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下午,我走小区回家的路上,有个年轻的女孩问我,菜鸟驿站怎么走?
我熟练地给她指路,并告诉她一条更快捷的小路,供她参考。
这一刻,我才意识到,住在这个小区快一年了,也就是说我来南京一周年啦。
去年的四月底之前,从来没想过跟南京会有三年的密切联系。
不得不说,在择校方面,我是有一点小叛逆的。高中班上的同学有一大半去了南京,身边的邻居、亲戚等也都纷纷选择去南京,或求学、或工作、或定居,而我却一心期盼选择离家很远的城市,包括这次考研,我本想去华南的某个城市……
人算不如天算,我来到了大南京,享受大城市的方便与福利的同时,感受大城市的心酸与无力。深入体会大城市和小县城的迥异之处。
这一年,于我,才是真正意义上过上了大城市的生活。
本科所在的学校,行政划分上虽说也属于省会城市,但学校的地址太偏,甚至可以说,还不如我的家乡。大学四年,不知道点外卖是何物。
开玩笑啦,因为真的点不到啊!
这不,高考刚结束,不久之后就要填志愿了,我真心呼吁大家不要填学校太偏的地方。对实习、娱乐,乃至拓展视野,真的十分不利。最拉垮也得是个郊区、大学城之类的吧?
当然,在主城区是最好不过的了。能去一线城市就最好去一线,一些发达的二线城市,也算不错的选择。有些小城市,真就emmm……慎重吧……填报前,先了解清楚学校的几个校区,看看自己的所学的专业分在哪里。
我作为一个反面教材,跟大家分享下高考的那个夏天,我为啥会选择本科那个学校。当时去之前,就知道学校很偏,但我根本没当回事儿,甚至觉得这种安静、偏远的地方比较适合学习,是一种福报……
只要学校有图书馆、自习室(不可能有大学没有吧),哪怕就是在上海最最市中心的一个大学,难道学不下去吗?
所以说,如果能穿越,我真想穿回那年,把自己一巴掌拍醒。
小区里最近多了很多中介,在陪客户看房子。这个小区对于我们这个学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租房选择——交通便捷、美食多多、娱乐活动也不少。
大概半个月前吧,我导师今年招的研一新生就入群了,这两天我朋友也跟我说,他们的群也入了一批新人。这就意味着学校附近的房子,迎来新一轮的租房热潮。
跟本科生比,硕士生和博士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更多的自由。有很多同学会选择搬出来住,也有像我这种,学校的宿舍住不下了,只好自己租房子上学。
中介们都很好辨识,这一行男人女人都有,男人目测更多点。他们多半穿着白色衬衫,下面搭配黑色的西装裤,脖子上挂着一个工作证,手上拿着一串钥匙,胳肢窝下夹着一个蓝色的文件夹,里面有各种房屋的信息。
去年八月底,就是这样一个打扮的中介小哥接待了我们。
我记得那天气温很高,在路上走个五分钟就能汗流浃背。然而,我很开心,那天是我第一次来这个学校。虽说那时候信息还没录入,只能远远看几眼,但是看着校门口进进出出的学生,心中就忍不住畅想回归校园的生活。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好玩的事,有关食堂的。因为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在学校食堂吃过饭了,开学没多久,我坐在食堂吃饭时,竟感到很拘谨,吃两口就忍不住左看看——全是人,右看看——人山人海。常吃食堂的肯定知道,饭点的食堂总是这般座无虚席的。
