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 章
二次元的世界里,在保护隐私的基础上,正式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出生于江苏省某个十八线小城,在18岁之前,除了旅游和探亲,其余的所有时间都在这座小城度过。
上大学后,所在的校区名义上属于成都,实际上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连小县城也比不上。四处环山,有几个有名的旅游景点,但是对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说,无足轻重。
疫情开始的时候,我在上大四,从此就一直家里蹲。
这一蹲就是两年多,直到去年下半年来南京,命运的齿轮重新转动。
为什么这么说“重新”咧?
——疫情中两年多的时间,虽说也有尝试一些新事物,但是我觉得总的来说,我的人生是停滞的状态。做什么都失败,当别人带着惶恐和激动,以及一丝亢奋的情绪揭晓结果时,我往往不需要这么多复杂情感的堆叠,只需要接受一会失败的日常就行了。
2020年是疫情期间心情沮丧、失落、晦暗的制高点,这一年按理说是全国人民奔向小康生活的幸福节点,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活了二十多年来,最不愿意提及的一年。
甚至到了看见这个数字,都会忍不住眉头紧锁。
俱往矣,时间大踏步迈向崭新的未来。
2022年因为考研调剂,来到了南京。意料之外,有惊有喜。这一年的最后四个月,在南京满打满算只待了两个月,11月被困在成都,12月因为害怕过年被困,所以火速回老家了。不过我回家后不久,全国疫情管控就放开了,这是后话。
今年,春节之后,我回到了南京。
可以说2月起,才真正地开始抬头打量这座城市。
终于不用瞻前顾后,害怕被封在何处,也不用害怕学校时不时就通知校园封锁了。
全国有14亿人口,若干个城市,大家分布在祖国各地。而一线二线,可以称为大城市的城市总共就那么多,所以我想在县城、乡村出身,然后来城市上学、工作的朋友们,最起码占一大半吧?
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跟我有一样的心理,当然我这种心理有虚荣、狭隘之嫌。——我会为自己在这里生活过或生活其中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想到这件事时,浑身不禁热血沸腾:俺也终于可以体验一把大城市的生活了!
这跟具体是哪座城市没有关系,只要是省会城市以上的大城市,都会让我产生这种恍惚的眩晕感。
尽管这里跟我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户口是迁过来了,好像是脱掉“小县城”标签的标志性一刻。
但实际呢?
一日不在南京买房,我的户口就一直挂在一个虚拟户主的簿子上。
而家乡那边,户口本所在的那页也作废了。
委实有种青黄不接的滑稽感。
但是抛开这些不说,大城市肯定有其魅力的。
前天下午我去看了话剧,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由文章和杨立新等人主演的《钟馗嫁妹》。
倒不是说对这出戏有多大的期待和兴趣,看之前也没了解过,只是单纯的想感受一下话剧的气氛和表演。
而巧的是,小时候看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时,对贾志国的扮演者杨立新老师还挺印象深刻的。(杨老师那个时候有腹肌啊啊啊!)
年初,我暗下决心——在他退休前,一定要去看他演一场话剧。
暑假时,我在大麦上看到了他们即将来南京演出的消息,赶紧麻利地买了一张票。
至于文章出事前有多火,不用我多说。不提他的私事,演技是相当不错的。今年还重温了下他主演的《海洋天堂》和《失恋33天》。
话剧一共两个多小时,文章基本上全程都在台上,我这才反应过来这出戏他才是挑大梁的。杨立新老师的戏份不多,更多是以导演的身份参与。
话剧非常考验台词功底,他们的吐词很清楚,我坐在第五排靠边边的地方,除了需要侧过身子外,视线还算开阔。但是讲真,他们脸上的表情看得并不清楚,不知道坐在我后面的观众们是怎么克服的,反正话剧跟演唱会还是不太一样的,舞台两边没有超大的显示屏,方便大家欣赏。
故事本身并不是很吸引我,特别是吸纳了电信诈骗这个元素后,我想到了最近网上很流行的的一句话“质疑xx、理解xx、成为xx”,不过如果能起到微薄的教育意义,那另说。
但是话剧演员的演技却是可圈可点的,我甚至觉得台上没有一个配角,他们都演得很棒,饰演文章妻子的那个演员给我一种“话剧界张小斐”的韵味。
演出结束后,按照惯例,所有演员都会重返舞台谢幕,音乐响起时,我心中涌动着熟悉的情绪——本敏感星人,总是会为了一个故事的落幕而动容、颤动。
在剧院时,我脑子里想起《我爱我家》的幕后——表演结束后,一群影迷会迎上去,找自己喜欢的演员签字纪念,但是我扭头看着身后黑压压的一群观众,要是像那时候一样,舞台上岂不是会引起骚乱?
