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蛮有人情味,织了一夜的雨幕,在卯时前停工,朦胧天光里,晨钟初鸣,百官整装待发,步伐匆匆,唤醒沉睡的皇城街道。
朝殿内,铜鹤香炉吐着青烟,宇文曦端坐于龙椅之上,连打两三个哈欠。
列站阶下的臣子们,略有几个被感染的,却不敢造次,只得强打精神遏制,憋得涌出两行浊泪,头垂得更低。
“诸位臣工昨夜可睡得踏实?”宇文曦声音中带着些许疲惫,他环顾群臣,缓缓道:“前月水灾留下的疮痍未平,昨夜大雨倾盆,令朕复想起朕民间‘国君庸碌,致使天灾’的传言,心中委实难安。”
百官齐声跪拜,奏道:“陛下仁德,心系百姓,天灾之说乃无稽谣传——”
宇文曦摆手止住百官话音,接道:“朕彻夜静思,自省当须勤政爱民,修德补过,勿让子民再受此苦。今日早朝,便将自省书诵告诸位臣工。”
随即一摆手,示意侍立在侧的小顺子宣读圣谕。
言毕,百官不约而同挺直了背,肃穆恭听。
小顺子清了清嗓子,展开明黄绢布,朗声宣读:“朕荒唐失察,纵容宦官乱政,以致忠良受冤,灾难频生……”
小顺子初担重任,心中却无限荣耀,拿出十二分的认真,把皇帝连篇累牍的自责,读得字字泣血,群臣被其感染,听得泪眼婆娑,无不惊恐。
“幸得祖宗天命眷顾,朕悔悟自新,决意惩处奸佞,革弊政,用贤良,并准列位臣工所请,清查受构陷蒙冤之旧案,明其详实,还以公道,不教忠魂含冤,祖宗蒙羞。”
“陛下英明,天佑我朝。”百官再次齐声高呼,感激涕零。
宇文曦轻敲御案,重拾帝王威严,“望诸位臣工亦须各司其职,同心协力,共济时艰。”
又一番朝拜恭维,朝会恢复到日常奏报环节。
百官受皇帝一道恩诏影响,不免回顾起受孙福来构陷的旧日同僚,一时无人启奏。
苏太傅率先打破沉默,手握朝笏进前一步,道:“臣请奏,可趁此机会清查京中各类积弊,以肃清朝纲,清涤朝堂,使万民得安,更彰显陛下德政体民。”
宇文曦欣慰颔首,“太傅所言颇合朕意,依你之见,谁人主事为好?”
“宁王殿下。”
此言一出,群臣顾不得开小差,交耳窃窃。
清查积弊,岂非揭他们这些人的老底?
官场好比巨大的染缸,在里头的有一个算一个,谁都不清白,苏太傅这番提议,实难不教他们悬心。
尽人皆知,苏太傅同孙福来为陛下左膀右臂,眼下孙福来倒台,朝野上下唯太傅一脉独大,他在此时向陛下推举宁王,用意难测。
且苏太傅素来深谙圣意,若这个提议正是陛下心中所想,那可就……
殿外雨声又起,寒气直逼群臣的天灵盖,自上而下贯穿全身,连连冷颤。
宇文曦未发一语,神色凝重地直视前方,透过御窗凝望淅沥的雨滴,似在深思。
许久,沉吟开口:“宁王上次督办赈灾有功,的确可堪此重任……然他尚在病中,恐有不便,待朕斟酌过后再议。”
……
退朝后,宇文曦并未单独召见苏太傅,而是冒雨摆驾慈宁宫。
太后卧榻未起,吩咐宫人在旁边看座,听他讲明来意后,道:“皇儿心中有疑,为何不留太傅问个清楚?”
“儿臣想听母后的意思。”
知子莫若母,太后微微一笑,戳破他的心思:“皇儿觉得苏太傅在处置孙福来一事上有推波助澜之嫌,由此心生疏离,不敢轻信,哀家说的可对?”
