要塞,联盟的大多数基地这几十年来都处于一个十分安稳的状态中。也就是从去年的念川要塞的海盗袭击开始,这一两年里,真实的战事才多了起来。这一两年里,被动开始打实战的他们,一直进行得不是很顺利。
对方只有三百艘星舰而已,而基地里至少有一千艘星舰可以整编,汉斯有信心,绝对可以完全压制。
然而当他刚集齐了两百艘星舰出基地迎敌,放出了两千架战机编队之后,对方的舰队分散开来,也放出了战机编队。而两边的战机刚一接触,上校就意识到了不对劲。
性能差别太大了,他们的驾驶员是联盟军队里中上等水准,但只要一靠近赫塔的战机,就会失控,而且这种失控不是单一的,是成片成片的失控。
连绵不断的爆炸火光惊醒了汉斯,他猛然想起来,神盾要塞战役之后,辛西娅将军在内部分享过关于赫塔的武器和军备的分析报告,他当时只是听了一耳朵,辛西娅特地提到了要小心对方的战机编队,因为是“非一般性的杀伤性武器”,联盟目前没有能完全对标克制的类似装备。
第一批战机全军覆没,不到一个小时,四千多飞行员命丧太空。
汉斯双手握拳,表情紧绷地下达了撤退指令。然而千艘星舰整编完成,他本人亲自登临星舰出航指挥的时候,那三百艘星舰早已没了踪迹。星舰编队在周围星域徘徊了一整天,最后只能返航。
但这样的突然袭击,在随后后的十天内发生了三次。一个小型基地的物资和能源储备并不能一直保证所有星舰、士兵、火力时刻保持着待命状态,当汉斯上校分批次减少出航编队迎击的时候,对方又开始了重型火力攻击。
这种场景在其他大大小小的基地、驻军点甚至要塞都应验了。
那些由三百到五百艘数量的星舰组成的编队机动性很强,几乎都是打完就走,完全遛着联盟军。每当驻点基地的联盟军整编完毕,正要全力出击时,对方就不再接近,整个队伍莫名消失在星域里,而当他们严正以待到了不得不撤退后没多久,对方的队伍又突然出现了。
如此循环往复,毫无规律,一两个月下来,累计几百次的冲突搅和得联盟精疲力尽。
仿生武器和小规模星舰编队相结合的模式,一般性的联盟配置基地招架不住。而装配了新式武器的基地应付起来稍微自如一些,但目前黎绪的私人基地军火产能跟本供不上全联盟的各大要塞和基地进行武器迭代升级,即便是把那整套生产线和技术全部买下来,落地和推广应用都需要时间,这里面还涉及到合法性和钱的问题。
辛西娅处于一种矛盾的纠结中,对方显然在毫无负担地随意使用那些杀伤性武器,而她还在坚守底线。代价就是,己方快被耗得焦头烂额。
无奈之下,辛西娅找上了黎绪。
“这些年里,那些分散在宇宙各处的各路海盗、小规模武装组织,有可能都是他们伪装的。”辛西娅沉思后,说道:“这些编队分散在不同星系里进行着各自的活动,累积了不少实战经验。”
赫塔的军队规模虽然不大,但明显实力很强。
黎绪道:“从目前来看,虽然不知道斯坦因当年和赫塔达成了什么协议。内战的最后一役,赫塔除了损失了主帅费兰因,其他的主力将领应该都幸存下来了。”
辛西娅点头,“目前联盟核心问题是,内部能打实战的将领太少了,仅仅靠几个高级将领是不行的,他们已经在频繁的求救和远程指导里被消耗了大量的精神。在边缘星系频繁地受侵扰后,整个军部都有些分身乏术。”
“指……”他现在已经不是指挥官了,辛西娅不习惯地改口道:“将军,不知你是否能以顾问的身份为军部提供援助。”
他已经不再担任实际职位,但确实还挂了一个名在军部。
但因为程维洛在,他并不打算离开,“我不会离开自由城,可以远程线上。”
可这样就涉及到了信息安全的问题。军事通讯需要安全性极高的单独通道,黎绪目前在自由城,跨星系间的线上指挥不仅会涉及到部分通讯时间差,最大的风险是会泄露联盟军的情报。
自由长廊的政治立场一向是明哲保身。虽然这些年来一直对联盟表现出极为亲善的态度,但前提条件是它能够确保自身的绝对独立。联盟军不能在揣测它的态度上冒任何风险,因为一旦出纰漏,他们面临的将是失去航道、星系以及不计其数的士兵和平民性命。
黎绪沉思片刻,“我不需要实时连线。各位只需要把每次驻点基地对战完之后的情报,加密后第一时间发给我,我来分析给出预测。”