很快我抛弃这个念头,专心看话剧。
但出了剧院后,仍旧心不死。心想着,说不定有别的签名机会呢?
果然,我是幸运的。
没走几步,我就看见前面的墙壁上标注着“演员入口”的字样,而不远处有一群人站在那里,好像在等什么。
我快步凑上前去,静立片刻,听了会旁边人的对话内容,印证了内心的想法。
他们在等演员出来签名!
秋风萧瑟,气温骤降,而我只穿了一件短袖。我们所站的位置在阴影处,且两边没有遮蔽物,寒风阵阵吹得我直搓胳膊,但是想到等会能拿到老师的亲签,又感觉可以忍受。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等多久。杨老师很快戴着一个黑色的鸭舌帽走出来,面露亲和的微笑,好像我们本就认识。
他从容地走进人群中,给我们一个个地签字。
轮到我时,我表白道:杨老师,从《我爱我家》起,我就喜欢你啦!
杨立新老师听后,发出爽朗的笑声,人群中也有人附和说:我也是从那部剧开始认识您的!
来南京后,我还喜欢逛宜家,这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地方。到了后,先去餐厅饱餐一顿,再开始逛。小件直接买,大件在小程序上下单,等商家配送。快出门的时候,我还会去收银台不远处买点小食,边走边吃。
山姆和盒马也是我日常喜欢去的地方。去年,我在我们老家那边被中草了一家代购店,专门帮忙代购江浙沪周边城市的美食。而山姆和盒马的食物,是他们每天必代的。
那个时候经常多花钱买东西,当然不可否认老板也给老饕们提供了便利,不是?
而来南京后,可以自行购买,品种多且新鲜,关键是无中间商赚差价。
我想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应该跟我类似吧?——可以贵,但是不能花冤枉钱。
自从搬家后,各种旅游景点触手可及,玄武湖、夫子庙等热门景点,只要想去,分分钟可以闪现。不用再等到大家都放假,人挤人时再去。
上周笔电的键盘出了点问题,我先给客服打电话,在她的指导下操作一番,仍不见效。她建议我去线下解决,问我人在何地,帮我查下附近的维修点。
我忙说不用,就在我家门口,公交几站路就到了,地铁则更快。
不用担心被坑,因为“官方直营店”这几个字,自认为还是有很大保障的。
大城市的便利店遍地开花,走几步就是一个,有些你甚至叫不出名字。而我老家罗森、7-11这些便利店是两三年前才有的,小县城最多的便利店就是苏果便利……
小镇青年如我,总是为如上所述的方便、快捷、多样、包容而沉醉,偶尔会有沾沾自喜之感,“你看看我,一个小地方的,不也跟你们大城市的人一样,享受着城市生活带来的福利吗?”