宇文曦讪讪点头,“逃不过母后慧眼,许是儿臣多疑,总觉太傅此举藏有私心。”
从前他和苏太傅因着一层师生关系,敬重畏惧,亦亲近信任,如今,却不由得心生警惕。
“身居高位,不偏听偏信是好事,但也不可因噎废食,苏太傅德高望重,从前朝中无一人能取代,此后更是如此。皇儿要稳坐江山,需得他支持辅佐。”
“儿臣明白,”宇文曦顾盼左右,压低声音接道:“只是心中总打鼓,他提议让宁王督办京查事宜,会不会是与宁王早有勾连,欲扶植他——”
“皇帝。”太后拧眉打断他,她心中亦有疑窦,但更明白未见真凭实据,任由皇帝妄加揣测,只会增大嫌隙,使他们母子立于孤岛,遂肃容训斥:“朝廷之上,群臣各怀心思是常事,切不可因猜忌而断绝君臣之义!”
缓几口气,转回语重心长:“哀家知道你心中有结,但太傅既是你的启蒙恩师,又是你父皇临终前,授命辅佐新君的股肱之臣,若非有他支持,你太子之位早已拱手他人,怎可轻易揣度其忠心。”
“母后教训的是,儿臣失言。”
看着面前垂首听训的儿子,太后微微叹气,眼含忧虑,继续说道:“曦儿,用人当如执秤,需平衡各方,这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帝王,你且假设自己在苏太傅的位置,再想他为何有此提议。”
宇文曦认真思量许久,缓缓开口:“清查京中各衙署官员积弊,是项得罪人的差事,推荐宁王总揽京察之责,倘使他做得好于社稷有功,既能肃清吏治,又承举荐之恩。”
太后欣然颔首,“不错,若宁王做不好呢?”
“宁王有负差使,轻则以失职问罪受罚,重则得罪百官受反噬,无论此事如何进展,太傅都能讨一头便宜。”
宇文曦分析完顿觉明朗,他对宁王的心思太傅并非不察,由此一来,太傅便能暗中顺应圣意,拔除他心中忌惮。
进退有据,里外受益,不愧是老谋深算的辅臣。
“皇儿既然明白,打算如何决断?”
宇文曦按在膝上的掌心回握,攥成拳头,坚定答道:“准太傅所请。”
“还有呢?”
“还有什么?”
太后叹息着摇头,“谋事在人,只遵他人所谋,不过是任人摆布的傀儡,要成就大业,该有自己的计划。”
宇文曦深吸一口气,再度陷入沉思。
***
临晌午,任命宁王总督清查京中吏治的旨意下发,响彻宫廷内外。
慰问带赏赐小山般堆进宁王府,随之而至的,除了圣旨,还有宫内传出的早朝情形。
宇文皓两臂搭在扶手上,懒懒靠着太师椅的后背,听完双水的一通交代,嘴角勾起凌厉笑意,“太傅这招借刀杀人使得倒好,看样子本王也得被他利用一回做偿还了。”
双水再不济亦知督查责任重大,是件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颇为自家王爷担忧,弱弱问道:“顺他们的意,会不会太被动?”
宇文皓眼眸微眯,笑声傲慢张扬,“本王主动入局,何来被动之说。”
他历经一世,知晓朝廷内里亏空腐蚀严重,前世他即位后也难有回天之力,今世借此机会,提前规划整顿一番,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双水放下心来,嘿嘿笑两声,道:“是奴才多虑。”
宇文皓挑眉看着他,半开玩笑半欣慰说:“你学会动脑子是好事。”
双水:......
他不晓得王爷是否真心夸赞自己,但可以肯定的是,王爷心情相当不错!
“王爷高瞻远瞩,谋事周全,奴才跟在您身边耳濡目染,自然不能太蠢笨丢人不是。”双水乐呵呵地奉迎完,谈及正事:“宫里传信出来时,还请示王爷,是否照计划揭发当年沈家遇害的全部真相。”
皇帝把罪责推到孙福来头上,撇清自己,想顺势做几出功绩博得圣名,这些早在宇文皓预料之中,且没打算让他如愿。
所以仅仅孙福来伏法、沈朗平冤昭雪不够,宇文皓的最终目的,是要彻底揭发宇文曦为太子时的恶行,让他心心念念的圣明君主梦粉碎,背负昏庸荒唐的骂名。
可此时此刻,宇文皓犹豫了。
揭发沈家遇害的全部真相,等同于昭告天下,沈家大小姐曾清白受污,寻常人家最看重女子的清白名声,即便斯人已逝,他也不忍心毁去沈家最后的尊严。
那是青玥的家人,他无法不多顾忌。
宇文皓思量半晌,长舒一口气,问:“王妃可还在寝殿?”
