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过了两日。
这日中午,徐长安正陪着清宁用午膳。饭还未吃几口,他身边的小厮杜衡便匆匆进来递给他一封信。
徐长安接过,低头一看信封上的字迹便放下了筷子。他也并未拆开,反而随手将信折好放入了怀中,随即起身对清宁说有事要先走:“千宁,你慢慢吃,临时出了一些事情,我得赶去医馆一趟。今日天气不错,有空在院子中多走动走动,但切记不可劳累,注意休息。”
“医馆?”清宁闻言诧异的问到。
官宦人家家里有几个铺子并不奇怪,但多为家中女眷做些小生意,薛夫人会医术,有一间医馆也并不奇怪。
但徐长安读书考学,怎会分心去操心医馆的事情?虽说薛夫人现下不在杭州城内,但徐长安未免也太过熟练了一些。
而且这信,好似是直接给徐长安的。
徐长安明显听出了她的疑惑,但他却丝毫没有向她详细解释的意思,不仅如此,还敷衍道:“医馆一事说来话长,他日我再与你细说……”
清宁闻言皱眉。
要知道这几日,徐长安可是对她有问必答呀,现下这反常的操作让清宁对这医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她出门的好机会,有事可做,也有人陪着,徐长安似乎找不到理由拒绝她。
见他已经起身,清宁忙不迭开口:“哥哥,我同你一起去!”
徐长安闻声回头,干脆地一口回绝:“千宁,不可。你伤还未好,现下应在家静养……”
但清宁说什么也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哥哥,一个人在家呆的太闷,我其实就想出府走走,张大夫不也说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恢复,你们又不让我一个人出门,那现在我跟着你这总可以吧。”
清宁道:“你平日忙着温书,也没空带我出门散心。更何况,听你刚刚的意思,是早打算告诉我医馆的事情了?那去的路上你与我细说可好?”见徐长安依旧一脸不赞同的样子,她继续堆着笑,努力劝说到,“我保证,出门一定乖乖听你的话!”
徐长安看着眼前执着的妹妹,略一思忖,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
清宁见状心中一喜,立马丢下了手中的筷子,站起身,准备同他一道出门。
但刚刚还着急离开的徐长安却摆了摆手,示意她坐下:“不着急,你午膳还未用完。”说完他自己也坐回了饭桌旁。
清宁见状也只好乖乖坐下,认真开始扒饭。
饭后,两人走到门口,徐长安接过玉茗递来的披风,亲手给她披上,低声嘱咐:“莫要着凉了。”
江清宁看着俯身仔细帮自己系披风带子的徐长安,有那么一瞬的错愕,她好似回到了江家,江家大哥也曾这样帮她系过披风。
她抬头,朝徐长安点点头,温声说到:“嗯,我会注意的。”
——————
马车从徐府出发,穿过市井,车轱辘在青石板上缓缓轧过,发出不规律的响动。
此时,徐长安坐在马车的一侧,手中拿着那封拆开的信件,安静的看着。清宁瞧见他那专注的模样,自己默默向车窗的位置挪了挪,确认他的注意力全在手中的信件上,清宁抬手偷偷掀开了帘子的一角。
杭州城的繁华,尽数在她眼前展开。目之所及,是街道两旁的各色店铺,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偶尔还能听见远处传来的一两声吆喝。
她试着想从眼前的景象中验证这就是前世的杭州城,但似乎得不到任何确定的答案。
因为她前世从未来过杭州城。
唉,要是她以前跟着父亲和大哥到处走走就好了。
她有些懊恼,就这样默默望着窗外,出了神。
帘子随着马车的摇摆不停的拍打在窗框上,三月的风偷偷带着丝丝的凉意,从掀开的缝隙中钻进了马车。
眼前的光亮突然消失,清宁眨眨眼睛,转头就看到徐长安正一脸的不满的看着自己。
他左手将清宁掀开的那条缝隙严实的合上,而那封信件,连同信封随意的拿在了右手。
