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说要让朱济熿两口子滚回太原,朱济熿和李氏不敢多言,回了府,就去找大靠山李景隆。
一方面是递话给李景隆,朱棣让你滚进宫,赶紧的别耽搁。另一方面则是给他通个气,让他想办法在朱棣面前帮着说说好话。
李景隆倒是想,可朱棣劈头盖脸就把他骂了一顿,什么“朕给你盐,不是让你往脑子里灌的”,什么“你到底有没有杀过人,你的刀,难不成比你的脸还薄”。
李景隆哪敢多嘴,缩着脖子挨了一顿骂后,不仅乖觉地写了认罪书,还主动做出了承诺,要把那五十引盐还回去。
朱棣倒也没拒绝,只道,这哪够啊,你犯的,是大事。咱们全应天这么多人,都差点被你父女翁婿三祸害了。你就写个认罪书,恐怕难以服众。
李景隆没办法,只得点头说,行吧,那陛下,你说怎么办,臣就怎么办。
朱棣想了想,又说,我虽然理解,你是为了女儿才犯了浑,可,咱应天,谁还没个女儿?你女儿差点把全应天的女儿祸害了,你当爹的,教女无方,大封群臣的时候,我哪好意思把你放在头一个。
于是李景隆在万分羞愧之下,抹着眼泪主动请求:陛下,臣有错,臣知错,臣自请,陛下撤回原定的封赏,让臣当个庶民吧。
他泪水涟涟,真情实感,朱棣装模作样劝了几句,终于吐口,一锤定音:你虽有错,我不能重重地封赏你了,但你罪不至庶民。这样吧,就按你说的,不封赏你了,你在府上,避避风头。等风头过了,再说。
至于这个再说是什么,徐妙容大概已经猜到了。
历史上朱棣秉持着“我先捧着你,再摔死你”的策略,把李景隆高高捧起。大家都不明白,这么个没什么实绩的水货,怎么就成了靖难第一人?
等到后来,李景隆风光过后,被人接连弹劾,先是没了爵位,再接着没了家产,又被软禁家中,众人才回过味来,原来,一切尽在朱棣的掌控之中,朱棣是要捧杀李景隆!
现如今,李氏主动递了把柄,朱棣顺水推舟,不用将李景隆高高捧起了。李景隆在府上“避风头”,李氏和朱济熿没了靠山,只能灰头土脸地回太原去。
想到晋王府的复杂斗争,徐妙容突然很想对李氏唱一句:祝你平安。
太原不比应天,晋王府的生活亦不如在应天松快。至明末,镇国将军遍地走。朱济熿这个爵位,不值钱。李氏两口子日后再怎么折腾,她都看不到了。
*
本以为朱棣说了要还盐,曹国公府会上门来要盐。可不知是李景隆太羞愧了,还是他忘了自家从李氏手上拿了五引盐一事,总之,到最后,由曹国公府出钱,回收加另买了五十引盐,送到了宫中。
朱棣反手,将其中的二十五引盐分给了留在京师的全部亲王。余下二十五引盐,收入库房,只等给其余亲王发岁禄时,一并均分送过去。
“左口袋倒右口袋,大哥的单,由小弟买。”
背过人,徐妙容嘀咕了一回,她觉得,朱棣这个人,其实挺腹黑的。
看在安王府比旁的王府多得了五引慰问盐的份上,也看在朱棣说到做到,宣布她赢了,允许她可以随意买卖花木,并让她供应三成皇宫和皇家园林所需花木的份上,她高赞,陛下你真是个明君。
这一日,她在平山堂里画图表。她画了,一个简易的出库入库表。
正对照着两份表看着呢,月桃跑进来,小声说:“王妃,周王殿下来了。”
提到朱橚,徐妙容顿时脑袋疼。
她知道,对方又是为了拜师的事来的。她不理解,朱橚到底怎么了。想讨教,完全可以找个人来问,实在没必要拜师。
她一个半路出家的,只是经常出差无聊,在飞机上看了些纪录片和科普文章而已。她没那个水平,去当别人的老师。
秉持着我就不出去,闹两天你就散了的策略,她待在平山堂里不出去。可朱橚,竟然日日都来。
今日,她依然打算不出去。
“王妃,周王殿下说,他要搬去和王爷一起住。”
尽量保持平静地说了一句,月桃绷不住了,“周王殿下把床褥被子和碗筷都带来了,平时伺候他的小厮和太监,也跟着来了。”
“王爷怎么说?”