“似乎回云林苑了。”
“此事暂缓。”
宇文皓说罢,起身走到紫檀木书架前,从最上方的盒子里取出两张契纸,卷起握在手心。
来到云林苑,见香桃独自守在殿门外,他打了个噤声的手势,轻轻推门。
青玥正蹲在一个大箱子前,听见动静,像受惊的兔子一跃而起,转身见来人是他,以迅雷之势背起一只手,慌张咽下喉咙间的药丸,结结巴巴道:“你,你怎么来了。”
“来寻你,”宇文皓眼神紧紧攫在她半藏的胳膊上,眉头微蹙,“藏什么?”
“没有啊,”青玥眼神躲闪,悄然把手心的瓷瓶收进袖中,故作轻松摊开手向他展示,“没藏东西。”
宇文皓压低眼角,往前走近一步,青玥因为紧张,下意识跟着后退,小腿撞上箱子,绊着她一屁股坐进箱子里。
明眼人一看便知,她在撒谎。
宇文皓神情冷峻,紧了紧握地契的手,向她伸出另一只。
青玥顺势把瓷瓶深藏箱底,搭上他的掌心起身,努力做出坦荡镇定的模样,“外面下着雨,王爷特地来这里寻我,是有要紧事吗?”
“外面下着雨,你特意跑回这里,又是有什么要紧事?”
青玥心虚,不与他辩驳,随口道:“心血来潮,找件旧物。”
“找到了吗?”
“没有。”
“要找什么,本王帮你一起找。”
“不,不必了,不是什么要紧的。”青玥推辞着,攀上他的胳膊欲将人带离,这才留意到他另一只手里握着东西,好奇地询问:“这是什么?”
“没什么。”宇文皓顺手把地契揣进怀中。
“哦。”
“等父亲昭雪平冤,本王打算恢复你原先的身份。”宇文皓又看一眼乱糟糟的箱子才张口,声音平淡低沉。
他原要同她商量的,此时改了主意。
等了许久的结果忽然到来,青玥恍然若梦,闻言木讷点了点头,半晌又摇头,“先维持现状吧。”
“你不想?”宇文皓心中波涛汹涌,语气却冷。
“世人皆知宁王妃是谢家义女,恢复身份免不了引起轩然,如今的身份更方便。”
“方便本王还是方便你?”宁王凝视着青玥,试图从她脸上寻找真正的答案。
朝殿内,铜鹤香炉吐着青烟,宇文曦端坐于龙椅之上,连打两三个哈欠。
列站阶下的臣子们,略有几个被感染的,却不敢造次,只得强打精神遏制,憋得涌出两行浊泪,头垂得更低。
“诸位臣工昨夜可睡得踏实?”宇文曦声音中带着些许疲惫,他环顾群臣,缓缓道:“前月水灾留下的疮痍未平,昨夜大雨倾盆,令朕复想起朕民间‘国君庸碌,致使天灾’的传言,心中委实难安。”
百官齐声跪拜,奏道:“陛下仁德,心系百姓,天灾之说乃无稽谣传——”
宇文曦摆手止住百官话音,接道:“朕彻夜静思,自省当须勤政爱民,修德补过,勿让子民再受此苦。今日早朝,便将自省书诵告诸位臣工。”
随即一摆手,示意侍立在侧的小顺子宣读圣谕。
言毕,百官不约而同挺直了背,肃穆恭听。
小顺子清了清嗓子,展开明黄绢布,朗声宣读:“朕荒唐失察,纵容宦官乱政,以致忠良受冤,灾难频生……”
小顺子初担重任,心中却无限荣耀,拿出十二分的认真,把皇帝连篇累牍的自责,读得字字泣血,群臣被其感染,听得泪眼婆娑,无不惊恐。
“幸得祖宗天命眷顾,朕悔悟自新,决意惩处奸佞,革弊政,用贤良,并准列位臣工所请,清查受构陷蒙冤之旧案,明其详实,还以公道,不教忠魂含冤,祖宗蒙羞。”
“陛下英明,天佑我朝。”百官再次齐声高呼,感激涕零。
宇文曦轻敲御案,重拾帝王威严,“望诸位臣工亦须各司其职,同心协力,共济时艰。”
又一番朝拜恭维,朝会恢复到日常奏报环节。
百官受皇帝一道恩诏影响,不免回顾起受孙福来构陷的旧日同僚,一时无人启奏。
苏太傅率先打破沉默,手握朝笏进前一步,道:“臣请奏,可趁此机会清查京中各类积弊,以肃清朝纲,清涤朝堂,使万民得安,更彰显陛下德政体民。”
宇文曦欣慰颔首,“太傅所言颇合朕意,依你之见,谁人主事为好?”