清宁一副被抓包的样子,低着头在嘴里嘟囔:“哥哥,你放心,不会着凉的,我就是太久没出门了,想看看外面。”
他伸手紧了紧千宁的披风,又摸了摸她手中的碳炉,确定还是温热的之后,才松开皱着的眉头,开口道:“你头上还有伤,小心点为好。”
沉默一瞬,他再次开口,语气凝重了不少,“你安分一些,我来与你说说这医馆的事情。”
感受到徐长安语气中的正经,清宁也敛起了玩笑的心态。
薛夫人薛堇祖籍云南,薛家的祖上曾是宫中御医,退隐后回到云南,不愿再招惹是非。但当了一辈子的医者,想要治病救人的心是控制不住的,更不愿这一门手艺就这样失传,于是老人家在当地买了两间铺面,开了一家医馆,取名济云堂,薛家的独门医术也就这样传了下来。
薛家几乎人人都会些医术,如今常驻于医馆中的都是薛家年轻一辈,小辈们若是遇到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才会去请教长辈。
老人家无聊时改良了许多祖传的方子,将汤药制成了成药,药效不错,也方便携带,出门在外应应急,治些常见的小病小痛,很是实用。
而今日他们要去的,是杭州城的济云堂。
这是薛夫人随徐老爷到杭州城为官之后,隐藏身份开的。她是薛家这一辈中的佼佼者,对她来说,治病救人是她会坚持一生的事情,不会因为嫁人生子而荒废。
但毕竟她是杭州城知府大人的夫人,身份上多有不便,也不能时常呆在医馆,于是便从云南母家请来一位与她同辈的薛家叔叔到这里常驻。她若是得空,就女扮男装过去帮忙,大家只道这济云堂中有两位悬壶济世的男大夫。
“你我二人幼时很多时间都是跟随着阿娘在医馆的后院里度过的,我们的玩具便是各种制药的工具,这便也是你能识百草的缘由。”说起幼时的故事,徐长安面上露出浅浅的笑意,“你可比哥哥我厉害,薛家各种特制成药的药方你几乎都能背下,你喜欢制药,却不善行医,阿娘只道是天份,并不强求。”
他话语未停,“约是四年前,我意外结识了这几日为你看病的那位郎中,张言一。他是南海神医的徒弟,年纪轻轻便医术上造诣颇深。那会儿他领了师命在外游历,途径杭州,救下路边的一位重病乞丐,就近将人送到了济云堂。而那日我被母亲使唤来济云堂取一味稀有的药材,便正巧遇上了言一兄。
他见我和薛叔熟稔的谈论药材,误以为我是薛叔的儿子薛白芨——白芨兄常年往返于云南和杭州两地——误会既然已经产生,我便也就没有开口解释。
初识言一兄,我便自愧不如。当时的他虽入世仅一年多,却已走过了许多地方,见识了许多。短短两日的时间,我们聊了许多,他当时只道他的志向是救人。两日后,那位乞丐病情稳定,他就告辞离开了杭州,继续游历。再有他的消息,已是大半年之后,他那时已是军中之人。”
“军中?”清宁以为自己听错了。
徐长安平静地看着清宁的眼睛,点了点头:“是的,军中。”
他想了想,又补充到:“西北军中。”
清宁讶然。
徐长安没理会她,只继续道,“他一路走到了西北,正巧遇上西北发生一场不小的战役,战场惨烈,伤者无数,他留下救人,这样一留便是四年。”
闻言,清宁突然对这个仅仅见了几次面的大夫产生了敬佩之心。
她想起那日初见张言一时的情景,年轻男子衣着朴素,跟在徐长安身后,若不是他提着一个大大的药箱,她甚至以为他是徐长安的小厮。清宁甚至因为他的外表,曾有那么一瞬间对他的医术产生过怀疑。
她抬眼看向徐长安。
他眼神似乎有些空洞,只有那袖中攥紧的拳头透露出一丝情绪:“而你的哥哥我,虽年长他一岁,却局限于杭州这一隅,局限于书本之中,认识了言一兄,方才意识到自己的狭隘无知。”他语气一松,“在那之后,我便请爹爹每年为我安排了三四个月的游历,只做普通百姓。这几年,我见过真正的人间疾苦,生死别离,见过没有桥而过不去的河,暴雨之后被淹的庄稼,医者治不了的病,我也清楚了百姓需要什么样的官,明白了考学的目的。”
“千宁。”徐长安突然轻声唤她,“与你说这些是希望你知道言一兄是一个什么样一个人。他现下于你,或许只是救你命的大夫,但他于我,是朋友,是兄弟,亦是老师。”