最近我在食堂的吃饭的状态——脚翘在连接桌子的横木上,裤管也撸上去了,毫无形象地吸溜着面……没照镜子我都知道,嘴边肯定主打一个油光水滑……
好吧,看来这个食堂没有我在乎的人,哈哈哈。
家门口有一个地铁站,出来后,我有两条回家的路。一条得穿过人挤人的小吃街,一条得穿过外卖小哥云集的还算宽敞的路。——不管走哪条路,都得高度集中注意力。
前者,你得小心那些边走边吃的人,尤其是那些活力四射的小朋友们,他们喜欢四处乱窜。上个月的某日,我想赶紧回家回应下大自然的呼唤,谁知匆忙中碰掉了一位小哥的生煎……
后者,你更得当心。我家附近有个类似于外卖配送点的地方。有一天早上,我去学校上课,正好碰好了一群穿着制服的外卖小哥,站在露天的空地上,听领班讲话,其精神状态可以类比一下初高中时期,同学们做早操的状态。
不知是订单太多、催得太紧,还是外卖小哥生来就有种“我命由我不由天”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气质。大家只要稍稍关注过,就能发现外卖小哥的骑车速度之快,总叫人胆战心惊。
走在这条路上,我时常能感觉到一阵风从耳边极速飘过。由于我一般去哪里都背着包嘛,所以脑子里经常脑补车把手不小心刮到我的肩带,从而把我撞飞的场景……
为了避免此等血腥的画面上演,我尽可能地退避到一边,有时索性就站在路牙边等一等,反正我正常是没有急事的。
当天气越来越热后,我还是更喜欢走第二条路。地铁上塞满了人,大家都挤作一团,下了地铁,我是真不想再继续这种体验了。
有觅食需求时,就得走小吃街啦。
近日,栀子花开了,有好几个人拎着篮子在小吃街的入口处叫卖,一块五一大把。这让我想起我老家的小区后面,也有很多栀子花。
花还没完全盛开的时候,就很快被别人摘走。多年前,爷爷奶奶还在世的时候,他们通常起的很早,偶尔才能赶上几朵。摘下后,回家找个玻璃水杯注水后放进去,大概能存活一周左右,沁人心脾。
往里走有一家我很喜欢的炒面店,一辆车上有两个炉子,两个小哥可以同时工作。偶尔还有个年轻女孩,负责加小菜和打包,不过通常这个事是由小哥负责到底,太忙的时候就顾客自己动手打包。
这里有徐州炸串、东北炸串和安徽炸串等,我感觉口味都差不多,因为做法和食材都一样,有区别的最多就是蘸料,但我个人觉得大差不差。看来名称的不同,只能说明商家来自五湖四海,口味却是万里归一。
有家包子铺生意特别好,我早上七点多路过的时候,摊子上常常围着一圈人,偶尔九点多路过的时候,还能看见有顾客排队。晚上的生意比起早高峰,仍旧不逊色。
老板的神情是那种“生意好,不愁卖”的淡然与自信。相信我,对于这个表情我感到十二分的熟悉。
我老家前面有一家鸡蛋饼,毫不夸张地说,火了二十多年。我算是老顾客了,听妈妈说,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吃她做的饼。
一点点看她火起来,到后来去买饼,你会发现摊位边的顾客不少,但也没有排出几米的那种忙碌(这也是不可能的,她的摊子在马路的一侧),顾客总会谨慎地问一句,“老板,还要等多久?”
老板手上从容地烙着饼,眼皮也懒得抬,语气轻飘飘但会蹦出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会儿有点忙,要等个两三小时吧。”
这种情况下,我一般会选择灰溜溜地走开,爱谁等谁等!
除了包子店老板,别的摊位的老板高低都得吆喝两句,热情地推销美食。
据我所知,这里的摊位费租金很高,生意不好的很快就被淘汰,生意好的也想多买些,所以这种吆喝声从街头传到巷尾。你经过一个摊位,哪怕只是无意识地瞥了一眼,摊主也会抓住商机,赶忙问一句“美女,要买点尝尝吗?特别好吃!”