“宁王殿下。”
此言一出,群臣顾不得开小差,交耳窃窃。
清查积弊,岂非揭他们这些人的老底?
官场好比巨大的染缸,在里头的有一个算一个,谁都不清白,苏太傅这番提议,实难不教他们悬心。
尽人皆知,苏太傅同孙福来为陛下左膀右臂,眼下孙福来倒台,朝野上下唯太傅一脉独大,他在此时向陛下推举宁王,用意难测。
且苏太傅素来深谙圣意,若这个提议正是陛下心中所想,那可就……
殿外雨声又起,寒气直逼群臣的天灵盖,自上而下贯穿全身,连连冷颤。
宇文曦未发一语,神色凝重地直视前方,透过御窗凝望淅沥的雨滴,似在深思。
许久,沉吟开口:“宁王上次督办赈灾有功,的确可堪此重任……然他尚在病中,恐有不便,待朕斟酌过后再议。”
……
退朝后,宇文曦并未单独召见苏太傅,而是冒雨摆驾慈宁宫。
太后卧榻未起,吩咐宫人在旁边看座,听他讲明来意后,道:“皇儿心中有疑,为何不留太傅问个清楚?”
“儿臣想听母后的意思。”
知子莫若母,太后微微一笑,戳破他的心思:“皇儿觉得苏太傅在处置孙福来一事上有推波助澜之嫌,由此心生疏离,不敢轻信,哀家说的可对?”
宇文曦讪讪点头,“逃不过母后慧眼,许是儿臣多疑,总觉太傅此举藏有私心。”
从前他和苏太傅因着一层师生关系,敬重畏惧,亦亲近信任,如今,却不由得心生警惕。
“身居高位,不偏听偏信是好事,但也不可因噎废食,苏太傅德高望重,从前朝中无一人能取代,此后更是如此。皇儿要稳坐江山,需得他支持辅佐。”
“儿臣明白,”宇文曦顾盼左右,压低声音接道:“只是心中总打鼓,他提议让宁王督办京查事宜,会不会是与宁王早有勾连,欲扶植他——”
“皇帝。”太后拧眉打断他,她心中亦有疑窦,但更明白未见真凭实据,任由皇帝妄加揣测,只会增大嫌隙,使他们母子立于孤岛,遂肃容训斥:“朝廷之上,群臣各怀心思是常事,切不可因猜忌而断绝君臣之义!”
缓几口气,转回语重心长:“哀家知道你心中有结,但太傅既是你的启蒙恩师,又是你父皇临终前,授命辅佐新君的股肱之臣,若非有他支持,你太子之位早已拱手他人,怎可轻易揣度其忠心。”
“母后教训的是,儿臣失言。”
看着面前垂首听训的儿子,太后微微叹气,眼含忧虑,继续说道:“曦儿,用人当如执秤,需平衡各方,这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帝王,你且假设自己在苏太傅的位置,再想他为何有此提议。”
宇文曦认真思量许久,缓缓开口:“清查京中各衙署官员积弊,是项得罪人的差事,推荐宁王总揽京察之责,倘使他做得好于社稷有功,既能肃清吏治,又承举荐之恩。”
太后欣然颔首,“不错,若宁王做不好呢?”
“宁王有负差使,轻则以失职问罪受罚,重则得罪百官受反噬,无论此事如何进展,太傅都能讨一头便宜。”
宇文曦分析完顿觉明朗,他对宁王的心思太傅并非不察,由此一来,太傅便能暗中顺应圣意,拔除他心中忌惮。
进退有据,里外受益,不愧是老谋深算的辅臣。
“皇儿既然明白,打算如何决断?”
宇文曦按在膝上的掌心回握,攥成拳头,坚定答道:“准太傅所请。”
“还有呢?”
“还有什么?”