非实时连线的消息拦截和窃听风险都会低很多,如果加密,几乎就不太节能被破解泄露。这是很好的解决办法,预测分析也是完全基于他几十年的作战经验,但他的工作量会极大,还要自行解决不同星系星球之间的时差问题。
辛西娅表情有些为难,而黎绪神情平淡,“既然可行,就按这个执行。”
随着黎绪的加入,之后的一两个月情势大为改观,他极为丰富的经验和笃定的判断让那些畏手畏脚的年轻将领们信心大增,即便是没有次次取胜,出兵时的速度和布局考量也有了足够优秀的参考和借鉴范式。毕竟站在他们背后的,是联盟军部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人物。
赫塔的攻击模式一直延续了三四个月。
之后出乎意料地,所有的小规模攻击全部停止了。那些星舰编队幽魂一样消失在各个星系里。
“我们很被动,至今没有完全掌握这些规模的编队完全隐身的原理。”辛西娅皱眉道。
“可能很简单。屏蔽了星网、信号,隐藏了空间波动,也蒙住了探测器的眼睛,借助于星球环境磁场等等,一切都有可能。”黎绪的声音冷静,“联盟军部这些年躺着过得太舒服了,没有在军事科技上下什么功夫,连他们趴在自由城吸血了这么多年都不知道。”
那个他只在情报里看到过的红发年轻人,从几次交手的经历来看,是个实战经验十分丰富且自信的指挥者,个人攻击性很强。目前联盟军部里,没有像他一样风格大胆又优秀的同龄人,即便是辛西娅,也要背负着军部里很多不得已的再三考量和势力拉扯,做不到像卢卡斯那样因为高度集权带来的随心所欲。
“这种暂时的撤退很可能是大规模集结舰队的先兆,赫塔很擅长打短时战争,所以我想他们不久就要有一个大规模的行动。”辛西娅说。
她打开星图,投影上正是距离赫塔四星系距离最近的要塞,天启要塞。
“这里极有可能就是攻击目标。”
天启要塞在联盟各要塞中存在感非常弱,规模甚至比辛西娅的念川要塞还要小,现任指挥官也是一个实战经验十分欠缺的年轻上校,孟薇。
“我已经和孟薇上校谈过了,如果对方有明确的动向,会尽量增调增援舰队过去。需要的话,我本人和主舰也会过去,从我目前的位置走军方的跃迁点,最快四天就到。”
她的布防和具体行动计划已经有了大致雏形,黎绪听完她的想法之后,没有太多意见,主要细节的决断也靠辛西娅自己来决定。此时他的角色只是一个隐居幕后的顾问,而不是联盟最高指挥官的老师。
但如果是如此简单就能看出来的攻击动向,卢卡斯这么做的目的在哪里?仅仅只是打通一个关卡?
黎绪开口道:“可以预留一支编队在念川要塞到自由城的这段星域里,在商业航道附近找一处合适的行星,尽量不被注意到。”
“多大规模的编队?”
黎绪沉思片刻,“一千艘。”
辛西娅有些意外,这支预留编队的存在意义显然是为了护卫自由城,“一千艘星舰的规模是不是太小了,如果自由长廊受攻击……”
这片长条形的星域里不仅仅只有自由城一颗行星,附近星域的范围不小,一千艘想要护卫整个自由长廊,还是有些太勉强了。
“够了。”黎绪神色笃定,“如果用得到这支队伍,到时应该只能我来指挥,一千艘星舰足够。”
随后的一个月里,平静得毫无波澜。
就在联盟军设想对方是不是在集结资源,选择大规模进攻目标的时候,正如他们所料,赫塔五千艘星舰队伍从四星系离开,开始经由主航道快速汇集,目标就是位于航道出口不远处的联盟重要关卡之一,天启要塞。
而带领他们的,依然是那艘存在感极强的主舰,阿特拉斯。
排列齐整的银色星舰如一颗颗冷光灯,密密麻麻地在寂静漆黑的星域背景下亮着。远在自由城的黎绪在深夜里看到那张加密传过来的战场投影图,皱了皱眉。
事件的发展很符合预想推断,但又似乎哪里不太对。
动乱的开始,先是赫塔的十条航道附近逐渐爆发多次小型冲突。
第一次的突袭行动发生在神盾要塞事件结束的两个月之后,就在联盟各个基地要塞以为赫塔经此一役至少要花半年左右的时间休整喘息,赫塔的舰队突然就在亚休基地所在驻点莱夕星附近星域里出现了。
首先发现异常的基地指挥官汉斯·卡特先是慌乱了一阵子,命令下属向军部上报。然而从探测器里发现对方只有三百艘星舰的时候,这位汉斯上校一下子松了口气,甚至兴奋起来,“终于有了练手和拿军功的机会!”
