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初遇
时光如白驹过隙,悄无声息地在指缝间溜走。
如今是许宣姐姐,许慕荷成亲后的第四年。
曾经的欢笑与泪水,仿佛还历历在目,却已沉淀成许宣回忆中的一抹温柔色彩。
许宣由十五岁的清俊少年,成长为一位风度翩翩的英俊青年。
他如松树般笔直,面容清俊,五官轮廓分明,鼻梁高耸,唇红齿白,眼神清澈又深邃,嘴角时常挂着微笑,让人见了便忍不住心生好感。
许宣的气质沉静而内敛,如同山间清泉一般澄明清澈。
这一日,许宣如往常一样,在官巷口的许家生药店做买卖。
一个和尚步伐稳健而从容地踏进店里,只见他的双手轻轻合十,仿佛在向世间万物致以最深的敬意。
“贫僧是保叔塔的僧人,送经卷到李家宅上,曾与许宣官人见过一面。清明节将近,缅怀祭奠先人。还望施主空出时间,到寺烧香。”
许宣双手合十,声音饱满清朗。
“多谢师父前来相告,小生必会前往。”
和尚又行了一礼后,转身前往下一家人户。
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悄然隐退,将最后一抹温暖藏进了地平线之下。
许宣结束一天的忙碌,熄了灯火,耐心检查好门窗后,快步走回李家。
许慕荷在成亲后的一个月,便将许宣从表叔家接到李家。
许宣最初强烈拒绝,李仁和他谈过一番话后,终是点头同意。
在拐弯的街角,许宣碰巧遇到李仁,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嘴角轻扬。
“姐夫!”
李仁轻轻地抬起手,带着几分熟稔的意味,拍了拍许宣日渐宽阔的肩膀。
“小乙。走,一起回家。”
走进家门,只见柔和的烛光照映在屋子里,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家特有的安宁与温馨。
许慕荷正做针线活,听到动静抬头,嘴角上扬,声音不急不缓,温柔得正如春日里轻拂面颊的微风。
“官人,小乙回来了。我包了荠菜馄饨,下锅就好了。”
李仁的眼神中透露出些许的不赞同。
“娘子,晚上还做针线,小心伤眼。”
“哪就那么娇贵,这件衣裳就差几针了,马上就好。”
许宣见状,温和地说道,“姐,我饿了。”
“娘子,我也饿了。”
许慕荷心底的一处柔软被悄然触动,不由自主地失笑。
“罢了。明早在做。”
她放下衣裳和针线。
“官人,你和小乙先吃点白糖糕垫垫肚子,我去下馄饨。”
采摘回来的荠菜,经过细心挑选与清洗,去除了杂质,保留了那份最纯粹的绿意。许慕荷将荠菜切碎,与细腻的猪肉末一同拌和,加入少许盐和香油进行简单调味,轻轻一搅拌,馅料完美的融合。
厨房里,一只只馄饨整齐排列,只等待着沸水的洗礼,绽放出别样的风味。
许慕荷把馄饨投入翻滚的水中,没过多久,一个又一个漂浮起来,宛如一叶叶小舟。
馄饨皮,薄如蝉翼,却韧性十足,轻轻包裹着鲜嫩多汁的馅料。
许慕荷将两大碗和一小碗荠菜馄饨端到饭厅。
三个人围坐餐桌旁,享受家常便饭的满足和惬意。
咬开馄饨的那一刻,汤汁缓缓流淌,那是荠菜与猪肉完美融合的精华,既有肉的醇厚又不失荠菜的清爽。两者交织出令人回味无穷的滋味。荠菜的独特香气,在口腔中缓缓绽放。
这种平凡中的幸福,简单而又深刻。
吃完饭,许宣帮忙打井水洗碗。
“姐,今日保叔塔的和尚来了店里,是通知各户人家在清明祭奠先人。到时,我先去爹娘坟前扫墓,再去保叔塔烧香。姐,你有什么话,要带给爹娘吗?”