太后叹息着摇头,“谋事在人,只遵他人所谋,不过是任人摆布的傀儡,要成就大业,该有自己的计划。”
宇文曦深吸一口气,再度陷入沉思。
***
临晌午,任命宁王总督清查京中吏治的旨意下发,响彻宫廷内外。
慰问带赏赐小山般堆进宁王府,随之而至的,除了圣旨,还有宫内传出的早朝情形。
宇文皓两臂搭在扶手上,懒懒靠着太师椅的后背,听完双水的一通交代,嘴角勾起凌厉笑意,“太傅这招借刀杀人使得倒好,看样子本王也得被他利用一回做偿还了。”
双水再不济亦知督查责任重大,是件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颇为自家王爷担忧,弱弱问道:“顺他们的意,会不会太被动?”
宇文皓眼眸微眯,笑声傲慢张扬,“本王主动入局,何来被动之说。”
他历经一世,知晓朝廷内里亏空腐蚀严重,前世他即位后也难有回天之力,今世借此机会,提前规划整顿一番,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双水放下心来,嘿嘿笑两声,道:“是奴才多虑。”
宇文皓挑眉看着他,半开玩笑半欣慰说:“你学会动脑子是好事。”
双水:......
他不晓得王爷是否真心夸赞自己,但可以肯定的是,王爷心情相当不错!
“王爷高瞻远瞩,谋事周全,奴才跟在您身边耳濡目染,自然不能太蠢笨丢人不是。”双水乐呵呵地奉迎完,谈及正事:“宫里传信出来时,还请示王爷,是否照计划揭发当年沈家遇害的全部真相。”
皇帝把罪责推到孙福来头上,撇清自己,想顺势做几出功绩博得圣名,这些早在宇文皓预料之中,且没打算让他如愿。
所以仅仅孙福来伏法、沈朗平冤昭雪不够,宇文皓的最终目的,是要彻底揭发宇文曦为太子时的恶行,让他心心念念的圣明君主梦粉碎,背负昏庸荒唐的骂名。
可此时此刻,宇文皓犹豫了。
揭发沈家遇害的全部真相,等同于昭告天下,沈家大小姐曾清白受污,寻常人家最看重女子的清白名声,即便斯人已逝,他也不忍心毁去沈家最后的尊严。
那是青玥的家人,他无法不多顾忌。
宇文皓思量半晌,长舒一口气,问:“王妃可还在寝殿?”
“似乎回云林苑了。”
“此事暂缓。”
宇文皓说罢,起身走到紫檀木书架前,从最上方的盒子里取出两张契纸,卷起握在手心。
来到云林苑,见香桃独自守在殿门外,他打了个噤声的手势,轻轻推门。
青玥正蹲在一个大箱子前,听见动静,像受惊的兔子一跃而起,转身见来人是他,以迅雷之势背起一只手,慌张咽下喉咙间的药丸,结结巴巴道:“你,你怎么来了。”
“来寻你,”宇文皓眼神紧紧攫在她半藏的胳膊上,眉头微蹙,“藏什么?”
“没有啊,”青玥眼神躲闪,悄然把手心的瓷瓶收进袖中,故作轻松摊开手向他展示,“没藏东西。”
宇文皓压低眼角,往前走近一步,青玥因为紧张,下意识跟着后退,小腿撞上箱子,绊着她一屁股坐进箱子里。
明眼人一看便知,她在撒谎。
宇文皓神情冷峻,紧了紧握地契的手,向她伸出另一只。
青玥顺势把瓷瓶深藏箱底,搭上他的掌心起身,努力做出坦荡镇定的模样,“外面下着雨,王爷特地来这里寻我,是有要紧事吗?”
“外面下着雨,你特意跑回这里,又是有什么要紧事?”
青玥心虚,不与他辩驳,随口道:“心血来潮,找件旧物。”
“找到了吗?”
“没有。”
“要找什么,本王帮你一起找。”
“不,不必了,不是什么要紧的。”青玥推辞着,攀上他的胳膊欲将人带离,这才留意到他另一只手里握着东西,好奇地询问:“这是什么?”
“没什么。”宇文皓顺手把地契揣进怀中。
“哦。”
“等父亲昭雪平冤,本王打算恢复你原先的身份。”宇文皓又看一眼乱糟糟的箱子才张口,声音平淡低沉。
他原要同她商量的,此时改了主意。
等了许久的结果忽然到来,青玥恍然若梦,闻言木讷点了点头,半晌又摇头,“先维持现状吧。”
“你不想?”宇文皓心中波涛汹涌,语气却冷。
“世人皆知宁王妃是谢家义女,恢复身份免不了引起轩然,如今的身份更方便。”
“方便本王还是方便你?”宁王凝视着青玥,试图从她脸上寻找真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