徐妙容觉得有点好笑,再一联想朱楹的表情,更觉得好笑。
“王爷说,九成斋里地方小,住不下这么多人。”
“那,周王殿下走了吗?”
“没走。”
摇了摇头,月桃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实话实说:“周王殿下说,他知道王爷一个人住在九成斋里。原先九成斋修的时候,就是住两个人的,他又不胖,如何住不得?”
“周王殿下还说,长兄为父,太祖皇帝是王爷的亲爹,陛下如今是王爷的大爹,他就是王爷的二爹。二爹就要住,王爷还能拒绝不成?”
“王爷,应该拒绝了吧。”
“嗯。”
月桃点头,“王爷说,随你怎么办,你想睡在王府门口,也没人拦着你,可九成斋,你想都别想。”
二人正说着话,月芽也从前头过来了。
她是来播报最新情况的:“周王殿下当真叫人在九成斋前头的花厅里铺了床摆了碗筷,周王府的那些下人们,都在他背后等着听他使唤呢。”
这是带了十几张嘴来。
徐妙容服了朱橚的脸皮,这个人,说翻脸就翻脸,说给好脸,就给好脸。先前他还和自己府上水火不容,见着机会就给自己使绊子的,现如今,因为一番科普,他开了智,竟然又赖上了自己府。
估摸着一状告到宫里,朱棣也不见得会理会,在出去劝劝他和就让他坐冷板凳之间摇摆,月芽却道:“周王鼾声如雷,有池急得跟什么似的,想来求王妃帮忙,却又怕王爷责骂。王妃,咱们当真,就不管了?”
“不管。”
徐妙容一口回绝。
凭什么老朱家的人来回横跳,她要出去帮着安抚?她不干,就不干。
可,说好了不干,谁知道周王带来的那十几张嘴,怎么那么能吃。米面粮油迅速消耗,府上的丫鬟婆子们纷纷绕道。
看着见了底的米,徐妙容心中哀叹,思来想去,带着丫鬟们,往九成斋去了。
本想找朱楹,让他把人快些扫地出门,可,才走到半道,就看到了他和朱橚一道站在花枝下说话。
朱橚的样子……呵,一看就是被他们府上的吃食养胖的!
反观朱楹,神色比先前憔悴了不少。不过他胜在年轻,再怎么没休息好,也比朱橚看上去赏心悦目。
“师父,你来了!”
朱橚满眼都是惊喜,顾不上和弟弟就着还没说完的话继续往下说,他直接开口,问正主:“要怎样,弟妹你才肯让我拜你为师?”
“要怎样,五哥你才能不拜我为师?”
徐妙容拿他的话反问他。
朱橚愣了一下,“我什么不能拜你为师?是因为,我比你老吗?”
“这只是原因之一。”
徐妙容顺着他的话回应,又说:“所谓长幼有序,父皇在时,曾定下规矩。你拜我为师,岂不是乱了规矩?其二,男女有别,你我虽为叔叔弟媳,可到底相处起来,不方便。”
“这有何难?”
朱橚完全不觉得,这点问题,也叫问题?