许慕荷熟练洗碗的动作微微一顿,喉咙哽咽。
“告诉爹娘,我们现在过的很好,让他们不用担心。小乙,清明那日,多烧点纸钱。”
清明当天,家家户户都准备好祭品,前往先人的坟茔进行祭扫。
清晨,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蜿蜒的小径上。
许宣手持纸钱与祭品,迈着沉重而缓慢地步伐,来到许父许母的坟前。
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与许宣心中的怀念惆怅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独特而复杂的情感画卷。
映入许宣眼帘的是那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墓碑,上面刻着的名字,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更是温暖的亲情。
许宣伸手轻轻拂去碑上的尘埃,仿佛是在拂去岁月的痕迹。
他献上祭品,点燃香烛,烟雾袅袅升起,带着姐弟二人的思念,缓缓飘向远方。随着纸钱化为灰烬,所有的哀愁与思念似乎也得到了某种形式的释放与寄托。
末了,许宣重重磕了三个响头,声音沉稳而坚定。
“爹!娘!你们放心吧,我和姐姐现在过的很好。我会好好照顾姐姐的。爹娘,你们在下面也好好照顾自己。”
树枝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一阵“沙沙”声,仿佛是死者对生者的低声回应。
临安府清明节有个习俗,人们除了扫墓祭祖,还会前往寺庙,以烧香的方式寄托对死者哀思,祈求生者平安。
清明节,寺庙显得格外庄重而宁静,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忧伤与无限的怀念。
晨光初破晓,寺庙的大门在晨曦中缓缓开启,迎接着一批批前来祭拜的人们。他们手中提着装有香烛和祭品的篮子,脚步中带着几分庄重与敬畏。
许宣步入保叔塔,映入眼帘的便是那袅袅升起的香烟,它们在空中缓缓缭绕,如同连接人间与彼岸的轻盈丝带,传递着生者对逝者的无尽思念。
许宣在僧侣的引导下,井然有序地排队。
许宣走到香炉前,轻轻拿起一束香,用烛火点燃,然后双手合十,闭目凝神,心中默念着对去世亲人的怀念,对在世亲人的祝福,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与祈愿。
烧完香,许宣绕着寺庙缓缓行走,耳边不断传来诵经声,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心灵的洗涤。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午时,许宣在寺里用了斋饭。
许宣心想,生药店歇业一日,姐姐和姐夫回乡下扫墓,按往年惯例下午才回。
一路走来,桃花笑春风,柳丝舞碧空。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何不去追寻那一抹抹鲜嫩的绿意,去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清新与活力?
许宣偷得半日闲暇,踏上了随意漫步的旅程。
午后阳光变得温柔而慵懒,许宣选择了一条静谧的小道继续他的闲逛。
只见湖水潺潺,两岸垂柳依依,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水面,留下一串串涟漪。
许宣闲走到六一泉时,天气突然之间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猛然搅动,温和的氛围瞬间被打破。
原本晴朗无云的天空,不知何时悄悄聚拢起层层叠叠的乌云,它们被狂风驱赶着,迅速而汹涌地覆盖了整个天际,瞬息之间将明媚的阳光彻底吞噬。
紧接着,一阵狂风骤起,树木在风中摇曳抖动。风声中夹杂着远处隐约的雷鸣,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降临。
许宣快步往不远处的亭子跑去。
果然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便开始无情地砸向地面,发出密集的敲击声。
雨势越来越猛,天地间仿佛拉起了一道道朦胧的水帘,视线所及之处皆是一片模糊。
闪电划破长空,如同利剑般犀利,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雷鸣,让整个世界都为之一震。
气温骤降,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雨水混合的清新气息。
暴雨如注的天空开始渐渐变得稀疏,雨点慢慢减小,如同心跳逐渐平静下来。
许宣快步走出四圣观,来最近的码头寻船过河回家,却是一只船也没看到。
他无奈地摇摇头,嘴角挂着一丝苦笑,显然没料到眼前的情况。
两个选择在许宣脑海中冒头。
是该在码头等着船来?
还是冒着雨绕一大圈路?
意外之喜,总是如同晨曦中突现的一缕温暖阳光,不期而至。
河面上出现一只越摇越近的船只。
许宣朗声呼唤,“张阿公,船上搭我一个。”
张阿公听见年轻男子的呼喊声,将船摇转方向,朝这边码头驶来。
张阿公把人拉上船,“许宣官人要在何处上岸?”
细雨如丝,无声地贴在衣裳,将他们润湿。
许宣手指轻轻滑过衣物,掸去水意。
“张阿公,我在涌金门上岸。”
张阿公驶离码头,慢慢把船摇向丰乐楼。
小船悠然地穿梭于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上,随着微风轻拂与细浪的轻拍,缓缓摇曳着向前行进了约二百米的距离。
“阿公!这边!这边!搭个船!”