思绪恢复清明后,我又觉得自己很可笑。
土著也好,外乡人如我也好,从来都只是一个过客。
所以如果过分贪念这份“殊荣”,是可笑的。
国庆假期,我回了趟老家。转身又去拥抱我的小城生活了,一丝陌生感也没有,毕竟这篇沃土滋养了我二十年有余。
早上,我们一家三口齐出动,去吃早茶。
我个人的偏好,要不就是牛肉面,要不就是鱼汤面,再辅之一些小食。
那些有点名气的早茶店,我比较无感,咱就喜欢家门口的几家小店。
回家的第一天,我点了一碗牛肉面,加几勺辣椒和雪菜混合在汤中。
比起在南京时吃的牛肉面,有个很大不同的地方,南京的面馆是面上加什么浇头,这碗面就叫什么面,而无论是皮肚面还是牛肉面,选用的汤汁都是同一个味道。
而在老家,牛肉面就是鲜牛肉熬制的汤;鱼汤面则是用小鱼们或者鱼刺熬的汤底。
就早餐而言,大城市远没有县城那么卷,小城里,怠慢美食的后果就是一点生意都没有;这跟人口众多、图省事但仍然有受众的大城市是截然相反的。
回家后,先去见了亲戚,我奶奶的妹妹,快九十岁的高龄,很温和慈祥的一位老人。我发现,这些高龄的老人,反而不会像一些中老年人那般,喜欢对年轻人的生活指指点点。他们了解了小辈的情况后,一般不会轻易发表评论。
末了,只会淡定地说一句“只要孩子开心就好”。
隔天,天不亮就被喊起来,到临近的乡下去钓鱼。我在节前就跟家人说好了,一定要带上我!个人认为,这项活动十分磨砺意志,治愈身心。
可以钓鱼的机会实在不多,时隔一年多,我再次站在了池塘边垂钓。
这次凭一己之力,钓了两条小鱼哈哈。真别说,小鱼身子很轻,但是把鱼从水里钩上来时,却觉得那一边沉甸甸的,一整个大丰收的错觉。
放假回家嘛,见朋友肯定是基操。朋友带我们去吃了一家中西合璧的私房菜,贼好吃。以及,半年多没有开张的嗓子,在一家音效巨棒的ktv得到了宣泄。
这次婉拒了玩牌,每次回去都忘记规则,从零开始学,而且我拿牌和整理牌不能同步进行,每次都要让大家等我……
刚刚回顾了下去年国庆我写的那篇,就像发生在昨天哎!历历在目。
怎么又是一年国庆节了呢!
去年国庆我只休息了三天,今年我足足在家呆了一周。吃吃喝喝睡睡,一个都没落下。
睡眠更是达到了婴儿般的睡觉时长,所以我这两天睡眠不好,是那几天休息过猛了嘛?
无解。
我的睡眠一直是个花样百出的命题。
这不,最近隐约感觉又要面临睡眠危机了,唯一我能坚持的就是不滥用助眠药物。跟大姨妈的疼痛一样,全部靠硬扛。
对于这两点,我异常执拗。
如果这一整个月睡眠都不好,我可以“钦定”十月为我的睡眠危机月了。我不是那种天天失眠的人,而是一个月中,有几天睡眠没有那么好。但是去年十月很恐怖,我几乎天天通宵的程度,今年十月不要重蹈覆辙啊,求求了呜呜。
2023.10.7
我出生于江苏省某个十八线小城,在18岁之前,除了旅游和探亲,其余的所有时间都在这座小城度过。
上大学后,所在的校区名义上属于成都,实际上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连小县城也比不上。四处环山,有几个有名的旅游景点,但是对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说,无足轻重。
疫情开始的时候,我在上大四,从此就一直家里蹲。
这一蹲就是两年多,直到去年下半年来南京,命运的齿轮重新转动。
为什么这么说“重新”咧?
——疫情中两年多的时间,虽说也有尝试一些新事物,但是我觉得总的来说,我的人生是停滞的状态。做什么都失败,当别人带着惶恐和激动,以及一丝亢奋的情绪揭晓结果时,我往往不需要这么多复杂情感的堆叠,只需要接受一会失败的日常就行了。
2020年是疫情期间心情沮丧、失落、晦暗的制高点,这一年按理说是全国人民奔向小康生活的幸福节点,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活了二十多年来,最不愿意提及的一年。
甚至到了看见这个数字,都会忍不住眉头紧锁。
俱往矣,时间大踏步迈向崭新的未来。
2022年因为考研调剂,来到了南京。意料之外,有惊有喜。这一年的最后四个月,在南京满打满算只待了两个月,11月被困在成都,12月因为害怕过年被困,所以火速回老家了。不过我回家后不久,全国疫情管控就放开了,这是后话。
今年,春节之后,我回到了南京。
可以说2月起,才真正地开始抬头打量这座城市。
终于不用瞻前顾后,害怕被封在何处,也不用害怕学校时不时就通知校园封锁了。
全国有14亿人口,若干个城市,大家分布在祖国各地。而一线二线,可以称为大城市的城市总共就那么多,所以我想在县城、乡村出身,然后来城市上学、工作的朋友们,最起码占一大半吧?
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跟我有一样的心理,当然我这种心理有虚荣、狭隘之嫌。——我会为自己在这里生活过或生活其中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想到这件事时,浑身不禁热血沸腾:俺也终于可以体验一把大城市的生活了!