最近看着冰箱里的东西还没吃到,我又想买新的好吃的,就会忍不住感慨现在的物质真丰富。但我不能想买什么立即就去买(尽管也尝尝头脑发热,想吃什么就一定要吃到,哎),因为是一个人住,如果没有估算好量,或者中途发生点小插曲,有些东西就会因此而浪费。
浪费可耻,朋友们。
2023.6.12
我熟练地给她指路,并告诉她一条更快捷的小路,供她参考。
这一刻,我才意识到,住在这个小区快一年了,也就是说我来南京一周年啦。
去年的四月底之前,从来没想过跟南京会有三年的密切联系。
不得不说,在择校方面,我是有一点小叛逆的。高中班上的同学有一大半去了南京,身边的邻居、亲戚等也都纷纷选择去南京,或求学、或工作、或定居,而我却一心期盼选择离家很远的城市,包括这次考研,我本想去华南的某个城市……
人算不如天算,我来到了大南京,享受大城市的方便与福利的同时,感受大城市的心酸与无力。深入体会大城市和小县城的迥异之处。
这一年,于我,才是真正意义上过上了大城市的生活。
本科所在的学校,行政划分上虽说也属于省会城市,但学校的地址太偏,甚至可以说,还不如我的家乡。大学四年,不知道点外卖是何物。
开玩笑啦,因为真的点不到啊!
这不,高考刚结束,不久之后就要填志愿了,我真心呼吁大家不要填学校太偏的地方。对实习、娱乐,乃至拓展视野,真的十分不利。最拉垮也得是个郊区、大学城之类的吧?
当然,在主城区是最好不过的了。能去一线城市就最好去一线,一些发达的二线城市,也算不错的选择。有些小城市,真就emmm……慎重吧……填报前,先了解清楚学校的几个校区,看看自己的所学的专业分在哪里。
我作为一个反面教材,跟大家分享下高考的那个夏天,我为啥会选择本科那个学校。当时去之前,就知道学校很偏,但我根本没当回事儿,甚至觉得这种安静、偏远的地方比较适合学习,是一种福报……
只要学校有图书馆、自习室(不可能有大学没有吧),哪怕就是在上海最最市中心的一个大学,难道学不下去吗?
所以说,如果能穿越,我真想穿回那年,把自己一巴掌拍醒。
小区里最近多了很多中介,在陪客户看房子。这个小区对于我们这个学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租房选择——交通便捷、美食多多、娱乐活动也不少。
大概半个月前吧,我导师今年招的研一新生就入群了,这两天我朋友也跟我说,他们的群也入了一批新人。这就意味着学校附近的房子,迎来新一轮的租房热潮。
跟本科生比,硕士生和博士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更多的自由。有很多同学会选择搬出来住,也有像我这种,学校的宿舍住不下了,只好自己租房子上学。
中介们都很好辨识,这一行男人女人都有,男人目测更多点。他们多半穿着白色衬衫,下面搭配黑色的西装裤,脖子上挂着一个工作证,手上拿着一串钥匙,胳肢窝下夹着一个蓝色的文件夹,里面有各种房屋的信息。
去年八月底,就是这样一个打扮的中介小哥接待了我们。
我记得那天气温很高,在路上走个五分钟就能汗流浃背。然而,我很开心,那天是我第一次来这个学校。虽说那时候信息还没录入,只能远远看几眼,但是看着校门口进进出出的学生,心中就忍不住畅想回归校园的生活。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好玩的事,有关食堂的。因为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在学校食堂吃过饭了,开学没多久,我坐在食堂吃饭时,竟感到很拘谨,吃两口就忍不住左看看——全是人,右看看——人山人海。常吃食堂的肯定知道,饭点的食堂总是这般座无虚席的。
最近我在食堂的吃饭的状态——脚翘在连接桌子的横木上,裤管也撸上去了,毫无形象地吸溜着面……没照镜子我都知道,嘴边肯定主打一个油光水滑……
好吧,看来这个食堂没有我在乎的人,哈哈哈。