年轻女子的声音如清脆悦耳的银铃。
张阿公遥遥望去,高声喊话搭船的是一位身着青色麻衣,梳着双丫发髻,约莫十五岁的姑娘。她右手撑伞,左手拎着一个竹篮子。
青衣姑娘的身旁,是一位梳着孝髻的年轻姑娘。
许宣的目光紧紧锁定在白衣姑娘身上,眼神深邃而专注,呼吸不自觉地轻柔而缓慢。
蒙蒙细雨中,她一身白衣,婷婷玉立,宛如一朵盛开的花朵,从容优雅地站在伞下,在雨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为这个灰蒙蒙的世界增添了一抹亮色。
雨水顺着伞面滑落,汇成一条条小小的瀑布,流淌在地上,溅湿她的鞋面。
船身轻轻摇曳,随着水波的起伏,发出细微而悦耳的声响。
船轻轻地触碰到了岸边,发出轻柔声响。
细雨中,许宣那颗悸动的心,如同淡淡的涟漪,随着离她越来越近,无法抑制地猛然跳动!
悸动如同初夏的晨露,晶莹剔透,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欢喜,也让人心跳加速,慌乱不堪。那一刹那,许宣的时间仿佛停滞,世界上只剩下他和她两个人。
青衣丫鬟扶着白衣妇人上船,“阿公,我们去对面的涌金门。”
许宣见她身姿轻盈灵动,一袭淡雅罗裙随风轻摆,裙摆间绣着细腻的兰花图案,随着她的步伐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温婉与雅致。
她的发髻间插着一支白玉簪,简单而不失高贵,为她平添了几分不经意的柔美,更加映衬得她肌肤白皙如玉。
她的眼眸清澈明亮,宛如山间清泉,闪烁着智慧与纯真的光芒。
许宣眼神和她对上的刹那,心跳声在耳边轰鸣,如同鼓点般密集而沉重,每一次跳动都在提醒着身体的紧绷状态。时间似乎放慢了脚步,每一秒都拉长成无尽的煎熬。
许宣双眼紧盯着她,思维在高速运转与一片空白之间徘徊,所有的感官都被这股紧张情绪牢牢占据,几乎忘记了如何呼吸。
如今是许宣姐姐,许慕荷成亲后的第四年。
曾经的欢笑与泪水,仿佛还历历在目,却已沉淀成许宣回忆中的一抹温柔色彩。
许宣由十五岁的清俊少年,成长为一位风度翩翩的英俊青年。
他如松树般笔直,面容清俊,五官轮廓分明,鼻梁高耸,唇红齿白,眼神清澈又深邃,嘴角时常挂着微笑,让人见了便忍不住心生好感。
许宣的气质沉静而内敛,如同山间清泉一般澄明清澈。
这一日,许宣如往常一样,在官巷口的许家生药店做买卖。
一个和尚步伐稳健而从容地踏进店里,只见他的双手轻轻合十,仿佛在向世间万物致以最深的敬意。
“贫僧是保叔塔的僧人,送经卷到李家宅上,曾与许宣官人见过一面。清明节将近,缅怀祭奠先人。还望施主空出时间,到寺烧香。”
许宣双手合十,声音饱满清朗。
“多谢师父前来相告,小生必会前往。”
和尚又行了一礼后,转身前往下一家人户。
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悄然隐退,将最后一抹温暖藏进了地平线之下。
许宣结束一天的忙碌,熄了灯火,耐心检查好门窗后,快步走回李家。
许慕荷在成亲后的一个月,便将许宣从表叔家接到李家。
许宣最初强烈拒绝,李仁和他谈过一番话后,终是点头同意。
在拐弯的街角,许宣碰巧遇到李仁,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嘴角轻扬。
“姐夫!”