这跟具体是哪座城市没有关系,只要是省会城市以上的大城市,都会让我产生这种恍惚的眩晕感。
尽管这里跟我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户口是迁过来了,好像是脱掉“小县城”标签的标志性一刻。
但实际呢?
一日不在南京买房,我的户口就一直挂在一个虚拟户主的簿子上。
而家乡那边,户口本所在的那页也作废了。
委实有种青黄不接的滑稽感。
但是抛开这些不说,大城市肯定有其魅力的。
前天下午我去看了话剧,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由文章和杨立新等人主演的《钟馗嫁妹》。
倒不是说对这出戏有多大的期待和兴趣,看之前也没了解过,只是单纯的想感受一下话剧的气氛和表演。
而巧的是,小时候看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时,对贾志国的扮演者杨立新老师还挺印象深刻的。(杨老师那个时候有腹肌啊啊啊!)
年初,我暗下决心——在他退休前,一定要去看他演一场话剧。
暑假时,我在大麦上看到了他们即将来南京演出的消息,赶紧麻利地买了一张票。
至于文章出事前有多火,不用我多说。不提他的私事,演技是相当不错的。今年还重温了下他主演的《海洋天堂》和《失恋33天》。
话剧一共两个多小时,文章基本上全程都在台上,我这才反应过来这出戏他才是挑大梁的。杨立新老师的戏份不多,更多是以导演的身份参与。
话剧非常考验台词功底,他们的吐词很清楚,我坐在第五排靠边边的地方,除了需要侧过身子外,视线还算开阔。但是讲真,他们脸上的表情看得并不清楚,不知道坐在我后面的观众们是怎么克服的,反正话剧跟演唱会还是不太一样的,舞台两边没有超大的显示屏,方便大家欣赏。
故事本身并不是很吸引我,特别是吸纳了电信诈骗这个元素后,我想到了最近网上很流行的的一句话“质疑xx、理解xx、成为xx”,不过如果能起到微薄的教育意义,那另说。
但是话剧演员的演技却是可圈可点的,我甚至觉得台上没有一个配角,他们都演得很棒,饰演文章妻子的那个演员给我一种“话剧界张小斐”的韵味。
演出结束后,按照惯例,所有演员都会重返舞台谢幕,音乐响起时,我心中涌动着熟悉的情绪——本敏感星人,总是会为了一个故事的落幕而动容、颤动。
在剧院时,我脑子里想起《我爱我家》的幕后——表演结束后,一群影迷会迎上去,找自己喜欢的演员签字纪念,但是我扭头看着身后黑压压的一群观众,要是像那时候一样,舞台上岂不是会引起骚乱?
很快我抛弃这个念头,专心看话剧。
但出了剧院后,仍旧心不死。心想着,说不定有别的签名机会呢?
果然,我是幸运的。
没走几步,我就看见前面的墙壁上标注着“演员入口”的字样,而不远处有一群人站在那里,好像在等什么。
我快步凑上前去,静立片刻,听了会旁边人的对话内容,印证了内心的想法。
他们在等演员出来签名!
秋风萧瑟,气温骤降,而我只穿了一件短袖。我们所站的位置在阴影处,且两边没有遮蔽物,寒风阵阵吹得我直搓胳膊,但是想到等会能拿到老师的亲签,又感觉可以忍受。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等多久。杨老师很快戴着一个黑色的鸭舌帽走出来,面露亲和的微笑,好像我们本就认识。
他从容地走进人群中,给我们一个个地签字。
轮到我时,我表白道:杨老师,从《我爱我家》起,我就喜欢你啦!
杨立新老师听后,发出爽朗的笑声,人群中也有人附和说:我也是从那部剧开始认识您的!
来南京后,我还喜欢逛宜家,这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地方。到了后,先去餐厅饱餐一顿,再开始逛。小件直接买,大件在小程序上下单,等商家配送。快出门的时候,我还会去收银台不远处买点小食,边走边吃。
山姆和盒马也是我日常喜欢去的地方。去年,我在我们老家那边被中草了一家代购店,专门帮忙代购江浙沪周边城市的美食。而山姆和盒马的食物,是他们每天必代的。
那个时候经常多花钱买东西,当然不可否认老板也给老饕们提供了便利,不是?