家门口有一个地铁站,出来后,我有两条回家的路。一条得穿过人挤人的小吃街,一条得穿过外卖小哥云集的还算宽敞的路。——不管走哪条路,都得高度集中注意力。
前者,你得小心那些边走边吃的人,尤其是那些活力四射的小朋友们,他们喜欢四处乱窜。上个月的某日,我想赶紧回家回应下大自然的呼唤,谁知匆忙中碰掉了一位小哥的生煎……
后者,你更得当心。我家附近有个类似于外卖配送点的地方。有一天早上,我去学校上课,正好碰好了一群穿着制服的外卖小哥,站在露天的空地上,听领班讲话,其精神状态可以类比一下初高中时期,同学们做早操的状态。
不知是订单太多、催得太紧,还是外卖小哥生来就有种“我命由我不由天”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气质。大家只要稍稍关注过,就能发现外卖小哥的骑车速度之快,总叫人胆战心惊。
走在这条路上,我时常能感觉到一阵风从耳边极速飘过。由于我一般去哪里都背着包嘛,所以脑子里经常脑补车把手不小心刮到我的肩带,从而把我撞飞的场景……
为了避免此等血腥的画面上演,我尽可能地退避到一边,有时索性就站在路牙边等一等,反正我正常是没有急事的。
当天气越来越热后,我还是更喜欢走第二条路。地铁上塞满了人,大家都挤作一团,下了地铁,我是真不想再继续这种体验了。
有觅食需求时,就得走小吃街啦。
近日,栀子花开了,有好几个人拎着篮子在小吃街的入口处叫卖,一块五一大把。这让我想起我老家的小区后面,也有很多栀子花。
花还没完全盛开的时候,就很快被别人摘走。多年前,爷爷奶奶还在世的时候,他们通常起的很早,偶尔才能赶上几朵。摘下后,回家找个玻璃水杯注水后放进去,大概能存活一周左右,沁人心脾。
往里走有一家我很喜欢的炒面店,一辆车上有两个炉子,两个小哥可以同时工作。偶尔还有个年轻女孩,负责加小菜和打包,不过通常这个事是由小哥负责到底,太忙的时候就顾客自己动手打包。
这里有徐州炸串、东北炸串和安徽炸串等,我感觉口味都差不多,因为做法和食材都一样,有区别的最多就是蘸料,但我个人觉得大差不差。看来名称的不同,只能说明商家来自五湖四海,口味却是万里归一。
有家包子铺生意特别好,我早上七点多路过的时候,摊子上常常围着一圈人,偶尔九点多路过的时候,还能看见有顾客排队。晚上的生意比起早高峰,仍旧不逊色。
老板的神情是那种“生意好,不愁卖”的淡然与自信。相信我,对于这个表情我感到十二分的熟悉。
我老家前面有一家鸡蛋饼,毫不夸张地说,火了二十多年。我算是老顾客了,听妈妈说,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吃她做的饼。
一点点看她火起来,到后来去买饼,你会发现摊位边的顾客不少,但也没有排出几米的那种忙碌(这也是不可能的,她的摊子在马路的一侧),顾客总会谨慎地问一句,“老板,还要等多久?”
老板手上从容地烙着饼,眼皮也懒得抬,语气轻飘飘但会蹦出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会儿有点忙,要等个两三小时吧。”
这种情况下,我一般会选择灰溜溜地走开,爱谁等谁等!
除了包子店老板,别的摊位的老板高低都得吆喝两句,热情地推销美食。
据我所知,这里的摊位费租金很高,生意不好的很快就被淘汰,生意好的也想多买些,所以这种吆喝声从街头传到巷尾。你经过一个摊位,哪怕只是无意识地瞥了一眼,摊主也会抓住商机,赶忙问一句“美女,要买点尝尝吗?特别好吃!”
最近看着冰箱里的东西还没吃到,我又想买新的好吃的,就会忍不住感慨现在的物质真丰富。但我不能想买什么立即就去买(尽管也尝尝头脑发热,想吃什么就一定要吃到,哎),因为是一个人住,如果没有估算好量,或者中途发生点小插曲,有些东西就会因此而浪费。
浪费可耻,朋友们。
20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