李仁轻轻地抬起手,带着几分熟稔的意味,拍了拍许宣日渐宽阔的肩膀。
“小乙。走,一起回家。”
走进家门,只见柔和的烛光照映在屋子里,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家特有的安宁与温馨。
许慕荷正做针线活,听到动静抬头,嘴角上扬,声音不急不缓,温柔得正如春日里轻拂面颊的微风。
“官人,小乙回来了。我包了荠菜馄饨,下锅就好了。”
李仁的眼神中透露出些许的不赞同。
“娘子,晚上还做针线,小心伤眼。”
“哪就那么娇贵,这件衣裳就差几针了,马上就好。”
许宣见状,温和地说道,“姐,我饿了。”
“娘子,我也饿了。”
许慕荷心底的一处柔软被悄然触动,不由自主地失笑。
“罢了。明早在做。”
她放下衣裳和针线。
“官人,你和小乙先吃点白糖糕垫垫肚子,我去下馄饨。”
采摘回来的荠菜,经过细心挑选与清洗,去除了杂质,保留了那份最纯粹的绿意。许慕荷将荠菜切碎,与细腻的猪肉末一同拌和,加入少许盐和香油进行简单调味,轻轻一搅拌,馅料完美的融合。
厨房里,一只只馄饨整齐排列,只等待着沸水的洗礼,绽放出别样的风味。
许慕荷把馄饨投入翻滚的水中,没过多久,一个又一个漂浮起来,宛如一叶叶小舟。
馄饨皮,薄如蝉翼,却韧性十足,轻轻包裹着鲜嫩多汁的馅料。
许慕荷将两大碗和一小碗荠菜馄饨端到饭厅。
三个人围坐餐桌旁,享受家常便饭的满足和惬意。
咬开馄饨的那一刻,汤汁缓缓流淌,那是荠菜与猪肉完美融合的精华,既有肉的醇厚又不失荠菜的清爽。两者交织出令人回味无穷的滋味。荠菜的独特香气,在口腔中缓缓绽放。
这种平凡中的幸福,简单而又深刻。
吃完饭,许宣帮忙打井水洗碗。
“姐,今日保叔塔的和尚来了店里,是通知各户人家在清明祭奠先人。到时,我先去爹娘坟前扫墓,再去保叔塔烧香。姐,你有什么话,要带给爹娘吗?”
许慕荷熟练洗碗的动作微微一顿,喉咙哽咽。
“告诉爹娘,我们现在过的很好,让他们不用担心。小乙,清明那日,多烧点纸钱。”
清明当天,家家户户都准备好祭品,前往先人的坟茔进行祭扫。
清晨,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蜿蜒的小径上。
许宣手持纸钱与祭品,迈着沉重而缓慢地步伐,来到许父许母的坟前。
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与许宣心中的怀念惆怅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独特而复杂的情感画卷。
映入许宣眼帘的是那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墓碑,上面刻着的名字,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更是温暖的亲情。
许宣伸手轻轻拂去碑上的尘埃,仿佛是在拂去岁月的痕迹。
他献上祭品,点燃香烛,烟雾袅袅升起,带着姐弟二人的思念,缓缓飘向远方。随着纸钱化为灰烬,所有的哀愁与思念似乎也得到了某种形式的释放与寄托。
末了,许宣重重磕了三个响头,声音沉稳而坚定。
“爹!娘!你们放心吧,我和姐姐现在过的很好。我会好好照顾姐姐的。爹娘,你们在下面也好好照顾自己。”
树枝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一阵“沙沙”声,仿佛是死者对生者的低声回应。
临安府清明节有个习俗,人们除了扫墓祭祖,还会前往寺庙,以烧香的方式寄托对死者哀思,祈求生者平安。
清明节,寺庙显得格外庄重而宁静,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忧伤与无限的怀念。
晨光初破晓,寺庙的大门在晨曦中缓缓开启,迎接着一批批前来祭拜的人们。他们手中提着装有香烛和祭品的篮子,脚步中带着几分庄重与敬畏。
许宣步入保叔塔,映入眼帘的便是那袅袅升起的香烟,它们在空中缓缓缭绕,如同连接人间与彼岸的轻盈丝带,传递着生者对逝者的无尽思念。
许宣在僧侣的引导下,井然有序地排队。
许宣走到香炉前,轻轻拿起一束香,用烛火点燃,然后双手合十,闭目凝神,心中默念着对去世亲人的怀念,对在世亲人的祝福,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与祈愿。
烧完香,许宣绕着寺庙缓缓行走,耳边不断传来诵经声,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心灵的洗涤。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午时,许宣在寺里用了斋饭。
许宣心想,生药店歇业一日,姐姐和姐夫回乡下扫墓,按往年惯例下午才回。
一路走来,桃花笑春风,柳丝舞碧空。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何不去追寻那一抹抹鲜嫩的绿意,去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清新与活力?