“你卖花,就已经乱了规矩。四哥给你开了先河,同样乱了规矩。所以规矩一说,不存在。至于你说男女有别,这事好办,我已经写信,让冯氏来应天了。”
冯氏,是朱橚的正妃。
“五嫂也不能与你时时刻刻形影不离啊。”
徐妙容被他的行动力所震惊,可她真的不太愿意做他的老师。他们之间,不仅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壁,还存在,朱棣这个大壁。
她心里是不在乎前者的,可,人在大明,表面上不在乎不行。而后者,那天在宫里,摆明了是不想让朱橚拜师的。
朱橚若执意如此,最后倒霉的,一定是她。
“冯氏做不到与我形影不离,那我就把几个侧妃都叫来。实在不行,我再娶几个,我向你讨教的时候,她们正好还能递个纸或者耙子什么的。”
徐妙容:……
她实在没话说了,干脆没好气地看了朱楹一眼,暗示:他是你哥哥,你来吧,我累了。
朱橚正好将她的表情看在眼里,胡乱一琢磨,懂了。
“是不是因为他?”
他,指朱楹。
朱橚觉得,他肯定说中了。二十二弟妹就是碍于朱楹的面子,不好应承下来。
“朱楹,你说你,心胸怎么这么狭隘呢?前头你欲对我动手,我都不计较了,你怎么还计较?我的年纪,都能当你们的爹了,我能有什么坏心思?我不过是想在两只脚都迈进坟墓之前,把心中的迷惑都解决了,你大度一点,拿出我们朱家人一贯的气量来吧。”
“五哥问我做什么?”
朱楹却有些惊讶地反问了一句。
他好像不觉得这问题是个问题,神情之疑惑,语气之不解,让朱橚都愣了一下。
“你不介意吗?”
朱橚反问。
末了,又追问:“真的不介意?”
“我不是小肚鸡肠之人。”
朱楹有些无奈。
朱橚摇头,没忍住嘀咕:“没见过这么自夸的。”
他姑且相信了,二十二弟真的不介意自己拜二十二弟妹为师。既然二十二弟不成阻力,那么……
“等等,我先去趟宫里。”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他忽然改口,火急火燎地往宫里去了。
一方面是递话给李景隆,朱棣让你滚进宫,赶紧的别耽搁。另一方面则是给他通个气,让他想办法在朱棣面前帮着说说好话。
李景隆倒是想,可朱棣劈头盖脸就把他骂了一顿,什么“朕给你盐,不是让你往脑子里灌的”,什么“你到底有没有杀过人,你的刀,难不成比你的脸还薄”。
李景隆哪敢多嘴,缩着脖子挨了一顿骂后,不仅乖觉地写了认罪书,还主动做出了承诺,要把那五十引盐还回去。
朱棣倒也没拒绝,只道,这哪够啊,你犯的,是大事。咱们全应天这么多人,都差点被你父女翁婿三祸害了。你就写个认罪书,恐怕难以服众。
李景隆没办法,只得点头说,行吧,那陛下,你说怎么办,臣就怎么办。
朱棣想了想,又说,我虽然理解,你是为了女儿才犯了浑,可,咱应天,谁还没个女儿?你女儿差点把全应天的女儿祸害了,你当爹的,教女无方,大封群臣的时候,我哪好意思把你放在头一个。
于是李景隆在万分羞愧之下,抹着眼泪主动请求:陛下,臣有错,臣知错,臣自请,陛下撤回原定的封赏,让臣当个庶民吧。
他泪水涟涟,真情实感,朱棣装模作样劝了几句,终于吐口,一锤定音:你虽有错,我不能重重地封赏你了,但你罪不至庶民。这样吧,就按你说的,不封赏你了,你在府上,避避风头。等风头过了,再说。
至于这个再说是什么,徐妙容大概已经猜到了。
历史上朱棣秉持着“我先捧着你,再摔死你”的策略,把李景隆高高捧起。大家都不明白,这么个没什么实绩的水货,怎么就成了靖难第一人?