清宁看着他的眼睛,郑重地回答:“我明白的。”
徐长安微微点头,继续他未讲完的故事。
三年前的夏天,济云堂收到一封密信,那是一封替西北边关将士求药的信件。
西北偏远,本不可能到江南采买药材。但那年大纪多地遭遇旱灾,药材十分匮乏,价格更是一直居高不下。
于是,张言一就想到了有远在江南的“薛白芨“。
当年短短两日,两人一见如故,之后也有短暂的信件往来,江南虽说路途遥远了些,但物资一般都是不缺的。更何况,在张言一眼中,“薛白芨”的父亲是杭州一家医馆的掌柜,找他求药,算是。
收到信的当下,徐家便决定尽全力帮忙。
于是秘密送去西北的那批药材里,除了按他们信上所要求准备的之外,薛夫人做主添了许多薛家特制的成药。成药小巧易携带,薛夫人想着,既是送去西北边关,或许更加适合。
原本只是一次意料之外的举手之劳,徐家没想居然有后续。
许是那些成药药效不错,过了小半年,张言一再次来信,问济云堂是否愿意长期提供那些成药。
徐老爷薛夫人同薛掌柜仔细思量之后,同意了。
但这件事情,徐家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去做。徐老爷身为杭州城的知府大人,虽官职不大,但毕竟身处官场,更何况,济云堂与徐家的联系也不能因为这事公之于众,人是要救的,医馆也是要继续开的。
而张言一那边,这事更是不能透露出一点风声。这条运输药材的路线,迢迢千里,翻山越岭,若被有心人知晓了,在中途被人动手脚就不好了。
故而,在两方的默契里面,这件事情都只能暗中操作。
于是这件事就这样悄悄地持续了三年多。
“也是多亏了济云堂的成药一向卖的不错,才能将这件事情好好隐藏下来。”徐长安语气轻松,笑着调侃道。
清宁可没感染到徐长安的轻松。她双手紧紧攥着帕子,脑子里“嗡嗡”的,再也思考不了其他,只余一句话。
徐家竟在私下帮助西北边关!
这日中午,徐长安正陪着清宁用午膳。饭还未吃几口,他身边的小厮杜衡便匆匆进来递给他一封信。
徐长安接过,低头一看信封上的字迹便放下了筷子。他也并未拆开,反而随手将信折好放入了怀中,随即起身对清宁说有事要先走:“千宁,你慢慢吃,临时出了一些事情,我得赶去医馆一趟。今日天气不错,有空在院子中多走动走动,但切记不可劳累,注意休息。”
“医馆?”清宁闻言诧异的问到。
官宦人家家里有几个铺子并不奇怪,但多为家中女眷做些小生意,薛夫人会医术,有一间医馆也并不奇怪。
但徐长安读书考学,怎会分心去操心医馆的事情?虽说薛夫人现下不在杭州城内,但徐长安未免也太过熟练了一些。
而且这信,好似是直接给徐长安的。
徐长安明显听出了她的疑惑,但他却丝毫没有向她详细解释的意思,不仅如此,还敷衍道:“医馆一事说来话长,他日我再与你细说……”
清宁闻言皱眉。
要知道这几日,徐长安可是对她有问必答呀,现下这反常的操作让清宁对这医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她出门的好机会,有事可做,也有人陪着,徐长安似乎找不到理由拒绝她。
见他已经起身,清宁忙不迭开口:“哥哥,我同你一起去!”
徐长安闻声回头,干脆地一口回绝:“千宁,不可。你伤还未好,现下应在家静养……”
但清宁说什么也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哥哥,一个人在家呆的太闷,我其实就想出府走走,张大夫不也说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恢复,你们又不让我一个人出门,那现在我跟着你这总可以吧。”
清宁道:“你平日忙着温书,也没空带我出门散心。更何况,听你刚刚的意思,是早打算告诉我医馆的事情了?那去的路上你与我细说可好?”见徐长安依旧一脸不赞同的样子,她继续堆着笑,努力劝说到,“我保证,出门一定乖乖听你的话!”