他和他的同期们都是内战后才成长起来的一代,除了一些能接触到海盗和武装冲突的要塞,联盟的大多数基地这几十年来都处于一个十分安稳的状态中。也就是从去年的念川要塞的海盗袭击开始,这一两年里,真实的战事才多了起来。这一两年里,被动开始打实战的他们,一直进行得不是很顺利。
对方只有三百艘星舰而已,而基地里至少有一千艘星舰可以整编,汉斯有信心,绝对可以完全压制。
然而当他刚集齐了两百艘星舰出基地迎敌,放出了两千架战机编队之后,对方的舰队分散开来,也放出了战机编队。而两边的战机刚一接触,上校就意识到了不对劲。
性能差别太大了,他们的驾驶员是联盟军队里中上等水准,但只要一靠近赫塔的战机,就会失控,而且这种失控不是单一的,是成片成片的失控。
连绵不断的爆炸火光惊醒了汉斯,他猛然想起来,神盾要塞战役之后,辛西娅将军在内部分享过关于赫塔的武器和军备的分析报告,他当时只是听了一耳朵,辛西娅特地提到了要小心对方的战机编队,因为是“非一般性的杀伤性武器”,联盟目前没有能完全对标克制的类似装备。
第一批战机全军覆没,不到一个小时,四千多飞行员命丧太空。
汉斯双手握拳,表情紧绷地下达了撤退指令。然而千艘星舰整编完成,他本人亲自登临星舰出航指挥的时候,那三百艘星舰早已没了踪迹。星舰编队在周围星域徘徊了一整天,最后只能返航。
但这样的突然袭击,在随后后的十天内发生了三次。一个小型基地的物资和能源储备并不能一直保证所有星舰、士兵、火力时刻保持着待命状态,当汉斯上校分批次减少出航编队迎击的时候,对方又开始了重型火力攻击。
这种场景在其他大大小小的基地、驻军点甚至要塞都应验了。
那些由三百到五百艘数量的星舰组成的编队机动性很强,几乎都是打完就走,完全遛着联盟军。每当驻点基地的联盟军整编完毕,正要全力出击时,对方就不再接近,整个队伍莫名消失在星域里,而当他们严正以待到了不得不撤退后没多久,对方的队伍又突然出现了。
如此循环往复,毫无规律,一两个月下来,累计几百次的冲突搅和得联盟精疲力尽。
仿生武器和小规模星舰编队相结合的模式,一般性的联盟配置基地招架不住。而装配了新式武器的基地应付起来稍微自如一些,但目前黎绪的私人基地军火产能跟本供不上全联盟的各大要塞和基地进行武器迭代升级,即便是把那整套生产线和技术全部买下来,落地和推广应用都需要时间,这里面还涉及到合法性和钱的问题。
辛西娅处于一种矛盾的纠结中,对方显然在毫无负担地随意使用那些杀伤性武器,而她还在坚守底线。代价就是,己方快被耗得焦头烂额。
无奈之下,辛西娅找上了黎绪。
“这些年里,那些分散在宇宙各处的各路海盗、小规模武装组织,有可能都是他们伪装的。”辛西娅沉思后,说道:“这些编队分散在不同星系里进行着各自的活动,累积了不少实战经验。”
赫塔的军队规模虽然不大,但明显实力很强。
黎绪道:“从目前来看,虽然不知道斯坦因当年和赫塔达成了什么协议。内战的最后一役,赫塔除了损失了主帅费兰因,其他的主力将领应该都幸存下来了。”
辛西娅点头,“目前联盟核心问题是,内部能打实战的将领太少了,仅仅靠几个高级将领是不行的,他们已经在频繁的求救和远程指导里被消耗了大量的精神。在边缘星系频繁地受侵扰后,整个军部都有些分身乏术。”
“指……”他现在已经不是指挥官了,辛西娅不习惯地改口道:“将军,不知你是否能以顾问的身份为军部提供援助。”
他已经不再担任实际职位,但确实还挂了一个名在军部。
但因为程维洛在,他并不打算离开,“我不会离开自由城,可以远程线上。”
可这样就涉及到了信息安全的问题。军事通讯需要安全性极高的单独通道,黎绪目前在自由城,跨星系间的线上指挥不仅会涉及到部分通讯时间差,最大的风险是会泄露联盟军的情报。
自由长廊的政治立场一向是明哲保身。虽然这些年来一直对联盟表现出极为亲善的态度,但前提条件是它能够确保自身的绝对独立。联盟军不能在揣测它的态度上冒任何风险,因为一旦出纰漏,他们面临的将是失去航道、星系以及不计其数的士兵和平民性命。