等到后来,李景隆风光过后,被人接连弹劾,先是没了爵位,再接着没了家产,又被软禁家中,众人才回过味来,原来,一切尽在朱棣的掌控之中,朱棣是要捧杀李景隆!
现如今,李氏主动递了把柄,朱棣顺水推舟,不用将李景隆高高捧起了。李景隆在府上“避风头”,李氏和朱济熿没了靠山,只能灰头土脸地回太原去。
想到晋王府的复杂斗争,徐妙容突然很想对李氏唱一句:祝你平安。
太原不比应天,晋王府的生活亦不如在应天松快。至明末,镇国将军遍地走。朱济熿这个爵位,不值钱。李氏两口子日后再怎么折腾,她都看不到了。
*
本以为朱棣说了要还盐,曹国公府会上门来要盐。可不知是李景隆太羞愧了,还是他忘了自家从李氏手上拿了五引盐一事,总之,到最后,由曹国公府出钱,回收加另买了五十引盐,送到了宫中。
朱棣反手,将其中的二十五引盐分给了留在京师的全部亲王。余下二十五引盐,收入库房,只等给其余亲王发岁禄时,一并均分送过去。
“左口袋倒右口袋,大哥的单,由小弟买。”
背过人,徐妙容嘀咕了一回,她觉得,朱棣这个人,其实挺腹黑的。
看在安王府比旁的王府多得了五引慰问盐的份上,也看在朱棣说到做到,宣布她赢了,允许她可以随意买卖花木,并让她供应三成皇宫和皇家园林所需花木的份上,她高赞,陛下你真是个明君。
这一日,她在平山堂里画图表。她画了,一个简易的出库入库表。
正对照着两份表看着呢,月桃跑进来,小声说:“王妃,周王殿下来了。”
提到朱橚,徐妙容顿时脑袋疼。
她知道,对方又是为了拜师的事来的。她不理解,朱橚到底怎么了。想讨教,完全可以找个人来问,实在没必要拜师。
她一个半路出家的,只是经常出差无聊,在飞机上看了些纪录片和科普文章而已。她没那个水平,去当别人的老师。
秉持着我就不出去,闹两天你就散了的策略,她待在平山堂里不出去。可朱橚,竟然日日都来。
今日,她依然打算不出去。
“王妃,周王殿下说,他要搬去和王爷一起住。”
尽量保持平静地说了一句,月桃绷不住了,“周王殿下把床褥被子和碗筷都带来了,平时伺候他的小厮和太监,也跟着来了。”
“王爷怎么说?”
徐妙容觉得有点好笑,再一联想朱楹的表情,更觉得好笑。
“王爷说,九成斋里地方小,住不下这么多人。”
“那,周王殿下走了吗?”
“没走。”
摇了摇头,月桃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实话实说:“周王殿下说,他知道王爷一个人住在九成斋里。原先九成斋修的时候,就是住两个人的,他又不胖,如何住不得?”
“周王殿下还说,长兄为父,太祖皇帝是王爷的亲爹,陛下如今是王爷的大爹,他就是王爷的二爹。二爹就要住,王爷还能拒绝不成?”
“王爷,应该拒绝了吧。”
“嗯。”
月桃点头,“王爷说,随你怎么办,你想睡在王府门口,也没人拦着你,可九成斋,你想都别想。”
二人正说着话,月芽也从前头过来了。
她是来播报最新情况的:“周王殿下当真叫人在九成斋前头的花厅里铺了床摆了碗筷,周王府的那些下人们,都在他背后等着听他使唤呢。”
这是带了十几张嘴来。
徐妙容服了朱橚的脸皮,这个人,说翻脸就翻脸,说给好脸,就给好脸。先前他还和自己府上水火不容,见着机会就给自己使绊子的,现如今,因为一番科普,他开了智,竟然又赖上了自己府。
估摸着一状告到宫里,朱棣也不见得会理会,在出去劝劝他和就让他坐冷板凳之间摇摆,月芽却道:“周王鼾声如雷,有池急得跟什么似的,想来求王妃帮忙,却又怕王爷责骂。王妃,咱们当真,就不管了?”