许宣偷得半日闲暇,踏上了随意漫步的旅程。
午后阳光变得温柔而慵懒,许宣选择了一条静谧的小道继续他的闲逛。
只见湖水潺潺,两岸垂柳依依,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水面,留下一串串涟漪。
许宣闲走到六一泉时,天气突然之间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猛然搅动,温和的氛围瞬间被打破。
原本晴朗无云的天空,不知何时悄悄聚拢起层层叠叠的乌云,它们被狂风驱赶着,迅速而汹涌地覆盖了整个天际,瞬息之间将明媚的阳光彻底吞噬。
紧接着,一阵狂风骤起,树木在风中摇曳抖动。风声中夹杂着远处隐约的雷鸣,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降临。
许宣快步往不远处的亭子跑去。
果然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便开始无情地砸向地面,发出密集的敲击声。
雨势越来越猛,天地间仿佛拉起了一道道朦胧的水帘,视线所及之处皆是一片模糊。
闪电划破长空,如同利剑般犀利,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雷鸣,让整个世界都为之一震。
气温骤降,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雨水混合的清新气息。
暴雨如注的天空开始渐渐变得稀疏,雨点慢慢减小,如同心跳逐渐平静下来。
许宣快步走出四圣观,来最近的码头寻船过河回家,却是一只船也没看到。
他无奈地摇摇头,嘴角挂着一丝苦笑,显然没料到眼前的情况。
两个选择在许宣脑海中冒头。
是该在码头等着船来?
还是冒着雨绕一大圈路?
意外之喜,总是如同晨曦中突现的一缕温暖阳光,不期而至。
河面上出现一只越摇越近的船只。
许宣朗声呼唤,“张阿公,船上搭我一个。”
张阿公听见年轻男子的呼喊声,将船摇转方向,朝这边码头驶来。
张阿公把人拉上船,“许宣官人要在何处上岸?”
细雨如丝,无声地贴在衣裳,将他们润湿。
许宣手指轻轻滑过衣物,掸去水意。
“张阿公,我在涌金门上岸。”
张阿公驶离码头,慢慢把船摇向丰乐楼。
小船悠然地穿梭于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上,随着微风轻拂与细浪的轻拍,缓缓摇曳着向前行进了约二百米的距离。
“阿公!这边!这边!搭个船!”
年轻女子的声音如清脆悦耳的银铃。
张阿公遥遥望去,高声喊话搭船的是一位身着青色麻衣,梳着双丫发髻,约莫十五岁的姑娘。她右手撑伞,左手拎着一个竹篮子。
青衣姑娘的身旁,是一位梳着孝髻的年轻姑娘。
许宣的目光紧紧锁定在白衣姑娘身上,眼神深邃而专注,呼吸不自觉地轻柔而缓慢。
蒙蒙细雨中,她一身白衣,婷婷玉立,宛如一朵盛开的花朵,从容优雅地站在伞下,在雨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为这个灰蒙蒙的世界增添了一抹亮色。
雨水顺着伞面滑落,汇成一条条小小的瀑布,流淌在地上,溅湿她的鞋面。
船身轻轻摇曳,随着水波的起伏,发出细微而悦耳的声响。
船轻轻地触碰到了岸边,发出轻柔声响。
细雨中,许宣那颗悸动的心,如同淡淡的涟漪,随着离她越来越近,无法抑制地猛然跳动!
悸动如同初夏的晨露,晶莹剔透,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欢喜,也让人心跳加速,慌乱不堪。那一刹那,许宣的时间仿佛停滞,世界上只剩下他和她两个人。
青衣丫鬟扶着白衣妇人上船,“阿公,我们去对面的涌金门。”
许宣见她身姿轻盈灵动,一袭淡雅罗裙随风轻摆,裙摆间绣着细腻的兰花图案,随着她的步伐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温婉与雅致。
她的发髻间插着一支白玉簪,简单而不失高贵,为她平添了几分不经意的柔美,更加映衬得她肌肤白皙如玉。
她的眼眸清澈明亮,宛如山间清泉,闪烁着智慧与纯真的光芒。
许宣眼神和她对上的刹那,心跳声在耳边轰鸣,如同鼓点般密集而沉重,每一次跳动都在提醒着身体的紧绷状态。时间似乎放慢了脚步,每一秒都拉长成无尽的煎熬。
许宣双眼紧盯着她,思维在高速运转与一片空白之间徘徊,所有的感官都被这股紧张情绪牢牢占据,几乎忘记了如何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