黎绪沉思片刻,“我不需要实时连线。各位只需要把每次驻点基地对战完之后的情报,加密后第一时间发给我,我来分析给出预测。”
非实时连线的消息拦截和窃听风险都会低很多,如果加密,几乎就不太节能被破解泄露。这是很好的解决办法,预测分析也是完全基于他几十年的作战经验,但他的工作量会极大,还要自行解决不同星系星球之间的时差问题。
辛西娅表情有些为难,而黎绪神情平淡,“既然可行,就按这个执行。”
随着黎绪的加入,之后的一两个月情势大为改观,他极为丰富的经验和笃定的判断让那些畏手畏脚的年轻将领们信心大增,即便是没有次次取胜,出兵时的速度和布局考量也有了足够优秀的参考和借鉴范式。毕竟站在他们背后的,是联盟军部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人物。
赫塔的攻击模式一直延续了三四个月。
之后出乎意料地,所有的小规模攻击全部停止了。那些星舰编队幽魂一样消失在各个星系里。
“我们很被动,至今没有完全掌握这些规模的编队完全隐身的原理。”辛西娅皱眉道。
“可能很简单。屏蔽了星网、信号,隐藏了空间波动,也蒙住了探测器的眼睛,借助于星球环境磁场等等,一切都有可能。”黎绪的声音冷静,“联盟军部这些年躺着过得太舒服了,没有在军事科技上下什么功夫,连他们趴在自由城吸血了这么多年都不知道。”
那个他只在情报里看到过的红发年轻人,从几次交手的经历来看,是个实战经验十分丰富且自信的指挥者,个人攻击性很强。目前联盟军部里,没有像他一样风格大胆又优秀的同龄人,即便是辛西娅,也要背负着军部里很多不得已的再三考量和势力拉扯,做不到像卢卡斯那样因为高度集权带来的随心所欲。
“这种暂时的撤退很可能是大规模集结舰队的先兆,赫塔很擅长打短时战争,所以我想他们不久就要有一个大规模的行动。”辛西娅说。
她打开星图,投影上正是距离赫塔四星系距离最近的要塞,天启要塞。
“这里极有可能就是攻击目标。”
天启要塞在联盟各要塞中存在感非常弱,规模甚至比辛西娅的念川要塞还要小,现任指挥官也是一个实战经验十分欠缺的年轻上校,孟薇。
“我已经和孟薇上校谈过了,如果对方有明确的动向,会尽量增调增援舰队过去。需要的话,我本人和主舰也会过去,从我目前的位置走军方的跃迁点,最快四天就到。”
她的布防和具体行动计划已经有了大致雏形,黎绪听完她的想法之后,没有太多意见,主要细节的决断也靠辛西娅自己来决定。此时他的角色只是一个隐居幕后的顾问,而不是联盟最高指挥官的老师。
但如果是如此简单就能看出来的攻击动向,卢卡斯这么做的目的在哪里?仅仅只是打通一个关卡?
黎绪开口道:“可以预留一支编队在念川要塞到自由城的这段星域里,在商业航道附近找一处合适的行星,尽量不被注意到。”
“多大规模的编队?”
黎绪沉思片刻,“一千艘。”
辛西娅有些意外,这支预留编队的存在意义显然是为了护卫自由城,“一千艘星舰的规模是不是太小了,如果自由长廊受攻击……”
这片长条形的星域里不仅仅只有自由城一颗行星,附近星域的范围不小,一千艘想要护卫整个自由长廊,还是有些太勉强了。
“够了。”黎绪神色笃定,“如果用得到这支队伍,到时应该只能我来指挥,一千艘星舰足够。”
随后的一个月里,平静得毫无波澜。
就在联盟军设想对方是不是在集结资源,选择大规模进攻目标的时候,正如他们所料,赫塔五千艘星舰队伍从四星系离开,开始经由主航道快速汇集,目标就是位于航道出口不远处的联盟重要关卡之一,天启要塞。
而带领他们的,依然是那艘存在感极强的主舰,阿特拉斯。
排列齐整的银色星舰如一颗颗冷光灯,密密麻麻地在寂静漆黑的星域背景下亮着。远在自由城的黎绪在深夜里看到那张加密传过来的战场投影图,皱了皱眉。
事件的发展很符合预想推断,但又似乎哪里不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