“不管。”
徐妙容一口回绝。
凭什么老朱家的人来回横跳,她要出去帮着安抚?她不干,就不干。
可,说好了不干,谁知道周王带来的那十几张嘴,怎么那么能吃。米面粮油迅速消耗,府上的丫鬟婆子们纷纷绕道。
看着见了底的米,徐妙容心中哀叹,思来想去,带着丫鬟们,往九成斋去了。
本想找朱楹,让他把人快些扫地出门,可,才走到半道,就看到了他和朱橚一道站在花枝下说话。
朱橚的样子……呵,一看就是被他们府上的吃食养胖的!
反观朱楹,神色比先前憔悴了不少。不过他胜在年轻,再怎么没休息好,也比朱橚看上去赏心悦目。
“师父,你来了!”
朱橚满眼都是惊喜,顾不上和弟弟就着还没说完的话继续往下说,他直接开口,问正主:“要怎样,弟妹你才肯让我拜你为师?”
“要怎样,五哥你才能不拜我为师?”
徐妙容拿他的话反问他。
朱橚愣了一下,“我什么不能拜你为师?是因为,我比你老吗?”
“这只是原因之一。”
徐妙容顺着他的话回应,又说:“所谓长幼有序,父皇在时,曾定下规矩。你拜我为师,岂不是乱了规矩?其二,男女有别,你我虽为叔叔弟媳,可到底相处起来,不方便。”
“这有何难?”
朱橚完全不觉得,这点问题,也叫问题?
“你卖花,就已经乱了规矩。四哥给你开了先河,同样乱了规矩。所以规矩一说,不存在。至于你说男女有别,这事好办,我已经写信,让冯氏来应天了。”
冯氏,是朱橚的正妃。
“五嫂也不能与你时时刻刻形影不离啊。”
徐妙容被他的行动力所震惊,可她真的不太愿意做他的老师。他们之间,不仅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壁,还存在,朱棣这个大壁。
她心里是不在乎前者的,可,人在大明,表面上不在乎不行。而后者,那天在宫里,摆明了是不想让朱橚拜师的。
朱橚若执意如此,最后倒霉的,一定是她。
“冯氏做不到与我形影不离,那我就把几个侧妃都叫来。实在不行,我再娶几个,我向你讨教的时候,她们正好还能递个纸或者耙子什么的。”
徐妙容:……
她实在没话说了,干脆没好气地看了朱楹一眼,暗示:他是你哥哥,你来吧,我累了。
朱橚正好将她的表情看在眼里,胡乱一琢磨,懂了。
“是不是因为他?”
他,指朱楹。
朱橚觉得,他肯定说中了。二十二弟妹就是碍于朱楹的面子,不好应承下来。
“朱楹,你说你,心胸怎么这么狭隘呢?前头你欲对我动手,我都不计较了,你怎么还计较?我的年纪,都能当你们的爹了,我能有什么坏心思?我不过是想在两只脚都迈进坟墓之前,把心中的迷惑都解决了,你大度一点,拿出我们朱家人一贯的气量来吧。”
“五哥问我做什么?”
朱楹却有些惊讶地反问了一句。
他好像不觉得这问题是个问题,神情之疑惑,语气之不解,让朱橚都愣了一下。
“你不介意吗?”
朱橚反问。
末了,又追问:“真的不介意?”
“我不是小肚鸡肠之人。”
朱楹有些无奈。
朱橚摇头,没忍住嘀咕:“没见过这么自夸的。”
他姑且相信了,二十二弟真的不介意自己拜二十二弟妹为师。既然二十二弟不成阻力,那么……
“等等,我先去趟宫里。”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他忽然改口,火急火燎地往宫里去了。