徐长安看着眼前执着的妹妹,略一思忖,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
清宁见状心中一喜,立马丢下了手中的筷子,站起身,准备同他一道出门。
但刚刚还着急离开的徐长安却摆了摆手,示意她坐下:“不着急,你午膳还未用完。”说完他自己也坐回了饭桌旁。
清宁见状也只好乖乖坐下,认真开始扒饭。
饭后,两人走到门口,徐长安接过玉茗递来的披风,亲手给她披上,低声嘱咐:“莫要着凉了。”
江清宁看着俯身仔细帮自己系披风带子的徐长安,有那么一瞬的错愕,她好似回到了江家,江家大哥也曾这样帮她系过披风。
她抬头,朝徐长安点点头,温声说到:“嗯,我会注意的。”
——————
马车从徐府出发,穿过市井,车轱辘在青石板上缓缓轧过,发出不规律的响动。
此时,徐长安坐在马车的一侧,手中拿着那封拆开的信件,安静的看着。清宁瞧见他那专注的模样,自己默默向车窗的位置挪了挪,确认他的注意力全在手中的信件上,清宁抬手偷偷掀开了帘子的一角。
杭州城的繁华,尽数在她眼前展开。目之所及,是街道两旁的各色店铺,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偶尔还能听见远处传来的一两声吆喝。
她试着想从眼前的景象中验证这就是前世的杭州城,但似乎得不到任何确定的答案。
因为她前世从未来过杭州城。
唉,要是她以前跟着父亲和大哥到处走走就好了。
她有些懊恼,就这样默默望着窗外,出了神。
帘子随着马车的摇摆不停的拍打在窗框上,三月的风偷偷带着丝丝的凉意,从掀开的缝隙中钻进了马车。
眼前的光亮突然消失,清宁眨眨眼睛,转头就看到徐长安正一脸的不满的看着自己。
他左手将清宁掀开的那条缝隙严实的合上,而那封信件,连同信封随意的拿在了右手。
清宁一副被抓包的样子,低着头在嘴里嘟囔:“哥哥,你放心,不会着凉的,我就是太久没出门了,想看看外面。”
他伸手紧了紧千宁的披风,又摸了摸她手中的碳炉,确定还是温热的之后,才松开皱着的眉头,开口道:“你头上还有伤,小心点为好。”
沉默一瞬,他再次开口,语气凝重了不少,“你安分一些,我来与你说说这医馆的事情。”
感受到徐长安语气中的正经,清宁也敛起了玩笑的心态。
薛夫人薛堇祖籍云南,薛家的祖上曾是宫中御医,退隐后回到云南,不愿再招惹是非。但当了一辈子的医者,想要治病救人的心是控制不住的,更不愿这一门手艺就这样失传,于是老人家在当地买了两间铺面,开了一家医馆,取名济云堂,薛家的独门医术也就这样传了下来。
薛家几乎人人都会些医术,如今常驻于医馆中的都是薛家年轻一辈,小辈们若是遇到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才会去请教长辈。
老人家无聊时改良了许多祖传的方子,将汤药制成了成药,药效不错,也方便携带,出门在外应应急,治些常见的小病小痛,很是实用。
而今日他们要去的,是杭州城的济云堂。
这是薛夫人随徐老爷到杭州城为官之后,隐藏身份开的。她是薛家这一辈中的佼佼者,对她来说,治病救人是她会坚持一生的事情,不会因为嫁人生子而荒废。
但毕竟她是杭州城知府大人的夫人,身份上多有不便,也不能时常呆在医馆,于是便从云南母家请来一位与她同辈的薛家叔叔到这里常驻。她若是得空,就女扮男装过去帮忙,大家只道这济云堂中有两位悬壶济世的男大夫。
“你我二人幼时很多时间都是跟随着阿娘在医馆的后院里度过的,我们的玩具便是各种制药的工具,这便也是你能识百草的缘由。”说起幼时的故事,徐长安面上露出浅浅的笑意,“你可比哥哥我厉害,薛家各种特制成药的药方你几乎都能背下,你喜欢制药,却不善行医,阿娘只道是天份,并不强求。”
他话语未停,“约是四年前,我意外结识了这几日为你看病的那位郎中,张言一。他是南海神医的徒弟,年纪轻轻便医术上造诣颇深。那会儿他领了师命在外游历,途径杭州,救下路边的一位重病乞丐,就近将人送到了济云堂。而那日我被母亲使唤来济云堂取一味稀有的药材,便正巧遇上了言一兄。