而来南京后,可以自行购买,品种多且新鲜,关键是无中间商赚差价。
我想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应该跟我类似吧?——可以贵,但是不能花冤枉钱。
自从搬家后,各种旅游景点触手可及,玄武湖、夫子庙等热门景点,只要想去,分分钟可以闪现。不用再等到大家都放假,人挤人时再去。
上周笔电的键盘出了点问题,我先给客服打电话,在她的指导下操作一番,仍不见效。她建议我去线下解决,问我人在何地,帮我查下附近的维修点。
我忙说不用,就在我家门口,公交几站路就到了,地铁则更快。
不用担心被坑,因为“官方直营店”这几个字,自认为还是有很大保障的。
大城市的便利店遍地开花,走几步就是一个,有些你甚至叫不出名字。而我老家罗森、7-11这些便利店是两三年前才有的,小县城最多的便利店就是苏果便利……
小镇青年如我,总是为如上所述的方便、快捷、多样、包容而沉醉,偶尔会有沾沾自喜之感,“你看看我,一个小地方的,不也跟你们大城市的人一样,享受着城市生活带来的福利吗?”
思绪恢复清明后,我又觉得自己很可笑。
土著也好,外乡人如我也好,从来都只是一个过客。
所以如果过分贪念这份“殊荣”,是可笑的。
国庆假期,我回了趟老家。转身又去拥抱我的小城生活了,一丝陌生感也没有,毕竟这篇沃土滋养了我二十年有余。
早上,我们一家三口齐出动,去吃早茶。
我个人的偏好,要不就是牛肉面,要不就是鱼汤面,再辅之一些小食。
那些有点名气的早茶店,我比较无感,咱就喜欢家门口的几家小店。
回家的第一天,我点了一碗牛肉面,加几勺辣椒和雪菜混合在汤中。
比起在南京时吃的牛肉面,有个很大不同的地方,南京的面馆是面上加什么浇头,这碗面就叫什么面,而无论是皮肚面还是牛肉面,选用的汤汁都是同一个味道。
而在老家,牛肉面就是鲜牛肉熬制的汤;鱼汤面则是用小鱼们或者鱼刺熬的汤底。
就早餐而言,大城市远没有县城那么卷,小城里,怠慢美食的后果就是一点生意都没有;这跟人口众多、图省事但仍然有受众的大城市是截然相反的。
回家后,先去见了亲戚,我奶奶的妹妹,快九十岁的高龄,很温和慈祥的一位老人。我发现,这些高龄的老人,反而不会像一些中老年人那般,喜欢对年轻人的生活指指点点。他们了解了小辈的情况后,一般不会轻易发表评论。
末了,只会淡定地说一句“只要孩子开心就好”。
隔天,天不亮就被喊起来,到临近的乡下去钓鱼。我在节前就跟家人说好了,一定要带上我!个人认为,这项活动十分磨砺意志,治愈身心。
可以钓鱼的机会实在不多,时隔一年多,我再次站在了池塘边垂钓。
这次凭一己之力,钓了两条小鱼哈哈。真别说,小鱼身子很轻,但是把鱼从水里钩上来时,却觉得那一边沉甸甸的,一整个大丰收的错觉。
放假回家嘛,见朋友肯定是基操。朋友带我们去吃了一家中西合璧的私房菜,贼好吃。以及,半年多没有开张的嗓子,在一家音效巨棒的ktv得到了宣泄。
这次婉拒了玩牌,每次回去都忘记规则,从零开始学,而且我拿牌和整理牌不能同步进行,每次都要让大家等我……
刚刚回顾了下去年国庆我写的那篇,就像发生在昨天哎!历历在目。
怎么又是一年国庆节了呢!
去年国庆我只休息了三天,今年我足足在家呆了一周。吃吃喝喝睡睡,一个都没落下。
睡眠更是达到了婴儿般的睡觉时长,所以我这两天睡眠不好,是那几天休息过猛了嘛?
无解。
我的睡眠一直是个花样百出的命题。
这不,最近隐约感觉又要面临睡眠危机了,唯一我能坚持的就是不滥用助眠药物。跟大姨妈的疼痛一样,全部靠硬扛。
对于这两点,我异常执拗。
如果这一整个月睡眠都不好,我可以“钦定”十月为我的睡眠危机月了。我不是那种天天失眠的人,而是一个月中,有几天睡眠没有那么好。但是去年十月很恐怖,我几乎天天通宵的程度,今年十月不要重蹈覆辙啊,求求了呜呜。
202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