他见我和薛叔熟稔的谈论药材,误以为我是薛叔的儿子薛白芨——白芨兄常年往返于云南和杭州两地——误会既然已经产生,我便也就没有开口解释。
初识言一兄,我便自愧不如。当时的他虽入世仅一年多,却已走过了许多地方,见识了许多。短短两日的时间,我们聊了许多,他当时只道他的志向是救人。两日后,那位乞丐病情稳定,他就告辞离开了杭州,继续游历。再有他的消息,已是大半年之后,他那时已是军中之人。”
“军中?”清宁以为自己听错了。
徐长安平静地看着清宁的眼睛,点了点头:“是的,军中。”
他想了想,又补充到:“西北军中。”
清宁讶然。
徐长安没理会她,只继续道,“他一路走到了西北,正巧遇上西北发生一场不小的战役,战场惨烈,伤者无数,他留下救人,这样一留便是四年。”
闻言,清宁突然对这个仅仅见了几次面的大夫产生了敬佩之心。
她想起那日初见张言一时的情景,年轻男子衣着朴素,跟在徐长安身后,若不是他提着一个大大的药箱,她甚至以为他是徐长安的小厮。清宁甚至因为他的外表,曾有那么一瞬间对他的医术产生过怀疑。
她抬眼看向徐长安。
他眼神似乎有些空洞,只有那袖中攥紧的拳头透露出一丝情绪:“而你的哥哥我,虽年长他一岁,却局限于杭州这一隅,局限于书本之中,认识了言一兄,方才意识到自己的狭隘无知。”他语气一松,“在那之后,我便请爹爹每年为我安排了三四个月的游历,只做普通百姓。这几年,我见过真正的人间疾苦,生死别离,见过没有桥而过不去的河,暴雨之后被淹的庄稼,医者治不了的病,我也清楚了百姓需要什么样的官,明白了考学的目的。”
“千宁。”徐长安突然轻声唤她,“与你说这些是希望你知道言一兄是一个什么样一个人。他现下于你,或许只是救你命的大夫,但他于我,是朋友,是兄弟,亦是老师。”
清宁看着他的眼睛,郑重地回答:“我明白的。”
徐长安微微点头,继续他未讲完的故事。
三年前的夏天,济云堂收到一封密信,那是一封替西北边关将士求药的信件。
西北偏远,本不可能到江南采买药材。但那年大纪多地遭遇旱灾,药材十分匮乏,价格更是一直居高不下。
于是,张言一就想到了有远在江南的“薛白芨“。
当年短短两日,两人一见如故,之后也有短暂的信件往来,江南虽说路途遥远了些,但物资一般都是不缺的。更何况,在张言一眼中,“薛白芨”的父亲是杭州一家医馆的掌柜,找他求药,算是。
收到信的当下,徐家便决定尽全力帮忙。
于是秘密送去西北的那批药材里,除了按他们信上所要求准备的之外,薛夫人做主添了许多薛家特制的成药。成药小巧易携带,薛夫人想着,既是送去西北边关,或许更加适合。
原本只是一次意料之外的举手之劳,徐家没想居然有后续。
许是那些成药药效不错,过了小半年,张言一再次来信,问济云堂是否愿意长期提供那些成药。
徐老爷薛夫人同薛掌柜仔细思量之后,同意了。
但这件事情,徐家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去做。徐老爷身为杭州城的知府大人,虽官职不大,但毕竟身处官场,更何况,济云堂与徐家的联系也不能因为这事公之于众,人是要救的,医馆也是要继续开的。
而张言一那边,这事更是不能透露出一点风声。这条运输药材的路线,迢迢千里,翻山越岭,若被有心人知晓了,在中途被人动手脚就不好了。
故而,在两方的默契里面,这件事情都只能暗中操作。
于是这件事就这样悄悄地持续了三年多。
“也是多亏了济云堂的成药一向卖的不错,才能将这件事情好好隐藏下来。”徐长安语气轻松,笑着调侃道。
清宁可没感染到徐长安的轻松。她双手紧紧攥着帕子,脑子里“嗡嗡”的,再也思考不了其他,只余一句话。
徐家竟在私下帮助西北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